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三作文 > 精選高三作文彙編七篇

精選高三作文彙編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3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爲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三作文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高三作文彙編七篇

高三作文 篇1

小時候,我害怕黑幕的降臨。因爲,它是冷瑟的。

寒月獨寥在那一角,沒有人與它相守,暗黃的燈光下蜷縮着一個黑影,她在寒月下顯得如此慘白無力。

深秋下的庭院,被籠罩在肅穆之中,沒有一點暖意可言。我獨自在寒風中踱着步,腳掌火得急躁,我不時地向村口處眺望,希望在黑影下,能夠見到那再熟悉不過的背影。在黑夜中,我極其害怕風會將我吞噬。我害怕冷月會割掉我的耳朵,害怕大樹會將我從父母的身邊奪走,我害怕,我害怕一切的一切。我目光凝聚着,站立在秋風中,默唸着數不清的100個數字,心中急得發毛,卻也未給我帶來一點溫暖,我只好在房門前的小角落裏蹲着,希望着牛鬼蛇神不要傷害我。

不知不覺中,我似乎聽到親切的聲音,非常模糊,我睜不開眼,可我感到了一雙手在我的額前貼着,這是媽媽的手,還有爸爸的氣息的味道。隱約中,我聽到了吵鬧聲,好像是關於我的,隨後,就有人將我背起。我感到非常地冷。忽地一下又很熱,我極力地睜開了疲憊的眼,我看到,暗黃的燈光在不停地閃動,我發出微弱的聲音,好想睡覺,熟悉的聲音在耳邊響起:“不能睡,不然……我就給你講故事……”這是爸爸的聲音,是我喜愛的聲音,是陪伴我度過黑夜的聲音。我聽着熟悉的故事,感受着熟悉的愛。

寒光給大路覆蓋了一層霜雪,寒風在耳旁掠割而過,耳垂似乎被刀劃破,生疼。爸爸似乎知道,用力地挺了挺腰,卻未曾放慢腳步,我只聽到風在摩拳擦掌,對我們挑戰。爸爸不停地說着,馬上就到了,馬上就到了。可是寒夜卻如同催眠曲,將我困在生死邊緣。然而,我能感到父親所給我的熱量,讓我堅持,在這條短窄而遙遠的道路上前行。

黑夜在低吟,寒光在掠影,可誰也無法奪走背上的暖。我不再害怕黑,因爲,有你的愛。

高三作文 篇2

靜靜地,在這個夜裏,孤單的難以入睡,昨日夢裏的家,還暖暖的繞在腦海裏,望着滿天的小小的星辰,它們靠在宇宙的懷抱裏,他卻靠在冰冷的牆角里,傻傻的想象。

有人說,他們這一羣人是城市的毀容師,飄蕩在這裏的角角落落,像白色垃圾一樣隨風飄來飄去。遭受唾棄,拋棄。他就是其中一個,還是飽經洗禮的其中一個。

他有一個很乖的名字,阿乖,當從媽媽的懷裏出來的那一刻,也許變註定了他的醜小鴨般的命運,就因爲他是個瘸子,一條腿的失效就讓他從此流落街頭,竟也沒人想想,幼小的心會不會太脆太柔軟,會不會被偶然而過的雨淋碎,又怎麼會撐的過外邊世界的風浪。

他掙扎地睜開小小的,朦朧的雙眼,左看右看這個灰色的世界,他就像是風中那個枯樹上隨機抖落的葉子,落在哪裏,由風決定。他落在這裏,可悲的,風走了。於是拖着可恨的殘肢,靜靜地陪着這個城市關燈。

走在街上,強忍住眼淚露出可憐的目光,渴望的投向每一個過往的行人,可是從他們厭惡的眼神中,看到了多餘,從身上的傷痕中,看到了悲劇。如果一個撿垃圾的老爺爺都不屑看你一眼,對他一聲聲恨不得一棍子打死你的‘滾’字中,連反擊的餘力都所剩無幾。

