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語文五年級教案(15篇)

語文五年級教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W 次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五年級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五年級教案(15篇)

語文五年級教案1

對於《西遊記》的故事,大多數學生並不陌生。這部帶有童話色彩的神話小說,塑造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等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備受學生喜歡。學完課文後,可開展語文活動,讓學生把從書中讀到的、電影電視劇中看到的《西遊記》的相關故事,講給大家聽。在進一步體會孫悟空英雄形象的同時,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1、本文是一篇古代白話文,課前可佈置學生查閱字典及有關資料,儘可能弄懂一些字、詞的基本意思。

2、根據本文的語言表達特點,可以讀為主線來安排教學過程。從讀中瞭解課文的大致內容,從讀中感受人物形象,最後組織學生講講猴王出世的故事。

3、教學時,要注意結合學生頭腦中已經建立的孫悟空的形象,將讀、想、做等有機結合,讓孫悟空的形象在學生頭腦中鮮明地樹立起來。

4、課文中有一些難認的字,其中,許多字在本課尚未列入“會認”的範圍,這些字,學生憑藉拼音會讀即可。課文中有些詞句,學生能知其大意即可。

知識與技能:

1)、會認本課的生字。

2)、默讀課文,瞭解石猴出世和成為猴王的經過,體會石猴敢作敢為的性格特點。

3)、在閱讀中抓住事情的`前因後果來理解,體會《西遊記》的語言風格,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

過程與方法:

自讀,自悟,想象畫面,聯絡生活實際來理解課文的重點詞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勵大家學習“石猴”勇敢頑強、敢作敢為的品質,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

重點:

瞭解石猴從出世到成為猴王的經過,體會石猴敢作敢為的性格特點。

難點:

理解課文中古代白話文的意思,產生對古典文學的興趣。

教師:

準備多媒體課件及小說《西遊記》。

學生:

藉助工具書自學課文,理解難懂的詞句,標出不理解的地方,課上交流。

1課時

一、談話匯入,出示課題

看過《西遊記》這本書的同學請舉手。你們喜歡《西遊記》嗎?為什麼?(學生自由回答)《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以無窮的魅力吸引了無數的讀者。

老師也喜歡《西遊記》,我最喜歡其中的角色是孫悟空。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節選自《西遊記》,講述了一隻石猴從出世到成為美猴王的故事。我們來看看,最初的孫悟空給我們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

二、根據“閱讀提示”,瞭解學習要求

1、學生默讀“閱讀提示”,說一說本課的重點問題。

2、學生回答:(1)石猴是從哪兒來的?(2)石猴又是怎樣成為猴王的?

三、指導閱讀,瞭解石猴出世的經過,感悟石猴的形象

1、指名讀、齊讀描寫“石猴出世”的語句。(板書:花果山石猴出世)

那座山正當頂上,有一塊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圍圓。四面更無樹木遮陰,左右倒有芝蘭相襯。蓋自開闢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

2、第1自然段中哪一句話介紹了石猴的生活?指名讀。賞析句子(排比、對偶的修辭手法)

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採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峰洞之中。

3、石猴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4、合作朗讀,讀出石猴的自在、快活、友善、可愛。

5、小結過渡:這隻快樂、自在、可愛的石猴是怎麼當上猴王的呢?

四、自主品讀感悟,瞭解石猴成為猴王的經過,感悟猴王的形象

1、思考:石猴是怎樣成為猴王的?用自己的話簡單地說一說。(板書:水簾洞)

2、品讀相關語句,體會語言的精妙之處。

(1)石猴成王這一經過寫得非常精彩,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並想想為什麼喜歡。體會語言的精妙之處,並寫下批註。

(2)學習小組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

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抬頭觀看,那裡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樑。

石猴喜不自勝,忽抽身往外便走,復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兩個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

石猴卻又瞑目蹲身,往裡一跳,叫道:“都隨我進來!進來!”

文章三次寫石猴跳入水簾洞,反覆寫石猴“瞑目蹲身”“跳”。引導學生體會動作的準確性及語言的個性化。可加上動作來讀。

(4)眾猴拍手稱揚道:“好水!好水!”……又道:“哪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連呼了三聲,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

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你們才說有本事進得來,出得去,不傷身體者,就拜他為王。我如今進來又出去,出去又進來,尋了這一個洞天與列位安眠穩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為王?”

這是前後呼應的寫法。引導學生體會石猴的神態、語言。有感情地朗讀這兩段話。

(5)眾猴聽說,即拱伏無違。一個個序齒排班,朝上禮拜,都稱“千歲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將“石”字隱了,遂稱美猴王。

理解“拱伏無違”的意思。齊讀,體會石猴登上王位時的榮耀。(板書:“石猴”更改為“美猴王”)

3、我們瞭解了石猴變成美猴王的經過,對石猴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你覺得是什麼樣的個性使他當上猴王的?(勇敢無畏、毛遂自薦、聰明機智、身手不凡……)

五、回顧拓展,激發課外閱讀《西遊記》等名著的興趣

1、整體回顧:全文用一副對聯巧妙地將兩個內容聯絡起來了,是哪一副對聯,你發現了嗎?

(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

2、體會“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的妙處。石猴出世在花果山,因“芝蘭相襯”“天真地秀”“日精月華”而成為“福地”;石猴成王在水簾洞,洞內有“天造地設的家當”,真是“別有洞天”!(補充板書:福地洞天)

3、拓展:在《西遊記》中,一隻出世充滿了神奇色彩的石猴當上了美猴王,後來又成了唐僧最得力的徒弟孫悟空。孫悟空降妖除魔,保護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你知道哪些?

4、總結:《西遊記》是名著,《水滸傳》《三國演義》也是名著。在經典名著中,我們總能讀到曲折動人的故事,總能看到各具特點的人物形象,總能讓我們與故事中的人物同悲共喜,總能引發我們的思考。

願同學們一生與名著相伴!

猴王出世

來歷:仙石迸裂——頑皮可愛

成王:跳水尋源——敢作敢為

根據本文的語言表達特點,教學時,我以讀為主線來安排教學過程。首先,讓學生自讀課文,從讀中瞭解課文的大體內容。然後圍繞“石猴是怎樣出世的,又是怎樣成為猴王的”等問題讀讀議議。接著再讀課文,從讀中感受石猴的形象。最後組織學生講講猴王出世的故事,並適度拓展,開展語文活動。對於孫悟空,學生大都比較熟悉,幫助學生感受他最初的形象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教學時我注意結合學生頭腦中已經建立的孫悟空的形象,將讀、想、做等有機結合,讓石猴的形象在學生頭腦中鮮明地樹立起來。

語文五年級教案2

一、學習目標

1.在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進一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四、五自然段。

2.通過灰椋鳥歸林時和入林後情景的句子,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憑藉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懂得鳥是人類的朋友,激發學生對鳥類、對大自然的熱愛。

二、預習學案

【預習目標】

1.正確認讀文中的生字詞,能流利地讀課文。

2.初步瞭解課文大意。

【預習內容】

(一)我會讀

灰椋鳥 水杉 鬱鬱蔥蔥 翹首仰望 橢圓 互相應和棲息 地毯 翩翩起舞 撲稜稜 深澗 情不自禁

呼朋引伴

(二)我能行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給文中的多音字“和”、“翹”標註拼音,讀順文中的長句,難讀的段落多讀幾遍。

2.文中描寫鳥的句子很多,你最喜歡那些,好好讀一讀,再說說你喜歡的原因。

(三)我質疑

在預習過程中,你還有不明白的'問題嗎?請寫在下面。

三、導學案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3-5自然段。

2.懂得鳥是人類的朋友,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小組合作探究】

1.你最喜歡課文中哪些寫鳥的句子?找出來有感情的讀一讀,再說說為什麼喜歡。

2. 細讀課文,用筆找出能體會出百鳥歸林的“壯觀”的詞句。

3.想像說話:“先回來的鳥——後到的鳥——”,如果你就是一隻歸林的灰椋鳥,你會向歸來的同伴傾訴些什麼見聞和收穫?在你歡呼、讚歎之時,你是否想過該感謝誰?

