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初中作文技巧

初中作文技巧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88W 次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作文技巧,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作文技巧

初中作文技巧1

景色是作文裏常常出現的話題,寫景的作文也是數不勝數,但寫景也並非像我們説看到的情況那樣如實的寫進去,我們應該懂得如何寫景才能把文章的整體水平有所提高。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寫景的作文寫作技巧吧。

1、方位順序,寫景作文要有方位的條理性,由近及遠,由遠及近,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裏到外,由外到裏,或由中間到四周等等有次序地描寫,要主次分明,詳略得當。

2、景物的類別,來寫,如山、水、花、鳥;瀑、石、峯、洞;亭、台、樓閣等。要寫出景物的光、色、味;既要寫它的靜態,也要寫它的動態,還可以寫出它的環境氣氛。

3、要仔細觀察,抓住在不同季節裏景物的不同特點進行描寫,不要硬編亂造,憑自己的想象來寫。

4、寫景中也可以具體地寫些人和事,若讓人、景、事三者交融一體來寫,可以使作文更為感人。

5、寫景物時不要忘掉自己與景物之間的關係,要有意識地把自己的感情、感受寫進去,這樣使人讀了會產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葉聖陶老爺爺寫的《記金華的雙龍洞》不是具有這樣的特點嗎?

6、適當地、正確地引用前人描寫景物的詩詞歌賦,也可以為作文增色。這就需要你平時多加閲讀和積累,別等用時再去找。

高中議論文5大常見開頭技巧_議論文開頭怎麼寫

議論文的開頭多姿多彩,這裏舉出常用的幾種方法,便於巧設開頭,寫好第一步。

(1)亮觀點,單刀直入。1988年全國高考作文題《習慣》有篇高分作文的開頭這樣寫:“就像那溪流慣於奔騰,大海慣於咆哮一樣,我習慣於沉思,習慣於遐想,習慣於把自己的感情流露在日記簿上。”

(2)打比方,隱喻題旨。1987年全國高考材料作文“理論對於實踐的意義”,有篇高考作文擬題為《燈塔·路標·理論》,開頭寫道:“在暗礁四伏的海上航行,需要燈塔指點迷津;在岔道口上,需要路標指引方向。否則就要觸礁,迷路。在人生的路途中,我們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

(3)講故事,引入主題。1994年全國高考有篇高分作文《習慣》的開頭幽默風趣:“我曾經聽過一個笑話:一個小公務員曾在廁所裏遇上了局長,於是,他脱口而出:‘局長,您也親自上廁所?’一聽這話,旁人當然會捧腹大笑,但一笑過後,發現有些東西值得我們深思。據説,這小職員在其他場合也總‘局長,您親自……’、‘科長,您親自……’,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動物性條件反射,哪怕時間、地點、環境早已改變。我説這就是習慣所致。”

(4)引名句,扣住中心。這裏所説的名句,包括古今中外名人名言,格言諺語,詩詞歌賦等。1995年獲得高分的高考作文《責任》,開頭這樣寫道:“英國王子查爾斯曾經説過: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情,這就是責任。”

(5)擺現象,揭示論題。作文題《父輩》,有篇作文這樣開頭:“父親這一代人,他們長身體時遇到自然災害,求學時上山下鄉,回城時趕上壓縮居民户口,子女深造又正好趕上大學自費……可他們的眼睛依然閃亮,他們的腰桿依然挺直,顯得踏實、自信、沉穩。”

另外,材料作文的開頭要注意三點:一是轉述材料必須簡潔;二是必須根據試題要求和提示轉述;三是迅速從敍述轉入議題或論點。

在我們作文中,不管是寫人,記事,也常常會有景物描寫。那麼寫景應注意什麼呢?

⒈寫景要按方位順序,由近及遠,由遠及近,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裏到外,由外到裏,或由中間到四周等等有次序地描寫,要主次分明,詳略得當。

⒉可以按景物的類別來寫,如山、水、花、鳥;瀑、石、峯、洞;亭、台、樓閣等。要寫出景物的光、色、味;既要寫它的靜態,也要寫它的動態,還可以寫出它的環境氣氛。

⒊要仔細觀察,抓住在不同季節裏景物的不同特點進行描寫,不要硬編亂造,憑自己的想象來寫。

⒋寫景中也可以具體地寫些人和事,若讓人、景、事三者交融一體來寫,可以使作文更為感人。

⒌寫景物時不要忘掉自己與景物之間的關係,要有意識地把自己的感情、感

受寫進去,這樣使人讀了會產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葉聖陶老爺爺寫的《記金華的雙龍洞》不是具有這樣的特點嗎?