只是想給自己一個理由,堅強的活下去,可天空海闊,爲何到處充滿城牆,即使一個小小的落腳的地方,隨便一動變碰的遍體鱗傷,微微的心酸放大到極限,便一觸碰就淚流滿面。

彷彿蒼天都不忍心再看,怕一不小心心也會發顫,安排給了他難得的幸福的一夜,在那一夜,城市裏霓虹燈絢爛的光比平時暗些,他依舊蹲在連陰影都懶得出現的牆跟,突然,她搖搖晃晃的來了,已經餓的頭暈眼花了罷,彷彿再過一秒就會看不到未來,他把僅剩的食物施捨給了她,她流着淚從開始到吃完,就着淚水品嚐着悲苦而又甘甜的生命中結成的傷疤,好想永遠的留在這一晚,我們都不需要在故作堅強,褪下那一層僞裝的衣裳,痛痛的哭一場。

他倆就這樣彼此靠在寂靜的夜裏,以前的日子裏,每日每夜裏看着萬家燈火,聽着寂寞唱的歌,今天似乎也變得溫柔的,暖暖的。或許終於找到了可以依靠的依靠,他們的交流如此簡單,沉沉的淡淡的呼吸聲便足以傳達整個內心,有些東西並不需要多麼複雜的給予,在她的心冷的時候,你的一個背,就足夠用來取暖。

有時候你不要急於感謝命運,也許下一秒它會把你打擊的體無完膚。

第二天,他朦朦朧朧的醒來,揉揉雖然還略顯紅腫的眼睛,感受着熱烈的撲面而來的陽光,可突然發現身旁不見了什麼。

當在拐角的街旁看到她靜靜的躺在那裏,在呼喚着什麼,還有在攤前的小商販在喊着什麼,他突然不自主的從心裏沁出了一滴淚,他不顧一切的跑過去,看到她嘴裏銜着的一塊肉,彷彿明白了什麼,他用嘴用盡全力把她拖到那個前日裏還充滿幻想的角落,她用盡最後一口氣說,早上我去給你找吃的,看到那兒掉了一塊兒肉,就跑過去,結果,他們就追打着趕我,還好,肉還沒掉,你快拿着跑,說完便倒在阿乖的懷中。

沒有了希望,沒有了失望,安靜的等待一場,悄無聲息的死亡,從此以後,在沒有人記得這段短暫的時光,哪怕地老天荒,會不會有一場雨來爲他們悲傷。

阿乖把最終把肉丟到了垃圾桶裏,然後重新拖起小血,他記得那晚她說叫我小血吧,她是一滴小小的血,失去了流動性便開始變得冰冷,直到那一晚,重新變得溫暖。

然後,好像天空下起了雨,柔柔的,但任然很冷,很冷,很冷。

最後,好像有一個人把他倆偷偷的埋了起來,粗糙的墓上刻着,流浪的兩條小狗。

高三作文 篇3

在那天,我遇到了一個人,一個跟我毫無血緣關係的人。

星期六,李亞彤約我去她奶奶家玩。

一到她奶奶家,一向受動物歡迎的我被小狗皮皮追着跑,我一腳踩在淤泥上,頭狠狠地砸在地上,痛得我哇哇大哭起來,。奶奶一邊把我扶起來,一邊揉着我還在隱隱作痛的頭,見我的小揹包髒兮兮的,淤泥又擦不掉,便幫我把揹包放在太陽底下曬。奶奶見我哭得如此厲害,拿來香橙和糖果讓我們吃。慢慢的,我停止了哭泣。

瘋玩了一會兒,李亞彤開始向我們介紹起她的家鄉來。說到枇杷,好吃的我們要求李亞彤帶我出去摘枇杷。

來到枇杷樹前,我發現這枇杷樹是三面“懸崖峭壁”,好像隨時都會掉下去。找我們的奶奶看見了,生怕我們掉下去,還責備李亞彤:“李亞彤你也真是的,幹嘛帶她們來,要是掉下去怎麼辦?要吃枇杷告訴我一聲就行了,我來摘。”話還沒說完,我們四個人已經是滿手的枇杷了。

