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實錄(通用14篇)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實錄(通用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9W 次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學實錄,教學實錄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寫教學實錄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的叔叔于勒》教學實錄,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實錄(通用14篇)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實錄 篇1

一、匯入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莫泊桑的一篇小說。對於莫泊桑,大家有什麼瞭解?

(生七嘴八舌回答後師屏顯。)

莫泊桑:法國19 世紀著名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被譽為短篇小說巨匠。

師:莫泊桑的短篇小說情節波瀾起伏,人物形象鮮明生動,主旨豐富而耐人尋味,尤其是他塑造了世界文學史上熠熠生輝的眾多小人物形象。今天,我們就走進《我的叔叔于勒》,來認識這些文學史上著名的典型形象。請同學們齊讀本課的學習目標。

(屏顯。)

1. 運用第一人稱轉換敘述來分析人物形象。

2. 通過對人物多角度多側面分析探究小說主旨。

二、初識人物,梳理情節

師:通過預習,我們瞭解到這篇小說寫了許多人物。其中正面描寫著墨最多的是菲利普夫婦。下面,我們以菲利普夫婦為主語,梳理小說主要情節。

(屏顯。)

瀏覽課文,根據菲利普夫婦對於勒態度的變化,在括號內填上恰當的動詞,梳理小說情節。

( )于勒———贊于勒———見於勒———( )于勒

(生自讀課文,思考後踴躍回答。)

師:根據同學們的回答,課文前幾段寫了菲利普夫婦盼于勒,之後是贊于勒,等他們見於勒後,卻又躲開于勒。盼于勒是整個故事展開的起點,也是小說情節的開端。我們來重點看看菲利普一家為什麼熱切盼望于勒歸來。用文中的詞概括就是———

生:“拮据”。

師:同學們注意這個詞的讀音———“jié jū”。它是什麼意思呢?

生:手頭緊,經濟狀況不好。

師:把于勒盼回來能給菲利普一家帶來什麼呢?他們對於于勒回來後的生活有什麼憧憬?有什麼計劃?

生:我從課文第16 段看出“他們列了上千種計劃”,買別墅,以及“二姐”是因為于勒的信才嫁了出去。

師:于勒回來能給菲利普夫婦一家帶來如此巨大的變化,所以他們熱切盼望他回來。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他們的熱切盼望?

生:課文第3、4 自然段。

師:你能具體分析一下嗎?

生:“可是每星期日,我們都要衣冠整齊地到海邊棧橋上去散步。那時候,只要一看見從遠方回來的大海船開進港口來,父親總要說他那句永不變更的話:唉,如果於勒竟在這隻船上,那會叫人多麼驚喜呀!”其中的“每”“都”從頻率上能看出他們熱切盼望于勒回來。

生:“衣冠整齊”“永不變更”,從一家人的穿著,以及對這句話的重複之多,也能看出。

生:菲利普說的話中的“竟”“多麼”從程度上寫出了盼望于勒歸來的心情非常強烈。

師:你能讀一讀“父親”的這句話嗎?

(生讀。)

師:讀得很好。老師也想試一試,同學們看我能否讀出這種盼望之情。

(師示範朗讀,生熱烈鼓掌。)

生:老師重讀了“竟”“多麼”,期盼之情表現出來了。

師:還有其他句子嗎?

生:“果然,10 年之久,于勒叔叔沒再來信。可是父親的希望卻與日俱增。母親也常常說:‘只要這個好心的于勒一回來,我們的境況就不同了。他可真算的一個有辦法的人。’”

師:也請你來讀一讀。

(生示範朗讀,其他學生熱烈鼓掌。)

三、精讀文段,人物告白

師:我們從菲利普一家的言談舉止中,深深感受到了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盼望是多麼熱切,多麼長久。十年吶!可是當真的見到于勒時,他們又躲開了,這是為什麼?他們是什麼樣的人呢?我們通過以下幾步分析菲利普夫婦的性格特點。

(屏顯。)

第一步,請同學們精讀第20~47 段,逐步分析菲利普夫婦的人物性格。

(師板書“菲利普夫婦”。生自由朗讀課文,並自主思考。)

師:菲利普夫婦有怎樣的性格特點?

生:自私,虛偽。

師:這隻能算大致瞭解,要想更深入準確地把握菲利普夫婦的人物性格,我們還要完成以下兩個步驟。

(屏顯。)

第二步,畫。請同學們畫出描寫菲利普夫婦語言、動作、神態的語句,揣摩人物心理。

第三步,寫。把菲利普夫婦的言行轉換成心理活動,以第一人稱的口吻寫下來。

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使用第一人稱有什麼好處呢?

生:便於表達人物的內心情感,更有利於分析人物性格。

師:請同學們按照第二步、第三步的提示完成自學任務。

(師巡視,並提醒學生可以加上“啊”“呀”“吧”等語氣詞,使人物的內心活動更加豐富。)

師:大部分同學都完成了,同桌互相讀一讀,分享交流創作成果,可以加上誇張的表情和恰當的動作表現人物的內心活動。

(生互相交流自學成果。)

師:哪位同學願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創作?

生:我選第23 段。這個老東西,花這冤枉錢幹什麼?要知道我平時省吃儉用一個銅子都不捨得亂花呀!嘖,可是女婿在旁邊,既然說出來了也不能太小氣,唉!心疼的我胃疼!算了———反正於勒是要回來的,女兒女婿少吃幾個,面子上過得去得了,我就不吃了,至於若瑟夫———也不讓他去了,淨浪費錢。還是省點吧!也不知道于勒什麼時候能回來!

師:感情真豐富!從你的告白中我聽出了“母親”是真心疼她的錢,還有一種不能不花的無奈。

生:我選的是第28 段。這個老糊塗,一定是花了眼,胡———胡說什麼呢!怎麼會是于勒,他現在發了大財,腰纏萬貫,正在美洲晒著太陽享福,怎麼可能是他?……可———可是———萬一要真是于勒,那我們的期盼……天吶,簡直不敢想象,不可能,這———這———這絕對不是于勒!

師:好!從你的告白中我聽出了擔心這個老水手就是于勒的恐慌,但她不願相信,仍存一絲僥倖心理。

生:我選的是第34 段。上帝啊!這真的是于勒!那個說自己發了財要償還我們損失的于勒,那個說要帶著錢回來和我們一起快樂生活的于勒!我們十年的苦盼啊,我們的上千種計劃……別墅,唉呀!還有女兒的婚事!完了,全完了!哦,對了,要是他再回來拖累我們可怎麼辦?噢,噢,我的天吶!

師:真棒!從你的告白中我聽出了菲利普得知這個賣牡蠣的就是于勒後的驚慌、無助和擔憂,以及希望落空的失落。從剛才的發言中,老師看出同學們對菲利普夫婦躲于勒時的內心活動有了較為準確的把握。同學們的發言都提到了盼于勒,我們將菲利普夫婦躲于勒與課文開頭盼于勒時的表現對比一下,能看出他們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 請同學們完成第四步,用準確的詞說出菲利普夫婦的性格特點。

生:他們自私且虛偽。

生:他們唯利是圖、勢利、冷酷。

師(總結):從同學們的回答中可看出菲利普夫婦虛偽、自私、貪婪、勢利、唯利是圖。

(屏顯。)

在他們內心的天平上,金錢與親情不是平衡的,重重地傾向了金錢。

(師完成“天平”板書。)

師:我們一起來回顧分析菲利普夫婦人物性格的過程,小結人物分析的方法。哪位同學可以說一說?

生:第一步,先找出描寫人物的典型語句;第二步,揣摩語言、動作、神態背後的心理活動;第三步,用第一人稱的口吻講述人物內心活動;第四步,用準確的詞語歸納概括人物的性格特點。

師:總結得很完整,希望同學們掌握這種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四、轉換視角,探究主旨

師:作者塑造菲利普夫婦這對形象的目的是為了表現什麼呢?我們來了解一下法國19 世紀的社會狀況。

(屏顯。)

19 世紀法國工業發展迅速,但卻使廣大農民流離失所,小資產階級貧困破產成為普遍的社會問題,階級矛盾尖銳,中下層人民的生活辛酸,金錢成為社會權力的第一槓杆,人們因錢而扭曲了自己的觀念。

師:莫泊桑通過菲利普夫婦這對小人物展現了社會大現象。

生:為了反映當時社會重視金錢、輕視親情的社會狀況。

師:總結得很好,反映了19 世紀法國社會人與人之間純粹的金錢關係。在菲利普夫婦心中的天平上,他們傾向了金錢,漠視了親情。小說中還有“我”和“于勒”這兩個主要人物。他們心中的天平會傾向哪端?請同學們小組交流。稍後請兩位同學上講臺,畫出天平會怎樣傾斜。

(生小組交流後派代表上講臺完成板書。若瑟夫心中的天平傾向親情;于勒有兩種畫法,一是傾向金錢,二是傾向親情。)

師:為什麼要這樣畫呢?請說一說理由。

生:在若瑟夫心中,天平會傾向親情。比如,在船上見到于勒時,他在心裡默唸“這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表現了“我”對於勒叔叔深切的同情和對父母不認于勒的困惑以及不滿。這可以看出若瑟夫純真、善良、富有同情心,與大人的勢利、刻薄形成了對比。所以,若瑟夫心中的天平會傾向親情。

師: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小說通過若瑟夫所要表現出的主旨,在他身上寄託了作者的美好願望,希望人間多一點親情,多一點愛,少一點金錢下的冷酷。如果以于勒為主要人物,他的天平會怎樣傾斜?

