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精品】高考作文四篇

【精品】高考作文四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2W 次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考作文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品】高考作文四篇

高考作文 篇1

20xx年高考作文引導:常見五大失誤及相應對策

失誤一:思維跳躍,節外生枝

閱卷中,這種情況非常普遍,幾乎超過一半的跑題考生都出現了這類錯誤。例如有考生論母語時,談及了文化,又從文化談到文化現象,最後甩開“母語”這一關鍵詞,大談要重視某種文化,導致離題。

對策:考生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失誤,屬於思維轉換出現錯誤。比如面對“母語”這一作文題,考生要知道在母語文化背景下進行作文,從文化延伸到和文化有關的事物是允許的,但重要的是,討論具體的文化現象,一定要緊緊扣住“母語”這一前提條件,即落腳點在母語。

失誤二:審定類型,判斷有誤

近兩年,我省高考作文出現了一種新形式,即命意作文。它介於材料作文和話題作文之間,既不像材料作文限定太死板,又沒有話題作文的寬廣無邊。

以今年的作文命題爲例:從宏觀上看,考生立意有三個要點:①母語是民族文化的載體,是民族生存發展之根。②在當今世界多元文化競爭與交匯的時代,母語越來越受到普遍關注。③交流思想感情,欣賞文學作品,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等,都離不開母語。思維無論怎樣發散,這三個信息點(當然可以取一個信息點作文)是不能迴避的。但是,部分考生還是將作文審定爲話題作文,脫離了作文材料所隱含的限定。

對策:雖然明年的作文形式還不知曉,但是從我省和全國各地近些年的高考作文命題來看,考生還是要重視命意作文和材料作文的訓練,學會在命題限定的範圍內打開思維,多角度地深入寫作。

失誤三:闡釋概念,理解錯誤

或是語文基本功太差,或因爲考試太緊張,有部分考生將“母語”這一詞語理解錯誤,認爲它是“母親的語言”、“母愛”等等。概念有誤,全篇皆錯。

對策:避免這種失誤當然需要考生錘鍊語文基本功;調整自己的應試心理狀態,考場上,平靜心態,認真審題。

失誤四:只取局部,放棄全體

仔細審題就會發現,今年的高考作文關鍵信息點有兩層,第一層是“母語”二字,第二層是文化、交流、欣賞等。有些考生只談及一點,放棄其他。

對策:這一失誤帶有普遍性,一定要引起來年考生的關注。在平日訓練時,考生要仔細審題,先明確命題範圍,找出由關鍵詞組成的一個面中確定一個寫作點,多角度地深入寫作。第一層信息點不能丟棄,第二層信息點可以自由選擇,明確兩者之間的關係。

失誤五:違背題意,反彈琵琶

試看這一篇作文觀點:母語和民族文化根本就沒有很大的關係,我聽不懂廣東話、浙江話,還有很多民族語言也聽不懂,但是我瞭解民族文化,這和聽不聽得懂方言沒有很大關係。

從一開始,考生就否定了母語和文化之間的關係,即使後面寫得再出色,也是一篇離題萬里的文章。

對策:高考作文,考生不能否定命題的基本內容或者基本觀點。如果要做否定文章,只能在肯定命題基本觀點的前提下,對局部問題進行反思,否定的最終目的是爲了肯定。這樣的文章有思想,有個性,可以獲得好

高考作文 篇2

明確寫作任務的新材料作文題型。試題材料由精心選擇的六個中華名句組成,試題命制充分發揮作文的積極導向功能,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導學生自覺繼承、轉化優秀文化傳統,增強國家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試題既讓每個考生有話可寫,又讓優秀考生能夠脫穎而出。六個名句言淺理明,貫穿其中的思想主線清晰,具有很好的親和力,考生在理解上沒有難度;而在審題立意、文體選擇等方面又具有很大的開放度,便於考生髮揮;要求考生結合自己的感觸與思考,爲命題加大了空間縱深,也爲優秀作文提示了明確指向。

分別來自古代、近代和現代不同時期的中華名句,有詩詞有隨感,或豪邁或溫婉,有的抒懷有的思辨;包含了自強奮發、家國情懷、堅持自我、豁達自信、開放進取、提升境界、敢於正視問題、勇於面對困難、勇於實踐、敢於擔當等豐富內涵,涉及個人“小我”與家國、社會“大我”等不同層面;既各自獨立,言簡意賅,又彼此關聯,聲氣相通。將六句並列齊觀,從《周易》到毛澤東,本身就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淵源有自、傳承有序與生生不息,是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綿延不絕、歷久彌新的生動寫照。

命題要求“以其中兩三句爲基礎確定立意”,實則是引導考生結合自己的感觸與思考,在充分理解名句內涵的基礎上自主進行組合,從“小我”或“大我”的角度,以古鑑今,古爲今用,激活名句的內在生命力。考生既可以集中論述兩三個名句的相通內涵,如以①⑤爲基礎探討自強奮發、敢作敢爲;也可以辯證思考由兩三個名句組合生髮的新含意,如以③④⑤爲基礎,討論自信與正視問題、開放進取之間的關係;考生還可以深入研析個人、國家、社會及三者之間的關係,如以①③④⑤爲基礎,探究如何全面提升個人的人格境界,或以②⑤爲基礎,表現個人對家國情懷、社會現實的關注與思索,或以③⑤⑥爲基礎,論說堅持自我與承擔社會責任之間關係,等等。

考生也可能更看重“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無數名句化育後世”帶給他的感觸與思考,而由此出發立意行文,對名句作者及其時代進行歷史分析,個性化地闡發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或結合自己的經歷和體會,講述中華名句化育後世的精彩故事,論說名言警句對文化傳承的重要意義。

命題明確要求考生“合理引用”名句,既呼應了中國詩詞大會引發的詩詞記誦熱,更隱含了“文化傳承不應只是靜態記憶”的認知。“引用”,可以是名句字面意義的簡單借用,也可以是名句哲理的深度化用;可以是正引,也可以是反用。合理引用名言警句,能使語言表達簡潔凝練、生動活潑,增添感染力和說服力;將名句自然融入文章、與全文渾然一體,對考生的表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寫作要求中的“引用”指令,暗含了文化傳承與語言表達等方面的豐富期待。同時,這一任務型材料作文的創新,也爲辨識考生水平高下、強化區分度提供了一種新方法。

全國卷III

試題內容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今年是我國恢復高考40週年。40年來,高考爲國選材,推動了教育改革與社會進步,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40年來,高考激揚夢想,凝聚着幾代青年的集體記憶與個人情感,飽含着無數家庭的淚珠汗水與笑語歡聲。想當年,1977的高考標誌着一個時代的拐點;看今天,你正與全國千萬考生一起,奮戰在20xx的高考考場上……

請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爲副標題,寫一篇文章。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專家解析]

