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推薦】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彙總7篇

【推薦】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彙總7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49W 次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彙總7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樂於探索生活中的現象,體驗操作的樂趣,小球站穩了(中班科學)。

2.探索發現利用一張紙使小球穩定的方法。

3.能積極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

活動準備:

物質材料準備:乒乓球和紙。

知識經驗準備:幼兒有玩球的經驗,知道球滾動的特性。

環境準備:體育區角投放的.兵乓球。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發現現象。

1. 幼兒自由玩球.

2.幼兒將球放在櫃子上,引導幼兒發現小球在桌面容易滾落的現象。

二、提出問題,幼兒設想,幼兒教案《小球站穩了(中班科學)》。

1.提出問題:怎樣讓小球站穩 ?

2.鼓勵幼兒大膽設想,表述自己的想法。

3. 再次提出問題:能不能想辦法就用一張紙讓小球站穩?

4. 鼓勵幼兒動腦筋.再次大膽設想,並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動手嘗試,實踐想法。

1.幼兒每人一張紙,嘗試用紙幫助小球站穩 .

2.教師觀察,引導幼兒講述自己的做法。

四、交流。

1.引導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

2.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做法,展示成果.

3.將作品陳列在櫃子上,幼兒集體欣賞大家的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瞭解古代造紙術的由來,知道紙是中國人發明的,萌發做中國人的自豪感。

2、嘗試造紙,體驗製作再生紙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提前一天將廢舊紙巾、報紙碎片用水泡好做成紙漿,小篩子,白棉布,網紗(見幼兒活動資源包),水,盆,擀麪杖,《現代造紙》教師教學資源,幼兒學習資源4第18—21頁。

活動過程

1、感受造紙的.現代化。

(1)觀看教師教學資源或閲讀幼兒學習資源4第18—19頁,觀察現代造紙機的械化流程。

(2)請幼兒説一説現代人們是怎樣利用機器造紙的。

2、瞭解古代造紙術的由來。

(1)教師:你們知道最早的紙是怎樣造出來的?是誰發明的?

(2)教師講故事《蔡倫與造紙術》。

(3)師幼交流:説一説古代人是怎樣造紙的。

(4)閲讀幼兒學習資源4第20-21頁造紙步驟圖,教師示範講解手工造紙的過程。

3、幼兒分組嘗試造紙。

(1)現將浸泡在水裏的紙用手揉碎,撈出來,在教師指導下用攪拌器攪拌成糊狀做成紙漿。

(2)將紙漿倒入放了水的大盆中,攪拌均勻。

(3)把帶細網的小篩子上面鋪上軟棉布,浸入盆中,將紙糊平平的篩起,一層紙漿就會留在上面,過濾掉多餘的水,這就是一張紙胚,把紙胚進行晾曬。

(4)紙胚晾曬成半乾時,用擀麪杖將紙胚壓平,和軟棉布分離。

(5)將紙胚放在陽光下徹底晾曬乾。

(6)用剪刀修剪紙邊,一張紙就做好了。

4、活動延伸。

(1)請幼兒在自制的再生紙上畫畫、寫字,感受成功的喜悦。

(2)引導幼兒在生活中愛惜紙,節約用紙。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對植物的盤曲彎繞現象產生興趣,認識集中攀緣植物。

2、更主動地關注各種特定的形狀,體驗發現的樂趣。

3、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掛圖第14號,幼兒活動材料第三冊第29—30頁。

2、在幼兒園附近事先尋找有彎繞植物的場所。

3、記錄紙和筆。

活動過程:

一、植物為什麼會有彎繞。

1、T:老師這兒有一些很有趣的植物,我們一起來看看,看的時候啊,小朋友要帶着你們的小眼睛仔仔細細的看,看看它有趣在什麼地方,它是怎樣生長的?(出示掛圖)

2、T:你看到了什麼?這些植物長得怎麼樣啊?它們有什麼共同的地方嗎?那你知道它們的名稱嗎?

3、T:爬山虎長得怎樣?它為什麼能爬在牆上生長呢?還能爬那麼高?

