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六年級作文 > 精選六年級家鄉的春節作文集合六篇

精選六年級家鄉的春節作文集合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W 次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六年級家鄉的春節作文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選六年級家鄉的春節作文集合六篇

六年級家鄉的春節作文 篇1

讀了《北京的春節》這篇課文,我的思緒已經飄到了在家鄉——三門沙柳過的春節。

春節在家鄉是從農曆臘月二十七開始,到正月十六結束。在臘月二十七,外公外婆就開始打掃屋子了;正月二十八就開始做豆腐;正月二十九和除夕就開始準備年夜飯了。

除夕那天,我們回到老家,門前已貼起了紅紅的對聯,年味兒就有些出來了。到了下午,我們一家人也到齊了,外公拿出一張大圓桌,讓我的媽媽和幾個阿姨去廚房將剩下的幾個大菜做好,自己則帶着我們一羣小孩去集市上面買各種乾果與零食,預備着晚上看春晚時吃,還買了許多煙花。在觥籌交錯中,親人們相互祝福,我們這些小孩則將一大桌豐盛的年夜飯大快朵頤。飯後,我們都發到了壓歲錢,心滿意足地就坐在電視機前看春晚。小孩們強撐到十一點半,眼皮一沉,就想睡去,可舅舅的一句話卻叫醒了我們:“要放關門炮了!”我們就醒了過來,穿好鞋子,趕緊跑到了院子裏,看着舅舅將煙花點燃,綻放在空中。我們都知道明天醒得最早的人就有機會放開門炮,便都在心中下定決心,明天一定要起早,爭取放開門炮,就紛紛去睡了。

第二天清晨,迷迷糊糊中聽見了幾聲炮響,只覺得煩人,轉了個身便繼續睡。到了大概十點鐘,我醒了,下了牀,穿好新衣就跑到了客廳, 大人們已經醒了,正在吃早飯。“不放開門炮了?”我疑惑道。“都放好了!”媽媽應了一聲。想起那“煩人”的幾聲炮響,我只覺得懊惱,悶悶地走到餐桌前,開始吃起了粥,桌上清一色都是素菜,才恍然想起正月初一全天一定要吃素的。吃過早飯,就玩起了昨天剩下的煙火。

正月十四前的十幾天,大家都忙着走親訪友,好不熱鬧! 元宵節在我的家鄉是在正月十四過的。

正月十四那天,中午我們吃的是麥餃筒。午飯後,家家戶戶的大人們就開始匆匆製作糟羹,而小孩們卻興奮異常——下午就可以拿着碗,挨家挨戶地討糟羹了!糟羹是由蟶子、牡蠣各種家鄉特產的海鮮和一些蔬菜切成丁,放入羹中,十分豐盛。說是一碗羹,倒不如說是一個小型的集市!下午三點鐘,我們拿着碗和勺子,三五一羣,紛紛衝出家門,挨家挨戶地進了門。一進門,那家的主人便會給你盛上滿滿一大碗糟羹,到時你就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頓。有些人家是去年剛結的婚,這時他們便會做甜羹。甜羹和糟羹相反,裏面放有糯米圓子、水果丁、馬蹄蓮等,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一道熱甜品。到了後面,肚子快要吃撐了,可還有幾家沒吃,看着主人家正要往碗裏添,忙出聲阻攔:“少一點!少一點!”好不容易將全村都吃遍了,大家就聚在一起,比誰吃得多,又是哪家最好吃······

“嗒——嗒——”在碗與勺子的碰撞聲中,元宵節的腳步漸漸地遠了,年味也漸漸淡了。到了十六,很多人都回到城市了,春節也就這樣過去了。

六年級家鄉的春節作文 篇2

我家鄉的春節是別有一番特色的。當然,“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嘛,按我家鄉的習俗,除夕到正月初十纔算春節。

