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二作文 > 靜高二作文示例

靜高二作文示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1W 次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靜高二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靜高二作文

靜高二作文1

這十幾餘年裏,遇見了很多人,經歷了很多事,自己再慢慢長大,成熟,在一點一點的變化,或許多年之後的你見了我只會多看一眼,想不起我是誰,只是在那個青蔥的歲月裏客串可以小下下。的一生會有很多次的告別,而每的告別都會伴隨着一種陣痛,這種陣痛叫做成長,沒錯經歷過才能叫經驗,纔是成長。

有時候自己在一個很安靜的狀態下,忘記這所有的人和事靜下來就會有一種莫名的想哭的衝動。心累的時候,換個角度看世界;壓抑的時侯,換個環境深呼吸;困惑的時候,換個位置去思考;猶豫的時候,換個思路去選擇;鬱悶的時候,換個環境找快樂;煩惱的時候,換個思維去排解;自卑的時候,換個想法去對待。生活中,學會換位思考,你的世界纔會簡單,人心簡單就幸福,真是因爲長大了想的多了,懂的也就多了。

記得有人說個過,什麼時都會過去的,如果實在過不去就是和自己的心過不去,好與不好都走了,幸與不幸都過了。人生再多的幸運、再多的不幸,都是曾經,都是過去。一如窗外的雨,淋過,溼過,走了,遠了。曾經的美好留於心底,曾經的悲傷置於腦後,不戀不恨。過去終是過去,那人,那事,那情,任你留戀,都是雲煙。學會忘記,懂得放棄,人生總是從告別中走向明天。

現在的你也許不是以成功者着的姿態生活,或許你的春天還沒有到來,或許你對待這個世界還沒有勇氣,還不夠勇敢自己去拼搏,記住你不是沒有擁有,只是你渴望的擁有比起他人的多餘來的面一些罷了。只是你渴摔跤了,不要哭,再爬起來,站直一笑,拍拍塵灰,繼續奔跑。正視人生的每一個挫折,適應人生的每一回起伏,吸取人生的每一場失敗,利用人生的每一個坎坷。努力給自己一個最美好的心情,平衡住自己的氣息,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急於成功之事,就算摔了再大的跤,也一樣能成爲明天的更好,不輸給別人的冷嘲熱諷,我也有一個不一樣的未來,等我蓄勢待發,你要做好失望的準備。

靜高二作文2

稚嫩的嬰兒從響亮的哭聲中來到世界上,身邊那些一連串的安慰聲與歡笑聲成了那主旋律的伴奏曲,或許這是一段美妙交響樂的前奏,序幕被拉開,無疑演奏便要開始。

人生一個低調的起點,在一股暖風中默默的成長。猶如一個故事的開端,總是那樣的平靜和沉寂,輕輕的音樂,淡淡的附和,宛如水中的芭蕾輕盈地雀躍在水面上,泛起一絲絲的漣漪,風靜靜地拂過髮梢,柔軟地定格在空中,就在那一瞬間的寧靜,沒有雜音的寧靜——正是我要尋找的那份寧靜。

可是,故事一旦開始了,就註定會有發展,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是與高潮相碰撞的一刻。

剎那間,人們已開始用極其複雜的思維武裝大腦,在喧囂的城市中那爲了利益與名利而產生的猜疑,進而運用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武器不斷地挑釁與宣戰,城市中瀰漫着無形的槍林彈雨,籠罩在無形的煙火中,一不留神便能夠被一箭穿心或是遍體鱗傷。

我分不清帶着天使面具的你體內是否藏着一顆魔鬼般的心,倘若不是,爲何你嘴裏吐出的言語會如鋒利的刀刃般字字刺痛着我的靈魂呢?突然間,人們都戴着面具上場,虛僞的容顏正演奏着令人心煩的“樂曲”,那些對我來說的噪音不斷地直徑穿過我的耳膜。面對這一切的硝煙,我的頭如被繫上了緊箍咒,神經如打結的麻繩。我不再是真實的我。

如今的我正是生活在這個故事的高潮中,被一股喧囂的塵埃包圍得密不透風。我奮力地逃脫這黑暗的牢籠,去尋找那片寧靜。

那片沒有邪惡與陰謀的樂園,那片沒有醜陋和虛假的世界,那片沒有噪音與雜音的天地……

只有一份單純的寧靜,純樸的靜謐,無需要言語的吐露只有真心的付出,無需華麗的修飾只有真摯的白描,那便是我熱衷的那份寧靜,那份苦苦追尋的寧靜。

靜高二作文3

在喧鬧的世界裏,心淨才能心靜!

