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八年級作文 > 有關《三國演義》的讀後感

有關《三國演義》的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W 次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有關《三國演義》的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借鑑!

有關《三國演義》的讀後感

  有關《三國演義》的讀後感1

《三國演義》真乃一部大氣磅礴的好書!

全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曹操、孫權、劉備。

《三國演義》中給曹操的評價着實不高,他不是“英雄”是“奸雄”;不僅是“賊”,而且是“國賊”;諸如此類。但我不這麼認爲。

在曹操與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時,他說袁術是“冢中枯骨”,袁紹是“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說劉璋“雖系宗室、乃守戶之犬耳”,說張繡、張魯、韓遂等人爲“碌碌小人”。我原本以爲,這只是一種蔑視、一種霸氣,但讀到後面,這些話全部應驗,由此可見,曹操看人的眼光實在很準。他的武將“李典、樂進、典韋、于禁、許褚”等個個是猛將,全都死心塌地地跟着他出生入死,爲曹操打了無數的勝仗,成爲曹軍中的中流砥柱。他的文臣“荀彧、荀攸、程昱、郭嘉、劉曄、滿寵、呂虔”等人則幾乎全是北方最優秀的文臣、軍師,這些人中許多是從曹操的敵人那裏過來的,由此可見曹操求賢若渴的程度無人能及,單從這方面說,他比劉備更佔據“人和”。

小時候聽別人說曹操佔盡了“天時”,看過書之後才懂,因爲曹操在消滅袁紹的時候實際上已經佔據了北方(其他軍閥往往自相殘殺、兩敗俱傷),這樣他就有機會休養生息、恢復經濟,而且北方人口衆多,所以曹操的軍隊也得以迅速擴充至五十多萬,真是佔盡了天時。

再說孫權,孫權相比於曹操、劉備,優勢在於他擁有父親、哥哥留給他的富饒的江南大地和衆多的賢臣良將。這使得他成爲一個“繼承者”而非“創業者”,但繼承者絕不可無能,孫權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他獨具慧眼,提拔了“呂蒙、陸遜”等一大批智勇雙全的將軍,不但奪回了荊州、還讓蜀國元氣大傷,成功坐穩了第二把交椅。我覺得孫權長人之處還在於他的韜光隱晦,他主動受魏文帝冊封爲“吳王”,避免了與魏的再次戰爭,得以壯大實力。孫權佔據地利又認真經營,使得吳國穩穩地成爲三國之中最長壽的國家。

最後說說劉備,劉備起初就不斷遭遇戰爭,沒有建立起穩固的根據地,兵將都少得可憐,佔領益州後又丟了荊州,總之非常艱難,但劉備打着漢代宗室的旗號,依仗着諸葛亮、五虎上將等的鞠躬盡瘁,在紛亂的東漢也爲自己謀得的一席之地。創立了蜀國,建國之後,蜀魏還是打個不停,他們拼的是消耗,但劉備忘了蜀國的經濟、軍事力量跟魏國差得太遠了,拼消耗怎能抵得過魏國?這就導致諸葛亮、姜維爲此奮鬥一生、無所進展。再加上個孬種皇帝劉禪,蜀國就這麼完了!成爲三國中最短命的皇帝。其實劉備可以讓關羽先撤出荊州修養生息、積累實力,鞏固孫劉聯盟,那樣歷史也許就要重寫了。

《三國演義》裏蘊涵的東西太多了,這只是我對這三個人物的一些粗淺的看法。

《三國演義》不但在中國家喻戶曉,而且被世界上很多國家作爲軍事教材,我以後還要不斷翻看、不斷髮現他的價值。

  有關《三國演義》的讀後感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在不同的地方,經常能聽到這首歌曲,而這首曲子正是衆所周知的電視劇《三國演義》的主題曲。

《三國演義》是我百讀不厭的經典名著,不一樣的時期,讀它,有不一樣的感受。

在低年級的時候,我看的是繪本版的三國演義,一個個神奇的歷史故事埋藏在我的心底:桃園三結義、赤壁之戰、三顧茅爐、草船借箭……一句句諺語也讓我脫口而出:“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張飛吃豆芽,一盤小菜”……

在中年級的時候,我看的是兒童版的三國演義,從中我瞭解到,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故事。對於魏國、蜀國、吳國英雄人物間棋逢對手的描寫。三個國家中都有各自傑出的謀略家、軍事將領和治國能手。有像呂布、趙雲這樣的`猛將,有像諸葛亮、周瑜這樣的不用刀槍卻勝過刀槍的謀士。更有像劉備、曹操這樣的王者。從這些英雄與歷史的身上,我也懂得了許多道理。

到了高年級,我讀的是青少版的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義的歷史鉅著,三國時期雖然連年戰亂,卻英雄輩出,這個年代的歷史卻永遠流淌在我們心中,就像血液是熱的,更是充滿色彩的。書中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栩栩如生,讀着一個個經典的故事,讓我身處充滿魔力的三國世界。這些人物中,我最欣賞的人物是諸葛亮。他複姓諸葛,名孔,字亮,他是天下奇才,人稱“伏龍”。諸葛亮很有才華,博覽羣書,幫助劉備打了很多場勝仗。他神機妙算,足智多謀,知天文、懂地理、識人心,料事如神,思路清晰,讓很多人都佩服。諸葛亮曾經一仗讓十萬大軍報銷;曾經靠自己的口才舌戰羣儒;曾經草船借箭;曾經裝神借東風;曾經三氣周瑜;曾經智取漢中……

讀歷史,讓人明智,讀國學,讓人明理。我期待,能認真讀懂原版《三國演義》,讓我在三國世界中繼續探索。

  有關《三國演義》的讀後感3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吟誦着這首《臨江仙》,激發了我閱讀《三國演義》的興趣。這個暑假,它伴我哭哭笑笑,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

《三國演義》的作者是羅貫中,故事講的是: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羣雄各霸一方。劉備,曹操,孫權,結四方人才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大都督司馬懿掌握兵權,吞併了三國,建立了晉朝。

讀完整本書,我發現書裏的每一個人物,都十分重義氣。我敬佩劉備重兄弟情義,欣賞關羽的義薄雲天,最令我欽佩的人是諸葛亮,他勤奮好學、料事如神,初出茅廬,便火燒博望、新野,殺得曹操打敗而歸。之後舌戰羣儒、火燒赤壁、六出祁山、七擒孟獲……直至“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不僅戰功顯赫,還有着高尚的品質,從他身上我深受啓發。

首先,我要意志堅定。諸葛亮北伐曹操時,受衆多人阻止,但他依然不放棄,完成北伐。我們也要像他一樣,在學習上、生活中,都要懷着永不放棄的信念,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堅定地走下去。

其次,我們要勇敢地堅持自己的觀點。在火燒赤壁、商量對策時,許多謀士、武將向周瑜、諸葛亮提自己的看法,但是,諸葛亮腦中有自己深思熟慮的想法,不被別人的意見左右。我也要這樣,遇到問題時,要有自己獨特的看法,不要人云亦云,做一個獨立思考的人。

相比之下,武力高強的呂布,雖然英勇,但見利忘義、有勇無謀,不會分析局勢、獨立思考,經常被人賄賂、蠱惑。人送外號三姓家奴!最終葬身白門樓。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一個個活靈活現的三國人物,令我感慨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