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精品】高考作文錦集六篇

【精品】高考作文錦集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7W 次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考作文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品】高考作文錦集六篇

高考作文 篇1

  一、建議繼續抓新材料作文的應試訓練

所謂新材料作文,是指有別於以前的材料作文。話題作文以前,就有材料作文這種題型了。新材料作文,雖然與舊材料作文一樣,都提供材料;但新材料作文會提供N個可選擇的角度,不限定文體。這樣的新材料作文,不但不同於舊材料作文,而且保留了話題作文的優點,讓考生有更多的自由,有更適合發揮自己寫作個性的選擇空間。如20xx年上海春季招生作文題,“有過很多很多的地方,我們來過又離去;有過很多很多的事情,我們經歷又忘記;有過很多很多的朋友,我們相識又分開……未曾有過的那份感悟,歲月把它輕輕送來。”就是新材料作文題,它給考生提供了三個角度——地方、事情、朋友。這三個角度是沒有優劣之分的,無論從哪一個角度切入,只要寫得好,都可能切題,都可能得高分。題幹中只限定“不要寫成詩歌”,其餘的文體是不限的。

  新材料作文的應試訓練,關鍵處有兩個:

(一)全面理解材料。新材料作文與話題作文不同之處,就在於新材料作文的應試必須與材料緊密結合。所以,全面理解材料,是寫好新材料作文重要的起步。例如對上海的作文題,不仔細閱讀和理解,就不知道材料對提供的三個角度都作出了限定。選“地方”角度的,所寫的“地方”,必須是“來過又離去”的那個“地方”,千萬別寫“夢遊”的“地方”,別寫“神往”的“地方”,別寫讀過的“地方”。假如寫“事情”,所寫的“事”必須是“經歷又忘記”的“事”;如果寫“朋友”,必須是“相識又分離”的“朋友”。另外,材料中最後一句話,初讀不知其意,仔細地琢磨,方能領悟到這是作文要求的重要提示。提示什麼呢?這裏提示了作文必須寫出你又想起那“地方”或那“事情”或那“朋友”的原因;同時,也必須寫出“歲月輕輕送來”了什麼“未曾有過”的“感悟”。

新材料作文一般會提出這樣的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這就需要訓練考生“全面理解材料”的能力了。在訓練中,應注意學生對“全面理解材料”與“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的片面把握,避免因顧及“全面理解”而面面俱到;同時,也要避免因“選擇一個側目” “一個角度”而不能準確地“全面理解材料”。

(二)掌握新材料作文的一般寫法

新材料作文與話題作文不同之處,在於話題作文可以漠視材料,甚至完全撇開材料只就話題作文,但新材料作文必須迴應材料。所以,新材料作文的一般寫法是:貼緊材料寫起,聯繫實際寫開去。當然,這只是一般性的原則,具體文章會有具體的個性化寫法,不必強求千篇一律,千萬別又搞出一種新材料作文的套路來。

  二、抓好應試作文寫作過程的各項基本功

考生在考場上完成一篇應試作文,一般的寫作過程是:審題→構思→表達→修改。

知道這個寫作過程的好處,首先是好讓學生有把握地寫。不少考生對自己怎完成一篇應試作文的操作過程糊里糊塗,每次作文都好像在碰運氣,完全沒把握地寫。因此,考生有時是第一步和第二步並着走,邊審題邊構思,一心二用,導致審題有誤,構思紊亂;有時則是第二步與第三步並着走,邊寫邊想,導致思路飄忽,若即若離;有時則第一、二、三步並着走,拿起筆就亂寫一氣;有時不知不覺分了四步走,走對了卻無知覺。所以,大部分考生認爲,作文發揮無定數,最沒把握是作文。這種無把握的作文心態往往導致作文應試信心不足。

知道寫作過程的好處,其次最好讓考生明白怎樣才能寫出高分的應試作文。考場上的高分作文,不是碰運氣“碰”到的,而是靠紮紮實實的基本功寫出來的。想在考場上寫出高分作文,就得有四項基本功:審題——對題意的理解能全面準確。構思——對題意的轉換能準確自然。表達——對題意的把握能始終清晰。修改——對題意的表達能反覆推敲。

知道考場作文得高分需這四項基本功後,就知道備戰高考作文該做什麼了。建議就按高考作文寫作過程的這四個步驟開展訓練。

1. 審題訓練。訓練要達到的目標是——對題意的理解能全面準確。

分析考生對題意理解不能全面準確的原因,主要不是閱讀理解的智力水平不夠,而是非智力因素影響造成的。比如,讀材料的時間太短,怕作文時間不夠,所以一目十行的速度,用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審題,粗枝大葉的結果可想而知。又比如,讀材料時心猿意馬,注意力不在理解材料上,而是在關注背好的材料和文章怎樣與題意套聯。結果被先入爲主的心理暗示左右,理解歪了還蠻有理由地自認爲“正確”,就導致“安樂死”。又比如,一邊讀材料一邊就急於構思自己的應試文章,一心二用,也是導致讀錯材料的非智力因素。

所以,審題的訓練,首先是自覺排除非智力因素干擾的訓練,養成良好的閱讀材料的習慣。所謂好的閱讀材料習慣,是指冷靜、客觀、全面理解材料。冷靜是指控制好閱讀的心情,彆着急,沉得住氣,靜心地花五分鐘反覆琢磨材料。所謂客觀,就是儘量排除“先入爲主”的干擾,儘可能地對材料進行客觀理解。所謂全面,是就材料的整體意思去把握材料,不能只抓一點,不及其餘。先有全面理解,然後才選角度。

