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祥哥的胡琴讀後感分享(通用6篇)

祥哥的胡琴讀後感分享(通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84W 次

當閲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祥哥的胡琴讀後感分享(通用6篇),歡迎大家分享。

祥哥的胡琴讀後感分享(通用6篇)

祥哥的胡琴讀後感分享 篇1

葉聖陶童話集《稻草人》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是《祥哥的胡琴》。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個比我們年齡小很多的小男孩祥哥,天真、善良、非常聰慧。他的父親早年去世,他和自己的母親住在一間又破又舊的房子裏相依為命,生活非常艱辛。他的父親在去世時給他留下的唯一東西就是一把父親曾經經常拉給家裏人及左鄰右舍帶來歡樂歌聲的胡琴,臨終時囑咐媽媽把這把胡琴留給兒子。雖然年幼的祥哥不懂爸爸的心意,媽媽卻傷心得哭不出聲音來。

爸爸去世了。四歲時媽媽就把這把胡琴教給了兒子,並告訴他:“你現在可以拉了,我希望聽到你拉出好聽的調子來,跟你爸爸拉得一樣。”可是他拉弦的聲音卻像木匠師傅鋸木頭髮出的聲音——難聽極了。周圍的人都在譏笑他、唾罵他,可他的媽媽卻微笑地稱讚他説:“我的兒子真聰明!”他走進了大自然,遇到了清澈的泉水、柔和的風和美麗的小鳥,它們教他如何拉出美妙的調子。就這樣,胡琴的聲音和着泉水的曲調、風的旋律及小鳥的節奏,他把三種曲調融為一體,拉出來的調子越來越美妙,媽媽和他都非常快活。

城裏有一個非常漂亮的音樂廳,建築華麗壯觀,是大音樂家演奏的地方。一次,音樂廳也邀請小祥哥去拉胡琴。穿着破舊、仍舊提着那把舊胡琴的祥哥走上了台,台下卻傳出了不協調的聲音,“這把胡琴怎麼這麼難看,像乞丐的?” “怎麼是個鄉下人?”瞬間,琴絃發出的聲音在音樂廳中流動起來。然而,不一會兒,觀眾的議論聲越來越響,最後蓋過了琴聲,人們紛紛離開,留下的只有唾罵和譏笑及冷冷的廳堂、孤立的祥哥……他很生氣,一口氣跑回了家。當媽媽瞭解了情況後,笑着告訴他:“那你就在家裏給我拉吧,我愛聽。”從此,祥哥的琴聲又帶着大自然的一切從那又破又小的屋子裏傳出來,給周圍的鄉親們解悶、安慰,然而這美妙的胡琴聲卻是大廳裏的人們不願意聽到的!

從這個故事裏,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大自然的聲音才是勞動人民最愛聽的美妙音樂,祥哥應該堅持練習,不斷努力,為媽媽和鄉親們演奏更美妙的音樂。

祥哥的胡琴讀後感分享 篇2

祥哥是一個熱愛音樂的人,他努力刻苦,不恥下問,一心追求音樂。為此,他獲得了大自然的教導。泉水叮咚,風兒悠悠,小鳥則是清脆響亮,嘰嘰喳喳。他們的歌聲,是大自然之音,是音樂的真諦。祥哥得到了他們的教導,也領悟了音樂的極致,體會到了到自然的聲音。

祥哥的音樂就是這樣傳入了城中,那是多麼美妙的音樂啊!清脆響亮,又婉轉着,悠悠的歌曲牽引着所有人,但他們卻是這樣的評價的:“骯髒的.音樂!”“冒充大師,這個騙子!”大家的咒罵與氣氛讓祥哥不知所措,他有些彷徨。

但,錯不在他,那些所謂的紳士、貴人們所想要聽的並不是美妙的音樂,是那些人們所讚歎所崇拜的音樂家的著作,是那些所謂真正懂音樂,有品味的人才能欣賞的。他們並不是在臨聽這美妙的音樂,他們只是一味在證明自己是有品味的,自己是會欣賞的,自己是有涵養的紳士。而往往,這樣的人是永遠無法真正領會音樂的,永遠無法體會音樂真諦的。

祥哥回到了家鄉,那個孤僻的小村子,同時,他也找到了會欣賞,不是領會,品味音樂的人——憨厚的農民,他們總能領會祥哥胡琴的涵義,他們才是真正懂音樂,懂大自然之聲的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音樂,是用來臨聽的,是用來品味的,音樂,是大自然之聲。

祥哥的胡琴讀後感分享 篇3

有同學會拉胡琴嗎?

