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三作文 > 中華漢字高三作文

中華漢字高三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5W 次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爲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中華漢字高三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華漢字高三作文

中華漢字高三作文1

“板凳寬,扁擔長,扁擔想綁在板凳上……”聽到這首熟悉的旋律,我們不難回想起零八年奧運會開幕式上S。H。E的《中國話》。正如歌中所唱的:中華漢字,博大精深,是當今世界當之無愧的最有內涵的文字。

例如“龍”字,它的繁體爲“龍”。見字如見龍。看着這個字,我們彷彿看到了一條巨龍,蜿蜒盤旋於蒼穹,吼聲震天,銀白色的龍鱗在雲中忽閃忽現,四隻鋒利的龍爪藏於身體下方,準備隨時捕捉獵物。看吧!他是那麼矯健、威嚴,就像中國,雄踞於世界民族之林!

還有“傳”字,它的傳承,正如它的字形一樣,曲曲折折,歷經艱險。它的繁體爲“傳”。乍一看像“師傅”的“傅”,而任何事的傳承不正是由師傅傳給弟子,再由弟子傳給弟子的徒弟這樣周而復始嗎?看“傅”的右下部分,是一個“寸”字,正如它所示,傳承本身就是有一個一點一滴、一分一秒累積的過程。

再說“人”字,“人”字在古文字中是象形字,狀似一個人側面而立,也像是一個正在向前行走的人,一直向前,永不止步。正如崛起中的中華民族,不斷改革,不斷髮展,不斷進步。從成爲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加入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再到申奧成功、世博的舉辦,這一件件一樁樁都是在證明我們的祖國在不斷的融入世界,並逐漸成爲全球領頭國家之一!

“傳”與“人”連在一起,便成爲“傳人”,即人的傳播延續。再加一個“的”字,將“龍”與“傳人”巧妙地結合在一起。這樣“傳人”就不再普通,而變成一個響亮的名字“龍的傳人”。“龍的傳人”只這四個字,就代表了一個種族——那就是華夏兒女,炎黃子孫,龍的傳人!他們薪火相傳,生生不息,與這文字一起,在浩蕩的歷史長河中逐漸走到今天。

在看這品、晶、淼、犇、鱻……它們是多麼有趣,多麼神奇,多麼富有生命力!它們就是中華漢字!它以它無窮的魅力吸引着我們,吸引我們不斷探索它的奧妙,發現它的美麗。

正如歌中所唱的:“全世界都在說中國話,我們說的話越來越國際化……”中華漢字,不僅是在中國,它已經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中華漢字高三作文2

一種方正端和的文字,框架出中華民族千年格局;一種通達流暢的線條,勾勒出華夏人民曠遠氣度。漢字,何以獨立於世界文字,在幾經變遷後仍融於民族血脈而源遠流長?

我想,當你屏息注視,當你聚焦筆尖,你會明白,它每一處連綴、每一抹轉閤中的.剛柔並濟,圓融大方。

就來源而言,衆說紛紜之間,指向的莫不是漢字之取材提煉於生活。目所觸及、耳所遇見皆能化爲筆尖簡潔而形象的線條,君可見,甲骨文中,“水”有其流暢波瀾,“火”亦不失其簇擁明烈之勢。抽象的、具體的都在想象力的噴涌下於指尖發端,其包容萬象、超越視野不正是中華民族兼容寬厚而探索奮進的精神寫照嗎?

漢字作爲民族文化的載體、思想的依託,其形式上的獨特於多樣同時迥然於其他文字。隸書、楷書等書寫字體豐富了我們的文化表達,或端正、或灑脫的書寫滿足了我們的個性表現,這是千年歷史潤澤出的藝術氣度,更是民族氣質外化成的彈性與張力。

提及漢字,我們腦海中油然而生的便是方正,的確,方塊字的概念是深入每一箇中華人民的骨髓的。單就“中”字而言,沒有曲折迴環的筆劃,沒有艱澀複雜的字形,而是直接磊落地平直鋪展,這樣的泰然,才能承托起中央、中直等含義的不偏不倚,才能傲立出中華民族的中庸得體、大氣方正;這樣的漢字,正是民族剛健有爲、銳意進取之氣象的最好詮釋!