另外,審題訓練,還要注意培養找提示語的能力和方法。材料中的提示語,有些是明示,如上面的上海題,有文字作明示:“閱讀下面提示……”20xx年的廣東題,對“紀念”的含義、方式、內容、意義、主體等一一作出明示。另一類是暗示,如20xx年廣東題,沒有提示語言,但寓言中對話題作了多方面提示。抓住題幹中的提示語,對準確理解材料很有幫助。

審題訓練的內容和方法很多,這裏不可能一一而述。總之,一定要明確審題訓練的目標,訓練達到目標爲止。這是高考作文得高分的重要起步,這第一項基本功不紮實,一起步就摔跤或走歪了,高分就無望了。

2. 構思的訓練。訓練要達到的目的是——對題意的轉換能準確自然。

構思的訓練,首先是培養構思的習慣。高考作文一般不能寫草稿,這種一落筆就是定稿的文章,更需要想好了再寫。要把邊寫邊想的壞習慣改掉。

構思的任務是,把題意轉換成一篇切題的應試文。這“轉換”是構思的基本功。依據題意,你在“轉換”時,要想出合適的題材和切題的“思想”。文章主要“寫什麼”,這是“中心”,這“中心”想表達“什麼意圖”,這是“思想”。動筆前必須想清楚全文的“中心”和“思想”,然後把這個中心思想句子寫下來。只是大概地想想是不行的,因爲這時的想法還模糊不清晰。寫中心思想句的過程,就是逼迫思路成熟的臨界時刻。能把中心思想句子寫出來了,說明構思定型了,寫起來思路就不飄忽了,可把握了。中心思想句子寫出來以後,還得反覆推敲,“中心”切題了嗎?“思想”切題了嗎?對“中心”和“思想”都有切題的把握了,還需要對文章的佈局作個大概都謀劃,打算怎麼開頭,中間分幾段,詳略在何處,需要作考慮。這樣,構思的任務就算完成了。

具有了構思的能力,每次“轉換”都能切題,這構思的基本功,就是你高考作文得高分的致勝法寶了。

3. 表達的訓練。訓練要達到的目標是——對題意的把握能始終清晰。

表達階段的任務是將構思定型的中心思想通過文字外化爲一篇應試文章。

表達訓練主要是掌握圍繞“思想”寫“中心”的寫作方法。可分別訓練記敘文圍繞“思想”寫“中心”的基本方法;抒情文圍繞“思想”寫“中心”的基本方法;議論文圍繞“思想”寫“中心”的基本方法。讓應試文字字句句都得分,避免離題的“垃圾”文字出現在文章裏,就能得高分了。

具有了圍繞“思想”寫“中心”的基本功後,還可以進一步訓練突出中心思想的各種藝術手法,如語言的藝術、修辭的藝術、過渡照應的藝術、畫龍點睛的藝術,等等。

4. 修改的訓練。訓練要達到的目標是——對題意的表達能反覆推敲。

平時要養成修改的習慣,要有修改的能力。如果平時修改的能力強,文章水平自然高,那麼,高考作文雖不經修改,也能寫出不是毛坯的文章來。

以上分述了高考作文四項基本功的訓練。建議訓練先分四個單項進行,再進行全文整體訓練。有分有合,可能更爲奏效。通過單項訓練,讓每一步驟的基本功都練紮實了,這就能讓考生更清晰地掌握寫好高考作文的步驟和方法,寫起來一步一步走得更穩當。同時,通過分合訓練,讓考生知道自己影響得分的寫作問題在哪,讓考生能自主地針對個人問題進行個性化的強化訓練,這就更奏效了。

高考作文 篇2

距離高考還有42天我覺得有必要爲即將逝去的高中生活留下點什麼。

這3年過的.誒,還真是有滋有味!

第一年,我們新鮮有活力,在別人瘋狂愛着初戀時我也瘋狂的愛上了高一.這是必然的,它就像我的初戀情人,愛全部灌注在那裏.那一年,我們瘋狂,我們熱烈,我們的情感似乎是被壓抑久了被釋放的野馬,狂熱的追尋着前面的風景,不去顧及是否應該那樣去做,也不去顧及別人的看法.我們在夜裏偷跑出寢室到學校小花園玩狂歡.我們爲了逃避查夜老師的手電光寧願躲到樹上.我們在考試掛紅燈後集體逃課回宿舍哭訴,嘩啦一片哭聲,淅瀝一片淚水.我們在大街上放聲唱歌,忽略旁人的細語。

那時候,我們的口號“誰認識誰是誰啊!