我聽説,以前的胡琴都是用馬尾和蛇皮做成的。這在《祥哥的胡琴》這篇童話裏有説到,應該不會是假的。

《祥哥的胡琴》這篇童話故事很簡單。它講述一個叫祥兒的孩子,從小失去父親。在父親臨別之時,把一把用得很舊的胡琴交到祥兒手裏,讓祥兒學會拉胡琴。

祥兒沒有學過胡琴,也不知道怎麼拉。那個時候,沒有現在這麼多的各種培訓班,祥兒只能自己學琴。他經常一個人跑到小溪邊,跟着潺潺的流水聲學拉胡琴;他來到空曠的田野裏,跟着輕紗一般柔和的風聲學拉胡琴;他走進茂密的樹林裏,跟着鳥兒的鳴叫聲學拉胡琴。

慢慢地,祥兒長大了,成了祥子。他能用胡琴拉出水聲、風聲和鳥鳴聲,共同融為一體的,大自然的和諧曲調。隨着時間的推移,祥子的胡琴拉得越來越好,拉出的調子也越來越奇妙。

祥子想去城市裏看看,想把自己編的曲子拉給更多的人聽。

在城市裏的大理石音樂廳裏,祥子的胡琴剛拉響,下面的聽眾就坐不住了。他們説:“從來沒聽過這樣的曲子!”“他就是個冒充音樂家的騙子!”“把咱們的耳朵都弄髒了,非得趕快回去洗一洗不可!”

城市裏的人們不願意聽祥子拉胡琴,他回到小溪邊的小屋裏。他依舊用那把舊胡琴,拉自己編的鄉村合奏曲,不管是炎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天。

聽慣了胡琴的人,總能感到甜美,總能感到舒服。他們總是異口同聲地説:“感謝祥哥的胡琴!”

祥哥的胡琴讀後感分享 篇4

今天,我讀了葉聖陶寫的童話《祥哥的胡琴》。

故事的內容是,從前,有一個叫祥兒的孩子,他的父親去世了。留給了祥兒一把胡琴。祥兒長大了,可是他還不會拉胡琴,拉的聲音像據木頭一樣。他一邊拉一邊走,儘管他拉的胡琴非常難聽,但是祥兒還是感到很歡快。他走到了森林裏。遇到了小溪,小溪對他説:“你想拉出好聽的曲子麼?”祥兒看到沒有人。就繼續拉他的胡琴。小溪説:“我是小溪,就在你的腳下。”祥兒説:“快教我吧,溪水哥哥。”小溪又説:“只要你聽着我的曲調,跟着我的調子就行了。”祥兒跟着溪水的節奏拉胡琴,慢慢就和小溪的聲音融為一體了,分不出哪是溪水哪是胡琴。小溪説:“恭喜你,你已經學會了溪水的聲音。”

祥兒繼續往前走。他遇到了風,風説:“你想學好聽的曲子麼。”祥兒看四周沒人,就繼續往前走。風説:“我是風,就在你旁邊。”祥兒説:“風,快點教我吧。”風又説:“只要你跟着我的曲調就行。”祥兒跟着風的節奏拉胡琴,馬上就和風成了一體了,分不出哪是風哪是胡琴。風説:“恭喜你,學會了風的聲音。”

