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推薦】高考語文作文錦集五篇

【推薦】高考語文作文錦集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3W 次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考語文作文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高考語文作文錦集五篇

高考語文作文 篇1

立意是文章的靈魂,“得立意者方能得作文”,事實也確是如此。因爲立意的問題即是作者的思想認識問題,詞句如外衣,立意乃靈魂。對考場作文立意的要求,一是正確,二是深刻,三是新穎。審題過關,立意的正確也就有了把握;而真正需要強化的是對後兩者的訓練。有着獨立思考精神和卓越見識的文章,才更有分量,更有價值。立意要懂得大小、虛實、繁簡、正反、因果、有無之辯,更要寓有深意和新意。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在此,提供五種思維方式,希望能在文章煉意方面對考生們有所啓示。

1.【高考語文】由現象而本質,層層挖掘求深刻

一個寫作者,若能夠不爲表象所迷惑,進而能夠透過現象深入問題本質,便有希望步入事物的核心地帶,其文章的思想、觀點便會給人以啓迪。凡是寫文章立意,最先想到的意思,大概是陳舊的一般化的思想,作者要清除不用;進一步想到的意思,可以說是比較純正的思想了,但還算不上有創見,也要停止這個思路;再進一步,第三次想到的纔是精彩獨到的見解,這時纔算確立了一個深刻的立意。考場寫作是和自己較勁的事,肯於挖掘,肯於聯想,肯於比較,纔可能找到高人一籌的思維方向,纔可能誕生一篇思想深刻之作。

2.【高考語文】由生活而哲理,反覆品味求深刻

很多作家都表達過同一個觀點:世間並非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是的,很多看似無甚詩意的生活瑣事中都蘊含着令人感動的珍寶,我們能否找到那些風景呢?王安石的名作《遊褒禪山記》,由一次敗興的遊山生髮出獨有的感懷:無限風光在很少有人去的險峯,沒有志向的人是無法領略的;自己已然盡力便可無怨無悔,旁人還如何會譏笑我們呢?作家腕下非凡的功力告訴我們:許多生活現象中都有值得挖掘的東西,無論成功、失敗,歡喜、悲傷,光榮、屈辱,每一種生活體驗都值得我們珍視。

對尋常的生活小事深入感悟,品味出特有的哲理,是考場作文寓有深意的又一妙招。

3.【高考語文】由原因而結果,超前預見求深刻

一般來說,近在眼前的人、事“是什麼樣子”,大家都能看得到,,如果我們的文章僅僅爲了說明盡人皆知的現實情況,立意也不過如此。而對“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照此發展下去會出現怎樣的結果?”等問題的思考與探究,纔是考場作文深意之所在。無論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或揭示事物發展的結果,均可展現作者非凡的認識能力。

4.【高考語文】由一面而多面,理性思辨求深刻

一位成熟的寫作者常常能從多個層面、多個角度對問題做出思考與判斷,使自己的認識不絕對化。考場作文,最爲實用的便是以“一分爲二”的觀念來分析問題:既要看到它的這一面,又要看到它的那一面;既要看到它的正面,也要注意它的反面。考慮周全,觀點辯證,同樣是思想深刻的表現。

5.【高考語文】由相信而懷疑,步步探尋求深新

前輩學問家曾說過類似的話:交朋友要真誠,將心比心,在疑心之處不疑;而做學問要多提問,敢於打破常規,在不疑之處生疑。寫文章也要有這種懷疑精神,要敢於問:大家說對的一定對嗎?流行的東西一定好嗎?以前別人都是這樣看的,現在還應該這樣看嗎?歷來如此的就必須堅持下去嗎?……

能夠對“歷來如此”或“處處如此”表示懷疑,能夠對某些潮流形成“反動”,是一種思想解放,也是一種實事求是。也只有對人們深信的事物、固有的成見形成質疑,才能夠上下求索,發現生活的深意。許多考場作文也正是在“懷疑一探索一相信”中顯示其強大生命力和深刻內涵的。

明人謝榛在《四溟詩活》中雲:“人不敢道,我則道之;人不肯爲,我則爲之。”敢於追求文意的深度,是一名考生的勇氣所在;而長於追求文意的深度,則是一名考生的智慧所在。我們堅信:深邃之美,乃是文章諸美中最爲迷人之美!——文章煉意,三思而行。

高考語文作文 篇2

光明與陰影

名言

“我們鮮少在光明時想到黑暗,在幸福時想到災難,在安逸時想到痛苦,不過,反過來的想法卻經常出現。——康德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衝出來——錢鍾書

蓋人生歷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順境亦居十三四。而順逆兩境,又常相間以爲乘。無論事之大小,而必有數次乃至十數次之阻力。其阻力雖或大或小,而要之必無可逃避者也。”——梁啓超《論毅力》

事例

1、索爾仁尼琴一生跌宕起伏,因對斯大林的不敬而勞改8年,因處女作獲赫魯曉夫親自批示發表而聲名鵲起,又因諾貝爾文學獎而流亡國外20年,晚年回國後還因對葉利欽的批判和對普京的讚譽而飽受非議,無論被推崇還是被鞭笞,他永遠只爲“正義”說話,揮舞着“戰筆”,爲國家的前途開出“良方”。