——題記

夏日正午,我閒下來,便坐在窗邊讀書。還沒有融入書中的世界,耳邊便傳入一陣刺耳的機器運作的聲音,我皺着眉,擡頭看向窗外,原來附近正在施工,機器的聲音與重物倒塌的“轟隆轟隆”的聲音夾雜在一起,像兩團亂線揉在一起,不能融合爲一體,好像互相排斥,可又不得不交織着,他們就這樣矛盾地不停地衝擊着我的耳膜。我一下子無心看書,眼前的字再入不了眼。瞬間,我的耳朵捕捉到各種各樣的雜音——汽車鳴笛聲,樓下人們的喊聲,甚至是隔壁鄰居的炒菜聲……原本平靜的心被擾亂,生活中各種煩心的事爭先恐後地涌上心頭。我放下書,急躁地只想發脾氣——周圍太喧鬧,爲什麼不能安靜一會兒呢?

幾天後,爸爸帶我回鄉下老家去看望奶奶。下車後,撲面而來的是大自然的清香,我深吸一口氣,只覺得心中都乾淨了不少。

老家很美,青蔥的樹木滿山都是,青草遍野,近處的田地,遠方的山巒,都是一片綠。這綠泛着清香流入了我的心,我放心地將心靈安置在此,讓它在這美景中放鬆,休憩。鄉村的一個特點深得我喜歡,那就是寧靜。它沒有城市中那麼多的汽車,沒有大機器。靜靜地站着,耳朵只能捕捉到風的呼吸和大地的心跳,我隨着這律動,在大自然的撫慰下,那些束縛着心靈,使人壓抑窒息的瑣事都化作縷縷青煙,消散在了空氣裏。原本沉重的心情此刻變得清清爽爽,乾淨的如同一張可以任自己自由書寫的白紙,只覺得,整個心靈都安靜了,整個世界都安靜了。

帶着放鬆的心再回到城市時,周圍的一切依舊,可我卻不再浮躁,仍像在青山之中,世界一片寧靜。原來寧靜是自己製造的,只要讓寧靜走進心靈,那麼周圍的喧鬧都會化爲烏有。

坐在窗邊,我又拿起了那本書,周圍的環境一點都沒變,但我的心,現在是一片寧靜。

我想,我不會再急躁了。因爲我知道,寧靜已經走進了我的心靈。

靜高二作文4

也許是快近天明瞭吧?我第一次醒來,睜着半開的睡眼朦朧地看着黑夜板着的面孔。我輕輕嘆息了一聲,然而在這冷寂闊大的黑夜中,那聲音似乎灰沉沉的浮在了周圍像是從另一個靈魂裏發出來的,着實另我悚然,更感悽寂。

也許是快近天明瞭吧,我敏感的耳朵捕捉到這個世界的聲音——幾聲稀淡的鳥鳴和若有若無的狗叫。我疑惑着這樣繁華而喧鬧的市中心怎麼回有鳥鳴和狗叫呢,然而那些聲音確實的漸漸真切,好象還摻雜了流水的聲音。“告訴我那故事,往日我最心愛的那故事,許久以前,許久以前……”心中驀然想起這個片段。

我依然渴望着能夠聽到故鄉那真切自然的音律、看到她貧瘠卻另我留戀的土地。也許早已厭倦了那被電腦電話過濾後的乾癟無生氣的片段。我閉上雙眼,黑夜的墨漸次退了開去,凸顯出我想念已久的畫面,竹籬,木樁,紅的磚牆……

我看到了故鄉,看到了老屋那刻滿百鳥蝶蟲的鏤欄里布滿的塵埃與記憶。我看到了硃紅的琉璃瓦上還懸掛着中秋時買的紅燈籠,我看到了那個裂了半壁的石蹲上鄰家孩子像我們兒時一樣幾個小腦袋擠在一起嬉鬧,像秋日裏盛放的簇菊。