祥兒繼續往前走。他遇見了小鳥,小鳥説:“你想學好聽的曲子嗎。”祥兒發現四周沒人,就繼續往前走。小鳥説:“我是小鳥,就在你旁邊的樹上。”祥兒説:“小鳥,快點教我。”小鳥又説:“只要你跟着我的節奏就行了。”祥兒跟着小鳥的節奏拉胡琴,慢慢和小鳥的聲音融為一體,分不出哪是小鳥哪是胡琴。小鳥説:“恭喜你,學會了小鳥的聲音。”祥兒把這三種音樂合為一體拉給媽媽聽。媽媽覺得太好聽了,讓祥兒拉給所有人聽。祥兒到音樂會上去演奏,可祥兒還沒演奏別人就嘲笑祥兒穿的像窮人一樣,開始演奏了,剛開始他們的嘲笑聲還很輕,後來嘲笑聲越來越大。最後他們乾脆不停了,祥兒回到家。媽媽説:“怎麼這麼早就回家了,不是讓你演奏給所有人聽嗎?”祥兒就像媽媽説了前因後果。媽媽説:“他們不愛聽,我愛聽呀。”祥兒拉的胡琴雖然沒有音樂家好聽但讓所有人感到快樂。

我讀了這篇文章,想對城裏的人説:你們聽音樂,幹嗎看人穿的好壞,光聽音樂就行了。祥哥勤學苦練,不會就請教,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大家學習。

祥哥的胡琴讀後感分享 篇5

假期裏,我又讀了一遍《稻草人》這本書,其中最吸引我的一篇是《祥哥的胡琴》。

主人公祥哥和母親住在小溪邊一所又小又破的屋子裏,父親臨死前給了他一把胡琴,這把胡琴已被拉得很舊了。在祥哥四歲的時候,母親把琴交到他手裏,希望她能拉出好聽的曲子。可是他還不會拉胡琴,拉的聲音像據木頭一樣。他一邊拉一邊走,儘管他拉的胡琴非常難聽,但是祥哥還是感到很歡快。祥哥走到了森林裏,泉水、風兒和小鳥都成了祥哥的老師,祥哥在大自然中胡琴拉得越來越好。祥哥把泉水、風兒和小鳥教他的這三種音樂合為一體拉給媽媽聽。媽媽覺得太好聽了,讓祥哥拉給所有人聽。祥哥到音樂會上去演奏,可聽眾們嘲笑祥哥穿的像窮人一樣,剛開始他們的嘲笑聲還很輕,後來嘲笑聲越來越大,最後他們紛紛走出音樂廳。祥哥回到了家鄉,家鄉的人們聽了他的琴聲都感到甜美、舒適。

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來自大自然的聲音,也只有生活在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人才能聽得懂。

祥哥的胡琴讀後感分享 篇6

在一條碧清的小溪邊,有一間又破又爛的屋子。屋子已經千瘡百孔,風,陽光,月光都能穿過這些小孔,進入這屋子裏。破舊的牆壁上掛着一把胡琴,衣着破爛但非常潔淨的小男孩在注視着母親為自己縫補衣裳。月光灑下,小溪邊也樹立着房子的影子,連半夜起來的鳥兒都注意到了。

讀到這裏,我已經瞭解了,祥兒的家住在小溪邊,家裏邊很窮,從他身上穿着破爛的衣服,母親孩子為他縫補着已經爛了的衣服可以看出家裏沒有錢買新衣服了。祥兒很聽話,在母親為自己縫補衣服時,安靜的坐着,不打攪母親做活。

這把胡琴是父親留給祥兒的,是一把很舊的胡琴:青色的竹幹,因為手經常把握,變得紅潤了,塗松香的地方經常被弓摩擦,成了很深的溝,繃着的蛇皮也褪了色。這時父親經常拉的琴,現已經是祥兒的。母親讓自己也像父親一樣能拉出最美的音樂。

