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古代人的早餐是什麼樣的

古代人的早餐是什麼樣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3W 次

民以食為天,一提到吃飯,大家情緒都很高漲,特別是早餐,剛經歷了一晚上消化,腹內空空急需進食,這頓飯絕對不可馬虎,現在生活水平好了,選擇面廣樣式多,那麼古代生產力低下,古人的早餐都是怎麼安排的呢?

古代人的早餐是什麼樣的

對於古代官員來說,每日都要入朝,上早班叫早朝,早朝時間很早,很多官員難免要餓著肚子去見皇帝。明代陳繼儒《闢寒》一書,提及唐代官至宰相的劉晏,在他當宰相前,一次五更時去早朝,因為天氣寒冷,看到一處賣蒸餅的鋪子,叫人買餅以袍袖裹著,悄悄在朝堂上吃。

宋朝有懷揣羊肉去上朝的故事,見於朱成《萍州可談》卷一的記述。那時四更天,百官就早起離家,向皇城進發。他們集中在紫禁城門外,因為天黑,都提著燈籠,聚在一起很是壯觀,有“火城”之稱。宰相一級的最後到達,他們來後燈籠就熄滅了。宰相與其他大臣、王、駙馬在皇城外有專門等候入朝的房舍,稱為“待漏院”,他們不與“火城”的.低階官員同伍,並有資格在“待漏院”入座,享受一份備有美酒和水果等物的工作早餐,也有的官員見酒味絕好,特地自帶肉食下酒。有時散了早朝後,皇上要賜食百官,賜食的地點在殿堂廊下,所以稱為“廊餐”。

在古籍《冊府元龜》中,記載五代後唐同光元年中書門下的一則奏章說:“準本朝故事,朝退,於廊下賜食,謂之廊餐,百僚遂有謝食拜。”即吃了皇上所賞賜的廊食,還要為此謝拜一下,不能一抹嘴了事。五代後周世宗柴榮,還曾為廊餐下過詔書,雲:“文武百官,今後凡遇入閣日,宜賜廊餐。”這位皇帝在百官廊餐時,還登上廣德殿西樓觀看盛況,他還命中黃門一一閱視,要求“酒饌無不精腆”,以示他的功德。

明代的廊餐規模也很可觀,在朱國楨的《湧幢小品》卷一中,有比較詳盡的描述。明太祖朱元璋“每日視朝,奏事畢,賜百官食”。賜食在奉天門,或在華蓋殿、武英殿,“公侯一品官坐於門內,二品至四品及翰林院等官坐於門外,其餘五品以下於丹墀內。文東武西,重行列位,贊拜叩頭,然後就座。光祿寺進膳案後,以次設饌。食罷,百官仍拜。叩頭而退”。叩頭自然是給皇上叩頭,皇帝此時正在高高的殿臺上觀看他的臣下進食。

再說說古代勞動人民,他們受生活條件所迫和農業耕種的需要,沒有早餐一說,一天只吃兩頓飯,上午下午各一頓,也就是些雜糧鹹菜之類的東西,對於早餐這件事,套一句流行語來說:同樣生活在一個時代,做人的差距怎麼這麼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