今年是恢復高考40週年,以此命題顯然着意於引導考生在社會歷史的大背景下審視個人發展,激勵一代青年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40 年前高考的恢復,是極富象徵意義的事件;直到今天,高考對於大到國家社會、小到每位親歷其中的個體來說,其重要性與影響力仍然不言而喻。20xx高考作文直接寫“高考”,既出人意表而又在情理之中,無疑是要啓發考生在宏觀語境中聚焦個人經驗,表達對“高考”的獨特體會和理解,呈現他們的酸甜苦辣尤其是勤學奮進中的豪邁之情;另一方面,更是要帶動全社會站在國家戰略的高度,回顧過去展望未來,理性探索高考的改革之路,也由此感悟古今融通和傳統的繼承與創新性發展等重大問題。

“高考”,人人蔘與其中,但絕大多數考生又未系統地思考與梳理過,所以細想又有些陌生,這在經驗儲備相對公平的基礎上保證了考試的公正,維護了所有考生的話語權,兼之“高考”本身的言說不盡,所以每位考生可以見仁見智,在較爲寬鬆的空間裏寫作。

試題材料中的內容,意在引導考生洞悉材料自身的內在關聯與生長性,如爲國選材與社會進步,時代拐點與國家走勢,個人奮鬥與家庭期許,歷史沉思與當下使命,集體記憶與個人情感,今昔對比與感慨生髮……考生更要關注題目的具體指令:“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爲副標題,寫一篇文章”。不同於一般的話題作文,聚焦審視與表達的主體——“我”,喚醒考生的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爲考生“鎖定”作文立意提供支架。考生對於“我”的構思定位,既可寫實,亦可虛構。可供選擇的兩個副標題,爲考生在不同文體上的選擇預留了寫作空間,這樣的架構利於考生思想的表達、經歷的敘述與情感的抒發,利於考生完成邊界清晰且能自由發揮的理想寫作。

就本題寫作的預估和建議來說,若選擇以“我看高考”爲副標題寫作,寫作相對集中,考生須從標題的擬定開始,就聚焦對於“高考”的看法與評價:既可肯定高考對於國家、社會、個人的意義與價值,如對於社會進步的推動價值,對於公平社會的建設意義,對於個人提升的引領作用等;也可質疑討論高考考查的科學性、錄取制度的公平性以及高考催生的教育亂象等。

若選擇以“我的高考”爲副標題寫作,可供考生寫作的空間比較大,選擇的文體較多,如記敘類文體,可以圍繞材料的觸發點對自己的高考經歷或憧憬進行篩選整合,傳達出“我”之於“高考”的生活過往與內心期許,甚至通過個人軌跡折射時代變遷。有能力的考生還可以將其虛構爲小說,間接傳達“我”之於“高考”的獨特體驗與個性理解。此題也有散文詩歌等文體的寫作空間。

北京卷

試題內容

26。作文(50分)

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少於700字。將題目抄在答題卡上。

①紐帶是能夠起聯繫作用的人或事物。人心需要紐帶凝聚,力量需要紐帶彙集。當今時代,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文化的交流、歷史的傳承、社會的安寧、校園的和諧等都需要紐帶。

請以“說紐帶”爲題,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觀點明確,論據充分,論證合理。

②20xx年,我們的共和國將迎來百年華誕。屆時假如請你拍攝一幅或幾幅照片來展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輝煌成就,你將選擇怎樣的畫面?

請展開想象,以“共和國,我爲你拍照”爲題,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想象合理,有敘述,有描寫。可以寫宏大的畫面,也可以寫小的場景,以小見大。

[專家解析]

20xx年高考語文(北京卷)的作文題目,充分體現“立德樹人”的命題要求;在考查書面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着重考查認識水平和想象能力。

20xx年,兩道大作文題供考生選擇作答的方式取得了預想的效果,20xx年繼續沿襲這樣的做法,爲考生充分發揮寫作優勢提供平臺。

第一題:“說紐帶”

20xx年的作文命題思路與前兩年有所不同,作文題目不是從大閱讀文本中引出的,而是直接命題的。

以“說紐帶”爲題,意在藉助“紐帶”的比喻意義,聯繫歷史或現實闡述其作用、價值和意義等,以考查考生的認識水平和寫作能力。題目具有較大的發揮空間,既有歷史感,也有現實感,無論從較爲寬闊的視野,還是從相對微觀的視角,都可以提出觀點、展開論述,有利於那些平時重積累、有思想並在議論文寫作方面有實力的考生展示其思考與議論的能力。

本題與下面的大作文題,分別限定了文體。其原因一是北京卷考試說明要求能夠寫論述類、實用類和文學類文章,二是限定文體,有利於減少考生選擇題目的時間。

第二題:“共和國,我爲你拍照”

“兩個一百年”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宏偉目標,20xx年是黨帶領全國人民實現偉大民族復興的時刻。“兩個一百年”的內涵也是考生應知的內容。屆時,今天的考生正值壯年,應是國家骨幹力量。作文題目設計“爲共和國拍照”這樣一個情景,請考生展開想象寫一篇記敘文,既有利於考生展望共和國輝煌前景,增強“四個自信”,也有利於想象力的發揮。

題目在具體要求上注意小切口,大開掘。考生可以就拍攝的一幅畫面展開敘述和描寫,也可以就幾幅畫面展開敘述和描寫。寫作要求上,除了記敘文的一般要求之外,在20xx年基礎上繼續強調“有描寫”,這是針對考生記敘文寫作中常見問題提出的,不僅是閱卷的評分參考點,也對中學記敘文寫作教學具有引導作用。

兩道作文題雖然是各自獨立的,但必須滿足三個要求:1。對每個學生來說都有的寫;2。分值相等;3。評分標準基本相同。在此前提下,題目從寫作對象和文體上又各有側重。第一題側重議論能力的考查;第二題側重記敘能力的考查。

20xx年北京卷作文試題的主要特色。

一、秉承一貫的命題立場,即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考生深入認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關注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熱愛生活。

二、爲考生髮揮自身學習優勢提供選擇空間。爲了不增加考生選擇題目時付出的時間代價,採用了“給題目”的命題方式,以使指向明確、簡練清晰,且每道題對每個學生來說都有話可說。

天津卷

試題內容

22。請根據下面的材料,寫一篇文章。(60分)

我們在長輩的環繞下成長,自以爲了解他們,其實每一位長輩都是一部厚書,一旦重新打開,就會讀到人生的事理,讀到傳統的積澱,讀到時代的印記,還可以讀出我們自己,讀出我們成長時他們的成長與成熟,讀出我們和他們之間認知上的共識或分歧……

十八歲的我們已經長大,今天的重讀,是成年個體之間平等的心靈對話、靈魂觸摸,是通往理性認知的幽徑。請結合自己的生活閱歷深入思考,圍繞“重讀長輩這部書”寫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標題; 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徵鮮明;③不少於800字; ④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專家解析]

