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八年級作文 > 留香作文600字

留香作文6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1W 次

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留香作文6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留香作文600字

留香作文600字1

有一抹香,很特別。它在我心中勝過了任何的香,卻又永遠地留在了我的心裏——那便是,老師身上的那一抹。

那一次,我爲了掩蓋自己所犯下的過錯,不爭氣地撒了謊。我害怕老師對我的訓斥,身子不由自主地有些發抖。

老師把我單獨叫到外面,面對面地站着。正是花開的季節,我低着頭,斜着眼偷偷飄着,努力躲避她的視線,她沒有說話,卻比任何一句教訓都令人發顫,彷彿她身上的那一抹香也變得濃重而不可捉摸,像是一根根有形的細針,刺激着我的嗅覺,令我有些窒息。她開了口,聲音卻溫和得像是安慰:“沒事,我相信你是迫不得已才這樣的。以後不說謊了,還好嗎?”此時,彷彿所有的花都失了香氣,只有老師身上熟悉的那一抹,那麼清香淡雅,沁人心脾。我驚訝地擡起頭,與她四目相對。她那自然的微笑,比蒙娜麗莎的笑少了一分神祕,卻多了一分寬容的愛。

相同的場景,不一樣的心情。思緒把我帶回到了五年級。

那天,一張考卷定下了我中學的去向。她又一次單獨把我叫到了外面。還是那個季節,我想着。教室外的花開得一年勝過一年。那開得旺盛極了的花,卻是很快要謝了。就像我們,從曾經的青澀,長成了熟果,卻要離開當初哺育它的大樹。我們依舊是面對面,離得很近。興許是事務的繁忙讓她勞累,老師身上的香味淡了很多,但我還是捕捉到了那若有若無的一絲,和我們一年級時踏進教室一樣。五年了,我們好像從未變過,又好像變了很多。我的身高已經快追上老師,不用再像以前一樣擡頭,只要平視就能望見老師的面容——時間還是在她的臉上留下了淺淺的皺紋,她的笑卻依舊透露出了那分包容和愛。“祝賀你,考上了不錯的學校啊!”老師的臉上滿是驕傲與欣慰。“嗯!到中學以後我會好好努力的!”我望着老師的眼睛,竟泛起了一層淚光。

“老師,您的香水味真好聞!”

那一刻,這香味完完全全地佔有和擁抱着我,好似玫瑰一般散發出濃烈的馥郁芬芳;又好似荷花一般香遠益清;又彷彿八月的桂花,淡雅,沁人心脾。

那一刻,我知道這香已深植我心中,無法忘卻了。

留香作文600字2

如往常一樣,我再次步入了這座村莊,記憶中黑瓦白牆已經不復存在,撲面而來的塵土提醒着我這裏巨大的變遷。外婆家的老房子已經變成一片廢墟。

突來其來的傷感,讓我愈發想起往日的點點滴滴。

那個堆放着磚瓦的角落,曾有着明媚的陽光和我親手種下的薄荷。那時的薄荷長得很好,一大塊綠油油的,是我素來喜歡的那種清涼的芬芳。

小時候的我很喜歡吃餛飩,所以外婆總會搬一個小方桌,坐在屋檐下爲我包餛飩。那時的我一直沒能好好靜下心來看外婆包餛飩的過程,只記得我總喜歡搬個小凳子,坐在那個有着薄荷的角落裏,感受暖暖的陽光打在身上,似乎只有坐在那,餛飩的味道纔會是最好。

後來,媽媽也按照同樣的方法給我包過餛飩,但並不是記憶中的`味道,或許是少了陽光、薄荷和外婆的愛留下的香味吧。

印象中最深的地方是家中的廚房,竈頭上有兩口大鍋,記憶中每年的年夜飯都是從這兒端出來的。那排骨湯、紅燒肉和薰魚的香味,似乎只有這兩口年數已久的大鍋才能給予了。

每年冬天,我都會去外公的自留地裏挖幾個紅薯,就往廚房跑去,等外公燒好飯,柴火還沒完全熄滅時,在裏面埋上兩個大紅薯。外公對我說,這樣的紅薯,是“捂”熟的,跟別處烤出來的不一樣,有它自己的清香。

好像的確是這樣的,剝開它烏黑滾燙的外皮,露出裏面金黃色的肉,咬一口,甜糯中還帶有泥土的清香和柴火灰留下的、最傳統的味道。

外婆是一個心靈手巧的人,她愛縫縫補補,也擅長做衣服。印象中,每逢冬天的早上,叫醒我的,是外婆那架老縫紉機發出的、像老唱片那樣的聲音。我並不喜歡這聲音,可外婆總是樂在其中。

外婆很愛乾淨,每次做衣服前都會洗手,所以她身上總留有那淡淡的、肥皂水的味道。她總愛坐在灑滿陽光的陽臺上,白色的布料映襯着她淡淡的笑容,在縫紉機搖晃的聲響中,淌出桌上茉莉花茶的清香,總是讓我沉醉其中。

回望過去,逝去的童年不會再返回,可在那棟黑瓦白牆的小樓房裏的那份閒適與寧靜,卻是記憶中最美的留香。它就像一條大河,多年以後,驀然想去河上已遠去的一切,心中,卻流淌着跨越時光的溫暖。