⒍適當地、正確地引用前人描寫景物的詩詞歌賦,也可以為作文增色。這就需要你平時多加閲讀和積累,別等用時再去找。

寫景作文寫作要點

景物描寫在記敍文寫作中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可是許多同學在寫作中不懂得景物描寫的特點,有的描寫模糊不清,有的分不清主次,有的缺乏情感,出現了許多不應有的敗筆。那麼,在記敍文的寫作中應該怎樣去描寫自然景色呢?具體來説,景物描寫應注意以下三個問題:

2、寫景要有選擇。寫景時應要有所取有所棄,抓住最能代表彼時彼地特徵的景物加以描寫,其它的景色則略寫或不寫。老舍先生的《在烈日和暴雨下》,為了突出天氣變化的.過程,就着力描寫了楊柳的動態:“一點風也沒有時——枝條一動懶得動;有一點涼風時——枝條微微動了兩下;風大起來時——柳條橫着飛。”通過楊柳的動態。顯示了風的從無到有、由小到大,而對暴風雨降臨時其它景象的變化,作者作了簡略處理。這樣,抓住特徵,既形象地表現了天氣變化的過程,又避免了描寫的呆板重複,使得文字準確而精練。

3、寫景要有情致。人們觀賞景物總是要帶有某種感情的。因此,描寫時也應該將這種感情一起表達出來,做到寓情於景,情景相映。魯迅先生的《故鄉》一文,反映舊中國農村衰敗蕭條,日趨破產的悲慘景象時,筆下的景色是“蒼黃的天空下,遠近橫着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而腦海中閃現出少年閏土的美好形象時,則為“深藍的天空中掛着一輪金黃的圓月。”景物描寫之中滲透着作者愛憎分明的思想感情。以景促情,情景交融,有力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題。

初中作文技巧2

題型解析

半命題作文就是命題時限定題目部分內容,學生根據要求將題目補充完整,然後再進行寫作的作文命題形式。其靈活度介於話題作文與命題作文之間,既有所限制又不失開放性,能較為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寫作水平。縱觀近年來全國中考,半命題作文作為一種傳統的命題形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在四種常見的作文類型中,半命題作文是最不容忽視的,也應是我們備考練習的重點內容。下面是歸納的幾種常見命題形式:

一是前空型。如20xx年的“_____是我致勝的魔杖”(廣東省)、“____的種子在我心中種下”(廣西北海)、“____的歲月”(貴州安順)、“____刷新着我的生活”(湖北鄂州)等。

二是後空型。如20xx年的“因為有____”(甘肅蘭州)、“錯過____”(廣西柳州)、“追尋那漸遠的____”(貴州貴陽)等。

三是中空型。這類題型要聯繫前後內容,確定寫作的方向。如20xx年“有____陪伴的日子”(廣西梧州)、“留一份____給你”(江西撫州)、“藏在____裏的精彩”(湖北孝感)等。

四是“兩空”型。這種命題要運用一定的聯想和想象,把空缺之處補充完整。如20xx年的“因為____我更____”(湖南永州)、“為____畫上____”(重慶)等。

解決策略

半命題作文寫作,關鍵在於高明補題、精心構思。如果思維閉塞、缺乏創新,都是按照同樣的思路去命題,則容易出現“幹人一面”、千“空”一“詞”的雷同題目現象。如何把半命題變為有利於自己發揮特長的命題,可以説是一種技巧和藝術。因此,要掌握半命題作文的補題技巧,寫作時才會做到遊刃有餘、收放自如。

