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精選談高考作文彙編6篇

精選談高考作文彙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2W 次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談高考作文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談高考作文彙編6篇

談高考作文 篇1

歷年來的高考作文試題儘管變幻莫測,但萬變不離其宗,其命題的思維導向不外以下三種:即哲理性、現實性和可塑性。因此,高考作文的訓練指導應緊緊圍繞這三性去開展。

一、題目的哲理性如1986年的《樹木·森林·氣候》和1995年的《鳥的評說》的寓言故事,都滲透了深刻的哲理性。

樹木、森林和氣候之間蘊含着一種樸素淺顯而又深邃的哲理,這個哲理沒有超過考生的生活知識及理解能力所達到的範圍;《鳥的評說》同樣涉及到哲學範疇的問題,潛伏着生活中深層的課題,即全面地看待人與事等。爲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平時就要有針對性的訓練。要有的放矢地培養學生的思維方法,引導他們透過現象看本質,認識事物之間的相互制約性和聯繫性,並以小見大,見微而知著,掌握內因和外因的辯證關係。基於上述認識,我在作文教學實踐中曾擬了以下題目:《從<項鍊>中揭示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透過現象看本質;《從<刻舟求劍>中得到的啓示》切忌形而上學看問題;《從<落葉>中悟到的》見微而知著;《中國青年爲什麼穿日本和服拍照》學會抓事物的主要矛盾等,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收到了較好效果。

二、題目富於現實性近年來,高考作文的命題很多要求考生能對生活、社會問題發表見解。

有的由自然現象引向生活,有的由生活現象過渡到社會問題,有的從寓言故事引發出社會弊病,有的從生活瑣事中折射出引人深思的課題。而且命題涉及到的各種門類的知識也越來越多。如1985年的作文題是關於三廢治理問題,涉及到環衛方面的知識;1986年作文題觸及到林業、氣象和生態學等方面的知識;1990年的就一對孿生姑娘對玫瑰園的不同看法,寫一篇議論文,聯繫到如何看待社會本質和主旋律的思想方法問題;1994年的《嘗試》,輻射出更多的生活常識及悟出諸多的人生真諦。所以,教師一定要打破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將作文教學延伸到社會生活的土壤之中,幫助學生真正地深入生活,瞭解生活,養成良好的觀察生活的習慣,善於採擷生活中豐富的素材,從而達到以小見大地剖析事物,反映現實生活。並要不斷開拓學生的知識面,引導他們多讀書、多看報,抓好寫作素材的積累,使之寫作視野極度地開闊起來。

三、題目的極大可塑性首先是內容上的可塑性大。

行文可深可淺,取材極其廣闊,不必臨場搜索枯腸。例如1988年的作文試題爲《習慣》,這是繼1982年之後的又一次直接命題作文,它儘管是採取了我國傳統的命題方式,但仍給人耳目一新之感。它有極大的可塑性和靈活性,其外延極爲廣闊,考生既可以寫個人生活、學習和工作方面的習慣,也可以寫社會、民族,不同國家的風俗習慣;既可以寫日常生活中淺表性的問題,也可以觸及社會中較深層性的重大命題;既可以大膽地抨擊傳統的陳規陋習,也可以謳歌讚美時代的新風;既可以透視社會的焦點問題,也可以讚頌改革開放後的新人新事。因此,這是一個完全開放的題目,考生完全可以自由馳騁自己的筆墨,以達到淋漓盡致的吞吐,無拘無束的歙張。其次是表達形式上的可塑性大。1986年的《樹木·森林·氣候》,行文體裁可以不拘,可以議論爲主,也可以夾敘夾議,只要吃透精神,把握中心,持文有據,言之成理即可。至於如何運用題目所提供的材料,如何佈局謀篇,便待考生隨心駕馭自行安排了。1995年的高考作文題是寓言詩《鳥的評說》,這是一種一題多體,一題多向的設計,也是一種多層次的寫作考查。考生可在不同的文體中,從不同的角度盡情揮灑,駕輕就熟,充分調動其積極性,發揮其寫作才能。

基於這樣,高中畢業生的作文訓練,就必須儘可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抓好寫作素材的積累,要指導學生博覽羣書,要讓學生觸及各種文體。既要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又不能忽視形象思維;既要培養順向思維,又要倡導逆向思維;既要培養實體思維,又要注重空間思維。平時要把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各種應用文和散文等文體的訓練務必強化,作到一專、二博、三活,纔有希望達到成功之彼岸。

談高考作文 篇2

一九九七年的高考標誌着一個時代的拐點,而今天的高考則是我們每個考生人生的重要轉折點。

有人說:“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除了高考還有很多的選擇。”而我認爲,我的高考就是一個跳板,跳的越高,我變成更好的自己的可能性也就會越高。

今天是我國恢復高考四十週年紀念日。四十年來,高考激揚夢想,凝聚着幾代青年的集體記憶與個人情感,飽含着無數家庭的淚珠汗水和笑語歡聲。

而今天,身在高考考場上的我感慨萬千,百感交集。

高考是寒門學子變得富有的捷徑。無論是精神上的富有,還是在不久將來生活物質上的富有,對於許多平凡的家庭來說,用高考改變現狀是最明智的選擇。

一直以來,我都認爲一個人沒有參加高考,他的青春便是不完整的,他的人生便是有缺憾的。所以,我用我的堅持換來了今天我站在高考考場上的機會。

但今天,我的高考會因爲我高中三年的散漫不進取而逐漸喪失它原本的價值,變成只能彌補未曾參加高考的遺憾的機會,讓我的青春得以完整,讓我的記憶中擁有高考的記憶碎片,僅此而已。