飯後,我與李亞彤等人用凳子搭建了一張小牀,舒舒服服的睡了一覺。醒來時,我看見李亞彤眼眶紅紅的,好像哭過一樣。我問歐陽雁冰:“陽雁冰,李亞彤怎麼了?”“不知道,大概是快要離開了,她捨不得她奶奶吧。”“不過話說回來,我還真是有點兒捨不得呢!她奶奶這麼好,任誰都會捨不得的。”我有點兒傷感。

看到奶奶走來走去的好像在找什麼東西,我問李亞彤:“李亞彤,你奶奶在幹嘛?”李亞彤望了望奶奶忙碌的身影說:“我奶奶要去田裏摘豌豆,要我帶回家吃。”“?這大熱天的,我出去呆一秒都受不了,你奶奶竟然爲你在地裏呆那麼久?”我不敢置信的望着她奶奶。“嗯。”

被奶奶所感動的我去幫奶奶摘豌豆。歐陽雁冰與彭千惠沒事可做,也加入了進來。在太陽下暴曬的滋味可真不好受,不一會兒,我們五個人就已滿頭大汗、汗流浹背了。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採集完了豌豆,我們四個小女孩早就熱得滿臉通紅了。

回到客廳,奶奶爲了慰勞我們拿出了自己平時都捨不得吃的甜梅。

要走了奶奶拿出了李亞彤媽媽買給她的限量版“智多星”餅乾給了我們每人一盒。

走出大門,奶奶硬要送我們回去,還問:“現在的孩子是個寶貝,捧在手裏怕掉了,含在嘴裏怕化了。剛纔沒摔疼吧?我心裏就是一萬個不放心,要不我順路找車子讓司機送你們回去?”我們怕累着奶奶,三番推辭,最後拗不過奶奶,就讓奶奶送我們到前面的分叉路口。

還沒到路口,李亞彤就撲到奶奶懷裏哇哇大哭起來:“奶...奶奶,我不想離...離開你,我...我捨不得你...你......”奶奶也哭了,淚水爬上了奶奶那被歲月刻滿痕跡的臉,她緊緊地抱着李亞彤:“孩子,我也捨不得你啊!以後你和你爸爸媽媽要多來看我,萬一哪天我死了你們就再也見不着我了......”我鼻子一酸,五個人抱在一起大哭起來。

淚被風吹走了,淚痕也幹了,但這一天我永遠也不會忘卻!

高三作文 篇4

作文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當前高中作文教學卻一直處於無序狀態,愈來愈多的學生感覺到學了三年的作文反而更加不會寫作了——平淡無奇(居多),偏離題(一定比例)。究其原因,平淡無奇者往往是懈怠於寫作,平時不懂得積累素材,下筆又不知往深遠處多思考,久而久之,用盡老本後便使不出新招了;而偏離題者,其實大部分其出發點是積極的,想在考場作文中以“標新立異”勝出,卻不懂得“新異”的前提是遵守作文規則,以致偏離。鑑於以上情況,高三作文教學一定要改革,以達到切實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目標。爲此,筆者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二點淺見供大家批評指正。

一、素材積累要講方向

詩人陸游曾這樣教育孩子:“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作文何嘗不是這樣,要寫好作文,就一定要在文外下工夫,也就是要先積累好素材。高三的語文老師們深諳此道, “累並快樂着”地不斷給學生印發素材。可事實證明大多“素材”學生沒時間看或不知怎麼用。所以關鍵問題不在於素材的多少,而在於學生需要怎樣積累,積累什麼樣的素材。總覽近幾年的高考作文命題,大致可概括出兩大特點:一是立意明確的,多爲學生熟悉的話題;二是立意粗略的,留給學生獨創的空間大。其實,無論是論述具體的話題還是進行獨立思維寫作都是高中生應該擁有的作文能力,高三階段的作文教學更應以此爲方向,首先在素材積累方面對學生有切實的指導:

1、指導學生從書籍中分類汲取素材,作文時便能信手拈來。

閱讀是寫作的前提和基礎,學生涉足於古今中外文學藝術殿堂,能增長見識,開拓視野,正如美國約翰盧保克說:“書籍所賦予我們的思想比現實生活所賦予我們的更加生動活潑,正如倒影裏面反映的山石花卉常常要比真實的山石花卉更加多姿迷人一樣。”(《讀書的樂趣》)所以從書籍中汲取寫作素材是一條捷徑。我們應充分利用好課內,外素材。目前較適合高中生閱讀的有:《讀者》,《青年文摘》,《海外文摘》,《書屋》,《美文少年版》,《散文》,《雜文選刊》,餘秋雨和周國平的部分作品等等。同樣的道理,一定要在廣泛涉獵的基礎上巧取。指導學生對這些素材分類收集,並在平時作文的特定情境裏有意識地去運用,最後內化成自己的東西,這對於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是大有好處的。

2、豐富自己的生活,情感素材,擁有足夠的發揮空間。

第二個命題趨勢的特點,就是給予學生獨創的空間大,但空間越大就越需要學生有自身的認知視野和情感體驗,才能“與衆不同”。著名作家劉紹棠先生在談創作體會時,打了個形象的比方——在熟悉的土壤上種自己的莊稼。所以,教師就要在這方面給學生以畫龍點睛的點撥,讓學生領會到要寫好作文,在擁有來自書籍的間接經驗素材的同時,更要積累直接獨特的心靈體驗素材。這種素材來自於學生對周圍世界主動的思考和關注。缺乏這種素材的學生提出了“生活貧乏說”,其實每個人都生活在兩種世界裏:客觀物質的和主觀精神的。學生並不是生活貧乏,而是感情精神的貧乏,只要打開心靈之窗,讓心零距離貼近生活,就會發現處處是感動,處處有素材。社會動態,家庭生活,鄰里親情,校園喜怒,花鳥蟲魚皆可成爲肥沃的心靈土壤,培育出可人的果實。只有讓學生有意識,有方向地不斷擴充各種寫作素材,培養一定的情感意識和文化眼光,才能在作文的天地裏自如翱翔。

二、課堂指導要有側重

高中語文新課標爲中學作文教學確立了新的作文價值取向:一是寫作的外在價值,即滿足表達和交流需要;二是寫作的內在價值,即滿足自我認識的需要。法國思想家帕斯卡爾曾說過:思想形成人的偉大,人的全部的尊嚴就在於思想。寫作的最高價值就是用語言來表達思想,認識自我。但這幾年,堆砌華麗的辭藻,堆積古人的事例,甚至成了高考作文的一大弊病。作文一旦成了搭建文字的遊戲,沒有了自己獨特的思想,也就失去了價值。

我們的作文教學不僅是文章學教學,還應是寫作學教學。文章學教學只着眼於教學生掌握文章本身的構成要素——主題,結構,語言;而寫作學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作文過程中的思想能力和整理思想的能力。相比之下,前者是機械性的,而後者是個人終身需要的能力。我們的教育應滿足長遠性的需求,高三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關於語言,結構的知識,故此時的作文教學一定要側重於指導學生對寫作素材進行深度挖掘,培養其思想的能力。

寫作素材,不能簡單地理解爲學生所感覺到的事相,主要指與其心靈發生了價值聯繫,激發其思緒的那部分生活,正如孫紹振先生所說的”是被你的心靈同化了的,成爲自己心靈的一部分,與最精彩的體驗聯繫在一起的東西”。只有找到寫作主體與客觀生活的思想契合點,才能賦予作文鮮活的生命和鮮明的個性。