生:我們認為在於勒心中,天平可能會傾向金錢,也可能會傾向親情。說于勒會看重金錢是因為破了產的于勒再次淪為一個窮光蛋時,卻沒有回到菲利普夫婦身邊,原因之一就是因為他沒錢了。于勒也看重親情,發了財的于勒寫信回來說要給菲利普夫婦以補償,並且想要和他們一起過幸福快樂的生活。所以說,于勒既可能傾向親情也可能傾向金錢。

生:從於勒的生平看,他年輕時是個浪蕩子。他把自己所得的遺產花光了,又花光了哥哥菲利普應得的遺產,因而被視為全家的“恐怖”。後來他在美洲做生意賺了錢,並給菲利普夫婦去信說打算髮了財回法國跟哥哥同住。於是,又被哥哥一家看作全家的“希望和福音”。但于勒在美洲闊了一陣重又潦倒,淪落成為一個窮光蛋,被法國船長帶回來,在船上靠擺攤賣牡蠣過日子,他又重新被哥哥一家棄之門外。他的心中既有對親情的重視,也有對金錢的渴望,體現了當時法國社會底層小人物生活的辛酸。

師:通過剛才幾位同學的發言,我們可以看出以不同的人物為中心,會體現出不同的主旨,當小說以若瑟夫為主要人物時,重點表現了希望人間多一點親情,多一點愛,並把希望寄託給純潔的孩子的主旨。當以于勒為主要人物時,能看出小人物生活的辛酸。

五、精簡人物,我來代言

師:通過對三組主要人物的解讀,我們瞭解了小說主旨的豐富與多元。小說中還有五六個次要人物,他們有作用嗎?作為短篇小說巨匠,莫泊桑作品的文字非常簡練。這些人物看似與主旨無關,刪去後小說更顯短小精悍。你是否同意?

(屏顯。)

其他人物:船長甲、船長乙、漂亮太太、大姐、二姐、姐夫。用第一人稱的口吻,以“我是,我不能被

刪去!因為”的句式,為人物代言。

(生思考後踴躍回答。)

生:我是船長乙,我不能被刪去,正是因為有我,大家才注意到了這個賣牡蠣的是于勒,才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生:我是漂亮太太。(生笑。)我不能被刪去!因為正是我吃牡蠣的優雅姿態吸引了菲利普先生,才有了下文買牡蠣的情節。

師:以上兩位以船長乙和漂亮太太為例,向我們展現了小說中任何一個形象都對主旨起直接或間接的作用。請同學們課外探究其他四個人物在小說中的作用。

六、課堂小結

師:今天的課堂活動,我們體會到了短篇小說巨匠莫泊桑作品的藝術魅力。他以精湛的人物刻畫技巧,塑造了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在他的小說中,每一個人物的設定都為體現主旨服務,哪怕是多麼不起眼的人物,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照應、豐富著小說主旨的內涵,耐人尋味。

七、課外作業

師:請同學們課外閱讀莫泊桑的《羊脂球》《漂亮朋友》,繼續感受他小說的藝術魅力。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實錄 篇2

教學目標

2、瞭解課文內容,明確菲利普夫婦對親人于勒貧富變化的態度,領悟人物精神狀態,理解資本主義社會唯利是圖或金錢主義對人的精神面貌的腐蝕

3、分析文章的社會環境描寫,認識19世紀中後期資本主義社會的社會現實,並深刻反省己身對待親友的態度,提升精神境界

4、培養學生積極的人格,做有血有肉有感情的社會主義新人。

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課文內容,瞭解若瑟夫一家,特別是菲利普夫婦對弟弟于勒富裕與貧窮的態度變化,理解金錢主義對資產階級民眾的精神腐蝕,批判資本主義黑暗現實。

難點:分析社會環境描寫,瞭解整個資本主義社會現實,並理解“我”的感受和想法,體悟出作者對資本主義小人物的同情以及呼喚親情的迴歸。

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

1、激趣:在我們社會主義國家周邊,還有資本主義國家,比如美國,他們一直倡導資本主義社會比社會主義社會優越,事實確實如此嗎?我們今天學習法國著名短篇小說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看一看新興的資產階級社會是怎樣的現實。

莫泊桑,19世紀中後期,法國著名作家,與同期的美國作家歐.亨利、俄國作家契訶夫,同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莫泊桑的代表作有:《項鍊》、《羊脂球》、《漂亮朋友》等,《我的叔叔于勒》選自短篇小說集《羊脂球》。

3、歷史背景:19世紀中後期的法國,資本主義惡性發展,大資產階級當權,對人民巧取豪奪,政府中貪汙風行,社會上道德淪喪,資產階級驕奢淫逸和惟利是圖的道德觀念影響到整個社會,追求享樂追求虛榮,成為一種惡劣的社會風氣,這種風氣在小資產階級當中同樣盛行。故事裡的主人公就生活在這樣一個時期。

棧橋:zhàn,碼頭上延伸到海面上的長橋,供旅客上下船或裝卸貨物用與日俱增:隨著時間一天天增長。形容不斷增長,有時也指增長很快。

2、找到文中社會環境的描寫(圈畫),分析資本主義社會生存狀態

第一處:“我”家經濟狀況、生活狀況(第2段):生活拮据,比較貧困痛苦——小資產階級的生活狀態

第二處:二姐夫來“我”家上門求娶二姐,因為他認為“我”家有個有錢的叔叔,所以求娶了二姐。——利益交換,赤裸裸的金錢關係。

第三處:插敘,于勒叔叔被送去美洲的過往(5—13段):反應了人們面對金錢的不同處事態度。在窮人家,浪費金錢是有罪,要罰去冒險;在富人家,揮霍金錢是寬容,是羨慕。兩種不同的處事態度,表現人們的金錢至上觀,是資本主義惟利是圖的本質體現。

不過,我們的社會,也存在著亂花錢,不珍惜勞動成果的現象。但他們都是社會譴責的物件,父母告誡物件,我們也要警惕這種不良之風的蔓延,倡導勤儉節約的社會風尚,創造更為和諧美好的生活。

(二)、以“于勒的貧富變化”做對比,看一看菲利普一家對金錢的態度

于勒 ——菲利普夫婦

提示:詳解第6段:“一個人要是逼得父母動了老本,那就是壞蛋,就是流氓,就是無賴了。于勒叔叔把自己應得的部分遺產吃得一乾二淨之後,還大大佔用我父親應得的那一部分。”想來,菲利普夫婦也不會在他人面前維護親兄弟的名譽,畢竟貧窮的于勒也侵害了他們的利益。所以“壞蛋、流氓、無賴”不僅是社會公眾對於勒的稱呼,也是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態度。

3、想一想:菲利普夫婦在見到老年水手于勒時,為什麼會驚慌失措?文中兩次出現哲爾賽島的景色描寫有何作用?

明確:菲利普夫婦見到貧窮的于勒時,就意味著他們的發財夢破滅了。因為曾經菲利普夫婦以為他們可以從富裕的于勒身上實現發財夢、富裕夢,所以,一直強烈地企盼于勒歸來。父親不只一次地在海邊棧橋上說那句永不變更的話:“唉!如果於勒竟在這隻船上,那會叫人多麼驚喜呀!”(反覆)可見,心裡是多麼強烈地渴望發財,渴望富裕的生活。然而,碰到的老年水手于勒卻是多麼的貧窮,狼狽不堪,他們的金錢夢、發財夢被打破了。如此,他們怎麼不沮喪、不絕望。二女婿是看在他家有個有錢的叔叔才同意這門婚事的,周邊的人又會怎樣看待他家?即便不考慮這些,貧老的于勒再回來吃他家的,對於本來就很拮据的生活又如何承擔?所以,在確認老年水手就是于勒時,他們感到害怕,驚慌失措,匆匆忙忙地逃了。

哲爾賽島的景色就是他們心理的寫照。出發去哲爾賽島時:“在一片平靜得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處。”“平靜的大理石桌面”就猶如他們此時風平浪靜的心理,除了去旅行的“快活而驕傲”外,沒有其他的心理。可是當遇到于勒後,“天邊遠處彷彿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鑽出來。”這“陰影”就是他們內心的沮喪、絕望與恐懼、害怕。兩處景物描寫襯托了人物的心情。

小結:從菲利普夫婦見到貧窮於勒的反應來看,這不僅僅是一個資本主義家庭的冷漠與自私(沒有親情),更是一個社會的冷酷與無情。

周紅興主編的《簡明文學詞典》指出:“在文學作品中,主角、主人公、主要人物,指的是同一個概念。”小說中的主要人物有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對映社會環境與主題,揭露人物的品格引起讀者的思考與共鳴,和寄託作者的感情和思想的作用。

本文的菲利普夫婦是作者重點刻畫的物件,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資產階級的無情與自私,也看到了小資產階級的貧窮與痛苦,表達了作者的批判與同情。

作者塑造的這兩個人物,同中有異。資產階級惟利是圖的本質是一樣的,自私、冷漠、虛偽、愛慕虛榮。一個嚮往資產階級上層人物的生活,“被這種高貴的吃法打動了”,也“鄭重其事地帶著兩個女兒和女婿向那個衣服襤褸的年老水手走去。”一個明明覺得怕花錢,不允許兒子去吃,偏偏卻說:“他用不著吃這種東西,別把男孩子慣壞了。”在對待貧富於勒的態度上也是高度的一致,有錢的于勒,是好心人,沒錢的于勒是壞蛋、流氓、賊,連“我”多給他十個銅子的小費也受到了斥責,完全不把于勒當作親人看待。作者通過動作、語言、神態,形象生動地表現了人物的醜惡嘴臉。

但是這兩個人物又是有所不同的,從母親的語言、動作中,可以看出其遇事比較穩重,比父親要有主見。當父親發現老年水手可能會是于勒時,嚇到“臉色十分蒼白”,說話也吞吞吐吐,母親也嚇得“哆嗦”,但她很快地說:“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長打聽一下吧。”馬上給父親出主意,打聽事實的真相。相比較而言,母親的處事能力更強,但也比較刻薄,把于勒稱作“賊”、“討飯的”、“流氓”,為“我”多給了小費而斥責,家裡財務上的支出也把持得比較嚴格,也是個比較能幹的女人:“姐姐的長袍是自己做的,買十五個銅子一米的花邊,常常要在價錢上計較半天。”

總而言之,生活貧困也是造成他們自私冷漠的一個原因,所以,作者對他們既有同情也有批判。

2、“我”在文中屬於什麼人物?“這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這句話,語意是否重複,有何作用?

