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二作文 > 高二強弱無絕對作文(通用5篇)

高二強弱無絕對作文(通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3W 次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二強弱無絕對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二強弱無絕對作文(通用5篇)

高二強弱無絕對作文 篇1

總是說這是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什麼男人比女人強啊,殘疾人比健全人弱啊,但是,強弱就真的那麼絕對嗎?不!事實上強弱是可以轉化的,不是硬生生的強變弱,弱變強,而是在一定條件下用辯證的角度轉化,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認清強弱,利用好條件,易弱爲強,便可以取得成功。

弱不一定就不強。弱者之所以被稱爲弱者,是因爲他們存在弱勢,但往往只是特定條件下相對的強弱,一但條件改變,他們也會很強。殘疾人一向被視爲弱勢羣體,以爲他們有身體上的殘缺,甚至生活不能自理,但在特定條件下,他們不弱。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幢大樓起火,一羣人被困在裏面,雖然火勢還沒燒上來,確是濃煙滾滾,全面斷電,這些人看不見道路而無法前進,這是,一個盲人竟站出來帶領大家走出了大樓,盲人雖然看不見道路,但可以通過平時的慢慢摸索然後記憶下道路,雖然平時無法和正常人相比,但在危急時刻,正常人無法認路時,盲人卻可以憑藉記憶當大家的領路人,難道這不強嗎?所以弱不一定就不強,我們要做到弱不悲,總有體現我們強的地方。

強不一定就不弱。強者被稱爲強者,只因爲在特定條件下,失去條件,強者也可能很弱。著名的NBA球星奧尼爾,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籃球強人,但當他扔下籃球時,他還會很強嗎?他就拍過一個短片:本是籃球明星的他,想嘗試一下其他運動,於是便去踢足球,足球場上,他人高馬大,卻把做球傳給對手,然後他去打棒球,卻根本打不到球,當嘗試了一系列運動之後,均以失敗告終,於是他所:“我還是打我的籃球去吧!”這組短片雖然不乏搞怪成分,但卻揭示了一個道理,強者不一定總是強者,然而奧尼爾很聰明,他不驕傲,仍選擇了自己強的一方面,那我們何不也做聰明人呢?強不傲,才能強更強!

強弱可以轉化。強者不一定強,弱者不一定弱,而且二者可已轉化。三國時期,官渡之戰,袁紹擁有冀青並幽四州,人多勢衆,兵強馬壯,“天下畏其強”。而曹操,敵人衆多,兵士稀少,卻照樣以萬餘人勝了袁紹十萬人,是歷史上有名的以弱勝強。原因是袁紹雖然勢力強,卻不懂用人,驕傲自大,愣是把自己變弱了,而曹操雖然人少,卻懂用人,懂得戰術,以少數人步步爲營,循序漸進,把弱勢變爲強勢,造就了亂世英雄的威名。可見,強弱可以轉化,要做到認清強弱,易弱爲強。

由此看來,強弱無絕對,弱不悲,強不傲,把握條件,易弱爲強,我們纔可以取得成功!

高二強弱無絕對作文 篇2

時光回溯到國家蒼茫,山河破碎,人民孱弱的1917年,毛主席在24歲的韶齡,慧眼如炬,揮如椽巨筆系統地闡述了體育之效,深得五四運動、新生活運動旗手陳獨秀先生的讚許。毛主席當時石破天驚地向世人提出了振聾發聵的卓異觀點:“生而強者如果濫用其強,即使至強者,最終也會轉爲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鍛鍊,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會變而爲強”、“生而強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毛主席早在一百年前,就開風氣之先,系統地研究了體育,並敏銳發現人的身體強弱之勢並非定格,一成不變,而是處決於人之主觀心態和後天的主觀鍛鍊與否!

毛主席這一身體強弱之變在我,並非定格的思想,而是明顯蘊含了深刻辨證法思想,與《易經》、孟子思想、王船山實學和王陽明心學一脈相承。世間萬物生生不息,一個變字了得:強可變弱,弱可爲強;生可變死,死可化生。仁人君子當順乎天道,調理陰陽,寒暑有節,飲食有度,做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毛主席在《新青年》闡述體育之效時,有幾點到今天仍對當代青少年有啓迪作用:

一是生而強者不能自喜,不能濫用其強。用現在的話說,上天賦予你一個好身體,原應惜福,你可不能違反天道,日日笙歌,夜夜嬌娘!飲食無節制,作息不守時,破壞身體平衡,最終猛漢健女也會變成病夫弱女。

二是弱者無須自悲,而應勤自鍛鍊,增益其所不能,弱者也會變爲強者。毛主席在此就明確強調主觀心態和自我後天努力鍛鍊的巨大作用,即弱強易主易位!