T:原來啊它有藤,恩小朋友説的很好,觀察的很仔細,那我們一起來再來仔細看看。

(引導幼兒説出爬山虎是依靠彎彎繞繞的【藤蔓】及葉片上的"腳",向上攀緣的)

4、T:看看牽牛花是怎樣生長的呢?(引導幼兒觀察牽牛花莖的攀附纏繞現象,即卷鬚及莖附着在別的東西上蔓延生長)

5、T:西瓜大家都吃過吧!那西瓜藤見過嗎?西瓜長在地裏時有一根長長的"辮子",這根"辮子"又是怎樣的呢?(幫助幼兒理解瓜藤都是彎彎繞繞的)

6、總結:這些植物的生長、開花、結果,都離不開彎彎繞繞的藤蔓。它可以幫助植物和其他東西攀附在一起,沒有了藤,爬山虎也就不能爬的那麼高了,牽牛花也不能開出那麼漂亮的花了。

二、找找身邊彎彎繞繞的植物。

T:我們身邊彎彎繞繞的植物還有許多,我請小朋友來説説看,你見過的彎彎繞繞的植物還有哪些?

(時間允許可帶幼兒們去外面尋找)幼兒結伴尋找攀緣植物,並記錄。繪畫記錄不必強調畫面的逼真,只要能表現植物的盤曲彎繞現象即可。

T:你找到的.是什麼植物?它的藤蔓(莖、須)是怎樣長的?

活動反思:

4—5 歲的孩子喜歡動手動腦探究事物,他們喜歡這樣的活動。在 幼兒的探究活動中教師要支持、接納孩子的探究行為,並給予一些觀 察和探究方法的指導:如比較性觀察法、連續觀察法、分類法、記錄 法等。在活動中我運用提問的方法,讓幼兒對幾種爬藤植物的外形特 徵和攀爬方法進行比較性觀察,使幼兒更好地發現它們各自的不同。 除了橫向的比較,還有縱向的比較,我們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時機,對 比觀察爬山虎葉子顏色的變化,發現了爬藤植物爬高的原因;對比薔 薇開花前開花後的效果,發現了它對我們人類的用處。當苒苒發現了 一棵類似攀緣植物的小苗時,我支持、讚賞她的發現,並利用拍照的 方法幫她記錄,將照片貼在主題牆上,有助於她後續的觀察。在觀察 和探索過後,我和孩子一起對幾種植物按照攀爬的方法不同進行分 類、概括,使他們對藤蔓植物的種類及其特徵有了較清晰地認識。幼 兒在不斷地觀察、探究的過程中,他們會慢慢地積累經驗,遷移經驗, 形成受益於終生的學習方法和能力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幼兒學會捏人物的五官和表情,並能用色彩表現人物的情緒。

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願望。

活動準備:

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認識不同的臉譜。

各色橡皮泥

活動過程:

1."變魔術"遊戲,引起幼兒變化表情的興趣。

遊戲:"會變的.臉"(苦臉、笑臉、生氣的臉、害怕的臉等)。

2.啟發幼兒互相觀察人的面部表情特徵。

提問:"人笑時、哭時、生氣、害怕時眼睛、眉毛和嘴巴有什麼不同?請幼兒分別描述出來。"(教師邊聽邊捏出來)

3.引導幼兒體驗色彩與每一種臉譜的關係。

提問:"當你生氣時,你的臉色會有什麼變化"?(變紅)"黑色使你感到怎樣?讓你想到什麼表情?"小結:"表情不僅可以通過五官的變化來表現,還可以用不同的色彩來變現。"

4.幼兒製作臉譜,教師巡迴指導和幫助。

每個幼兒選一種表情。

5.戴臉譜到户外玩"猜猜我是誰"。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餘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鬆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並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通過日常的學習活動,中班下學期的幼兒已經認識了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梯形等圖形,並且很樂意在區域活動時利用積木或平面圖形拼搭各種各樣的物品。但是,我在仔細觀察後發現,幼兒思維的創造性比較欠缺。在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我依據繪本《幹變萬化》)設計了這一活動,希望能引導幼兒鞏固對基本圖形的認識,開拓思路,發展創造性思維能力。

在環節設計上,我力圖體現由易到難、層層深入的思路。

在活動的第一環節,我首先向幼兒介紹故事的兩位主人公——紅紅和藍藍,之所以取這樣的名字,是考慮到幼兒平日遊戲所用的積木通常都會有鮮豔的顏色,用紅紅代表小女孩,藍藍代表小男孩,簡單且形象,易於記憶。接着,我提出“紅紅和藍藍會用積木做點什麼呢”這樣開放性的.問題,以利於幼兒在瞭解故事內容前充分發揮想象力。此後,我出示各種形狀的積木,引導幼兒將其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形狀建立聯繫,為幼兒利用積木變出各種東西奠定基礎。

在活動的第二環節,我首先幫助幼兒理解“千變萬化”的含義,使幼兒能在後面的操作活動中利用積木進行各種形式的“變化”“創造”。此後,我主要用圖片呈現情境,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片,根據圖片提供的情境推測故事內容並完整表達,同時通過追問了解幼兒相關的生活經驗。在幼兒表達的基礎上,我在動畫片段的輔助下完整講述故事內容,以加深幼兒對故事內容的理解。

