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六年級作文 > 《一代大商孟洛川》觀後感大綱

《一代大商孟洛川》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7W 次

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代大商孟洛川》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代大商孟洛川》觀後感

  《一代大商孟洛川》觀後感1

年前在茫茫百度中搜出了這部電視劇,陸陸續續的完整看完了。

劇情講的是一個布號的小少爺在繼承家業後不僅將家業發展成當時最大規模的布號,而且發展了很多其他行業。成爲當時商界領袖的故事!從故事中我總結了幾點,一個成功商人應該具有的條件.

一、豐富的知識。孟從小聰明,博覽羣書所以家人請的老師都被他氣走,最後才找了萬半竹居士做老師。萬老師也的確厲害,一串佛珠12個字就容納了成就大商的所有精髓。記得萬老在問孟有何志時,答曰:大商;再問:何爲大商;再答:大商乃,貨通天下,利射四海,腰纏萬貫而有餘,號立百世而不朽。這說着現實缺不那麼虛假說什麼服務社會,報效祖國類的。萬老還給孟指點了:半部論語治天下。例子很多,在孟成就商業的過程中無不證明了他的淵博知識。

二、良好的家庭環境(或說家人的支持)。孟母在劇中扮演的就是很識大體,很會教育兒子的一樣做爲華夏母親的典範。在兒子落難的時候,對其無論是心理還是金錢都接近全力的幫助。而且很體諒兒子的事業,爲其指點。另外無論是家裏的正房還是六姐都是那麼賢惠、識大體的妻子。母親、妻子都那麼支持他的事業,他們可謂是中國的典範。有這樣的家庭,再差都不會差到哪裏去。

三、善結良緣。本來想說身邊有羣很給力的能人,可這樣說對孟就不公了。因爲孟一路走來有那麼多人的支持(四候、沙、奎等)都是因爲他善結良緣。這裏或許可以對他常說的“利緣義取”做另外一種解釋,就是有利的朋友是用自己的'道義、誠意取得的。從對小王爺跟奎爺身上就可以看出來,他們能對孟那麼給力是因爲孟對他們也很給力。善結良緣不僅僅是朋友還包括下屬。據中除了四候還有個典型的就是那茶掌櫃,這樣的能人都是用真誠換取來的。

四、胸襟寬闊。據中很多地方都體現了孟的胸襟,非一般人所爲。就兩次對待小王爺上看,第一次是常人所爲,就是對無理取鬧的小王爺痛恨而且孟自己也很自我。第二次就脫胎換骨了,不久對小王爺的很卑謙而且對小王爺一點都沒記恨。難得!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也因爲這樣的胸襟讓他多次起死回生。

五、悅客,財自道取。悅客是經營的基本方針,但能財只從道取就比較難得了。作爲大企業家應該有以社會責任爲己任的使命感。弘揚正道,是每個時代都在努力做的事情。

觀後感簡單的就是這樣,結合自身,家庭已經定居大半,能做的就是給未來的孩子一個好的環境,給他個好的母親。目前急需做的就是增加知識及多結良緣。胸襟要在今後也是多加鍛鍊,肚子能撐船才能做宰相。

  《一代大商孟洛川》觀後感2

最近看完了早先上映的《一代大商孟洛川》。結合史實,拋除導演刻意逢迎的成分外,該劇很有啓迪意義,啓迪的不僅是經商,更多的還是爲人處世。

孟洛川出生於章丘舊軍,是亞聖孟子的後人,近代民族資本家,之所以加上民族兩個字,是爲了體現他的愛國成分。該劇描述了孟洛川前半生的發家史,從躇躊滿志初出茅廬,到幾經磨礪成爲濟南布行乃至於山東商界的中流砥柱。在山東這片土地上,出這麼一個商人實在太難了,從歷史上看,山東外無匈奴倭寇之干擾,內有氣候水土之便利,加上孔孟之道的教化,人們安貧樂道、安土重遷,性格趨於安逸保守,至於後來有些地區的闖關東,那是被逼無奈,其實與其說是闖,不如說是一場逃難,商人更多的活躍於江浙一帶,那是民營資本的縱橫之地,而談到魯商,一般都有濃厚的官商色彩,是官場與政治的附屬品。孟洛川的出現是爲這片蒼茫大地填補了民營資本發展的空白,爲今日的創業創新提供了歷史的依據。不可否認,歷史上真實的孟洛川在經營瑞蚨祥、選人用人、創新經營模式、結交關係上都有很高的造詣,但他的崛起夾雜着更多那個時代不可或缺的官商底色,這也充分證明一個人的成功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產物,是個人奮鬥和機遇相結合的結果。