【深入探究】

學生展示本組的討論結果,集體交流,教師適當點撥、補充。

【精講點撥,昇華認識】

1.鳥是人類的好朋友,樹林是鳥的樂園。那我們小學生應該為此做些什麼呢?請你為保護動物設計一條公益用語。

2.詩詞覓趣:唐詩覓“鳥””

請在橫線處填上正確的鳥名,使之組成一句完整的唐詩。

(1)細雨魚兒出,微風______斜。

(2)草枯______眼疾,雪盡馬蹄輕。

(3)落霞與孤_____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4)身無彩______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5)蓬山此去無多路, ________殷勤為探看。

四、課堂檢測

(一)語音世界(讀拼音,寫詞語)

ǒu rán shèng zhuāng huì hé guī mó

( ) ( ) ( ) ( )

gǎn rǎn qīng sù qiáo shǒu yáo wàng

( ) ( ) ( ) hū péng yǐn bàn qī xī dì tǎn

( ) ( ) ( )

(二)巧手連線(把能搭配的詞用直線連起來)

挑著 籮筐 堅強的 基礎

掛著 紅榜 堅決的 立場

貼著 黑板 堅定的 態度

栽著 杏樹 堅實的 性格

(三)能力廣角(判斷下面的句子,是比喻的句子打“√”,不是的打“×”)

1.一個像幹部模樣的中年人向我走過來,把我扶起來。( )

2.岩石有許多稜角,瀑布經過時作急劇的撞擊,便飛花碎玉般亂濺開了。( )

3.這時,好像在誰的指揮下,鳥兒們放開歌喉歡快地唱了起來。( )

4.工人們憤怒極了,像山洪一樣往裡衝。( )

(四)難不倒我(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

1.沒有林場工人的辛勤勞動,沒有這幾年大規模的植樹造林,我到哪兒去觀賞這鳥兒歸林的壯觀場面呢?

2.這不是偉大的奇觀嗎?

3.說出的話難道可以不算數?

(五)課文傳真(閱讀下面這段話,完成後面的練習)

灰椋鳥開始歸林了。一開始還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飛過來。沒過幾分鐘,“大部隊”便排空而至,老遠就聽到它們的叫聲。它們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隊飛行。有的排成數百米長的長隊,有的圍成一個巨大的橢圓形。它們一批一批,浩浩蕩蕩地從我們頭頂飛過。先回來的鳥在林子裡不停地鳴叫,好像在互相傾訴著一天的見聞和收穫,又好像在呼喚未歸的同伴和兒女。後回來的鳥與林中的鳥互相應和,邊飛邊鳴,急急地尋找自己的棲息處所,與熟悉的夥伴匯合。林中熱鬧極了,到處可以聽到灰椋鳥的叫聲。

1.仔細想一想,作者站在 觀察灰椋鳥的。

2.這段話是按 順序記敘的。用“︱”把這段話分成兩層。

3.在這段話中,最後三句話之間是 關係。

4.用“﹏﹏”劃出作者由眼前的事物展開想象的句子。

五、課後作業

1. 摘抄課文中10個詞語抄寫兩遍。

2.你最喜歡課文中哪些寫鳥的句子?把它們積累下來吧。

六、板書設計

灰椋鳥

辛勤勞動,植樹造林

一開始 一小群一小群

灰椋鳥 歸林幾分鐘 排空而至 場面壯觀

不願過早安眠 喧鬧

愛護鳥類,愛護自然

語文五年級教案3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正確讀寫下面詞語:“冰坨、呼嘯、惡劣、殘酷、襲擊、嚴峻、覆蓋、經營、豐碑”等。

2、讀懂課文,正確理解“豐碑”的含義。

3、從課文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讀懂課文,正確理解“豐碑”的含義。

2、從課文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豐碑”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上課後老師先板書一個“碑”字,讓學生組詞。再板書一個“豐”字,讓學生查字典據詞定義(多,豐富;大;姓)這個詞是什麼意思?(高大的石碑,高大的紀念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那麼這是一座什麼樣的豐碑,用來紀念誰的?相信同學們通過朗讀,自己能夠明白。請同學們輕聲朗讀課文。

2、出示本課生字,讀一讀。

伍 坨 嘯 劣 酷 襲 僵 倚 禿 塑 豹 覆 瑩

特別注意:嘯 (xiào ) 劣(liè) 塑( sù )

3、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學生糾正讀音。

4、誰說說課文所講的“豐碑”是什麼,課文什麼地方點明瞭?

(課文講的“豐碑”是一位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

三、理解教材

1、這時你們頭腦中又產生了什麼問題?需要提出來研究。

(為什麼說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把軍需處長比作一座豐碑,這兩者之間有什麼相似之處?)

2、同樣老師相信大家通過閱讀思考,互相交流,一定能解決這個難題。

3、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件什麼事,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寫的?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和晶瑩的豐碑有什麼相似之處?(畫批在書旁)

4、請同學們把自己想到的相似之處,按4人小組進行交流。

5、在全班進行交流。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學習作者按照思想感情發展變化的脈絡進行敘述的方法。

2、深刻領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認識軍需處長那種一心為公、捨己救人的崇高品質,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重點:

1、學習作者按照思想感情發展變化的脈絡進行敘述的方法。

2、深刻領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學習作者按照思想感情發展變化的脈絡進行敘述的方法。

2、理解“豐碑”的真正含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

上節課我們通過讀書瞭解了故事發生在戰爭時代,一支隊伍艱難地行進在白雪皚皚的雲中山中。那裡狂風呼嘯,大雪紛飛。(邊說邊用簡筆畫勾勒出一座巍峨的雪山,同時播放北風呼嘯的錄音)

二、研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快速默讀課文,回憶我們上節課質疑的問題。

2、你們認為軍需處長和豐碑之間,第一點相似之處是什麼?從課文的什麼地方讀懂的?

第一個相似點:軍需處長凍僵時的光輝形象像一座晶瑩的豐碑。(板書:形象)

(1)怎樣讀,才能把“ 軍需處長凍僵時的光輝形象像一座晶瑩的豐碑”表現出來?各自練習朗讀。

(2)你們覺得第7自然段,應該把握一個什麼樣的基調?指名讀。

(3)誰來評一評他讀得怎麼樣?請你再讀一讀。

(4)再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你們認為第二個相似之處是什麼?從課文的什麼地方讀懂的.?

第二個相似點:軍需處長一心為公、捨己為人的精神像一座晶瑩的豐碑。(板書:精神)

從課文7、8、11自然段的聯絡中,你們看出了什麼?

