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一作文 > 底色高一作文(10篇)

底色高一作文(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8W 次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底色高一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底色高一作文(10篇)

底色高一作文1

也許你不如鮮花般燦爛絢麗,也許你不如大海般氣勢恢宏,也許你不如峭壁般高聳入雲;你可能只是路邊的一株普通小草,你可能只是山澗不爲人知的小溪,你可能只是山頂上一塊易捻碎的石頭;但我們都擁有人生的底色,那就是平淡。

平淡的生活,平淡的作息,平淡的親情,平淡的友情,平淡彷彿成爲了社會的底色,無趣又真實。

在每一天的早上,你總能看見一些“上班族”行色匆匆,他們奔走在大街小巷中。而我們這些本該悠閒的學生也在家、學校、補習班之中往復。還記得初三的日子裏,生活平淡得如同一潭沉寂的湖水,沒有一絲漣漪。這平淡的生活是人生的底色。

學習上,父親對我的嚴格要求彷彿永遠消散不去,他要求我認真完成作業,制定作息時間表,進行課外拓展。生活上,母親對我的無微不至好似成爲了一種習慣,她想出法子讓我能多吃一點,苦口婆心的勸誡要多穿一點,默默付出在我看不見的地方。父母的愛就像空氣一樣,看不見也摸不着,可我卻能時時刻刻感受到它的存在。這平淡的親情是人生的底色。

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有一個知己多麼可愛。

我有一個同我一起進行了長達八年的“友情馬拉松”的人。我們相識在一個炎熱的夏日,她活潑有趣,我外向大方,就在這個機緣巧合之下相知。我們兩無話不談,逗趣有意思,可是後來,它隨着家人搬遷了,我們在網上也時常聯繫,後來漸漸淡了。有一年他們一家回來看看,她來找我了,我們走在相識的林蔭道上,說了最近的情況,也就僅此而已。我曾幻想過無數個重逢畫面、抱頭痛哭、歡呼雀躍……可竟沒想到如此平淡。長時間不見,卻依然記得對方,當再次相逢,依舊可以平淡對待一切,平平淡淡的纔是最珍貴。這平淡的友情是人生的底色。

蘭開幽谷,不悲;蘭開鬧市,不喜;誰說幽谷深蘭就沒有美麗過呢?它們用安詳恬靜的姿態描繪生活的情調,用清雅恬淡的芳香演繹着生命的內涵,用平淡的選擇裝點人生的底色。

底色高一作文2

底色是什麼,是人性之根本,是靈魂深處閃着光的金子。人無底色,何以爲人;人無底色,何以頂天立地?

底色是一個人終其一生,以實際行動與心血鑄成並最終沉澱的產物。擁有底色的靈魂必定是深厚的。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無疑是一個擁有底色的高尚之人。他廢寢忘食,用赤誠之心完成了無韻之《離騷》,含垢忍辱,他用頑強之志,鑄就了“史家之絕唱”。因李陵之案遭受酷刑而留下終身殘疾的他,本可因此埋名於世,安穩一生,但他毅然選擇了著史這一重任。頑強和堅韌便是司馬遷的底色。這是流傳千古的史記告訴後人的。要擁有底色,必用心血來換取,當一個人付出夠多、足夠偉大之時,他便自然擁有了底色。

古今中外,擁有底色者成千上萬,爲什麼他們能夠擁有底色?因爲崇高,更因爲奉獻。不僅是付出夠多,更在於其本身精神的崇高。放棄榮華富貴,志在救死扶傷的南丁格爾,以她慈祥仁愛的心與最高貴的奉獻精神贏得了尊敬,更擁有了屬於她自己的代表崇高善良的底色。雖然不是所有擁有底色的人都同樣偉大,但至少他們的精神是同樣的崇高,至少他們的靈魂都是高尚純潔的。

常常在想,人擁有底色究竟意義何在?除卻得到敬佩與讚美,他還不是他?但我們往往忽略了一點——底色本身便具有價值,而人不過是這種價值的載體罷了。善良與奉獻、堅韌與頑強等這一系列的高尚品格,難道沒有了被修飾的人就不高尚了嗎?當然不是,這些高尚的品質本身就是無價之寶,而同樣底色也不是存在於一個人才具有價值、才值得敬佩。