與此同時,我的不甘心又讓我產生了新的遺憾。因爲我的高考是不完整的,它的意義僅存無幾。

高考是青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時也是提高完善自我能力的跳板,跳的越高,你就會越努力,就會變得越強。

我放棄了通過高考得到更好的學習機會,所以我猜想今天高考也會毅然決然的放棄我。

但我不想這樣,更不甘於高考過後成爲社會最底層的生活者。高考的作用之一就是“爲國選材”,今天我是被淘汰的庸才,而明年的今天,我會是高考考場上的強者,國家需要的棟樑。

今天你在考場上看見的我是一無是處的淘汰者,明年的今天,你若在高考的考場上看見我,那時的我一定會是一個有理想有目標並會爲之奮鬥的全新的我。而那時的高考,將會心甘情願的讓我擁有它的全部意義。

高考其實是一個濃重的話題,是一個不可小覷的詞。在備戰高考的過程中,我會學會拼搏,堅持不懈,迎難而上及自信的智慧;在高考的過程中,我會戰勝內心的恐懼,學會釋然並領悟人生;在高考過後,我會成爲一個比現在的我更強大的人。

這就是我的高考。

談高考作文 篇3

在平時的作文訓練和高考作文中,審題是作文的第一關,也是關係到作文成敗至關重要的一環。考生由於對題目中的語詞的具體恰切含義、適用的語境瞭解不夠,對文字材料、圖形、圖表中非必要甚至是贅餘的信息沒有加以辨析、篩選,無法把握住主要信息,導致了審題的失誤,或者是選用的材料不能較好地表現、證明中心,材料的主次安排不當,出現大盤失分的現象還是較爲嚴重的。

高考對考生的作文審題的要求是準確全面地理解題意,怎樣才能做到準確全面地理解題意呢?讓我們先來探討一下作文題目的特點:

一般來說,一個作文題目可以包含三個部分:(1)作文材料 (2)題乾和寫作要求(包括注意事項) (3)標題。不是每道作文題都有這三部分,如果是材料作文就沒有標題,是命題作文就沒有材料,全都有的是給材料的命題作文(1998、1999年的高考作文題其實就是命題作文和材料作文相結合的一種模式)。

從寫作構思的方向看,不管是命題作文、材料作文還是兩者的結合,作文題目和材料本身都對考生的思維起了規定、限制的作用,所以說,從這個意義上說,除自由作文外,中學生的寫作訓練,特別是高考作文,從本質上說都是命題作文,所不同的只是命題的方式而已。 凡是命題作文,都在構思方面形成了限制性:有的限制是由語詞構成的,有的限制是由圖形、圖表或文字材料構成的。正是由於命題作文的限制作用,考生的思維方向才能正確,纔有深化的可能,它使最後形諸卷面的材料經由了一個由龐雜到單純,由多頭緒到逐漸統一的過程,即一個由感性到理性,思路凌亂到觀念明確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看,命題作文對考生的思維來說,也起到了啓發的作用。

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審題了。

“審題要準確、全面”應該說體現在兩個相關的層面上,只要其中的一環出了差錯,審題就不可能做到準確、全面。

一、各種限制的把握

首先要審範圍,審清試題通過標題、材料和寫作要求所限定的寫作範圍,這就是命題作文限制性所要求的。試題所要求的不要忽略、遺漏,沒要求的或是規定不要寫的千萬不要寫進去,即使你在此處有很強的表現力,爲了文章的主旨,爲了準確地表現中心,你都要忍痛割愛。

在一則“某公司花鉅款修建的草坪被送孩子上幼兒園的職工踐踏”的材料下有一作文要求:寫一段話,描述草坪被衆人踐踏後的情形(要求:想象合理,至少運用兩種修辭方法,二百字左右),在這裏,我們有的學生沒有全面地把握題意,1、對時間詞“後”的提示沒把握住,詳細地描寫草坪被踐踏時的情形 2、沒完成“至少運用兩種修辭方法”的要求。與此相類似的,1993年小作文要求說明“圓規的功能、構造和使用方法”,不少考生漏掉“使用方法”或“功能”。大作文要求記敘姐姐、弟弟和父親的話,讚美老樹皮和新樹皮,有的考生漏掉了姐姐的話或弟弟的話,漏掉了讚美老樹皮或新樹皮。這些都是出於審題馬虎、不夠認真的原因,是淺層次的失誤,只要認真一點,這些失誤都不難避免。不過,學生審題失誤主要的還是出於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學生對命題中語詞構成的和材料構成較隱蔽(隱性)的限制沒有領悟。下面我就來談談在限制性的把握上學生作文存在的情況及應該注意的一些問題。