母親昨日打來電話說老渠堰要重修了,我內心一陣悽然。我記得離老屋不遠的那些高高的渠堰,渠堰埂上還有一排排的經年老柳,歪着脖子的,從根便分了茬長成兩棵樹的,帶着臃腫的木疙瘩的,形態各異,祖父帶我去那裏放羊的時候就說它們是活的十八羅漢。然而渠堰重修勢必代表着它們生命的終結。我曾經就那麼固執的以爲它們的存在就是爲了填補我們童年精神的空虛,而如今亦如我想,我們豐羽而飛走的時候它們也該真正的老去了。但我依然相信那些各異的老柳是故鄉最美麗的靈魂守護者。

我相信那不是幻聽,是故鄉捎給我最溫柔的細樂。她知道深夜裏我耳朵是最敏感的神經,她知道只有她獨特的聲音能夠輕而一舉的穿透我的靈魂,讓我有流淚的衝動。聽啊!她讓我聽到了老屋院落裏小狗斑斑的叫聲,她讓我聽見老柳樹林間百鳥的啁啾,還有那脫盡平庸乏味的泉水叮咚……

我如癡如罪的想着,看着,聽着,咀嚼着,恐懼、淒涼的內心不知何時充滿了溫暖與勇氣。

宿舍的長廊裏不知是誰細咳了一聲,驚亮了門外的燈。我睜開雙眼,那昏黃朦朧的燈光綽綽離離,我試圖翻身看一下枕下的時鐘,但身體似乎僵硬了許久,動彈不得,藉着暖暖的燈光我瞥了眼窗櫺外的天,青灰色的天際已經滲出一絲緋紅,冷色的佈景下傳來了這個城市的聲音,刺耳的鳴笛與叫賣,如此清冷如此疲倦。我打了個寒噤裹了裹被角,又沉沉睡去了。

靜高二作文5

我一直認爲,好的照片,是應該留下對時間逝去的絕望的美感,因爲不可再得,所以倍感珍惜。正如我們焚燒馳騁着的飛揚跋扈的青春。

——題記

時光是會靜止的。在鏡頭下偶有這樣的錯覺。

當突兀的反光隨着快門“喀嚓”的瞬間,時光被撕成兩邊。而沉澱下來的影象,就變成所能記憶的回憶。

像野貓停留過臺檐的腳印,落在淺灰的塵埃裏幾十條電線,早晨還沒醒來的老街,以及從窗臺向下瞥見的班駁樹影……它們繁雜的駐足在水泥牆上,沿着青春的軌跡,粗糙而笨拙的衍生開天荒地老的森林。

這些曾經與我產生共鳴,各自寂寞的姿態,纖薄地佔據着生命的角落。每一片被拼湊的時光都散漫開龐大而微醺的氣體,逐步填充起不羈的曾經。

我曾以爲,這就是所謂的永恆。

我很喜歡在自家樓臺拍凌晨四、五點的天空。只是它們被洗出來時,終究只是一團沒有生氣的暗藍,均勻的彷彿機械塗下的顏色。因爲暴光的原因,它們沒法像我看到的顏色那麼漂亮。而我看見的事實:時間帶領蒼穹迅速穿越無數種不可名狀的藍,在腦海裏自然生成的迷幻景緻,片刻又被新的記憶吞噬……

原來相機不能記錄所看見的真相,它只是努力還原它們的輪廓。水泥牆上的風景離現實一步之遙,卻被時間撲了空。

永恆被圈解成碎片,真實想記憶的東西卻在很久以後被遺忘。

而錯過許多稍縱即逝的瞬間,最終留存的也只是平息的影像。那麼動魄灼熱的青春,能被留下的僅有無聲的影子。

僅有我們被囚禁在底片上的嘆息。

它們藏在抽屜的最底層,在我看它們的時候變的神祕而遙遠。透過白日光,所有的顏色與現實大相徑庭,多數只能憑想象溫習。獨自在小宇宙裏翻看,也只是爲了重複記憶成長中不希望錯過的風景。我們可能都不再相信那些恍惚的記憶,卻始終堅持曾經動盪隨性仍舊珍貴惜存的青春。

而我愛上的是按下快門的那一瞬間未知的感覺,就像我們對自己驚心動魄的青春總是搖擺不定。你不會知道在相機的小黑匣子裏的膠捲上的自己會有怎樣的表情,也不會知道我們沿途有哪些景色一生都無法忘記。或許能看到的終究不是完美無缺的光影,但是,人生本來就不是完美的.呀。破碎的美麗也會成爲永遠,底片上無窮無盡的色感終會成爲烙在我們心裏的最華麗的樂章。

