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推薦】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範文錦集9篇

【推薦】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範文錦集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W 次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9篇,歡迎大家分享。

【推薦】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範文錦集9篇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複習整點、半點;感知一分鐘,樹立時間觀念;

2初步學會合理安排時間的技能;

3激發上小學的願望,培養珍惜時間的情感。

活動準備:

課件;作業紙若干;蠟筆若干;寫有算式題的鉛筆盒及衣服、串珠人手一份;寫有時間的篩子。

活動過程:

一複習整點、半點;感知一分鐘,樹立時間觀念;

1複習整點、半點。

謎語引出主題。

孩子們,王老師今天帶來一個小工具和你們一起遊戲,想知道是什麼嗎?那你們就來猜一猜:一匹馬兒三條腿,日夜奔跑不喊累,滴答滴答提醒你,時間一定要珍惜。這是什麼?對了,是鐘錶。

看錶認時間——十點、十點半、兩點。知道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是一小時。

你們都認識它?那你們會看錶嗎?現在鐘面上是幾點?(十點)你是怎麼看出來的?對分針指在12上,時針指在10上就是十點整。那這又是幾點?(十點半)你是怎麼看出來的'?隊,分針指在6上,時針指在10和11的中間就是十點半。在考考你們,幾點?(兩點)分針現在在几上(12)看它繞著錶盤跑到哪兒?(12)它跑了……(一圈)時針從2走到幾?分針走一圈是多長時間?(一小時)對,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就是一小時過去了。

2感知一分鐘,樹立時間觀念。

秒針走一圈是一分鐘;一分鐘可以做哪些事?

那鐘面上除了分針和時針,還有誰再跑?(秒針)對,最細最常跑得最快的就是……(秒針),那秒針走一圈是多長時間?(一分鐘)。一分鐘是長還是短?

體驗一分鐘並討論

一分鐘到底是長還是短,現在讓我們先來感受一下。當小鈴敲響時,說明一分鐘開始了,我們一邊看著秒針跑一圈一邊想想,一分鐘可以做哪些事情,當小鈴再響的時候,說明一分鐘過去了。你們再把自己的感受告訴大家。預備,(叮)開始!——(叮)停。一分鐘時間到,你覺得一分鐘是長還是短?一分鐘你能做哪些事?小朋友說一分鐘可以做這麼多事,王老師還知道一分鐘打字員能打500個字、小學生能跳繩280下,一分鐘小朋友可以完成三件任務,最厲害的是消防員叔叔,能在一分鐘裡連線上水管並爬上五樓撲滅大火,看一分鐘多麼重要,我們的生活就是這樣一分鐘一分鐘度過的。

3一分鐘任務遊戲,培養珍惜時間的情感。

通過一分鐘任務遊戲知道抓緊時間認真做事的道理;

對了,王老師今天也帶來的二個小任務,看你們能不能在一分鐘完成。想不想試試?好,仔細聽好:第一,把衣服疊整齊放在兩邊的桌子上;第二,根據鉛筆盒上算式的得數,從小筐裡拿出和的數相等數量的蠟筆放進鉛筆盒裡。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設計背景

這個活動是聯絡幼兒的實際生活,在幼兒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提供可操作的材料,對10以內的數量能手口如一的點數。讓幼兒在以前學的數字的基礎上,能夠把操作材料與數字聯絡起來,達到鞏固的效果。

活動目標

1、通過遊戲,觀察、操作使幼兒感知10以內的數量。

2、使幼兒建立對數量的認識,

3、使幼兒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教學重點、難點

手口一致的點數出10以內的數量

活動準備

記錄單、豌豆莢、小黑點、數字卡片、鼓、數數玩具、彩色筆。

活動過程

一、情景匯入,表述禮物。

1、李老師給寶寶們帶來了一包禮物,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哪些禮物?