明確:“我”在文中屬於線索人物。線索人物是特殊的次要人物,在人物形象上對主要人物有襯托突出的作用;在情節結構上有連綴故事內容和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作用;在主旨反應上也有一定的揭示作用。本文“我”通過所見所聞串聯了菲利普夫婦一家對貧富於勒的不同態度,揭示了人物的虛偽、冷酷、自私,也感受了他們的痛苦與無奈,揭示了文章的中心主題。同時,“我”的感觸也很重要:首先,“我”給了于勒叔叔十個銅子的小費,表達“我”對他的同情,也顯示“我”對親情的認同;其次,“我”在心裡默唸道:“這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這不是簡單的重複,是強調,是“我”對父母(菲利普夫婦)漠視親情的不滿與疑慮。從一個孩子的純真視角揭示親情的重要性,呼籲人們重視親情,迴歸和諧美好的親情關係,這是文章的另一個主題。

本文通過菲利普夫婦對貧富於勒的不同態度,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冷漠的赤裸裸的金錢關係,呼籲人們重視親情,迴歸親情的美好,並表達對資產階級虛偽人生和惟利是圖本質的諷刺與批判,同情貧窮苦難的資本主義小人物。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實錄 篇3

教學內容

1、欣賞小說情節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精妙的構思美。

2、研討小說的主人公是誰。

3、為小說另擬一個結局,做口頭作文訓練。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莫泊桑小說的特色之一是構思佈局別具匠心,故事結局,耐人尋味。這節課我們就先來欣賞這一特色。

學生先複述課文大意,注意以下幾個方面:時間、地點、人物;故事的起因、發展、高潮和結局。

二、研讀賞析

1、選材構思巧。這篇小說寫的事情很平常,人物也很普通,像于勒這樣的在家中揮霍財的浪蕩子,出外冒險、升降浮沉的人,在資本主義社會屢見不鮮,可以說是見怪不怪了,作者卻能在這極為常見的普通人的遭遇裡,集中筆墨寫出反映當時社會人情冷暖,揭露病態的文章,以小見大,以個別見一般。

2、情節安排巧。于勒到美洲前後經濟上發生了“窮——富——窮”的變化,伴隨於勒經濟上的變化,菲利普夫婦對他的態度也發生變化:攆——盼——怕——躲。小說的情節是由於勒與菲利普這兩條線交織發展構成的,圍繞著于勒身世的浮沉來展開菲利普夫婦態度前後不同的變化,進而突出小說的主題。菲利普一家與于勒在一條船上相遇,也是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由於于勒窮困潦倒,年老而流落異鄉,被船長帶回卻又無臉回家,只好棲身船上;二姐婚禮後全家到窮人最理想的哲爾賽島去旅遊,這就必須乘船。在船上,作者又設計了“吃牡蠣”的情節,這樣,菲利普一家就合乎情理地與賣牡蠣的于勒同在一條船上相遇了。

3、巧用懸念。莫泊桑在故事的開始,就抓住幾件瑣細的小事,渲染了菲利普拮据的家境後,立刻引出“父親總要說他那句永不變更的話”,“唉!如果於勒竟在這隻船上,那會叫人多麼驚喜呀!”為什麼“父親”急切地盼望于勒歸來?于勒歸來會改變他們家的境況嗎?它讓讀者懷著迫切的心情急於看下文。接下去作者寫于勒兩次來信,說他發了財,“已經租了一所大店鋪,做著一樁很大的買賣”。可是一轉眼10年過去了,菲利普一家人望眼欲穿,但仍不見於勒歸來,這又是為什麼呢?作者再次設下懸念,把讀者的胃口吊足。最後菲利普一家在去哲爾賽島遊玩的渡輪上遇到一個衣衫襤褸的老水手,他很像于勒,可那人究竟是否是于勒呢?他又怎麼會在渡輪上賣牡蠣呢?又一個懸念產生了。至此,作者把故事情節推向了高潮,任何一個讀者都已欲罷不能了。

三、問題探究

這篇小說的標題是《我的叔叔于勒》,但是對於于勒卻僅有幾筆直接描寫,多是側面寫,而對菲利普夫婦的性格刻畫用了很多筆墨,誰是本文的主人公呢?

學生分組合作探究後,明確:

小說題為《我的叔叔于勒》,于勒都是作為暗線,略寫和虛寫了他的過去和未來。他的出現只是在海輪上賣牡蠣那短短的一瞬。作者把筆墨凝聚在“我”的一家旅遊哲爾賽島,在海輪上巧遇于勒這一件事上,集中表現菲利普夫婦對於勒態度的驟然變化上,從而刻畫他們貪婪、自私、勢利的性格特徵。小說正是通過刻畫菲利普夫婦的性格特徵,從而揭示全文主題思想的;因此,本文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婦。

小說中的“我”作為敘事的主體貫穿全篇,其他人物的態度和行動,都是從“我”的眼裡看到的,對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評述,也都是從“我”的角度表示的,在“我”身上,寄託著作家的褒貶、愛憎、喜怒和哀樂。

四、拓展延伸

由教師提供下面一段情境,學生口頭續寫,進行口頭作文訓練:

1、遊船在翡翠般的大海上繼續向哲爾賽島前進。……父親急忙向我們跑來。“克拉麗絲?克拉麗絲!”他眼睛裡放著光,臉漲得紅紅的,像熟透的蘋果。“快去看啊,那個吃牡蠣的極有風度的先生怎麼那麼像于勒!在他身旁還有一位高貴的婦人?”顯然是由於狂喜,父親抑制不住激動大聲說道。“是嗎?太好了!上帝保佑!可把他盼回來了!”母親一時不知用什麼語言來表達她與丈夫的同樣的心情。“快,快去……看看咱們的親弟弟……”

2、假設破了產,又重新窮困潦倒的于勒找到菲利普一家的門上,將是怎樣一種情景。口頭敘述,適當描繪。

可讓學生在小組內先說,再推選說得好的三四位同學在班上交流,以上兩題,可酌情任選一個。

五、佈置作業

1、將口頭作文寫成書面作文。

2、選用課時作業。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實錄 篇4

【學習目標】

1、通讀課文,瞭解故事梗概,能夠複述主要故事情節。

2、按小說的情節結構劃分層次。

3、理解作者從多方面刻畫人物形象,以展現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法。

【學習重點】

理解小說表現的主題思想。

【合作探究】

(一)人物賞析

請同學們結合下面的問題,思考人物的個性特徵。

1、于勒是怎樣的一個人?

2、菲利普夫婦一家為什麼盼望于勒回來?

3、小說的結局是菲利普夫婦一家人躲開了日夜盼望的于勒,這是什麼原因?

4、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稱呼有哪些變化(在課文中標註出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5、從菲利普夫婦對於勒態度的前後變化,可以看出他們怎樣的性格特徵?

6、課文標題是“我的叔叔于勒”,這是一個偏正短語,它的中心詞是“叔叔于勒”,那麼小說的主人公是于勒,對嗎?

7、什麼人物在文中的位置和作用最重要呢?是“我”嗎?那麼,文章的主人公是誰呢?

(二)寫法探究

1、這篇小說從一個孩子的眼光用第一人稱寫有什麼好處?

2、本文刻畫人物性格的主要方法有哪些?試舉例加以說明。

3、本文情節曲折,構思巧妙,有些情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試舉例談談。

(三)主題研討

這篇小說揭示了怎樣的主題思想?

(四)認識親情

說說你心目中的親情或者是對生活中某種關於親情的現象的看法。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實錄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課為八冊講讀課文,體裁為小說。本文通過敘述“我”的一家人對於勒叔叔大起大落的態度,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赤裸裸的金錢關係這一深刻的社會主題。

二、學情分析:

學生以前學過幾單元小說,對小說的學習有一定的方法和基礎。

三、學習目標:

1、學習通過人物語言、行動、表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畫人物的性格。

2、把握曲折的情節,體會深刻的主題。

四、學習重點

人物是小說的靈魂。小說往往通過對人物的刻畫來表現主旨。因此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表情揭示人物心理、分析人物性格的寫法是本課的關鍵。

五、學習難點

概述曲折故事情節,是本文的一大難點。概述課文,是對小說的整體把握。因為小說一般篇幅較長,故事情節曲折,因此概述有一定難度,被列為本課的難點。

六、課時安排教具。

課時安排:一課

教具:多媒體課件

七、教法、學法的選擇運用:

激疑引導、點撥深化、設境辯論、簡列提綱、講述故事、補充糾正、去偽存真。

八、教學設想思路:

1、以讀為本,以讀議為課堂主體結構。組織自讀、教師範讀,學生角色朗讀,重點段落品讀。議人物形象,議主題思想。

2、加入學生自己的生活體驗,縮短與作品的距離。(如果你是文中的菲利普,你會怎樣對待弟弟于勒?)

九、教學流程及課堂實錄:

1、匯入新課:

師:(展示百元大鈔)同學們,看一下,我手中拿的是什麼?

生:一百元錢。

師:我們生活中能離開錢嗎?

生:不能。

師:我們的生活中雖然離不開錢,但是在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比錢更重要的東西,你們能舉例說明嗎?

