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華】幼兒園小班教案錦集六篇

【精華】幼兒園小班教案錦集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5W 次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華】幼兒園小班教案錦集六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多種材料製作各種各樣的船。

2、提高手腦協調能力和創造能力。

3、探索、發現生活中船的多樣性及特徵。

4、引發幼兒學習船的興趣。

  活動準備

泥塑材料,各種大小不同的盒子。

  活動過程

1、欣賞活動。

引導幼兒欣賞紙船和船模。

2、幼兒動手設計船。

全班幼兒分成三組:

①、繪畫組(圖畫紙、油畫棒、毛筆、廣告色等。);

②、泥工組(各色橡皮泥);

③、手工組(大小不同的盒子、透明膠等)。

3、幼兒分享活動。

讓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學習初步自己和別人的作品

  活動延伸

《我喜歡的船》

小百科:船或船舶,指的是:舉凡利用水的浮力,依靠人力、風帆、發動機(如蒸氣機、燃氣渦輪、柴油引擎、核子動力機組)等動力,牽、拉、推、劃、或推動螺旋槳、高壓噴嘴,使能在水上移動的交通運輸手段。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懂得吃午飯的時候要自己吃飯,不要別人喂。

2、學習一些獨立進餐的基本方法:學用小勺,能把飯萊一勺一勺送進嘴裡細嚼慢嚥。

3、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4、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意識

重點與難點:

掌握一些獨立進餐的基本方法,改變進餐依賴的習慣。

活動準備:

生活區角活動:舀小勺

體育遊戲:給小動物餵食

飯廳環境佈置:自己吃飯真能幹、小鏡子若干、小獎品若干

活動過程

感知討論——實踐操作——強化鞏固

1、感知討論

(1)餐廳環境佈置“自己吃飯真能幹”。用環境隱性的教育手段,讓幼兒潛移默化感知,吃飯要自己吃。

(2)演示“學用小勺”。請幾名幼兒演示各自用小勺的方法,然後讓小朋友說說誰拿的方法對或不對。教師再示範講解正確使用小勺的方法:左手扶碗,右手拿小勺,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勺柄,無名指和小指配合抵住,不宜捏得過低或過高。

(3)照鏡子“我們的牙齒真能幹”建議可利用吃點心時,發給每位幼兒一面小鏡子,先張開小嘴照一照,看見嘴巴里有牙齒和咽喉部等,再拿一塊點心放進嘴裡,看看原來的點心怎麼會變得越來越碎?最後是從哪裡嚥下去的?讓幼兒直觀感知一下,自己的牙齒真能幹,吃東西時要咀嚼,一口一口嚥下去,這樣才能吸收營養長身體。

2、實踐操作

(1)生活區角活動:在生活角里投放一些玻璃彈或各類豆粒等材料,讓幼兒練習舀小勺,掌握正確用小勺的方法。

(2)體育遊戲“給小動物餵食”,讓幼兒扮演飼養員,給小動物餵食(要用小勺舀起“食物”送進小動物嘴裡)看哪組飼養員喂得又快又多。

(3)幼兒餐點時,注意督促提醒幼兒要正確使用小勺,一勺一勺把食物舀進嘴裡,要細嚼慢嚥。對特殊幼兒,先要求會嚼會咽,逐步要求自己拿勺吃。

3、強化鞏固

建議可不定期地在午餐時搞一些小獎勵,對那些能獨立吃完自己一份飯萊的幼兒送以小獎品,激發幼兒獨立進餐的積極性,逐步形成良好的進餐習慣。

活動延伸

通過家園之窗,向家長進行幼兒獨立進餐要求的宣傳,要求幼兒在家在園一個樣,父母不要包辦代替,儘可能堅持培養幼兒獨立進餐的習慣,隨時保持家園聯絡,溝通了解幼兒進餐的情況

小百科:午飯是一天之中,中午的飯食,時間一般在中午12點左右。一份營養豐富的午餐為人們提供整個下午的能量,合理搭配的午餐需要有主食:米飯或者面,北方也有以饅頭為主食的;肉類:或者雞蛋等提供蛋白質;蔬菜;湯等。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目標

1.感受兒歌的韻律美。

2.能有節奏地念兒歌,正確發音gua。

3.藉助圖文並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孩子對兒歌的興趣。

4.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準備

1.娃娃木偶一個。

2.圖片。

過程

1.觀看木偶表演。

――娃娃去買瓜,想買什麼瓜?