20xx年天津高考作文題要求考生圍繞“重讀長輩這部書”展開寫作。該作文題從考生十八歲步入成人的年齡特點出發,關注傳統文化的代際傳承及人文素養的培育提升,引導考生展開聯想與思考,寫出個人的獨特感受與見解。

1。關注傳統文化,飽含人文情懷。人倫關係蘊含着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命題意在引導考生調動家庭與個人、長與幼的相關經驗,重新理解長輩的深沉情感、豐富智慧及其對於青年成長的寶貴意義,引導考生關注優秀傳統文化及其當代體現。題目需要考生從凝聚個人真切情感的生活閱歷中選材,關注自我與他人、與社會、與時代的關係,既喚醒內心的真摯情感,又思考個人精神成長,富有人文情懷。

2。立意角度豐富。“長輩”既可以是父母,也可以是其他年長親人或老師等。依據材料,考生可以通過長輩的人生經歷重新思考過去的時代與歷史,思考家族傳統和民族傳統方面的文化積澱,思考長輩的人生智慧和經驗教訓,也可以在長幼互動關係中,以長輩爲鏡鑑重新發現與認識自我,從“我”的視角觀照長輩在家庭角色和社會角色上的進步與成熟……立意角度多元,可敘可議,便於各層次考生髮揮個性特長。

3。富有思辨性。寫長輩、寫日常生活很容易入手,但以“十八歲成人”的眼光來重新思考,在思想碰撞中觸摸靈魂,則需要考生處理好感性生活與理性思考的關係,需要處理好表象與本質的關係,需要思考延續傳統與突破傳統的關係,需要思考傳統中核心價值的恆定與時代變化的關係……要寫出深度與個性,就要具備處理這一系列辨證關係的理性思考能力。

上海卷

試題內容

26。寫作(70分)

預測,是指預先推測。生活充滿變數,有的人樂於接受對生活的預測,有的人則不以爲然。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

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於800字。

[專家解析]

試題引導考生結合社會生活背景對長期而廣泛存在的預測行爲進行思考,較有認知意義和實踐意義。預測是人類應對未知的重要行爲,隨着科學水平的提高,預測的工具越來越強,運用的範圍也日益擴大,預測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近年來也備受矚目。因此,如何看待預測行爲,採取何種態度面對與自己有關的預測,成了每個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不可迴避的問題。

題目提供了需要考生思考的行爲,也指出社會既有態度的分歧。考生要對題目提供的現象進行充分思考,首先要聯繫題目中“生活充滿變數”這一背景考察預測行爲出現的原因以及這一背景對預測效果的影響,然後需要聯繫自身個人發展、社會生活等方面思考個人對待預測所應採取的態度。題目內容有一定的歷史感,也關乎生活實際,而思考的方向則指向理性精神。

從呈現方式來看,作文題目語言通俗,表達清晰,且在下達寫作指令前對核心概念做了必要的界定和思考方向的引導。這樣的呈現方式有利於考生儘快適應題目內容,降低審題難度,避免淺思維習慣下應試作文的模式,從而更好落實作文所要求的測量目標。

從測量目標來看,考查非常明確,較大程度地避免了分析、概括、歸納等閱讀能力對考生作文能力測量的干擾。作文題目勾連預測行爲的久遠性和現代生活的新趨勢,一方面既可以讓考生調動積累,又可以讓考生從身邊提煉事例;另一方面,由於內容與考生生活具有一定關聯度,較容易激發考生的思維主動性,讓考生有話可說,使得測量更集中於考查考生的思維品質和表達水平。

從對考生思維品質的測量來看,作文題目爲考生的寫作內容提供了豐富的邏輯關係與層次。即使當考生在某一觀點上立足站定,對他所選定觀點的思考仍有縱向深入的可能空間,這使得本題目能很好完成對思維品質的考查。另外,本題貼近考情,與考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有較強的契合性。題目表述平白淺近,但其提示的思考內涵豐富:考生正處在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對考題的思考不僅能考查他們的作文水平,而且還有利於培養他們的理性精神,增加生活中的理性因素。

江蘇卷

試題內容

20。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生活中離不開車。車,種類繁多,形態各異。車來車往,見證着時代的發展,承載了世間的真情;車來車往,折射出觀念的變遷,蘊含着人生的哲理。

[專家解析]

本作文題的形式仍是材料作文。材料從日常生活切入,日常生活爲材料作文命題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空間。

材料共三句話。第一句話,“生活中離不開車”,是生活的常識,也是題目的引子,引導學生將目光投向生活,進而聚焦生活中的車。第二句話,從“種類”和“形態”兩個方面加以提示和引導,意在幫助學生展開聯想。種類繁多、形態各異的車,如童車、碰碰車、自行車、三輪車、汽車、動車等,又如共享單車、網約車、無人駕駛汽車等,車的速度有快有慢,車的容量有大有小,車的使用方式有新有舊,或是尋常日用之所需,或是科技進步之成果,體現不同生活理念,蘊藏各自時代記憶。各種車都能寫,地區發展的差異,個體體驗的獨特,恰恰是寫作的寶貴資源。第三句話,是材料的關鍵所在。“車來車往”既可以是現實中觀察到的車流來往,也可以虛化爲與車有關的記憶、思考和體悟。“車來車往”是本句中四個分句的共同主語,也是不同寫作角度的相同出發點。四個分句提示了不同的寫作角度:可由古及今,勾勒時代發展,如過去家庭以擁有自行車而自豪,到現在汽車走入千家萬戶;可以小觀大,捕捉人間真情,如父母用車接送孩子發生的親情故事;可觀往知來,討論變遷的生活理念,如從追求快捷到重視環保的轉變;也可由表及裏,咀嚼暗藏的人生哲理,如“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前兩個角度側重感性,後兩個角度側重理性。這幾個角度,既可以單寫,也可以交叉,還可以綜合,給考生提供了充分施展寫作才華的空間。

材料的三句話構成一個有機整體,表達凝練,意蘊豐厚。材料立足現實生活,立足學生實際,積極引導學生關注時代發展,採擷生活浪花,選取適當文體,抒寫真摯情懷。尚奇者可追熱點之新,敏察者可展刻畫之長,情篤者可吐肺腑之真,思深者可發獨到之論。人人眼中有車,故上手容易;個個感受不同,故精彩紛呈。本題既有力地彰顯了公平原則,又有效地保證了試題的區分度,對中學作文教學也具有良好的導向作用。

浙江卷

試題內容

24。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有位作家說,人要讀三本大書:一本是“有字之書”,一本是“無字之書”,一本是“心靈之書”。