祥兒每天都練習拉琴:這聲音像是在鋸木頭,這是叫花子胡琴,難聽死了,不如把琴給我們玩……只有母親很欣賞自己拉出的琴聲,祥兒拉琴進步的很快,越來越好聽了!祥兒走進森林拉琴,這時,一個聲音:小弟弟,我教你拉琴吧!祥兒這才看到,是泉水哥哥。祥兒就伴着泉水的聲音拉起了胡琴,漸漸的琴的聲音和泉水的聲音榮為一體了。風哥哥和小鳥哥哥都教祥兒拉琴,聰明的祥兒很快就掌握了各種本領。小溪聽着聽着就忘記了流動停下來,小鳥聽着就站在樹枝上,微微閉着眼睛,風也安靜下來,用自己的手撫着祥兒的頭髮,大自然都要沉醉了!

聽話的祥兒按照母親的話,自己練習拉琴,儘管好多人都不惜歡聽自己拉出的琴聲,可祥兒依然不自卑,走進森林,伴着鳥兒,泉水和風兒的聲音,將鳥兒、風兒和泉水的聲音融入到自己的琴聲裏,使自己的琴聲更貼近自然,更融入自然,美妙的音樂在自然中產生。

祥兒從自然界的聲音悟出了自己獨有的音樂風格,母親倍加欣賞:孩子,你現在已經比你的父親拉的好,可以到城裏參加音樂會比賽,把自己編的曲子拉給世界上所有的人聽吧。

當祥兒穿着乾淨的卻又有許多補丁的衣服走上台時,所有的達官貴人都露出驚訝的表情,這是哪的野孩子,也要在這表演拉琴,瞧他的胡琴真難看,就是個破爛。這哪是琴聲啊!真難聽,趕快下來!祥兒堅持拉完一首曲子,仍然向所有的人深鞠一躬,走下來,留下那些咒罵聲迴盪在台上。

祥兒在母親的心中,已經是拉琴最好的人,可是在音樂廳裏,那些有錢的人怎麼會説很難聽呢?難道大音樂家的表演只有他們才配得上欣賞?這已經説明,在音樂廳裏的那些人看不起祥兒,覺得他是乞丐,冒充的音樂家,也不管祥兒拉出的聲音多麼優美,在他們眼裏,祥兒就是冒牌的。可祥兒是堅強的,也很懂禮貌,從容面對發生的一切。

母親迎接歸來的祥兒,聆聽祥兒講述的一切事情,笑着説:別人不喜歡祥兒的音樂,我最喜歡了,拉給媽媽聽吧,聽着你的琴聲,編草蓆就更有勁兒了。

琴聲從破舊的小屋裏傳出來,風兒投過空隙鑽進屋子聆聽着,陽光投過小空隙鑽進屋子聆聽着,拉縴的縴夫聽到琴聲也顧不上滴落的汗水,走得更快了。小鳥兒落在屋頂上伴隨着琴聲唱起了歌,被紅紅的鐵削灼傷了手的鐵匠忘記了疼痛,琴聲像棉紗一樣蓋在田野的農夫身上,農夫把鋤頭握的更緊了……大自然中所有的一切都被祥兒的琴聲吸引了。

誰聆聽我的音樂,不是城裏的達官貴人,不是那些看不起窮苦人的人,而是每時每刻都在鼓勵自己成長的母親,堅守在田裏勞動的農夫,是揹着繩子的縴夫,是温柔的風兒,和暖的陽光,皎潔的月光,同樣有優美歌喉的小鳥,甚至是大自然中的一切,所有和自己一樣有温馨家庭的窮苦的人。

從祥兒的拉琴到自己的學習,每一點點的進步都能得到爸媽和老師的讚揚和鼓勵,每一點點細微的進步都能得到大家的讚美,能融入到這大家庭中學習,是非常榮幸的,不僅是在家中能學習知識,還能在學校裏學習更多的知識,還有在這互不謀面的博客大家庭裏,學到很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就像祥兒的琴聲融入到大自然中,從大自然中吸收融合音樂的真諦。學習也是這樣,除了書本的知識,還要學習大家之長,補自己之短。我們的學習不是為了表演給台下的人看,而是為了充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