爲什麼人們特別珍惜過去。因爲過去就是過去了。

或許已被逆流的時光衝散,但始終記得它們長生不老的模樣。

我曾在六樓的天空看到雲層斷裂的時刻,縱使被點燃,亦將穿越太陽的中心。

堅毅而倔強,溫暖而美好。

像極了停留在水泥牆上,安靜陪我到老的小時光。在底片上燃燒的青春,始終安靜而溫淳,卻固執得在相片裏止步不前。用靜止的方式倒帶重演,我們是怎麼樣一步一步走出孩子氣。

這樣,便已足矣。

靜高二作文6

翻開歷史的畫卷,前朝漢字還透着縷縷墨香。卷書千里,紅塵漫漫,勾勒着古往今來多少滄桑。古仁人之心躍然紙上,古人的平淡,是范仲淹“寵辱不驚,去留無意”的灑脫,是蘇東坡“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情”的釋然,是李清照“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無奈與嘆息。庭前花開花落,寵辱不驚,窗外雲捲雲舒,極目遠眺。平靜卻又充實的生活,也許便是古仁人窮其一生所追尋的吧。

回首中國古代那浸潤着無計其數的文人騷士的思想史,儒家入世,道家出世,儒士們苦讀“四書五經”,爲終有一天能居廟堂之高而飽讀詩書,爲的只是風光無限,年少功成名就,老來頤養天年。可並非所有人都能金榜題名,大多數人只是忙忙碌碌,終其一生罷了,而道家爲無爲,事無事,味無味,倒不是說消極地無所作爲,而是聽憑“道”的教化,清靜寡欲,以“無爲”來當所作爲,正因如此,才塑造了一大批甘願平淡度日,採擷生活點滴的文人墨客。

我所理解的避世,一是出家。正如《紅樓夢》原應嘆息中的最後一個女孩惜春,身爲金陵十二釵四春之末,他給人的印象便是冷。相比起大觀園裏其他姐妹,惜春着墨並不多,因黛玉寶釵藉助大觀園,惜春的地位也日趨下落。面對賈府中落,元春薨逝,迎春自縊,探春遠嫁,妙玉遭劫……心灰意冷的她選擇逃避灰暗的現實。“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也許出家對惜春來說是一種逃避,是一種安靜,也是一種解脫。避世的第二種,便是歸隱,正如陶淵明隱居終南山後長吁“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般。毫無爭議,他的確是一個疾世憤俗又追求清靜高雅,且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人,他嚮往的生活是一個自由的世界,沒有戰爭的紛擾,只有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的情景,也許對他來說,歸隱是人生最好的選擇。

然而在我看來,真正的平淡,並不是避世,並不是惜春消極的踏入佛門要削髮爲尼,儘管惜春追求的是片刻安寧,但她的初衷並不是自願甘於平淡。消極的避世,不可能真正做到淡然。如果不是封建黑暗現實的打擊,她定不會遁入空門。真正的平淡,也不是五柳先生拋棄昔日壯志悠閒地過着小農生活的無爲,他們以自己的修爲爲中心,不去關心社會是否動盪不去關心世人,也不求世人知道他們。他們運用的道家思想,也許是最原始最單純的自然吧,而真正的平淡,是如老子,列子,莊子等心繫天下,而又用道學來治理國家的人,一篇《逍遙遊》傳遞的不僅僅是心胸開闊,融入自然的豁達,還傳遞着鯤鵬一般遠大的志向。真正的平淡,是王勃《滕王閣序》中,“窮且益堅,寧移白首之心”的釋然和壯志。問世間幾人能做到這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卻又“先天下之憂而憂”呢?“爲無爲,事無事,味無味”,這也許便是一種精神上的超凡脫俗和心中更加宏偉的志向吧。

在今天物質高速發展的階段,信道教的人寥寥可數,很少有人能夠安靜地坐下來安靜地思考。忙碌的城市忙碌的霓虹燈,忙碌的我們不可能再去做到洗去浮華,斷絕塵緣。然而,道家留給我們的,是拿得起,放得下,因爲擁有胸懷又能平淡自然的生活,才能給我們帶來心靈上真正的慰藉。

