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朋黨論》優秀導學案

《朋黨論》優秀導學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7W 次

  教學目標:

《朋黨論》優秀導學案

1、理解文章中的重點詞語和句子。

2、理解作者對朋黨的獨到見解以及這一觀點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3、學習文章層層對比,事、理結合,深入淺出,以理服人的論證方法。

4、體會文章語言的特點及其表達效果

  教學重點:

1、理解作者對朋黨的獨到見解以及這一觀點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2、學習文章層層對比,事、理結合,深入淺出,以理服人的論證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語言的特點及其表達效果。

  教學方法:

討論與自學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背景介紹:

本文是歐陽修於慶曆四年(1044)寫給仁宗皇帝的一封奏章。當時,革新派范仲淹、杜衍等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張,成為歷史上有名的“慶曆新政”。以夏竦、呂夷簡為首的保守派被彈劾罷職後,不甘心其政治上的失敗,廣造輿論,竭力攻擊、誹謗范仲淹等引用朋黨。其陷害忠賢的險惡用心,深為歐陽修所洞察。在《論杜衍范仲淹等罷政事狀》中,歐陽修一針見血地指出:“欲廣陷良善,不過指為朋黨”,“去一善人,而眾善人尚在”,“唯指以為黨則可一時盡逐”。為駁斥保守派的攻擊,辨朋黨之誣,歐陽修寫了這篇《朋黨論》。

  二、分析課文

全文五個段落

1、第一段,提出文章的中心觀點。

討論: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麼?

文章先從社會發展的事實落筆,“朋黨之說,自古有之”,證明朋黨的存在有其歷史的依據,併為下文徵引歷史事實打下伏筆,然後提出自己的觀點:“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那麼君子之朋和小人之朋之間有什麼樣的區別呢?作者用“同道”“同利”鮮明地概括出兩者的不同,使自己的觀點十分鮮明。

2、第二段進一步論述君子之朋和小人之朋的區別。

討論:君子和小人的朋黨有什麼樣的區別?

1)、君子是真朋,小人是偽朋。從本質上說明小人無朋。這一點遠遠超出了一般的朋黨之說。這一段是在前一段基礎上的深入剖析。由於小人之朋是從利出發的,所以只能是暫時的,只能是假的;而君子之朋出於對道的共同追求,所以必然能“終始如一”,所以是真的。

2)歐陽修指出了道和利,是區分兩者的關鍵所在。並且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指出:小人是以利,相互勾結,相互利用,利益相同則相結為黨,見“利”則相互反目,“利’’盡則分道揚鑣;而君子是以“道”相互聯結,同道則同德,同德則同心,道永遠不變,則君子之黨永遠同心。

討論:什麼樣的朋黨才對國家有積極的作用?

故為人君者,但當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的結論。

3、第三段廣泛列舉史實,證明用君子之真朋則國興,用小人之偽朋則國亡。

討論:朋黨從什麼時間就有的?真的朋黨和小人的朋黨對國家有什麼樣的`意義?在論證的過程中用了什麼手法?

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文章先列舉堯時退小人之朋而用君子之朋天下大治的例子,然後列舉舜用君子之朋而天下也大治的例子,這些是正面舉例;接著列舉紂因無朋而亡國、周武王因得君子之朋而國興的事例,這是正反對舉;最後再舉東漢桓、靈時的黨錮之禍,和晚唐昭宣帝時朱全忠殺害名士的事實,這是引用反面事實。作者或正,或反,或正反對比,反覆論證,論證極為有力。

4第四段在大量引用事實的基礎上,著重闡述迫害君子之朋則國亡,信用君子之朋則國興的道理。先緊接上文對紂、漢獻帝、唐昭宗等反面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皆“亂亡其國”的結論;然後再對舜被稱為聖人和周能夠興國的原因進行分析,說明善於用君子之朋的重要。

5、最後一段收束全文,點明主旨。

  三 、小結:

本文是一篇富有戰鬥性的政論,歷來享有盛名,為人稱道。它充分體現了歐陽修政論的風格和特點。其中有兩個特點特別鮮明:

(一)層層對比,事、理結合,深入淺出,以理服人。

全文自始至終運用了對比論證的藝術手法,逐層深入地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開頭第一句作者就針鋒相對、單刀直入地指出:“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既切中時弊,又為全文奠定了對比論證的基調。下文緊緊圍繞著君子之朋與小人之朋的區別步步展開: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以“同利為朋”;“小人無朋”是因其“所好者祿利,所貪者財貨”;“君子有朋’是由於君子“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小人以利害相交,必然見利忘義,利盡殘害。即使暫引以為朋,也是“偽朋”,而君子重“道義”,講“忠信”,惜“名節”,才能“終始如一”,才是“真朋”。其中,“君子”與“小人”、“同道為朋”與“同利為朋”、“小人無朋”與“君子有朋”、小人之“偽朋”與君子之“真朋”,互相映照,相反相成。在前一部分從事理上進行對比分析的基礎上,從第三段起,作者引證史實,層層對比,進一步深入論證。作者列舉了從上古堯、舜之時直至唐之晚年各個朝代盛衰的大量歷史事實,緊扣國家興亡治亂與朋黨的密切關係,進行了反覆的對比。事與理的結合,對比手法的反覆運用,起到了化深奧為淺顯,令人不得不信服的藝術效果。

(二)轉折句和排比句的交相運用,行文既紆徐有致,又富有氣勢。

面對保守派的誹謗,歐陽修的心情是十分激憤的。字裡行間,我們可以感受到一個富有憂患意識的政治家剛正不阿的戰鬥精神。同時,從其從容不迫、紆徐有致的說理中,我們又可以看到歐陽修沉著冷靜的大將風度。表現在其語言的運用、句式的選擇上。在對比論證中,作者多處運用了轉折句式。一系列轉折句式的運用,不僅突出了對比的效果,而且使論述的筆調趨於舒緩,使文章既明白曉暢,又委婉而耐人尋味。這正是作者所推崇的所謂“責之愈切,則其言愈緩”的風格。同時,此文還多處運用了排比的句式,增加了文章政論的氣勢。如第四段,連用五個“莫如”。轉折句和排比句的交相運用,使句式長短相問,錯落有致,行文時徐時疾,張弛有度,充分展現了歐陽修政論的藝術風格。

  四、佈置作業:

先翻譯下列句子,然後說說哪一句是文章的主要觀點。

(1)臣聞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2)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

  五、板書設計:

朋黨論 君子以同道為朋 人君當 用君子之真朋

小人以同利為朋 退小人之偽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