整部電視劇的主線是圍繞着孟洛川的恩師傳授給他的十二個字的箴言“道與術、取與予、方與圓、常與變、利與害、生與死”進行的。初出茅廬的孟洛川肩負着家族三叔對於他的期望,自命不凡,但遭遇了北京澄貝子一耳光後,自身認識到了眼高手低的侷限,於是誠心拜師學藝,正本清源,“欲授其學,先問其志”,當老師問到他的理想,他回答要做大商,但當問到什麼是大商的時候,孟的回答差強人意,於是便有了本劇對於大商的精彩解讀:“夫大商者,胸存縱橫四海之志,懷抱吞吐宇宙之氣;其學通於大道,其功接於社稷,其勢糴入驚風雨,糶出泣鬼神,也正所謂良賈何負名臣,大商笑看書生;大商之經商,有如伊尹、姜子牙之於治國;孫子、吳起之於用兵;商鞅之於變法。其學問之精深,道法之玄奧,意氣之閎遠,境界之高明,豈是你這等空想妄論,俚諺俗語所能達到的。”仔細品味,這不僅僅是對大商的解讀,更是對一個大寫的“人”字的解讀,理解之深、境界之高讓我爲之一震。

談及道與術,拋開劇中人物情節談二者關係,道是根本、是方向、是目的,術是手段、是過程、是四樑八柱。生活中常常出現有道無術、有術無道的現象,好人沒本事以至於壞人爲虎作倀,又或者一開始是好人,走着走着就變質了,想來這也是很正常的事,窮人太多,想改變命運的窮人太多,想不擇手段改變命運的窮人太多太多,活着纔是最大的民生,活好纔是最大的目的,在生活壓力面前,一切道術都是閒扯淡,這纔是當前最普世的解讀。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我想聖人與凡人的差別,最大的還不在於智商情商,仍然在於視野格局,以及與視野格局配套的方式手段,道術的修行必然是一個釘釘子的過程,是一個一錘一錘不斷夯實的過程,是一個明道練術、返璞歸真的過程,是一個反覆實踐、逐漸頓悟的過程。

談及取與予,這應該是智慧和心胸的博弈,本質是爲了求得平衡,因爲只有平衡,才能長遠。取是目的,予是手段,先予後取和先取後予因時、因事而變,現實中我們都在做取的文章,有的急功近利、心浮氣躁,有的斤斤計較、夜不能寐,有的機關算盡、靜待天時,這都是很正常,正如劇中所講,取予之道的實質是平衡,予是什麼?我最近的理解是要麼不做,要做就把人情做足,同樣是請客吃飯,怎樣才能別出心裁、達到目的,同樣是求人辦事,怎樣才能讓人心悅誠服,那就是在人情禮往上做足功夫,予的功夫到位,取則順理成章。

談及方與圓,大多會想到外圓內方,處事圓滑而心中方正,這些道理大多知易行難,爲形勢所牽制,劇中所講的方與圓則是講迂迴之道。兩點之間直線並非最短,就像孟洛川對待澄貝子,走直線是最不費腦子的路徑,但效果極差,無法達到預期,怎麼辦?就像孟洛川爲大柵欄地塊對待孟覲侯辭櫃,直接說服必然行不通,怎麼辦?走迂迴路線,全面瞭解對方所想、所需、所懼、所好,具備此四者,能想其所想、供其所需、擎其所懼、投其所好,事就好辦了。

談及常與變,劇中一句話堪稱經典:無事如有事提防,可弭意外之變,有事如無事鎮定,方可消局中之危。我們現在所經歷的,正如大清柱石李鴻章所感嘆的千古未有之大變局,信息高度發達,人心複雜難料,危機的表面一派繁榮,成長的腳下暗流涌動,我們天生性格和邏輯是守常防變,發展是硬道理,穩定也是硬道理,要維持鞏固常態,避免大的起伏,怎樣才能做到?方法無它,只能居安思危、居常思變、處變不驚、敢打逆風局,從這個角度上看,在做足基本功的基礎上,結合形勢鍛造自身、投資自身才是王道,無事如有事提防,有事如無事鎮定,真乃千古良言!