第一步:仔細斟酌補好題目

1.準確理解,辨清題意

寫好半命題作文,最重要的是擬好題目。我們應對題目認真審度,理解每個詞語或句子的意思。如20xx年江西南昌的作文題目“我讀____”,從句子成分來分析,明顯地缺了嗎?不行。還要抓住至關重要的關鍵詞。把握住了關鍵詞語,也就掌握了正確理解題意的鑰匙。題目中的關鍵詞語,有的明顯,有的隱蔽,有的甚至是命題者故意設置的迷惑和干擾因素。上面例題中的“讀”就是關鍵詞語,重點扣住“讀”的程度或過程,把最能反映特殊愛好而自己又沉醉其中的那個事物名稱填上就行了。如《我讀四大名著》《我讀松花江的浪花》《我讀媽媽那顆期盼的心》等等。

2.細處入手,以小見大

如果擬題過大,往往難以下筆。以“善待____”這一半命題作文為例,不少考生運用散文化的筆法,寫《善待生活》《善待他人》《善待時間》《善待大自然》……顯然,要在如此短的篇幅中,寫深寫透一個主題,寫起來不易把握,更不易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要想使文章有深刻的立意,最好採用以小見大的手法來寫,這樣才能使文章內容充實,主題深刻。如選取生活中你最為心動的一個場景、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最受感動的一個細節,用自我獨特的情感體驗,去表現最動人的情感,這樣的文章更容易得高分。因此補題要避免雷同,要從小處切入,才能寫得具體,寫得生動。如以《善待地球》為題,可以選取有代表性的場景,抓住幾個真實的'、震撼人心的鏡頭,注意細節取勝,讓人感受到地球被毀壞的慘狀和大自然警鐘長鳴的力量,挖掘出深刻的立意。

3.詩意命題,匠心獨具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在不經意時錯過一些美好的、珍貴的、受益的東西。它可能是一位好友,一段真情,一片風景,一個物件,或者是一句真誠的勸説,一次難得的機遇,一聲禮貌的道謝……而這一切錯失的背後,應該都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故事與非同尋常的意義。請將你的故事與感悟寫出來與大家分享。請以“曾經錯過的____”為題,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記敍文。

近幾年來,詩意化的命題逐漸走進了中考作文,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但也因此增加了審題和構思的難度。考生要將詩意化命題的象徵義、比喻義、引申義挖掘出來,使作文立意深刻含蓄。如上述命題,大多數考生補題為:一段友情、一次機遇、一個道歉等。如此補題易於構思行文,但均出自提示語中。造成雷同,毫無特色。我們不妨展開想象,化實為虛,補出新意。在文題的橫線上補上:一輪明月、一米陽光、那個季節、那縷芬芳、暗香盈袖的日子、夢想拔節的日子……這些文題新穎生動,既富有詩意,又藴有理趣,能激發讀者美好的遐想。

第二步:理清思路立意出新

不難看出,半命題作文的立意,實際上往往與作者的補題構思同步進行。考場作文立意水平的高下決定着作文的成敗,而立意水平的高下又取決於作者平時的生活積澱和感悟人生、提煉思想的水平。下面談談半命題作文立意的三點要求:

1.準確。準確是前提,立意不準,全盤皆輸。求準,首先就是要準確理解文題中的關鍵詞語:也有人稱之為“題眼”“題魂”。立意前須把握題中已有的修飾或限制性詞語,準確理解已給文字的含義十分重要。同時,半命題作文如果有引語,往往以精闢優美、寓意深刻、情感濃郁的語句導人作文情境,或闡釋,或舉例,或提示,往往有着激發寫作情思、界定選材範圍的作用。

2.新穎。即對題中已有概念的理解要避開一般層面而取題意允許的新層面。例如“拒絕____”一題,一般考生在橫線上補充上“自卑”“儒弱”“平庸”“自我封閉”等賓語,構成動賓短語,這類文章都含有自我審視和校正的色彩。有的考生卻能避開這一般模式,機智地補出別具一格的題目,閃爍出與眾不同的文學色彩、哲理色彩,如《拒絕再玩》《拒絕長大》《拒絕末日》等。在求新的同時,所補題目須利於我們選用自己熟悉的、有感情、有特色的題材,這樣就能做到有材料可寫,有情可抒發。

3.深刻。這不是指故作高深,而是指由表象進入本質,由感性進入理性。例如作文題“我多想____”,你若補“唱”,則文章未免膚淺;你若補“飛”,這比“唱”可能要好一些,但也流於一般。其實所補寫的內容可實可虛,可近可遠,你只要大膽發揮想象,儘可以遊覽於草木山水之間,徜徉於琴棋書畫之中,關鍵在於你是否有較為豐富深刻的人生思考。例如有位考生擬題《我多想把你留住》,作者從運河水當年的清澈、寧靜寫到現在的渾濁、喧囂,寫到了人對大自然的毀壞,也感悟到世態滄桑和“水如人生”的哲理,平中見奇,於一般中見深刻。

