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記敘文作文 > (優)記敘文作文

(優)記敘文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8W 次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記敘文作文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優)記敘文作文

記敘文作文 篇1

1、自然式結尾。

這樣的結尾很容易,事情記敘完了,結果也出來了,文章也就結束了,這就是自然式結尾。如:《遊筆架山》的結尾:

太陽偏西了,我們也有點累了,便一起乘車,帶着在筆架山遊玩的快樂,踏入歸途……

2、總結式結尾

事情記敘完了,總結一下收穫,常用遞進關係的複句來說說自己的收穫或感受。比如:《記一次有趣的蛋殼實驗》的結尾:

這次蛋殼實驗真是太有趣了!不但鍛鍊了動手的能力,而且還從中明白了“力的集中與分散”的道理,收穫太大了!所以我喜歡這樣的實驗!

3、啓發式結尾(也稱“明理式”)

這種結尾是把通過某件事之後所得到的啓示、明白的道理寫出來,起到點明中心的作用。比如:《一件小事》的結尾:

這件事過去很長時間了,但我卻銘記不忘。事情雖然小,但它給我的啓發卻很大,因爲它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人不論做錯了什麼事,只要認識到錯了,而且敢於承認,勇於改正,那就一定有新的開始,一定會進步的。

4、疑問式結尾(也稱“反問式”)

事情結束了,作者爲了強調自己明白的道理或啓示,故意用問句或反問句收尾,既表白了自己的意願,又激發讀者的思考,起到強化中心的作用。比如:《真正的友誼》的結尾:

我們終於和好了,而且通過這件事,更讓我們明白了以誠相待,寬容諒解纔是友誼的基礎。朋友,您說是不是這樣啊?

尾句也可以這樣說:“朋友,難道您不這樣認爲嗎?”

5、夢幻式結尾

這種結尾屬於想象、寄託型。也就是不直接寫事情的結果,而這個結果有可能不是一種情況,就用“做夢”的方式,來表現寄託意願或結果。這種夢幻式很有意思,引人暇想。比如:《找媽媽》一文的結尾:

這天晚上,男孩做了一個甜美的夢,夢見小女孩找到了媽媽,正依偎在媽媽的懷裏撒嬌呢!小鳥呀,也飛回自己的小巢,正和鳥媽媽一起快樂地歌唱呢!

6、引歌引言式結尾

有“引歌引言式”開頭,也有“引歌引言式”結尾。根據事情的內容與中心,選擇恰當的名言古語或一兩句歌詞,做爲文章的結尾,富有鞭策、指引、激勵的作用。如《珍惜時光的分分秒秒》一文的結尾:

這就是我的老師,一個無私奉獻的人。難道她沒有親人兒女嗎?難道她就不知道辛苦勞累嗎?難道她就不需要享受點安逸生活嗎?不,她都懂,都知道,然而,她把忠誠教育事業教書育人做爲自己的第一生命,把無私奉獻當做最大的`快樂。這樣的老師,我們怎能不熱愛、不敬佩呢?

7、篇末扣題式結尾

這類結尾同總結式結尾一樣,是最常見、最容易掌握的一種方法。它主要是所題目或有關題目中的“題眼”寫進結尾裏。比如:《值得我學習的人》一文的結尾:

這就是王小剛,一個值得我學習的人。他的謙虛、他的誠實、他的熱情待人,都爲我樹立了前進的榜樣,讓我佩服不已。

記敘文作文 篇2

暑假到了,我和媽媽搬到了一個山寨中生活。

我們的鄰居是一位苗族老奶奶,她八十多歲了,兒子和女兒都在城市裏打工,半年纔會來一次。她無依無靠,腿腳也不靈便,所以要買的東西經常不能按時買到。於是我便每天放學後去幫她買。老奶奶剛開始拒絕了,可後來經過我的再三請求,老奶奶終於答應。從此我便天天爲老奶奶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今天早晨,我來到老奶奶的小屋,只見老奶奶還在甜蜜的夢鄉中。我看見椅子上的髒衣服想:老奶奶年紀大了,這些髒衣服就讓我來幫她洗了吧!想完後我便拿着木盆,打衣服用的木棒,搓衣板和那些髒衣服來到了小河旁。我不停地拍打着衣服,水中跳起了許多小水花,像一個個可愛的小孩兒,淘氣地在衣服上跳來跳去。燦爛的陽光照在水花上,五顏六色的十分美麗!像一朵朵七色花!我將衣服洗乾淨後放進木盆中,回到老奶奶的小屋中。

我剛晾好衣服,老奶奶就醒了,她看我正在晾衣服,便用粗糙的.手撫摸者我的小臉蛋兒說:“孩子,以後不要自己去洗衣服。我雖然八十幾,但還硬朗得很!我的衣服我自己來洗。你是小孩子就該認真讀書!以後別管這些了!”我說:“沒事兒的!老奶奶,您年紀大了,這些還是我來吧!”老奶奶笑着說:“你真是一個好姑娘!”我拉着圍裙,左腳踩在右腳上面,十分靦腆。我的臉立刻變得紅撲撲,不好意思地說:“老奶奶,您說到哪裏去了!我們是一家人!”老奶奶說:“小姑娘,你讓我感到好溫暖啊!”

就這樣,我和老奶奶度過了一個愉快的上午!不!是我和我的奶奶度過了一個愉快的上午!

