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人教版高二年級上《祝福》學案

人教版高二年級上《祝福》學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5W 次

  《祝福》學案

人教版高二年級上《祝福》學案

  教學目標:

一、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徵,理解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從而認識舊社會封建禮教的罪惡本質。

二、學習本文綜合運用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三、體會並理解本文環境描寫的作用,理解本文倒敘手法的作用。

背景介紹:辛亥革命後的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性質依舊。婦女始終處在社會的最底層。民國初年政府頒佈的“褒揚條例”中,就有“表彰節烈”的條款。“五四”運動前後,“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禮教觀念流毒甚廣。魯迅一向痛惡封建思想觀念,同情勞動婦女。1924年前後,魯迅寫了《娜拉走後怎樣》《論雷峰塔的倒掉》等抨擊束縛婦女的封建倫理道德的雜文,《祝福》則是以小說的形式來剖析病態社會,以引起療治的主意。

貞節 :從宋代起,中國封建社會走向衰落,封建思想趨於保守、僵化、反動,反映這種趨勢的理學出現了,代表人是程頤、朱熹。理學口號是“存天理,滅人慾”。夫權自然是“天理”,而寡婦再嫁,就是以正常的“人慾”破壞了這個“天理”。理學提倡婦女守節,“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寡婦再嫁當然不可以,就連未婚夫死了,也要為他守一輩子。最後更殘忍地提出婦女要為死去的丈夫或未婚夫自殺殉死,併為這樣的婦女立牌坊。

資料附錄:丁玲:‘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樣把她往死裡趕,是一樣給她精神上增加痛苦。

魯迅生前好友許壽裳先生說:《祝福》的主題“不慘在狼吃阿毛,而慘在禮教吃祥林嫂。”

魯迅說:“悲劇就是把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預習提綱:

1.下列各項中加點的字注音

儼然(yǎn) 阜盛(fù ) 伺候(cì) 惴惴(zhuì) 謬種(miù ) 嗚咽(yè) 煙靄(ǎi) 馴熟(xún) 模樣(mú) 忖度(cǔn) 門檻kǎn 朱拓(tà)荸薺(qí)新正(zhēng)歆享(xīn)悚然(sǒng)負疚(jiù) 窈陷(yǎo)倔強(jiàng) 炮(páo)烙(luò)歆享(xīn) 訕笑shàn 蹙(cù)縮 監(jiàn)生 間(jiàn)或 瞥(piē)見

2.按提示在括號中填寫最恰當的字

寒暄( xūan) 渲( xuàn)染 詭(guǐ)祕 蹣(pán)跚 走投(tóu)無路 百無聊賴 咀(jǔ)嚼(júe)賞鑑 沸(fèoi)反盈天 安分(fèn)守己 寬巨集(hóng)大量 也寫作“洪”

3.文化文學常識《四書襯》是清代駱培解說“四書”的一部書,“四書”包括:

《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三綱”是指:君為臣綱, 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三從”是指:幼從父,嫁從夫,夫死從子

4.文學常識:《祝福》是魯迅小說集《彷徨》的第一篇,寫於1924年,20世紀正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發展時期。魯迅正以極大的熱情歡呼辛亥革命的爆發,可是殘酷的現實讓他非常失望,在題《彷徨》一詩中表現了這一時期在革命征途上的探索精神。

魯迅的第一部小說集是《吶喊》,包括《孔乙己》《故鄉》《一件小事》《藥》《狂人日記》《阿q正傳》等14篇作品,《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1918年5月發表在《新青年》上,也是作者第一次使用“魯迅”這個筆名。

5.默寫《彷徨》 魯迅

6.梳理《祝福》故事情節,列出結構提綱

眼前 序幕 祝福的景象和魯四老爺

結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回憶 開端 祥林嫂初到魯鎮

發展 祥林嫂被逼改嫁

高潮 祥林嫂再到魯鎮

眼前 尾聲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7.畫出描寫祥林嫂肖像的句子予以點評。

8.畫出描寫景物的句子,點評其作用。

9.分析並點評本文的細節描寫和數字運用的效果。

  閱讀鑑賞

1.《祝福》前後三次描寫祥林嫂的肖像,填空,並說說所填詞語表現的意義。

第一次逃到魯鎮時的肖像: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年紀大約二十六七,臉色① ,但兩頰② 。

第二次到魯鎮時的肖像:她頭上③ 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臉色青黃,只是兩頰上已經④ ,順著眼,眼角上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⑤ 了。

