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安全教育教案範文集合5篇

關於幼兒園安全教育教案範文集合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7W 次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安全教育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幼兒園安全教育教案範文集合5篇

幼兒園安全教育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瞭解地震的有關常識,掌握正確的自救方法。

2.能沉著、冷靜應對危險情景,用心想辦法解決問題。

3.激發幼兒觀察周圍環境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課件、泡沫板。

2.急救箱及物品:手電筒、餅乾、水、跳繩、書、玩具、收音機、手套、口罩、哨子。

活動過程:

一、地震的危害

1.孩子們,老師蒐集到一段錄影,讓我們看看發生了什麼事情。(播放視訊)提問:錄影上發生了什麼事情你看到了什麼(幼兒發言)小結:是啊!剛才錄影中大樓在搖晃,地面發出了劇烈的聲響,這就是地震。

2.地震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災難,到底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危害讓我們來看一看。小朋友,能夠把你看到的和旁邊的小夥伴說說。(教師走下去,聽一聽,問一問)再請個別幼兒起來說一說。

小結:地震發生後,出現房屋倒塌、大橋斷裂、山體滑坡,給我們的生命、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危害。地震實在是太可怕了。

二、地震來了怎樣辦

1.如果地震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怎樣辦

2.地面出現劇烈的震動,我們躲在哪裡安全些請個別幼兒說。教師出示圖片,請幼兒決定誰做的對,教師用泡沫板演示構成的三角區,讓幼兒明白什麼地方安全。

3.如果在這個教室裡發生地震,該怎樣辦請小朋友找個地方躲起來,看看誰找的地方最安全,持續的姿勢最正確。教師一邊指導一邊給做對的小朋友貼上一個小標誌。小結幼兒躲的狀況。什麼時候往外跑逃跑時就應注意什麼(有秩序,沿牆角跑,保護頭部。)能夠用什麼來護住我們的頭

小朋友,聽!是誰的`聲音(放圖片)他沒有跑出去,被困在了裡面,他用什麼辦法讓別人明白被困在裡面什麼時候喊(有人時喊)為什麼沒人時不要喊(持續體力)沒有勁喊了怎樣辦(哨子、敲擊、尋找食物、想辦法自救)小結:如果地震發生在我們身邊,我們要先躲後跑,如果被困住好幾天了,都沒有人來救你,不要灰心,相信肯定會有人來救我們。

三、地震的預防

1.日本是一個多震的國家,他們的家裡準備了一個地震急救箱,以備急用。裡面有許多物品,你能夠和小朋友商量就應選什麼物品,用它來幹什麼然後放到你們組的急救箱裡。把你們組的急救箱送到老師這,然後回到座位上。讓我們一齊來看一看急救箱都有些什麼(提問:水和餅乾我們需要它嗎手電筒能派上什麼用場收音機也能幫忙到我們嗎小小的哨子有什麼用手套能有什麼用處)小結:有了急救箱裡的這些東西,我們就能夠利用它來幫我們渡過難關了。

2.地震很可怕,如果我們能提前明白地震何時發生該有多好但此刻我們還無法預測地震的發生。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會發此刻地震發生的前一兩天或幾個小時內經常會發生一些常的現象,讓我們看一看。(請幼兒看課件)小結:這些現象都是透過仔細觀察才能發現的,小朋友發現後能夠告訴周圍的人四、地震演習這天,小朋友明白了這麼多關於地震的知識,讓我們來進行一次地震演習,看看小朋友會不會保護自己。

幼兒園安全教育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啟發孩子清楚陽臺的首要用途。

2。協助孩子清楚在陽臺上的安全知識,明白不爬陽臺,不往陽臺外丟物品等。

3。使孩子初步創立自我保衛觀念。

教學預備

1。錄影機,錄影帶,電話機。

教學過程:

1。孩子依照已經有經驗談一談陽臺的首要用途。"孩子家中是否均有陽臺?你們均在陽臺上做些啥?"總結:陽臺是個伸向屋外的環境,它可接觸到更加多的空氣與陽光。有些人家在陽臺上晒衣衫,養花,養魚,有些人在陽臺上活動身體,鍛鍊。夏季,還可在陽臺上乘涼。大夥兒都需要它。

2。看錄影,探討在陽臺上哪一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一些是錯誤的'。片段一:孩子在陽臺上閱讀、摺紙。片段二:孩子在陽臺上運動。片段三:一孩子將頭與身體伸向陽臺外喊樓下的孩子。片段四:一孩子往陽臺外拋物品。片段五:一孩子將身體伸向陽臺外拿手絹。片段六:一孩子在陽臺上玩,突然風將陽臺門吹上啦,如何是好?

幼兒教師啟發孩子分段看錄影片,每看完1段,提議提問:這一位孩子的舉動哪兒對,哪兒錯,為何?應當怎麼樣做?探討總結:在陽臺上取晒在衣架上的物品時,不可以將身子探出護欄,應當用衣鉤將衣服鉤到可拿到的地方再取回。不然,一不留神會發生危險。不可以往陽臺外丟物品,會砸傷別人。例如果遇見陽臺上的門被吹上,應向屋內的爸爸媽媽求救,請他們幫忙。

3。孩子探討:在陽臺上另外還有哪一些危險的事不可以做?

4。孩子動手操作,辨別圖片上的孩子安全行為對與錯,並講出理由。

 教學提議:

1。此教學內的錄影內容可依照各幼兒園的實際,描繪成圖片或編排成場景表演。

2。提議爸爸媽媽們在家裡常常叮囑孩子在陽臺上留意安全,及時阻撓危險行為,提高安全觀念。

教學區教學認識和感知區裡向幼兒給予各種安全行為的圖片。例如:陽臺上的安全、遊戲內的安全、室外教學內的安全,讓孩子分辨區別對與錯,並說一說理由。

幼兒園安全教育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豐富幼兒關於食物的詞彙,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2、增加幼兒的食品衛生知識,使幼兒對食物有更多的瞭解。 活動準備: 彩圖若干:腐爛的水果、發了芽的土豆、發黴的花生、色彩

活動目標:

1、豐富幼兒關於食物的詞彙,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2、增加幼兒的食品衛生知識,使幼兒對食物有更多的瞭解。

活動準備:

彩圖若干:腐爛的水果、發了芽的.土豆、發黴的花生、色彩鮮豔卻帶有劇毒的蘑菇、田螺、海鮮、貝殼、路邊的牛雜等。

活動過程:

1、幼兒解釋“食物中毒”的含義,讓幼兒知道人在食物中毒時所表現的狀況,如嘔吐、 腹瀉、昏迷等等,嚴重的會導致死亡。

2、分別向幼兒展示每一幅圖片,可提供實物讓幼兒比較,如可用蘑菇、馬鈴薯、水果、花生等,提醒他們仔細觀察食物的形狀以及不同之處。

3、分別向幼兒講述圖片中的食物顏色、形狀等各方面特徵,向幼兒講解圖片中食物的毒性。

幼兒園安全教育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在生活中安全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綱要》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這幾年各地連續發生造成幼兒傷亡的重大事件。引起相關部門高度重視,教育部要求全國幼兒園教職工要把孩子的安全放在首位。顯然保護幼兒的安全與健康已成為幼兒園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班幼兒年齡小,辨別是非能力差,往往聽信別人的謊話或受物質的引誘而造成走失、被拐騙等重大事故。分析原因,孩子們自我保護意識的淡薄和缺乏是個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關注孩子、保護孩子的.同時,也應教給幼兒必要的安全知識,提高其自我保護能力,以便更好地適應周圍環境。為此我設計和組織了《小心陌生人》這個活動。

 一、活動目標:

①樹立幼兒初步的防範意識。

②引導幼兒瞭解如何與陌生人交往,如何保護自己。

③培養幼兒思考能力和應變能力。

二、活動準備:

①多媒體課件

②"×"和"√"號的標記牌

活動重難點:

①重點:初步樹立防範意識,學習自我保護的方法。

②難點: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活動過程:

1、歌曲匯入,激趣引題

播放幼兒熟悉的《小兔乖乖》的音樂,幼兒傾聽欣賞。

2、故事進入,觀看短片《丟丟和陌生人》

師:小兔為什麼不給大灰狼開門呀?現實生活中也有像大灰狼一樣的壞人,他們是怎麼哄騙小朋友呢?小朋友請聽故事《丟丟和陌生人》。

(1)組織幼兒討論

①丟丟跟誰走了?②什麼是陌生人?③他為什麼跟陌生人走的呢?④結果怎麼樣?⑤小朋友能不能輕易相信陌生人的話?

(2)教師小結:陌生人裡面有壞人,壞人會用好吃的食物、有趣的玩具或說好聽的話騙小孩,把小孩拐走,使小孩再也回不了自己的家了,所以我們不能隨便相信陌生人的話,更不能跟陌生人走。

3、觀看情景片斷,展開討論

此環節選取生活中典型的三個情景片斷

①不亂吃陌生人給的東西

②一個人在家,有陌生人敲門怎麼辦?

③和大人走失怎麼辦?

通過三個情景的展示,逐步讓幼兒進行交流和討論,教師深入其中直接引導,使幼兒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訓練,並在觀賞過程中讓幼兒懂得與陌生人交往以及保護自己的方法。

4、巧虎超人教你怎麼做

讓幼兒喜歡的卡通人物巧虎超人,以俏皮的口吻迅速地作出正確與錯誤的行動判斷,讓幼兒在寬鬆、愉悅的氣氛中鞏固學習了應對陌生人的方法,提高了整個活動的趣味性、綜合性。

5、遊戲--小小裁判員

通過故事與觀看短片幼兒已具備了一定的判別是非能力,教師再次讓幼兒觀看幾個情境,並在觀賞的過程中讓幼兒舉出對錯牌,判斷哪種行為是對的、哪種行為是錯的。

6、結束--欣賞兒歌《小心陌生人》

不能跟陌生人走

陌生人的東西我不吃

陌生人的禮物我不要

陌生人敲門我不開

活動總結

本活動我讓幼兒初步掌握了自我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同時讓幼兒之間相互傳授經驗,讓幼兒瞭解爸爸、媽媽或老師不在身邊時,有陌生人給好吃的、好玩的,都不能接受,更不能跟陌生人走。

"安全"是人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字,要教會孩子如何保護自己,就要對他們進行一系列的安全教育。因此,我將安全工作放在首位,讓他們不斷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是我對本次活動最大的期望,也是我不斷努力和奮鬥的方向。

幼兒園安全教育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食物會變壞。

2、觀察麵包發黴的過程。

3、學習作記錄。

4、培養探索精神。

活動準備:新鮮麵包、玻璃瓶、記錄表。

活動過程:

1、請幼兒一起嚐嚐新鮮的麵包,然後說說麵包的.味道、氣味、顏色,老師記錄下來。

2、提問幼兒是否見過發黴的麵包,提議大家一起做試驗,觀察麵包發黴的過程。

3、將一片面包放在玻璃瓶裡,旋緊瓶蓋。請幼兒每天觀察麵包的變化,並用圖畫把過程記錄下來。

4、一個星期後,請他們報告實驗紀錄。提醒幼兒不能開啟瓶蓋,並請他們猜猜為什麼。

5、出示原來有關新麵包的紀錄,請幼兒比較麵包發黴前後的顏色、形狀。

6、告訴幼兒變壞了的食物不能吃,請他們討論儲存食物新鮮的方法。把討論結果記錄下來,留待下一個活動使用。

總結分享:請幼兒說說曾見過哪些食物變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