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書》卷七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臧質 魯爽 沈大綱 臧質,字含文,東莞莒人。父熹,字義和,武敬皇后弟也。與兄燾並好經籍。隆安初,兵革屢起,熹乃習騎射,志在立功。嘗至溧陽,溧陽令阮崇與熹共獵,值虎突圍,獵徒並奔散,熹直前射之,應弦而倒。高祖入京城,熹族子穆斬桓修。進至京邑,桓玄奔走......

  • 《宋書·羊欣傳》原文及翻譯 《宋書》是一部記述南朝劉宋一代歷史的紀傳體史書。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宋書·羊欣傳》原文及翻譯,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宋書·羊欣傳》原文:羊欣,字敬元,泰山南城人也。曾祖忱,晉徐州刺史。祖權,黃門郎。父不疑,桂陽太守。欣......

  • 《宋書·何尚之傳》原文及翻譯 《宋書》收錄當時的詔令奏議、書札、文章等各種文獻較多,保存了原始史料,有利於後代的研究。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宋書·何尚之傳》原文及翻譯,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宋書·何尚之傳》原文:何尚之,字彥德,廬江灊人也。曾祖準,高......

  • 《宋書》卷三十二 志第二十二◎五行三大綱 《五行傳》曰:"棄法律,逐功臣,殺太子,以妾為妻,則火不炎上。"謂火失其性而為災也。又曰:"視之不明,是謂不哲。厥咎舒,厥罰恆燠,厥極疾。時則有草妖,時則有裸蟲之孽,時則有羊禍,時則有目痾,時則有赤眚、赤祥。惟水沴火。"裸蟲,劉歆傳......

  • 《宋書》卷四十一 列傳第一◎后妃大綱 帝祖母號太皇太后,母號皇太后,妃號皇后,漢舊制也。晉武帝採漢、魏之制,置貴嬪、夫人、貴人,是為三夫人,位視三公。淑妃、淑媛、淑儀、修華、修容、修儀、婕妤、容華、充華,是為九嬪,位視九卿。其餘有美人、才人、中才人,爵視千......

  • 《宋書》卷九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索虜大綱 索頭虜姓託跋氏,其先漢將李陵後也。陵降匈奴,有數百千種,各立名號,索頭亦其一也。晉初,索頭種有部落數萬家在雲中。惠帝末,幷州刺史東嬴公司馬騰於晉陽為匈奴所圍,索頭單于猗馳遣軍助騰。懷帝永嘉三年,馳弟盧率部落自雲中入雁......

  • 史書《宋書》簡介大綱 《宋書》是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著,記述南朝劉宋王朝自劉裕建基至劉準首尾六十年的史實,為沈約所撰。全書一百卷,紀十卷,志三十卷,列傳六十卷。作者根據何承天、徐愛等所著宋史舊本,旁採注紀,撰續成書。紀傳部分成於南齊永明六年......

  • 《宋書》卷四十九 列傳第九◎孫處 蒯恩 劉鍾 虞大綱 孫處,字季高,會稽永興人也。籍注季高,故字行於世。少任氣。高祖東征孫恩,季高義樂隨。高祖平定京邑,以為振武將軍,封新夷縣五等侯。廣固之役,先登有功。盧循之難,於石頭捍柵,戍越城、查浦,破賊於新亭。高祖謂季高曰:"此賊行破,應......

  • 《宋書》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州郡二大綱 ○南豫州豫州江州青州冀州司州南豫州刺史,晉江左胡寇強盛,豫部殲覆,元帝永昌元年,刺史祖約始自譙城退還壽春。成帝咸和四年,僑立豫州,庾亮為刺史,治蕪湖。鹹康四年,毛寶為刺史,治邾城。六年,荊州刺史庾翼鎮武昌,領豫州。八年,庾懌......

  • 《宋書·傅亮傳》原文及翻譯 《宋書》是一部記述南朝劉宋一代歷史的紀傳體史書。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宋書·傅亮傳》原文及翻譯,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宋書·傅亮傳》原文:傅亮,字季友,北地靈州人也。祖成,司隸校尉。父瑗,以學業知名,位至安成太守。瑗與郗......

  • 《宋書》卷九十三 列傳第五十三◎隱逸大綱 《易》曰:"天地閉,賢人隱。"又曰:"遁世無悶。"又曰:"高尚其事。"又曰:"幽人貞吉。"《論語》"作者七人",表以逸民之稱。又曰:"子路遇荷蓧丈人,孔子曰:隱者也。"又曰:"賢者避地,其次避言。"又曰:"虞仲,夷逸,隱居放言。"品目參差,稱謂非......

  • 《宋書》卷二十五 志第十五◎天文三大綱 晉簡文鹹安元年十二月辛卯,熒惑逆行入太微,二年三月猶不退。佔曰:"國不安,有憂。"是時,帝有桓温之逼,恆懷憂慘。七月,帝崩。鹹安二年正月己酉,歲星犯填星,在須女。佔曰:"為內亂。"五月,歲星形色如太白。佔曰:"進退如度,奸邪息。變......

  • 《宋書》卷八 本紀第八◎明帝大綱 太宗明皇帝諱彧,字休炳,小字榮期,文帝第十一子也。元嘉十六年十月戊寅生。二十五年,封淮陽王,食邑二千户。二十九年,改封湘東王。元兇弒立,以為驍騎將軍,加給事中。世祖踐阼,為祕書監,遷冠軍將軍、南蘭陵下邳二郡太守,領石頭戍事......