其中,除夕是我最喜歡的一天,儘管那天是最重要最忙碌的一天。在這個時刻,除了特殊原因外,大家都會回到家裏,與家人團聚。一會兒,外婆端着飯菜過來,看着桌上豐富的年夜飯,咱們還沒吃就一個勁的說好吃。飯桌上,咱們一邊談論生活中的奇聞樂事,一邊津津有味地品嚐美味佳餚,享受團圓的樂趣。吃完年夜飯,咱們這些小孩子就會室外的空地看璀璨而耀眼的煙花在美麗的夜空中繽紛綻放,聆聽每一處喜慶的祝福。而大人們呢,就在家裏看“春節聯歡晚會”、準備明天拜年要用的物品。

到了十二點,也就是午夜零點。家家戶戶都準備好鞭炮,對着門外大喊幾聲:“放炮啦!放炮啦!”隨着喊聲過後,“噼裏啪啦!噼裏啪啦!噼裏啪啦!”一陣陣激烈的爆竹和鞭炮聲在咱們耳旁迴盪,這纔是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新的一年即將來臨!

“放炮啦,放炮啦”“噼裏啪啦!”這天早晨迎着幾聲炮聲,咱們才睡醒。沒錯,這天就是大年初一!這幾天,咱們都會去親戚好友家作客拜年,並且還會帶些禮品,表示客氣之意。然後,咱們會出去外面逛逛街,看舞獅表演。舞獅是我家鄉的最大特色,看着虎獅從地上跳到高樓上,再用複雜又困難的動作表演,咱們連連鼓掌!

過了初十,十一、十二時,咱們也就該回去工作了。這時,長輩會讓咱們帶些拜年時別人送的或買的禮品,喻意春節的福氣會伴隨着咱們度過這一整年。

六年級家鄉的春節作文 篇3

家鄉的春節,印象中總是熱鬧的。然而這熱鬧並不同於那些城市的繁華,總能在你想起時更多的感受到一絲敦厚,一縷樸實。春節是這般,那舞龍燈也亦是如此。這龍燈,異於其他地區那些滾地龍、板凳龍,他們那兒可都是清一色的簡易,遠遠不及我們這兒色彩的多樣。小時候,總愛拽着母親的衣角趕去欣賞。

哪怕大了也是一樣。這才正月初一,龍燈就舞上了。來之前,必會先放鞭炮爆竹,噼裏啪啦地傳遍了整個村莊。聽到這訊號,我便一溜煙兒地從牀上起來,連鞋也顧不得穿好就往村裏的操場趕去。走到半路,遠遠地便聽見了鑼鼓喧天,嗩吶唱起支支高歌。我心頭一喜,加緊了步伐。

到了操場,已然是站滿了村民。掂起腳尖兒,只見一條鍍着金輝,踏着晨曦的長龍朝我們緩緩而來。再前方,便是一戲龍人舉着顆繡球般大小的珠子戲耍着。那龍赤首金身,鬃毛凜凜,身子約有二十幾米長,背上馱着些半人大小的人偶,有那大鬧天宮的孫悟空,鬧海戲龍的哪吒,更有水滸傳中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漢。人偶做工精緻,大多用木頭雕刻製成,彩布做飾,隨那龍的起伏而動,栩栩如生,倒是讓人看得有些應接不暇。伴着那鑼鼓的由緩而促,那金龍隨樂聲擺出種種陣形:忽而上竄下跳,如蟒蛇般行之迅速,似在海上游水嬉鬧;或是趁你陶醉之時,輕掃尾翼,神龍擺尾;忽而隨那明珠盤成一個圓,似那晶瑩的水晶丸子般;忽而像酒喝多了般踏着醉步,歪斜地遊走着,卻道是有幾分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韻味兒了。每每這時,村民都會高聲喝彩,掌聲自然也是一浪高過一浪。大些的`孩子多是耐不住性子,幾下便竄進了“龍體”。擡頭瞧瞧,像是個萬花筒的世界,人在轉,龍在轉,天,地,山,水……都像是在轉了。