第二年,升學的壓力慢慢襲來,對情人的狂愛也變爲不冷不熱.我們深知自己和大家一樣懷念高一的生活,但是我們也不得不開始像學姐學長們那樣規劃自己的大學夢.那種感覺在後來才知道叫做茫然.每天不知道該去做些什麼,好象什麼都不用做,又好象什麼都需要做,真真正正的不知所措.誰來幫我們走出旋渦?誰能給我們送來以往的生活?將來,我們要想到將來,因爲我們的最終目的是將來的某個地方。

那時候,我們像小貓一樣躲在沒人的角落喵喵的自己舔拭自己的痛楚。

最後一年,每個人都像瘋了一樣,與高一時不一樣的瘋狂,我們都在這種瘋狂中自瘧似的混跡於書山題海.頭沒有高過前面書的高度,眼睛也沒有離開過那些親愛的白紙黑字.我們有時惱怒,有時叫囂,這樣的日子什麼時候是盡頭?這樣的生活還不如死了算了!可是,這只是閒暇時娛樂的單一內容.對當初初戀情人那種狂熱已經演變爲現在的無盡瘋狂,那種愛已經不知不覺跑到了心裏最深處,我們沒有時間再去躲在角落裏哭泣,更沒有時間跑去街上大搖大擺的放縱.我們只能圈在狹小的空間裏繼續着我們的夢想。

這個時候,我們說的最多的:作業沒寫完呢。

有滋有味!真是有滋有味!

我們留下了什麼?在這種滋味中留下了什麼?我也不知道,大概只有高一時光,我的初戀情人高一,才懂得,什麼值得留戀。

高考作文 篇3

自1999年高考作文采用話題作文題型以來,高考作文在命題形式上大多都是先給出一段材料,然後給出某個寫作話題,讓學生審題後進行寫作,學生審題難度小。20xx年高考作文在命題形式上又進行了改革,由話題作文命題形式變成了只給學生材料,不再給出話題,讓學生閱讀理解材料含意後進行寫作,有專家稱這是後話題作文或命意作文。就是命題作文也在“題目”前面加上一段文字進行說明,如20xx年高考北京卷作文命題,本身是一個命題作文“北京的符號”,但在題目前用了一大段文字來介紹北京符號有哪些元素。寫作材料在表述方式上的改變,給學生寫作的審題加大了難度,提高了要求。學生如果不明材料的類型及其命題的特點,在寫作中有可能審題不準,從而寫偏題甚至跑題。下面我就從高考供材料作文不同命題形式出發,簡單地舉例說明寫作中如何進行審題工作。

一、對比型(對舉型)

1、材料特徵

(1)提供的材料在內容上一般是相對(反)的,在層次上明顯分爲兩部分。

(2)話題一般爲關係型的,着重考查學生的思辨能力。

2、審題要點

(1)材料內容是由相對(反)的兩部分組成的,審題時要堅持全面的觀點,既要注意兩部分之間的區別,又要注意二者之間的聯繫。

(2)堅持重點論,審題時要權衡內容的兩部分,把握命題者的感情指向性。要特別注意兩種觀點或看法之間的過渡語和過渡詞,如“然而”“但是”“相反”“與此同時”等標誌性詞語。

(3)構思時,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最好不平均用力,應該有所側重,這樣才能寫得具體而深刻。

3、經典例析

20xx、20xx年高考全國卷Ⅱ都採用了這種命題形式。請看20xx年高考作文材料 :

據有關部門調查,六年來我國國民圖書閱讀率持續走低:1999年爲60.4%,20xx年爲54.2%,20xx年爲51.7%,而20xx年爲48.7%,首次低於50%。造成圖書閱讀率持續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識字的人爲什麼不讀書?中年人多數說“沒時間”,青年人多數說“不習慣”,還有人說“買不起”、“沒地方借”。與圖書閱讀率走低相反,網上閱讀率正在迅速增長;1999年爲3.7%,20xx年爲18.3%,20xx年爲27.8%。

20xx年高考作文材料:

著名歌手叢飛節衣縮食,捐贈300多萬,資助了178名貧困學生。當他自己病危住進醫院經濟困難時,幾位受助完成學業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輕人,竟然沒有一個來看望他。這件是被媒體披露後,有一個受助者居然還埋怨說,這讓他很沒面子。叢飛說,不要責怪他們,我已經不再需要醫療了。

華農大的學生小李和同學們將買廢品的錢捐給了一所希望小學。不久,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這所希望小學的師生給小李捐款,一個四年級的女生捐了10元,問她爲什麼把春節壓歲錢全部捐出來,她說:“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說的那句話就滿足了。”問她那是一句什麼話,她說:“記住別人對自己的幫助,學會幫助別人。”

【分析】

上述兩則材料在表達上都是由正反兩方面組成的,在內容上反映的都是同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因此審題時要注意問題兩方面的焦點與矛盾。材料一就“國民閱讀情況”進行了調查,一方是圖書閱讀率持續走低,一方是國民網上閱讀率上升。雙方矛盾的焦點就是材料中的一句話:“識字的人爲什麼不讀書?”認真解讀這其中的原因就能尋找到審題的突破口和最佳角度。

材料二選擇的兩則材料,都是在拷問人性:面對捐助者的病危與困頓,178名被捐助的貧困學生集體隱身,“知恩不報”,他們有的只是對媒體的埋怨,對慷慨捐助者卻沒有片言隻語;而希望小學的小學生卻能“受恩圖報”。兩相比較,不知是要“救救孩子”,還是要“孩子”救救“我們”。“記住別人對自己的幫助,學會幫助別人”……命題者通過稚嫩的童音來傳達兩則對比性材料的顯性主旨,也許比九天驚雷還要震撼人心:做人要不要講良心,要不要講人格,要不要幫助別人……這則材料在審題上不存在任何懸念。

再看看20xx年高考浙江卷:

據《列子》記載:子貢倦於學,告仲尼曰:“願有所息。”仲尼曰:“生無所息。”古今中外,還有諸多相關的論述,例如:

人就是不斷地進行創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樂的最好辦法。(康德)

我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

天子乃祈來年於天宗……勞農夫以休息之。(《呂氏春秋》)

休閒不是偶爾玩一次一次,而應是人們三分之一的生活。(旅遊學專家)

應該學會超前休息,也就是說在疲勞之前,適當休息效果最佳。(醫學專家)

讀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請以“生無所息/生有所息”爲話題寫一篇。可講述你自己或身邊的故事,抒發你的真情實感,也可闡明你的思想觀點。

【分析】

話題“生有所息/生無所息”,富含哲理,所表達的其實是對人生的態度和思考,需要考生調動閱讀積累,結合人生實際,感悟思辨。“生無所息”和“生有所息”並不是兩個對立的命題,前者是從生活層次上來談的,強調的是人的精神和意志;後者是從生命層次上來談的,強調的是人的生理需求。兩者在審題上無高下之分。的深度,關鍵是看學生如何認識這個問題。命題者增加了“智性”因素,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價值觀,是一個有思辨性的作文題。若只抓住“生無所息”,圍繞“勤奮惜時”立意;或者只強調“生有所息”來談生活要求休閒娛樂的意義,這樣審題立意都是片面的。

二、寓言型或(哲理)故事型

1、材料特徵

(1)所給材料是一則經過加提煉的寓言或是具有一定情節的哲理故事。

(2)命意重點在於闡明道理,最易寫成議論文或夾敘夾議的。

2、審題要點

(1) 全面解讀寓言(故事)材料,把握材料的基本情節。如材料中的人物的言行、矛盾衝突,問題的根源、事件的起因及後果,材料中富含哲理的議論句、抒情句等。

(2)歸納寓言或故事蘊含的哲理(主旨),提煉關鍵詞語(短語),確定寫作中心話題或寫作角度。寓言所揭示的道理往往與現實中某種現象或問題是對應的,把握了寓言的內涵就找準了現實中的某個問題和現象。其基本審題過程:原材料→(提煉、整合、歸納)→話題式材料→(審題、立意)→寫作。

(3)研讀材料中的關鍵語句,進一步確定寫作的角度。一般情況下,材料中的問句、感嘆句、比喻句、議論性語句及人物對話都是關鍵信息承載的對象,時常包含着命題者的意圖。

(4)別放過寓言或故事中的細節描寫,這其中也暗含着寫作的角度,可啓發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

(5)細細研讀題目寫作要求,避開寫作的“雷區”。

3、經典例析

先看20xx年高考全國卷I卷作文題:

一隻老鷹從鷲峯頂上俯衝下來,將一隻小羊抓走了。

一隻烏鴉看見了,非常羨慕,心想:要是我也有這樣的本領該多好啊!於是烏鴉模仿老鷹的俯衝姿勢拼命練習。

一天,烏鴉覺得自己練得很棒了,便哇哇地從樹上猛衝下來,撲到一隻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飛,可是它的身子太輕,爪子被羊毛纏住,無論怎樣拍打翅膀也飛不起來,結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見了,問這是一隻什麼鳥,牧羊人說:“這是一隻忘記自己叫什麼的鳥。”孩子摸着烏鴉的羽毛說:“它也很可愛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問題,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分析】

今年高考作文命題有二個改革:一是改話題作文爲材料作文,二是開放性比以往更強。但是,寫作絕不可能讓學生天馬行空,儘管話題作文包括一個背景材料,一段導引詞,用一段提綱挈領的話概括材料的主旨或題意,框定作文的話題範圍,制約作者的寫作思路;一個寫作的注意事項。而導引詞是材料中最關鍵的部分。而材料作文沒有導引詞,怎麼辦?其實導引詞被命題人鑲進了材料裏面,結尾牧羊人與孩子的兩句話不就是兩種不同觀點嗎,也給我們兩種寫作角度嗎?選取哪一個角度都可以。但選取前者也就是寫要看清自己的考生一定佔絕大多數,不容易出彩;而選取後者也就是說烏鴉努力過,此生無憾的考生則可以寫出新意,易得高分。這就是本次作文命題最高明的地方。

再看看20xx年高考江西卷作文題目:

與許多動物一樣,雨燕的幼年也是在安示窩裏度過的,父母的精心照料讓它長得胖乎乎的。有趣的是,雨燕在第一次離巢之前也會減肥:控制食物的攝入,同時進行鍛鍊(拍打翅膀,做俯臥撐)。減肥之後,它們就能展翅飛翔。

請以“雨燕減肥”爲話題寫一篇。要求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範圍之內,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不少於800字,不得抄襲。

【分析】

審題的關鍵就是要把握材料中的關鍵語句,通讀這則寓言,關鍵句不是第一句,而是最後一句話。理解了雨燕減肥的目的,就能找到材料的寫作角度。我們可以提煉出“要想有所成就,必須經受磨礪,不僅僅是本領還要有意志力”的觀點,由此我們會自然想到“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千古遺訓。如果只抓住“減肥”這個關鍵詞,就很容易導入“時尚”“追求美”等話題中去的。

三、現象(事例)列舉型

1、材料特徵

(1)材料形式爲鬆散型的現象列舉,且各種現象之間多爲並列關係。

(2)材料淡化了作文審題,甚至不需審題。

(3)寫作角度就在材料中,因而寫作角度廣泛,可適合不同層次學生寫作。

(4)側重考查學生的立意和表達能力。

2、經典例析

例1、20xx年高考湖北卷作文題:

在漢語裏,“三”是個有意味的數詞,構成了很多詞語。比如:“三思而行”“三省吾身”“舉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師”“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等等。這些詞語既是社會生活現象或人生經驗的概括,又隱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蘊和人生哲理。

請根據你對上述詞語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帶“三”詞語(注意“三”在詞語中的含義)的聯想與感悟,寫一篇,可以就某一個詞語聯想思考,也可以把幾個詞語聯繫起來思考。要求:自定立意,自擬標題,自選文體,不少於800字。

【分析】 材料中給我列舉了諸多關於“三”的成語和熟語,且都是我們喜聞樂見的,理解它們並不困難。審題難度就在於寫出其深度和文化內涵,可以適合不同能力層次學生的寫作。

例2、20xx年高考安徽卷作文題:

自然是一本書,社會是一本書,父母是一本書,老師是一本書,同學是一本書,自己是一書本……

人生經歷中,各種接觸、交流的過程都是“讀”的過程。讀是面對,讀是探索,讀是爲解,讀是感悟,讀是品味,讀是溝通,讀是超越……

請以“讀”爲話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

注意:①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範圍之內。②立意自定。③文體自選。④題目自擬。⑤書寫規範,正確使用標點符號。⑥不得抄襲。

【分析】

材料中列舉了六種書,每一種書本身就是一個寫作話題和寫作角度;七種“讀”的方式也可派生出七個話題和寫作角度。兩方面聯繫起來就有七的六次方(76)的寫作角度。再者,列舉的內容層次不同,適合不同能力的學生進行寫作,具有很大的區分度。

例3、閱讀下面智者的四句話,聯繫實際寫一篇800字左右的。

一位16歲的少年拜訪一位智者,他問:“ 我如何才能變成一個自己快樂也能給別人快樂的人呢?”智者說:“送你四句話:把自己當成別人,把別人當成自己,把別人當成別人,抒發當成自己。”這位少年牢牢記住智者的話,終於成了自己愉快也給別人快樂的人。

要求:以其中一句話或幾句話作爲話題進行寫作。題目自擬,文體自選。

(審題提示:“把自己當成別人”強調對自己尊重和愛護,可擬定“自尊、自重、自愛、自惜”話題;“把別人當自己”強調對他人的理解,平等視之,或以平常心對待他人,引爲知己,絕不猜疑、冷漠、不屑,可擬定“平等”“真誠”等話題;“把別人當別人”也是針對他人而言,強調關愛、尊重、禮讓等人際關係;“把自己當自己”強調對自己要有清新的認識,切不可夜郎自大,忘乎所以。要學會淡泊,得意時淡然,失意時泰然。)

例4、20xx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題目要求考生對唐代詩句“細雨溼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的理解,材料中已經列舉了5種不同的理解,要求考生在此基礎上來談你的理解或感悟。

  四、問題型

1、材料特徵

(1)選取的材料是當前社會中存在的熱點問題和生活中某種社會現象。

(2)材料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時代感、寫作的開放性。

(3)要求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發表見解和看法。

2、審題要點

(1)選準“靶子”,即準確把握材料所描述的社會問題或現象。

(2)確立寫“點”,在具體深入分析材料的基礎上,確定寫作具體的“點”。

(3)善於運用哲學方法分析問題,如發展的觀點、辯證的觀點、普遍聯繫的觀點等,使你的認識有理性深度。

(4)分析問題不能停留在問題的表面,而應該重點分析問題的根源、危害及改革方案,通過現象揭示問題的本質。

3、經典例析

例如20xx年高考全國卷(Ⅱ)作文題目。(略)

20xx年高考全國卷(I)作文題目,形式雖爲漫畫,但內容上是針對現代教育問題的。

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現象讓學生去思考與討論。如:媒體上炒作的楊麗娟追星事件,愈演愈烈的家長“陪讀”現象,全國文藝界的各種“選秀”選紅了誰?“”現象等。

 五、獨詞型

1、材料特徵

作文命題中沒有材料提示,僅提供一個詞語或一個短語,作爲話題或題目(命題作文),這種形式以命題作文居多。因爲沒有材料的提示和渲染,對於寫慣了話題作文的學生來說,審題及寫作都很爲難了,有點無從下手的感覺。

2、審題要點

(1)語境設置法 即在詞語或短語前後添加修飾語或設置一定的語境,使之更具體、更明確。當然命題作文的題目就不能加了,但在審題時,我們可以從概念的外延和內涵上去挖掘,尋求最佳角度。

(2)虛擬提問法 我們可以借鑑西方新聞寫作中的“5W”理論對題目中的獨詞進行虛擬提問。“5W”是指“是什麼”(What)、“什麼時候”(When)“什麼地方”(Where)“是誰”(Wh)“爲什麼”(Wh)。拿到一個獨詞型或概念型的題目後,不妨多問幾下,通過遞加追問,變抽象爲具體,可以打開寫作的思維,確立寫作的角度。同時,這種由果及因的追問,也能對話題有更深的認識,易把寫得深刻些。