2、趙孟頫一生未能實現其官場抱負,於是將滿腔熱情投身於藝術之中,在藝術中情感得以昇華,爲中國藝術史譜寫出了一篇華美的樂章,他上承唐宋,下啓明清成爲中國藝術史上百代標程的重要人物。雖說仕元使歷朝歷代對其藝術人格和現實人格褒貶不一,但在毋庸置疑的是他在繼承先賢優良文化的基礎上大膽創新促進了元代文人畫的發展,開闢了一代文人畫新風,成爲元代書畫領袖並對我國書法、繪畫藝術產生了深遠影響。

佳句

正因爲一個人躺着最安全,所以也就沒有人生的陰影,沒有摔倒和失敗的擔憂。躺着的人生,雖然最安全,但也是最毫無作爲的人生啊!一個人站着,就會有陰影,就會有遭遇摔倒和失敗的風險,但站着的人生,進取的人生,迎來的更多的是光明,是追求幸福和成功的快樂。而且,還要懂得,當你把光明放到了自己至高無上的位置,當你把光明當做內心最神聖的東西去推崇、去敬仰時,光明自然會照亮你生命的每一個角落。人有意氣,纔能有豁達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爲聲,目遇之而成色”,蘇子有意氣,雖遭官場與文場一齊潑來的污水,但他仍意氣風發,“侶魚蝦而友麋鹿”,心胸豁達可見一斑。

高考語文作文 篇3

語文這個名詞翻譯一下就是語言的文化,語文一般都是老師站在講臺上,學生坐在下面聽課,但課並不一定要這麼上。生活處處有語文,在自己的探索學習的過程中,也上了一節語文課。

有一次,老師讓我們交換語言的魅力,老師並沒有帶我們上課,但是我們已經上了一節語文課。那節課,我們討論的內容如下:

在人類科技快速發展中,我們的語文知識的總量,也在迅速發展。在電視上,我們經常能看到許多有意思的廣告語,那一條又一條的廣告語,就是我們人類智慧的結晶,有的廣告商爲了自己的產品銷量更高,絞盡腦汁的想讓廣告語更有吸引力;比如:蚊香廣告——默默無“蚊”,淋浴頭廣告——隨心所“浴”,電動車廣告——“騎”樂無窮……這些廣告語是通過把成語中的字換成那個字的諧音字形成的,有的人認爲認爲這是一種錯誤的做法,這玷污了祖國的文化,還會誤導孩子;但有的'人認爲這樣做沒關係,還能做反面教材。其實無論是哪一種,都沒有關係,因爲這都體現了語言的魅力所在。

每一個城市都有它的地方方言,那些方言,體現了那個地域的文化色彩,我的家鄉在宣城,這裏的方言十分有趣,例如:昨個兒——昨天,更照——今天,明個兒——明天,不犯足——不可能……有的人反對我們有的時候用方言,其實我們是說着玩;有的人甚至寫出這樣的廣告詞:外語是可貴,方言價更高;學了普通話,兩者皆可拋。其實他們不必這樣做,每個地域的方言體現了每個地域的文化色彩,而這些美妙的色彩爲語文這張圖畫添加了精彩的一筆。

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只是在於我們是否善於發現它們。

高考語文作文 篇4

原題回放:看天光雲影,能測陰晴雨雪,但難逾目力所及;打開電視,可知全球天氣,卻少了靜觀雲捲雲舒的樂趣。

漫步林間,常看草長鶯飛、枝葉枯榮,但未必能細說花鳥之名、樹木之性;輕點鼠標,可知生物的綱目屬種、遷徙演化,卻無法嗅到花果清香、叢林氣息。

從不同的途徑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遠”。

要求:①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文體不限。②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③不少於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科技拉近人與自然的距離

隨着科技的進步,互聯網、電視等的出現使“秀才不出門,盡知天下事”成爲了可能。通過科技,我們不僅能看遍世界的美景,還能更深入的探索自然的奧妙。科技,拉近了人與自然的距離,讓我們更好的感知自然。

科技爲我們打開了一扇窗。透過這扇窗,我們看見了世界的壯美與遼闊。目前,一組“世界與內蒙古撞臉”的圖片在網絡上走紅。從圖片中我們能看到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景點在許多地方與內蒙古有異曲同工之妙。網友們紛紛感嘆,要是沒有科技,我們也許永遠也不會發現內蒙古那具有“國際範”的美。的確,如今的人們處在邊界的互聯網時代,不出家門,我們就可以看見內蒙古廣闊無垠的草原,感受“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壯闊氣勢。這要放在古代,人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雖然感受更真切,但要忍受旅途的疲憊。在偌大的世界裏,人是渺小的,只有通過科技,才能滿足我們對自然無限的好奇心。