臨死前的肖像:五年前的花白的頭髮,即今已經⑥ ,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臉上⑦ ,黃中帶⑧ ,而且⑨ 了先前悲哀的神色,彷彿是⑩ 似的;只有那眼珠(11) ?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

(1)青黃:這是生活磨難的標記,是苦難的經歷在其臉上留下的痕跡。

(2)卻還是紅的:表明這年輕的婦女還有青春的活力。

(3)仍然:表明她二次喪夫戴孝。

(4)消失了血色:祥林嫂經過又一次打擊後,青春的活力已消失。

(5)先前那樣精神:表明夫死子亡被趕出家門後內心的悲痛。

(6)全白:外貌已經衰老不堪。

(7)瘦削不堪:“削”寫出了瘦的程度,表明此次打擊實在沉重。

(8)黑:“黑”寫出了臉色的難看,祥林嫂已被折磨得不象人樣了。

(9)消盡:既表現出長期受折磨的過程,也表明她已完全喪失了生命力。

(10)木刻:精神受到巨大創傷後已變得麻木,像死了一般。

(11)間或:只有眼珠偶然轉動一下表明她還活著,更多的時候是像死了一樣。

2.下列四段文字都寫到了祥林嫂的眼睛,它們分別表現了人物怎樣的精神與心理狀態?從給出的選項中選出合適的,填到後面的答案中。

①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

②(但不到一頓飯時候,她便回來,)神氣很舒暢,眼光也分外有神……

③(她大約從他們的笑容和聲調上,也知道是在嘲笑她,)所以總是瞪著眼睛,不說一句話……

④(她像受了炮烙似的縮手,臉色同時變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燭臺,只是失神地站著……這一回她的變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連精神也更不濟了。

A.悲痛之極,喪失了生的勇氣

B.身心俱毀,瀕臨死的邊緣

C.希望破滅,精神受到沉重打擊

D.精神麻木,不復有生的慾望

E.寄希望於神靈,力圖擺脫不幸的命運

F.失望無望,麻木地面對人世的冷漠

G.迷信神靈,在無知和虛幻中獲得安慰

H.陷於絕望,領略到人世的無情  答: ①D ②G ③F ④C

3.《祝福》的主題是: B

A通過祥林嫂的悲劇,深刻地表現了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對立,猛烈地鞭撻了封建主義和地主階級,批判了封建社會買賣婚姻的制度。

B通過祥林嫂的悲劇,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制度、封建禮教對勞動人民的摧殘,指出了舊中國勞動婦女悲慘命運的社會根源。

C通過祥林嫂的悲劇表現了魯四老爺仇視新黨、仇視勞動人民,殺人不用刀的反動階級本質,深刻揭露了辛亥革命失敗的階級根源。

D通過這一悲劇,猛烈地抨擊了黑暗的封建社會和吃人的封建禮教,諷刺了辛亥革命的軟弱妥協性,指出只有推翻封建社會,勞動婦女才能翻身解放。

4.小說以《祝福》為題的深刻寓意是:答:(D )

A.“祝福”是全文故事發展的線索,貫穿始終。

B.“祝福”為塑造祥林嫂的性格提供了典型環境。

C.祥林嫂出現在祝福之夜,亦死於祝福之夜,突出了主題,又使文章結構謹嚴。

D.題目是“祝福”,內容是祥林嫂的悲慘遭遇,富人的“福”和窮人的“苦”兩相對照,深化了。

5.“你放著,祥林嫂!”四嬸慌忙大聲說。  四嬸這句大喝的作用是:答(C )

A表現了封建統治階級對祥林嫂的歧視和摧殘。

B表現了地主階級的迷信與自私。

C使祥林嫂用替身贖了罪的幻想破滅了,造成她在神權壓力下的精神崩潰。

D表現了地主階級的凶惡本質,說明祥林嫂死於封建政權的迫害。

6.《祝福》開頭景物描寫的作用是(不限於一項)答:(B、C )