作為軍需處長就是負責辦理軍隊所需的給養、被服等物資的領導,然而他卻把所有的棉衣分發給戰士們,自己卻穿著單薄、破舊的衣服,在冬天雪地中凍僵了,所以軍需處長具有一心為公、捨己為人的精神,像一座晶瑩的豐碑。

三、互換角色,體會情感,自由表達。

1、如果你此時身在雲中山中,身為軍需處長,你會怎樣想?

(我可能會猶豫,雖然我從心裡也願意給戰士們棉衣,但寒冷的滋味太難受了;我將毫不猶豫的像老戰士那樣,把棉衣讓給別人;我想如果能和戰士夥著穿,你穿一會,我穿一會,既可以保全生命,有可以關心戰士。)

2、現在你就是軍長,面對這樣一位衣著單薄的被凍僵的老戰士,你能想到什麼?會怎麼說?朗讀描寫軍長的句子。

(讓學生置身情境去體會文中的角色,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四、進一步體會情感,有感情地朗讀。

1、課文既然歌頌的是軍需處長一心為公、捨己為人的精神,作者為什麼花了大量的筆墨寫了……這時你們頭腦中又產生了什麼樣的問題?

(課文歌頌的是軍需處長一心為公、捨己救人的品質,為什麼花了大量的篇幅寫將軍情感的變化?)

2、請同學們默讀畫出將軍情感變化的句子。

3、讀一讀你們畫的句子。

4、在什麼情況下,將軍的情感發生了這樣的變化?我們進行對讀。(先師生對讀,再生生對讀)

對讀中,你們體會到將軍的情感有著怎樣的變化?

點撥:起初將軍擔心這支裝備很差的隊伍能否禁得住嚴峻的考驗,後來,他為什麼變得信心十足,堅定不移?(雖然環境惡劣、裝備很差,但是又像軍需處長這種一心為公,捨己為人的的精神,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因此將軍信心十足,邁著堅定的步伐,大步走進了漫天的風雪之中)把描寫軍需處長和將軍神態的句子多讀幾遍來體會感情。

五、小結

我們學完了課文,誰說說你在寫作方法上學到了什麼?背誦你自己喜歡的段落。

板書:按思想感情發展的變化順序記敘,抓人物的神態和語言來描寫。

語文五年級教案4

教學目標:

本課學習目標如下:

學生能認識並寫出7個生字,熟練掌握11個詞語。初讀課文,理清課文寫作順序,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重點:

讀準字音,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瞭解課文結構,理清課文寫作順序。

教學步驟:

一、匯入:

1. 首先,我想強調中國是一個由五十六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在其中有很多動人的民間傳說故事。今天我們將一起走進內蒙古的山林,去探訪那美麗的“神鳥”,聽聽那動人的故事。

2. 齊讀課題:“神鳥”,問同學“神”字的意思,以此揭示本課題目。

3. 默讀課文後,讓同學說出本文的主要內容及“神鳥”為何被稱作“神鳥”。

二、學習生字:

1. 問同學預習過程中有沒有困難,相互解決困難。

2. 教導同學正確地讀音生字,如“伶、淙”等多音字,以此區分不同讀音。另外,幫助同學區分“燥、躁”“婉、碗”等相近字的`不同用法。

3. 讀全文後,讓同學挑出新詞並將其嵌入句子中,深度理解新詞的含義。(字幕顯示新詞並給出含新詞的句子。)

4. 小結:教導學生重視詞語的語言環境,不要只通過詞義來理解詞語,有些詞語在不同的語境下,會有不同的含義。例如,“包袱”在本文中指用布包起來的物品,但在“我們要放下包袱,輕裝前進”中則表示思想負擔。“抖包袱”則是相聲快書等曲藝中的笑話。因此,要幫助學生在學習時區分這些詞語在不同語境下的意思,擴大學生對詞語的理解。

三、理清脈絡:

1. 快速瀏覽課文,判斷故事數目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2. 讓同學提出不懂的問題,解決簡單的問題。

3. 小結:故事中有多個故事,讀完課文後,請給我們留下你的感受,想法及疑問等,讓同學們在下節課上一起交流。

四、佈置作業:

1. 同學們要抄寫生字,並積累新詞語。

2. 完成作業後再次讀課文,思考課後問題。

塗鴉計劃:

羅列單詞(省略)大情節小插曲

多音字(略)狗類動物

神奇動物貓科動物

哀鳴烏鴉

語文五年級教案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捕撈、魚餌、魚鉤、小心翼翼、操縱、皎潔、沮喪、誘惑、告誡、實踐”等詞語。能正確抄寫描寫月夜美麗景色的句子和課文的重點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並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的過程。

3、理解父親沒有商量餘地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

請同學們讀單元學習提示,看看從中可以知道什麼?

1、生活是一本書。

2、學習本組課文的方法。

二、學習課文

1、自由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注意有哪些生僻的詞語和不容易讀好的句子,一會兒和大家交流。

2、交流詞語和句子。

(1)交流字形詞意。

(2)螢幕出示詞語檢查。

(魚餌、鱸魚、操縱、魚鰓、翕動、皎潔、嘴脣、沮喪、抉擇、告誡、實踐)

(3)把課文中難讀的句子讀通順。

3、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麼事?

4、再來讀一讀課文,想一想“我”不願意把鱸魚放回湖裡,而父親卻為什麼堅持要“我”這麼做。

(老師出示關於鱸魚捕撈開放日的相關資料幫助學生理解)

5、默讀課文的4-9自然段,看看我的心情是怎樣的?(提示:如果課文裡有合適的詞語能概括出作者的心情,你就把他畫出來;如果沒有這樣的詞語,你可以自己找出合適的詞語來概括,把這個詞語寫在書邊上。)

6、交流學生概括的詞語,指導朗讀相應的語句。

(重點指導讀出“急切、難過、依依不捨、沮喪”的語氣。)

7、完成書後練習題二。

三、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體會到了作者當年放掉大鱸魚時的那份無奈和沮喪。課文中還有一些含義深刻的語句,下節課我們交流這些句子的含義。

(提示學生抄寫本課要求寫的字,下節課聽寫。)

第二課時

一、聽寫

1、我小心翼翼地將魚竿一收一放,熟練地操縱著。

2、當我一次次面臨道德的是與非的.選擇時,就會想起父親告誡我的話。

3、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聽寫後對照螢幕自查改錯)

二、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1、指名讀課文第二部分(後三自然段)。

2、默讀思考,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自己試著體會其中的含義。

3、交流語句及自己的理解。

(1)體會第一句: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

引導學生思考: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麼?聯絡生活實際思考,誘惑人的“魚”指的可能是生活中的哪些事情?

(2)體會第二句:當我一次次……

引導學生思考:就“釣魚”這件事來說,什麼是“是”,什麼是“非”?這裡的是與非簡單嗎?做起來難在哪裡呢?

“我抬頭……目光投向了父親”,結合這句話請學生想象,當時“我”的心理活動,以及父親面對孩子委屈的淚水時會說些什麼?

思考:“我”失去的是鱸魚,但“我”得到的是什麼?

