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二作文 > 議論文:切勿急於求成

議論文:切勿急於求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W 次

跑得太快,雖然能享受衝刺的樂趣,卻會忽略路邊更美的風景,急於求成壓力大讓人心急。小編整理了議論文:切勿急於求成,歡迎欣賞與借鑑。

議論文:切勿急於求成

  議論文:切勿急於求成

我這人始終堅持真理,驅除邪惡,我懂得,有了真理我纔能有信心,有信心才能容辱負重。我懂得,能夠容忍就可以等待,等待機會的來臨,一切都能會變得吉祥如意的。有等待中我不怕艱難困苦,我在忍耐中從不向邪惡低頭,我明白:只要戰勝困難,打倒邪惡,我就離成功又前進了一步,也似乎看到了勝利在向我招手!

其實等待是一種智慧,等待也是一種積蓄,它更是一種信念。我在多年的等待中,感悟出了人間許多的真諦:人們之所以等待,是因爲時機尚未成熟。

等待有時候真的是很痛苦,但我必須守好每一個命運的關口,耐心地等待下去,我絕對不允許自己停下腳步,舉白旗投降,我纔不願意呢!不過,也有很多人等不急的,比如:沙發男,無聊的甚至是浮躁的頻繁地換着頻道,一閃一閃地變換交錯地,一個字“暈”!還有一個更可笑的是:有一人曾經半夜起牀看足球比賽,看來看去沒有進一個球,他實在等不急了,因爲他被尿快憋死了,嘿嘿!就在他噓噓的一剎那,進了一球,哈哈!那個悔啊,一夜沒睡,等着看臭球,還真的爭氣進了一球,他沒有趕上,最後是越想越氣,這下好了,一夜都在後悔:爲什麼早不噓晚不噓這時候噓呢?世上沒有後悔藥,有什麼可悔的,失眠了吧?

我學會了在等待中成長,我可不是乾坐着傻等噢!多年來,我在磨練中蓄勢待發,最終的成績也許會是直衝雲霄的也說不定噢!

這些年來,真的也知道“在等待”,這三個字的確包含着許多的無奈和心酸,有種耗時耗力,有種度日如年的痛楚,但我始終提醒自己:切不可半途而廢!我在等待中學會堅強。人生有順境,自然也有逆境,人的一生誰也躲不過的。

  議論文:切勿急於求成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急於求成壓力大讓人心急。曾經,這句話激發了幾代中國人的鬥志和幹勁,可隨着時間推移,卻變得有些曲解。如今的我們越來越着急、越來越怕“等”,甚至有評論說,中國人成了最不耐煩的地球人。

看電影要按“快進”,看網頁狂點“刷新”,急於求成壓力大讓人心急。發微博要搶“沙發”;寄信,要快遞送達;拍照,要立等可取;做事,最好是名利雙收;創業,最好能一夜暴富;結婚,最好有現房現車;就連開車坐車,速度也越來越快……我們好像喪失了“慢”的能力,一旦沒有達到,就會琢磨:爲什麼別人總是比我要快呢?不耐煩,成了一種社會普遍心態。是誰按下了我們的“快進鍵”?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來,首先,在經濟高速發展的環境下,急於求成壓力大讓人心急人們特別關注物質,把物質豐富作爲生活幸福的評判標準。這種引導使人變得衝動、情緒化。加上諸多媒體上成功人士住豪宅開名車的渲染,感覺人人都能功成名就,變得急於求成。其次,在巨大的生活和競爭壓力的推動下,人們內心的安全感越來越少。我們害怕掉隊、擔心被淘汰,急於求成壓力大讓人心急。因此只能“快馬加鞭”。另外,在彼此交流變少、人情味日益淡漠的今天,人們的自我意識日益強烈,誰都希望自己達到最好,很難“湊合”,因此,只有不斷開發新鮮事物,才能刺激我們的需要。

事實上,跑得太快,雖然能享受衝刺的樂趣,卻會忽略路邊更美的風景,急於求成壓力大讓人心急。焦急的我們,不妨抽點時間,遠離快餐店、方便食品,爲自己和家人做一頓飯,慢火細熬的味道,也許更值得回味;把快節奏的搖滾關掉,聽會兒慢歌和輕音樂,讓舒緩的音樂幫助大腦安靜下來,從而發現身邊的美好;或者離開喧鬧的城市,。急於求成壓力大讓人心急回到大自然中,感受靜謐的神奇。是時候告訴自己,停下來,享受一會兒生命。

  議論文:切勿急於求成

寫作在歷次考試中都佔有很大的比例,因此,語文教師在作文輔導過程中都側重於讓學生的習作出彩、得高分。爲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想到的是作文形式的創新,緊接着,“題記式”、小標題式、日記體、獨幕劇、對話體等新的作文形式接踵而至,甚至還出現了病例式、說明書式、試卷式等文章,可謂是五花八門,各顯神通。一開始,這些文章也確實很受閱卷老師的青睞,頻頻得高分,作文形式的創新是寫作教學中提高作文分數一個不錯的捷徑。