(和旁邊的寶寶說一說,是什麼禮物,是什麼樣子的。)

2、按圖歸放,感知數量。

(請寶寶們把相同的禮物歸放在一起,一起來數一數、說一說,每樣禮物有多少。)

二、擊鼓遊戲

1、運用聽覺感知數量,老師擊鼓(數量是10以內),幼兒回答:擊了幾下,說出總數。並配相應的數字卡片。

2、用動作感知數的實際意義,看點子卡片擊鼓,邊擊邊數數,最後說出點數。並配相應的數字卡片。

三、猜猜豆媽媽肚裡的豆寶寶,理解10以內的數量。

1、剝豆:出示一結豆莢,幼兒觀察猜測,裡面躺了幾粒豆寶寶。剝豆驗證,並用相應的符號和數字表示,教師在大記錄單上作記錄。第二次剝豆,請個別幼兒剝豆數數,並作記錄。兩次一共剝了幾粒豆,將兩次剝的豆放在一起是多少粒?用數字幾來表示。教師在記錄單上寫上數字。

2、介紹記錄單,請幼兒說說記錄單的每一個格子裡寫什麼?

3、講解操作要求:

4、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5、交流評價,糾錯。

四、拓展

蔬菜批發市場需要一些豆子,我們把豆子裝到袋裡去送到批發市場吧。(幼兒根據豆子的數量送到“老闆”那裡。)

教學反思

新課程的理念是讓每個幼兒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活動中,我緊緊把握這個理念,使幼兒在積極愉快的氣氛中以遊戲的形式,讓幼兒輕鬆地認識、理解了學習內容。剛開始,我用了分禮物匯入,先讓幼兒對10以內的數有一個初步的'認識。這個方法還不錯,幼兒都能跟上我的節奏。接下來我出示了事先準備的小圓點,讓幼兒玩擊鼓遊戲,幼兒也基本上都能擊正確。並且,課上的氣氛也是很活躍的,發言也很積極,見得幼兒對看圖片數圓點還是感興趣的。較好地達到了預期設計的活動目標。

《中班數學“感知10以內的數”教案與反思》摘要:知數量。 請寶寶們把相同的禮物歸放在一起,一起來數一數、說一說,每樣禮物有多少。 二、擊鼓遊戲 1、運用聽覺感知數量,老師擊鼓數量是10以內,幼兒回答:擊了幾下,說出總數。並配相應的數字卡片。 2、用動作感...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觀察不同顏色物體的排列順序,判斷物體遮住部分的顏色和排列位置,並用標記表示。

2、能根據標記提示的排列規律正確地穿項鍊。

3、學習記錄自己活動的結果。

活動準備

1、教具:一串按紅、黃、黃規律穿成的花瓣(彩色紙剪成)項鍊(兩頭繩子不連線),數量為4組;可以掀開蓋子的長方體盒子,方便幼兒看到裡面的花瓣及其排列狀況,空白記錄紙兩張,彩色筆。

2、學具:幼兒用書第7頁的串珠卡片,第29頁《猜一猜》的操作材料,顏色或形狀交替排列的木珠串,可以掀開蓋子的長方體盒子,摸箱。

活動過程

1、感知一串花瓣項鍊排列的規律。

(1)教師出示一串花瓣項鍊:“這串花瓣項鍊漂亮嗎?它有哪些顏色?說說這些花瓣是怎樣排列的?”

(2)請幼兒一起說說花瓣排列的順序並找出規律。

(3)教師將幼兒所述用顏色標記作記錄。紅、黃、黃

(4)分男女幼兒分別扮演顏色寶寶,按照找出的排列規律站隊。如:紅色為女孩,黃色為男孩。

2、感知環形花瓣項鍊的規律。

(1)教師將直線形項鍊連線,變成環形項鍊:“現在,你還能看出花瓣是怎樣排列的嗎?”

(2)教師引導幼兒根據以往的感知經驗,找到項鍊的起點,沿著一個方向觀察,並說出其排列的規律,教師同時作記錄。

(3)教師:“你是怎樣看出來它是這樣排列的?你找的'起點是什麼顏色?”引導幼兒觀察、判斷剛才記錄單上的標記能否表示所說的規律。

(4)教師:“如果我們從相反方向觀察,能否用剛才的標記表示?為什麼?”教師和幼兒共同沿相反方向觀察,並記錄排列的規律。

(5)引導幼兒觀察、比較不同方向花瓣排列的規律。

師:“我們在第一種方法中,起點的花瓣是什麼顏色?”