(3)在“我”人生的旅途中,不止一次遇到誘惑的時候,“我”會怎樣做呢?為什麼?(引讀最後一句話:“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像……”)

三、總結

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哪些收穫呢?課文中哪些語句對你有啟示?請你把這些語句摘錄到筆記上,還可以把自己想到的寫下來。

語文五年級教案6

教學目標:

1、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慰藉”的含義。

2、體會天窗的神奇以及給孩子帶來的慰藉,領會“無”中看出“有”、“虛”中看出“實”的真諦,理解作者對天窗的特殊感情。

3、學會課文中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和聯想。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小小的天窗是“孩子們慰藉”,感悟“這一方小小的空白是神奇的!”並喚起孩子們與課文的共鳴。

2、理解課文第九段,進而領會“無”中看出“有”、“虛”中看出“實”的真諦,感悟作者寫作上的獨具匠心。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步驟:

一、匯入

每棟房子都離不開——窗,可是在許多年前的中國南方農村,窗是怎樣的呢?(出示圖片)鄉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暖和的晴天,木板窗怎樣?(學生齊聲回答:木板窗扇扇開啟,光線和空氣就都有了。)碰著大風大雨,或者北風呼呼叫的冬天,木板窗又會怎樣?(學生齊聲回答:木板窗只好關起來,屋子就黑得像地洞似的。)於是鄉下人在屋頂上面開一個小方洞,裝一塊玻璃,叫做——天窗。

出示:天窗 這樣一扇簡陋的,只能透些陽光和空氣的天窗究竟有什麼魅力吸引茅盾先生寫下這篇文章呢?這小小的一方空白又對活潑好想的孩子們意味著什麼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語句。

二、初讀感知

1、通過同學們的自讀,誰來說說你覺得這是一塊怎樣的天窗?你是從那一段看出來的?你能讀一讀這樣的句子嗎?(指名讀,分組讀,齊讀,輕聲讀)

2、情境描述,感悟天窗是孩子們的慰藉。

①當夏天陣雨來臨,你被父母勒令不得外出淋雨時,隨著木板窗一塊塊被關起來的時候,眼前一片黑暗,猶如地洞。那小小的天窗是什麼?(慰藉) 晚上,當你被逼著上床去休息的時候,你輾轉反側不能入眠。你偷偷地從帳子裡伸出頭來,你仰起了臉。那小小的天窗又是什麼?(慰藉) 當你忘不了雨中的嬉戲,草地河灘上玩耍,當你滿肚子委屈,孤枕難眠,無言以對時。那小小的天窗還是什麼?(慰藉)

②的`確,這簡陋的,在黑暗中透出些許陽光和空氣的天窗,是你可以看到外界的窗,它又怎能不是慰藉呢?那麼誰給“慰藉”找一個近義詞? (安慰、撫慰、安撫、寬慰)

③誰來說說你在什麼情形下,最需要慰藉?

三、精讀體悟

1、配樂朗讀4-7段。

這小小的天窗,如此讓人神往,它在你最需要慰藉時,給了你快樂、安慰和無盡的溫暖,伴你度過了一個又一個漫漫長夜。老師禁不住也想讀讀它,想走進它。請同學們邊聽邊閉上眼想象,你從這小小的天窗中看到了什麼?

2、描述情境,充分發揮想象,讓學生看到天窗以外的事物。

①補充句子:從那小小的天窗,你會看見 ,你想象到 ,這也許是 ,也許是 ,也許是 。

(想象雨腳、閃電、樹影、星空,想象狂風暴雨、綿綿細雨、雨過天晴下看到的不同情景;用“也許也許也許”造句。)

②我們說這天窗不但給人以慰藉,還是一塊神奇的天窗。那麼我們說這一方小小的空白真是值得我們讚頌。請以“天窗啊!天窗,是你”開頭,給天窗寫一段話。

3、總結:天窗讓我們從“無”中看到了“有”,又從“虛”中看到了“實”,並且比任何時候看到的更真切,更闊達,更復雜,更確實。這是想象的魅力,也是作者茅盾先生用精煉的筆觸寫作豐富內蘊的獨到之處,讓我們領略到了世間不一樣的神奇。

四、家庭作業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完成課後第3題。

板書設計:

天窗

“ 無” “有” “ 虛” “實” (精煉)

(豐富)

語文五年級教案7

學生視角

月光曲是世界著名音樂大師貝多芬創作的名曲。關於它有怎樣的傳說?貝多芬到底是怎樣的人?這些問題是學生先睹文章為快的動力所在。

難點

對音樂知之甚少或缺乏興趣的學生會感到文章的聯想部分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

教師思考

本課景美情深,通過描寫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經過,表現了音樂家博大的同情心和高尚的情懷。教學時,可運用多種方法加強朗讀訓練,以讀代講,以讀助學,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的內容,在讀中悟出文章所表達的深情。

重點

1.通過理解重點詞句包含著的意思,體會貝多芬在即興創作《月光曲》過程當中思想感情的變化。

2,引導學生在讀中想象,在讀中理解、感悟,培養想象能力。

設計特色

以讀代講,以讀助學。

資訊資料 。

《月光曲》錄音磁帶;貝多芬生平介紹及其他相關音像資料。

[教學要求]

1.瞭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他所具有的卓越才華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心。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當中培養想象能力。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後三個自然段。

[教學時數]

2課時

第1課時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流程

一、導人新課

師:同學們,當你看到題目後,你最想知道什麼?

(調動了學生主動發現問題的熱情,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改變了學生等待老師傳授知識的狀況,清除了學生學習上的依賴心理,促使學生主動探索。)

二、直奔中心

1,你們最想知道的問題的答案,都在課文中隱藏著呢。你們能不能通過自己的學習去發現它呢?下面就請同學們先來尋找“《月光曲》的曲調”。請認真讀課文,畫出暗示《月光曲》曲調的句子。

2。請大家自由讀句子,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體會《月光曲》的曲調可能會是怎樣的。師出示幾種曲調供大家選擇,並說明理由。

A.舒緩——明快——激昂

B.明快——激昂——舒緩

C.舒緩——激昂——明快

3.下面就請同學們親耳聽聽《月光曲》,看曲調同大家理解的是否一樣。

(讓學生集中全力解決自己最想知道的'問題,張揚了學生的個性,發揮了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培養了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中認識到自己的力量,體驗到成功的快樂,為以後學生主動探求知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4.這段曲調是貝多芬用鋼琴彈奏出來的,大家能不能通過朗讀把這段曲調表現出來?

(1)學生練讀。

(2)老師範讀。

(3)指導學生讀出句子的高低快慢、抑揚頓挫。

(4)學生背誦。

(不同形式的感情朗讀,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在讀中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在讀中進入美的意境,在讀中感悟美的語言,以至熟讀成誦,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

第2課時

教學目的

1.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2.進行想象能力和寫作能力的訓練。

教學流程

一、主體嘗試想象

師:同樣的音樂,不同的人理解不同,產生的聯想也不一樣。皮鞋匠聽著貝多芬彈奏《月光曲》產生了這樣的聯想,那麼盲姑娘會產生什麼樣的聯想呢?你自己又會產生什麼樣的聯想呢?