龍能舞好,那舞龍的人自是功不可沒。他們統一着黃袍,腰間繫了條紅帶,着裝大多如此。不同的卻是舞龍之人男女、老少皆有,十幾歲的小孩兒也有。只要你有那力氣,便可上去體驗一把!這舞龍,需照這樣舞上三天三夜方可離開,着着實實地爲春節添了不少彩,也爲來年開了個好頭。

“呼——呼”窗外偶爾飛馳過幾輛車,發動機的轟鳴打破了我的回憶,這城裏的年總歸比不上家鄉村裏的熱鬧喜慶。輕輕嘆了口氣,鼻子一酸,朦朧間,彷彿又看到那家鄉的龍,騰雲駕霧,輕踏晨曦而來……

六年級家鄉的春節作文 篇4

“春節”對於咱們中華民族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在這個節日裏,大家歡聚一堂,熱熱鬧鬧的,一派祥和。

“放鞭炮,吃年夜飯”可謂是過年的“重頭戲”了。瞧,現在才下午五點鐘,奶奶卻已經忙活起來了。再看看客廳裏,大人們正開心地談天說地,小孩們則聚精會神地盯着電腦……隨着一盤盤佳餚陸續上桌了,咱們才意識到準備放鞭炮了。看着爸爸從箱子裏拿出了一大卷的鞭炮往門外走去,我趕忙攔住爸爸,說道:“爸爸,這回讓哥哥來點燃鞭炮如何?”爸爸看向哥哥,卻見哥哥正使勁地搖頭擺手。爸爸看着他說:“一個男子漢,這麼怕死幹嘛!”說着,把手中的鞭炮遞給他並把他往門口推。見他那十分無奈的樣子,我不由的覺得好笑。在看看他的動作:還沒點燃就跑的遠遠的。第二次點鞭炮時,幾分鐘過去了,怎麼還沒點燃?原來啊,這緊要關頭打火機卻“掉鏈子”了。第三次終於點燃了,只見哥哥早已跑到一棵大樹後面,探出顆腦袋遠遠地望着那鞭炮。咱們看着他的樣子忍不住開懷大笑起來。鞭炮聲漸漸消失了,大家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原新的一年開開心心、平平安安吧!回到家中,看到那滿桌的菜餚,數了數竟有十八道菜,大家都驚呆了,入座後,只見爺爺拿出了一瓶茅臺酒來,與大家品嚐、分享。只見大人們紛紛拿出了紅包遞給咱們並送上祝福,咱們也互相的道謝、祝福。然後,便美美的吃着年夜飯,其樂融融。

瞧,這就是咱們家充滿歡笑的春節。

六年級家鄉的春節作文 篇5

春節是中國人一年中的第一個傳統佳節,它標誌舊的一年結束,新的一年已經開始。年夜飯,是春節的重要活動之一,中國的百姓家庭對年夜飯極爲重視。正月初二,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奶奶家吃年夜飯。

今天來的人特別多,奶奶家顯得格外熱鬧,年味超濃。姑姑、叔叔和我爸爸正聊得熱火重天。他們邊嗑瓜子,邊滔滔不絕的聊着各種話題。表哥和嫂子在房間裏逗小baby開心,看着小寶貝的笑臉,他們別提有多開心了。而我和倆位表姐則更是“肆無忌憚”了。咱們三人盤腿坐在沙發上,悠閒自得地玩着ipad上的割繩子,時不時傳出一陣陣爽朗的笑聲。