民國才女張允和,幼時身體孱弱無比如黛玉,相士曾言其活不過四十,然而,她不自悲、順天道、守陰陽、勤自鍛鍊、“增益其所不能”,最終競然活至耄耋之年。毛主席好友、全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從小身患肺結核,但其亦不自悲、順天道、守陰陽、節飲食、勤自鍛鍊、“增益其所不能”,最終也壽至期頤。

毛主席自己也是這一身體強弱之變在乎自我的主張踐行者。毛主席在青年時代就說過“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後來發出豪言“自信人生兩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毛主席出生在中華民族被洋人辱爲“東亞病夫”的時代,他在長沙求學時代,雖身無分文,但胸懷天下,爲了以後能擔當天下大任,他深知自主自覺強身健體的重要,長期帶知音同學“勤自鍛鍊”“增益其所不能”。爬嶽麓山、遊湘江,夏日日光浴、霜天睡露天、寒冬冷水澡是他們的家常便飯!這種持之以恆的自我身體磨礪,爲主席後來進行二萬五千里長徵、南征北戰和繁忙的國事活動打下了堅實的身體基礎。

毛主席這種重視體育之效的思想在上世紀二十年代上升爲他的教育思想,他明確提出教育必須德智體三育並舉,體育第一的觀點,到一九五二年已經上升爲主席國家戰略的高度,他老人家向全國人民發出號召:“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毛主席此時或許已深深覺得,欲強中華之國,必強人民之體,欲強人民之體,必強體育運動。

歷史的滾滾車輪已經走進百年未有之變局新時代,普天之下,紛紛擾擾,美日歐企圖羣毆我國,我國的生存發展環境日益危急,因此更需我國人民尤其是青少年重溫主席的《體育之研究》,無論在健身強體方面抑或是科技發展軍事發展方面,都要做到“不自喜”“不自悲”“不濫用其強”,從而“增益其所不能”,進而讓我們人民強健,國家強大!

高二強弱無絕對作文 篇3

縱觀八荒山川,閱覽四海霞瀾,世間草木、鱗甲衆生皆生而有異:有以卵擊石之弱,也有虎蕩羊羣之強。然強與弱雖涇渭分明,強弱之理,卻不盡於此。

毛澤東曾指出:生而強者可以弱,生而弱者可以強。“體育”便是實現由弱至強的關鍵。此所謂“體育”,已不僅是健體強身之能效,更是奮發圖強、苦幹實幹之行動。人自墜地之日起,雖強弱有別,但若勤自鍛鍊,“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聰可以聰”。於國亦如此,縱起於三寸之坎,若奮發圖強,終將就萬仞之深。

吾雖生而弱,奮發以圖強。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斯言灼灼。人的生命史,就是一部由弱至強的奮鬥史,一部奮發向上的成長史。劉邦其人,亭長起家,掌十里方圓,較之陳勝、吳廣浩蕩英兵,不可謂不弱,然其勤自鍛鍊,招賢納士,斬白蛇起義,入咸陽爲王,臥薪嚐膽,使區宇一清,成一代高祖;反觀項羽,虎賁之士,力能扛鼎,搴旗取將,不可謂不強,奈何濫用其強,落得四面楚歌,烏江自刎之結局。兩相對比,可知強弱未定,苦心人,天不負,吾雖生而弱,奮發以至強。

國或起於末,砥礪創輝煌。

1960年,蘇聯將駐華全部技術專家撤出,給中國造成很大損失。然而,幾十年過去,今天的中國,不僅擁有先進的核武器,更有嫦娥探月,“祝融號”於火星漫步,“蛟龍號”下五洋捉鱉。“生而強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中國從積貧積弱到繁榮富強,七十多年矢志奮鬥,從未懈怠,書寫了由弱至強的壯麗史詩。強弱從未註定,哪怕生於毫末,只要勤自鍛鍊,厚積而發,也可成合抱之木。

“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不僅是個人變得強大的終南捷徑,也是國家走向復興的重要保證。體育於己,不亞於和璧隋珠,只要勤自鍛鍊,增益其所不能,使“心力體力合二爲一”,則“世上事未有不成”。強弱未定,天道酬勤。