“我們在第二種方法中,起點的花瓣是什麼顏色?”“通過比較,你發現了什麼祕密?”

(6)教師總結:我們在找物體的排列規律時,起點不同它們的排列規律也就不同。

(7)引導幼兒分男女扮演顏色寶寶按照找出的不同規律分別站隊。

3、猜測、判斷隱藏部分花瓣的位置、顏色。

(1)教師:“我們來玩一個遊戲。我要將這串項鍊中的一些花瓣藏在這個盒子裡,然後請你猜猜盒子裡藏的是什麼顏色的花瓣,它們應該排在什麼位置。請大家閉上眼睛。”教師將項鍊從盒中穿過,按其排列規律隱藏一組,請幼兒睜開眼睛。

師:“這裡面藏了3個花瓣,你們猜猜它們是什麼顏色的,怎樣排列的?”“你是怎樣猜出來的?”

(2)請1~2位幼兒說出自己的猜測,並記錄下來,然後開啟盒子驗證其猜測是否正確,並對判斷準確的幼兒給予表揚。

(3)再次遊戲:教師將項鍊從盒中穿過,隱藏4個花瓣,請幼兒猜測、判斷。

師:“這一次裡面藏了4個花瓣,請你們仔細看看,再想一想,盒子裡面會是什麼顏色的花瓣,排在盒子的什麼位置?”

(4)請個別幼兒說出自己的猜測結果和理由,並記錄下來,然後開啟驗證。

4、幼兒操作。

第29頁《猜一猜》的操作材料。

教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火車上小動物的座位是怎樣排的?請幾個幼兒戴頭飾扮演火車上的小動物,讓其他幼兒形象的感知座位的排列。娃娃又是怎樣排隊的?山洞和大樹後面藏著什麼樣的動物和娃娃?請幾個幼兒扮作娃娃排好隊,讓其他幼兒形象感知穿不同顏色衣服的娃娃是如何排隊的。請你在不粘膠材料上選擇合適的標記貼在空白的地方。”

5、活動評價。

活動建議

區角活動時

(1)請幼兒觀察盒子外面木珠排列的規律,猜猜並記錄盒子裡木珠是怎麼排列的。

(2)穿項鍊:請幼兒從箱中摸出一張串珠的標記卡,根據標記的顏色、數量穿項鍊。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1、能按照一個以上的共同特徵給鈕釦分類,會記錄分類結果。

2、複習點數6以內數量的技能。

3、樂於參與操作活動,感受發現的快樂。

活動準備:大記錄紙一張;幼兒人手一份鈕釦、二個盤子、一張記錄紙、鉛筆;投影裝置。

活動過程:

一、匯入:觀察老師衣服上的鈕釦,數數有幾粒。

二、觀察多樣的鈕釦。

1、師:小朋友,這些都是什麼呀?(鈕釦)數數一共有幾粒?這些鈕釦是什麼樣的?(幼兒相互交流)

2、師:這些鈕釦看上去不一樣,但他們也有一些相同的`特點。請你說說這些鈕釦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3、師:這些鈕釦擠在一起,多難受呀,請小朋友按鈕釦上的一個相同特點把鈕釦分成兩份,還要在記錄紙上寫下來。

4、觀察記錄紙,說說標記的意思,討論記錄方法。

5、請一個幼兒表演分類方法並記錄。

6、鼓勵幼兒嘗試用多種方法分類與記錄。教師巡迴指導。

7、請個別幼兒展示記錄結果,表演並講述分類方法。

三、鈕釦拼畫。

1、師:鈕釦除了可以扣住衣物,還可以拼成漂亮的圖畫呢。你能用鈕釦拼出什麼呢?請你數數你拼了幾粒鈕釦。2、展示幼兒拼畫作品,個別幼兒講述,其餘互相欣賞。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5

 有益的學習經驗:

認識物體的厚薄,感知厚薄的相對性。

準備:

1.長寬相同,厚薄明顯不同的木板3塊。

2.長寬相同,厚薄不同的積塑每個幼兒3塊。

活動與指導:

1.同時出示兩塊較薄的.木塊,讓幼兒各種角度觀察木板尺寸的相同與不同之處,最後把兩塊木板並放在講臺上,請幼兒說出它們的不同。在他們說出一塊木板“高些”,一塊木板“矮些”後,告訴幼兒:小朋友的眼光不錯,已經把它們的區別找出來了。不過,由於它們都太矮,所以我們不用高矮,而用厚薄來區分它們。分別在板子上作標記1和2讓幼兒說出2號板子厚些,1號板子薄些。

2.拿出另一塊板子標記為3號,與2號板子比較,啟發幼兒說出:3號木板厚些,2號木板薄些;把3塊木板兩兩相比後,引導幼兒說出3號木板最厚,2號板子薄些,1號板子最薄。

3.把木板按從薄到厚的規律排序。

4.發積塑給幼兒,讓幼兒區分它們的厚薄並按厚薄排序。

5.按教師指令,舉出相應的積塑。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的輕重,能用多種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正確運用“輕”、“重”表述物體比較結果。

2.初步理解輕重的相對性,並按物體輕重進行正、逆排序。

3.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已具備對輕重的初步認識。

物質準備:花片、積塑、石頭、核桃、積木、幼兒天平人手一架;排序板(4)花片、積塑、石頭、核桃、積木圖片人手一套記錄表幼兒人數一份、示範記錄表二份

活動過程:

1.學習比較兩個物體的輕重,能正確運用“輕”、“重”詞彙表述比較的結果。通過師幼互動遊戲“抱一抱”,引導幼兒通過目測比較兩個物體的輕重。

(1)師:老師和小朋友,誰重?誰輕?為什麼?

(2)學習用“”符號表示物體輕重。

師小結:我們用眼睛一看就知道了老師比小朋友重,小朋友比老師輕。

2.能用多種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1)出示大袋和小袋,引導幼兒通過提一提比較兩個物體的`輕重。

師:雷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兩個袋子,小朋友猜猜,這兩個袋子哪個輕?哪個重?

小結:看來有時候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準確,這時你可以用手掂一掂,再判斷物體的輕重。

(2)出示蘋果和梨,介紹天平,通過工具稱一稱,比較兩個物體輕重。

師:雷老師還給小朋友帶來了蘋果和梨,小朋友猜猜,哪個重,哪個輕?(介紹天平)

小結:比較物體的輕重有很多方法,可以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提一提,還可以用工具稱一稱。

(3)幼兒操作,嘗試用多種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第一組:乒乓球和實心球

第二組:花片和積木

第三組:實心球和綠球

師:

(1)請小朋友比一比它們誰重,誰輕?

(2)你是用什麼方法判斷的?

3.比較和討論三個物體輕重,初步理解輕重的相對性。

師:(請出兩個小朋友)

(1)你們知道它們誰重?誰輕?你是怎麼知道的?(幼兒討論)那麼老師和小朋友誰輕,誰重?

(2)為什麼一會兒說這個小朋友重,一會兒說它輕?他到底是重還是輕?

(3)小結:看來這個小朋友是重還是輕要看它和誰比。

4.進行3個物體重量的正、逆排序練習。

師:請小朋友根據我們三個人重量給它們排排隊,怎樣排呢?

5.提供材料(石頭、積塑、花片),介紹材料的名稱及操作方法。

(1)幼兒操作,按照排隊的順序,用圖片把它插在排序板上,師巡迴指導。

(2)師講評幼兒操作情況。

6.自然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將5種材料(核桃、積木、石頭、積塑、花片)投放到數學區讓幼兒繼續比較。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能正確的按數量卡片分類和按數量排序,進一步理解4以內數的實際含義。

2、瞭解小樹的生長過程,有初步的邏輯判斷能力。

活動準備:

1、幼兒認識數字1―4,有初步目測4以內數的經驗。

2、學具:相簿模板16個,相應圖片16套;教具:相簿、照片範例。

活動過程: 1、匯入,引起幼兒興趣。

(1)師:樹媽媽給樹寶寶拍了許多照片,你們想看嗎?