生自由發言……

(聯想在人的心理活動中佔有重要地位,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非常重要。引導學生對音樂進行深入、豐富多彩的聯想,既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又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培養了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使學生對聯想的含義有了更深入地瞭解。)

二、讀寫結合

1.出示螢幕

皮鞋匠靜靜地聽著。他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著她那睜得大大的眼睛。

引導學生把這段話與原文對比。

(通過比較,讓學生在讀懂了課文之後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這對高年級學生尤為重要。)

小結:通過對比,我們進一步明白了,寫文章的時候能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寫得很具體,又能恰當地加上自己的聯想,文章的內容就會更充實,表達的感情就會更深刻。

投影出示,要求學生加以補充潤色,使文章更美。

荷 花

多美的荷花啊!碧綠的荷葉把池塘擠得滿滿的。白荷花、紅荷花競相開放,全開,的,半開的,姿態各異,爭奇鬥豔。一朵剛剛綻開的花骨朵躲在一片荷葉後面,一隻蜻蜓在上邊飛來飛去。

4.生讀,互評,帥計,修改。

(本環節意在調動學生知識的積累和語言的積累,活躍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確有所得。)

三、交流介紹貝多芬生平,進一步瞭解貝多芬的偉大人格。

練習

用一兩句話表達對貝多芬的敬仰之情。

四、師生共同閉目聆聽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進行想象練習。

(在擴充套件想象的同時,也擴充套件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豐富了學生認識事物的手段與方式。)

五、課堂練習

從課文中找出一些像“幽靜的小路”“斷斷續續的鋼琴聲”這樣的詞語,並抄寫下來。

———————————————————————

你還知道其他類似的詞語嗎?

———————————————————————

六、實踐活動

選擇一首自己喜歡的樂曲,聽後把想到的景象寫下來。

板書

月光曲

聽對話

貝多芬 受感動 即興創作

作曲家 彈曲子 偉大人格

語文五年級教案8

【教材簡析】

《草原》是一篇集自然美和人情美為一體的記敘性散文,作者用極精煉、極優美的語言,描繪出內蒙古草原的奇麗景色,熱情歌頌了蒙漢同胞間的深情厚誼。全文激盪著美的旋律。閃爍著民族團結的光彩。

在本篇中,作者善於抓住草原環境的特點和在這個環境裡生活的人們的特點描繪了一幅獨特的牧民生活風俗畫,文章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用詞精煉,行文流暢,作家想象豐富,在文中多處運用了形象生動的比喻,使文章充滿了詩意。

【教學設想】

1、朗讀是表情達意的主要手段,是課堂教學中的一種藝術再創造。語文課上要紮紮實實地引導學生讀書,指導學生將文中之情準確生動地再現出來。對於《草原》這樣的精品,只有多讀,才能明白文中之意,體會文中之情,悟出文中之理,才能感受其用語的精妙,積累它的語言。為此,在教學描寫草原自然風光的段落時,可讓學生找出最喜歡的句子,畫一畫,讀一讀,並說說讀了這些句子後的感受。教師根據學生找讀的句子,隨機引導品味,並結合一定的意境,通過評讀、想象等方式促使學生把學生把這些句子讀好,充分體會草原風光的美。在此基礎上,再鼓勵學生積累一定的語言。

2、《草原》這篇課文中介紹了蒙族人發是怎樣歡迎遠道而來的漢族同胞的。雖然有的同學以前通過電視也瞭解到一些蒙族人民的民族風情,但文所寫的事情畢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太遠,所以學生就很難想象出這種場景,體會出蒙漢的情深。在處理這一環節才時,可自制CAI課件,向學生展示蒙族人民是怎樣待客的,使學生身臨其境。這樣,“蒙漢情深何忍別”的含義,學生也就自然而然地“悟”出來了。

3、在閱讀教學中,教師的作用是引導學生主動地探求,主動地發展,而不是“越俎代庖”,更不可“畫地為牢”。要優化閱讀教學過程,就要營造師生合作,生生合作,自由爭辯的.氣氛,促使學生獨立讀書、思考、理解、品析,讓學生圈點批畫,討論交流,在合作學習中,在集體力量的幫助下,讓每個學生的自主性都得到最大限度地發揮;想己所想,說己所說,人人都有所得。在教學《草原》第二至五自然段時,讓學生通過小組學習的形式,互幫互助自學完成。在全班交流時,給學生一個寬鬆的氛圍:可以讀你想讀的句子;可以向大家介紹民族風情;可以談談自己讀了某些句子後的體會;還可以對別人的發言進行補充或點評。這種做法。不但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易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意識。

【教學目標】

根據新的教改要求,高年級的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發揮自主性,通過查閱資料,課前預習,合作學習等形式掌握課文內容,並在教師的點撥下,進行有感情地朗讀來領悟文章的情感。採用背誦、摘抄、仿寫等方式積累語言並加強運用。本課教學還要給足時間讓學生閱讀後發表自己的見解,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求異思維。基於以上想法,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1、讀懂課文,從中瞭解偉大祖國地域遼闊、景色秀麗,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

2、學會本課4個生字,掌握並積累一定的詞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教學重點】

入情人境,學習語言;啟導點撥,敘談見解。

【課前準備】

CAI課件。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通過課內外蒐集、查詢資料瞭解草原的有關知識

二、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三、查字典、詞典,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四、以小組為單位自學課文內容,釋疑存疑,並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匯入新課

1、導語:

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自學,我們對內蒙草原有了初步的瞭解,那麼你們想去大草原看看嗎?

2、CAI課件播放草原風光,欣賞後導說:“大草原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板書:

遼闊美麗

(在上一課時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演示課件力求做到通過由文入圖,發散思維,激趣導說。

採用課件展示草原美麗的風光,引人入勝,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的同時,讓學生感知草原的美景,營造審美化的課堂教學情景,為後面的教學環節作好鋪墊和銜接。)

3、導題:

今天,我們就隨大作家老舍先生一起去內蒙古大草原上走一走、看一看。

板書課題:

草原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啟由讀課文,思考:

老舍先生筆下的草原是什麼樣的?

⑴自主發表見解。

⑵導讀:

你能把它讀出來嗎?

指名讀。

⑶評讀。

2、大家都想讀嗎?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先把它畫下來,再讀一讀,並說說你為什麼喜歡這一句。

教師根據學生讀的句子,隨機引導品味:

以下節選句例的順序隨學生的回答而定:

⑴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裡,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點撥:

你們能想象得出來嗎?試著想一想。

出示畫面:

你們想的和畫面上畫的一樣嗎?誰能把這句話讀好?

(朗讀句子,展現畫面,引導學生審美聯想和審美想象。)

⑵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

師導:你們說得真是太好了,草原真的很美。(同時出示畫面)老師也想來讀讀,你們願意聽嗎?(師讀)我讀得怎麼樣?(生評)相信你讀得一定比老師讀得更好,試一試好嗎?

(該處採用了師讀生評的形式,師生合作,學生讀的興致將會大大增強。)

⑶這種境界,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在這種境界裡,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點撥:

如果此時你就站在老舍先生的身邊,面對如此遼闊美麗的草原你會產生什麼樣的感受?

主發表自己的見解。

你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嗎?