3、經典例析

如20xx年高考福建卷、廣東卷的作文都是命題作文,題目分別爲“季節”“傳遞”。審題時,我們要綜合運用上述兩種方法,求得小、巧、具體的寫作角度。以“季節”爲例,審題時,可先添加修飾語,縮小“季節”的寫作範圍:自然的、人生的、生命的、愛的、事業的、歷史的、社會的……,再結合虛擬提問法對話題內涵進行挖掘,我們的“季節”怎麼啦?通過分析可以派生出這樣一些角度:全球氣候變暖,四季不明瞭;人生四季,重在把握青春;愛的四季亙古不變(愛不分四季);人物心態的“四季變化”;中日關係“四季”變奏曲;城市高樓大廈四季不分給人們帶來的缺憾等。“傳遞”這個題目審題就更簡單了,運用虛擬提問法就可輕鬆搞定,如“傳遞什麼?”“爲什麼要傳遞?”“怎麼傳遞?”等。

縱觀歷年高考作文題,獨詞型的還不少:如1988年全國卷的“習慣”、1994年全國卷的“嘗試”,北京高考卷先後考的“規則”“轉折”“尋找”“包容”“安”“北京的符號”;上海卷的“雜”、“忙”;20xx年高考江西卷的“臉”、重慶卷的“自嘲”;20xx年高考四川卷的“問”、遼寧卷的“肩膀”、天津卷的“願景”等。

 六、解詞(釋意)型

1、材料特徵

(1)題目選擇的是一個多義詞語作話題或題目。

(2)材料對詞語作了多方的解釋和理解。

(3)每個義項都可以獨立作爲一個寫作角度。

2、審題要點

這種命題形式審題難度小,只要藉助義項理解詞語的深層含義即可。審題時還可參照“獨詞型”材料的審題方法。寫作角度也很明確,毋需在審題和立意上投入大量時間。

3、典型例析

例20xx年高考湖南作文題目:

“意氣”一詞,《現代漢語詞典》列有三個義項:

①意志和氣概,如“意氣風發”;②志趣和性格,如“意氣相投”;③由於主觀和偏激而產生的情緒,如“意氣用事”。

請聯繫你自己的感受和認識,以“談意氣”爲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議論文。

【分析】

20xx年湖南卷作文題爲命題作文形式,命題者在立意、選材、文體等方面做出了一定限制,要求考生依據命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議論文。

但這道命題作文與以往不同,以往的命題作文,只是給出一個標題。今年在給出題目之前先列出了“意氣”一詞的三個義項,然後以“談意氣”爲題作文。命題對考生的立意有一定規定——既可就三個方面比較全面地談“意氣”;也可只取其中一個義項來談“意氣”,但不能脫離命題的三個義項而隨意發揮。

“意氣”的第一個義項是“意志和氣概”。“意志”指的是“決定達到某種目的而產生的心理狀態,如意志堅強,意志薄弱,不屈不撓的意志。”“氣概”指的是“在對待重人問題大上表現出來的態度、舉動或氣勢(專指正真、豪邁的),如英雄氣概,氣概非凡。”“意志”“氣概”合用,便構成了“意氣”的第一個義項。就這一層意義說,“意氣”一詞,多用來指一種向上的,昂揚的精神狀態,如意氣風發,意氣昂揚。“意氣”的第二個義項,是“志趣和性格”。“志趣”指的是“行動或意志的趨向”;“性格”指的是“在對人、對事的態度和行爲方式上所表現出來的心理特點,如開朗、懦弱、粗暴等。”就這層意思說,“意氣”一詞,多用來指朋友間的相知相識,如意氣相投。“意氣”的第三個義項,是指“由於主觀和偏激而產生的情緒,如意氣用事”。這個義項是考生比較熟的。年輕人,容易偏激、任性,事後又免不了以“意氣用事”自責。

命題者還要求考生“聯繫自己的感受和認識”,這就還涉及一個選擇的問題。“聯繫自己的感受和認識”,並不意味着不能寫古今中外的一些事例,關鍵是寫出自己的感受與認識來。如果脫離自己的感受與認識,片面強調形式以求美,簡單堆砌材料以炫耀自己的才能,也不能視爲好。

例2、20xx年高考湖北卷作文題提供的材料就是對“母語”這個概念的多角度的解釋和理解,材料本身對“母語”的涵義、性質、價值和意義以及母語與我的關係等方面作了解讀,爲考生理解、體會後自選角度立意寫作提供了很好的依據。

類似的命題形式還有20xx年高考天津卷的“願景”,20xx年北京卷的“北京的符號”,材料對話題和題目中的概念“願景”“符號”作了解釋和說明,爲學生審題降低了門檻,也爲學生寫作提供了明確的寫作指向。

七、詩詞和名言警句型

1、材料特徵

(1)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一首小詩(詩歌意象是我們熟悉的且易理解的)或一些名言警句。

(2)要求學生根據詩歌的意蘊或象徵意義產生聯想或感悟,進行作文。

(3)詩詞型的不能寫成詩歌或詩句鑑賞短文。

2、審題要點

詩歌是藉助意象來表達情意的,而詩歌的意象都具有指代性和象徵性,審題時可抓住意象這一特點去聯想、體會,捕捉它所包含的象徵意義和所指的對象,然後立意作文。名言警句一般是經過長時間積澱下來的不可隨意更改的哲理性的語言。對警句型材料(一般不只一則)審題時,我們要先理解其中所蘊含的生活現象或哲理,再把它置於當今時代背景下去分析解讀,發掘其中的合理和不合理的部分,看問題要全面,不能片面。如《伶官傳序》中有這樣一則名言:“憂勞可以興國,豫逸可以亡身”。從歷史教訓層面上看,有其合理性,若從當今信息化社會實情看,“憂勞可以亡身”(如“過勞死”“重複建設”等)“豫逸可以興國”(藉助高科技進行工農業生產、縮小工期提高效率等)都是成立的命題。