高二強弱無絕對作文 篇4

勢弱奮起追,處強心不狂。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不同,境遇各異,但都在爲創造一個更好的明天而拼搏不息。吊蘭,她命運向下,可頭顱向上,瀑布,命運主宰他註定墜入深淵,可我仍聽到他雄壯的歌聲。

淺陋的叢草,縱被棄踏,奮力生長,終呈欣欣蔥蘢之姿;一介文相,渡易水,欲刺秦報恩,雖死其猶未退讓;霍金以雙指開啓了新的`時代之門,讓宇宙星漢燦爛;梁紅玉巾幗不讓鬚眉,戰死沙場,忠貞可嘉……或成或敗,努力雖不一定成功,但你若甘於卑賤,湎於沉淪,自暴自棄,那便註定失敗。成者,其莫不以微薄之力,昂首之姿,進取之心,一鼓作氣。方呈其蔥鬱之態,星漢之輝,女將之風,王者之氣。

參天之樹居高而心謙,利用自己的優勢,帶給人間蔭涼但其尊不可褻瀆。康熙帝親征噶爾丹,滅三藩,何其威也,然履履微服私訪,體恤黎民,減賦稅,輕徭役,何其善也!始皇一統天下,施暴政,以其無上至尊而欺凌庶民。聚天下之兵鑄以爲金人十二,坑其儒,焚其書,天下爲之痛,爲之怒,爲之揭竿而起,故終失其鹿……成也其尊,敗也其尊。雖勢強於人,切不可目空一切,妄自尊大。勞謙虛心可以興邦,倨傲慢姿可以覆國。若及於人者,則生須令人欽服,有其價值,處強心謙,造福於世。

吾生也有涯,其知也無涯。庠序不遍之時尚有千里馬未識之嘆,何日遣馮唐之問,故吾輩自當奮起自強,生命不息,奮鬥不止。面對即將決定命運的一年,今日不搏何時搏?吾定以必勝之決心,習陋草之品行,奮起直追,揚策馬揚鞭之意,展我華夏之姿。師偉樹之謹謙,虛己利人,興我華夏之邦,利我中華之人民,不畏筋骨之苦,體膚之勞,只願成我之志。

故餘有嘆曰:強而若兮幾何?位強者虛心利衆,位弱者自立拼搏,如此方可成就流芳百世之名,豐功偉績之業。

高二強弱無絕對作文 篇5

縱觀華夏五千年漫漫歷史,凡對外娶積極開放政策,大體國力皆屬強盛;而對外閉塞者,皆日益衰落。

漢代漢武大帝開闢了前無古人的絲綢之路,從而將漢帝國與西域諸國緊密聯繫,不僅促進了經濟發展,更一舉增添了衆多屬國,使漢帝國的國力再度膨脹。歷史證明,漢武帝的這一決策,戰略眼光極爲遼遠,不僅鞏固了漢帝國,還對後世諸朝,乃至如今,產生了極深遠的影響。時至今日,國人仍以絲綢之路爲榮,提出了"一帶一路"戰略。這是漢代的積極對外,對華夏,乃至對世界的深遠影響。

到了唐代,貞觀之治、貞觀遺風,爲高潮處奠下了基石。這兩代當政者,一爲李世民,一爲武則天,都是史上有名之明君。然則爲何唐朝國力的頂峯並未於這兩代出現呢?國有內憂自然是一方面,而更重要的是——此兩代與之後開元盛世有一巨大區別:對外政策。唐玄宗可謂我國古代最注重積極對外的君主之一。鑑真東渡、玄奘西行,都發生在唐玄宗創造的開元盛世之中。積極開放,讓唐帝國在當時處於世界第一強國之位。

而與漢唐盛世形成了鮮明對比的,是清帝國。不可否認,在康乾盛世中,清帝國仍能保持大國地位,這與中國曆代重視農耕的傳統有關。可也正是這種重農抑商的國策,再加之清朝統治者們的盲目自大,使清朝輕率地選擇了閉關鎖國。而當時沒有一個清朝君主能想到,國門再次打開,竟是歐洲列強的大炮使然。這也應證了當時英國使臣的一句話:"中國是個泥足巨人。"究其根本,是大清閉關鎖國的對外政策,使之錯失了向西方列強學習的大好時機。

如此之多的歷史實例,清清楚楚地擺在了當今新中國的眼前,令世人欣慰的是,中國痛定思痛,在當今世界發揚了漢唐盛世的積極對外精神。"以史爲鑑,可以知興替",相信若中華民族一直秉持積極,開放的精神,在二十一世紀中葉的偉大崛起前景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