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三作文 > 精選高三作文彙總8篇

精選高三作文彙總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57K 次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三作文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高三作文彙總8篇

高三作文 篇1

有一個老太太坐在馬路邊望着不遠處的一堵高牆,總覺得它馬上 就會倒塌,見有人向那裏走過去,她就善意地提醒道:“那堵牆就要 倒塌了,遠着點走吧。”被提醒的人不解地看着她,大模大樣地順着 牆根走了過去—那堵高牆沒有倒。老太太很生氣:“怎麼不聽我的 話呢?!”又有人走來,老太太又予以勸告。三天過去了,許多的人在 牆邊走過去,並沒有遇上危險。第四天,老太太感到有些奇怪,又有 些失望,不由自主便走到牆根下仔細觀看,然而就在此時,牆終於倒 了,老太太被掩埋在灰塵磚石中,氣絕身亡。

提醒別人時往往很容易,很清醒,但能做到時刻清醒地提醒自己 卻很難。這就如責備別人輕而易舉,責備自己難以開口一樣。所以說, 許多危險來源於自身,老太太的悲哀便因此而生。

再看看下面一個故事:

有四個和尚爲了修行,參加禪宗的“不說話修煉”。

四個和尚當中,有三個道行較高,只有一個道行較淺。由於該修煉必須點燈,所以點燈的工作就由道行較淺的和尚負責。

“不說話修煉”開始後,四個和尚就盤腿打坐,圍繞着那盞燈進 行修煉。幾個小時過去了,四個人都默不作聲。因爲這是“不說話修 煉”,無人出聲說話,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油燈中的油愈燃愈少,眼看就要枯竭了,負責管燈的那個和尚, 見狀大爲着急。此時,突然吹來一陣風,燈火被吹得左搖右晃,幾乎就要熄滅了。

管燈的和尚實在忍不住了,他大叫說:“糟糕!火快熄滅了。”

其他的三個和尚,原來都閉目打坐,始終沒有說話。聽到管燈的 和尚喊叫聲,道行在他上面的第二個和尚立刻斥責他說:“你叫什麼! 我們在做‘不說話修煉’,怎麼開口說話。”第三個和尚聞聲大怒,他 罵第二個和尚說:“你不也說話了嗎?太不像樣了。”第四個道行最高 的和尚,始終沉默靜坐。可是過了一會,他就睜眼傲視另外三個和尚 說:“只有我沒有說話。”

四個參加“不說話修煉”的和尚,爲了一盞燈,先後都開口說話 了。最好笑的是,有三個“得道”的和尚在指責別人“說話”之時, 都不知道自己也犯下“說話”的錯誤了。

高三作文 篇2

那是一座山,好大的一座山呀,能有緣在山中夜宿,無論走迷了路,還是什麼因由,都是一種緣吧,難得的一份緣。我沒有絲毫恐懼,沒有生疏之感,也沒有任何不適應,好似就該如此,就該與山有這樣一份相守的機緣。

夜,從來沒有如此的寂靜,感覺不存在,什麼都不存在,山是誰?我是誰?山是我?我可是山嗎?

一個人,站在山頂,或臥在山涯邊,坐也好立也好,都不會惹起什麼紛爭,惹起誰的顧盼神離。只有一輪明月,只有山風,只有些山中的小獸,可是卻一點聲音也沒有,那麼連同山也寂寂的,好似睡着了嗎?

其時不是的,這種寂靜與之共存的是一種喧囂,一種紛紛擾擾。都放在山外了,都被擠出內心了。排潛,屏蔽,拒之門外。

從來沒有過的寂靜,好似聽得到自己的心跳,呼吸,甚至眨眼睛的聲音,看得到天空吻着山戀,看得到海水擁住疊起的山巒。

此時此刻,好似這世界不存在,又好似這世界都擠進了心底裏,被那顆心兒輕輕柔柔的含在口中,用舌尖一點點添嗜着,一縷縷鹹,一縷縷說甜還有苦澀,一縷縷蜜意裏摻着辣和辛苦,那可是生活的滋味,一縷縷苦那可是心無止境的一份追求?遍嘗酸苦辣後,最後可是綿延的甜呢?