第三步:明確要求寫出特色

有的半命題作文前有引語,要謹慎審視,提取關鍵詞語和切題聯想。在文題的後面,往往都有一個“要求”,常對諸如寫作範圍、角度、文體、字數等方面作了一些限定。審這些要求的方法與全命題作文的相同,此不贅述。

初中作文技巧3

一、寫外貌不用“有”

作文如何寫外貌?孩子的作文裏總會看到類似這樣的名子:“XX可漂亮了,她有一頭卷卷的黃頭髮,有一雙烏黑的葡萄般的大眼睛,有一個高高的鼻子,還有一張櫻桃小嘴。”

如果你試着讓他們去掉文中的“有”,把文字重新串聯一遍,會發現作文順了很多。

寫上段文字的同學經蔣老師指導後修改如下:“XX可漂亮啦。一頭卷卷的黃頭髮自然地披在肩上。她的眼睛太吸引人了,烏黑烏黑葡萄一般。高高的鼻子,和櫻桃小嘴配合起來,有點混血的味道,同學們可喜歡她啦。”是不是讀起來舒服多了?

二、寫説不單寫“説”

讓孩子比較以下三句話。

張三説:“……”;

張三無可奈何地説:“……”;

張三攤了攤手,一副無可奈何的樣子:“……”

顯然,讓人物説話有多種方式,寫語言可以不用出現“説”而是在語言前面加上動作和神態,通過一定的訓練掌握這樣的技巧讓孩子的寫作水平切實得到提升,讓他們學會細節描寫,不會僅乾巴巴的地寫“某某説”。

三、寫想不出現“想”

遇到描寫心理活動時,這樣的句子已經被孩子們寫濫:“我腦子裏跳出兩個小人,一個小人……另一個小人……”不用這個句子又該怎麼寫?

最常用的就是“我心想”。如某學生寫:“數學老師出了一道難題要帶回家寫的。我心想:天哪!這該怎麼辦呢?”

按照蔣老師“寫想不用想”的技巧,去掉:“我心想”三個字如何?“數學老師出了一道難題要帶回家寫的。天哪!這該怎麼辦呢?”是不是更簡潔精練?別忘了提醒孩子要給心理描寫加上適當感歎詞。

四、不用成語

作文為什麼寫不長?都是成語惹的禍!蔣老師此言一出震驚四座。不是説多用成語才顯得有文采嗎?

其實不然,在“就是不用成語”寫作技巧中,蔣老師指出:當作文中只會按照套路使用成語時,文章細節就沒了,還不如讓孩子老老實實把自己看到的感受都寫出來。

什麼天高雲淡、風和日麗、桃紅柳綠、炯炯有神、心曠神怡……這些被用濫的成語還是少出現為妙。

比如,寫春天別用“風和日麗”,而是這樣寫:“風兒拂過林梢,原本平靜的湖面漾起了圈圈漣漪,湖邊的柳樹輕搖着身姿,我也忍不住張開雙臂,任風撫過我的每一寸肌膚,暖暖的,癢癢的。”

想辦法用具體的句子替換掉別人用濫的成語,解決孩子作文寫不長寫不細的難題。

五、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

對於文章寫不長的孩子,可以訓練的另一個技巧是: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看過無數學生習作,蔣老師發現出現頻率最高的字眼包括“很,非常”。

請老師和家長提醒孩子,遇到要寫這幾個字時不要輕易下筆,停下來想一想,是不是非要出現這個字眼?

比如寫熱,別出現“很熱”兩個字,學會用其他的描寫來體現熱:驕陽似火,沒有一絲風,樹葉低垂毫無生氣……

六、環境裏面有“真”“情”

到了五六年級孩子都要學習環境描寫。如有的孩子會寫:“早上天氣還挺好的,放學回家時,卻嘩嘩下起雨來。雨珠在下,淚珠在滴,老天也好像在為我哭泣。”

孩子能用環境襯托自己的心情首先要表揚。但是很多孩子只要一寫環境,肯定就是小花微笑,小草點頭、小鳥歌唱、小雨哭泣,成了套路,難道世界上只有小草、小鳥、小花嗎?