一、語詞構成的限制

1、對語詞概念的內涵外延把握不確切、不到位

(1)在內涵上 較有代表性的失誤有下面幾種: 第一種情況,有的題目中的某個詞語本身包含有兩個或兩個層面以上的含義,有的學生在審題時會簡單地把它理解爲其中的一個。這種情況經常出現在由兩個語素組成的並列式合成詞和具有比喻義的詞語上。前者如1998年高考作文題“堅韌——我追求的品格”,“堅韌”在當年考生答卷和非考生的作文中,就出現片面的理解,即“堅強”和“有韌性”只寫其中的一個方面(就此點而言,這個題目比起供選的第二個題目“戰勝脆弱”難度要大,這一點恐怕是命題老師考慮不周的地方——照理說,供選擇的兩個題目在難度上應是相當的)。後者如“包袱”、“戰鬥的一年”、“年輪”、“根”、“蠟燭”、“燈”、“鏡子”,在審題時要結合文體弄清它們的恰切含義,因爲這些詞在不同的語境有不同的含義。第二種情況,有的語詞較其種概念,有其特定的含義,有的學生在這一點上混淆、分辨不清,以致寫錯了方向。如“牽掛”一題,有的學生把它理解成一般意義的思念,那不對,“牽掛”是對對方令人擔憂、掛慮之處放心不下的一種思念,這令人掛慮、擔憂之處可以是健康狀況、工作狀況、家庭收入、學業成績、人際關係等等,很多學生錯誤地理解成對遠方親人、友人的思念。第三種情況,題目中有的詞語屬於非常用詞或屬於個別學科、領域的特定用語,學生對它的具體含義不明白,把它曲解成別的意義,如1999年高考作文中,有的考生把“移植”一詞曲解成“(類似錄音、錄像、電子掃描的)灌輸”。

(2)、在外延上,每個詞語都有約定俗成的使用語境,它的同義詞、近義詞的使用語境並不一定與之相同,學生在這裏往往混淆了。如:“憧憬”,有的學生籠統地把“憧憬”理解成“嚮往”——嚮往得到一個好的職業、好的機會……,在作文中詳寫引起嚮往的緣由和爲此嚮往而付出的努力,這就錯了。這錯的原因是,“憧憬”的外延和“嚮往”的外延不盡一致,“嚮往”的對象可以指想得到一種較具體的物、待遇、機會或精神體驗,也可以指較抽象、較寬泛意義上的美好生活(寫的是一個面),而“憧憬”要寫的就是“未來的生活圖景是如何的美好”,這一點,很多學生混淆了。此外,有的學生寫成渴望回到過去,在沒有污染、沒有戰爭的環境中生活,或是夢想有一天能回到過去的災難、貧窮的現實中,瞭解過去。

2、短語中的重點詞語把握不住

有的作文題目是一個短語,此時,能不能抓住重點的詞語,也就決定了能不能把握中心。如:“感受幸福”一題,學生沒有抓住“感受”二字,結果把重點放在,(1)幸福到底是什麼,比如,一同學是這樣構思的:讀書苦,遇上減負,高興,玩個痛快,感到幸福;一星期後,玩膩了,百無聊賴,重又拿起書,終於明白幸福在於辛勤地勞動及從中得到快樂。(2)從父母親人的角度寫他們給了自己多少幸福快樂(並非從自己感受的角度寫)。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短語中重點的詞語如果沒有把握住,容易出現偏題的情況。

二、圖形、圖表或文字材料構成的限制

作文命題中,圖形、圖表或文字材料相對於標題和半標題,往往包含了一定的非必要信息甚至是贅餘信息。這要求我們在審題時加以認真辨析、篩選,因此這種命題審題的難度比命題作文來的大,其審題難度的大小和材料提供的信息的數量多少、材料中包含的非必要信息、贅餘信息的干擾程度有關。

在圖形材料中審題難度最大的當屬漫畫了,因爲漫畫一般運用變形、比擬、象徵的方法,簡單而又誇張的手法來表現生活或時事,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如果不能透過現象把握本質,理解漫畫的真正寓意,那不管你是描寫說明漫畫的內容,還是根據漫畫內容立意作文,都是會失敗的。例如:就因對漫畫的特質不瞭解,加上提示文字沒注意分析,1983年高考漫畫材料“這下面沒有水,再換個地方挖”,有的考生就把井當作了“大壩”,以爲那人正在搞破壞。因此,我們應該通過平時的系統的專項訓練,讓學生了解、掌握漫畫構圖的特點及創作的`思維特質,增強他們對此類材料的審題能力。

圖表材料的審題立意的難度也相當大。這難就難在學生首先要從圖表中標明的各種情況和註明的各種數字中把握住作者想要說明的問題及想要表達的意旨,然後再聯繫實際或立論或敘事,這對事物的數據、情況的分析同樣需要系統的專項訓練。

文字材料審題的關鍵是分析材料,準確地把握材料的中心,準確立意。任何一則材料,都有一個明確的中心,雖然材料的中心不等同於從材料中提煉出的觀點,但它可作爲提煉論點的重要依據。

對於記敘性材料,要準確地把握中心,就必須抓住材料所記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及材料的感情傾向,這也就要求我們要認真閱讀材料,注意從材料的整體性和主要意圖來分析,正確把握材料,讀懂材料的真正含義,這樣纔不會隨意割捨材料,才能真正地把握材料的主旨,準確地、鮮明地確立論點。

