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六年級作文 > 【推薦】清明節六年級作文四篇

【推薦】清明節六年級作文四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8W 次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明節六年級作文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清明節六年級作文四篇

清明節六年級作文 篇1

清明節來了,人們心中充滿了喜悅。

前幾天還下着傾盆大雨,閃電交加,雷公打鳴,今天卻陽光明媚,四處鳥語花香,真是天公作美。人們有的興致勃勃地回家鄉掃墓了;有的帶着孩子去插柳;還有的去放風箏。

我呢,哪裏也沒去,留在家裏,上上電腦瞭解清明節的由來,跟妹妹聊聊天,我望着窗外,心裏想外面的人們啊,你們玩得有多開心啊?嘿嘿------,我開始了我美麗的幻想:如果我能去果園,我要摘下嘴甜的果子,和全家人分享喜悅;如果我能去花園,我會採下最美的鮮花,送給剛去世不久的外公,今天正好清明節,表示哀悼;如果我能去植樹園,我會種下最堅強的小樹,送給正在住院的外婆,祝她一定要堅強,早日康復;如果我能去月球,我要在上面栽下植物,讓荒蕪的山谷變成柳綠花紅的世界;如果我能去月空,我會摘下最亮的星星,送給失眠的孩子,幫他們照亮光明;如果我能去天空,我會採下最潔白的雲朵,送給孤兒院的孩子們,讓他們對未來充滿希望;如果------,”鋆鋆吃飯了!”我家阿姨的叫聲把我從幻想里拉回來,原來,剛纔一切都在夢想中------

今天我就這樣度過了有意義的清明節!

清明節六年級作文 篇2

又是一年清明,懷念已故親人的日子。

所有節日中,唯獨清明,令人傷感。三、四月,正是萬物復甦,植物萌生新芽,動物結束漫長冬眠的時候。陽光和煦,寒風凜冽。這種天氣最糟糕,早上還暖和,下午一下就變了天。晚上更是沒得說,風大,又冷,在外面通常呆不住。

我又在想,在南山,爺爺奶奶又是如何承受四季的變化?他們不冷,不餓,不孤獨嗎?那時候媽媽總是拍拍我的頭,說:“孩子,別想太多了。他們在另一個世界一定會過得很好的。”

掰指算算,他們離開我將近八年了。我早已從稚氣的孩童變成懂事的少女。我漸漸開始忘記,走出悲傷。

中國的清明節,在我眼裏,極爲非凡。沒有親人間的團聚與把酒言歡;沒有歡聲笑語和張燈結綵;更沒有喜慶的氣氛……甚至哭泣與沉默更多。每每去上墳,我都告誡自己不要哭。可是,又有幾次忍住了?忍不住的,是對親人的懷念。

爺爺很是喜歡菊花,甚至能說愛,大約從記事起,爺爺的生活中就有菊了。不論是練字還是畫國畫,字裏行間都透露着對菊花的無限熱衷。“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我認爲,爺爺就像菊花一樣,潔淨,不卑不亢……他永遠是那樣平易近人。奶奶則像百合,散發着沁人的幽香。如同她的性格,總是開朗的。生活中笑聲不斷。

清明,花也同樣是寄託了生者對故人的`懷念。見花如見人。年年掃墓,家人只拿這兩種花去看爺爺奶奶,我總是認認真真地擦墓碑,直至一塵不染。再小心翼翼地將花擺到墓前,彷彿懷中是不可侵犯的聖物。對啊,那本來就是代表爺爺奶奶的花,神聖而高貴,怎麼可能答應別人隨便玩弄。

清明,誰說是流淚、安寂的日子?我們在世界另一邊的親人,正在面帶微笑看着我們,看我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同時也爲我們默默祈禱:在那邊,一定要平安、幸福、快樂!

清明節六年級作文 篇3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約在每年的陽曆4月5日前後。清明節後雨水增多,大地呈現春與景明之象。這一時節萬物“吐故納新”,人們忙於或植樹造林,美化家園;或浸種耕田,育秧培苗;或換季生產,重塑商機。

清明節前後掃墓的習俗由來已久。近年來,南京人掃墓似乎提前了行動,不到清明日,掃墓之人已爭先恐後,絡繹不絕,擁擠不堪,馬路上也經常會堵車,無端浪費了光陰。在我看來,掃墓是人之常情,在風與日麗、陽光明媚的日子,去祭祀已故的長輩,清掃一下墳地,寄託對親人的思念未嘗不可。

但是,許多人掃墓不免落入俗套。焚香、點燭、燒紙、上供,弄得墓地一片狼藉,不僅污染了環境,妨礙了別人的生活;又易引發火災,給社會帶來不安定的因素,應該設法予以避免(據報紙報道,每年都因掃墓而引發多起火災)。從文明的角度而言,清掃一下墓地,整理一下環境,獻一束鮮花,足可以表達對逝者的思念與崇敬。

人雖逝去,但親人之間的感情,是難以忘懷的。活的人去給逝去的長輩掃墓,則是一種禮儀,故掃墓也是表達一種情感。縱觀歷史,許多三代以上的祖墳,除了軒轅、炎帝、大禹與部分名人之外,很少有人問津。外戚之墳,更不必說了。可見掃墓這種關係,大致上只能維持三代到四代,其遠代祖宗,就無人顧問了。其墳也成了荒山野墓。

逝後修墳墓,佔土地,與子孫爭地盤,實屬不當。有人問,火葬之後如何辦?是不是再搞墓穴,作爲長眠之地。若如這樣下去,再過百年,墓穴遍地,氾濫成災,令人擔憂。現在已經有人提倡大海(水)長眠、樹根長眠,即將骨灰灑入江海,或埋在樹下,既衛生乾淨,又使逝者回歸大自然,實屬明智之舉。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美德,也是一種責任。但這種行動重在讓他們在有生之年享受天倫之樂,感受親情的溫暖,度過舒心的晚年。如果生前不孝,讓父母操心、憂心,找各種事由,責難父母,而在其死後,又建墓,又祭掃,逝者如何感覺到!實在沒有多大的意義。

清明節六年級作文 篇4

清明是我國的十二四節氣之一。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是人們春遊的好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