為什麼不能寫身邊更真實的東西呢?雲、霧、桌子,哪怕是電線杆都可以寫,這個技巧是提醒孩子不僅要讓人活在環境裏,還要讓人活在真實的環境裏。

七、要動連着動

文章要一波三折才好看,但現在的孩子生活都很平淡,你不能強求他們寫出一波三折的內容,那就讓他們學會一波三折地使用動詞,就這是要動連着動——學會連續使用動詞。

某學生寫一場乒乓球球賽:“他發了一個旋轉球,讓人看得眼花繚亂。”(一句話把文章就給寫完了)

學會動詞技巧後將修改成:“只見他高高地將球拋起,眼睛死死盯着,球接觸球板的一瞬間,他手腕輕輕一抖,腳一跺,球高速旋轉着,向這邊飛來,讓人看得眼花繚亂。”

一個動詞轉瞬變成六七個,文字即刻靈動豐富起來。

八、一秒鐘的事寫三百字

還是針對作文寫不長的一種技巧訓練:用三百字來描寫1秒鐘內發生的事。如關於破校運會跳高紀錄瞬間的描寫原本只有幾十字:只見某某縱身一跳,一下子飛過橫杆,新的校運會紀錄誕生了!

怎麼變成三百字?可以有條理地加上動作解剖:如何助跑、起跳、翻越、落地;加上聯想:往屆校運會有人挑戰失敗,平時如何一次次練習等等;

還可以加上細節來充實,起跳前如何與同學們進行眼神交流,成功後同學如何向他祝賀……家長可以找一些1秒鐘的素材讓孩子進行寫作練習,學會了這個技巧還怕考試寫不出四五百字嗎?

九、一段話裏至少出現6個標點

很多孩子不會用標點,習作中常只有逗號句號逗號句號,甚至逗號都沒有,把老師讀到斷氣為止。針對這個現象,可以讓孩子進行“一段話至少出現6種標點”的技巧訓練。比如,。?!……:“”

這些標點你的'作文中都有嗎?沒有的話請嘗試用起來。

經過幾次訓練後,你會發現孩子的驚人變化:意味深長的句子會寫了、人物語言會加進去了,心理活動結合進去了,還會用反問句了,這些句子加進去後,文章當然生動起來。

一位作家就曾用這種方法對自己作文寫不好的孩子進行訓練,收效明顯,進步很快。

十、字數三四五

這個技巧説白了就是學習寫短句。學了一段時間寫作的孩子容易在作文中寫長句,而長句寫不好就變成病句。事實上很多作家也是以寫短句見長的,像沈從文、汪曾祺。

家長要提醒孩子注意控制每句話的字數,建議把十幾個字幾十個字的長句改成只有三四五個字的短句,孩子們會發現這樣的作文有語感會舒服很多。

如某學生的原文:“高高的綠綠的草散發着誘人的清香。一根一根都看得那麼清楚,很挺拔的樣子。”

經指導後改成:“草綠了,高了,散發着清香。一根一根,看得清清楚楚,很挺拔的樣子。”是不是很有節奏感?

初中作文技巧4

古今中外的著名文藝作品得以流芳千古,給萬千讀者雋永的藝術魅力,無不是在初稿後經過作者反覆的嘔心瀝血的修改才獲得成功的。所以,作文教學中必須把作文評改作為一個重要環節抓緊抓好。下面,我就個人在教學中總結出來的如何對待學生作文評改的心得談談自己的看法。

1、歸還學生的評改權,自評自改是學生提高習作能力的有效途徑。

文章是改好的,這已成為許多人的共識,但 “改的優先權應屬於作文的本人。”葉聖陶先生説:“文章要自己改,學生學會了自己改的本領,才能把文章寫好。”新頒佈的《課文課程標準》中也強調學生要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

自評自改並不是放任自流,同樣應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自主”‘不等於教師“放手”。學生是寫作的主體,主體的基本特徵是獨立的、積極的、自主的、創造的,而不是無節制的放任。教師在宏觀上引導方向,在微觀上予以具體指導,使得學生的評改活動朝着有序有效的良性方向發展。在活動之初,教師要細緻地給學生以方法上的指導,讓學生有一個明確的評改依據,這樣,學生才能有興趣參與進來。