寓意材料題型,指在表層意思下蘊含着本質意義的材料的作文題目。寓意材料形式多樣,有寓言、故事、童話、典故、喻體詩等,具備譬喻性是它們共同的特徵。寓意材料題型的立論難度較大,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對於寓言故事,審題的第一步在於要仔細地閱讀材料,分析所供材料蘊含的意義,看它闡明瞭什麼道理和觀點,提供了一個什麼啓示,也就是要明確所供材料的主題。寓意材料的某一自然現象或某個神話寓言故事,一定蘊含着現實生活中的某方面道理,這也就是說要領會寓意材料的寓意,必須越過材料尋找(落實)道理反映的相類似的社會現象。這種社會現象我們姑且稱之爲本體,那麼,要從材料中的喻體聯想到現實中的本體,則必須把握住兩者的相似點,這相似點就存於在材料中喻體之間的各種關係上,一旦理清喻體間的關係,就可以聯繫實際展開聯想,水到渠成地確立論點了。

二、材料的選擇、表現

上面談的這些是審題的“準確、全面”要求的第一層面,第二層面是材料的選擇、表現,這就要求我們在明確了寫作的範圍、選準了入題的角度、確立了正確的中心後,還要進一步安排能說明和表現中心的材料,把握符合題意的重點以及採用試題要求的文體和表達方式,說簡單點,那就是如何恰當地選用材料表現中心的問題,相關地存在着典型和非典型、主次、詳略的問題。具體地說,這個過程是作文的構思過程。從體現在卷面上的寫作結果來看,構思和審題存在着一致性,構思好,審題就一定是準確無誤,構思不好,那審題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錯,所以說,審題的準確全面還直接體現在作文的構思上,直接體現在對材料的處理能力上。

下面舉幾個例子分別說明學生作文在材料的選擇、表現上存在的情況及應注意的問題。

一、材料的質量不高。材料的質量標準包括典型性、現實感、新穎度。典型性要求能夠揭示事物的本質;現實感要求能夠從現實中選取材料,能使讀者感覺到作文內容與當代生活的關係;新穎度要求材料給人以新鮮感。寫“信任”一題時,許多學生不管是什麼文體,大多選用“錢包丟了”、“父母對我學習的關注”等材料來表現信任,可有的學生則能寫出象“爲官要取信於民”、“我們在信任中成長(父母、老師、社會、祖國的信任)”、“在商業社會中不能利慾薰心,只有尊重別人的利益,才能贏得別人的信任”這樣的材料。相比之下,我們可以看出,材料的質量不一樣,作文的質量就不一樣。這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要求:平時加強相關的的訓練,讓學生具有較廣闊的視野、較強的觀察力和敏捷的思維,具有較寬的知識背景和思維的獨創性、靈活性。

二、詳略、主次處理不當。“詳略、主次要處理得當”看起來挺明白的,無須老師做深入細緻的指導,其實不然。從學生的寫作實踐看,在長期的寫作訓練中,這應該是常抓不懈的一項內容。作文中,學生往往對文章該表現的重點(主要的方面)把握不住,把該詳寫的當成了次要方面略寫了。例如:“感受幸福”(記敘文)該寫的有兩點:1、幸福的感受是什麼樣的?2、具體的感受過程。在這兩點中,第二點是主要的,該詳細刻劃,我們可以通過某人的心理反常(看外物的異常:花、天空等變美了,人的性情變慈祥和善了……),行動的反常(手忙腳亂、拘謹、拍了下誰的肩、親了下誰的臉……),語言的反常(語無倫次、說不出話、大喊大叫……),表情的反常(臉紅、緊張、故作嚴肅……)等來反映(這裏的反常是指和常態想比較而言的)。可是大多數學生這一點沒抓住,缺乏表現力,較多地去寫幸福的感受是什麼樣子的。這些都是主次把握不好,從而導致詳略處理失當。從把握重點的角度看,材料的詳略、主次處理和審題的第一層面是統一的。因此,我們必須加強這一方面的指導和訓練。

談高考作文 篇4

北京高考語文閱卷已經進入尾聲了。據《京華時報》消息,一名參與閱卷的老師透露,今年北京高考作文平均分爲43分,其中仍不乏57以上的高分,甚至有滿分的出現;另據其他媒體消息,部分省份的評卷老師出面澄清,稱高考作文閱卷一般不會輕易給零分,所以高考後流傳的“零分作文”絕大多數是網友惡搞的僞作。