對此你有什麼思考?寫一篇文章,對作家的看法加以評說。

[注意]①題目自擬。②不得少於800字。③不得抄襲、套作。

[專家解析]

本題命題材料源自作家盧新華《讀三本書,走歸零路》(初發《光明日報》20xx.12.10,《新華文摘》20xx年第5期轉載)。作者認爲,人要讀好“三本大書”,觀點較爲全面,有利於提升學生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特別是作者不但強調讀“有字之書”“無字之書”,還強調讀“心靈之書”,提倡認識自己、反省自己、解剖自己,有利於學生精神層面的人格養成。

根據《20xx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試說明》能寫三類文體(應用類、論述類、文學類)要求,針對近年來缺乏客觀、冷靜、理性的思考,不具備論證思維的基本範式以及少整體結構感、空疏而有欠嚴謹的“僞抒情/文化散文”的泛濫,浙江省加強高考作文的命題導向,重視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特別是思辨能力的培養,所以此次命題仍着重論述類文章,圍繞語文核心素養,突出語言、思維與表達品質的提升;對於文體雖無顯性的規定,卻有隱性的指向,在題幹中有“對此你有什麼思考?寫一篇文章,對作家的看法加以評說”一段話,引導學生寫成“論述類”文體。這既能檢測考生對文體的審題能力,也體現浙江省高考作文命題思路的延續性,更符合浙江省高中老師和學生的心理預期。當然,爲體現高考的公平性原則,考生寫成其他文體,只要能表達自己看法,根據作文分項分等評分辦法,也可以得到相應的分數。

該作文題貼近時代,立足學生生活,審題難度不大。考生一般可以從“書本知識”(讀萬卷書),“生活,或自然與社會”(行萬里路),“自己的.心靈”(三省吾身)三方面展開。當然,也可以從“什麼是三本大書?”“爲什麼要讀三本大書?”“怎麼讀好三本大書?”三個角度展開。如果思考再深點,還可以提出一些新觀點展開論述,如“不同的人會讀不同的大書”“人在不同階段會側重讀不同的大書” 等等。總之,具有可寫性,讓學生有寫作的慾望,能展開論述。

山東卷

試題內容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自己的感悟和聯想,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某書店開啓24小時經營模式。兩年來,每到深夜,當大部分顧客離去,有一些人卻走進書店。他們中有喜歡夜讀的市民,有自習的大學生,有外來務工人員,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書店從來不驅趕任何人,工作人員說:“有些人經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他們只要來看書,哪怕只看一頁、只看一行,都是我們的讀者;甚至有的人只是進來休息,我們也覺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義的。”

要求:①選準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擬題目;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④文體特徵鮮明。

[專家解析]

一、材料來源於20xx年12月23日《光明日報》對於安徽合肥一家新華書店24小時營業模式的評論短文,經過修改,把時評型材料處理爲沒有明顯主觀評判的客觀事實材料,把情感價值隱含在對事實現象的客觀描述中。要求考生在材料給定的內容及含意的範圍內,根據自己的感悟和聯想,自主選好角度,選擇立意,選擇文體。

二、材料內容貼近考生實際,貼合時代脈搏。

其一,考生對材料中的“書店”“書”“顧客”“讀者”等相關概念非常熟悉,這些關鍵詞可以引導考生產生關於書店的功能、文化屬性以及人們閱讀意義等方面的感悟和聯想。

其二,材料中關於各類“顧客”的內容,尤其是“夜讀人”元素的加入,表現了人們對於知識、文化、文明的渴望,展示了書店不僅是人們汲取精神營養的場所,更是人們期盼的精神寄託所、心靈棲息地,由此可以引導考生思考閱讀對於國家和社會的重要意義,思考書店的社會價值和象徵意義,思考書店在當今社會中的文化傳播、文化建設的責任擔當問題。

其三,材料中工作人員“不驅趕任何人”的表述,表現了書店的人文態度和經營理念,由此可以引發對書店經營目的與人文關懷之間的關係問題、社會發展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問題的思考。

其四,材料中“經營模式”和“工作意義”這兩個關鍵詞,可以引導考生關注社會發展的問題,探討創新、發展理念,思考書店等企業在新形勢下的發展出路問題,思考關於經濟發展與精神文化同步提升和共贏同享的關係問題。

三、材料立意多元,適合個性表達,能給考生提供充分的思考和寫作空間。

其一,從書店角度立意。就其功能來講,書店是展示民族文化、時代精神的場所,能夠給人們的文化成長提供精神食糧,給社會的進步提供文化滋養;就其經營理念而言,其人文發展理念、創新理念、共享理念、公平理念,都符合時代精神;就書店的象徵意義而言,它具有了精神寄託、心靈成長、文化滋養的文化空間的意義。

其二,從顧客、讀者角度立意,可以聯繫給定材料,書寫個人對精神食糧的需求與享受,或書店這樣的文化環境對於自己成長的滋養價值意義,也可以緊扣書店文化環境談人際關係問題等。

根據自己的感悟與聯想,考生可以敘寫書店這類文化空間助使心靈成長或提供精神棲息港灣的感人故事,也可以闡發由這一現實事件引發的理性思辨或問題探究。不管是文學類的小說、散文、戲劇、小品,還是實用類的議論文,都能對考生的感悟能力、聯想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查,並且能較好地考查考生的發現能力、寫作能力,考查考生的情感價值判斷和語文素養。

20xx年高考作文試題綜評

20xx年高考語文試卷作文題共10道,其中3道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7道由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山東等省市命制。試題以材料作文爲主,總體上以厚重感與鮮活性兼具的材料、新穎而靈動的形式,直接而策略地反映時代主題,正面而巧妙地傳遞價值觀念。

一、立德樹人:

立意高遠,春風化雨

20xx年高考作文精準落實“立德樹人”考查重點,突出了高考的育人功能。全國Ⅰ卷作文題“中國關鍵詞”,引導考生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以正確的立場和方法認清世界和中國的發展大勢,在此基礎上向外國青年“講好中國故事”,讓考生在寫作中體味“月是故鄉明”“風景這邊獨好”。命題在正面引領價值觀的同時,也爲批判性思維的發揮預留空間,啓發考生直面發展中的問題,正視前進中的矛盾。

作文命題春風化雨,引導考生領會命題背後的人文精神和價值觀念。全國Ⅱ卷作文題“中華名句用用看”選取了六個分別來自古代、近代和現代不同時期的中華名句,包含自強奮發、家國情懷、豁達自信、開放進取、敢於正視、勇於擔當等豐富內涵。北京卷作文題“共和國,我爲你拍照”,以20xx年共和國百年華誕爲情境,要求考生通過拍照來展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輝煌成就,小切口,大開掘,暗合“兩個一百年”的宏偉目標,有利於發揮想象,也激發了考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20xx高考作文試題立意高遠又力避空泛,積極迴應考生在學習生活及社會實踐中的困惑,培養正面的情感態度,滿足他們的發展需求和期待。浙江卷作文題“人要讀三本大書”,強調“有字之書”“無字之書”和“心靈之書”對人成長的意義,契合考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這樣的作文命題可以幫助學生自我體認與反思,提升精神境界,獲得全面發展。