在自寫自評的作文教學中,首先要求教師必須營造一個寬鬆、自由民主的氛圍。教師不能用權威性壓服學生,要提倡學生靠自己動手動腦的.行為來獲得寫作經驗。只有這樣,學生在評改實踐中才能產生學習的快感和自豪感,並享受探究寫作經驗的快樂,他們的寫作的興趣才會大增。

2、互評互改也是提高學生自由習作能力的有效途徑。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向學生説明分項、分等評議和評分的標準,組織學生互批互改。例如:採用五人一組輪值評議,交替評議的方法,每次由一名學生擔任組長,負責朗讀文章,指出其中語句、字調、標點的錯誤,提出自己的評改意見,其他四名同學提出補充或評改意見,少數服從多數,由輪值學生打出等級,寫出評語。這樣在他們的評語中就可能有善意直言的批評,有真心實意的讚揚,有熱情友好的鼓勵,有傾心誠摯的交流。但無論長短都融合了一個“情"字,體現了讀者對作者的負責,體現了學生之間真誠純美的交流。把評改權還給學生,這並不否定語文教師在作文批改方面的主導作用,它順應了教育改革,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無論是構思寫作,還是評改交流,都突出了一個“自主”。這樣就尊重了學生的判斷權,充分體現了學生的個性。老師只做組織者和參與者,這樣就極大減輕了教師的工作負擔,兩全其美,各得其所,何樂而不為呢?

3、教師評改,講求藝術

教師在評改學生習作時,應堅持鼓勵性原則。試想一下,如果教師給學生的評價是:“內容乏味,空洞無物,語言表達太羅嗦,找不到好詞好句,離優秀習作太遙遠了……”這樣的評語對這一位習作者來説,打擊太大了,會使他失去習作的信心,認為自己不是習作的“料”,只會對習作產生厭煩、害怕的情緒,那還指望他進步嗎?所以我在批改作文時,不能老做醫生,將學生的作文批得體無完膚;也不做難服侍的婆婆,用規矩套路束縛學生;而是像一個園丁,不光注意到剪莠除草,更注意到按時施肥澆水,幫助幼苗迅速地發育成長。要給學生成功和快樂,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發展,哪怕是點滴進步,他都會歡欣鼓舞,大加褒獎,“這個詞用得妙極了”“這句話把……寫得十分具體、形象”“你這篇作文詞通句順,我為你的進步高興,願你再接再勵”,如此等等、學生讀之身心愉悦,真切地感受了作文的快樂。教育家贊科夫説過:“教學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作文評改中這種效應尤其明顯。

4、家長評改,啟發創作

家長評改是一個大膽的舉措,因為現在家長也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完全有品評的能力,而且他們從事於不同職業,有着各種不同的見解,這樣不僅是有效減輕教師勞動量的得力助手,也是開拓學生、教師創作思路的指路明燈,讓作文更加貼近生活。可也有人的認為這可有可無:因為家長哪有“閒情”啊!其實不然,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他們只要能客觀公正的評價自己的孩子的習作,更有助於幫助孩子樹立寫作的信心,再者,父母與子女更容易溝通、交流,更有利於習作的提高。如其中一篇“關於6· 11洪災的記實”文章,學生由於沒機會親臨搶險現場,習作顯得華而不實,後經各自曾參加各種搶險的家長的點拔,材料雖是耳聞,但真實、驚險,這是教師無法批閲出的成效。

5、網絡評改,以點帶面

多媒體網絡平台突破了作文評改的時空限制,縮短了師生交流溝通的時間,提高了評改的效率。藉助於網絡教學系統,教師彷彿長出了“三頭六臂”,及時有效地監控每一個學生的寫作情況,對學生進行鍼對性的指導成為可能,使學生在習作中即評即改,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評與改的信息通過網絡迅速傳遞,學生在寫作同時就可以通過網上評改,獲得反饋意見,並立刻對自己的習作做出相應的修改。