然而華夏人民深諳過剛易折的道理,於是以柔內化,交匯出張弛有度而經久不衰的民族生命力。與漢字而言,你可以從各樣書法的筆劃連絡中有所體悟。它從不拘泥於固有樣式,而是靈活交錯,皆出於心,造就一種線條的藝術,一種詩意的連綴。是的,漢字有其方圓融合,民族更當剛柔並濟,這在於漢字剛柔形式的和諧共存,更在於民族端正通達的相得益彰。

漢字之美,更美在民族文化指引下的內涵。它不止步於“形聲”、“象形”的構造形式,更可貴的是凡下筆,你能感受到每個字背後的思想內蘊。以“國”字爲例,疆域之內,是玉的透潤,這玉,可以中華民族包括漢字在內的文化創造,更當是創造背後獨立於世界,一往於前路的民族氣度。它能以一個蘊意爲起點,延展出每一種可能,而這些可能,亦同時凝結至每一個部位,這其中所體現的寬博精深,正與民族圓融氣象若合一契。

在物質與精神並行,科技與文化齊飛的當代,漢字不會缺席,民族仍在前進,而我願以隻手之力,以漢字爲書,寫就民族生息氣象。

中華漢字高三作文3

博大精深,未成於一朝一夕;融會貫通,亦需要水滴石穿。

中華漢字深深植根於中華文化之中,是我國曆史長河裏一顆璀璨的明星。它承載着民族的情感與表達的智慧,是中華文化不竭的動力與永恆的靈魂。

中華漢字經歷幾千年以來的磨練,逐漸由甲骨文演變爲小篆、隸書,最終呈現在我們面前的便是如今化繁爲簡,返璞歸真的簡體。即使經歷過此番捶打,它也依然擁有豐富的內涵以及深刻的意義。

誦讀文章時,一個個方塊大氣的漢字映入眼中,彷彿每一個字都是成韻的樂章,都是揮灑的墨畫。猶記被“沁”而震撼的那個午後。絕不是第一次見到這個字,但當時讀來卻大有不同,令人心神激盪,感觸頗深。正是雨過天晴的初春,日光照射進窗前的書桌,投到“沁”一字上,頓時令人倍感心曠神怡,“沁”由水與心組成,而這清新的被雨水沖刷過的芳草味,與此刻心下的寧靜相碰撞,“沁”彷彿爲此而生,甚是美妙。如此是從結構上多做分析,其實於音韻上也具此含義。“沁”讀音清脆,音調落在四聲,少了幾分婉轉,卻多了幾分明亮,心境也忍不住雀躍起來。

而“鳴”字則讓人擁有更爲直觀的感受。由口與鳥組成,令人見時便在耳邊生出一聲鳴叫來,婉轉動人。

更有另一種字,與聲音無關,內涵卻更爲豐富,寫來也倍感有趣。俗語曾說:“忍字頭上一把刀。”完美地表達出“忍”之內涵,這便是漢字的造字和用字方法“六書”中的會意。“忍”之內涵即爲即使在心上架着一把刀,也要默默堅持。這是從“忍”的結構之上分析而出的含義,而從含義反推也可輕鬆得到“忍”字。

漢字之所以在中華文化中璀璨閃耀,在當今各色各樣的文化橫流中屹立不倒,不僅僅是因爲它的結構音節,更是因爲其所具有的包容性和永不過時的深刻內涵。

漢字作爲中華文化的基奠,是中華民族的羈絆,更是融於生活的精神。在耳濡目染中體會漢字其中蘊含的包容與博大,便能在立身處世中習得真正的爲人之道。只有將漢字精神熔鍊入生活之間,將漢字品格鋪墊於靈魂之中,纔可謂做到水滴石穿、融會貫通,保有漢字精神的本質內涵。

在傳承路上,在一點一滴的時間裏,我們應注重對漢字結構及其內涵的保護,在融會貫通的路途上水滴石穿,將漢字的博大精深、包容萬象深思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