一個人擁有底色,體現的是其自身人格的崇高。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也同樣擁有底色。國家與民族的底色,體現的是一國之本。作爲一名驕傲的中華兒女,我們每個人的底色融爲一體便是中華民族的底色。中華民族的底色比個人的底色更偉大、更崇高,她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底色對無論是對於人還是對於國家都是一樣珍寶。

擁有的底色不論優劣,可以只是一種默默無聞的奉獻,也可以是一種頂天立地的氣概。因爲具有了底色,一個人才具有了價值,其存在才具有了最正當的意義。人不可無底色,而國家不可無具有底色之人。底色,不過是一個“神”字罷了,“神”所代表之意是“精神”,因爲精神是一個事物得以存在的唯一意義。

底色高一作文3

生命中,色彩永遠像沿途的風景一般,那麼美好。點綴着每一道記憶的弧線,就像那生命裏最美的彩虹,讓人生絢麗多彩。

  ——題記

生命的旅途需要長途跋涉,它讓我們的心靈變得更堅強。讓我們忘記了悲傷,也完成了心靈的成長。

年少的我們,何曾沒有過夢想。雖然在現實的殘酷中感受到了失落和無奈,但卻淡卻不了心中的渴望。被眼淚打溼的心靈在陽光下曬乾,那從心底萌發的希望是生命的生機和力量。

我們生活在一個五彩繽紛的大千世界裏,城市裏的燈紅酒綠的顏色在霓虹燈下那麼耀眼。這讓人們很難靜下心來,感受到中華國學的厚朴和源遠流長,而是膚淺地去了解。人們不斷地推崇穿唐裝漢服,吟誦古典,可沒有人願意深層次地感悟它。

中國的未來,肯定是個高速發展的未來,可我們這些青年人不能忘掉老本,去傳承這種民族觀念,努力實現中國夢。君子之學,是走向人生大道的學問,它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於使人棄舊圖新,在於使人達到完美境界。知道應達到的境界才能夠鎮靜不躁,鎮靜不躁才能夠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思考周詳,思想周詳纔能有所收穫。

悠悠歲月,有過多少滄桑的變化。還記得那個蘇武嗎?朔風凜冽,他與冷月相伴;胡茄幽怨,他與孤冢爲伍;悵望大漠飛雪,南顧中原,他不顧榮華富貴。在冰冷的地窖裏,他將氈毛與草皮嚥下,喝冰水,但熱血卻在他胸中沸騰着。這是他生命的底色,也是對君子之德的遵守,一個牢記民族使命的中國人。

而現代中國的強大力量讓人徹底折服。當我體會到北京奧運聖火的聖潔,爲上海世博會的舉辦歡呼吶喊,我認識到了五星紅旗的莊嚴和美麗,感受到中華民族鮮紅的凝聚力。這是一個國家的底色,也是每個華夏子女骨子裏的底色。這讓我一生敬畏而驕傲,是千千萬萬個人的根與夢。

身爲新世紀的青年人,我們有責任感和使命感,“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就指導我們去做心性光明、行爲努力、目標遠大的成年人。我們應牢記民族文化記憶,傳承價值觀,開啓走向光明大道的修行。

生命本是一張白紙,所以需要我們來描構,無論你是絢麗的彩虹,還是樸素的描繪,那都是人生中最美的色彩,繪出生之底色。

底色高一作文4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每每讀到這段文字,感嘆於生活在幾千年前的莊子,竟有如此一番生活大智。莊子所在追求的,正是這生命的灑脫、達觀。

生命的底色,便是這一份無拘無束的達觀。

井底之蛙的故事,人人都已心知肚明。井中的青蛙自以爲是,認爲自己眼中的咫尺天涯便是整一個世界。“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者。”缺少對這世界有一分清醒的認識。於是只能屈居一隅,自然算不上達觀。