談及利與害,我們大多趨利避害,但也利慾薰心,劇中孟洛川是一個算賬高手,但最終他推出了“大商無算”,什麼是“大商無算”?劇中解讀是“財自道生,利緣義取”,我的理解是“無算”不是“不算”,而是算大賬、算總賬,商人天性就是錙銖必較,這一點我剛參加工作時就有了深刻的體會,因爲商業的本質是貿易,是賺取差價,賺取了差價就是贏得了生存空間,大商無算的實質是站在一定高度看清楚、算明白利弊得失,因爲高度有限,我得到的啓示是但凡是做出些事情,必然是要費一番功夫、花費一番周折,快速地順利地做成某事的背後必然會存在某種漏洞,這種思慮不周極有可能遺禍無窮,有利有害纔是常態。

談及生與死,我直到看完全劇,也仍未完全想明白,只是對劇中的置之死地而後生深有同感,有一種死亡可能是重生。

在電視劇中,有兩句描寫商人縱橫南北的詩讓人拍案叫絕:駝鈴不辭塞北雪、帆影流連江南煙。經商也好,從政也好,都只是一種職業,都離不開爲人處世,在這樣一個大融合的時代,人的成長乃至於崛起都是綜合性的較量,是全方位的增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未來路遠,繼續求索。

  《一代大商孟洛川》觀後感3

自古至今,人們對商人的看法多限於賺錢,斂財。“羊羣逐草,商人驅利”,就是對商人最好的寫照。歷代讀書之人,仕途之士對商人多有睥睨。然而電視劇“一代大商孟洛川”,展示給我們一個暫新的商人形象。

該劇刻畫了清末民初,心懷大商志向的山東少年孟洛川,18歲起繼承祖業“瑞蚨祥”商號,銳意創新,在商海沉浮中感悟爲人之道、經商之道,經過歷練和學習最終成爲一代大商的傳奇一生。

從最初出道時的輕狂無知,到遭遇一連串挫折,孟洛川認識到自己不足,他拜李士朋爲師,同時結交了孟覲侯,澄貝勒,龍爺等人。經過多年的經營探索,其理想中的大商之道,漸漸清晰。他總結道:小商做事,大商做人。胸存四海之志,懷抱吞宇宙之氣。他在上海購得60萬擔洋紗,不曾想,此時大量廉價洋紗涌向上海,上海紗行面臨崩市。與此同時,艾隆標聯合謙祥益總管耿寶坤,暗使連環計,導致瑞蚨祥錢號即將破產,債券將無力兌付。在雙重困境下,孟洛川爲了挽救上海紗市,放棄了個人利益,毅然放火銷燬了自己的洋紗。孟洛川的大仁大義、廣闊胸襟是值得所有商人學習,其品行令人十分敬佩。

由於這次變故,致使“瑞蚨祥”易主他人。孟洛川只好徒步去北京,尋找東山再起的辦法,途中的種種經歷,使他認識到了資助官府平滅義軍,這是無道之舉,並總結出了日後經商的準則:“財自道生,利緣義取”。在去北京的路上遇到一位在給大家講“秤”的老者,大受啓發。一系列的遭遇,孟洛川開始懂得了“道”的含義。更深刻的領悟了“財自道生,利緣義取”的道理。

“利緣義取”這是劇中的原話,放在當今時代來理解,就是真誠待客、合法經商、回報社會!只有這樣才能取之有道,這樣的錢才能賺的心安理得,無所顧忌。正因爲孟洛川取利不忘義,舍個人利而顧全局,心中有國家,心中有民衆而深得人心,他所創立的“瑞蚨祥”商號才能在當時極富盛名,得以興旺百年。孟洛川的一生,書寫了一代儒商大家“經世濟民”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