在活動的第三環節,我在幼兒瞭解一些積木變換形式的基礎上,讓幼兒動手操作,藉助情境進行想象拼搭,並嘗試完整表達自己的想法。

目標:

1.樂於根據圖片內容推測故事情節,並完整表達。

2.感知不同形狀的組合變化,體驗探索事物“幹變萬化”的快樂。

準備:

1.幼兒有拼搭積木的經驗。

2.幻燈片,積木(幼兒每人一份)。

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今天我請來了兩位朋友:紅紅和藍藍,他們來自積木王國。在積木王國裏,任何東西都是用各種各樣的積木變出來的。讓我們去看看吧!

師(呈現各種形狀的積木):你看到了什麼形狀的積木?

師:生活中有什麼東西的形狀跟它們是很像的?

師(小結):生活中的很多東西都跟這些積木的形狀很像。

二、看看説説

師:把不同形狀的積木合在一起還能變出更多的東西呢。紅紅和藍藍今天要帶着大家一起玩一個名叫“幹變萬化”的遊戲。

師:什麼叫“千變萬化”?

師:一種東西能夠變化出很多很多樣子,數都數不過來,這就叫“千變萬化”。

1.變房子。

師:紅紅和藍藍會把這些積木合在一起變出什麼呢?(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和表達。)

師:原來他們用積木變出了一幢房子。看一看,房子是怎麼變出來的。(引導幼兒發現房子的不同部分分別是用什麼形狀的積木“變”出來的。)

師(小結):紅紅和藍藍把各種各樣的積木合在一起變出了一棟房子。仔細看一看,三角形積木變成了屋頂,拱形積木變成了門窗……真好看啊!

2.變消防車。

師: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房子着火了,怎麼辦?(鼓勵幼兒大膽表述生活經驗。)

師:紅紅和藍藍會用積木變出什麼來滅火呢?

師:紅紅和藍藍用積木變出了什麼?像不像?哪裏像?

師(小結):紅紅和藍藍把不同形狀的積木合在一起變出了消防車。長方形積木變成梯子,半圓形積木變成車燈和方向盤……嘩啦啦,消防車裏的水很快就把大火撲滅了。

3.變輪船。

師:仔細看看,發生什麼事情了?

師:猜猜紅紅和藍藍又會把積木變成什麼呢?

師:你知道紅紅和藍藍把積木變成了什麼嗎?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師(小結):消防車裏流出的水越來越多,都漲大水了。紅紅和藍藍立刻用積木變出了大輪船。長方形積木變成桅杆,半圓形積木變成椅子……有了大輪船,水再多也不怕了。

三、嘗試操作

師:開着大輪船到了岸邊,紅紅和藍藍還想到更遠的地方去,他們需要交通工具,你有辦法幫幫他們嗎?今天,我也給你們準備了各種各樣形狀的積木,請你先想一想,可以變什麼交通工具,然後看一看哪些形狀合在一起可以變出你想要的交通工具。抓緊時間動手試一試,過一會兒我們一起來説一説你變的交通工具,好嗎?(幼兒操作。)

四、交流、分享

師:誰願意來介紹你用積木變出了什麼交通工具?

師:大家來説説變得像不像?哪裏像?

師:這是大家用不同形狀的積木組合在一起變成的交通工具,有這麼多哦。你們喜歡嗎?你最喜歡哪一個?你能猜出朋友變的是什麼嗎?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師(小結):原來,不同的積木可以幹變萬化,有的轉個方向可以變,有的連在一起可以變,有的換個位置可以變。到底能變出多少東西呢,數也數不清。紅紅和藍藍看到你們變出這麼多交通工具,別提有多高興了!他們説:謝謝小朋友。

延伸活動:

師:有了交通工具,紅紅和藍藍又要出發了。他們還會發生什麼事情呢?這些積木還能變出什麼來呢?等會兒你們再去區角里試試看好嗎?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幼兒瞭解動物的過冬方式,重點了解冬眠和換毛這兩種過冬方式,並知道這兩種過冬方式的代表性動物。

2、幼兒通過觀看多媒體、自主探索的方式,初步瞭解動物們過冬方式的原因。

3、激發幼兒探索的積極性和熱愛大自然和動物的情感。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跳舞的音樂一個。

2、自制小刺蝟的家、小青蛙的家

3、ppt:小刺蝟睡覺、小青蛙、小博士、小兔子、遷徙和儲存糧食

4、兩個房子的大掛圖:其中一個貼上刺蝟和青蛙。

5、各種小動物的圖片(蛇、蝙蝠、刺蝟、蝸牛、蚯蚓、烏龜、獅子、狐狸、狗、羊、雞、鴨、兔)

6、小動物的圖片牌若干。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老師作小白兔的動作,提問幼兒:你喜歡什麼小動物?