二、文化自信:

融通古今,傳承發展

20xx高考作文聚焦中華優秀文化,彰顯文化自信。全國Ⅱ卷作文題“中華名句用用看”,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與歷久彌新,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有序與生生不息。文化傳承不應只是靜態記憶,名句需要在使用中煥發出新的活力,命題要求“合理引用”,引導考生將傳承與發展優秀文化落到實處。

北京卷作文“說紐帶”明確提到“人心需要紐帶凝聚,力量需要紐帶彙集”“文化的交流、歷史的傳承”,藉助“紐帶”的比喻意義,意在引導考生深入認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天津卷作文題關注傳統文化的代際傳承,要求考生圍繞“重讀長輩這部書”展開寫作,讓考生以長輩的人生經歷爲鏡鑑,思考中國文化的優秀傳統及其當代體現。

三、時代氣息:

貼近學生,貼近生活

貼近考生、貼近現實生活,使考生感到熟悉、友好、親切,容易產生思想情感共鳴與交流,是作文試題命制的不懈追求。全國Ⅲ卷“高考作文話高考”對於正在高考現場的考生來說,幾乎是感觸最深、最有話說的題目。大到國家社會、小到家庭個人,高考的重要性與影響力不言而喻。加之時值恢復高考40週年,20xx高考作文直接寫“高考”,既出人意表而又在情理之中。

20xx年高考作文堅持以考生爲本,力求讓考生看得懂、感受深、易接受、有興趣。國家熱點戰略、大衆娛樂活動“廣場舞”、當前發展得如火如荼的“移動支付”“共享單車”等關鍵詞出現在全國Ⅰ卷作文中,讓人耳目一新。江蘇卷作文題由“生活中離不開車”切入,並從車的“種類”和“形態”兩個方面加以提示,幫助考生展開豐富聯想,積極引導考生關注時代發展與社會進步。山東卷作文題取材於真實的新聞,材料涉及的夜讀、24小時模式、書店中的流浪者與拾荒者等都是考生有所感悟、可以發揮的話題。上海卷作文題以“生活充滿變數”爲背景,啓發考生調動積累,展開對“預測”的思考,有助於培養考生的思維品質與理性精神。

四、任務寫作:

指令明確,利於發揮

材料型作文經多年實踐已趨於成熟。今年作文題在此基礎上精心設計寫作要求,指令明確,發展了任務型寫作,更有利於考生髮揮。全國Ⅰ卷作文要求“選擇兩三個關鍵詞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考生須通過兩三個關鍵詞形成自己對中國的整體印象;關鍵詞使用要求“形成有機的關聯”,考生可以正向搭建,也可以逆向勾連,還可以是主題式關聯,構成有新意、有創造性的組合;“幫助外國青年”則增強了寫作的對象感。全國Ⅱ卷作文要求“合理引用”兩三個名句,意在要求考生在理解與發掘這些名句內涵的基礎上,結合具體語境引用名句,或簡單借用,或深度化用,使之自然融入全文,對寫作語言的創新性、綜合性運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國Ⅲ卷作文要求“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爲副標題”,意在引導考生立足於“我”,突出思想與情感的表達主體,既可寫實,亦可虛構,爲考生的思想表達、經歷敘述與情感抒發提供了更大空間。北京卷作文“共和國,我爲你拍照”在任務型寫作方面也作出了有益探索。

總體而言,20xx高考作文精準落實“立德樹人”,突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彰顯文化自信,關注社會熱點,凸顯時代主題,貼近學生實際,同時發展了任務型寫作,更有利於人才選拔與教學引導。

高考作文 篇3

20xx年高考之後,一些考生變得不會寫作文了,有的考生自己覺得寫得作文很好,就是學校老師給的分數不高,現實中多數考生作文質量也一般,也許一些傳統的寫作方式不會在短時間內得到改變,但是隨着高考命題改革,閱卷也有很多變化。例如說20xx年,全國17份試卷,只要一套卷作文是命題作文,其餘的全部是材料作文的形式,當然對於材料作文,也有自身的優勢,例如材料作文能讓不同層次的考生從不同的角度切入,讓不同的考生都有話說,同時更加安全,這麼多年來,很多人在考前押題猜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們的備考,那麼採用材料作文在很大程度避免了這一點。

在20xx年各地的高分作文中,時評體開始受到閱卷者的青睞,也許有很多人不知道什麼叫時評,那麼很多看過報紙社論部分的同學,以及看過一些時事新聞雜誌評論性文章就知道一些了,這類文章的特點是把話說話,一點獨到。那麼對於材料作文命題來講,考生要想脫穎而出,那麼在寫作的時候,把話說話,言之有物,看問題一點獨到,加上自身的文采,那麼這樣的文章很受歡迎。這裏寫一些系列的文章,對考生備考作文方面給出一些見解,相信能給考生們帶來一定的參考。

迴歸現實

最近還有家長諮詢,問有沒有押題班,還有的家長建議給考生一些範文讓考生背誦,當然這些家長不是我們班上學生家長,因爲我們在教學中,不追求給學生們押題,也不要求他們背模板,而是不斷培養他們思辨能力、表達能力,只有具備這樣的能力,遇到什麼樣的作文都能寫好,這樣纔是根本。不管怎樣,備戰高考作文,首先要回歸現實。

對於很多考生來說,最應該追求的不是文章中觀點的展現形式,也不是素材怎樣,更不是體裁如何,而是面對現實的時候,你的作文閱卷老師看不看的問題,儘管閱卷要求嚴肅認真,一個字不能漏;嚴格保密,一個不能吐。可是面對那麼多考生的試卷,閱卷中每篇作文所佔的時間,也就是90秒左右,當你書寫很差,一眼看下去,你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強,在閱卷老師的意識中,你的作文可能分數不高。因此說備考作文的時候,首先要回歸現實,就是現實中,你的作文人家看不看,要想你的作文被人閱卷老師仔細看,你應該具備什麼?這是更多考生應該關注的問題,記得去年這個時候給大家寫一篇文章《如何寫好20xx高考作文》裏面一些建議值得借鑑,現在把文章中的類容粘在這裏:

考場閱卷的現狀。

20xx年,我分析了400多位學生的試卷,看了學生給我的很多篇文章,但是我覺得高質量的文章很少。也可以說,衆多學生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寫作水平沒有提高。如果說學生作文分數在40分以下,語文分數肯定受其影響。很多人都覺得,如果作文寫不好,在一定程度上可導致直接落榜。從教育角度上看,學生一定要處理理論與現實的關係,也就是說,理論上作文是如何要求的,現實中怎樣寫才能拿到高分?