生:友情、親情、食物、理想、知識……

師:今天,我們就再學習一個與“金錢”有關的故事。(板書:我的叔叔于勒)

2、展示學習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多媒體展示,師讀析)。

學習目標:

(1)學習目標:通過分析人物語言、行為、表情、心理等來分析人物性格。

(2)把我曲折情節,體會深刻的主題。(環節分析:目標展示,如果一閃而過,達不到展示目標的目的,因此,師讀點撥,有利於目標的明確。)

2、簡介作者:(多媒體展示)

莫泊桑:19世紀下半葉,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代表作《羊脂球》《項鍊》

3、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問題設計:

(1)學生速讀課文,劃字詞,概述情節。

(2)師多媒體展示生字詞。生朗讀,記錄生字詞。

(3)概括小說的故事情節。

教學實錄:

甲生:于勒叔叔由窮變富,又由富變窮。

乙生:菲利普夫婦對於勒叔叔的態度前後不一。

丙生:菲利普夫婦對於勒叔叔窮時攆,富時盼。

丁生:情節可分為盼于勒—贊于勒—道于勒—躲于勒。

師:(多媒體展示,梳理故事情節)很好!那麼,我們就把關注的焦點放在菲利普夫婦身上。

于勒 窮 富 窮

菲利普夫婦 攆 盼贊 怕躲

(開端) (發展) (高潮、結局)

4、精讀課文,把握主旨:

(1)學生根據脈絡,再讀課文,劃出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態度。

(2)逐項梳理態度變化。(師多媒體展示)

逐于勒:糟蹋錢、壞蛋、流氓、無賴、分文不值。

盼于勒:衣冠整齊、海邊等候、與日俱增。

贊于勒:正直的人、有良心、好心的于勒、有辦法。

怕于勒:臉色蒼白、哆嗦、吞吞吐吐。

躲于勒:換船

(3)生分角色朗讀。

師:我們分角色朗讀“贊于勒”“遇于勒”兩部分內容,要求讀出人物的身份和口吻。其他同學注意菲利普夫婦對於勒態度的變化,勾畫表現不同態度的語句。讀完以後請評價朗讀的情況。(師分好角色,學生有感情地讀。)

甲生:讀菲利普太太的同學讀得很平淡,沒有把她的“利害”讀出來。

乙生:扮“菲利普”的同學讀的好,把他沒有主見,怕妻子的味道讀了出來。

丙生:讀陳述部分的同學讀的好,娓娓道來。

5、研讀課文,分析人物性格。

(1)小組討論:菲利普夫婦人物性格。

(2)課堂實錄

甲生:自私虛榮、唯利是圖、虛假。

乙生:冷酷殘忍

丙生:貪婪

丁生:希望能有很多錢。

戊生:……

(師如實板書:自私虛榮、唯利是圖、虛假。冷酷殘忍、貪婪、希望能有很多錢。)

(3)深入討論:(去粗取精,去偽存真)

甲生:“虛假”不能用在人物性格上,應刪去。

乙生:“希望能有很多錢”,只是一種願望,語言也很累贅,應換成“貪財”。

丙生:“殘忍”,這一詞用的過重,可換成“無情”。

(4)師歸納總結:

菲利普夫婦:自私虛榮、唯利是圖、冷酷無情、金錢至上。

6、拓展訓練:

如果菲利普夫婦遇到一位百萬富翁象于勒,他們的表情將會怎樣?他們夫婦之間會進行怎樣的對話?

甲生:船上,人來人往,菲利普夫婦突然尖叫起來,“您,您,我最最親愛的于勒,您終於回來了,我們想死您了!一看您的裝束和脖子上的項鍊、手上的鑽戒,我就知道了……。”

“滾開,你們認錯人了!”那紳士怒容滿面……

乙生:“哦,我親愛的菲利普,哥哥!我終於見到你們了。”紳士于勒上前要擁抱菲利普。菲利普卻突然摔倒在地,不省人事。“樂極生悲”

丙生:我想菲利普夫婦會領他去看早已相中的豪華大房子,讓于勒出錢買下來。

丁生:他們會馬上鄭重地向女婿:“快點過來,過來,這位紳士就是你正直、好心、有辦法的于勒叔叔。”

教學反思:

1、本課情節梳理雖然不夠理想,但在品析小說情節的過程中,學習了情節梳理的方法,且明確了什麼是好的情節概括,學生學到了方法。

2、分析人物性格—菲利普夫婦的性格。學生能很好的根據情節來分析,但學生在表述人物性格的用詞上很粗糙,甚至出現用詞不當和南轅北轍的情況。針對此情況,在課上引導學生進行討論辨析,在討論辨析中,學生既對教材有了更深入的挖掘和理解,又學會了去粗取精、對比分析的鑑賞、品析方法,效果較理想。

3、抓住了讀議這一課堂結構。讀,分教色朗讀,在讀中品析人物性格,既活躍了課堂氛圍,又使學生能很好的身臨其境地體會作品。議,使課堂教學深入。讀議的結構很實用。

4、拓展訓練中,學生的想象力豐富,五花八門。通過思維拓展,深化了對課文主旨的理解和把握,同時又鍛鍊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5、本課安排為一課時,課容量較大,可根據實際情況,安排兩課時。

6、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深深地體會到合作探究的方法多種多樣,但不管是哪種方法,關鍵是要與具體的教學實踐相結合。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實錄 篇6

設計思想:

考慮到本文是外國文學作品,設計時首先重在多讓學生自我感悟,包括多讀,多討論,多談體會,多質疑問難。其次對文字要能創造性閱讀,從主題、人物性格分析到寫作方法、語言特色的認識,都力求有自己的看法,並能找到認識的根據,包括文字中的文字根據和文字以外的理論根據。再次,進行文學作品寫作實踐,從多方面吸取作品的營養。本課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自讀課文,瞭解人物關係。教師可用以下幾個問題引導學生讀書。

1、“我”在文中的作用是什麼?

2、故事涉及到哪些人?他們之間原本是什麼關係?

讀後明確:

1、“我”是故事的敘述者,也是作品中的人物若瑟夫,其他人物的態度和行動都是從我眼裡看到的,對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評述也是從“我”的角度道出的。

2、故事涉及到“我”的父母親菲利普夫婦,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于勒,“我”的兩個姐姐,“我”未來的二姐夫,船長等人物。

二、範讀課文(錄音範讀或教師範讀),瞭解基本情節。可以設計如下引導提問:

1、故事中的人物各做了哪些事?

2、怎樣劃分文章的結構層次?

讀後明確:

1、菲利普夫婦:盼于勒——贊于勒——遇于勒——躲于勒;于勒:年輕時浪蕩,中年時做生意很得意,老年時破產失意。“我”付給於勒牡蠣錢並送他10個銅子的小費。

2、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寫菲利普一家拮据的生活和他們盼望于勒歸來的心情。這是故事的開端。第二部分(第5—19自然段):插敘于勒到美洲去的原因和到美洲後的簡況,交代一家人到哲爾賽島遊玩的緣由。這是故事的發展。第三部分(第20—47自然段):寫在海輪上巧遇于勒的經過。這是故事的高潮。第四部分(第48、49自然段):交代歸來時改乘其他渡輪以避開于勒。這是故事的結局。

三、複述課文,理清三條記敘線索。

複述時要求限制時間和字數,真正達到鍛鍊能力的目的。

三條線索圖示如下:(有條件的學校可用多媒體展示)

第二、三課時

一、繼續分析課文。

1、啟發學生:上圖就像一個大磨盤,磨盤的軸心是什麼?跟著軸心轉動的又是什麼?

明確:磨盤的軸心是于勒,跟著轉動的是菲利普夫婦。

2、追問:這個磨盤是怎樣轉動的呢?

教學形式:討論後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

3、繼續追問:這個磨盤能轉起來,歸根到底是由什麼東西在驅使?這說明了什麼?

討論明確:錢是驅使這個磨盤轉動起來的最為根本的東西。這說明在一部分小資產階級的眼裡,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已變成了一種純粹的金錢關係。

4、創新設計:將上面的圖適當改造一下,使能更清楚地揭示文章主題。

5、新增追問:由此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婦是什麼樣的人?

討論明確:愛慕虛榮,自私虛偽,勢利貪婪,冷酷無情,但又不免小人物的辛酸與無奈。

6、逆向發問:從上圖可以看出,在菲利普夫婦變來變去的同時,“我”一直沒變,始終把于勒看成是自己的親叔叔,作者這麼安排有何用意?

討論明確:一方面讓“我”充當故事的敘述者,使行文顯得真切自然,同時“我”又是故事中的角色,“我”的善良、純真正好反襯了父母親的自私冷酷,使文章更具諷刺意味;另一方面在“我”的身上寄託著作者的褒貶、愛憎、喜怒和哀樂。

二、質疑問難。讓學生就感興趣的、不理解的內容互相提問,師生共同解答。如果下面的問題學生沒有提及,教師組織同學們一起討論。

菲利普夫婦盼于勒做了哪些美夢?

他們給自己建了這些空中樓閣說明了他們哪些心理活動,哪些思想?

環境描寫在文中起了什麼作用?