可形式就是形式,它永遠代替不了豐富的內容和真摯的情感,我也慢慢意識到,這樣進行寫作訓練其實是走了彎路。學生本來在小學時就沒有得到過系統訓練,對寫作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而一升入初中,纔對寫作有了新的認識。老師們如果一上來就要求他們的作文要有亮點:形式新穎,語言優美,思想深刻,雖不敢說是天方夜譚吧,起碼大多數學生被搞得一頭霧水,漸漸地也就對寫作失去了興趣。最終的結果就是:學生每次寫作文都是跌跌撞撞,苦思冥想,榨乾了所有的寫作細胞,才勉強完成任務。有些同學的文章乍一看形式新、語言美。可一細看,思路混亂,內容空洞。文章好像寫的是別人,跟自己無關,讀者從文章中很難揣摩出作者的內心,更難被感染。

其實,學生寫作不能急於求成,不要想着我一口就能吃個大胖子。那些得高分得滿分的作文可不是一日之功。“欲速則不達”。一篇文章不管它採用多新穎的形式,不管它有多美妙的語言,都要有厚實的內容爲載體。但是文章的素材、詞語的積累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得來的。它需要學生們多讀書、多積累、多體驗,一步步達成的。因此,我希望學生們一定不要心急,先打好基礎,通過讀書先讓自己充實起來,然後多用心去觀察周圍的人、事、物,形成自己獨特的感受。只有這樣才能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在選擇寫什麼文體的文章時,學生們總喜歡那些語言優美的散文,認爲只有這樣的文章纔是好文章。其實不然,我們課本上有那麼多好的範文都是一些語言樸實的記敘文體,比如:魯迅的《阿長與〈山海經〉》、朱自清的《背影》(敘事散文)、張潔的《挖薺菜》等等,這些文章並沒有用華麗的語言來修飾,而是靠樸實的話語和真摯的情感取勝。我們也看過許多好的閱讀文,比如:馬麗的《這樣的父親》、鄭曉玲的《兄弟》、周海亮的《春光美》、常躍強的《淡淡的深情》……都是靠溫暖而動人的情感打動讀者。希望同學們不要那麼浮躁,靜下心來好好回憶一下自己所走過的路、所交往的人,有沒有可以撥動讀者心絃的,然後再加上自己的情感與看法形成文字,這樣並不失爲一篇好文章。如果學生能在寫作興趣的驅使下去刻意發現這個世界的種種美,那麼在不久的將來,學生們就會把這種刻意變爲一種習慣,習慣於用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這個大千世界,也只有這樣,他們纔會逐步變得更加堅強樂觀,有涵養、有品味、有生活激情,就不僅僅是寫好一篇文章了。

學生寫作需要過程,那麼我們老師進行寫作訓練也應遵循這一規則。

作文訓練就好像一個孩子學說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課標》明確規定:1-2年級學生主要任務是寫話,3-4年級學生能進行簡單的片斷練習,5-6年級學生開始限時寫作,7-8年級學生寫作要求有真情實感,力求表達自己對大自然、社會、人生的感受、體驗和思考。各個學段相互聯繫,螺旋上升,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作爲教師一定要遵循這一規律,把作文訓練化整爲零,採用臺階式的訓練方法。就拿初中生來說,可把作文訓練大致分爲三大階段:初一階段讓學生能用正確的文字、流暢的語言、清晰的思路來表達明確的中心;初二階段進一步要求學生文章的語言意境化,描寫細膩化;初三階段就可以給學生提高一點的要求,比如:可以根據自己的文章實際採用新穎的表現形式;讓學生在敘述、描寫的基礎上多一些議論,敢於發表自己獨特的看法,使文章內容更深刻,更有欣賞價值。總之一句話:一篇好文章,應該是先有內容,再有形式,兩者巧妙結合。而現在有許多老師爲了能在短時間內“提高”學生們的寫作水平,讓學生去背一些語言美、結構美的範文,讓學生去模仿這些文章的寫法,讓學生把這些文章中的語言運用到自己的作品中。我們的頭腦真該清醒清醒:那些範文的作者寫出那樣的好文章,背後下了多大的功夫。他們難道僅僅是語言美、結構美嗎?他們的文章之所以獲得高分僅僅是因爲這嗎?同學們能模仿得了人家的形式,能模仿得了人家實質性東西嗎?我看只能是東施效顰罷了。其實這幾年,在中考閱卷過程中,對作文的評定標準已經有所改變,不再是隻看學生作文的形式,而是以文章的內容爲主,因此,我希望老師也能改變一下訓練方法,不要把學生的寶貴時間都浪費在背誦上。那樣下來,學生永遠學不會寫作。

另外,我還想說一點就是,學生的作品不論好壞,我們老師都不要急着去改,先讓學生自己說說他寫這篇文章時如何確定中心,如何選擇、安排寫作素材,如何構思,其實學生在自評的時候就能暴露出種種問題。他自己感覺出來的問題,他在以後的寫作中就能注意得到。如果是老師提出來的,學生的印象就不會很深刻,而且有時老師說的並不一定都是對的,學生有學生的思路,我們不要強加給他們一些他們不願接受或不習慣接受的東西。老師只要在關鍵的地方稍作點撥就行了。如果學生的作品無法改,要改就該改頭換面了,那我們就不要改了,因爲不是每個人每篇文章都能寫好的。因爲只有這樣訓練下去,學生的作品才能不拘一格,大放個性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