回憶似水留戀無常,往事似花無果留香。

願你我,都能留有一份記憶之香。

留香作文600字3

夢裏,涼風拂面,花香瀰漫,我似乎真在回到了故鄉,那個記憶中一個又一個盈滿桂花香的秋日。

每至夏末秋初,一夜涼風后的清晨,兒時兒我總循着風帶來的陣陣沁人心脾的花香,奔向故鄉家門前的那棵桂花樹,望見那平時極不起眼的粗黑健壯在的樹幹,墨綠色的樹枝上彷彿在一夜間抽出一片片翠綠油亮的葉子,很小,層層疊疊,濃濃密密,滿眼的翠綠中,夾雜着星星點點的淡黃色花朵,恰似漫天的繁星,一團團,一簇簇,朵朵相依。仔細一瞧,每朵桂花有四片花瓣,十字形的排列,從花蕊到花瓣,由金色逐漸變爲淡黃,幾乎是半透明的。湊近一聞,濃郁的幽香撲鼻而來,讓我彷彿墜入一片花香的寧靜世界,那抹香氣伴着微風,一陣又一陣,彌散開來,飄向遠方,依舊留香。

桂花香滿城之時,那時的我最盼望的一件事就是吃香氣四溢的桂花糕,大街小巷都熱熱鬧鬧的,瀰漫着熟悉在香氣,路邊叫賣聲此起彼伏,悠揚迴盪,那桂花糕品種多得讓我有些眼花繚亂。不過,最幸福的事莫過於品嚐着外婆親手製作的桂花糕,那是我心中最美味的食物。

外婆知道我喜歡,便未待花熟,就用紙鋪在桂花樹下,等着花零零落落地飄下來,很快湊得二、三兩後,外婆把它們集起來壓進罐頭用蜂蜜醃製,不出幾日,打開蓋,撲鼻而來的桂花依舊留香,品嚐一口更是甜蜜。

外婆將那桂花漿一起和進糯米粉中做成糕,切成一塊又一塊有規則的菱形,放進蒸鍋,那時的我已無心再做其他任何事,只是靜靜地坐在爐子前,不時在蒸鍋前來回走動,雙眼緊盯着蒸鍋中在桂花糕,心中不由得想象着桂花糕的美麗誘人。鍋裏開始冒蒸汽時,屋子裏就氤氳着桂花濃郁的香味,終等屢屢白煙帶着絲絲香甜不斷冒出,雪白的年糕嵌着點點棕黃色的蜜桂如一方碎花絲巾般典雅地被外婆佈滿皺紋的雙手托出。我早已迫不及待,立刻抓起一塊,那白白的糯米蘸上嫩黃的色彩,清香和着白煙迴盪飄散,一口咬下去,黏黏的糯米裹着甜甜的蜜桂,脣齒留香,令我暫不絕口。

外婆充滿疼愛的眼神注視着我狼吞虎嚥的樣子,笑盈盈地說:“喜歡就多吃點,外婆每年都給你做!”我滿足地點了點頭,外婆對我的愛包含在這年年秋日爲我忙碌、爲我做的小小的桂花糕裏,清香濃烈,愛如故,永遠留香。

頃刻間,夢醒了,夢裏在一切都煙消雲散,唯有故鄉秋日的桂花與外婆的愛,在我心中永遠留香,不曾黯淡。

留香作文600字4

文賦、書畫,寄託了古人的情感,也成了我們瞭解古人的一種主要載體。於書中、紙上,可以品味文賦的婉約,亦或是書畫的豪邁。與紙張間散出的淺淡芳香,靜待我們觸及它們。

蘇軾曾道:“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王維以詩入畫,開創了“破墨”的技法,創造出簡單抒情的意境。《雪溪圖》被認爲是最接近於史載王維繪畫風格的一件作品。一座拱橋,四五間茅屋,樹木凋零,人煙稀少。兩岸是皚皚的白雪,墨色的小溪中有一葉篷船,由船伕撐篙而行。用墨色所染的溪水,襯出兩岸的白雪,是唐代山水畫的一大特徵。整幅畫不加顏色,乾淨簡潔,正如王維所寫的詩一樣,平淡自然。王維把一生所有情感盡情揮灑于山水之間,詩畫同工,似是空谷幽蘭,透出一種靈動的淡香。

柳宗元寫的文章大多是抒寫抑鬱悲憤、思鄉懷友之情,幽峭峻鬱,自成一路。最爲世人所稱道者,是那清深意遠,疏淡峻潔的《永州八記》。由於“永貞革新”的失敗,柳宗元被貶至永州。這對他是個沉重的打擊,但永州山水給了他很大的慰藉與寄託。“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被柳宗元冠以一種精雕細刻的幽深之美。餘秋雨曾說:“災難給了他一份寧靜,使他有了足夠的時間與自然相晤,與自我對話。”柳宗元的描繪,讓寂寥的永州山水也有了一種磅礴的氣勢。一篇《永州八記》,似雪中傲梅,散出淺淺的暗香。

古往今來的衆多文人,很難有人精通各家所長於一身。而有一人與他們不同,他不僅能寫詩作文,精通金石,一手書法更令後世所稱讚。他,便是米芾。米芾擅長篆、隸、楷、行、草等書法,其中又以草書最爲瀟灑飛揚。由於他怪異的性格,他的書法也個性獨到,沒有墨守成規,穩而不俗,險而不怪。在《自敘帖》中他說道:“學書貴弄翰,謂把筆輕,自然手心,振迅天真,出於意外。”由此可見他的書法自然灑脫,一氣呵成,決不矯揉造作,他的主要作品之一《草書九帖》筆法流暢,飄逸迅捷,氣韻顛放,似林間翠竹,溢出幽幽的清香。

王維、柳宗元、米芾只是歷代名家中的一些代表,而那些千古名家所留筆墨數不勝數。那些墨寶只是於紙張間靜靜等候着,等候我們發掘出其中的芳香,讓它們得以留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