――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觀察並說出各種瓜的名稱。

――教師邊操作木偶,邊有節奏地朗誦。

2.學習兒歌。

――教師按兒歌韻律有節奏、有順序地與幼兒一起說出各種瓜的名稱。

――告訴幼兒兒歌的名稱,教師再次完整朗誦。

――鼓勵幼兒邊念兒歌邊拍手(或用身體語言)表示兒歌的節奏,感受兒歌的韻律美。

――朗誦這首兒歌,你發現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嗎? (有很多瓜)

――如果你是那個小娃娃,你買了那麼多瓜後,會怎麼做?

――鼓勵幼兒改編兒歌的最後一句,如“買回家,送給好媽媽”等。

附:瓜娃娃

小娃娃,去買瓜。

買了冬瓜和西瓜。

甜瓜南瓜小黃瓜。

苦瓜菜瓜哈密瓜。

買回家,裝滿一籮筐。

教學反思:

《瓜娃娃》是主題“好吃的水果”中的一節語言活動,兒歌富有節奏感,讀起來朗朗上口,學念兒歌也是幼兒比較感興趣的。通過朗誦兒歌、配合相應的肢體動作等形式,豐富了幼兒對一些常見瓜類的認識,也激發了他們愛吃瓜果蔬菜的情感。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新來的小朋友

  【活動設計】

幼兒年齡小,剛離開親人來到幼兒園這個陌生的環境中,難免產生緊張、不安、焦慮等情緒。“新來的小朋友”這首幼兒詩貼近幼兒的生活實際,句式的重複和節奏感更能吸引幼兒,尤其是詩的最後一句“不哭不哭都不哭”更能引起幼兒的注意,特別適合剛入園的孩子學習,可以幫助小朋友儘快熟悉幼兒園的環境,消除緊張情緒,幫助小朋友高高興興地來上幼兒園。

  【活動目標】

1、喜歡學說幼兒詩,初步感受幼兒詩的語言美。(重點)

2、根據詩的畫面和內容,幼兒能夠大膽連貫地表達。

3、初步感知幼兒詩中反覆句式的使用,學說幼兒詩。(難點)

  【活動準備】

新來的小朋友哭的視訊、小熊敲鼓、小貓吃飯的場景、課件、音樂、《幼兒園裡真快樂》。

  【活動過程】

  一、利用真實的“生活再現”情境,幫助幼兒萌發安慰新來小朋友的愛心

師:新來的小朋友哭了,怎麼辦呢?(自由講述)

小結:小朋友都是有愛心的孩子,懂得去安慰小朋友了!對,“新來的小朋友,快不要哭!”

  二、幼兒“快樂感知”,初步感知幼兒詩中反覆句式的語言美

場景一:小熊敲鼓。

師:你看,小熊在哭嗎?“你看小熊也不哭”。

場景二:小貓吃飯。

師:你看,小貓在哭嗎?“你看小貓也不哭”。

小結:不哭不哭都不哭。

  三、教師示範朗誦幼兒詩,幼兒進一步感知、理解幼兒詩的節奏。

1、教師示範朗誦(動作示範、語氣抑揚頓挫)。

師: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首好聽的幼兒詩“新來的小朋友”。

2、播放課件,師幼共同朗誦。(重點是節奏)

師:大家和老師一起說幼兒詩,看誰的聲音最好聽!

  四、利用“快樂體驗”情境,幼兒感受快樂的氛圍。

師:大家都是好朋友,我們一起跳舞吧!