藉助多媒體網絡還為作文的教學注入新活力,開拓了新天地。它可以讓學生進行大面積的評議和修改作文,既可以師生對話,也可以生生對話,又能針對普遍現象,直觀地以點帶面進行作文要求的評改,還能完成習作修改的個別化輔導。除此,還可以查詢調用網絡中作文資料,為自己、他人的習作作補充修改,互相評議,互相欣賞,共同進步。評改中學生直觀地認識到自已習作中毛病,一邊評議別人作品,一邊修改自己習作,雖是“依瓢畫葫蘆”但收穫也頗多。

6、跟蹤反饋,鞏固落實

上述幾種評改機制完成後,應作跟蹤管理,檢查學生是否對別人的評價作出應答——認真修改。這是很容易被忽視的一個環節。因為很多學生不能認真對待評語,沒有細緻品讀,導致馬虎修改,甚至不改。這樣,就失去評語的意義,也就沒有達到評改的目的。

綜上所述,我從作文評改環節的創新入手,改變過去重寫作不重評改的常規,採取多元化評改機制,激發習作興趣,培養作文能力,切實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使他們各個都去征服這座“高不可攀”的山峯,實在令人欣喜!

初中作文技巧5

一、自然收束

不論哪種文體的文章,在把內容表達完了之後,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設計意藴深刻的哲理語句,不去突出含義豐富的象徵形體,這樣的結尾方法為“自然收束法”。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畫蛇添足、無病呻吟的結尾毛病,顯得單純明快,樸實無華,應在中考作文中得到廣泛運用。

一般來講,自然結尾法有如下幾種主要的表達形式:

(1)敍述式。寫人記事結束,文章也隨之結束。

(2)描繪式。在寫人記事作品中,以對人物的動作、語言的描述來收束全文。

(3)説明式。在説明文中,事物被説清楚了,文章也就結束。

二、呼應篇首

在結尾處照應開頭,是各類文章極為常見的收束方法。這種方法使文章首尾圓合,結構完整,能喚起讀者閲讀心理上的美感,在寫作實際中呼應篇首的結尾方法多姿多彩,美不勝收。

歸納起來看,主要有以下四種:

第一,復現式呼應。文章開頭的抒情、議論、人物描寫、場景設置、説明要點等等,在結尾重複一次,首尾相比,語句略有不同。由於開頭結尾對同一內容反覆強調,使文章的主旨更加突出,同時使文章的首尾結構具有一種迴環之美。

第二,遞進式呼應。文章的結尾在文章開頭的記敍、描寫、議論、抒情的基礎之上,在遙相呼應的同時,表達出更深一層的含義,以此帶動讀者認識和情感上的飛躍,給人留下回味的餘地,同時深化文章主題。

第三,虛實式呼應。文章開頭寫實,結尾為了深化文章的中心或者為了突出文章的意境而進行虛化描述。這種虛實式的結尾經常用於記敍文,能給讀者以意境之美。

第四,對舉式呼應。這是一種比較特殊的`首尾呼應方法,主要用於那些以“引用”手法開頭的文章,即開頭引用一種材料,結尾也用一種材料,兩段議論首尾並舉,共同為文章的中心服務,並顯示出文章的結構之美。

三、卒章顯志

卒章顯志,就是在文章結束時,把主題思想明確地表現出來、或者是在全文即將煞尾時,把寫作意旨交代清楚,所以人們也常稱這種結尾方法為“篇末點題”。在記敍文、議論文中用此法結尾,可以增加作品的深刻性、感染力和構思美,給讀者以“畫龍點睛”式的藝術享受。

卒章顯志法在作用上與“開門見山法”恰好相反,後者的意旨往往顯現於文章的起始,而前者的意旨總是出現在文章的結束。

一般來講,卒章顯志法有如下幾種主要表現形式。

一為總結評述式。結尾收攏筆勢,對前文內容進行高度的概述和明確的點示,從而顯現作者寫作此文的題旨,把作文內容凝聚到鮮明的主題上來,給讀者以豁然開朗之感。

二而精粹點化式。在對所寫人、事、物的深刻理解的基礎上,用極精練的語言,把它們的精髓揭示點化出來。這樣的點化,是作者認識飛躍的產物,它既起到點題作用,又和文中的寫人敍事相互映襯,熠熠生輝,從而極好地展現了全文的“靈魂”。