理論上的閱卷標準:

理論上閱卷標準分成基礎等級和發展等級,給分有理有據。

基礎等級分爲:審題、立意、文體、感情真摯、結構。

發展等級分爲:深刻、內容豐富、有文采、有創新。

但是實際上不一定是這樣的,那麼我們來分析一下實際:

1.高考閱卷中,老師平均只能給每篇作文90秒鐘的時間。90秒鐘,如果老師看到質量很好的作文,要花費一定的時間來讀,那麼就意味着很多質量一般或者很差的作文,人家只能給你幾十秒的時間,甚至更短。但是對於每個學生來說,這幾十秒可能決定他們的命運,你寫作文的時間將近一個小時。

2.好作文首先讓老師秒殺到結果。站在閱卷老師的角度上看,學生作文能得多少分,主要是靠第一感覺,第一感覺要好,給人帶來愉悅感,第一眼就覺得你與衆不同,有吸引力人家才能打算花時間來閱讀你的作文。這就要求:

(1)你字要寫得好,很多學生的作文放到電腦屏幕上,潦草不堪,很難給人帶來愉悅感。儘管你不能寫出一筆好字,至少你端正態度,盡力把每一個字都寫好,所謂說見字如面,你寫的字不好,讓人家覺得你又不認真,那麼人家怎麼能認真判你的作文呢?

(2)短時間內從你的作文中要找到得分的關鍵詞,有了這些關鍵詞才能得到關鍵的分。因此說作文中要有關鍵的句子,不一定就是例子新,評價一個人寫作文功底,主要看錶達,句子是否精練,是否經得起推銷。有的學生寫作文,讓人第一眼看就像與你擡槓,例如說20xx年北京高考作文《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很多學生開頭如出一轍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雙隱形的翅膀每一個人太籠統了,如果要是每一個人心中都這樣就好了,應該在前面加也許、或許就好多了。因此說,短時間內,能給閱卷者留下如文章字跡工整、段落分明,結構很好、開頭的語句能吸引人、能看出文章層次與主題、甚至一些句子帶有哲理,讓老師眼前一亮,一方面讓得到他們肯定,另一方面可能受到哲理的啓發,這樣的文章分數肯定不會低。最後能讓老師覺得給你的分數合理,不會有錯案發生,如果說要能他們記住你文章中的有利於關鍵詞就更好了。

3.考場上學生只要犯以下錯誤,作文基本上就是低分了。

(1)審題不準或者脫離題意的。

(2)思想缺乏深度或者不積極向上的。

(3)語言不講技巧,不會用修辭,平鋪直敘,內容空洞乏味。

(4)文章字數不足、沒有結構等等。

現實中,你花費了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辛苦寫出來的作文,老師不仔細看,或者看了也沒有給出理想的分數,那麼對學生來說,無論是信心還是高考總分來講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說大家在考前的這段時間內,要精心琢磨秒殺的內容。這纔是現實的問題。

注重聯繫

如果說寫作思路沒有拓展開來,你在寫作的時候不能開拓文路,你所寫出的文章不能表達你的內心真實想法,閱卷的時候從你的文章中挖掘不到思想,你看問題的角度是與衆多考生一樣,字跡再不好,語句一般,那麼你的作文肯定分數不高,因此說我們在平時寫作的時候,要想開拓文路,從建立聯繫做起。例如說,我在講課的時候,主張考生把海淀、西城、東城一模卷作文部分的內容構建一定的聯繫,從整體上來拓展學生的思路。

海淀一模作文:

近日,有作家提議,我國應該設一個世界性的文學獎李太白文學獎,要把它做成中國的諾貝爾文學獎,用我們的眼光和標準來評價世界文學,以爭取我們在世界文學的話語權

西城一模作文:

我是每個人在考慮具體問題乃至面對整個人生時常常顧及的概念。對自我地淡化或強化,表現在生活的諸多方面,我們常常面對無我與有我的拷問。請以無我還是有我爲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東城一模作文:

在大自然中,每當冬天來臨,有的動物就會吃飽喝足躲進洞穴,度過寒冷的季節;有的就會成羣結隊的遷徙,到溫暖的南方過冬。根據上面材料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詩歌除外,不少於800字。

我們先不談上面三篇作文命題質量怎樣,如果我們要將上面的作文之間構建合理的聯繫的話,肯定要找到它們之間的元素,並且這些元素在每篇文章中都能講通。例如說中國作家是這樣的提議,覺得中國設立李太白文學獎就能在世界上文學上爭取一定的話語權,說明在大多時候,世界文學無我,要想有我,我們也弄給獎看看能不能爭奪到話語權。爲了這個自以爲是的,功利化、形式化的獎項,作家們在寫作的時候,僅僅與銷量、關注度、甚至獲得什麼獎項有關,這樣的話就喪失了子寫作的本質,甚至喪失了自己的天性。這樣將東城卷作文的一個關鍵詞天性,將西城中有我,無我聯繫起來,考生的思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拓展。

現實中,很多優秀的文章,不在所謂的作文選中,也不在考生們的課外書中,有時候你手邊有很多的好文章,只是你沒有沒有合理的構建聯繫,導致好的文章沒有被你利用,例如說,暑假的時候,我給大家講語文課,講現代文閱讀,其中講到這樣的一篇文章:

《好小說與什麼有關》

在今天這個充滿喧囂和誘惑的物質時代,我不知道還有多少人願意靜下心來,或者黃昏裏,或者臨睡前,或者夜深後,或者旅途中,無論開懷、欣喜、失意、孤獨、憂傷、疲倦時,讀一讀小說。如果有,那將是小說和作家之幸;如果讀的人很多,則無疑是小說和作家之大幸。當然,那些只想將小說寫給自己看的作家除外。

客觀地說,當下中國小說面臨的現實處境並不樂觀。譬如,曾經以先鋒小說風靡於當代文壇的作家馬原,就早已金盆洗手不寫了,其理由是:小說死了。他的這一判斷雖因帶有個人主觀性而未免過於悲觀,但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小說在這個時代的生存境遇。一方面,從事小說寫作的人正以前所未有的熱情和激情越寫越多;另一方面,耐着性子閱讀小說的人卻越來越少。之所以出現這樣一種尷尬局面,與整個社會大環境固然關係密切,諸如拜金主義的盛行、傳播媒介的多樣化等等,這可視爲其中的客觀因素。不過,其中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則是源自作家本身。與少數作家的精神堅守相比,更多作家容易受到外在環境和出版市場的影響,內心正變得越來越脆弱和浮躁,從而導致寫作耐心的極度缺乏。在他們筆下,小說寫作不再是平庸與難度的角力,不再重視靈魂的救贖和思想的啓蒙,僅僅只與暢銷和印數有關。相應地,他們如果聚在一起,談論的話題也不是小說的優劣,而是版稅的多寡、炒作手段的高低及其他各種八卦新聞舊事。這是造成今天作家和讀者相互不滿意的深層原因。

我不反對作家爲了興趣甚至生存而寫作,我反對的是,作家以寫作爲名墮落爲金錢和名利的奴隸。一個真正有抱負的小說家,應以寫出好的小說爲旨歸。對讀者來說,則以讀到好的小說爲快事。只是,作爲一個讀者,我在有限的閱讀體驗中,充分感覺到好小說踏破鐵鞋無覓處,而味同嚼蠟、粗製濫造乃至令人氣急敗壞的小說比比皆是。那麼,什麼樣的小說纔算得上好小說呢?