高三作文 篇5

那衣袂飄飄,把酒臨風的李白,身上是滿滿的灑脫與超然;悠然採菊的陶淵明,沾了一身夕露,卻自得其樂。然而我看着你滿臉哀愁雙眉緊鎖的處在那些飄逸灑脫的詩魂中,格格不入,那哀愁凝在眉間濃得像化不開的墨。

泰山腳下你那凌雲壯志的一聲:“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心中有多麼遠大的抱負,那傲視羣雄,不畏艱險的姿態,又又何曾遜色於那“長風破浪”的李白?青年時的你,前途還是一片光明。

然而,安史之亂的鐵蹄,無情地把你的夢想抱負踐踏得粉碎,甚至還來不及驚呼與嘆惋,就被命運強硬地將你的人生塗滿愁苦的灰色。動盪的後唐絆住了你。那曾經欣喜自得地歌頌“好雨知時節”的你,現在滿眼是山河草木依舊,卻繁華無存的都城,那牆邊還有一株掙扎着生存的花,頂着刺目而絕望的血紅色,傷感得似已濺出淚來,那檐上飛過的孤苦的鳥兒,淒厲地扯着嗓子,淒厲的叫聲,聲聲驚心。烽火不斷,那久候着的家書卻了無音訊,搔短了的白髮早已難簪。你的人生已經完全步不上李白的軌道,只剩下力不從心,步履蹣跚的模樣。

那間漏雨的茅屋內,你孤苦的瑟縮在那兒,被孩子蹬裂的被子早已不堪風寒,你正欲開口,本該說出多少埋怨的話,然而我們聽到的卻是“安得廣廈千萬間”這樣的疾呼。千萬間堅不可摧的房子,是要來庇得普天下悽苦的人兒“俱歡顏”。映入你深邃的眸子裏的,不只是自己飢寒交迫的處境,而是千千萬萬流離失所的百姓的悲苦,多少人和你一樣在這雨夜裏瑟縮,卻只有你忘我地想到天下貧民,“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甘願犧牲以求得天下人的安定與幸福。“風雨不動安如山”,這說的不只是堅固的屋子,還有你爲民的心,無論風雨如何肆虐,都不曾動搖。這這種無私堅定的信念,和萬千廣廈一般,在風雨中屹立不倒。

後唐成全不了你和李白一樣瀟灑浪漫,或許李白更應該呆在天上,他的詩少有人間煙火,民間疾苦,在仙境,肉眼凡胎是最沉重的東西,孫悟空一個筋斗雲可以翻過十萬八千里,卻背不動唐僧的肉身。李白的世界是凌空的,他以無人企及的浪漫把人間變成仙境,卻載不動人間許多愁。他載不動的東西,最終都落在骨瘦如柴的你的肩上。然而你卻沒有像陶淵明一般避世,獨善其身,在動盪中心懷天下,爲百姓疾呼。這是心繫萬民的靈魂,這樣千鈞重的靈魂,又怎能做到灑脫與超然?只要還有百姓在風雨中顫抖,還有窮苦人民在冰雪中忍受飢寒,你眉間的愁雲就不曾消散。

在衆多飄逸的`詩魂中,你是少有的幾個一生幾乎全是哀愁與悲痛的,做不到李白的超然與灑脫,做不到陶淵明的淡泊與自得,你卻以這樣一種悲痛哀愁的姿態,滿心牽掛着萬民,這種愁苦的面容,這樣乾瘦的軀體,構築了我們不倒的精神家園,這樣堅定的姿態,堅定如山,在歷史長河中屹立不倒。