人的一生,便一直需要保持着這一份達觀。世界紛亂和複雜。便需要一顆懂得得失的達觀之心。蘇軾,豪放派詩人的代表人物,正用他的一一言一行描繪這生命的底色。從“烏臺詩案”開始,蘇東坡慘遭貶謫,人生看似蕭索,前路一片迷濛。殊不知,被貶黃州後,經歷了人生種種不舒心的蘇東坡,在此時完成了生命的突圍。在《記承天寺夜遊》中,他那一句“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無不透露着一個飽經風霜的人對世界大徹大悟後流露出的豁然開朗。

在逆境中達觀,是一種勇往直前的態度。對待挫折要保持一份本真的得失心。正視自己,砥礪前行;在順境中達觀,更需要寬廣的胸襟。

居里夫人,則是一個最好的'例子。這一位一生名譽滿身的著名科學家。當年在獲得了諾貝爾獎之後,便把獎章送給了自己的小女兒當玩具,自己卻繼續於潛心研究。這難道不是一種淡泊、達觀嗎?

然而,在這個利慾薰心的時代,人們大多失了這一分達觀之心。大家都在爲自己所追求的功名利祿而不懈追求。忽視了那最質樸無華的達觀之心。

《莊子》如是說:“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願人人都有這一分底色。不被外界所困擾,真正達到從容,讓生命在其達觀的底色上綻放出絢麗的耀眼的光芒。

底色高一作文5

底色是繪畫時在畫布上塗的第一層顏色,要塗所畫物體固有的顏色。可是如果,你連自己在畫什麼都不知道,如何來上這層底色?

就像初爲人母的女子手足無措地面對襁褓中的嬰孩,不知道該把他變成一個怎樣的人。總之,很好的人一個籠統的概念。

像個初學者,她生疏地開始作畫。學着別的爸爸媽媽給兒子報很多興趣班,奔走於鋼琴和奧數之間,給了他一個沒有輸在起跑線上的童年。於是她把他變成了一個這樣的人,似乎無所事事沒有追求,不會太開心也不會太傷心。

天知道他有多討厭自己這一身灰色,他在心裏埋怨母親給自己上錯了底色,底色本不該是灰啊。可能母親不是個合格的畫家,她似乎也給自己的婚姻上錯了底色,他們離婚了。那片空空蕩蕩的蒼白,和灰色比起來,也說不出哪個更好一些。自此母親變得沉默寡言,日漸消瘦。

他似乎被這件事刺激到了,開始掙扎,不再安於徒勞。母親似乎徹底放棄了對他的管東,他變得自由而手足無措。像脫離朿縛不加修剪的藤蔓一樣開始瘋狂生長,肆意蜿蜒成自己最滿意的樣子,在灰色上隨意潑灑斑斕的顏料。

自那以後,他獨立起來,什麼都自己去學。他和母親的交集漸漸遠了,卻也一天一天看着她好起來,變回最初那個樣子,輕輕在那片荒蕪慘白上描摹幾筆。這天他踏着一地夕陽沿街回來,光影浮動,於朦朧間第一次看到窗裏亮着燈。他想,母親早歸了。

今日母親有點不一樣,說不出是哪裏隱隱憂傷。“我今天看到你爸了。”母親抱着雙膝坐在沙發上。他不知道該接什麼話,只是默默走到廚房,熬一碗粥遞給她。她時隔多年再次認認真真看這個男孩,如今他已經長大,恍愡間有些陌生,更多的卻是感動。

她抱住他,眼淚沉聚情緒:“如果沒有你,我真不知道該把自己活成什麼樣子。”

那兩幅畫上的濃墨重彩和輕巧寫意都被一句話剝離開去,只留底色,只剩鬱郁的灰,慘淡的白,再加兩顆心,變成了風雪夜裏一盞留給歸人的燈的暖金。在生活給予的暴風雪面前,我們能做的便只有相守,水不失去希望。

此時他明白,他已變成母親生活的底色。

底色,在繪畫時最能撐起一幅畫的總體色調和格局,是繪畫必不可缺的部分。就像心中那抹底色,讓我們活成更好的人。

底色高一作文6

時光荏苒,日子平淡如水,卻亦有聲有色。

窗外小雨滴滴答答得下個不停,小巧圓潤的雨滴落在銀杏葉上,彷彿在葉子上鑲嵌了一顆顆晶瑩剔透的水晶,整個天空都被渲染成了銀灰色的,好像一塊巨大的畫布,涵蓋了整個校園。巨大的校園彷彿是一幅新鮮出爐的水墨畫,那一顆顆銀杏樹更是透着一股靈動的美,修長的枝幹,茂密的葉子,無一不彰顯出這銀杏樹的魅力。銀杏樹的美是清爽的,是空靈的,它的美猶如種子一般在我們心中紮了根,印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我想這邊是大自然最美的底色吧。