3、典型例析

例如20xx年高考山東卷作文題目就是採用著名詩人雷抒雁的小詩《星星》:

仰望星空的人/總以爲星星就是寶石,/晶瑩,透亮,沒有所取。/飛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兒有灰塵、石漬,/和地球上一樣複雜。

讀這首詩可以產生不同的聯想或感悟。請根據你的聯想或感悟寫一篇。

注意:①聯想與感悟要與整首詩的寓意有關。②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③不少於800字。④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分析】

今年高考作文貌似話題作文,實則爲材料作文(材料爲詩歌)。因爲命題者特別提醒考生“聯想或感悟要與這首詩的寓意有關”,即必須以所給材料的主旨爲作文的中心來寫,否則就有可能被判爲離題,這是話題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區別之所在。

審題時要抓住“星星”這個意象,“星星”可代指一個事物或一個人物,還可指某種理想、夢想或美好的東西等。再從詩歌內容上看,指的又是兩種相反的認識,人們因位置、角度不同出現截然相反的認識。其實,星星還是那顆星星,人們由於距離、主觀想象、個人偏好,或某種因素等造成了認識上的偏差。所給材料立意的角度很寬泛,可寫“現象與本質”“距離與認識”,也可寫理想主義者與現實主義者的對比。總之,只要抓住二者的內在聯繫立意,審題就不會出現差錯。

 八、漫畫型

1、材料特徵

(1)題目所給材料是一幅(幾幅)具有諷刺性和幽默性的漫畫。

(2)取材內容多源於現實生活,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2、審題要點

(1)認真觀察漫畫構圖,把握畫面基本構成要素。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漫畫形象:人/物,形象的狀態(靜/動);

②漫畫布局:單幅/多幅,漫畫上下左右的層次順序;

③漫畫細節:形象的誇張性部分,如誇張的動作、表情和語言等;

④漫畫中的文字:漫畫的題目,漫畫中人物的語言。

(2)思考寓意

一般而言,漫畫多是對現實生活的喜劇化、誇張化、荒誕化表現,它往往通過誇張、比喻、象徵等手法來提示問題現象。因此漫畫中越是誇張厲害的地方就是問題的關鍵所在,通過漫畫的藝術誇張解讀其對應的現象或問題。

(3)描述漫畫內容,提煉寓意

漫畫題是指把漫畫從圖片轉化爲文字表述的一種題型,因此先要把圖片轉化爲描述性文字,再解讀文字中的揭示的問題、蘊含的哲理。從圖片到寓意一般要經過兩次思維轉換:圖→表象→寓意哲理。

(4)對應現實,發散思維,選擇角度和素材。

(5)另外還要了解漫畫創作的特點,利於我們全面深刻的審題。如漫畫的感情指向多爲歌頌真善美,抨擊假惡醜,鍼砭時弊;表現手法常常採用誇張、比喻、象徵等達到亦莊亦諧的藝術效果;風格上具有諷刺性、幽默性和現實針對性的特點。

3、典型例析

【分析】

審題關鍵是要抓住圖中的人物之間的關係或矛盾:孩子(摔跤)與家庭、學校、社會(教育),同時還要注意圖中“文字”(漫畫標題、圖中人物的語言)的提示。對於這幅漫畫我們可以從兩大方面去審題立意,從孩子角度可以考慮:“獨立發展”,“呼喚自由、平等”等;從其餘三個方面可以考慮“少些溺愛,給孩子發展的空間”,“改革現行教育體制”,“減負”等角度。本題審題難度不大,寫作難點主要是怎樣透過現象挖掘其中蘊含的本質問題。

總之,上述對供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作了一個宏觀的分析,僅供教學參照,不能生搬硬套,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高考作文 篇4

秋至,葉兒又到了與老梧桐分別的日子了。風只是輕輕帶過,便被搖下。樹下的小人兒卻撿起了被大樹放棄的葉兒,小心珍藏入一個小盒,給予它第二次生命。——題記

幼時的夥伴相約一起開啓五年前埋於巷口老梧桐下的“時間囊”。看看曾經稚嫩的自己許了那一些無稽的願望。“吱呀”小盒隨聲輕啓,一張張寫着歪歪扭扭的大字的紙張被取出笑聲盪漾在梧桐巨大的傘蓋下。拿着手中的紙張思緒卻飛到了多年以前……

小時候奶奶家有一臺電視機,那時我最大的樂趣便是看楊麗萍的舞蹈。黑白的屏幕並不能滿足大多數人,而對於我,足以。在那小小的立體箱子裏有美妙的音樂傳出,彩色的畫面立即在眼前呈現。我能感到內心地歡悅,卻不知夢想的種子已在心中萌芽。

每天對着電視機傻傻地幻想被同伴嘲笑,而我沒有放棄依然堅持追逐。

長大了後,母親爲我尋來一個老師,是鎮裏有名的舞蹈老師。可是笨拙的我不爲老師喜歡,只能默默地站在一邊,看同班同學在教師中起舞,美妙的音樂傳入耳中是那麼的刺耳。同學一邊跳一邊投來的憐憫的目光也像利箭扎想有些動搖的夢想。我含着淚水回到家,把自己反鎖在房間裏任自己發泄。