  【活動延伸】

音樂遊戲:《找朋友》。

附:新來的小朋友

新來的小朋友,

快不要哭!

你看小熊也不哭,

你看小貓也不哭,

不哭不哭都不哭。

  【活動反思】

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在其《大教學論》中曾說: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而心理學也認為個體的情感對認識活動至少有動力、強化、調節三方面的功能。為了激發幼兒的學習內在需要,我利用新來的小朋友哭的視訊為幼兒創設一個真實的生活再現情境,把幼兒引入到身臨其境的情境中去,從而刺激幼兒的感官,促使幼兒的內在情感因素產生共鳴,來激發和強化他們的求知慾望。

在這種情境中我提出問題“新來的小朋友哭了,怎麼辦呢?”的.時候,小朋友很自然地說:“抱抱他”“親親他”“給他一塊糖”“給他玩玩具”……從幼兒的回答中,可以看出通過這種真實的生活再現情境,喚醒了幼兒的已有經驗,讓幼兒回想起自己哭的時候成人的行為和舉止,從內心引起了共鳴,這也說明這種情境創設很有效、很成功。

在這個環節中,有一個小朋友說出了“對不起”。雖然幼兒還不能恰當地運用,但是已經有了使用禮貌用語的意識。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會多一些禮貌用語的滲透,幫助幼兒培養文明的語言習慣。總之,孩子都很喜歡這首幼兒詩。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設計背景

上幼兒園啦!在家裡倍受寵愛的小寶貝們,帶著許多小問號,要離開爸爸媽媽的懷抱,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開始學習在集體中獨立地生活。可是,面對陌生的環境幼兒多少有些恐懼和焦慮,幫助幼兒們儘快熟悉幼兒園,適應集體生活,是我們開展這個主題活動的初衷。

活動目標

1、對幼兒園產生親切感和安全感,逐漸習慣和適應集體生活。

2、喜歡自己的朋友,體驗與老師、同伴一起活動、分享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讓幼兒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

難點: 如何讓幼兒習慣和適應集體生活。

活動準備

1、布袋小鴨、幼兒園大門(積木拼搭)。

2、課件《小鴨上幼兒園》。

3、CD碟片《我上幼兒園》。

活動過程

一、激趣匯入

1、教師出示布袋小鴨跟小朋友打招呼,吸引幼兒的注意與興趣。

2、教師邊播放課件邊講述故事《小鴨上幼兒園》。

二、知道自己長大了,要像小鴨一樣到幼兒園來學本領。

1、提問:小鴨是怎麼上幼兒園的?今天我們班誰像小鴨一樣高高興興上幼兒園的?

2、小結:爸爸媽媽上班去了,我們也已經長大了,要高高興興上幼兒園做遊戲、學本領。

3、欣賞兒歌《我上幼兒園》

三、小結

小朋友理解並能夠跟著老師複述故事《小鴨上幼兒園》,喜歡上幼兒園,喜歡幼兒園的老師和其他小朋友。

教學反思

以 “小鴨上幼兒園”為主題,因為有親近的感覺,貼近孩子的生活,幼兒就有說不完的話,通過故事的引導,孩子就會慢慢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環境、人文環境,並能理解幼兒園的一日常規。為幼兒高高興興上幼兒園鋪墊了一定的基礎。幼兒通過理解講述這個故事,知道自己長大了,該上幼兒園學習本領了。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總目標:

1、關注自己的身體,激發幼兒探究自己身體的興趣。

2、感受和體驗五官的外形特徵、結構和主要功能,發展感知能力。

3、能積極運用感官感知周圍的世界,懂得保護自己的五官。

《我的耳朵靈》

活動目標: 1、感知日常生活中各種不同的聲音,嘗試分辨一些不同的聲音。

2、知道耳朵可以聽聲音,要保護好耳朵。

3、發展幼兒認真傾聽的能力和辨別能力。

活動準備: 1、錄音機、磁帶,鈴鐺、鈴鼓、盤子、鍾等能發出聲音的物品。

2、教學掛圖(大自然的背景圖、流水、颳風、雷雨、鳥鳴等)。

指導要點: 1、遊戲:耳朵耳朵聽一聽。

教師和幼兒邊摸耳朵邊念兒歌:“耳朵耳朵快醒來,聽聽我是誰?”唸完兒歌,教師播放事先錄好的幼兒熟悉的聲音(如:汽車、摩托車的喇叭聲、自行車的鈴鐺聲,常見小動物的叫聲,人的笑聲、哭聲等等,或在桌子底下敲擊幼兒熟悉的能發出聲音的物品),讓幼兒猜猜是誰或什麼物品發出的聲音。

待幼兒熟悉遊戲後,教師可增加遊戲的難度。這時,教師可請幼兒閉上眼睛並變換髮聲的位置,讓幼兒說說聲音來源的方向。

2、教師與幼兒討論耳朵的用途:你是怎麼發現周圍的聲音?耳朵有什麼用呢?

3、出示大自然的背景圖,依次播放自然界中的各種聲響(流水聲、颳風聲、雷雨聲、鳥鳴聲等),請幼兒根據磁帶所播放的聲音選擇相應的圖片貼到適當的位置。 4、討論:在我們生活中你還聽過哪些聲音?並請幼兒模仿出這種聲音。

5、討論:怎樣保護耳朵。

(1)請幼兒說說沒有耳朵會怎樣?

(2)請幼兒捂上耳朵,教師輕聲說話,引導幼兒感知聽不見的不方便。

(3)說說怎樣保護耳朵?(不要對著耳朵大聲說話,不要讓水流進耳朵或留在耳朵裡等)