這樣難得的寂靜,不是誰都會遇上的,也不是誰都能從中覓出些人生百味的。

往往是,心兒浮躁,往往是,人兒不切實際,總是高不成低不就,總以爲自己很了不起,這不屑一顧那不值一做,到頭來一事無成。

亦或是,心灰的很,往往是,覺得自己一無事處,什麼也做不好,什麼也做不到,一厥不振,到頭來無所事事。

冷風吹來,我輕輕的好似觸摸到了山角,哦,山的額角嗎?還是山的衣角?看雲飄飄,無語輕揚,看樹木依依,無言輕唱。

山,何爲山?山爲何?我,誰爲我,我爲誰?

山之所以爲山,是因不棄爲微塵。我呢,怎樣纔是我呢?我由什麼合成,我又該不棄什麼?我怎樣才得知,我怎樣才能活出一個真的我,怎樣才讓自己如山一樣默默的,卻又是堅定的。

彷彿間,在這寂寂的夜裏,我掉進了山心裏,彷彿間,在這靜靜的時刻,我被山吞在胃腹裏,消化了我吧,我寧願成爲你的血液成爲山一樣的呢。

聽,有音樂響起,妙音禪聲,似一汪清流,可洗滌塵埃,聽,一滴滴山泉頻滴,滴滴空谷回聲在內心裏空旋、徘徊、流戀往返。

看,風起,雲動。萬物因時而動,萬像因氣更新。那一刻我爲山,山爲我,我與山交融在一起,物化在一起。

才知,如此寂靜的山,如此靜寂的我,有緣相守相依偎,真的天做之合,真乃難能可貴。

我是山時,誰是我?山是我時,我爲誰?人生百味,再添一味給自己,這一味自古難尋難覓,你要想來品嚐這一味,不是不可以,可能還真的要那句:機緣巧合。

高三作文 篇3

南方一所大學中一羣學生“不務正業”,在學校中成立協會養花種菜做“農夫”的行爲在網上引發了熱議。有的人支持,但也有人表示反對:“這在幹嘛?做這些事有什麼用?你們是想把自己培養成“職業農民”嘛?這就是在浪費時間!

其實我想,反對話語中最多的那條,恐怕就是“做這事兒有什麼用了。”是的,也許確實沒有用,我猜種花的“同志們”中真正想當農民的恐怕沒有,應該也不是刻意去學習種花技能的,那麼他們做這件事確實沒啥用!可是,“無用”就一定沒有必要做嗎?

早在二千多年前,老子就提出“有無相生”的觀點。舉個例子,我們若建一幢房子,實際上用的是水泥,磚瓦構成房子的建架結構。然而,我們所居住的,抑或是買房賣房所計算的,卻是其中空的部分。所以建房子即將實心的“有”化爲了空虛的“無”,而此中顯然“無”比“有”更加重要。所以“無”“有”總是相伴相生的,就比如當去刻意想學好某一項技能,而且也成功地做到了,這稱之爲“有”。而你學習這項技能時所用的新方法,你在學習過程中掌握和別人一起的交流技巧等,你自己可能都意識不到它們的重要性,可它就是你沒有追求的,“無”的那一部分,顯然它也是不可或缺的。

所以我們大家應當學會辯證地去看待“有”與“無”。如果僅僅追求“有”那是萬萬不行的,如此下來人會沉溺與自身的快節奏中,心浮氣躁,所以“無”必不可少。

在繁忙的學習中抽出時間看一些清新的散文是“無用”;在疲於工作追求金錢時放下公文包去旅行是“無用”;在無止境的出差,赴遠方學習中抽空去照顧自己所愛的人是“無用”……但當我們放下激進的心態,去思索一番的時候,這些,真的是“無用”嗎?顯然答案是:不是。

如果爲“有用”而活,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過於功利,我們就只能浸在“追求、得到、追求、再得到……”的令人興奮一時的死循環裏。生命的美好絕非僅體現在“成就感”上。一個人終會有他追求不到的東西,正如一個人不可能完美無缺。但一個人應當完善自己的精神及人格。

事實上,“有”更多代表着物質上的享受,而“無”則是精神上的。在現在這個時代,兩者均不可或缺,但是人們往往更重視前者,而易於忽略生命中的點點“細節、忽視了生活的美好,迷失在功利中……任何事都必“有用”,精神上的滿足更能令人愉悅。

“無用之用”,自有深意!