作家納博科夫認爲,文學作品首先是對個人產生重要意義,他也只願對讀者個人負責。作家池莉也有着相近的觀點。她覺得好小說並不在於作家自己所聲稱的社會意義,也並非日後社會對於該小說的意義評價,而僅僅在於作品本身:熟悉生活並且能夠洞察生活,用自己獨特的文字功夫將獨特的生活理解表達出來,深入淺出、恰到好處並且色香味俱全無論什麼題材。所以,她認爲,小說首先是好看不好看的問題。小說與所有的藝術品一樣,與花朵、舞蹈、繪畫、雕塑一樣,其關鍵要素便是好看和迷人。好小說要動人,要擁有超越時代的風韻和魅力,要像越陳越香的好酒,任何時候開壇,都能夠香得醉人。

回顧新時期以來的小說創作,經歷了紛繁熱鬧的多種流派或主義的技巧性探索。在我看來,無論是先鋒派注重怎麼寫,還是現實主義注重寫什麼,都並非評判一部小說好壞的唯一標準。事實上,我以爲小說寫作既沒有固定套路,也沒有永恆模式,誰都無法規定小說必須如此這般發展。我們也許無法給好小說下一個確切的定義,但我心目中的好小說,還是有一定的標準,那就是毫無功利地關注人類的生存狀態、精神命運和心靈世界。說到底,小說固然離不開故事的支撐,但小說寫作不是百姓故事的複製,亦非個人隱私的販賣,在情節和懸念之外,必定還有心靈的撫慰和思想的燭照。經典之所以是經典,就在於它既塑造了經典的人物形象,譬如魯迅筆下的孔乙己和祥林嫂,巴爾扎克筆下的葛朗臺和高老頭;又積澱了豐富的思想,譬如曹雪芹的《紅樓夢》和福克納的《喧譁與騷動》;還體現了獨特的審美追求,譬如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復調小說,格非、蘇童、餘華等人的先鋒寫作,從而達到文學性、思想性和審美性的完美統一。

據此,我心目中的好小說應該是這樣的:語言追求精雕細琢,細節注重準確傳神,故事演繹引人入勝,人物塑造鮮活生動,敘事從容,想象力豐富。更重要的,是如何與現實生活接軌、發現並揭示生存真相,如何從精神氣質上與時代同步,如何適應現代人性並予以精神關懷,從而引領讀者向善、向美、向崇高,對社會與人生進行獨立思考與理性判斷,進而提升整個人類的精神生活水準。

對海淀的考生說,你們看看,這篇文章中的語句、觀點、文章結構,是不是值得你借鑑,通過這篇文章,分析了作家寫作狀態,心理狀態,面對文學、現實的態度,同時給出了什麼樣的小說纔是好小說。那麼些海淀作文的時候,是不是在一定程度可以聯繫上,當然這個聯繫不是讓大家去抄襲,背誦,主要是你從人家的文章裏你學到了多少,學到了語言組織形式,學到了分析問題的一些角度,學到了對文學作品的評論方式。例如把文章中一些語句拿過來,仔細思考,你就會發現中國一些作家爲什麼有這樣的提法,他們的心理、現實,你都能從一定程度上進行了解。

例如:所以出現這樣一種尷尬局面,與整個社會大環境固然關係密切,諸如拜金主義的盛行、傳播媒介的多樣化等等,這可視爲其中的客觀因素。不過,其中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則是源自作家本身。與少數作家的精神堅守相比,更多作家容易受到外在環境和出版市場的影響,內心正變得越來越脆弱和浮躁,從而導致寫作耐心的極度缺乏。在他們筆下,小說寫作不再是平庸與難度的角力,不再重視靈魂的救贖和思想的啓蒙,僅僅只與暢銷和印數有關。相應地,他們如果聚在一起,談論的話題也不是小說的優劣,而是版稅的多寡、炒作手段的高低及其他各種八卦新聞舊事。

那就是毫無功利地關注人類的生存狀態、精神命運和心靈世界。

上面一些劃線的句子很多值得你借鑑,你在文章中可以說作家寫作的時候心靈世界更重要,只要哪部文學能毫無功利的關注人類的生存狀態、精神命運和心靈世界,這樣文學作品比得所謂的某種獎項更有自身的價值。

還有,語言追求精雕細琢,細節注重準確傳神,故事演繹引人入勝,人物塑造鮮活生動,敘事從容,想象力豐富。更重要的,是如何與現實生活接軌、發現並揭示生存真相,如何從精神氣質上與時代同步,如何適應現代人性並予以精神關懷,從而引領讀者向善、向美、向崇高,對社會與人生進行獨立思考與理性判斷,進而提升整個人類的精神生活水準。

文章中這些語言是典型的時評類語言,理性、簡潔、語言表達合理,我們不一定要照搬人家的觀點,但是它可以開闊我們的思路,可以從側面告訴我們,如何把話說好。在備考的時候,學生面前一堆試卷,語文卷中很多小閱讀部分文章真得很好,短小精悍,甚至包羅萬象,如果你面對的它的時候,僅僅從做題上對待它,那麼它對你來說,就沒有什麼意義了。也許在平時的學習中,你學會了更好構建聯繫,讓你有更多的積累,同時這樣的習慣,能讓你抓住了更多的機會。至少作文備考是怎樣的。

高考作文 篇4

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但抄襲的作文就是一種不好的行爲了。從高考抄襲作文來看教學,我們來看看。

" 參加今年高考作文評閱工作,在讚歎衆多文質兼美的佳作之餘,也被抄襲作文的普遍存在深深震撼了。整個閱卷過程僅被發現的就有31篇文章被不同考生抄襲(其中涉及的考生絕對不僅僅是31人),其中包括《盲人與導盲犬的故事》《心田上的百合花》《歷史從那一夜開始》《生命的化妝》《在等你說謝謝》《一位母親與家長會》等等。應該說作文的成敗直接關係着高考的成敗,高考的成敗又直接關係着考生的前途命運。這麼多考生何以甘冒一敗塗地的風險剽竊他人作品?我們的作文教學到底出了什麼問題?語文教育工作者又應該採取怎樣的對策?筆者謹就此談以下幾點思考。