記憶中的初中校園,書聲朗朗,滿臉是稚嫩純真的笑容。那時臨近中考,每個人心中的壓力都很大,全身心投入其中。班主任每天來教室裏的次數越來越多,卻總面帶微笑,給我們送來溫暖的陽光。

有一次班主任把我們叫到了教室外,開始觀賞校園之旅。蝴蝶在草叢中翩翩起舞,吸引着我們的眼球,我卻選擇獨坐在一旁。我想,人之初本是一張白紙,經過時間的洗禮,一點點增添色彩,也漸漸矇蔽了雙眼。

老師指着前方的銀杏樹,說道:“大家快過來,比比誰能夠夠到銀杏葉。”一羣男生猛地跑過去,開始不斷蹦跳,臉上個洋溢着肆意的微笑,好不快樂。

可女生們都一個個靦腆的站在一旁,眼神中都夾雜着幾許期待。班主任微笑着走到我們身旁,說道:“你們也去試試啊。”我們便紛紛向前,踮起腳尖,用力一跳,勇敢伸手去夠,一片葉子便穩穩握在手中。

傘狀的葉子就這樣攤在手心,亦是一份初心。爽朗的笑聲充斥在校園裏,我想這便是純粹的童心。班主任在一旁說道:“我們每個人的底色都是純白色,隨着學習壓力越來越大,你們慢慢變得冷淡,對生活漸漸失去樂趣,也失去了一雙善於觀察自然之美的眼睛。”聽到此言,我默默低下了頭。

腦海中漸漸浮現出童年美好的時光。在農田裏自由自在奔跑的我們,在下雨天裏玩鬧的我們,以及那個在家裏無憂無慮的我們。帶着一份初心,童心,方能成就幸福人生。

當人生原本的色彩,被無奈的添抹了黑點,便給人沉重的壓力,讓人難以呼吸。但是帶着初心,堅守初心才能探索到生命的真諦。

曾有人說:“人生原本很純白,陰影在緩慢的越過底色。”淡淡人生,方纔永恆。

讓底色譜寫生命的畫卷吧!

底色高一作文7

正如好電影都有背景音樂一樣,人不可以沒有底色。

所謂的底色,已就像一場好電影,它被認爲好,大都不僅有動人的情節,也有令人難忘的背景音樂一樣,一個人,他之所以被人讚揚,是因爲他有巨大的貢獻,更是因爲有卓爾不羣的底色。

所謂的底色,不是指一個人的膚色或髮色,不僅指一個人的政治世界、學術世界,更是指一個人的精神世界。

在輸給第六次反法聯盟後,跟據《楓丹白露條約》,一代梟雄拿破崙與1814年4月6日退位並被流放到厄爾巴島,聯盟劃給他的終身領地,這個小島被英法兩國的皇家海軍包圍着,時刻提防着他回來。

如果你是拿破崙,你會怎麼辦?我想大多數人會承認自己被打敗了,並在島上安度天年。誰都知道,如果被聯盟發現出逃,後果自然是被殺。但是,拿破崙之所以是拿破崙,是因爲他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有着不服輸的底色。正是憑藉着這種底色,拿破崙闖出包圍,攻回法蘭西,把革命的火把再一次的帶進巴黎城。實現了身體與心理上的突圍。

說起南丁格爾,沒有人會陌生。那位著名的人道主義,那位使護士這一職位變得偉大的人。她之所以偉大,不僅僅在於她救過許多士兵。時至今日,又有誰知道那些傷兵是誰呢?而在於就算當時“護士”一詞總與低下有關,她也樂意把自己奉獻於此,樂意於盡全力扭轉這一現況,這與她童年的經歷有關,但更與她樂於奉獻的底色有關。