高三作文 篇4

好友家對象開了個理髮店,之所以說是對象,因爲那是好友跟之前的老公離婚了,這個是後來重新找的,兩人還沒有領結婚證,所以只能暫時稱之爲對象。

好友的對象今年新開的理髮店,店裏生意也不是很景氣。很早之前就和另外一個朋友說,臘月里弄頭髮的時候,去好友的理髮店弄。就在今天中午,另外一個好友打電話問我,去不去做頭髮,我說,白天有點忙,晚上吧。

下班回來,那個好友打電話說,芳的店裏人有點多,她還沒開始做,問我去不去。我心想着那就去吧。

可是,一路上我就在想,去了幹嘛呀,現在的頭髮本來就不是很短,也沒想着再剪剪什麼的,至於燙髮啊,染髮啊什麼的,自己也沒心思做,去年拉過得頭髮也挺直的,就沒想着再拉了。

最後讓好友給洗了個頭發。臨走的時候給好友發了十元的紅包,好友也沒有收,說算了吧。

其實內心深處還是想着讓好友收起來的,本來想着都是朋友間做生意的,彼此照顧一下,可內心深處卻還是覺得有些捨不得。這麼多年來,在頭髮上花的錢真的不多,除了去年臘月做頭髮花了一百多,後來就沒再在頭髮上花過錢。

這麼多年來,要說沒錢,其實也不是完全沒有。但總是覺得捨不得。

有時想想,自己捨不得做頭髮,捨不得做好多事,也不是真的沒有,有時候說捨不得,只是習慣了,習慣了去節省,習慣了捨不得。

所以,有時候真的是本性使然吧!

高三作文 篇5

臭臭手裏有一枚戒指,是他拿朋友的。他說他朋友手裏戴了好多個,然後他看到了就給抽過去了,然後就當自己的了。他說那個是鋼做的。哈哈哈。他好像還挺喜歡的,畢竟從有那枚戒指之後一直戴在手上。他媽媽給他的佛珠他都沒有戴,我給他的手鍊他也是第二天就給弄掉了好像。

他後來有跟我說,其實就是在家戴戴,回北京就不能戴了要工作很受限制的要是戴那些首飾的話。我跟他說可以把戒指拿出來當項鍊呢。爲什麼突然想起臭臭的戒指呢,是剛纔在刷視頻的時候,刷到一個關於女孩子心目中的戒指意義的時候纔想起來的。視頻裏面說女生很看重戒指的,要是你拿一個易拉罐的口當戒指有個儀式他也會很開心。

自己想起來,當初,我給他口香糖,然後他拿口香糖的那個指當即給我折了一個戒指,那個戒指說真的挺好看的,有愛心。但當時自己收到的時候是很尷尬的,可能在lj眼裏沒有什麼吧,畢竟他只是想要向我展示一下他的手工,畢竟當時那個材料也只能讓他這一個戒指,所以他應該是沒想多的,但當時自己確實還是很在乎的,所以纔會表現地那麼尷尬。

然後也聽到朋友說起他身邊的一對,之前是我們班上的一個男生,現在去學藝術了,所以在藝術班那邊交了一個女朋友,然後跟我說他們現在很幸福,也給彼此買了真的戒指,畢竟兩個人平時零花錢是很多的那種,想當初在我們班交女朋友的'時候,都是幾千塊給女朋友花的那種,城裏人會玩比不上。當時自己也是覺得那得是很認真的感情才能拿得出來戒指啊。

所以可能真的,戒指這種東西對女生來說是很重要的吧。臭臭根本就沒有想到吧,當初我也拿他手上的那個戒指戴了。他沒有內心活動其實。

高三作文 篇6

幸福在哪裏?每個人都知道:在點滴中。可是,有幾個人能在茫茫生活的點點滴滴中找尋到真正重要、真正值得珍惜的點滴?這便成了當今時代的普遍問題。

《雙城記》的開頭這樣說道:“這是一個最繁華的時代,這是一個最蕭條的時代。”如今,人們在時代的夾縫中徘徊前進,躊躇獨行。也許,是在這夾縫中生存久了,所以這個時代的每個人都害怕獨自一人,彷彿那獨處的一秒鐘後,整個世界都會將他們遺忘。他們爲了拒絕獨處,總是習慣吃飯前先按動快門;總是記得化妝後往朋友圈發一張自拍;總是樂意心情起伏時將憔悴的自己隨着“咔嚓”聲在網絡上分享……