過了一會兒,奶奶慈祥地把咱們帶進房間,塞給咱們每人一個印着“馬”的紅包,咱們接過紅包,笑盈盈的謝謝奶奶。

還有5分鐘就到6點了。姑父把咱們安排到圓桌上的各個座位上,我和2位表姐左右鄰座。先上一道飯前甜點“蔬菜沙拉”開開胃。咱們三個吃貨紛紛拿勺子一勺勺地舀着沙拉,沒一會兒,沙拉就差不多吃完了。姑姑笑着說:“慢點吃,每人和你們搶。”這時,第二道菜“年年有魚”上來了。色香味俱全,醬油的味道恰到好處,加上蔥花點綴,這道菜別提有多美了。魚上完了,緊接着就是“清煮蝦仁”了。這道菜清甜可口,配上一碗香醋,讓人垂涎欲滴。稍後又上了不少好菜,個頂個都是美食,今天來真是有口福了。

晚上,吃完晚飯。大家陸陸續續都散了,我和爸爸媽媽也只好依依不捨的和奶奶說“再見”了,今天一天玩得別提有多開心了,和家人團聚是一件幸福的事。

六年級家鄉的春節作文 篇6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春節,是中國最重要、最盛大的傳統節日,各個地區都有不同的習俗。

在臘月二十八這一天,大人們都在忙碌。忙着殺雞、殺鵝,購買對聯、字畫。小孩子們呢?都在幹什麼呢?我們小孩子就跟着一些比較大的哥哥或姐姐一起去後面山上摘一些煮水的東西。例如:黃竹葉、柚子葉等,洗走一年的黴氣,乾乾淨淨地迎接下一年的到來。這一洗,就是好幾天。

除此之外,大人把後山砍回來的甘蔗,分給幾個比較大的孩子,當然我也不例外,讓我們把這個甘蔗砍成好幾段小小的,然後每個房間放兩段,再把買回來的年桔每個房間放一個,放在甘蔗上面,就過去幫爺爺奶奶那一輩的揉麪團,再做鵝板湯。

過了這一天,也就是臘月二十九一早,我們一家一起吃早飯。早飯與我們平時吃的很不一樣。平時吃的是麪包配牛奶這一類的,可今天吃的卻是平時的午飯:白切雞、鵝肉、青菜和粉絲,再配上白米飯。而中午吃的則是昨天做好的鵝板湯。

除夕這一天人們又開始忙碌起來了。一大早,大人們就把字畫塗上漿糊,貼在大門口、房門口和廚房地等地方。門外不時地傳來爆竹的響聲。傍晚,按照慣例,孩子們都已經用不同葉子煮的水洗好了澡,正滿心歡喜地穿着新衣服,到處都在比誰的新衣更漂亮,誰都不願服輸。到晚上吃飯的點了,所有人都聚在院子裏,吃着年夜飯。每一年人都會有很多,隨便數數都有十幾個人了。每次年夜飯時,菜都會準備很多,飯準備得相對來說比較少,因爲大多數長輩都只是吃菜飽的。

到了晚上,耳邊都會響個不停,擡頭就可以看見五彩斑斕的煙花。孩子們聽到了,都會馬上聚在一塊兒一起看。不僅有一些大的煙花,小孩子也會玩一些小玩意兒。放眼望去,煙花閃爍,我也不禁會加入賞煙花的行列之中。到了快十一點時,平時要睡覺的人都精神抖擻地守在電視機前看春晚,各個房間都是燈火通宵。到了十二點,長長的鞭炮準時打響,人們都興奮地捂住耳朵,感嘆道:“新的一年又開始了!”

正月初一,整條村子都比較空,大部分的人都去了探親。小孩子當然滿是收穫,紅包一封接一封的裝在包包裏,滿臉的笑容。

到了正月初七、八的時候,許多的商店都開門做生意了。

元宵的時候,我們便正式上學。與班上的同學一起鬧元宵、做湯圓,回到家與父母一起吃元宵,預祝新的一年裏圓圓滿滿、團團圓圓。

時間一去不復返,帶走了歡樂的時光,帶走了歡樂的笑聲,也帶走了我最喜愛的春節。但是,在我耳邊迴盪着的笑聲,在我眼前浮現的笑容,在我鼻尖飄蕩的香味,已成爲春節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