活動延伸: 讓幼兒尋找生活中能發出聲音的各種不同事物或現象的圖片、實物,將它們展示在科學區中,說說或演示它們發出的聲音。

《我的眼睛亮》

活動目標: 在遊戲中瞭解有關眼睛的常識,知道眼睛的主要功能。

活動準備: 1、教室中幼兒常見的物品3—5件,如玩具、彩筆、積木、剪刀等。

2、大塊的布一塊,桌子。

3、鏡子、手帕、玩具水果、果籃若干等。

指導要點: 1、教師出示幼兒熟悉的物品,讓幼兒說說這些物品的名稱。

2、遊戲:變魔術。

(1)請幼兒先看清楚桌上的物品,然後教師用布將桌上的物品蓋住。

(2)請幼兒閉上眼睛,教師將布覆蓋住的物品之一抽出藏起,再請幼兒睜開眼睛,並將布緩緩開啟。

(3)請幼兒說說桌上少了什麼物品。

(4)待幼兒熟悉遊戲規則後,可以增加或減少布內物品的數量再請幼兒猜;也可以請有興趣的幼兒輪流上臺擔任“魔術師”。

(5)請幼兒說說是怎麼知道桌上少了或增加的物品。

3、讓幼兒拿鏡子照照自己的眼睛和看看同伴的眼睛,說說眼睛是什麼樣子的。

4、遊戲:運水果。

(1)請兩位幼兒,其中一位幼兒用手帕(或眼罩)矇住眼睛,使眼睛看不見,然後再請這兩位幼兒到“果園”將兩籃水果運回來。

3、小塑料瓶(藥瓶、膠捲底片盒等)若干,並在瓶蓋上挖一個小孔。

4、流“鼻血”的娃娃一個,手帕等。

指導要點: 1、展示蒐集來的有氣味的物品,由蒐集者介紹該物品,並請大家聞一聞。

2、遊戲:神祕箱。

教師事先將前面展示的有氣味的物品逐一放進神祕箱,讓幼兒用鼻子在神祕箱的小孔處聞一聞,猜測箱內藏的是什麼東西,最後教師開啟神祕箱,與幼兒共同驗證。

3、與幼兒一起討論鼻子的用途,知道鼻子可以聞氣味。並引導幼兒回憶:爸爸的鼻子平時是用來幹什麼的?媽媽平時用鼻子做些什麼?還有爺爺、奶奶的……

4、遊戲:找相同。

教師出示裝有不同氣味物品的瓶子,讓幼兒將瓶子拿起來聞一聞,並把具有相同味道的罐子放在一起,並說說是什麼物品的氣味。遊戲幾次後,教師可適當增加裝相同氣味物品瓶子的組數,再按上述方式分組進行遊戲。

5、與幼兒一起討論怎樣保護鼻子。

(1)教師出示一個流著“鼻血”的娃娃,教師提問:娃娃怎麼了?娃娃的鼻子怎麼會流血的?教育幼兒不能用手挖鼻孔,鼻涕流出來時,要用手帕來擦。

(2)請幼兒當“小老師”,教娃娃正確的擦鼻涕的方法。

《小嘴嘗一嘗》

活動目標: 1、通過味覺體驗,使幼兒知道舌頭可以感覺各種不同的味道。

2、品嚐酸、甜、苦、辣、鹹的不同味道。

活動準備: 1、裝有5種不用味道的水(如:檸檬水或醋、糖水、苦瓜汁、鹽水、薑茶等)若干組,筷子或吸管(超過幼兒數)。

2、《教育掛圖》(畫有不同表情人物的臉譜

指導要點: 1、教師講述《酸甜苦辣鹹》的故事(見小小資料庫)。

2、邀請幼兒當“大廚師”,試著找一找桌上酸、甜、苦、辣、鹹5個小朋友躲在哪裡。

3、讓幼兒自由選擇一個水杯,用筷子(或吸管)蘸一蘸水杯裡的水,嚐嚐它們是什麼味道的,並說說自己喜歡哪種味道。

4、請幼兒根據自己對味道的感受,在掛圖上把與味道相應的表情連線。

5、說說舌頭對人們的幫助。

活動延伸:

請家長協助創造條件,讓幼兒在家裡當“大廚師”,自己動手拌冷盤。注意:在動手之前應讓幼兒認識各種調味品,並提醒幼兒想一想自己要拌出什麼口味的冷盤後再動手。

《我的五官》

活動目標: 1、在感知活動中發現五官,知道五官的名稱。

2、觀察五官的相對位置和外形特徵,初步瞭解保護五官的一般常識。3、能大膽地用語言向老師或同伴表達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殘缺五官的臉譜若干、相應的五官,人手一面鏡子。

2、幼兒學習包第 頁(臉譜及五官拼圖)。

※指導要點: 1、讓幼兒拿鏡子照自己的臉,看清自己臉上的器官,說說看到了什麼,它們是什麼樣子的。

2、看一看自己身邊小朋友的五官長在臉上的什麼位置,和自己五官的位置一樣嗎?

3、教師小結:我們每個人都有兩個眼睛,兩隻耳朵,一個嘴巴,一個鼻子;眼睛裡有眼珠子,嘴巴里有牙齒和舌頭。

4、遊戲:我說你做。

教師說出一個五官的名稱,請幼兒迅速、正確地用手指出。

5、遊戲:看五官。教師出示五官殘缺病人的臉譜底版及五官的有關材料,請幼兒當“醫生”,為五官殘缺病人看病:看看這些病人少了什麼五官,少了這些五官會給生活帶來什麼影響,並幫助病人找到相應的五官貼上在臉譜的相應部位。

6、與幼兒討論五官的用途和保護方法。

7、智力遊戲:擺五官。

提供臉譜及五官拼圖,讓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自由操作,嘗試擺五官,並說說五官的名稱及五官對人的幫助。

活動延伸: 讓幼兒照鏡子作出各種表情,觀察:當作出各種表情時五官發生了什麼變化。並嘗試動手貼上帶有各種表情的臉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