答案見“教材分析”部分。

三、分角色朗讀文章的第三部分。在此基礎上,討論文學語言豐富而深刻的表現力,從而走近文學大師。

四、作文訓練(任選一題)。

1、將本文改寫成劇本。

2、將“遇于勒”的情節改寫成我們一家人遇到了已成為百萬富翁的于勒。

給文章敘寫一個合理的結尾。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實錄 篇7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初中語文課本所錄選的外國文學作品中的名家名篇。學習本課應完成的任務主要是:通過分析人物形象,學習其中對比手法的運用,體會作者的態度感情,認識資本主義社會裡幾乎沒有人間親情、友情,只有金錢的現實;使學生更加熱愛我們的社會主義祖國,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品質。

2、教學目標

(1)體會人物個性化的語言,學習運用對比手法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2)理解小說表現的主題思想。

3、教學重難點

重點:從多方面刻畫人物形象,以展現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法;運用對比手法刻畫人物性格。

難點:懸念的鋪排,構思的巧妙。

二、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對學習小說大都有較濃厚的興趣,他們很關注小說情節的發展、人物的命運,看過小說之後印象較深的就是故事情節和主要人物的命運結局。對於小說中的字、詞、句,大部分學生不會感覺有難度。這有利於調動廣大同學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利於學生能力的培養、欣賞水平的提高。

三、學法指導

⒈理解——品味——感悟

說明:學生學習本文,首先應該熟讀課文,從整體上感知課文,逐步達到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掌握。其次是品味課文,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在分析人物性格時,要抓住一個“變”字,通過變化的對比,培養學生的比較思維的能力。在分析懸念鋪排時,要扣住一個“巧”字,以達到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最後感悟課文,欣賞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感受文學藝術的美。

⒉採用自主討論式的方法,增加學生的參與機會,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並獲得一定的學習方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莫泊桑是法國著名的短篇小說家,被譽為世界短篇小說巨匠。他擅長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擷取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斷,以小見大的概括出生活的本質。他的短篇小說側重描寫人情世態,構思佈局巧妙,故事情節曲折起伏,善於用精練筆墨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今天我們要學的《我的叔叔于勒》也是這樣的一篇小說。

(二)整體感知課文

(1)速讀課文,積累詞語:

示例:拮据棧橋襤褸狼狽不堪

(2)理解

再讀課文,然後概述故事情節。(設計思路:培養學生快速掌握課文大意和口語表達能力。)

(三)品味

(1)學生討論:本篇小說情節富於變化,跌宕曲折,引人入勝,關鍵是設定了懸念,構思也很巧妙。請找出小說中的懸念,作適當分析。

提示:他們一家為什麼要每星期天衣冠整齊地到海邊棧橋上散步?于勒是個什麼樣的人?于勒曾是他們的災星,現在為何卻成了他們的福音?他們極其美妙的夢境是否得以實現?為什麼?

(設題目的:以此理解本文的結構特點——巧妙,也引導學生由此入手逐層理解小說的主題思想。)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說的主題思想。為此設計如下問題供學生討論,之後筆答,以此調動每個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

(用幻燈片展示以下內容)

①小說刻畫的人物主要有哪些?他們的個性特徵怎樣?菲利普夫婦的言行是怎樣變化的?從哪些最具代表性的語句、語段中可以看出?

(設題目的:理解人物所處的社會環境有什麼突出的特點。)

②課題《我的叔叔于勒》可否改為《于勒》或《我的父母》或《菲利普夫婦》等等?為什麼?

(設題目的:理解“我”對於勒的感情區別於“我”的父母對於勒的感情,以及“我”、菲利普夫婦、于勒在文章中的作用。)

③小說的主人公是誰?為什麼?他們的結局怎樣?這是由個人性格造成的,還是社會環境造成的?在那樣的環境中怎樣才能實現發財夢?

(設題目的:以此達到對小說主題思想的理解和歸納。)

方法設計:學生先獨立思考以上問題,然後分組討論、交流,最後在班內交流質疑,並逐步明確。

(四)感悟

學習了這篇文章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五)課堂遷移訓練

假如菲利普夫婦在遊輪上巧遇的是個發了大財的于勒,他們的言行會是怎樣的?請設想一下。用150個左右的字完成。

(六)推薦作業

1、寫一篇作文,反映當今社會的人際關係,題目自擬。

2、閱讀莫泊桑的其它作品,並體會其作品的特點。

希望同學們能夠認真閱讀初二語文說課稿我的叔叔于勒範文,努力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實錄 篇8

教學設計思路

考慮到本文是外國文學作品,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注意多讓學生自我感悟,包括多讀,多討論,多談體會,多質疑問難;其次要求學生對文字要能創造性閱讀,從主題、人物性格分析到寫作方法、語言特色的認識,都力求有自己的看法,並能找到認識的根據,包括文字中的文字根據和文字以外的理論根據;再次,引導學生進行文學作品寫作實踐,從多方面吸取作品的營養。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簡介作者莫泊桑及本文的寫作背景。

2、讀準“拮据”、“棧橋”、“牡蠣”、“襤褸”、“撬”、“別墅”等詞的字音。

3、掌握小說中刻畫人物性格時運用的主要方法。

(二)能力目標

1、揣摩小說的主題思想及精妙構思。

2、能夠通過人物語言、行動、表情揭示人物心理,進一步熟悉小說的文體特點。

(三)情感目標

1、初步培養對社會問題的觀察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評判能力和再現能力。

2、關注小人物的命運,調適自身心態,摒棄不必要的虛榮心理,形成健康的人際關係。

教學重點

1、小說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

2、情節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精妙的構思美。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媒體

課文朗讀錄音磁帶,錄音機;幻燈片,投影儀

課前準備

1、學生通過各種資訊渠道收集法國作莫泊桑的資訊。

2、認真閱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熟悉課文的情節發展。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理解課文內容,理解主題思想。

2、瞭解本文刻畫人物性格的主要方法。

教學過程

一、介紹作者,匯入新課

在世界文壇上,有三大短篇小說之王,他們是法國的莫泊桑、俄國的契訶夫、美國的歐·亨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莫泊桑的名作《我的叔叔于勒》,現在請同學們互相交流一下你們收集的有關莫泊桑的資料資訊,瞭解莫泊桑小說的藝術特色。

莫泊桑是法國19世紀後半期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出身於法國諾曼底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中學畢業後,普法戰爭爆發了,他應徵人伍,兩年的兵營生活使他認識了戰爭的殘酷,祖國的危難啟發他的愛國思想。戰爭結束後,他到了巴黎,先後在海軍部和教育部任小職員,同時開始了文學創作。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創作,轟動了法國文壇。以後離職從事專門的文學創作,並拜福樓拜為師。10年間他寫了300多個短篇和6個長篇,其中許多作品流傳久遠。尤其是短篇小說,使他成為一代短篇小說巨匠。長篇有《她的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項鍊》、《我的叔叔于勒》等。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諷刺和揭,露了資本主義的罪惡,尤其是在資產階級思想腐蝕下的人們精神的墮落。

他的小說在藝術手法上也有很深的造詣,特別是短篇小說。他的作品重視結構的佈局,行文波瀾起伏,引人入勝,故事情節巧妙真實,結局出人意料,又在精理之中;另一個突出特點是用洗練的筆墨揭示人物內心世界,塑造了很多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左拉曾這樣評價莫泊桑的小說:“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劇,一出小但完整的戲劇,開啟一扇令人頓覺醒豁的生活視窗。讀他的作品的時候,可以是哭是笑,但永遠是發人深思的。”

二、整體感知,探究問題

(一)聽課文朗讀錄音,思考下列幾個問題:

1、于勒是怎樣一個人?

2、菲利普夫婦一家為什麼盼望于勒回來?

3、小說的結局是菲利普夫婦一家人躲開了日夜盼望的于勒,這是什麼原因?

4、這篇小說揭示了怎樣的主題思想?

(問題設計說明:讓學生帶著問題聽讀課文,有益於集中注意力思考,同時,幾個問題又暗示了閱讀本文的重點)

學生分小組討論,在全班交流明確:

1、于勒年輕時,是個浪蕩子。他把自己所得的遺產花光了,又花了哥哥菲利普一些錢,因而被家裡的人看不起,甚至被視為全家的“恐怖”。終於,他被送到美洲。後來,據說他在那裡做生意賺了錢,並且給菲利普夫婦去信說,打算髮了財回法國來跟哥哥同住。於是,哥哥、嫂嫂把他看作全家的“希望”和“福音”。但是,于勒在美洲闊了一陣之後,重又潦倒落魄下來,淪落成一個窮光蛋,被法國船長帶回來,在船上擺攤靠賣牡蠣過日子,跟討飯差不多,他又重新成為哥哥、嫂子的“恐怖”,被棄之家門外。

(問題設計說明:這個問題不難答。要指導學生認真讀課文,從課文中歸納起于勒的“簡歷”。從“于勒”人手理解全文內容,既切合題目,順應學生閱讀心理流向,又為理解菲利普夫婦性格特徵,進而理解全文主題思想做了較必要的準備,同時,也為後面理解小說“誰是主人公”的問題做了鋪墊。)

2、菲利普是個小公務員,一家人生活十分拮据,不僅“樣樣都要節省”,甚至連女兒都嫁不出去。但是,他們知道了以前被視為“全家的恐怖”的于勒在美洲發了財,“做著一樁很大的買賣”,而且準備回到故鄉,和哥哥菲利普一家“一起快活地過日子”。於是“大家認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變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菲利普一家朝思暮想,眼巴巴地盼望于勒歸來,並對“這樁十分拿九穩的事”“擬定了上千種計劃,甚至計劃要用這位叔叔的錢置一所別墅”,“我”的二姐也因這一“福音”訂了婚。

3、小說的結局是菲利普夫婦一家人躲開了日夜盼望的于勒,其直接原因是菲利普夫婦只認識錢和于勒又淪落為窮人,其根本原因是那個金錢至上的社會制度。

(問題設計說明,這個問題由於學生是初步接觸課文,思考問題或許過於表面化。教師要善於啟發、引導。從教學實踐來看,學生會得出如下分析結果,這裡提出來,供備課時參考):