周某清晰的記得,當初本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進入尾聲的時候突然橫空殺出個蔣昕捷,高考作文“誠信”以一篇《赤兔之死》征服了評卷老師,之後每年的六月末七月初各省份的滿分作文均會見諸報端:或措辭犀利,鞭辟入裏;或引經據典,橫亙古今;或天馬行空,大膽創新。而在周某進入大學以後,隨着互聯網的盛行,雖然高考滿分作文仍會於六七月份在各大媒體上準時出現,但是關注度卻敗給了網上流傳的所謂“高考零分作文”。而細細品讀這幾年的所謂高考零分作文,均會發現這些零分作文乖張大膽,直言不諱,抨擊醜惡,鍼砭時弊;直來直去的風格與滿分作文的文采飛揚內涵豐富形成了很大的反差,而對社會的思考甚至遠勝於滿分作文。不得不承認,滿分作文和零分作文之所以受關注,歸根結底還是跟社會對高考的重視是分不開的。而對作文評閱而言,一個老師有一個審美觀點,一篇作文如果能讓所有參與評閱的老師都拍手叫絕,那這篇文章一定是有它的獨到之處。因此,當分數成了廣大學子的命根子的時候,如何能征服評卷老師,尤其對沒有明確評判標準的作文而言,則顯得至關重要。因此,高考滿分作文一出來,不少考生便開始爭相模仿,結果這些模仿之作都是畫虎不成反類犬。有人說過:“第一個把美女比作鮮花的是智者,那第二個把美女比作鮮花的就是蠢蛋”,那樣第一年蔣昕捷寫了個古白話文拿了滿分,第二年又有人用文言文寫了個進化論題材的文章拿了滿分,於是第三年就有一個考點冒出許多半文不白的文章,不僅不能征服評卷老師,反倒會讓評卷老師感到厭煩,有的甚至可能連平均分四十分都不到。真正的滿分作文的作者,都是對生活有着深入的思考的,這還是在於平日的積累,並不是照貓畫虎就能拿個五十多分甚至滿分的,照貓畫虎,甚至還可能步周正龍的後塵,見笑於大方之家。

而零分作文受追捧,一方面原因是大衆對高考滿分作文的審美疲勞,另一方面在於近幾年有些省份的作文題本身就不知所云,這也就讓網民有了惡搞的衝動,隨便寫一點鍼砭時弊諷刺社會的東西就冠以零分作文的標題來賺取點擊量。其實這是最下三濫的一種標題黨,是對網民不負責任的行爲。何況高考本來是挺嚴肅的事情,被網民拿來這麼一娛樂,藉着網絡傳播的力量,很有可能使得社會進一步把高考妖魔化。這樣,決定考生命運的一考在民衆眼裏就沒有那麼公平公正了,從而產生錯誤的輿論導向。

其實高考作文本身就不好寫,高考滿分作文更不好寫,而真正的高考零分作文比高考滿分作文還要不好寫。過分追捧滿分作文不能提高學生作文水平(注意是作文水平,不是寫作水平,因爲應試教育下的作文水平是不能代表寫作水平的),只能扼殺創造力;而過分惡搞零分作文,只能妖魔化高考,通過以訛傳訛矇蔽民衆的正確認知。

談高考作文 篇5

每年高考,被吐槽最多的恐怕就數第一天語文考試科目的作文題。幾乎每年各省高考作文題一公佈,調侃、諷刺和批評作文題目的文章或段子就開始流傳。今年也不例外。

昨天上午語文科目考試一結束沒多久,各省語文科目考試的作文題就很快成爲新聞熱點。像安徽省語文科目考試的作文題目爲材料作文,大意是根據顯微鏡下的蝴蝶翅膀本沒有顏色,只是因爲具有特殊的微觀結構,纔會在光線的照射下呈現出繽紛的色彩來作文。題目剛一公佈,就有生物學專業人士指出作文素材是在造謠。根據某著名科普網站刊發的《蝴蝶翅膀本無色?安徽高考作文題扯淡了》的文章,蝴蝶翅膀的顏色來源包含了翅膀鱗片的化學色和結構色。安徽高考作文題顯然是錯誤地將結構色誤認爲是構成蝴蝶翅膀顏色的全部來源。

去年高考作文題公佈後,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來批評高考作文考試,《高考作文一直都是失敗的考試》。認爲從心理測量學的角度,高考作文考試既缺乏信度,也缺乏效度。命題人既要避免被押中考題而偏偏不循常理思考,又要通過考題彰顯和引導考生意識形態的“先進性”與“正確性”,導致每年頻頻出現缺乏現實性和生態意義的偏題、怪題。閱卷老師的偏見和價值傾向性直接影響了對考生的作文評分。更重要的是,無論中學寫作訓練還是高考作文考試,反映的往往不是考生的寫作能力,而更多的是考生對僵化語文教育體制的適應水平。

設計一種技術上成功的考試,從心理測量學角度,必須滿足三個基本的要素:效度、信度和標準化。

所謂效度,也即是考試的題目是否反映了通過考試想了解的學生能力或知識掌握方面,如果考題所能夠反映的能力或知識掌握,與試圖通過考試想了解的不一致,那麼就是一門低效度的考試。

所謂信度,指的是一種考試的穩定性、一致性及可靠性。穩定性高的考試,每一次考試都能得到相對穩定的考試結果;一致性高的考試,無論是哪個閱卷老師按要求評閱出來的分數應該大體一致;可靠性高的考試,考生不同時候來接受測試應該得到大體相似的分數反映。

所謂標準化,則要求考試題目設計含義清晰,既不能模糊,也不能引發歧義。標準化的題目應當使所有考生都能清楚明白題目要求,並能按照題目要求作答;同時,標準化的題目應當有標準化的評分手冊,使所有閱卷人能清楚明白且理解無誤地遵循同等的評分標準和尺度。

如果一個考試既缺乏必要的效度,也缺乏必要的信度,題目和評閱也缺乏標準化的起碼要求,那麼就可以從心理測量學角度來判斷這是一個失敗的考試。如果僅僅滿足於能夠將考生甄別開來,那麼拋硬幣也能有效地把考生甄別爲“合格”、“不合格”兩類,而且後者不僅簡單、便宜,而且相當“公平”。一個在心理測量學上失敗的考試,其效用與拋硬幣沒有本質的區別。