三為蓄勢引申式。這種結尾所顯之“志”,不是對全文內容的評述、總結、概括或點示,而是宕開一筆,深化一層,將全文的內容引申到一種深刻的意義或深化的意境中去。可以説,在這樣的文章裏,全文的鋪敍、描寫,都寫為了結尾那含義深刻的“一剎那”,都是為結尾“蓄勢”。

四為寓意點破式。次類結尾專門用於寓言,是一種形式獨特、不可缺少的“卒章顯志”。在一篇短短的寓言之後,有時可用寓言中“人物”的語言進行點題,有時則可用作者的旁白進行點破。由於有了這種點破,寓言的主旨、意趣便赫然顯現,寓言的“身體”便活現出“靈魂”。

五為揭示論題式。有些議論文的寫作,也是先“畫龍”而後“點睛”:先提出問題,列舉事例,充分展開,而又不亮觀點,直至文章收筆,才或者亮出論題,或者講明論點,或者道出意旨。

四、抒情結尾

用抒情的方式收束結尾,能夠表達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讀者情感的波瀾,引起讀者的共鳴,有着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這種結尾方式主要用於寫人記事的記敍文之中,也可用於説明文、議論文的寫作。

其主要角度有:

第一,直抒胸臆。在作文結尾時直接抒發情感。它可以是“我”的情感激流的宣泄,也可以是對抒情對象的熱烈呼應、讚美。

第二,寫人抒情。在描繪人物的基礎上,在記敍、描寫之中抒發濃烈的感情。

第三,即事抒情。此法多用於敍事類作文,作者因事動情,寓情於事,寓情於事件發生的場景,寓情於對事件的品評追憶,在敍述、描寫或議論中藴含着濃厚的情感。

第四,繪景抒情。這種寫法主要用於寫景的文章,常用於寫人敍事作文。它移情於景,借景抒情,看似寫景,實則抒情,使文章的結尾含蓄雋永,意境深刻。

第五,詠物抒情。這種結尾方式主要用於託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散文,也可用於纖巧秀麗、細膩真切的寫人敍事文章。它通過對具體物象的描寫,寄託、傳達作者的某種感情,曲折委婉地將情感透露出來,使文章藴含深厚,情深意長。

第六,議論抒情。這種結尾方式寓情於理,是一種具有説服力和感染力的抒情,也是一種富有感情色彩的議論,既能以理服人,又能以情感人。

五、發表議論

運用議論,往往能夠取得深化作文主題及人物形象、深刻反映社會生活及表達作者情感、增添作品的思考及理性的色彩,賦予讀者以警策、鼓舞和力量等等鮮明的表達效果。它們有的氣勢磅礴,表現作者的胸襟氣度;有的細膩柔和,抒發人物的情感;有的則剛直明快,對事物的剖析入木三分,真可謂異彩紛呈,形態萬千。

結尾中的議論有如下的表達角度。

一為抒發情感式。或深沉,或奔放;或歡愉,或哀婉;或懷想,或追思,充分的寄託和表達自己的情感。

二為總結全文式。這樣的議論在總分總結構的文章中經常使用。它一方面總結全文,一方面又以極精粹的語言,再次強調論題,深化全文主要內容。

三為點化題旨式。這是議論的基本“功能”之一。所謂點題,就是用簡明扼要的話提示文章的中心意思。這樣的議論或開掘文意,或引申文意,或點示題意,或明確意義,給讀者一啟迪和思考。

四為展望號召式。這是議論的一種特殊形式。作者飽含激情,或展望未來,或發出號召,同時強烈而鮮明的表達作者的觀點及感情,從而震撼讀者的心靈。

五為警策哲理式。這種議論方式着意於引申文章,揭示某種人生的真諦。它往往出現在散文、記敍文、雜文的結尾,用三言兩語表述出含義深刻的耐人回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內容,使之深深地刻印在讀者的心中。

六為立身表態式。此類議論經常出現在習作、考場作文的結尾。作者聯繫實際,直陳肺腑,傾吐真言,立身表態。使讀者透過那熱情洋溢的語言,看到作者熾熱的情感和跳動的心。

七為反詰激問式。此類議論既可用於立論,也可用於駁論。它用反詰的形式,增強文章的氣勢和感染力。雖然作者往往不去正面直接回答,但這反詰激問衝擊着人們的思想波濤,啟發着讀者去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