(1)是那個女婿造成的。菲利普夫婦怕女婿知道了于勒的情況,於婚事不利。

(2)是于勒的為人造成的。如果於勒是一個品德很好的人,則菲利普夫婦不會如此。

(3)是于勒貧窮造成的,如果於勒此時很富有,菲利普夫婦一定和他相識。

(4)是菲利普夫婦經濟不富裕造成的。如果他們很有錢,就會認下於勒。

(5)是菲利普夫婦向虛榮心造成的。如果他們不是那麼好面子,則結局不會如此。

(6)是菲利普夫婦的思想意識造成的。在他們頭腦中只認識錢。

(7)是那個社會制度造成的。在資本主義社會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是金錢關係。

4、小說寫一個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作者運用了對比手法,充分描述了菲利普夫婦對待親兄弟于勒的前後截然不同的態度,畫出了一幅資本主義社會裡貧窮則兄不認弟的觸目驚心的慘象,藝術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純粹的金錢關係”的主題思想。

學生精讀菲利普夫婦一家在船上巧遇于勒的情節片斷,瞭解小說在刻畫人物時運用的主要方法。

(二)學生交流後明確

這篇小說主要通過人物的表情、動作、言談的描寫來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刻畫人物性格。以菲利普為例,如作品寫他發現賣牡蠣的老水手很像于勒時,他“突然好像不安起來”,“臉色十分蒼白,兩眼也跟尋常不一樣,”這是遭到突如其來的打擊時心中充滿了恐懼的感情。當他回到妻子身旁時,“神色張惶”說話“結結巴巴”,最後低聲嘟噥著:“出大亂子了!”這表現他內心的極度恐怖,彷彿大難即將臨頭,慌亂到了極點。再如菲利普忽然看見兩位先生在請兩位打扮漂亮的太太吃牡蠣,他“被這種高貴的吃法打動了”,走到妻子和女兒身邊問:“你們要不要我請你們吃牡蠣?”菲利普夫人則怕花錢,遲疑不決,“很不痛快地:‘我怕傷胃,你只給孩子們買幾個好了,可別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這些語言揭示了菲利普裝闊氣好虛榮的心理,菲利普夫人虛偽、愛面子的心理。

三、佈置作業

1、抄寫“讀一讀,寫一寫”的詞語。

2、選用課時作業。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實錄 篇9

教學目標:

1、瞭解故事內容,把握人物形象。

2、認識小說豐富的思想性。

3、理解對比手法和景物描寫的作用。

教學重點:目標1、2、3。

教學難點:目標2。

教學準備:自制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理清故事情節,把握人物形象,認識小說主題

教學過程:

一、引入

ppt、莫泊桑是法國19世紀後半期著名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世界短篇小說巨匠。法國作家左拉說:“讀他的作品,可以是哭或者是笑,但永遠是發人深思的。”今天我們學習他的代表作、他最著名的短篇小說《我的叔叔于勒》,我們會哭,還是會笑?又能引發怎樣的思考?

二、ppt跳讀課文,整體感知(教師跳讀,人物對話學生分角色朗讀;瞭解主要情節和主要人物)

三、ppt理清故事情節,弄清人物情感態度變化的原因。

1、理清故事梗概,瞭解情節結構,認識菲一家與于勒親疏關係的不斷變化。

(在這個大起大落極富戲劇性的故事裡,于勒和菲利普一家的親疏關係不斷髮生著變化。是怎樣變化的呢?)

2、是什麼決定著于勒和我們一家的親疏關係?(經濟狀況,貧富變化)

完成情節結構圖展示:

四、尋找主人公,把握人物形象和主題。

在這個因為錢而上演的故事裡,有哪幾位重要人物?到底他們誰是主人公呢?

1、找出主人公並說明理由。

(1)“我”,若瑟夫,貫穿了全文始末,作者通過“我”的眼觀察,用“我”的口敘述,“我”見證了整個故事,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性;“我”也反襯了菲夫婦自私、無情;還表現了作者對親情的期許與呼喚。但“我”只是線索人物,他若為主人公,那作品表現的就是歌頌童真、單純、重親情。但這不是作者著力表現的。

(2)于勒,題目就是“我的叔叔于勒”,但他的貧富變化,人生浮沉,是菲夫婦情感態度變化的原因;若他是主人公,那主題就是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或惡有惡報。但這更不是作者著力表現的,相反作者通過若瑟夫內心獨白與呼喊和多給了他十個銅子的小費,表現了對於勒的同情。

(3)菲夫婦,全篇小說主要寫他們兩口子的精彩表演,是作者著力刻畫的人物,通過他們的言行神態極其變化塑造了極具個性特點的鮮明形象:自私貪婪、冷酷無情的小人物形象,並通過他們表現了主題。

2、總結方法:尋找主人公就是尋找作者著力刻畫的最能體現作者創作意圖的人物。

3、根據主人公分析小說主題。

(1)人與人之間的金錢關係

(2)小人物的悲哀

(3)人性的扭曲

4、既然主人公是菲夫婦,為什麼題目不是《菲利普夫婦》或《我的爸爸媽媽》(平淡)?既然主題是金錢銷蝕了親情,人性被金錢扭曲,為什麼題目不是《親情薄如紙》或《錢啊錢》(直白)?

五、結束語:

1、作為莫泊桑的代表作品,作為傳世之作,它在藝術特色方面也是亮點多多。下節課我們將探究它的藝術特色,並進行課本劇表演。同學們,下節課值得期待。(若上2教時用此結束語)

2.錢啊錢!家裡出了一個一生大起大落的于勒,於是一份關於“金錢與親情”的考卷嚴峻地擺在了菲利普一家的面前,他們做出了不同的回答。他們的回答讓我們哭不出來,卻笑得沉重。這是一份能穿越時空的考卷,它或者已經而且必將讓我們面對,留給我們關於金錢與親情與愛情與人性的思考。面對金錢的拷問,我們該做出怎樣的答案?同學們,讓我們的答案折射更多親情的珍貴,愛情的美好和人性的光輝!

(若只展示第一課時,可以此作結束語。)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分析藝術特色,表演課本劇。

教學過程:

一、分析藝術特色

生動傳神的形象刻畫:語言動作神態

強烈鮮明的對比手法:人物言行神態情感的前後變化,菲父母與女婿;若瑟夫與父母

寓意深刻的景物描寫:不同的畫面和色彩

緊湊巧妙的情節結構:插敘,船

平中見奇的小說題目:《菲利普夫婦》《我的爸爸媽媽》平淡;

《親情薄如紙》《錢啊錢》直白

(題目探討可放在第一教時)

二、與小說中的人物或作者對話

通過穿越時空的對話表達自己的認識、理解、感悟、評價、收穫等。

三、質疑

四、表演課本劇(研討與練習三:菲利普夫婦在船上發現一位百萬富翁像于勒…)

1、表演;觀看並思考。

2、課本劇中人物與課文中人物最大的不同是什麼?兩者根本沒變的是什麼?(對金錢的追求)

五、結束語:

錢啊錢!家裡出了一個一生大起大落的于勒,於是一份關於“金錢與親情”的考卷嚴峻地擺在了菲利普一家的面前,他們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故事讓我們哭不出來,卻笑得沉重,留給了我們關於金錢與親情與愛情與人性的思考。這是一份能穿越時空的考卷,它或者已經而且必將讓我們面對。該寫下怎樣的答案呢?同學們,讓我們的答案折射更多親情的珍貴,愛情的美好和人性的`光輝!

(結束語可調到第一課時)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實錄 篇10

教學目標:

一、品察細節,分析人物形象。

二、認識“金錢置於親情之上”的主題。

三、欣賞巧妙的構思,曲折的情節。

教學過程

一、利用名言導課:

金錢能夠影響到人與人的關係,這不僅在過去、在國外,即使在現在、在我們周圍,也是一個深刻的社會問題。關於金錢對資本主義社會人際關係的影響,馬克思、恩格斯曾有兩段精彩的論述。

生齊讀:

馬克思、恩格斯說:“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係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係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係。”“它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係,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別的聯絡了。”

馬克思說:“貨幣能使各種冰炭難容的人親密起來,迫使勢不兩立的人互相親吻。”

由這兩段可看出,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一種什麼關係呢?生答:純粹的金錢關係。金錢能使水火難容、勢不兩立的人親密起來,同樣,也能使親密無間的人如同陌路。這節課我們就來看一個“嫌貧愛富”的故事。

板書課題《我的叔叔于勒》和作者莫泊桑。

二、品察細節。

1、瀏覽全文,找出全家人對於勒的不同評價。說明於勒處境不同便有不同的評價。

貧:壞蛋、流氓、無賴、分文不值

富:正直、有良心、好心、有辦法的人、救星

貧:小子、傢伙、老流氓、賊、討飯的

2、提問:當他有錢時家人的心情如何?——盼

當他無錢時家人的行為如何?——避(板書:

于勒:窮―――富―――窮

菲利普夫婦:攆―――盼―――躲

3、自讀全文,找出“盼”、“避”的主要細節。

如“永不變更的話”、“揮手帕”、“擬計劃”;“趕到美洲”、“暴怒”、“躲避”等。結合圖片完成問題。。

(1)個別讀完“盼”的細節,師問:為什麼他們熱切的盼望于勒歸來?生回答。

明確:因為家庭生活十分拮据,樣樣都要節省,而於勒在美洲發了財,盼望早日歸來過上幸福的生活。

點撥:看著螢幕上的這枚“孔方銅幣”,在菲利普夫婦心中,親弟弟不過是金錢的化身。

(2)讀完避的細節後,師問:當真的遇見時,他們反而不認,又躲開了日夜盼望的于勒,這是什麼原因?