高考作文考試,試圖通過命題作文來了解考生的思考、分析能力,以及語言表達、思維縝密、閱讀積累等綜合能力,那麼作文命題能夠反映出來的考生能力是否就是希望瞭解到的能力呢?這就是所謂的效度問題。一般來說,寫作可以粗略地分爲應用文的寫作和文學的寫作,前者要求使用精準的語言和有效的邏輯以使文章清晰明瞭;後者則要求想象力和創造性的文字表達能力。事實上,經過高中語文教育,以及在高考作文考試中取得較好的分數的大學生中,仍然有相當比例的學生寫作既缺乏邏輯,也缺乏想象,憑此難以認可高考作文考試是一種有效的考試。

高考作文命題往往具有極大的偶然性而非普適性,能寫好去年度的高考作文命題,不見得能寫好今年度的命題;能寫好四川省的命題,未必能寫好上海市的命題。高考作文常常出現某一篇考生作文,不同閱卷教師評分,從近乎零分的低分到接近滿分的高分,完全是天壤之別。同時,由於高考作文命題的審題常常主觀設定所謂的“正確性”標準,而這個標準又與特異性的情境命題有關,缺乏內在邏輯的一致性,出題人對審題、立意的設定常常相互矛盾,考生揣摩到命題人思路,則容易得高分;揣摩錯命題人思路,則容易得低分。因此,無論從穩定性、一致性還是可靠性角度,高考作文都是明顯缺乏必要信度的一種考試。

下面,嘗試用心理測量學的這三個指標來衡量,今年度的高考作文題有多失敗。如果說“失敗”是令人不悅的“負能量”;那麼,也可以看看今年度的高考作文題有多成功。

需要說明的是,下面的評判僅僅針對作文考試題目,不能完全反映整個高考作文考試。衡量考試的成敗,需要從題目、施測、評閱三個維度來綜合考察。高考在施測這個維度上沒有什麼問題,而評閱暫時處於保密階段,只有題目是可以評價、衡量的。

一般來說,題目是三個維度中最重要的,題目失敗,那基本上考試就失敗;而題目成功,考試則未必成功,還需要評價施測、評閱兩個方面。

相關的指標含義如下:

★★★★★:成功的題目。在效度和信度以及標準化方面沒有明顯的瑕疵。(注意,不是無懈可擊)

★★★★:比較成功的題目。在效度、信度和標準化方面只有不明顯的瑕疵,或者只有其中一個方面有較明顯的問題。

★★★:不算成功,但也談不上失敗的題目。有明顯的錯誤,但尚算得上及格。

★★:比較失敗的題目。至少在效度、信度和標準化中的兩個方面存在明顯的錯誤,且比較嚴重。

★:失敗的題目。存在硬傷且在效度、信度和標準化方面存在嚴重問題。

1、 全國卷新課標Ⅰ

作文題目:給違反交規父親的一封信。

★★

點評:之所以評判爲比較失敗的題目,就在於作文材料是一起極具爭議性的事件,考生的態度傾向如果與命題人或評閱人不符,將可能導致明顯丟分。將即使在專家層面也衆說紛紜的社會爭議事件作爲作文命題的材料,既不專業也不嚴謹。

2、全國卷新課標Ⅱ

作文題目:三個人誰最有風采

★★★★

點評:從題目提供的材料看不出命題人的傾向性,因此,考生需要選擇自己的觀點,並作文。這算得上比較成功的題目。題目沒有歧義,考生理解起來比較容易,同時評閱老師也不容易有預設立場,相對而言能比較針對學生的思考和文字評判,而不是學生的態度。

3、北京卷

作文題目:自選一位中華英雄,展開想象,敘述你和他(她)在一起的故事。或深入靈魂的熱愛。(二選一)

★★

點評:兩個題目都比較失敗。第一個題目本身已經限制和設定了學生的態度選擇和思考,不難想象如果一個考生通過想象寫出一個解構英雄的故事,哪怕思考和文字一流,也很可能成爲傳說中的零分作文。這個題目與其說是考察學生的寫作,不如說是甄別考生的態度和立場。第二個題目令人費解。不是每一個人都有“深入靈魂的熱愛”,題目的設定已經意味着大量考生需要編造這種“熱愛”來敷衍行文。如果單獨評判,兩個題目分別都只應該★;好在提供了二選一,考生起碼可以兩害相比取其輕者,所以★+★。

4、天津卷

作文題目:範兒。

★★

點評:“範兒”是一個北京方言詞,對熟悉北方語言的考生或許理解起來沒有問題,但對南方考生則存在理解上的費勁。由於題目設計太過開放,考生揣摩題意容易出現發生分歧,很難想象命題人和評閱人能有相對一致的評閱標準和尺度。這種題出現同一份作文不同老師評出懸殊的分數不足爲奇,問題出在命題上。

5、上海卷

作文題目:人心的堅硬和柔軟

點評:用比喻來命題本身就極不嚴謹。人心的“堅硬”與“柔軟”本來就因人而宜,人言人殊;題目拋出的觀點“如何對待它們,將關係到能否造就和諧的自我”則根本就缺乏邏輯,只是命題人自以爲是的武斷結論,既缺乏普適性,也不符合生活常識。難以理解這樣的題目會用來影響甚至決定數以十萬計的考生前程。