2、在音樂中,跳一段動物舞蹈。

二、重點掌握冬眠和換毛的過冬方式:

1、出示下雪天的ppt,“哇,下雪啦!動物寶寶們,我們可以出去堆雪人啦!我們到小刺蝟家叫小刺蝟出來玩吧!”

教師做敲門動作:“咚咚咚,請問小刺蝟在家嗎?我們一起出去玩吧!”再次出示小刺蝟睡覺的ppt,錄音“噓,別吵,小刺蝟在睡覺呢,他不吃不喝,一直睡到春天才出來玩兒呢!”

2、“哎,算了,小刺蝟在睡覺呢,我們還是去小青蛙的家找小青蛙玩兒吧!”教師敲小青蛙的門:“咚咚咚,請問小青蛙在家嗎?我們一起出去玩吧!”出示小青蛙的ppt:“誰啊,別吵,我在睡覺呢,我要睡到春天才出來玩呢!”。

3、“哎呀,怎麼回事啊?怎麼都要睡覺啊?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嗎?”教師拋出問題,請幼兒發表自己的.看法。

4、“哦,原來他們是在冬眠啊!那他們為什麼要冬眠呢?”請孩子説一説。

a、白天他們睡覺嗎?

b、他們在睡覺的時候吃東西啊?

c、他們要睡多長時間呢?

5、出示ppt,解釋什麼是冬眠。

老師:“那我們來看看什麼是冬眠?”放ppt

小博士:“大家好,我是小博士皮皮,你們知道嗎?小刺蝟和青蛙都是冷血動物,天氣越冷,他們的體温也就不斷地下降。有的動物體温只有幾度,甚至0度。為了自己不被凍死,像青蛙、刺蝟這樣的冷血動物就鑽進泥土裏、洞裏,不吃也不喝,整整睡上一個冬天。這就叫冬眠,等到第二年春天才出來活動。你們明白了嗎?”

提問:請小朋友説説動物為什麼要冬眠?(他們都是冷血動物;還有一個原因是什麼?)(聽一遍青蛙的話)

青蛙説:“真冷啊!我不像小鳥一樣有温暖的羽毛,如果不冬眠,我就會凍死的!”

6、出示動物圖片,“又誰呢?請小朋友説一説他們當中什麼動物是通過冬眠的方式過冬的呢?為什麼?並讓小朋友學一學動物冬眠的動作。

7、“小白兔,白又白·····”小朋友猜一猜小白兔是怎麼過冬的呢?

8、放ppt。小兔子:“大家好,我是一隻可愛又美麗的小白兔,冬天到了,為了使自己更加暖和,我要換上厚厚的毛,就像給自己蓋上了一層厚厚的被子,這樣冬天就不冷了。小朋友,你知道了嗎?”

提問:兔子是怎麼過冬的呢?(兔子身上短短的毛慢慢脱落長成了長長的、厚厚的毛)

9、提問:還有哪些動物要像兔子那樣需要在冬天換毛呢?

10、請孩子上台來把動物送到冬眠和換毛的家裏去吧!”(請個別孩子上台送)

11、請幼兒思考除了冬眠、換毛,動物還有什麼過冬的方式?(鼓勵幼兒大膽表述)

12、觀看ppt:簡單瞭解另外兩種過冬的方式:遷徙、儲存糧食。

三、結束部分:音樂遊戲。

孩子戴上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牌,冬天來了,小動物是怎麼過冬的,就來到哪個家裏。

“春天來了,我們一起裏跳舞吧!”“冬天到了,小動物們快點選擇一個家吧!”請幾個孩子説一説,你是什麼小動物,我是怎麼過冬的?

“春天又到了,我們一起出去玩哇吧!”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並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為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設各種學習環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説、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準備

人手一把不鏽鋼的勺子。

師幼玩過照鏡子的遊戲(師:鏡子、鏡子在哪裏?幼:鏡子,鏡子在這裏)。

PPT課件(漢字凹和凸、集體記錄表、交通安全轉角鏡等圖片)。

活動目標

感知不鏽鋼勺子凹凸面成像的不同及有趣,初步瞭解哈哈鏡影像變化的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運用。

嘗試用集體記錄、個體表述等方式交流操作的過程及結果,體驗動手探究的樂趣。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回憶已有經驗

1.師幼玩照鏡子的遊戲。

師:我們來玩照鏡子的遊戲,我來照鏡子,你們就是我的小鏡子。(教師做出各種簡單的肢體動作,幼兒鏡面模仿)

2.啟發幼兒思考,表述已有經驗。

師:你們玩得很好,照鏡子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那你平時照鏡子的時候發現了什麼嗎?