的確,在科技發展的今天,隨手一拍的習慣變得普及的同時,我們記錄的“點滴”也多了。可是,平心而論,握着那屏幕之下的照片,你還找得到那些讓你珍惜的點滴嗎?回想那黑白膠片的時代,雖然只記錄了人生的幾個瞬間,可一次次的翻看總能喚起你永不褪色的回憶。其實,科技並沒有錯,只是生活在數碼技術時代的人們不再珍惜記錄的點滴了。所以在快速瀏覽和頻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點滴”被一點一點稀釋了。

抓住點滴,需要有一顆能摒棄繁華的仔細的心。在這個出門靠手機,在家靠電腦的社會裏,能通過那顆樸素的心去撥開冗雜的科技迷霧,仔細地將點滴從沒用的垃圾中挑揀出來。還好,我們熟知愛麗絲門羅,那顆連諾貝爾文學獎也侵擾不了的內心是那樣的恬靜。當越來越多的人因爲強大的商業力量墮落爲小說“寫手”,大筆一揮,且財源滾滾而來時,那顆心卻讓門羅始終惜字如金,認真寫作便是她所珍惜的點滴。在過往的大半生裏即使“沒有一天停止過寫作”,但她筆下的每一個字價值都堪比金銀。那顆抓住了心的點滴是如此地令人敬佩。

人生是一大缸清水,上天在這水中滴了幾滴墨水,有的人細心,在墨水淹沒在清水裏之前便將它抓住,而有的人則等到墨汁被一點點稀釋後纔想起珍惜,但它早已沒了蹤跡。所以,朋友,抓住點滴,珍惜點滴,別讓外界的一切稀釋了珍貴的記憶。

高三作文 篇7

仙賦·盼秋

等了許久,終於有幾陣涼爽的風吹來,朋友說,這個夏天終於過去了,秋天終於來了。秋天的陽光,溫和中略帶寒意,景物越發清疏而爽朗,一切光景美到不可形容。天氣漸漸涼爽,聒噪的蟬鳴被秋風所吹散,取而代之的是蟋蟀的悲鳴。“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不錯的,也許,秋在我們不知不覺中已經貫穿在我們的身邊,只不過,我們還未發覺罷了……

第一弦音:初秋·秋日勝春朝

我記得在小時候,媽媽教我念的一首劉禹錫的詩,上面說“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春華秋實,我總覺得,春日像被華麗辭藻堆砌的美文,而秋呢,卻像是給予人生活哲理的寓言,短小精悍卻是回味無窮。金秋的陽光溫馨恬靜,鄉村的秋風和煦輕柔,藍天白雲飄逸悠揚。這個時候,我會獨自一人去田野裏看看,遠遠地就聞到了玉米的香味,是金黃色的,走近去看,棉花綻開了如雪的“花朵”,極目遠眺,又望見了一棵棵散發着濃郁香氣的棗樹,上面掛着紅紅的小燈籠,一簇一簇的,看着就讓人打心眼兒裏喜歡。“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我情願把秋幻想成從水墨古畫中娉婷走出的女子,蓮步如雲,不嬌不豔的,卻是冰肌玉骨,清新出塵,一顰一笑都動人心魄。這種感覺,惟屬秋天。我們這裏極少見菊,可平日裏我是最喜菊的,於是去村上一戶戶人家問,尋了好久,在一戶低矮的院落裏,我看見了幾株開得正歡的菊花,我想我的神情一定是喜悅的,陽光恰到好處的暖着我裸露的肌膚,整個人不免沉醉起來。於是嗅到了"芳薰百草,色豔羣芳,在幽愈馨"的菊的清香。在這個被古詩詞渲染悲傷情緒的秋天,我摒棄了以往的多愁善感,獨自尋找秋的腳步,與秋牽手,心中有些暢快,有些欣喜,與秋的親密接觸,我嗅到了芬芳的金黃色的夢的味道!