6、廣東卷

作文題目:感知自然

★★

點評:題目本身到還好,但命題的材料卻太矯情,命題人頗有“爲賦新詞強說愁”的範兒。讓數十萬考生跟着命題人矯情的思緒去構思,想想也是醉了。感知自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經驗和方式,豈止命題人牽強附會的“遠”和“近”。

7、山東卷

作文題目:順其自然

點評:別說城市考生對絲瓜藤、肉豆須傻傻分不清,就算是農村考生,估計也大多分不清。命題選材缺乏生活經驗的素材,而且材料敘述也充滿歧義,“分辨”到底指辨別還是分開,如果是前者,爲何辨別要扯斷莖葉呢?“一旦糾纏在一起”分明又是指的“分開”。命題材料語焉不詳,父親的感慨和兒子的行爲之間缺乏邏輯和生活性,太明顯的人工炮製味兒。

8、江蘇卷

作文題目:智慧

點評:一股子濃濃的心靈雞湯味。命題材料對“智慧”的描述既不準確,也缺乏章法,“經驗”、“能力”、“境界”三個概念分屬不同範疇;“大自然”與“智慧”兩個概念也是風馬牛不相及。如果把作文命題材料單獨拿出來呈現給讀者,估計很多人會誤判爲僞心理學的文字。命題人既然要選擇“智慧”爲題,起碼百度一下“智慧”的涵義再編寫材料;以對心理學和哲學的無知來閉門造題,命題人還真自信。

9、安徽卷

作文題目:顯微鏡下的蝴蝶

點評:連命題材料根本就是錯誤的,然後讓考生根據錯誤的材料來感慨,來發揮,這樣的命題作文完全是鼓勵考生無病呻吟。

10、浙江卷

作文題目:文章和人品

★★★

點評:儘管作文題一公佈就被人調侃爲“馬伊俐出的題”,但平心而論,浙江卷的題還算正常,雖然談不上成功,但也不算失敗。材料中的“文如其人”指的是格調趣味,雅俗之間,但題目容易使考生誤解,引申到道德品行,如此則應該算是偏題。“人品”一詞的模棱兩可,容易誤導部分考生。(如果命題人本意就是預期考生往道德品行上扣,那就應當減1顆★。)

11、福建

作文題目:路

★★

點評:題目就一個字,但材料卻有三條,圍繞“路”的所謂箴言。命題人的預設立場在三條箴言中太過明顯,考生面對這個題目將會將大量的注意力和思考耗費在“審題”上,揣測命題人的立場。除第一條箴言取自魯迅先生文章,後兩條箴言則罔顧生活經驗和常識邏輯,走錯路或許能發現新路,但更可能“誤入歧途”,甚至“一失足成千古恨”;世界上當然有走不通的路,每個考生都可能有面對死衚衕,或者斷路的生活經驗。

12、湖南卷

作文題目:大樹的旅行

點評:通過比喻來命題很不嚴謹;通過童話故事來命題就更是離譜。給17、18歲的年輕人命題作文,用拙劣的童話故事來臆造出一個題目,不知道這樣古怪的題目到底想考察考生的什麼能力?總不會是賣萌的能力吧!

13、湖北卷

作文題目:噴泉與泉水

點評:又是一個閉門憋出來到“哲理”題目,既缺乏生活性,也缺乏邏輯性,甚至還是錯的。絕大多數考生見過的噴泉都是人工的噴泉,噴出來的是自來水;有多少考生見過自然的噴泉?命題人至少百度一下“噴泉”和“涌泉”的區別,以及到底什麼是“泉”再來出題好不好!材料裏說的是“涌泉”,不是“噴泉”。而且,“泉有兩種含義:定義1:含水層或含水通道與地面相交處產生地下水涌出地表的現象。多分佈於山谷和山麓,是地下水的一種重要排泄方式;定義2:地下水的天然露頭。”地下的不叫“泉水”,叫“地下水”。

14、四川卷

作文題目:老實與聰明

★★★

點評:“老實”和“聰明”不是一對範疇,根據命題材料,老實指的是實誠、忠厚;聰明指是機智、敏銳。僅憑材料中對老實和聰明的三則描述,可能令考生滿頭霧水。不過“老實”與“聰明”之間的話題,具有一定生活基礎,大多數考生應當不難從生活經驗中來尋找構思的線索和素材。

15、重慶卷

作文題目:公交車上的等待

★★

點評:這道題目預設的“正確性”太過明顯,考察的更多是考生的態度而不是思考。這種具有道德綁架嫌疑的題目很容易使學生寫出“八股文”。

談高考作文 篇6

高考第一科語文可以說一直是社會的焦點,也是公衆和輿論議論的中心。一方面是一般公衆對高中數理化多數都忘得差不多,難以判斷題出得如何,也無處下嘴議論,那些專業的門檻雖然並不很高,也曾經學過,但還是很難跨過去。但大家都識字,都有文字的理解力,作文題人人都可以議論一番。另一方面當然作文和社會有聯繫,題目容易讓人有所聯想,也可以藉着作文題目澆自己的塊壘。所以關於作文題的各種議論最多。這當然是好事,讓衆人關注還是有好處的,因爲語文水平提高被社會關心畢竟是積極的;但也會造成對出題方的壓力,往往會讓專業精神受到衝擊。