淡定,遇事波瀾不驚,纔會看清波詭雲譎的多變,用淡然的心態看待紅塵萬物,用心靈感受生活中每一個細節,也許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遇見。淡若清風過,淺若梨花落,輕若鴻羽飄,噤若寒蟬臥,攜一抹蘭香,懷明媚的陽光,在雲淡風輕的日子裏自然感受那淡若輕風,靜如蘭的平淡。

靜高二作文7

很快,我進入實驗高中已經半年了,很快,今天黑色的帷幕又重重的拉扯下去了,夜悄悄來了。同鋪那富有節奏的熟睡聲歡快如一支歌。窗外一片靜寂,而我卻遲遲難以入睡。

其實好多個漫長的黑夜我都在思考着一個問題:三年後我會是一個什麼樣子,十年後我又將會怎樣?儘管我初中三年活的不夠鏗鏘,但如今我還是感受到了燦爛的星光。劉若英的那首“後來,終於在眼淚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再”,又緊緊地扣住了我的心絃……唉,我將如何檢視我的內心呢?

同鋪就截然不同,無論大事小事她總是平平淡淡波瀾不驚。我曾一臉羨慕地討教她:“爲什麼能有這個活法?”她說:“慾望不多,煩惱就少。”我被她的話所震撼。在過去的三年裏都不知道她有如此高的心境。也難怪,她白天勤勤勉勉地做人;晚上安安穩穩地入睡。

我嫉妒地說,你太超脫了,但你成不了“大家”!她笑笑說,你呀,太在意了,也成不了“大家”!看來,我和她只在成不了“大家”上殊途同歸了。

我學着同鋪,儘量用意志的圍牆來阻擋感情的風暴。任它此岸內心放任,任它彼岸桃李召喚……每天在寢室、教室、禮堂三點一線的機械運轉着。惰性讓我沒有了目標。

終於,我也有了屬於自已的夜曲。可是,我的夢並不香甜,夢中彷彿看見這些日子以來疲憊不堪的我站在遠處,無奈地擺手。夢中我似乎窺視到了自已的醜態,人爲的壓抑讓我喘不過氣來……正當我有些無措或迷惘得有些蒼涼時,我們班黑板報上的一行字躥入我的眼簾:在雪中清醒的孤獨總比在人羣中熱鬧的寂寞與迷惘要好些。細細品咂,慢慢回味,我似有所悟:同鋪的灑脫是一種活,我的“爲伊消得人憔悴”也是一種活。爲什麼要刻意模仿他人呢?難道執着不是豁達嗎?難道努力追求明天燦爛就是慾望嗎?想想我多麼滑稽。於是我學會了“放慢自已的腳步”。從教室到寢室,從食堂到課堂,每天都是嶄新的一天,每天都消融着我生命的智慧和快樂。我的“活泛”在於我堅信人生目標;我的清醒存於我明白簡單樸素的道理……後來的後來,我沒有了“夢”,沒有了迷惘,沒有了模仿……有的只是堅定的腳步,坦然的追求。

夜,依舊靜悄悄……

靜高二作文8

颶風降臨,正享受陽光的我遇襲,我被連根拔起拋向空中,這一切是多麼不可思議。

那傳播花粉和芳香的風兒,那吹拂煙柳和蘭舟的風兒,爲什麼你變了模樣。

我深愛陽光,你卻用烏雲包裹了我的希望,你可知道我會因此而死亡?

是的,你認爲陰天更美好,可這並非我所想。

在沒有陽光的日子裏我總是彷徨,善良的風兒如果你因此失望,請不要悲傷,拭去你的眼淚,你我不必一樣。

風啊,你變得無比淒厲寒冷,我的莖葉快要失去知覺,你把沉重的霜雪壓在我的枝頭上,我那不堪重負的細枝快要折斷,你可知道我會因此而死亡?

風啊,原諒我往事不能忘,遺憾我是向日葵而你不是太陽。親愛的風啊,我感謝你。

是你承擔了我的孤獨;是你掠去了我的沮喪;是你淡化了我的惆悵;是你指引了我的方向。

對不起我總讓你失望,但固執的風啊,請你原諒,我真的不想看到你失望的臉龐。

你在陌生的城市裏跌跌撞撞,我卻不能給你肩膀,風啊,請你原諒,我的根鬚已深入陽光下那片土壤。

靜高二作文9

海子的幸福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朱自清筆下的春是個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健壯的青年……春,曾激發了多少文人過客的情感和詩情。如今,面對寂靜的春天,若是他們,是不是極度心痛難過?