A.真實地描繪了魯鎮舊曆年底的歡慶氣氛。

B.具體交待了故事發生的特定環境。

C.形象地展現了祥林嫂悲劇命運的社會背景。

D.襯托“我”及時回到故鄉過年的歡愉心情。

E.表現“我”對故鄉魯鎮深沉的感情

閱讀下面兩段課文,回答問題。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籠罩了全市鎮。人們都在燈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靜。雪花落在積得厚厚的雪褥上面,聽去似乎瑟瑟有聲,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獨坐在發出黃光的菜油燈下,想,這百無聊賴的祥林嫂,被人們棄在塵芥堆中的,看得厭倦了的陳舊的玩物,先前還將形骸露在塵芥裡,從活得有趣的人們①看來,恐怕要怪訝她何以還要存在,現在總算②被無常打掃得乾乾淨淨了。魂靈的有無,我不知道;然而在現世,則無聊生者不生,即使厭見者不見,為人為己,也還都不錯③。我靜聽著窗外似乎瑟瑟作響的雪花聲,一面想,反而漸漸的舒暢起來。

我給那些因為在近旁而極響的爆竹聲驚醒,看見豆一般大的黃色的燈火光,接著又聽得畢畢剝剝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將近時候。我在蒙朧中,又隱約聽到遠處的爆竹聲聯綿不斷,似乎合成一天音響的濃雲,夾著團團飛舞的雪花,擁抱了全市鎮。我在這繁響的擁抱中,也懶散而且舒適,從白天以至初夜的疑慮,全給祝福的空氣一掃而空了,只覺得天地聖眾歆享了牲醴和香菸,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蹣跚,豫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

1.畫線①“活得有趣的人們”是指D

A.魯鎮所有的人

B.“我”和所有認識祥林嫂的人

C.受封建禮教毒害而厭惡祥林嫂的人們

D.魯四老爺等封建統治階級中的人們

2.畫線②“總算”在文中的意思是D

A.祥林嫂終於死去了,“我”不必再為她感到不安,算是了卻一樁心事。

B.祥林嫂終於死去了,她總算得到解脫,不再受痛苦的折磨了。

C.祥林嫂終於被迫害至死,這是不可避免,無可奈何的事情。

D.祥林嫂終於死了,不會再令“活得有趣的人們”怪訝了。

3.畫線③全句的含義是:C

A.凡是無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使討厭見他的人不再見他,這對別人或對他自己,也都還不錯。

B.祥林嫂這個無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死了,討厭見她的人不會再見到她了,這對別人和對自己,也還都不錯。

C.這是憤激而沉痛的反語,表現了對黑暗社會的憎恨。

D.這是激憤而沉痛的反語,表現了對祥林嫂的'同情和對魯四老爺的憎恨。

4.第一段描寫雪景的作用是: (B C)

A.渲染出寂靜的氛圍,創造“我”沉思的環境。

B.創造出陰沉的環境,加深了“我”的寂寞和壓抑感。

C.與祥林嫂寂寞死去呼應,渲染了悲劇氣氛。

D.魯鎮在雪天夜色中“祝福”,渲染了肅穆氣氛。

4.第二段景物描寫的作用是:( B)

A.嘲弄魯鎮的人們沉浸在迷信的、落後的、麻木的生活狀態中。

B.揭示出沉重的封建禮教與封建迷信氛圍扼殺了死者又麻痺著生者的社會現實。

C.暗示這種虛偽和殘酷的社會現實不會維持多久的時間。

D.悲憤地控訴祥林嫂的死在魯鎮活著的人們中沒有引起一點反響。

合作探究:

1.祥林嫂究竟有沒有反抗性?

2.究竟誰是殺害祥林嫂的凶手?

3.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時間多或在春天臨近春天,作者這樣安排有什麼含義?

4.祥林嫂與賣火柴的小女孩相比,誰的命運更悲慘?( 祥林嫂更可憐)

A、她除了物質貧窮之外,身上還有沉重的精神枷鎖。

B、二人對死的感覺與看法不同:“小女孩”死後有精神的依戀,所以能獲得情感上的滿足。神生不能夠,死又不能,她帶著生的絕望與死的恐懼離開人間。

二位作者的出發點不同。安徒生的童話給人以美好,魯迅的作品揭露社會的黑暗,他把祥寫得越可憐,提示黑暗社會的力度就越大。

研究性學習:

將課文分為四個研究課題,每個課題又列若干小課題,具體如下:

A、 人物鑑賞:a、祥林嫂 b、魯四老爺 c、柳媽 d、衛老婆子 e、四嬸 f、祥林嫂的婆婆 g、我

B、情節鑑賞:a、小說情節安排的特點及作用;b、祥林嫂死因探究

C、環境鑑賞:a、祥林嫂生活的社會環境 ;b、祝福景象的描寫及其作用; c、文中關於雪的描寫及其作用

D、表現手法鑑賞:a、人物刻畫方法;b、以“祝福”為題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