許許多多的人覺得自己樂於奉獻,也有許許多多的人高呼:“奉獻!”但是這些都是空的,只有當一個人在每一件事甚至每一個細小的動作中都體現出奉獻,他纔會有樂於奉獻的底色,纔是真的樂於奉獻。

從前有一條黑色的跛獵犬,因爲他跛,所以主人打獵時很少帶它,它因此被主人另外幾條獵犬嘲笑:“你黑,所以你壞!”,黑色的跛獵犬也不說什麼。有一次主人捉住一頭大野豬,但它竟跑了,另外幾條獵犬嚇得一動不動,唯有跛獵犬顛簸着趕上並制服了野豬,受到了主人的誇獎,也改變了其他獵犬的看法。

一個積極向上的人,自有積極向上的底色。這就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正能量。那麼,朋友,你的底色又是什麼呢?

底色高一作文8

世界的背景色不是白色也不是黑色,而是灰色。

六朝古都南京,在南京出生長大,無數人文風情中我最愛的就是它的弄堂。

也許你會問我,南京的小巷有什麼特別的?無非就是白牆白瓦,跟所有城市的小巷一樣。

不,不是。我也見過北京的小巷。如果把北京的弄堂比作海洋,那麼南京的弄堂就是走在山河裏的小溪。

海洋從明到暗都存在,海面是那麼平靜溫柔,海浪是那麼閃耀着金光,眼前的視野是那麼開闊明亮,往往隱藏着深深的暗礁。弄堂面對燈光的一面幾乎是燃燒的,而燈光後面的一面漆黑潮溼,像一團無法溶解的濃墨,鎖住了一切說不盡的痛苦。

在南京胡同,沒有明顯的明暗界限。是光明與黑暗的交織。黑暗可以存在於光中,黑暗也可以通過光。雖然牆壁依舊潔白如雪,瓷磚依舊黑得像中國女孩明亮的眼睛,但是放入人們心中的卻是淡淡的灰色。

世界的底色和南京的弄堂一模一樣。南京的小巷都是包容的,甚至是包容的。它給了你一切,無論是貧窮,市場,還是人與人之間天然的溫暖。

巷子裏有個小腳老太太,刻板不苟言笑。當孩子們看到她時,他們不得不繞道搖晃。但是有一天,一個四歲左右的小女孩哭着看着掉在地上的糖葫蘆。老太太站起來,顫抖着走到小女孩身邊,從袖口裏拿出一顆糖,放在小女孩的手心。小女孩淚眼汪汪地盯着珠兒,說了聲謝謝。老太太彎下眉毛,儘管笑容依舊悶悶的。

黑色和白色都有過度和極端的成分,只有灰色纔是真實的。

灰色,不能染成白色,不能塗黑。正是因爲在黑暗中看到了白色,在反覆的失望和打擊下看到了更好的可能而不是最好的結論,所以即使跌跌撞撞,也要堅定地走下去。

所以,世界上所謂的人性,不是沒有雜質和醜陋的善,也不是看不到光明的惡。但偶爾油嘴滑舌卻不苦,偶爾失望卻不怨天尤人,無論你經歷了多少委屈和痛苦,或者看到了世界的陰暗面,你對世界還是有善意的,對身邊的人還是溫柔的,內心還是富足的,對一切還是有熱情的。

我一直相信,即使在最寒冷的冬天,灰色的石頭也會在寒風中閃閃發光。

底色高一作文9

世界的背景色不是白色也不是黑色,而是灰色。

六朝古都南京,在南京出生長大,無數人文風情中我最愛的就是它的弄堂。

也許你會問我,南京的小巷有什麼特別的?無非就是白牆白瓦,跟所有城市的小巷一樣。

不,不是。我也見過北京的小巷。如果把北京的弄堂比作海洋,那麼南京的弄堂就是走在山河裏的小溪。

海洋從明到暗都存在,海面是那麼平靜溫柔,海浪是那麼閃耀着金光,眼前的視野是那麼開闊明亮,往往隱藏着深深的暗礁。弄堂面對燈光的一面幾乎是燃燒的,而燈光後面的一面漆黑潮溼,像一團無法溶解的濃墨,鎖住了一切說不盡的痛苦。