科技總能把我們帶入另一個“時空”。通過科技,我們無需實地考察,就能從宏觀上把握自然,感知自然。尼泊爾發生了8.0級大地震,令世界爲之悲痛。如今,有了科技,我們得以換一種方式心繫災區。通過電視,我們瞭解到災區的各方面情況。通過上網,我們還能瞭解到尼泊爾此次災難發生的原因,震源深度以及可能引發的各種氣象災害等等。科技拉近了我們與尼泊爾的距離。我們無需親自前往災區,便能夠感受自然的巨大威力。有了科技,我們對自然的感知就不僅僅停留在感性層面,我們能更加理性地面對自然,對自然常存敬畏在心間。

我們應該慶幸我們生在一個科技如此發達的時代。科技激發了我們對自然的想象,推動了我們去探索。回首在科技不那麼發達的時代裏,哥倫布歷盡艱險發現新大陸,卻未發現那不是他所向往的亞洲;近代中國人因爲科技落後而缺乏對世界的瞭解,妄自尊大……我們要好好利用科技,開眼看世界,更好的感知自然,利用自然。

日前,一封“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教師辭職信被稱爲史上最具情懷辭職信。我們在最大限度利用科技同時,也不要忘記邁出腳去看看,生活,畢竟還有詩和遠方。

總而言之,在這個不斷向前發展的時代裏,科技的出現總是有利於人們更好地感知自然的。

我們應感激:科技拉近了人與自然的距離。

點評:

這是一篇優秀的考場議論文。本文完全符合題意,觀點十分鮮明。標題“科技拉近人與自然的距離”就是本文的中心論點,全文圍繞此分別從“科技爲我們打開了一扇窗”和“科技總能把我們帶入另一個‘時空’”兩個方面層層深入地展開論述,層次清晰,論證嚴謹,觀點突出。

本文立意深刻,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思考和見解。作者反覆強調“科技”能“讓我們更好地感知自然”“利用自然”,“更好”二字體現了小作者並不否定親身感知自然的重要。文中倒數第二段,作者借用時下流行的教師辭職信,提出了“也不要忘記邁出腳去看看,生活,畢竟還有詩和遠方”,可見其論證思維的嚴謹、辯證,值得點贊。

全文用例恰當,中外並舉,引古說今,詳略得當,內容豐富。語言簡潔、流暢,有一定的文采。假如論證能更深入一點,用例再斟酌一下,本文會更精彩。

高考語文作文 篇5

幾位歐美文學專業的研究生對歐·亨利之所以聲名赫赫歧見紛出,於是拜謁皋城文學院楊教授成爲他們共同的願望。

楊教授何許人也?滿頭白髮、一臉和藹是他的外表,他可是資深的外國文學專家,博士生導師,在歐美文學研究領域擁有相當的話語權。對於研究生們的爭鳴不已,他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爲這是真正做學問應有的狀態。對於研究生們所爭議的歐·亨利,他以深厚的學養,從作品出發,進行了專業的引領。

首先,歐·亨利擁有爲文學評論界廣爲讚譽的“歐·亨利式結尾”,這是他獨步天下的標誌性創造。猶如中國曲藝中的“抖包袱“藝術,小說往往在故事的發展中對重要的情節嚴守祕密,只在個別的地方做簡要的說明,做好鋪墊,等到結尾時纔將“包袱”抖出來,使情節跳出人們潛意識裏預設的結局,峯迴路轉,令人錯愕。錯愕之餘,又不得不承認其合理性,戲劇性的轉變讓讀者不得不對作者絕妙安排拍案叫絕。大家耳熟能詳的《警察與讚美詩》《麥琪的禮物》《最後一片葉子》是這樣的,相對陌生的《一千元》《十月與六月》《布萊克·比爾藏身記》等佳構也無不如此。

其次,歐·亨利擅長在選材上做文章。讀過他的短篇小說的人肯定對《賣冤仇》印象深刻:這是一個關於沒落子弟表現豪傑氣概的離奇故事。落魄的律師戈裏走投無路,暴發戶加維收購了他的祖傳房產,還“購買”了他與科爾特倫上校結下的世仇,在加維謀殺科爾特倫的現場,戈裏挺身而出,替科爾特倫捱了加維的子彈。真是“虧他想得出來”!還有他的“彼得斯”騙子序列,《彼得斯的感應功》《剪狼毛》《愛豬之心》《騙子的良心》諸篇,真是各有各的精彩。

再次,歐·亨利是個講故事的高手。《命運之路》裏詩人戴雅的死是一個必然的結局,通往這個結局的卻是三個迥異的路徑,大家熟悉的日本影片《羅生門》興許就是得到這個作品啓發的;《多情女的麪包》講的是因愛成災的尷尬故事;《忙碌經紀人的婚姻大事》講的是經紀人馬克斯韋爾忙得忘記了已經結婚還向妻子萊斯利求婚的荒唐故事;《聖羅薩里奧的兩位朋友》講的是銀行行長金曼和巴克利應對刻板財務檢查的智慧故事……這些故事讓人回味久長。

最後,精神矍鑠的楊教授強調:歐·亨利寫作不以任何作家爲楷模,創作時也不考慮什麼規矩,可以說是隨心所欲。所以,他的作品頗有無跡可尋的況味。正是他的獨樹一幟,爲他贏得了與莫泊桑、契訶夫比肩的“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