學生分組討論後回答。(說明)回答這個問題由於學生是初步接觸課文,思考問題或許過於表面化。教師要善於啟發引導,學生可能會得出如下分析結果。

1、是那個女婿造成的。菲利普夫婦怕女婿知道了于勒的情況,於婚事不利。

2、是于勒的為人造成的。如果於勒是一個品德很好的人,則菲利普夫婦不會如此。

3、是于勒貧窮造成的。如果於勒此時很富有,菲利普夫婦一定和他相認。

4、是菲利普夫婦經濟不富裕造成的。如果他們委有錢,就會認下於勒。

5、是菲利普夫婦的虛榮心造成的。如果他們不是那麼好面子,則結局不會如此。

6、是菲利普夫婦的思想意識造成的。在他們的頭腦中只認識錢。

7、是那個社會制度造成的。在資本主義社會裡,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是金錢關係。

明確:直接原因菲利普夫婦只認識錢而於勒又淪落為窮人,其根本原因是:那個金錢至上的社會制度。

點撥:說明他們的希望不過是個虛幻的肥皂泡而已,是一場欺騙自己的白日夢。

三、金錢置於親情之上。

這一家由幾個人物組成的,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又是怎樣的呢?生看螢幕上的“家”字回答。

點撥:這些人是親密的血緣關係,是處於同一種親情下的一家子。他們順理成章的盼著“親弟”錢財的支援。有了于勒的錢財,這個家顯得和睦、溫馨和穩固。于勒是全家的希望,是全家的支柱。有于勒的大力支撐,有女婿的緊緊依附,這是一個多麼完整美滿的大家庭啊……然而,事實上菲利普夫婦的行為告訴我們,所謂的“親情”只能是置於金錢之下的。沒有錢,長腳的女婿自然更是隨時可以邁出家門……

圖示形象得表明了社會中金錢關係的主題。板書:赤裸裸的金錢關係。

四、別墅與10個銅子。

自讀:菲利普夫婦盼于勒,計劃如何花錢和若瑟夫給於勒10個銅子小費的兩段。結合以下圖示進行比較。

別墅10個銅子大人小孩

菲夫婦天平作者的天平

提問:在菲利普夫婦心中。別墅與銅子哪個更重?

生答:慷慨拿來建棟別墅也輕而易舉。兒子送給叔叔10個銅子竟招惡咒。

提問:在作者心中大人與小孩的分量哪個更重?

生答:若瑟夫的心理描寫,體現了孩童的純真、善良,與大人的勢力、刻薄形成了對比。表明了作者的良好願望。——希望“人間多一點親情、多一點愛,少一點金錢下的冷酷。”這也正是他以“我的叔叔于勒”為標題的原因。

五、填圖。

下面同學們結合這兩幅圖,進行合理聯想,按各自的意願進行創造性的解釋,能夠自圓其說越有創意越好。由學生指稱示意物,解釋含義。

圖(一)為菲利普夫婦心理曲線圖或情節變化圖。只畫座標,其他由學生自由描繪。

圖(二)為“潛望圖”。

由學生指稱示意物,解釋含義:從第一片反光鏡(小說)看到了第二片反光鏡(人物內心世界)中映出的外部社會狀況。小說清晰地折射出當時資本主義社會中人們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係。

六你看了這個“嫌貧愛富”的故事以後,你有什麼感受或啟發呢?學生自由發言。

點撥:1、不要把實現理想寄託在別人身上,應該通過自己去奮鬥,去努力,去爭取。

2、在親情和金錢上,應珍惜親情,淡泊名利。

3、對弱者應多付出愛心,同情,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附板書設計:

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于勒:窮―――富―――窮赤裸裸的金錢關係

菲利普夫婦:攆―――盼―――躲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實錄 篇11

教學目標:

1、速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2、賞讀課文,品析人物性格特徵。

3、用讀課文,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與難點:

賞讀課文,品析人物形象。多角度理解小說主題。

教學流程:

(一)匯入新課

課前多媒體播放歌曲《遊子吟》。

師:這首歌唱出了流浪在外的的遊子的辛酸,他們是多麼渴望家這個港灣的慰藉,多麼渴望能夠迎來人生的春天!我們今天學的這篇課文裡就有這樣一個在外流浪多年的遊子,飽經人生的滄桑,更可憐的是當家人遇到他時,不但不接受他,反而視他為毒蛇猛獸,躲之惟恐不及,避之惟恐不遠,這為什麼呢?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法國作家莫泊桑的小說〈〈我的叔叔于勒〉〉,去探究一下其中的原因。(板書課題和作者)

(二)瞭解作者

莫泊桑:十九世紀下半葉法國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有“短篇小說巨匠”的美稱。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漂亮朋友》、中短篇小說《羊脂球》、《項鍊》、《米龍老爹》等。(多媒體出示作者,點生讀。)

師:左拉曾這樣評價過這位短篇小說之王:他的作品無限的豐富多彩, 精彩絕妙,令人歎為觀止。下面就讓我們走進文字去體會作品的豐富多彩。

(三)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同學們,讀小說,一定要讀出自己最初的、完全屬於自己的感受。請大家快速默讀課文,並隨手寫下自己最初的閱讀感受和疑惑。

1、生談初讀課文的感受。

2、小組合作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教師歸納整理。

(四)賞讀課文,品析人物

菲利普夫婦

1、請同學們找出文中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不同稱呼?

2、通過這些稱呼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態度是怎樣的?

3、請你找出課文中描寫菲利普夫婦最精彩的段落或句子,談談你對人物的理解。

例如:我母親也怕起來,吞吞吐吐的說:“你瘋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為什麼這樣胡說八道?”

析: 通過母親說話時的動作“吞吞吐吐”和母親的語言可以看出母親她不願相信那個賣牡蠣的就是于勒,她怕自己的發財夢會破滅。

4、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做到了知人知面又知心,哪位同學能夠全面的評價一下菲利普夫婦。(點生總結)

師:菲利普夫婦是可憐的,但又是可鄙的,他們雖不是什麼大奸大惡之人,但他們展示給我們的卻是人與人之間冷酷無情的金錢關係。菲利普夫婦已經被金錢至上的資本主義社會腐蝕了心靈。人性完全扭曲,在他們的心之天平上,金錢要比親情重要得多。《板書》

若瑟夫

1、你認為若瑟夫是個怎樣的人?結合課文內容談談你的理解。

2、假如你是若瑟夫,當你面對嫌貧愛富、冷酷無情的父母和窮苦落魄、狼狽不堪的叔叔時終於勇敢的說出了自己想說的話,你會對他們說些什麼?

(五)用讀創新,拓展遷移

1、瑟夫在後來成長的過程中有沒有受到父母和社會的影響呢,我們再來看看本文在選進教材的時候被刪去了的開頭和結尾。你認為該不該刪掉?(多媒體出示被刪去了的開頭和結尾)

原文開頭是:

一個白鬍子窮老頭兒向我們乞討小錢,我的同伴若瑟夫·達佛朗司竟給了他五法郎的一個銀幣。我覺得很奇怪,他於是對我說:

這個窮漢使我回想起一樁故事,這故事,我一直記著不忘的,我這就講給您聽。事情是這樣的……

原文結尾是:

此後我再也沒有見過我父親的弟弟。

以後您還會看見我有時候要拿一個五法郎的銀幣給要飯的,其緣故就在此。

(生暢所欲言)

師:作者在若瑟夫身上寄寓著他對親情的呼喚,對人性的召喚,也寄寓著作者偉大的人道主義情懷,這讓我們在看到社會的黑暗、感到人際關係冷酷的同時,更看到、感受到一種來自人性深處的潔白和溫暖。

2、本文像一面鏡子,折射出了當時社會的人們的人生觀。面對金錢,面對親人的貧窮與富有,同學們,我們應該怎樣選擇?

(六)課堂總結

師:希望同學們把自己對人的自然、樸素、真誠的愛和同情保留在靈魂的深處,不要被現實的金錢關係所異化,因為只有這樣的心靈,才是人類最健全、最美好的心靈。也希望愛心能夠永遠成為冬日裡最燦爛的陽光,能夠跨越時空,超越金錢,溫暖在他人的心間。最後讓我們共同深情的呼喚:于勒叔叔,回家吧!(在多媒體播放呼喚親人的音樂中結束本節課)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實錄 篇12

教學目的:

1、理解通過人物語言、行動、心理,刻畫人物性格的寫法,《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2、體會巧妙的構思,掌握曲折的情節。

教學準備:幻燈片或小黑板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的:簡介作者,掌握字詞,瞭解結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1、人與人,人與親人之間應有的關係;

2、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P168)

(二)導學導讀

1、板書課題;簡介作者(P168)

2、學習字詞:學生注音、釋義,教師講評。

給加點的字注音:

拮据jiéjū棧橋zhàn煞白shà撬開qiào詫異chà牡蠣mǔlì襤褸lánlǚ

解釋下列詞語:

拮据:手頭緊,經濟狀況不好。

棧橋:碼頭上延伸到海里的長橋,供旅客上下船和裝卸貨物用。

煞白:由於恐懼、憤怒或某些疾病等原因,面色蒼白,沒有血色。

撬開:用棍棒後刀、錐等的頭插入縫中或孔中,用力扳另一頭,使縫隙增大。

詫異:驚訝,覺得十分奇怪。

牡蠣:一種軟體動物,又叫蠔,肉鮮味美,可食用。

襤褸:衣服破爛不堪。

3、指讀預習提示,明確學法。

4、教師範讀全文謊生思考劃分部分、歸納段落大意?