不知從何時起,在這南方的天空,再也不是那成羣的鳥兒,看不見那百花爭相開放的景象,聽不見那竹子拔節的聲響,春天來了嗎?爲何如此的寂靜,爲何這一年她吝嗇地不帶來那密如絲的細雨,爲何她沒有給人民帶來春的希望?

大地張開了他乾裂的嘴脣,他似乎等待着春的雨露的獎勵。就是這個20xx寂靜的春天,她乘坐乾燥的翅膀,寒冷的風瑟瑟吹來。看啊,看這片廣闊的大地,有多麼久沒有得到滋潤。那水庫中唯一的水已被用完,西南五個省市遭受了特大的旱災。雲南百年不遇,貴州六十年一遇,廣西也是幾十年一遇啊。

老人飽經風霜的眼睛裏是愁緒,莊稼人看着自己種下的水稻變黃,小孩們不能再在那靜靜流淌的小溪中嬉戲。他們犯愁了,連自家的生活用水都是難題。當地政策也只能是趕快出謀劃策給缺水羣衆送去及時的飲用水。

長長的火車,焦急,缺水的羣衆,政府官員們的急躁,他們真的不知道如何是好。四面八方的捐款,爲他們送去飲用水,不然,還能怎麼辦。

也許,在這早旱的背後,我們看到了溫暖,看到了體恤民情,但我們卻還是憤怒,我們不得不高呼,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

當我們的經濟如飛一般的快速增長,工廠一家又一家,廢氣、廢水卻得不到妥善的處理。高樓大廈一幢又一幢,將湖添平將山剷平。我們追求的現代化,難道就是如此地破壞自然,極度索取與濫排嗎?

我們一面富裕,卻還要把更多的錢放在因環境變化引起的旱災,雪災上,我們是不是有些得不償失呢。當一個普通老百姓拼死維護滇池,卻被人稱作瘋子毒打時,我們是否問一下自己的心,我們難道真不該自覺地保護環境,保護自然嗎?

這個春天如此的寂靜,寂靜得讓人恐懼。不要再等到四季變得沒有界限,我們只有一季時,纔去後悔,讓我們共同保護自然吧!

靜高二作文10

“總有人會”看似簡短而有力的話語,其背後蘊藏着多少僥倖,多少逃避,多少無動於衷,只留下一片寂靜。

如同那份調查顯示的,許多人堅信秦腔不會消亡,可現實中,秦腔的傳承之路走得如此艱辛、孤寂。面對此情此景,那些自欺欺人的人作何感想。

不僅僅是文化的傳承,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事時有發生。公交車上,面對老人顫抖不停的搖晃的身體,身處座位的人無動於衷。更有甚者,路邊的飲料瓶突凸的立在那兒,來往的人們視若無睹無動於衷,任隨飲料瓶被急馳的汽車卡車碾壓而過。這時,世界只剩下陣陣車鳴。這不禁發人深省,使人深思,其根源在哪?“總有人會”這一想法從何而生。

漸漸地,似乎沒有那麼難解了,人們逃避讓座,逃避眼前的垃圾,逃避文化的傳承,是因爲他們抱有一種僥倖的心理。歸根究底,是當今社會風氣的偏差造成這一現象。“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處世態度,實際上是一種缺乏責任感的表現,是缺乏主人翁意識的反映,是精神文明缺失。

“人是能思考的蘆葦。”但思考之餘,重要的是行動,傳承秦腔的想法,呼籲再全面,比不過你的行動。朱生豪,用他的行動實現了他的思想。莎士比亞“人類文學奧林匹克山上的宙斯” ,他的作品在紙張中展現,在光影中永存,他的作品是不朽的,是淘不掉的。可那又如何。中國始終沒有人能翻譯。此時縈繞在朱生豪腦海中的不是“總有人會”,而是毅然決然挑起重擔的誓言。因爲他,莎士比亞的經典對白上演着“玫瑰不叫玫瑰,芳香依舊” 等掌聲,尖叫襲來。

承擔責任,奮力拼搏,隨着寂靜,無動於衷的消逝,取而代之的是綿延不絕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