記敘文作文 篇3

母愛的力量足以創造奇蹟。據某電視臺報道,某一地區的大樓突然失火,很快,大火吞噬了整座大樓。一位母親爲了不使自己的小女兒受傷,用全身掩護着她穿過熊熊烈火向外奔跑,終於把女兒救了出來,而其他的人,好多都葬身火海。 後來,經過事故專家測定,從這位母親的家裏跑到外面而不致燒傷,竟然需要一步三米的距離。這位母親的速度竟然打破了跳遠的世界記錄。

人如此,動物亦然。當野羚羊向獵人下跪,只因爲腹中懷有將要出生的.小羚羊,你的心靈難道不會爲母愛震撼嗎?當沙漠中的老牛流下眼淚,懇求行人給小牛一滴救命的水,你的心靈難道不會爲母愛震撼嗎?

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母愛,是母愛成就了偉人的驚人之舉,賦予了藝術家奇妙的靈感,啓迪了科學家敏銳的智慧,也豐富了我們每個人內心的情感。母愛就像滿天的繁星,星星點點,映照着我們每個人的心田。

人世間因爲有了母愛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滄海桑田,世事變遷,惟有母愛能賜予我們神奇的力量,而且母愛的光輝將永恆不變。

記敘文作文 篇4

世間最珍貴的是什麼?也許回答有許多種,對於我而言,真摯的情感是最能讓人動容的。

而這許多的感情中,友誼,讓我久久感動。

培根說過:“虛僞的友誼,猶如你的影子,當你在陽光下時,它會緊緊跟隨,當你一旦橫越陰暗處時,它立刻會離開你。”真正的朋友之間,無須太多言語。朋友是一縷引領你從黑暗中逃脫的陽光;朋友是一雙把你從絕望中拉出的手;朋友是一口能讓你放心把心事往裏傾注的井。

兒時的玩伴,如今也不知身在何方。是否記得,我們曾躺在門前的'水泥板上,望着蔚藍的天空,幻想着遙遠的未來;是否記得,我們曾經都滿心以爲長大便可擁有一切,長大就可以無所不能;是否記得,曾幾何時,我們緊緊牽着彼此的手,承諾一輩子不分開……那時的我們,稚氣的臉上洋溢着幸福。兒時的朋友,感謝陪我度過這樣一段最純真的時光,幼稚的想法雖然那麼不切實際,但這其中最簡單的快樂,我們最能瞭解。

一路回憶着,我們終於踏人了校園。從小學到初中到高中,甚至未來的大學,我們必須經歷許多分別與相聚。也許當與現在的朋友一起嬉笑打鬧時,會抓住一瞬間的熟悉場景回味好久。有人說:朋友還是老的好。可是那些“老朋友”不也是從“新朋友”走過來的嗎?所以時間的長短並不能成爲我們用來衡量友誼的標尺。友誼,是不能衡量的。有時候,朋友已不僅僅是朋友,還勝似家人。我慶幸,身邊始終有這樣一些家人。

我們曾經同住一間宿舍,於是在別人眼中黑臘又窄小的小房間,成了我們最美好的回憶。有困難了嗎?別慌張,我們一起解決。有煩惱嗎?不要緊,我們一同分擔。生病了嗎?

沒關係,我們照顧你。這樣的時候很多,一句簡單的“不是還有我們嗎?”就已經讓人感動好久好久。

記得那一天,我說“大家都在尋找傳說中象徵幸福的四葉草,可我想我不用再找了,因爲在我心裏,我們四個人每人都是一片心形的葉子,當我們在一起時,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四葉草廠!”分開的前一天,我們還是在一起,依然像平時,追逐打鬧,我們在學校一起看了最後一次的唱歌比賽。誰也未曾提過分離的字眼。一直到最後,也還是不忍說出那句再簡單不過的“再見”。

每一次與友誼對話,都有不同的領悟。友誼是一種連接,連接着彼此的心;友誼是一種陪伴,陪伴着我們走過漫長的成長之路;友誼是一種珍惜,珍惜我們每一次的分離與相聚……

記敘文作文 篇5

快要進行畢業考試了,同學們個個顯得緊張極了,早晨,大家一進教室就埋進了書本里。我心想:如果像這樣整天只知道複習,我們的生活就會失去光彩,身體也會因此吃不消而累垮的。帶想個辦法纔是。

那天早晨,我剛跨進教室,之間教室裏佈置一新:黑板上寫着赤紅字的標語,講臺前擺着幾盆花,教師的半空中還懸掛着彩鏈。同學們有說有笑,像是準備過年時的。

這是,只見王華說:又不是過什麼節,把教室打扮成這個樣子,真不像話。不只是誰接上腔:複習都來不及,還開什麼會,真是存心搗亂!我可不同意他們的看法,邊大聲的說道:班裏決定開會肯定對我們有好處,破什麼涼水。

大家正在七嘴八舌的議論起來,班長走進了笑着說:其實也沒什麼,我見大家每天覆習挺累的,便想利用早讀時間開個學習交流會,在會上同學們可以隨意談談自己的學習方法,也可以學學別人的學習經驗。。。。。。沒等班長把話說完,教室裏頓時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交流會開始了,同學們一個個大大方方地走上講臺,毫不掩飾的`把自己認爲好的學習經驗介紹給大家,張麗說:大家都認爲我的作文寫得好,其實也沒什麼絕招。對於寫作文,我主要抓住了兩點:一是多看書。書看多了,書中優美的詞彙自然也就記住了,運用也就自如了。二是多觀察。平時我總是留心觀察周圍發生的一切事情,因此,邪氣作文就不愁沒材料可寫了。

大家照着我這兩點去做,我保準邪氣作文會感到輕鬆的。嗯,這個方法不錯,我的試試!我自言自語的說。這時,麗萍大步流星地走上講臺,說:有些同學對於解應用題感到很困難,我告訴大家,在《小學生天地》中,每期都有一個應用題解答欄目,對於解應用題傷腦筋的同學有一定的幫助。

交流會結束了,我學到了不少東西:怎樣寫好作文,怎樣解應用題,閱讀應注意什麼...

它不僅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也幫助了我們的學習。這事可真夠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