在南京胡同,沒有明顯的明暗界限。是光明與黑暗的交織。黑暗可以存在於光中,黑暗也可以通過光。雖然牆壁依舊潔白如雪,瓷磚依舊黑得像中國女孩明亮的眼睛,但是放入人們心中的卻是淡淡的灰色。

世界的底色和南京的弄堂一模一樣。南京的小巷都是包容的,甚至是包容的。它給了你一切,無論是貧窮,市場,還是人與人之間天然的溫暖。

巷子裏有個小腳老太太,刻板不苟言笑。當孩子們看到她時,他們不得不繞道搖晃。但是有一天,一個四歲左右的小女孩哭着看着掉在地上的糖葫蘆。老太太站起來,顫抖着走到小女孩身邊,從袖口裏拿出一顆糖,放在小女孩的手心。小女孩淚眼汪汪地盯着珠兒,說了聲謝謝。老太太彎下眉毛,儘管笑容依舊悶悶的。

黑色和白色都有過度和極端的成分,只有灰色纔是真實的。

灰色,不能染成白色,不能塗黑。正是因爲在黑暗中看到了白色,在反覆的失望和打擊下看到了更好的可能而不是最好的結論,所以即使跌跌撞撞,也要堅定地走下去。

所以,世界上所謂的人性,不是沒有雜質和醜陋的善,也不是看不到光明的惡。但偶爾油嘴滑舌卻不苦,偶爾失望卻不怨天尤人,無論你經歷了多少委屈和痛苦,或者看到了世界的陰暗面,你對世界還是有善意的,對身邊的人還是溫柔的,內心還是富足的,對一切還是有熱情的。

我一直相信,即使在最寒冷的冬天,灰色的石頭也會在寒風中閃閃發光。

底色高一作文10

厚重的筆鋒輕輕停頓在宣紙上,順着峯向,向後拉去。霎時,黝黑的墨汁在潔白的宣紙上綻放開來。隨後,又用筆尖隨性地上面勾勒幾筆,一幅畫慢慢呈現出來。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老師在落款前添上這句詩。一朵墨荷就這麼在紙上悄然綻放着。沒有所謂的清水,更沒有什麼雕飾,只有那純淨無瑕的芙蓉,這或許就是國畫的魅力吧。重墨配上潔白的宣紙,無需過多表達,便是一紙荷香。

不由得想起西方的油畫,從美學的角度看,色彩,明暗,構造,都是經過縝密推敲的。不得不說,的確很美。但又總覺得其中少了些什麼。較之中國的水墨畫,西方油畫總是喜歡用大量油墨去渲染事物周圍的環境,用各種各樣的底色去填充一幅畫,如此一來,那麼要畫的物體便是顯得有些侷促了。

人們常說國畫的留白,但爲什麼要留下那一片白呢?就像畫上的荷花“清水出芙蓉”,方纔能體現荷花之清美。那一片白是爲了更好地襯托出紙上的濃墨重彩。那麼,最好的底色便是一片清白了吧。如同齊白石畫蝦,鄭板橋畫竹,徐悲鴻畫馬,大都留下一大片白底。正是如此,齊白石畫出了他“非寧靜無以致遠”的淡泊,鄭燮則顯出了他“千磨萬擊還堅勁”的任性,徐悲鴻道出了他“乘騏驥以馳騁兮”的氣魄。

每一個人,都被這個時代染上了花哨的底色,於是乎纔有了勾心鬥角,慾望紛爭。反觀人類的歷史,最爲純淨的時候,或許就是亞當與夏娃的誕生,他們秉承自然而生,他們的世界是在無暇的自然之上,附着一層白紙,最爲單純,清澈。

倘若把人生比作一張宣紙,毛筆一絲一毫的點綴,便是在勾勒出生命中的至美荷花。當然,留白的底色更是必不可少,清白便是池中的清水,在出水芙蓉之間盪漾穿梭,洗滌人在凡塵中的污穢。於是,人生紙上,便是最最真實的自己,無須過多底色去表達,只留一片清白。

既然如此,何不活出一身清白,溢出一生荷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