生自由練讀,指名讀。

師導:

同學們,你們讀得真好,老師都沉醉在其中了。我真想低吟一首小詩,來表達我滿心的愉快:“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你們想吟詩嗎?可以現編,想好了就坐在位子上低吟。誰想念給大家聽?可以站起來試一試。

(學生自主學習,讀、思、議、說,參與教學的全過程。教師引導學生讀書實踐,一導圈點,自讀自語,養成邊讀邊想邊畫的良好閱讀習慣:二導思維,製作電腦課件,把課文語言變成生動畫面,發展學生形象思維:三導遷移,感悟課文,讓學生通過合理想象,激發創新意識,即興低吟小詩,發表獨立見解,並互相補充,臻於完善。)

3、指導朗讀、背誦:

⑴引讀:

下面,咱們一起來讀第一自然段,把草原的美充分展示出來。

課件出示文字內容並配樂。

⑵引背:

這一段中,哪些句子給你的印象最深,你就把它背出來;能背多少就背多少。

⑶大螢幕上出示提示語,背誦第一自然段。

三、學習第二至五自然段

1、師導:

一碧千里、翠色慾流的草原風光是那樣令人神往。那麼這裡的蒙族人民又是怎樣對待遠道而來的漢族同胞的呢?讓我們再入草原去感受一下。

⑴課件播放蒙族人民接待客人的情景(配有解說詞)。

⑵結合學生自主發言,板書:

熱情好客

2、小組學習:

提出要求:

下面是小組學習的時間,請大家四人一小組自學二至五自然段。

課件提示自學內容:

1、讀讀你想讀的句子。

2、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語句旁,做做簡要批註。

3、介紹民族風情。

3、全班交流。

(該環節設計,重視學法指導,注重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在學習語言文字的同時,通播放畫面、指導朗讀和泛談體會,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

4、小結:

愉快的相見,盛情的款待,盡情的聯歡,讓主客忘了時間,忘記了太陽已尼偏西了。他們誰也不肯走,誰也不願走,真是……(生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活斜陽”)。同時出示畫面(該畫面為夕陽西下,蒙漢人民告別的情景)。

是啊!大草原景美,人更美,此時此刻,我真想高歌一曲,來表達我的心情。同學們,願意和我一起唱嗎?

師生齊唱:“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風吹草原遍地花……”

(以師生同雖抒發感情的形式結束,使學生體會的情感得到進一步的昇華,體現了語文課堂教學的審美化。)

四、自選練習

1、畫草原風光圖。

2、練寫(選其一):

⑴寫幾句話讚美大草原。

⑵仿寫一處景:

這次,我看到了……

3、摘抄你喜歡的詞句,並適當寫些點評。

五、課外延伸

蒐集、閱讀描寫草原風光的文章。

語文五年級教案9

教學目標:

1、自主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相關詞語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文中蘊含的美,抄寫並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瞭解課文內容,發現課文在敘述上的特點,並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結合重點詞句,感受文中蘊含的美,感悟心靈的美,激發對生活的愛;引導學生去發現課文采用的插敘方式,並初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教學準備:

師:生字卡片、選取愛德華·葛利格的幾段音樂作品。

生:蒐集有關烏斯托夫斯基的資料。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談話引入

1、金色的童年,留給我們無數美好的記憶,童年時代的每一次生日,也一定讓同學們記憶猶新,每一次生日,陪伴你的是什麼呢?能講講你們的幸福時光嗎?

2、當我們沉浸在幸福時光中時,我們一定要想到是父母之愛、長輩之愛、親人之愛、朋友之愛帶給我們快樂和甜蜜。今天,我們將走入文字,去分享另一個小姑娘的幸福。(生讀課題)

3、引導生對課題質疑(守林人的女兒是誰?誰把什麼獻給守林人的女兒?為什麼要獻給她??)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畫出生字、詞。

2、本課的生字、新詞不少,相信你們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學會本課的生字,把課文讀正確、流利。(生自學生字、詞)

3、檢查學生認讀生字的情況。

4、初讀課文,提出疑問。

5、引導學生概括主要內容,並讀好:“達格尼”“愛德華·葛利格”兩個人名,瞭解他們不同的身份。初步解決:什麼是守林人,誰把什麼獻給守林人的女兒等疑問。

6、勾畫最讓自己感動的語句,並有感情朗讀,交流感受。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二、品讀課文,解疑感悟

讀5~8段:理解葛利格為什麼給守林人的女兒送禮物?

1、初步討論:葛利格為什麼要送禮物給守林人的女兒呢?

2、討論:你是從哪些地方知道葛利格承諾送小姑娘生日禮物的呢?

3、品讀課文5~8段,想象小姑娘講述的艱難而又快樂的生活。引導學生想象爸爸守林時的危險、艱苦、勇敢、機智,守林小屋的簡陋和溫馨,玻璃帆船、布娃娃帶給女孩的無窮樂趣??讓學生帶著獨特的感受細細品讀第5段,進一步感受小女孩熱愛生活、樂觀向上的美好品質。

4、引導學生再次討論:為什麼這位的音樂家會送她一份生日禮物?

5、找到寫葛利格的言、行的'語句,細細品讀,交流讀中的體會,感受葛利格的內心活動,體會他和藹親切、富有愛心童趣的情懷。

讀3~4段和9~11段,理解葛利格送了怎樣的禮物。

1、葛利格送給達格妮的禮物是什麼?

2、小女孩從樂曲中聽到了什麼?從文字中找出句子,讀、議、品,感受這支美妙的樂曲是女孩童年生活的寫照,是音樂大師用心寫出的精品。

3、描寫達格妮聽到樂曲後情緒變化的詞句有哪些?細細品讀第4段女孩追問的三個句子,品讀課文最後一段,讓學生交流從中感受到什麼?姑娘為什麼會一次次追問、為什麼會淚流滿面?姑娘的萬分激動是體會到葛利格為她譜曲的良苦用心,體會到樂曲中珍藏著他們之間的真摯友情。

4、還從什麼地方看出大音樂家真摯的情懷?(用樂曲作禮物,傳唱全球時,小姑娘就會聽到)進一步理解“奇妙的方式”。

5、播放樂曲,在優美的樂曲聲中再讀小姑娘聽到的情景,看到的物象。

6、為什麼說這首樂曲是件珍貴的禮物?深化學生的閱讀感受。

三、感悟表達,積累背誦

1、達格妮想對音樂家說些什麼呢?寫一寫

2.課文中寫達格妮回憶兒時往事時採取的是怎樣的敘述方法?

3.為學生介紹插敘的寫作手法,並推薦學生閱讀有插敘手法的文章。

四、佈置作業

選自己喜歡的段落抄一抄,並把它背下來。

板書設計:

美好心靈

美妙旋律

美好祝福

語文五年級教案10

教學目標:

1、認識“胚”、“豈”、“痴”、“嬰”、“窘”5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基本讀懂課文。感悟作者童年時代求知若渴、尋根探究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作者“發現”的過程,“我”的偉大的“發現”是怎麼來的,從而培養學生大膽發現問題尋根問底的精神。

教學難點: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等句子的深刻含義。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在人長大或變老後,常常會回鄉起童年的事情。美國作家巴德 舒爾伯格忘不了的是父母有趣的截然不同的評價,那麼,俄國作家費奧多羅夫童年中最有意思的是什麼事呢?

二、按閱讀提示自學課文。

三、就下面三個問題中感興趣的問題與同伴交流

1、“我”是怎樣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結果怎樣?

2、“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發現?