3.根據幼兒回答,及時啟發和小結。

師:鏡子裏也有個你,你們倆一模一樣嗎?哪裏一樣?哪裏不一樣?照鏡子的時候,離鏡子遠一些、近一些,照出的人像一樣嗎?

(評析:此環節以遊戲的方式導入教學活動,讓幼兒輕鬆進入學習狀態。同時,有效運用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為下一環節中幼兒自主操作探究、獲取新經驗,做鋪墊。)

二、動手操作,探究哈哈鏡的祕密

1.幼兒初次探究,感受勺子哈哈鏡的有趣。

師:不過,今天老師沒有準備鏡子,而是準備了這些不鏽鋼勺子,它們能當鏡子照嗎?現在就請你們試一試,用這些勺子玩玩、照照,看看能發現什麼。

2.集體交流操作中的發現,鼓勵幼兒清楚、大膽地表達。

師:你發現了什麼?請你用盡可能清楚的話説給大家聽。

(評析:第一次操作環節,給予幼兒充分的探究和表達的空間,用開放式的提問,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操作過程及結果。)

3.結合PPT,介紹凹凸面的名稱。

師:勺子的兩面一樣嗎?它們分別叫什麼名字呢?老師這裏有兩個漢字朋友,看看它們能不能幫助我們。

這兩個字長得什麼樣?好玩嗎?這個字讀“ao”,這個字讀“tu”,它們用來指勺子的哪一面呢?

教師手指勺子不同的兩個面,教幼兒説出名稱。

(評析:漢字的出現,能成為幼兒進一步自主學習的“支架”,有利於孩子梳理經驗,更清晰地表達,並在下一環節的操作中更有目的地去觀察和探究。)

4.集體猜想並記錄。

師:知道了凹面和凸面,你們介紹自己的發現時一定能説得更清楚了。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樣嗎?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在集體記錄表中貼上相應形態的人像。(正立、倒立、變扁、變長等)

(評析: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對於幼兒的反饋不給予評判,而是讓幼兒發現自己與同伴的意見分歧,從而激起再次探究的慾望。同時,也有利於幼兒形成客觀、嚴謹的科學態度。)

5.幼兒再次操作探究,感知凹凸面成像的不同。

師: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到底是什麼樣的呢,我們再去試一試,這次要仔細觀察,看看有什麼新發現。

6.集體交流操作結果,教師隨機記錄。

師:你又發現了什麼?凹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樣嗎?有不同的意見嗎?

7.啟發幼兒進一步思考。

師:勺子凹面照出的人像是倒立的,凸面照出的人像是正立的,凹凸兩面照出的人像都有些變形。為什麼平時我們照普通的鏡子時,沒有這樣的現象呢?

這是因為普通的鏡子表面是平坦的,所以鏡子裏的你並沒有變樣子,可勺子的.表面有凹、有凸,照出的你就發生了有趣的變形現象。人們還特意製作了一些表面凹凸不平的鏡子,我們把它叫做哈哈鏡。

(評析:一切科學現象的背後,都包含着科學概念、科學原理。我們在鼓勵幼兒積極參與科學探究的同時,也應鼓勵幼兒大膽思考現象背後的科學道理。這一環節中的提問帶有挑戰性,教師並不急於揭示答案,而是耐心傾聽、不斷啟發,讓幼兒在新舊經驗的碰撞中領悟其中的奧祕。)

三、觀察圖片,瞭解凹凸鏡在生活中的運用

1.出示道路安全轉角鏡,討論其用途。

師:生活中,你見過這樣凸出來或者凹進去的鏡子嗎?在哪裏見過?

老師有一雙愛發現的眼睛,看看我發現了什麼。為什麼人們要在地下車庫、馬路拐角、小區門口放上這個鏡子呢?看看它是什麼樣的?猜猜有什麼用?

2.小結。

師:今天我們發現了勺子裏藏着的哈哈鏡,還認識了凸出來的道路安全轉角鏡。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有用的凸面鏡、凹面鏡,你想知道它們藏在哪兒,有什麼用嗎?老師相信你們和我一樣,也有一雙愛觀察、愛發現的眼睛,所以,把這個任務交給你們,相信你們很快就能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