母親似乎發現了什麼,默默地退出了房間,留下一句話:“晚上不7:0要忘了聽錄音。”

我很奇怪,現在誰還聽收音機啊。準時打開了收音機,聽了一會兒才發現這是楊麗萍的訪談。“其實我作爲舞蹈演員的天賦條件不算好,我做出來的動作,真沒有那些學院畢業的女孩子漂亮?”聲音娓娓道來,向我講述的成名的不易,好像一根絲線從新編織了起來我的夢想。

終於我的刻苦終於贏得了老師的肯定,與同學一同舞蹈令我的心陶醉其中,好像自己就是那樣一隻蝶。當跳完舞的那一刻,我明白了自己苦練的意義,與自己一直期待的東西。

緩緩收回回憶,拿起地上的卡片,沒有什麼改動因爲夢想依然存在。在合上盒子之前,朵小小的黃花落在卡片上,爲這個曾近又是現在的夢想添上一縷梧桐香。

高考作文 篇5

兩千多年前孔子對人說過:“天生萬物,唯人最貴。”我,生爲人,出於對生命的尊重,我必須有奮發向上、剛健有爲的人生態度和價值取向。ノ頁綈菘鬃印K有:“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他有“吾十五有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宣言。

我崇拜孟子。他有“當今之世,舍我取誰”的豪情;他有“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堅毅。

人生在世,身爲社會一員,就有責任爲社會做貢獻。我有義務做到“達則兼濟┨煜陋”。

當在熱烈的追求之中遇到艱苦的時候,我決不會接受空白,決不會落得個“窮則獨善其身”。ノ乙將自己的脊樑化爲沙漠中堅挺着的胡楊,活着三百年不死,死了三百年不倒,倒了三百年不朽。

我拒絕空白。我拒絕莊子。拒絕他“終身不仕”,願化歸於自然,揖芫空白,我拒絕陶潛。拒絕“守拙歸園田”,“復得反自然”。

人生於社會,怎能逃避社會?ノ揖霾換岣生命留下一點空白。ノ矣欣硐耄我願盡我所能爲人類社會注入前進的一絲力量。我願做到“仁者愛人”“仁者無不愛”“泛愛衆”的博愛。我願如“長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艱”的屈平;我願如“憑軒涕細流”,“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的杜子美;我願如“先天下之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我願如“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林則徐。所以我拒絕空白,拒絕“窮則獨善其身”。

我有毅力,有孟子“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堅毅,有“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堅強,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堅持,有沙漠中胡楊的堅韌。

我,要用我的理想和毅力,去拒絕空白,去追求我熱烈的人生。

高考作文 篇6

味道是每個人獨有的記號。迷戀於果汁的香甜,那是對青春味道的追尋;沉溺於咖啡的苦澀,那是對逆境的領悟;執著於泉水的恬淡,那是對江南的難以釋懷。而我,正是陷入在江南的霏霏煙雨中難以自拔的人。

呷上一口淡淡的礦泉水,江南的味道便在舌尖盪漾。濛濛煙雨將過客的思念在此刻喚醒,氤氳的水氣瀰漫着江南宛君女子一般的雅氣,溫柔曼妙。皎潔的月光傾瀉而下,阿炳的《二泉映月》劃破了靜謐的水面,二胡的三個把位上回環着江南深夜幽靜的氣息,靈性恰似掌間的紋路在湖面奏起此起彼伏的樂章。此刻都市的喧囂、商人的叫賣都無法和這兒扯上邊。水鄉的恬靜在月光的渲染下得以昇華。這就是江南的味道,淡淡的,沁人心脾的安定的力量。

脣齒依戀着這毫不張揚的奇妙感受,大口而爽快地再喝上口礦泉水,那種淋漓暢快的感覺亦不破壞江南甜美的味道。言及江南,三生石畔泥土的芳香固然清新,但江南人們的熱情更爲難忘。那是同泉水般質樸的甘甜,滌盡世俗的塵埃,純淨得不受絲縷沾染。泛舟水鄉,撐起竹篙的婦女嫺熟地擺渡過斜風夕陽,此起彼伏的歌聲中,耳根也領略了江南的魅力。熱情的水鄉人捧上杯杯純淨的泉水,張羅着桌桌可口的飯菜。久違了這種毫無防備的對話,放鬆身子,江南的質樸真摯將城市的面具擊垮,露出張張真誠的笑臉。這就是江南的味道,甘淳的,舒展了緊張的神經。

憑着對泉水的依戀,將杯中的水一飲而盡,那般灑脫與大氣更是江南豪情的歷史味道。金鼓齊鳴,戰號吹響,“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也曾氣宇軒昂,也曾金戈鐵馬,江南的歷史長卷上,那無畏的氣息依然隱隱繾綣。斜陽草樹,尋常巷陌,揮之不去亦有江南毫不言敗的錚錚鐵骨。這就是江南的味道,如泉水般直截,爽快。

我打江南走過,那等在季節裏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清清泉水淡淡水鄉,品江南的同時,人情的光輝也在心靈的藍圖上勾勒出一片蔚藍。

憑藉着對水鄉氣息的執著,那城市的污濁塵埃似乎無法侵入被江南煙雨滌盡的內心。

在靈魂的廟宇中,我虔誠地祈禱,只爲做一個在亂世的污濁中保有江南味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