3、舉例說說對“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和發現,有時還面臨著俄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句話的理解。

四、全班交流

重點交流

1、“我”是怎樣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之所以有個發現,一是敢於提問,二是反覆思考,三是大膽想象。結合體會,有感情地朗讀第3——13自然段。

2、舉例說說對“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和發現,有時還面臨著俄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句話的理解。

(1)結合作者的故事,談對這一句話的理解。

(2)結合知道的其他事情。談談理解。如:哥白尼、伽利略的故事等。

五、選擇覺得有趣的段落讀一讀

先自己練讀,再讀給同伴聽。

六、說說自己是否也有過有趣的發現。

七、總結

童年的發現,儘管有時候別人會覺得可笑,甚至會招來麻煩,可是,老師卻希望你們每個人都有一雙好奇的眼睛去發現,去享受發現的快樂,擁有自己美妙的童年的發現。也許,這正是你創造、研究的`開始。

第二課時

一、比一比,再組詞。

{鉤( ) 構( )

{防( ) 妨( )

{競( ) 竟( )

{嬰( ) 櫻( )

{遙( ) 搖( )

{軀( ) 驅( )

二、把下面的歇後語補充完整,補充的成語在課本中找。

唐憎唸佛——

傻子堆積木———

孫猴子耍金箍棒——

走路摔胳膊——

三、寫近義詞。

奇妙—— ( ) 妨礙—— ( ) 禍患——( ) 情不自禁——( ) 絞盡腦汁—— ( ) 隨心所欲——( )

四、縮句。

1、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人的歷史發展的每個階段。

——————————————————

2、我在九歲的時候發現了達爾文有關胚胎髮育的規律。

——————————————————

3、我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將來的人應該具有某些特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把下面的兩個句子合成一個句子。

1、老師同意。 / 汪波小組組織這次班會。

——————————————————

2、這件事不能完全怪她。 / 他不小心。

——————————————————

3、同學們歡迎潘晴。 / 潘晴給大家講故事。

——————————————————

語文五年級教案11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聯絡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光產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3、通過朗讀訓練,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二、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光產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三、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二、精讀“賞月”部分

1、 出示畫面一個詞語描述作者筆下的月光,相機引導學生結合畫面,體會月色之美。

2、再讀第2自然段,學生邊讀找出寫得特別美的詞,在下面加點。

3、組織交流,感悟月色的美。

4、配樂感情朗讀。

三、精讀“誦月”部分

1、 分角色朗讀課文第3—12自然段。

2、 多媒體出示詩句,引導理解品讀詩句。

3、 配樂感情朗讀。

4、 組織學生交流蒐集的誦月的詩句。

5、 引讀“詩,和月光一起,沐浴著我們,使我們沉浸在清幽曠遠的氣氛中。”

四、精讀“論月”部分

1、 小外甥眼裡的月亮又是怎樣的`呢?自由朗讀課文第14自然段

2、 指導讀小外甥說的幾句話,讀出童趣。

3、 讀改編的詩歌,讀出詩意。

4、 想象:在你的眼裡,月亮像什麼呢?

五、延伸拓展。

語文五年級教案12

素質教育目標:

1、知識教學點

⑴學習生字詞,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⑵初步感受古典文學的語言特點。

2、能力訓練點

繼續練習引導學生抓住事情的前因後果。

3、德育滲透點

理解“石猴”勇敢頑強、一心想著大家的品質,從中受到教育。

4、美育滲透點

體會作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的語言美和古代勞動人民的豐富想像力。

學法引導:

1、教師教法

導讀法。

2、學生學法

自學討論法。

教學重點:

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體會美猴王勇敢頑強、無私無畏的品質。

教學難點:

讀通讀懂句子,培養閱讀古典小說的`語感。

解決辦法:

通過小組討論,教師相機點撥,結合朗讀課文理解問題。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教師活動設計

⑴從介紹我國古典名著入手,激發學生興趣。

⑵啟發學生交流自學成果,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的問題。

⑶有重點地討論學生提出的問題,相機點撥學生,理清文章的前因後果。

2、學生活動設計

⑴自已查詢資料,自學課文,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並靠自己弄懂課文的內容。

⑵通過小組合作討論,解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

⑶通過朗讀,加深對古典文學的認識。

教學步驟:

一、揭示課題

1、你們誰看過《西遊記》,在這部小說中,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個人物?

(孫悟空。)

2、談談你對孫悟空的瞭解。

3、你知道孫悟空是怎樣成為美猴王的嗎?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新課文,瞭解孫悟空變成美猴王的經過。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掃清文字障礙

1、大聲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讀不懂的地方畫出來。

2、邊讀邊想,這篇文章講的是一件什麼事?

三、交流自學情況

1、文章講的是一件什麼事?

2、你有哪些不懂的問題,提出來與大家一起交流。

(主要解決字詞問題,掃清文字障礙。)

四、自由讀課文

你喜歡哪些句子,畫下來,說說你喜歡的理由,並把它們有感情的讀出來。

五、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

說說為什麼喜歡這些句子,並有感情地朗讀這些段落。

交流時教師相機點撥,讓學生領悟古典名著的語言特色。

1、四面更無樹木遮陽,左右倒有芝蘭相襯……通靈之意

(這幾句交待頑石生成的環境,文字清新,很美。)

2、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朝遊峰洞之中。

(這幾句寫石猴活動,機靈可愛,語言對仗工整很有意思。)

3、“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樑。”

(這一段寫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愛。)

語文五年級教案13

一、匯入談話

通過學習課文,我們認識了我國古代女紡織家黃道婆和英國護理事業的巨匠南丁格爾。今天,我們又要認識一位女性——我國豫劇表演藝術家常香玉。她是如何捐獻飛機的呢?讓我們圍繞這個話題展開討論。板書課題為《香玉劇社號》。

二、初讀課文,理解內容

1.在自讀課文過程中,我們要標註出本節課需要認識的生字和難點問題。思考一下: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2.點名讀課文後,進行交流。

(1)在自學本節生字時,有什麼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嗎?

(2)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我們有沒有什麼問題需要提出來?

三、自學課文,理解深層含義

1.默讀課文,談談常香玉是如何帶領劇社捐獻飛機的?

(b重點讓學生學習“常香玉捐獻飛機”這一部分,鼓勵他們運用已掌握的讀書方法,結合重點語句,自我理解,從描述常香玉的思想和行動的語句中,瞭解她的'愛國行為,感受她的愛國情懷。讓學生關注四個方面的線索:為什麼要捐獻飛機,遇到了哪些困難,怎麼克服的,結果如何?)

2.讀完了《香玉劇社號》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感受和想法?