反思一:作文教育與做人教育嚴重脫節

綜觀我們的語文教學特別是作文教學,儘管“文以載道”的口號幾乎人人在喊,但教學中真正傳給學生“道”的又有幾人?或許有些老師也在跟學生提“有好品行才能寫出好作文”,但也只是點到爲止。平時對學生作文中的不良現象常常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有的教師打着“作文反對抄襲,但絕對不反對模仿”的旗號鼓勵學生模仿,但對模仿的尺度缺少把關。一時間學生對“模仿”之說頗感興趣,紛紛響應號召。一方面由於老師閱讀面的侷限,抄襲作文未能發現,另一方面發現了又怕指出來打擊學生的積極性而未加指出,於是大量的抄襲作文涌入語文課堂,剽竊作品被當成範文的不乏其作,這不能不在某種程度上助長抄襲之風,也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助長學生好逸惡勞、喜走捷徑、甚至榮辱不分的不良習性。這種品質必然帶來形形色色的不良現象,高考剽竊不過是豹之一斑而已。事實上,我們並不怕學生出現問題,因爲這正是我們教育學生的契機,所謂“教室因爲出錯而美麗”說的正是這個意思。關鍵是我們能否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去捕捉這些契機,適時地引導教育學生,教育他們“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如果不能這樣,“錯誤”只能永遠是錯誤。

對策:作文與做人相輔相成,所謂文如其人是也。我們應當明確教育的目的是爲了“人”。無論是講課文還是講作文,都應該把“人”字放到第一位;以“人”作爲重要標準。在“育智”與“育人”之間的選擇直接影響教育的方向。我想,只有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爲明是非、辨美醜、知善惡的人格健全的人,才能從根本上杜絕作文抄襲現象。但我想這些問題並不只是語文一門學科的任務,教育的各個方面都應伸出扶助之手。

反思二:功利主義使學生寫作個性嚴重淪喪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強調了作文重在“有個性的表達”,然而現行高中作文教學卻在很大程度上背離了這一指導思想。寫作在很多師生眼裏不是爲了說真話、抒真情,而是爲了在考試中得高分。高考考什麼就練什麼,近幾年圍繞着話題作文窮追猛打,無止無休;更有甚者,指導學生大背範文,並美其名曰“以不變應萬變”。這種功利主義思想使作文教學陷入機械操作的程式化之中:認爲只要練熟幾種基本的格式,作文自可得心應手,遊刃有餘。於是老師將各式文體抽象概括爲各種基本套路,按起承轉合等基本技巧亦步亦趨,不容許絲毫的旁逸斜出,多情善感、富於幻想的青少年在這種作文教學現狀中被捆縛住手腳,畏首畏尾,人云亦云。久而久之,學生題材倉庫空空如也,想象天地逼仄狹小,語言形式呆板貧乏。失落了學生個性的作文,是沒有靈魂的作文。無疑,在高考的巨大壓力面前,我們語文教師面對各個方面巨大期望,把寫作知識的講解傳授及“印證性訓練”放在首要位置,也許是一種無奈之舉。但忽視了“生活的感悟”“語言的積累”“情感的薰陶”,把作文當成“純工具訓練”,使本應最具個性品質,飽含人文價值和人文底蘊的作文,被當成一種庸俗的文字遊戲,使學生在學習寫作中學會了迎合別人,不會依照自己的真實感情來說話,這不但不能寫出好的作文,而且還嚴重銷蝕着學生的獨特個性和心靈本真;這不但嚴重束縛學生思想,扼殺着學生個性,甚至還誤導着虛僞。那麼高考作文中出現衆多的抄襲現象便也不足爲怪。我們不得不沉痛地承認,作文教學陷入如此境地,語文教師難辭其咎。儘管我們也有很多無奈。

對策:“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比人的個性更復雜,更豐富多彩。”(蘇霍姆林斯基)那麼,由每個豐富多彩的個性產生出來的精神火花,應該是千姿百態、絢麗奪目的。培養學生的作文個性,既需要建立以人爲本的作文教學思想,從塑造學生健康人格的角度,創設一個尊重個性、崇尚個性的文化環境,更需要語文教師以開放的胸襟和前衛的人文理念,實實在在地讓學生張揚個性。多類型、多樣化地擴大學生視野,讓他們在自己喜愛的不同活動中獲取不同體驗和感受;也可以放開內容,拓寬渠道,強調關愛生活、親近自然。使其自由聯想,敏捷地展開思路,流暢地表情達意,體現生命各異的風采。又有誰敢說這樣教出來的學生在高考中寫不出好作文呢?

反思三:社會文化環境對作文教學的嚴重衝擊

人既是個體的,也是社會的,社會大環境不可能不對所有的人產生巨大影響。特別是對思想尚未成熟的學生。時下,個人主義的價值取向,急功近利的思想意識,浮華、躁動的文化市場等等,無不侵蝕着學生的思想和文化品質。學生最青睞的圖書是武俠類、偵探類、漫畫類……,學生最愛去的地方是網吧、遊戲廳、歌舞廳……,學生最愛說的話是小品、影視劇戲謔調侃的臺詞、娛樂節目搞笑的口頭語……,那些具有深沉文化內涵的書籍,有良好教益的各種展覽館,勵志類名人傳記、名言名句……被打入冷宮。試想在這樣一種文化氛圍中,我們的學校教育怎能不顯得蒼白無力?我們的學生怎能擁有深刻而健康的思想?又怎能寫出內容充實、文采飛揚的文章?教育工作者苦苦奮戰在教育前線,而我們的奮鬥結果可能輕易就被社會的大潮沖垮。更何況教師也是人,自己也面臨着種種衝擊和考驗,想獨善其身談何容易!社會文化環境共同衝擊着老師和學生,老師和學生受到的影響反映到作文中就必然是空洞乾癟,甚至低俗淺薄、無話可說,那麼高考中出現抄襲現象便在所難免。

對策:爲人師者儘管有許多無奈,但畢竟承擔着教書育人的使命,因此通過各種渠道加強自身修養勢在必行。“德高爲師,身正爲範”,唯有如此,才能給學生以巨大的榜樣力量。適時適度地佈置學生閱讀古今中外的名著名篇,“讀書可以怡情、可以博採,可以長才”,使學生在書籍的和風細雨中變得深沉而有內涵。對學生實行切實有效的誠信教育,只有誠信的迴歸才能剷除弄虛作假的土壤。然而教育工作者畢竟不是救世主,他們的孤軍奮戰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青年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梁啓超說:“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因此每一個成年人,特別是與教育有關的人,都應該努力爲學生的成長提供並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只有全社會都來關注教育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但願這不是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