師:我們來看看,它都給小樹拍了哪些照片。

(2)出示小樹相片,幼兒感受照片上小樹的不同數量和不同的生長階段。

①出示“小芽”的照片。

師:這是樹寶寶的照片嗎?是樹寶寶什麼時候的照片?

師:小的時候它叫什麼呢?

(引導幼兒說出小芽)

師:這是小樹在小芽時候的照片,是幾個小芽?(目測小芽的數量)

②出示“種子”的照片。

師:這是樹寶寶什麼時候的照片?

師:它們還是樹寶寶很小很小的時候,躺在泥土裡的時候的照片。有幾顆種子?

③出示“大樹”的照片。

師:這是樹寶寶什麼時候的照片?

師:是幾顆大樹的照片?

④出示“小樹苗”的照片。

師:那這個是什麼時候的照片呢?叫什麼?

師:是幾顆小樹苗?

⑤幼兒目測其餘照片的數量。

2、按數量分類整理相簿。

(1)觀察相簿,準確認識數字1、2、3、4。

師:樹寶寶拍了這麼多的照片,大樹媽媽覺得有點亂,想請我們小朋友把這些照片一起整理到漂亮的'小樹成長相簿裡。你們想不想幫助大樹媽媽啊?

(2)出示數字1―4,理解數物匹配。

師:我們幫她整理到這樣一個成長相簿裡。(出示成長相簿)

師:我們看小樹苗有單人照,有雙人照(兩個小數寶寶的),還有更多小樹寶寶的,你們覺得可以用數字來表示麼?怎麼表示?

師:那一顆小樹苗可以用幾來表示?幼:1。(出示數字1)

師:兩個小數的合影呢?幼:2。(出示數字2)

(同樣方法引出數字3)

師:4怎麼表示,表示幾個小樹寶寶的合影?幼:4個。(出示數字4)

(3)鼓勵幼兒找出所有與數字1相同的照片。

師:相簿裡有了1、2、3、4,那後面呢還要插幾張相片。就要請你們動腦筋想一想,到底在1後面放哪些樹寶寶的照片更合適。

師:待會匯給每個小朋友發一張小的成長相簿,請你們呢把1後面合適放哪些照片插 進去。

(幼兒操作)

(4)展示幼兒的成長相簿。

師:請小朋友上來再大相簿上擺擺你是怎麼排照片的?並且說說你為什麼這樣排?

師:還可以怎麼排?你為什麼這麼排?

師:她們誰排的更合適?為什麼?

(教師根據幼兒的操作情況展示講解幼兒的成長相簿)

師:1顆種子、1顆嫩芽、1顆小樹苗,1顆大樹,那1還可以表示什麼呢?(幼兒說一說)

師:原來1可以表示許許多多都是1個的物體。

(5)請一個幼兒嘗試排列數量2.

師:她是按照什麼順序放的啊?(出示從小到大的標記)

3、幼兒分組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師:大樹媽媽覺得你們這樣放真好,她很高興!待會請你輕輕地到前面來把你的成長相簿拿回去,先把數字1後面的相簿調整好,再把它排完。整理好後把成長相簿給客人老師看一看,看看他們會不會滿意,如果有需要調整的地方請你再調整一下。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 嘗試根據物體的不同特徵進行分類數數。

2、 鍛鍊仔細觀察物體的能力。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水彩筆活動重點: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描述圖中螞蟻的特徵活動過程:

1、 看看說說:"小螞蟻開始準備過冬的食物了,看看圖片裡有誰,它們在幹什麼?周圍還有些什麼?"重點啟發幼兒仔細觀察、描述圖中螞蟻的特徵2、 找找數數:

(1)師:"你能在圖畫中找出數量分別為1、2、3、4、5、6的東西嗎?"(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講述)(2)圖中還有哪些物體分別可以用數字1、2、3、4、5、6來表示的'?