高三作文 篇6

從懵懂無知的孩童,到如今成長爲的大姑娘。

似乎只是眨眼間,我都快十七了。

念高二了。

再過幾年就踏入社會了。

可我還沒準備好呢,我的夢我的理想都離我太遠。

我想去遠行,想去草原,看看那兒的藍天,感受高原帶來的呼吸窒痛,騎上高大的駿馬,奔馳在草原。

我想帶着我的DV,跟着風去流浪,去高山峽谷,去平川淺溪,拍下夕陽,攝下與苗族姑娘共舞的片斷。

我想穿着莊重的白色制服,在自己的職場天地裏行走。

我想去法國,看看香榭麗舍,經歷一場浪漫的愛情。

我想做一個像陳綺貞那樣的女人,用自己的吉他向別人唱出自己。

我想做一個每天都是漂漂亮亮的女人,但我絕不膚淺,不庸俗。

我想的生活應該是豐富且多彩的。

我十七歲了,是該考慮考慮以後了。

我會在這兩年積蓄力量,然後騰飛。不該不懂事了,不該沉迷網絡無心學習了。

我想我的以後,就是這樣。

高三作文 篇7

濃烈的金黃,靜靜滅了黑土地熾熱的顏色,正午的太陽投射下一季流年般的幻影,那一片葵,一片轟轟烈烈盛開着的葵,執着的揚起頭顱,於是在生活密不透風的縫隙間,我又看到那張臉,那張最平凡的中國農民的臉。那是我親愛的爺爺。

騎着單車,我暢遊在田間小道上,迎面吹來的是家鄉溫存熟悉的風,路邊半人高的油菜花,混着清風,將質樸的花香送到鼻子裏,我的心在飛翔。

回到了家裏我停下車,走到後院裏,看到爺爺一個人獨自站在田間面對着大片大片金黃的向日葵。我想起了曾經的爺爺,他以前是一個泥瓦匠,也許他曾赤腳在田埂上,一遍一遍的來回走着,也許他也曾這麼蹲着,看着田裏的那些金黃的向日葵。

爺爺的一隻眼睛,早年因爲疾病,一直都不能看見,另一隻眼睛現在也得了白內障,他無法看到觸手可及的陽光,靚麗跳躍的音符,更不曾讀過一本書,爺爺每天所想的只是掙很多的錢,擁有一個完整的家。於是他在後屋後的空地上種了一地的葵花。

我的記憶飄向了遠方,曾經,無論春夏秋冬,爺爺總是把田裏的工作放在首位,一個人烈日炎炎的下午。又在吃完午飯後下地了,他要趕着天晴的日子,去把麥子收回來。

做完作業的我,拎着水壺去田裏找爺爺,走到了田埂上看見爺爺,赤着膊,帶着一個涼帽,正彎着腰,一把一把的割麥子,收割好的麥子已經整齊的排列成好幾行。

我走到爺爺身邊,看到他的臉上,都是豆大的汗。,我拿來他擦汗的毛巾遞給他,他挺起了腰,又捶了兩下,說:“老啦,不中用了現在,腰又疼起來了。”看着爺爺的臉,我知道,歲月將他的辛酸的經歷和生活的苦楚,都刻進了他的皺紋裏。

我將水壺遞給了爺爺,爺爺咕咚咕咚的喝着,嗓子裏的咽水聲大的可怕。喝完水,他一起和我坐在田埂上休息,看着遠處金黃的麥子,爺爺說:“我們農民最大的念想,就是能夠把種下去的莊稼全部都收上來。”那時的我並不理解爺爺內心對於這片土地的熱愛,直到現在,爺爺不能夠再下地時,我才理解他那種心情。

我知道,爺爺並沒有把生活當作一首多麼高昂的歌,它的曲調不緊不慢,有些低沉,他在生活這條緩緩流動的長河中,削磨着苦難,變得隱忍堅強。他的底色就像那金黃的麥子,金黃的向日葵一樣是金色的,和大多數農民一樣。那一抹深沉的金黃色,正是他一生最好的寫照。那金黃色就是農民的輝煌!

回頭望,那片葵花在風中搖曳,熠熠發光。風吹起如碎花般的流年。絢爛的金黃色中,是爺爺那樸實無華的臉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