四、鞏固練習

1.識別並拼讀本課程中的8個生僻字和相關單詞。

2.從本文中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單詞,並讀幾遍,或者抄寫下來。

語文五年級教案14

【教材簡析】本課是一篇鼓勵求知、鼓勵大膽想象、鼓勵探究發現的課文,通過作者回憶童年時發現胚胎髮育規律這件趣事,反映了兒童求知若渴的心理特點和驚人的想象力。第一區域性先概述了“我”九歲時發現了有關胚胎髮育的規律,卻在後來因此受到懲辦。第二區域性具體敘述“我”發現有關胚胎髮育規律的前後經過。最後,寫這個發現在幾年後老師講課時得到證實,“我”情不自禁地笑出了聲,結果被老師誤解受到處分,但“我”從中獲得感悟。本文故事情節充溢童真童趣,語言風趣幽默,並有多處內心活動的描寫,真實展現了小朋友內心世界。學習這篇課文,要讓同學通過自讀自悟和討論交流,瞭解課文主要內容──“我”發現了什麼、是怎麼發現的;從中激發同學勤學好問、大膽想象、樂於探究的學習精神;體會心理活動描寫對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能真實表達自身的內心感受。

【設計理念】

課題中的“發現”一詞是本文的文眼,教學中引導同學從課題入手提出疑問,然後進行梳理明確主要學習任務。同學自主學習,瞭解“我”發現了什麼,重點了解“我”是怎麼發現的,理清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過程。

【教學建議】

1、本課故事情節充溢童真童趣,令人忍俊不由的同時有所想,有所思,有所悟,教學中放手讓同學緊扣“發現”一詞,自行明確本課學習任務,即“發現了什麼?”“怎樣發現的?”“結果怎樣?”通過初讀感知、自讀自悟、重點悟讀、討論交流等形式理解課文,在此基礎上理解最後一句話的意思,明白其中道理,感受人物形象的可貴之處。

2、本文通過風趣幽默的語言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顯得真實可感,又極具情趣。教學中引導同學進行賞析評價,教學後可引導同學借鑑課文寫法,描寫故事情節,塑造人物形象。

【教學目標】

1、認讀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胚胎、禍患、滑翔、天賦”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解課文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領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4、激發同學探究興趣、培養想象能力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教學重點】

1、引導同學入情入景地朗讀課文,掌握課文主要內容,瞭解“我”發現了什麼,重點了解“我”是怎麼發現的。

2、感受人物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課文幽默活潑的語言風格。

【教學難點】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等含義深刻的句子。

【課前準備】

1、回憶自身童年的“發現”。

2、通過查閱課外書,上網等途徑收集有關科學家發明發現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鼓勵質疑。

1.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要想學習好該怎麼做?(有疑問向老師請教)

2.是的古語有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這節課就讓我們比比誰會提問?誰的進步大?

二.板書課題,質疑學問。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童年的發現》拿出手指和老師一起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說說你讀了課題後有何疑問?

2.學生彙報:(重點問題:童年時“我”發現了什麼?)

三、再讀課文,理解感悟

組織學生討論以下問題:

1.童年時的“我”發現了什麼?

⑴讀課文第1、2自然段。

⑵體會:①“幾歲的時候”“完全”“獨立”這些詞語無不顯示著“我”這個發現多麼不平常,多麼出色,乃至現在說起來還為這個發現自豪不已。

②第2自然段中說,“你大概會忍不住哈哈犬笑”,這是為什麼呢?(一個九歲的兒童,竟然能獨立思考發現這樣重大的科學問題,這簡直是常人無法相信的。)

又說“竟使我當眾受到懲罰”,他又為什麼當眾受到懲罰?課文這樣開頭有什麼作用?(以這樣的開頭設下懸念,激發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⑶小結: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述了作者童年時的發現。達爾文是英國生物學家,他創立了關於物種起源和發展變化的規律——進化論。按照進化論的觀點,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而“我”小時候就發現了這一規律。

2.“我”是怎樣發現的?

⑴自由讀第二部分(第3—13自然段),然後小組內討論。

⑵全班交流。

①重點寫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過程。

②這個過程大體經歷了三個互相聯絡的階段。第一個階段(3、4自然段)寫“我”的發現起始於夢中飛行。第二個階段(5—11自然段)老師給我們解釋了為什麼會在夢中飛行。第三階段(12、13自然段)寫“我”對“人究竟是怎麼來的”這個問題的大膽猜想,也就是“我”童年的發現。

⑶小結:夢中飛行引出了“我”對這個現象的好奇,老師的解釋又引出了“我”的疑問:“人究竟是怎麼來的”,從而更加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我渴望明白”“想得是那樣痴迷”“絞盡腦汁”“想啊想啊”“終於”這些詞語都表現了“我”求知若渴的特點,同時也看出“我”驚人的想象力。

3.“我”的發現可靠嗎?

⑴自由讀第三部分(第14—19自然段),

⑵歸納:“我”的發現在幾年以後老師講課時得到了證實。

⑶理解句子:

①“可是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發現,就情不自禁地笑出了聲音。”

是因為“我”為自己早在三年前就發現了這一規律,而且與進化論的觀點完全一致而格外高興。現在知道了當時自己的發現是多麼了不起的事情!這種心情使他無法控制,已顧不得是在課堂上,更顧不得這“笑”是否合時宜了。

②“幸虧她沒有容我解釋,不然的話,同學們聽見我說自己三年前就發現了達爾文的進化論,還不笑塌了房頂!”

這句話是說“我”的'發現會令人不可相信,人們絕對不可思議:一個九歲的孩子能發現達爾文的進化論。從表面看,這句話是“我”慶幸自己沒有解釋,而實質上表現了“我”之所以有人們不可思議的發現,是因為“我”那強烈的求知慾望和極強的想象力。

③“我明白了——世界上所有重大的發現與發明,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這句話含有雙重的意思,一是說科學事業發展過程中,像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過這樣的遭遇;二是說“我”有了這樣重大的發現,跟世界上有重大發現與發明的科學家一樣遭遇驅逐與風險,這也沒有什麼奇怪的。作者用幽默的方式為自己找到了自我安慰的理由。當然這句話裡也表達了自己對老師當時處理方法的不滿。

4.結合課文內容說說:“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發現?你認為“我”是怎樣的孩子?孩子身上最可貴的是什麼?

四、總結全文

你讀了這篇課文有什麼啟發?

五、拓展延伸

談談在你的生活、學習中有過什麼發現?

語文五年級教案15

教材分析:

本文主要介紹了古羅馬鬥獸場巨型建築的外觀以及它的來歷和角鬥士的悲慘命運。

教學目標:

1、瞭解古羅馬鬥獸場這座巨型建築的外觀,瞭解它的來歷及角鬥士的悲慘命運。

2、激發學生對平等、自由、生命的理解與熱愛。

3、學習作者有序的觀察和寫作方法。

4、培養學生蒐集整理資料及藉助資料理解課文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理解有一定含義的`句子的能力。

教學重點:

瞭解古羅馬鬥獸場的來歷及角鬥士的悲慘命運。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的觀察和寫作方法。

教學構想:

先引導學生通過圖片,瞭解古羅馬鬥獸場的雄偉與壯觀。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自讀課文,找找作者心情的變化的詞語,引導學生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古羅馬鬥獸場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幾幅圖片,大家看一看。

看後,指名說一說印象。

二、初讀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想一想:本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情呢?

2、指名回答上面的問題

3、你覺得鬥獸場雄偉嗎?用筆把這些描寫畫出來。通過這些描寫,你又有什麼新的感受嗎?指名說一說。

三、再讀悟情。

1、引導學生再讀課文,想一想:參觀鬥獸場前後,我的心情有變化嗎?圈出描寫我心情變化的詞語.想一想“我”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呢?

2、學生結合課文說說自己的理解。

3、你能用自己收集掌握的資料說說“我”情感變化的原因嗎?引導學生理解一下我對廣場上的“角鬥士”的態度變化。

初到羅馬:心情是迫切的,原因是想到人獸搏鬥很好玩;

鬥獸場門口,高興極了,合影留念;

走進鬥獸場,依然興致勃勃;

站在殷紅的鬥獸場土地上,產生聯想;

聆聽講述後,感情發生了變化;

出來後,我對武士失去了興趣。

四、讀了這篇文章後,你有什麼話想同我們說說呢?

把你的感受寫下來,並給它取個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