評判高考作文題的好壞,當然見仁見智。但有兩個標準還是有意義的,也需要社會有相對的共識:一是高考就是要考出學生適應不同大學學習的不同水平,還是具有選拔性的考試,因此還是要有區分度,要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在現場發揮出自己的水平和能力,水平高的學生能夠有發揮的餘地,可以一展其才華,水平低些的也能寫出自己的水平。這樣的題目既不能太難,太難了就都寫不好,大家一樣差;也不能太容易上手,大家平時在整個高中階段已經經過反覆練習,也經過了押題,很多範文都背得滾瓜爛熟,如果題目正中下懷,就容易大家都寫的一樣好,也難以看得出來高低。二是高考其實終究是看學生的語文水平是否適應大學學習的需要,看理解力、表達能力和基本語言運用能力的高低。不是看學生是否是有大作家、大社會評論家。有人說大作家來考不一定能考得高分,這也並不奇怪,因爲大作家的想象力和表達力高則高矣,但卻未必能適應高考的需要。高考本來就不是爲了發現文豪。豐富的想象力、精深的社會見解,當然極爲重要,社會非常需要,但那其實有另外的空間來展現,現在社會的出路也很多樣,不會被埋沒,但這些也難以在很短時間的的高考語文考試中充分展現也是不爭的事實。其實高考作文最終還是要受到自己的功能和性質的要求的制約。

看今年高考九個作文題,其實很有趣。從總體上看,這些題目主題積極,社會意義都很正面,這些都會毋庸置疑的。相對看來,題目都相對較易入手,學生們都能有所發揮。而議論文爲中心的態勢沒有改變,但近些年主流的高考題是以具體事件等爲引子,引發議論的事件型作文。傳統的命題作文最近一些年已經不再普遍,而今年可以說是傳統式的命題作文和事件型的平分秋色。傳統式的命題作文的復甦還是值得注意的。我以爲全國1卷《獎懲之後》和上海卷的《評價他人的生活》體現出高考題的特點比較充分。全國1卷用漫畫來表現,學生髮揮空間大,可寫的多,區分度高,容易考出水平,是題目中難得的。這個漫畫好就好在指向性在確定與不確定之間,看起來還是容易理解的,但真琢磨其意味,也並不容易。這就讓各種不同水準的學生都有發揮的空間,但水平如何,可以通過這個題目考出來。這題目也無從押題,只有靠考生平時的積累和整體的語文能力的積累。而考生領悟多少,能表達多少就真正能夠體現他的綜合的語文能力。上海的《評價他人的生活》看起來大家都能說一些,但真說得深入就要一定水平,但又不是太難,和當下學生們的生活經驗也息息相關。對他人的評價會影響他人的生活,我們也都是他人的他人,這裏其實有很廣闊的發揮的空間。

全國2卷《語文素養提升大家談》直接把現在語文教育的困擾交給學生思考,也會讓人押不着題,或者是高中老師訓練的盲點所在。但這個題似乎難度相對較高,這個問題社會公衆也有各種分歧的意見,專家們也正在不斷進行探討,要求中學生能夠給出很獨到的答案則相對不太可能。大家談也可能會流於泛泛而談,無論水平高低,都難以深入下去。全國3卷的小羽創業或浙江的虛擬現實都是熱門現實現象,其實比較容易切入寫,也會有所準備。前者是應和今天社會的“大衆創業、萬衆創新”後者是和今天最時髦的VR議題相連。這些題目考生都能順着路子發揮,不易跑題,也會寫出一些水準。

北京的兩個題目,第一個關於華陰老腔,涉及傳統文化議題,也是社會流行現象題。這類題,社會上人覺得很時尚,很切近社會,其實寫法也有一定的路子,並沒有超出社會流行見解的觀念。現在中學語文教學其實時尚性也並不弱,考生的一般知識面也並不太窄,這些題進入相對並不難。北京第二個題目《神奇的書籤》雖然題目比天津的相似題目要複雜些,但也並不難寫,基本思路其實和天津的《我的青春閱讀》相差不多。常有人以爲中學語文教學還是死記硬背的一套,其實對中學語文教育隔膜,現在中學教學觀念和社會上一樣新,激勵學生創意,對現在社會上的流行議題,對媒體等都說的新觀念早就有反應,大都市學校如此,許多三四線好學校也如此。我有時倒覺得反而對語文基本功訓練有些欠缺,不扎.實。

江蘇的《話長話短》是傳統本分的議論文,雖然容易準備,但寫好也有點難度。其實這樣的傳統題目還是有一定的挑戰性。因爲準備這樣題目不容易,臨場發揮還是要見到功力水平。這樣的題也屬於見仁見智的。至於天津的《我的青春閱讀》或山東的備好的行囊,發揮空間很確定,思路也很清楚地限定在題目中,都相對容易寫,老師也容易在平常訓練中準備好了,也不容易看出學生水平。高考作文出題其實很不容易,要經過學生的檢驗,也要社會的檢驗,在這些複雜的要求中尋求多方平衡其實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