5、分段提示:可以按照本文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或按“盼”、“贊”、“見”、“躲”,將課文分為四大部分。

討論明確:第一部分(1——4),盼。第二部分(5——19),贊。

第三部分(20——47),見。第四部分(48——49),躲。

(三)佈置作業:練習六。

第二課時

課時目的:學習第一、二部分。

教學過程;

一、承前匯入

1、抽查字詞掌握情況;

2、回顧段落劃分及大意。

二、講析一、二部分

1、指讀第一部分

2、講析並板書

(1)首段交代故事發生的地點及“我”的家境,初中三年級語文教案《《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並不是”、“剛剛夠”、“有兩個姐姐”,概括寫家境“拮据”。第二段用幾件雖顯瑣細卻很具代表性的小事,把家境的“拮据”具體化了。

①樣樣——都要節省(無一例外)總

二②請吃——不敢答應(以免回請)拮

③買貨——減價底貨(拮据至極)分——窮

段④長袍——自己做的(無可奈何)據

⑤花邊——計較半天(愛慕虛榮)

(2)三、四自然段,通過父親“只要一看見……總要說那句永不變更的話”,行動和語言兩方面簡練、生動的描繪,竭力渲染了菲利普夫婦盼望于勒歸來的急切心情。“永不變更”意味著父親那句話已說過無數次了,極寫盼望之情的強烈。

(2)小結:第一部分是故事的開端,寫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歸來。

3、菲利普一家如此盼望于勒歸來,那麼,于勒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為什麼要這樣焦急的盼望他歸來?小說在此設下懸念。請大家速讀第二部分(4——19),分析思考:在菲利普夫婦心目中於勒是個怎樣的人。

4、速讀後,學生回答,教師講評,

板書:

于勒行為不當

叔叔這之前壞蛋流氓無賴

(從前)分文不值恐怖打發他到美洲去

“吃得一乾二淨……”

父親還大大佔用……對比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實錄 篇13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三年級的一篇講讀課文,是外國文學作品中的名家名篇。從整個初中語文教材小說應完成的教學目標看,要教會學生體會通過塑造人物形象、敘述故事情節、描寫環境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本單元,本課教材應完成的教學任務主要是:通過分析人物形象,學習其中對比手法的運用,體會作者的態度感情,認識資本主義社會裡幾乎沒有人間親情、友情,只有金錢的現實。使學生更加熱愛我們的社會主義國家,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品質。

2.教學目標

(1)理解小說表現的主題思想。

(2)體會人物語言的個性化,進一步學習運用對比手法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3.教學重難點犞氐悖豪斫庾髡嘰傭嚳矯嬋袒人物形象,以展現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法;運用對比手法成功刻畫人物性格。犇訓悖盒唸的鋪排,構思的巧妙。

二、學情分析

大部分學生對學小說興趣較大,他們很關注小說情節的發展、人物的命運,看過小說之後印象較深的就是故事情節和主要人物的命運結局。對於小說中的字、詞、句,大部分學生不會感覺有難度。這有利於調動廣大同學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利於能力的培養、欣賞水平的提高。

三、教法分析

1.整體感知法犞傅佳生在閱讀小說時,把握主要人物的主要情況,從整體感知小說。

2.比較教學法犛搿侗瀋龍》比較,抓住人物善變的特點,理解對比手法成功刻畫人物性格的作用。3.自主討論法犎醚生逐步深入地理解小說的主題。

四、學法指導

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在分析人物、環境時,要抓住一個“變”字,通過變化的對比,以及與《變色龍》的比較,培養學生比較思維的能力。在分析懸念鋪排時,要扣住一個“巧”字,以達到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通過自主討論式的方法,增加學生的參與機會,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並獲得一定的學習方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欣賞文學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感悟文學藝術的美。

五、教學過程

1.匯入新課

大家還記得我們在初二學過的《變色龍》嗎?請同學們回憶——小說中的“變色龍”是指誰?作者為何稱他為“變色龍”?“變色龍”最為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善變,在俄國有善變的“龍”,在其他國家呢?今天我們共同來學習法國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

2.課文分析

(1)閱讀全文,抓住主要人物的變化,並以此概述故事情節,考慮課後練習二。學生討論:本篇小說情節富於變化,跌宕曲折,引人入勝,關鍵是設定了懸念,構思很巧妙。請找出小說中的懸念,作適當分析。(提示:他們一家為什麼要每星期天衣冠整齊地到海邊棧橋上散步?于勒是個什麼樣的人?于勒曾是他們的災星,現在為何卻成了他們的福音?他們極其美妙的夢境是否得以實現?為什麼?)設題目的:以此理解本文的結構特點——巧妙,也引導學生由此入手逐層理解小說的主題思想。

(2)找出小說中的環境描寫,分析它們的不同點,說說它們各有什麼作用?犐杼餑康模喝醚生理解環境描寫是為刻畫人物形象服務,進而服務於文章的主題的。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實錄 篇14

教學目標:

1. 積累生字詞。

2. 瞭解作家作品常識;掌握小說知識。

3. 理清小說的脈絡。

4. 學習通過人物的神態、語言、動作等來揭示人物的心理、刻畫人物的方法。

5. 引導學生理解小說的深刻內涵、認識黑暗的社會現實,建立正常的人際關係,培養學生與人為善的本質

教學重點:

從多方面刻畫人物形象,以展現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主題,認識社會現象。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匯入新課

每個人都來自家庭,都有父母、兄弟、兒女、親情是人類永恆的主題,我們常說“血濃於水”,“打仗還是親兄弟,上陣還須父子兵”。今天,我們學習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看它演繹了一個怎樣的發生在一對親兄弟之間的故事。

二、 作者簡介

讀作品,首先要讀作者。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作者。

三、 預習檢查

四、 多媒體演示學習目標

1.抓住小說三要素閱讀小說,理解主題。

2.學習刻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等)。

提問:

1. 小說的三要素是什麼?最主要的是什麼?

人物 環境 故事情節 最主要的是人物形象的塑造

2. 小說的情節結構由哪四部分組成?

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3. 描寫人物的方法有哪幾種?

外貌描寫 動作描寫 語言描寫 神態描寫

心理描寫

五、 快速閱讀課文,理清文章的情節。

我們從情節入手來閱讀小說。

1.我們先看,菲利普夫婦對於于勒的稱呼有什麼變化,請找出相關的詞語圈出來。從上面這些不同的稱呼中,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態度是如何變化的?

揮霍家產:壞蛋、流氓、無賴

經商發財:正直的、有良心的人、有辦法的好心人

衰敗貧困:賣牡蠣的這個小子、這個傢伙、那個家賊、那個討飯的

懼怕憎恨——奉為福星——深惡痛絕

2.根據上面的這條感情線索,歸納出本文的情節。

盼于勒——贊于勒——見於勒——躲于勒

(開端) (發展) (高潮)(結局)

六、 品讀文章,研讀重點人物,透過人物言行,探討人物內心。

人物是小說三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現在我們就來探究文章的人物形象。

1.在這眾多的家庭成員中,誰是小說的主人公?

教師提示:主人公的確定,一般是看在他身上是否體現了作品的主旨,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意圖?

本文標題《我的叔叔于勒》,于勒是不是主人公呢?他在什麼時候出場的呢?

故事的大部分是在於勒不在場、不知道的情況下發生的,他是被動的。看來他不可能是主人公。那麼“我”是不是主人公呢?

那麼究竟誰在演繹故事,誰有事件的主動權呢?

菲利普夫婦

2.那麼,我們把關注的焦點放到菲利普夫婦身上。小說繪聲、繪色、繪形,細膩地描述了菲利普夫婦的言談、神態、舉止,從而生動地體現了人物的內心活動,使鮮明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

請同學們找出相關的語句,分析人物的內心活動,進而分析菲利普夫婦的性格。

學生活動

教師歸納

菲利普夫婦:唯利是圖、冷酷虛偽、貪婪自私、虛榮、幹練

看了小說的這些描述,形象鮮明、姿態生動地人物栩栩如生地站在讀者面前。

3.小說開頭菲利普夫婦如此盼望于勒的歸來,結局卻是千方百計躲開于勒,原因是什麼?(結合情節分析)

學生明確:直接原因是菲利普只認識錢和于勒又淪為窮困潦倒的人,其根本原因是那個金錢至上的資本主義社會。

4.通過這個故事,作者揭示了什麼主題?

學生討論,舉手回答

教師提示:小說通過菲利普夫婦對待親兄弟于勒前後截然不同的態度的描述,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純粹的金錢關係。

5.有一副對聯恰如其分地表現了他們的金錢關係,老師出示上聯,學生對下聯

十年期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搖錢樹。

一朝相見,咫尺天涯,兄弟竟如陌路人。

6.除了上述人物之外,作者還寫了菲利普的兩個女兒、女婿,這些次要人物,既是情節發展的需要,又起深化主題的作用。說明了在資本主義社會裡,金錢勢力無孔不入,滲透到資本主義社會的每個毛孔,愛情也是以金錢為轉移的。

小說中的“我”,作為敘事的主體貫穿全篇。其他人物的態度和行動,都是從“我”的眼裡看到的;對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評述,也都是從“我”的角度道出的。“我”是一個有正義感、同情心的人。在面對窮困潦倒的于勒,他心裡默唸道:“這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在我的身上, 寄託著作家的感情和希望。

教師小結:莫泊桑寫人物,不在外貌上下功夫,而是深入到人物的內心。這內心世界的揭發,又絕不靠作者的敘說,而是用人物的言語動作,讓他們自己去表露。這一點,非常值得我們在寫作中學習。

七、 分析環境描寫及其作用

我們分析了小說故事情節、人物形象,現在我們一起學習小說的另一要素,環境。

環境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在這篇文章中有幾處環境描寫,請同學們勾畫出來,體會其作用。

1.出去旅行的時候。“我們上了輪船,離開棧橋,在一片平靜的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處。”

作用:烘托人物歡快心情,對於勒滿懷希望。

2.回去時。“在我們面前,天邊遠處彷彿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鑽出來。”

作用:烘托人物失望、沮喪的心情,與剛上船時的心情形成鮮明的對比,希望已破滅,化為泡影。

教師小結:小說中自然環境描寫的作用,常常有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理,交代人物身份地位的作用。我們在閱讀小說的時候,要仔細體會。

八、 展開想象,改寫故事結局。

菲利普夫婦的性格可以說十分鮮明,讓我們沿著他們的性格趨向作一個大膽的設想:如果他們在船上遇到一個百萬富翁像于勒,情形又會是什麼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