  • 《宋書》卷四 本紀第四◎少帝大綱 少帝諱義符,小字車兵,武帝長子也,母曰張夫人。晉義熙二年,生於京口。武帝晚無男,及帝生,甚悦。年十歲,拜豫章公世子。帝有旅力,善騎射,解音律。宋台建,拜宋世子。元熙元年,進為宋太子。武帝受禪,立為皇太子。永初三年五月癸亥,武帝......

  • 《宋書》卷九十一 列傳第五十一◎孝義大綱 《易》曰:"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夫仁義者,合君親之至理,實忠孝之所資。雖義發因心,情非外感,然企及之旨,聖哲詒言。至於風漓化薄,禮違道喪,忠不樹國,孝亦愆家,而一世之民,權利相引;仕以勢招,榮非行立,乏翱翔之感,棄捨生之分;霜露未改......

  • 《宋書·謝景仁傳》原文及翻譯 《宋書》收錄當時的詔令奏議、書札、文章等各種文獻較多,保存了原始史料,有利於後代的研究。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宋書·謝景仁傳》原文及翻譯,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宋書·謝景仁傳》原文:謝景仁,陳郡陽夏人,名與高祖同諱,故稱......

  • 《宋書》卷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顏延之大綱 顏延之,字延年,琅邪臨沂人也。曾祖含,右光祿大夫。祖約,零陵太守。父顯,護軍司馬。延之少孤貧,居負郭,室巷甚陋。好讀書,無所不覽,文章之美,冠絕當時。飲酒不護細行,年三十,猶未婚。妹適東莞劉憲之,穆之子也。穆之既與延之通家,又聞......

  • 宋書宗愨傳文言文翻譯 《宋書》是一部記述南朝劉宋一代歷史的紀傳體史書。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宋書宗愨傳文言文翻譯,歡迎閲讀參考。宋書·宗愨傳原文:宗愨,字元幹,南陽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愨年少時,炳問其志,愨曰:“願乘長風破萬里浪。”炳曰......

  • 《宋書》卷十六 志第六◎禮三大綱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自書契經典,鹹崇其義,而聖人之德,莫大於嚴父者也。故司馬遷著《封禪書》,班固備《郊祀志》,上紀皇王正祀,下錄郡國百神。司馬彪又著《祭祀志》,以續終漢。中興以後,其舊制誕章,粲然弘備。自茲以降,又有異同......

  • 《宋書》卷二十三 志第十三◎天文一大綱 言天者有三家,一曰宣夜,二曰蓋天,三曰渾天,而天之正體,經無前説,馬《書》、班《志》,又闕其文。漢靈帝議郎蔡邕於朔方上書曰:"論天體者三家,宣夜之學,絕無師法。《周髀》術數具存,考驗天狀,多所違失。惟渾天僅得其情,今史官所用候......

  • 《宋書》卷三十 志第二十◎五行一大綱 昔八卦兆而天人之理著,九疇序而帝王之應明。雖可以知從德獲自天之祐,違道陷神聽之罪,然未詳舉徵效,備考幽明,雖時列鼎雉庭谷之異,然而未究者眾矣。至於鑑悟后王,多有所闕。故仲尼作《春秋》,具書祥眚,以驗行事。是則九疇陳其義......

  • 《宋書》卷六十四 列傳第二十四◎鄭鮮之 裴松之大綱 鄭鮮之,字道子,滎陽開封人也。高祖渾,魏將作大匠。曾祖襲,大司農。父遵,尚書郎。襲初為江乘令,因居縣境。鮮之下帷讀書,絕交遊之務。初為桓偉輔國主簿。先是,兗州刺史滕恬為丁零、翟遼所沒,屍喪不反,恬子羨仕宦不廢,議者嫌之。桓......

  • 《宋書》卷二十 志第十◎樂二大綱 蔡邕論敍漢樂曰:一曰郊廟神靈,二曰天子享宴,三曰大射辟雍,四曰短簫鐃歌。晉郊祀歌五篇,傅玄造:天命有晉,穆穆明明。我其夙夜,祗事上靈。常於時假,迄用有成。於薦玄牡,進夕其牲。崇德作樂,神祗是聽。右祠天地五郊夕牲歌一篇。宣文......

  • 《宋書》卷五 本紀第五◎文帝大綱 太祖文皇帝諱義隆,小字車兒,武帝第三子也。晉安帝義熙三年,生於京口。盧循之難,上年四歲,高祖使諮議參軍劉粹輔上鎮京城。十一年,封彭城縣公。高祖伐羌至彭城,將進路,板上行冠軍將軍留守。晉朝加授使持節、監徐兗青冀四州諸軍......

  • 《宋書》卷四十六 列傳第六◎趙倫之 到彥之闕大綱 趙倫之,字幼成,下邳僮人也。孝穆皇后之弟。幼孤貧,事母以孝稱。武帝起兵,以軍功封閬中縣五等侯,累遷雍州刺史。武帝北伐,倫之遣順陽太守傅弘之、扶風太守沈田子出嶢柳,大破姚泓於藍田。及武帝受命,以佐命功,封霄城縣侯,安北將軍......

 128    1 2 3 4 5 6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