第二絃音:仲秋·登高望遠處

空靈清涼的秋風一夜之間便拂了衣冷,搖了葉落,更是攜了一陣陣菊花的清香飄然而至,輕輕地扣響窗前那一串藍色風鈴,如故人般出現在我的面前,輕輕地,將一縷思緒吹遠,吹散。是誰在秋風中低低地嘆息,又是誰在秋風中將錦瑟彈響呢?是誰立着梧桐淋着秋雨,又是誰簾卷西風瘦似黃花呢?楊柳岸的曉風殘月,溼了誰的青衫,淡了誰的歸程?秋風早已吹過心面,不知何時能吹破這一層禪機?於是想,可以再登碣石山,尋找心靈的慰藉。碣石山的海拔不高,在山腳下,我眯起眼睛望向山上,卻也是重巒疊嶂,層林蒼翠,別有一番險峻挺拔。青石的臺階,一步一步登上去,無絲毫勞累之感,沿途有大片的野菊花,像在這山上安家一般,鋪上了一層金色密實的毯子,還有枸杞子的植株,上面綴着紅果果,讓我驚歎在這深山之間,這些野植物的生命力多麼頑強。走了好久,終於到了曹操的點兵臺,想這碣石山,定是因這曹操而名滿天下,曹操在此觀滄海,留下了“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的千古名句。撫摸着點兵臺的石桌,望着那些漆金的塑像,我不禁想象起了當時點兵的情形,心中感慨萬分。離開點兵臺,下一個目的地是碧霞元君祠,那裏有道家供奉的神,我歷來是敬重信仰的人,因此,來到碧霞祠,雙手合十,三次鞠躬,就當是爲自家祈福了。又觀石瀑,達摩洞,虛懷若谷,一線天,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在話下。最後的景點,是觀海閣,站在碣石山的最高處,鳥瞰,雖然早已見不到滄海的波濤翻滾,但是心中恢宏之氣油然而生,不自覺地吟起了“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碣石山之遊,不但感受到了秋日的美好,更體味了古人的遠大抱負和志向。真真是“不虛此行”!

第三絃音:暮秋·秋月與秋雨

深秋的夜晚,我站在陽臺上,把頭探出窗外,秋風真的好涼,今天是十五,一輪圓月掛在天邊,看見月亮,自己又不由得想起了秦觀的《踏莎行》:“霧失樓臺,月迷津渡。”秋月,美得深沉,美得寂寞,美得蒼茫。秋風吹溼了我憂傷的眼瞼,有什麼溫溫熱熱的東西在眼眶裏。這時,月亮鑽進了雲裏,掩起了她的傾國傾城之姿。滴答滴答,好像是下雨了,秋雨爲這個悲涼的秋末又渲染了幾筆,正是這雨,觸到了我心中最柔軟的一處。“冷雨清秋,風清景洌”。其實我多麼希望,可以多去感受喧囂夏日後的清新寧靜,漫漫寒冬前的短暫芳香,多去體會“秋風之性勁且剛”的豪邁,少去喟嘆“秋風秋雨愁煞人”的無奈。也會被秋而“感”,卻不再爲秋而“悲”了。

曲終·送秋

看慣了秋風,聽慣了秋雨,心中的浮動會漸漸平靜,然後是一份安逸油然而生。秋漸行漸遠時,心中又多幾分期盼,不捨得秋天的離去,如同不捨得故人。我站在這一個秋的尾巴上眺望下一個秋天,秋天,我們明年老地方再見啦!

高三作文 篇8

即使地球和月亮

有着一個不可測量的距離

而地球可以目睹月亮的光輝

他們有無數定期的約會

兩岸的山峯

終日凝視

曾對長河嘆息

而有時也會在空際會心地微笑

他們似乎滿足於永恆的遙遙相對

我的夢想最綺麗

而我的現實最寂寞

是你

把他割開一個距離

失卻了永恆的聯繫

假如我是一朵七色花

我將把地球變成地球儀

我尋你

如尋巴黎和倫敦

在一回輪轉中

就能尋到你

【簡評】這是一首思想深邃、想像奇異的小詩。都說距離產生美,而詩中的作者卻固執地認定距離是人爲割開的,可只要有心,我們人人都可用童心去開啓生命中的七色花,消除人心靈的隔膜。詩的語言乾淨凝練,韻味十足,值得好好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