3、圈圈畫畫:

師:"請把找到的結果畫在表格裡,找的越多越好。(幼兒觀察記錄,教師啟發幼兒運用分類的方法進行觀察記錄。)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9

教案目標:

1、通過活動,學習按某一特徵有規律地間隔排列規律排列。

2、在探索尋找活動中,選擇不同的方法嘗試有規律排序。

3、培養幼兒有初步的推理能力,發展幼兒創造力。

活動準備:

1、各種排列規律的卡片。

2、各種顏色的木塊、幾何圖形、貼絨圖案若干。

3、操作卡片每人一份。

活動預設:

一、自由探索。

1、以遊戲:“尋寶”引入活動。

讓幼兒尋找藏在“草地”上的卡片,開啟卡片看看上面有些什麼?

2、討論卡片上不同的變化,說說它們的排列規律。

二、發現規律。

1、觀察卡片上物體的排列,讓幼兒感知物體排列的次序規律。學習按顏色、幾何圖形、圖案間隔排列的方法。

2、請幼兒補規律。找出卡片上物體的規律,想想接著應該排什麼?

3、幼兒動手操作,把缺的補上去,將規律補完整,並說說為什麼要這樣補。

三、嘗試自由排列。

1、介紹各組活動的內容和要求。

第一組:按顏色排列。選擇兩種或三種顏色的木塊進行間隔排列。

第二組:按幾何圖形排列。選擇兩種或三種幾何圖形進行間隔排列。

第三組:按圖案排列。選擇兩種或三種圖案進行間隔排列。

2、幼兒自選操作活動,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地嘗試進行有規律排列。

3、請幼兒介紹自己是按什麼規律排列的。

課後反思:

我對幼兒園上了公開課《找規律》,這是一個比較獨立的學習內容,活動的設計我以遊戲、操作貫穿於整一節課,這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

第一個環節我以“聽詞做動作”的遊戲匯入,讓幼兒聽我說兩組詞(①小鳥啄蟲、小鳥啄蟲、拍手、拍手。②小鳥飛、跺腳、跺腳)做動作,然後讓他們思考每一組動作繼續做下去該怎樣做,許多小朋友都做對了,我問他們為什麼這樣做?

xx小朋友說:“我照著前面做的就往後做了。”

xx小朋友說:“小鳥啄兩次,拍兩次手是按順序做的。”

xx小朋友用響亮的聲音說:“這些動作是固定重複的,所以後面的動作也是這樣做。”多麼好的回答!我請全體小朋友給予他們熱烈的掌聲!

接下來我讓小朋友聽音樂來做上面的動作,小朋友們把自己當成了小鳥,開心極了。最後我引導小朋友用圖把上面的動作表示出來,讓他們知道這樣有順序的排列就是有規律的排列。

第二個環節我分幾個層次進行教學。

首先讓幼兒觀察物體的排列找出排列的規律,然後繼續排下去。接著讓幼兒來玩“有規律排隊”的遊戲。最後讓幼兒在教室裡找一找有規律的東西,這個環節小朋友們非常的活躍,都要搶著回答。

xx小朋友說:“牆上的米老鼠排列是有規律的。”

xx小朋友說:“鋼琴的`琴鍵排列是有規律的。”

xx小朋友說:“牆上的KT板排列是有規律的。”

xx小朋友說:“我身上衣服的花紋是有規律的。”

xx小朋友說:“頭頂上的臉譜和鏈子排列有規律。”……

第三個環節我提供了許多材料讓幼兒進行創造規律。在這個環節中幼兒對“規律”的感知、體驗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小朋友們都擺出了各種各樣的規律,他們學得積極、投入,極大地調動了他們的思維活動,發展了他們的創新思維。

在整個教育活動中,大部分的孩子都比較認真、積極參與和守紀律,但是還有四個孩子不夠理想,按要求進行活動的意識還不夠強,不過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已進步了許多,要他們達到我的要求,這是我以後要面對的一個工作重點,因為我的目標是要讓全班所有的孩子都表現得令我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