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必備】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彙總十篇

【必備】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彙總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82W 次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備】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彙總十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瞭解認識不同材質的杯子,並滲透環保知識。

2.引起幼兒的探究慾望,鼓勵幼兒動手操作。

3.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及創造能力。

教學重難點:

認識不同材質的杯子,滲透環保知識。

教學準備:各種杯子、彩色面泥、托盤教學理論依據:

孩子們的科學探究應從身邊的事物開始,引導孩子們關注周圍生活和環境中常見的事物,發現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於保持孩子們的好奇心。《綱要》指出:科學活動要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並有初步的環保意識。因此,教師要時刻關注幼兒的行為,善於發現感興趣的事物中隱含的教育價值,抓住教育的契機,為幼兒的探究活動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材料,創造寬鬆的探究環境。杯子就是幼兒日常生活中較熟悉的物品,平時孩子們雖然都認識杯子,使用的也比較頻繁,但大多數幼兒對杯子外部特徵、及功能並不瞭解。為了讓幼兒運用多種感官認識不同材質的杯子,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我設計了此次活動。

教學過程:

一、欣賞杯子師出示杯子:這是什麼?它們是什麼樣子的?用什麼做的?

二、引導幼兒自由探究、觀察,通過看、説對不同的杯子初步感知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的杯子寶寶,看一看,你最喜歡哪一種(掀去蓋布,幼兒充分觀察)請你們跟你旁邊的.好朋友輕輕地説一説(幼兒交流)2.請個別幼兒説一説你最喜歡哪一個杯子。

通過比較認識杯子並給杯子分類包括外表、花紋、大小、質地、高矮等多次出示不同的兩個杯子讓幼兒比較他們有什麼不一樣?包括外表、花紋、大小、質地、高矮等幼兒給杯子分類。(教師巡迴指導,個別提問:你是怎麼分的?)小結:這些杯子都不一樣,有的杯子高,有的杯子矮;有的杯子有把子,有的杯子沒有把子;有的杯子是綠色,有的杯子是紅色;有的杯子是塑料的,有的杯子是玻璃的;有的杯子是陶瓷的,有的杯子是搪瓷的玻璃杯、瓷杯容易碎,搪瓷杯容易脱落,所以我們要輕輕拿、輕輕放。

三、介紹幾種特殊的杯子、認識一次性紙杯和一次性塑料杯(出示一次性紙杯和塑料杯)1.提問:一次性杯子有什麼好處呢方便、衞生,你覺得用紙杯和塑料杯哪個更好為什麼? (請個別幼兒説)分析紙杯與塑料杯對環境的影響。

2.師:是不是用所有的一次性杯子都很衞生呢?

引導幼兒説出塑料杯會造成二次污染,而紙杯卻可以再次利用。讓幼兒知道要利用對人類環境有利的物品,要學會保護環境。請小朋友看看這個杯子下面有一條長長的線,還有插孔,這是什麼杯子呢>(電熱杯)3.師演示用電熱杯燒水。

4.認識保温杯。(依次出示玻璃保温杯、不鏽鋼保温杯,讓幼兒觀察)介紹:一種是玻璃保温杯,它是由雙層玻璃構成的,雙層玻璃中間是真空的,熱水就不容易變冷了。還有一種是不鏽鋼保温杯,是由不鏽鋼加上真空層做成的盛水的杯子,頂部有蓋子,真空絕熱層能使裝在裏面的水延緩散熱,達到保温的目的。

小結:杯子世界真奇妙,有這麼多可愛好看的杯子。

四、想象和製作杯子今天請小朋友們來當聰明、能幹的設計師,設計出你最喜歡的杯子。幼兒動手製作杯子。

1.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杯子。(怎麼做的什麼形狀、色彩有什麼用處?)2.展覽幼兒製作的杯子。教學評析本次活動主要是讓幼兒在觀察、探索、交流的基礎上認識不同材質的杯子,並瞭解相關的環保知識。

教學評析:

在整個活動中,教師始終用高昂的熱情調動幼兒的積極性,用開創性的語言啟發幼兒的創造性,充分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體現了《綱要》中尊重幼兒的理念。根據活動的需要,教師和幼兒共同蒐集了多種不同的杯子,同時製作了大量可供幼兒動手操作的彩色面泥。在活動中,大部分幼兒能根據自己的觀察,來判斷杯子的不同,並能比較同種材質杯子的不同之處,提高了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在比較杯子時,教師讓幼兒在瞭解一次性紙杯和塑料杯的同時,知道了什麼是白色垃圾,使他們樹立了良好的環保意識。最後,幼兒利用彩色面泥動手製作杯子,活動達到高潮,他們想象和製作出了多種多樣,色彩豐富的杯子,並在動手製作的過程中學會了分享和表達,體現了成功的愉悦。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感官感知柿子的主要特徵。

2.初步學會兒歌,注意正確地發shi的音。

【活動準備】

1.紅、黃柿子各一個。(有條件的每人一個)

2.幼兒每人一把調羹。

【活動過程】

1.觀看PPT,觀察柿子提問:這是什麼樹?樹上結了些什麼?(練習shi的發音)摘幾個成熟的柿子帶回活動室。

2.感知柿子的`基本特徵。

看一看:柿子的形狀有點圓、有點扁,柿子的顏色有點黃、有點紅,柿子頂上有一個小蓋子(柿蒂)。

摸一摸:柿子的皮是光滑的。

捏一捏:成熟的柿子是軟軟的。

嘗一嘗:柿子的味道是甜甜的。(用調羹舀着吃)

3.欣賞兒歌。

柿子紅,柿子黃,柿子長在柿樹上,揭開蓋子嘗一嘗,柿子是柿科植物漿果類水果,成熟季節在十月左右,果實形狀較多,如球形、扁圓、近似錐形方形等,不同的品種顏色從淺桔黃色到深桔紅色不等,大小從2釐米到10釐米,重量從100克到350克。

原產地在中國,栽培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瞭解動物保護自己的方法。

2、對動物的生存方式感興趣。

3、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和幫助別人的快樂。

【活動準備】

動物小卡片若干,動物頭飾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提問:小朋友,如果我們用筷子去碰烏龜和田螺的時候,它們會怎麼樣?

為什麼它們都縮到殼裏?

二、看圖交流

找一張動物圖片,和旁邊的小朋友説説它們怎樣保護自己的?

三、動物自我保護方法分類

1、快跑逃生的:兔、羚羊、鹿等。

2、保護色矇蔽敵人的:變色龍、青蛙、鴕鳥、斑馬。

3、釋放氣味的:放屁蟲、黃鼠狼、臭鼬。

4、裝死的:毛毛蟲、狐狸、金龜子。

四、幼兒分類擺放圖片。

對動物用保護色、快跑、裝死、釋放氣味等方法來覓食和保護自己的方法作小結。

五、遊戲:動物王國探祕

1、扮演各種動物,戴好頭飾,到動物王國探祕,每個關口都有兇猛的`動物把關,我們小動物要想辦法闖關並保護好自己。

2、出示動物王國探祕路線圖,帶領幼兒闖關。遇到兇猛的動物,做相應的保護自己的動作。

活動自然結束。

小百科:動物是生物的一個種類。它們一般以有機物為食,能感覺,可運動,能夠自主運動。活動或能夠活動之物。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知竹子的外形特徵及其生長環境,知道竹子是由筍子長成的。

2.瞭解竹子的用處,知道竹子及竹製品和人們生活的關係。

活動準備:

1.筍、帶葉的竹子、竹製品若干。

2.竹林的圖片1張[最好有筍、竹、地下根狀莖(竹鞭)及根]。

3.幼兒用書:《竹子和竹製品》。

4.教學掛圖:《竹林》。

活動過程:

1 . 引導幼兒觀察竹子的外形特徵。

教師:這是什麼?是什麼樣子的?(引導幼兒摸摸、捏捏,觀察竹子的外形特徵,如圓柱形、長長的、一節一節的等)教師:再來看看竹子裏面是怎樣的?(分別橫斷、縱剖開竹子,裏面是空的.,有一層薄薄的膜)教師:竹子小時候是什麼樣子的?(出示筍,引導幼兒觀察筍的一層一層皮,裏面也是中空的等)教師:竹子有根嗎?根是什麼樣的?(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竹子在地下也是一節一節的,橫着長在土中,叫做根狀莖,每一節上都長有須狀的根)教師:竹子長在什麼地方?(生長在山坡上,它不怕冷,冬天不落葉)你見過竹子嗎?在哪見過?是什麼樣子的?(竹子有粗有細)師幼共同小結竹子的外形特徵。

2.引導幼兒討論竹子的用處。

教師:竹子有什麼用途?有什麼用處?(根據幼兒講述,出示部分竹製品或圖片)教師:還有什麼也是竹子做的?(引導幼兒擴大視野,講述竹子可以蓋房、做竹筏運輸、搭腳手架、制筆、做樂器等)

3.小結。

教師:竹子的用處真大,小朋友可以在家裏找找,或者讓媽媽帶你出去仔細看看,還有什麼是用竹子做的。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1、引導幼兒知道眼睛可以看到大小、形狀、顏色各不相同的物體。

2、鼓勵幼兒願意用相應的語言講述所看到物體的特徵。

活動準備1、課件:隱藏的畫

2、課件:圖片-氣球

教學過程

一、感受眼睛可以看到東西。

1、請幼兒閉上眼睛,在教室裏走走。

提問:你們閉上眼睛,能看見東西嗎?有什麼感受?

2、請幼兒睜開眼睛看。

提問:睜開眼睛後,你看到什麼了?

二、通過觀察感受眼睛可以看到物體的大小、形狀、顏色,並用相應的語言講述物體的特徵。

1、出示圖片--大熊和小熊,引導幼兒觀察。

提問:誰來了呀?它們倆誰是媽媽?誰是寶寶?為什麼呢?你是怎麼知道的?

2、出示圖片--各種形狀,引導幼兒觀察。

提問:你用眼睛看到了什麼?

3、出示圖片--各種顏色氣球,引導幼兒觀察。

提問:你用眼睛看到了什麼?它們有什麼不同?

三、遊戲:找不同,進一步引導幼兒體驗眼睛的.作用。

1、出示圖片--隱藏的畫,引導幼兒找隱藏的小動物。

提問:你們用眼睛看一看,這幅圖畫裏有哪些小動物?

四、引導幼兒瞭解保護眼睛的方法。

提問:眼睛是很重要的,沒有眼睛我們什麼也看不到,既然眼睛這麼重要,

我們應該怎樣保護自己的眼睛呢?

五、結束部分

教師:每個人的眼睛特別能幹,能看到許多東西,現在我們去教室外面看一看,還什麼更有趣的東西。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飲料是多樣的,在自制飲料的過程中發現有些物品能溶於水。

2.嘗試用常見的飲料粉自制飲料,並能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

3.體驗積極動手嘗試自制飲料的快樂,懂得安全飲用飲料的常識。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5.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

1.課件。

2.飲用水、奶粉、橘子粉、可可粉、酸梅粉、糖、透明一次性杯、吸管、攪拌勺,教師用自制好的各種飲料佈置的“飲料展覽會”。

活動過程

1. 參觀“飲料展覽會”,知道飲料是多種多樣的。

(1)教師:小朋友,今天我給大家帶來很多美味的`飲料,我們先來看一看,請小朋友們猜一猜這些飲料是什麼口味的。

(2)幼兒猜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比較飲料的顏色,也可以讓幼兒聞一聞飲料的氣味,發現不同之處。

(3)品嚐。請小朋友用手中的吸管嘗一嘗,説一説他們的味道,看看剛才猜得對不對。

2.幼兒動手自制飲料,觀察物品的溶化過程。

(1)教師示範。

教師:小朋友,剛才這些美味的飲料都是老師自己製作的。你們想不想知道是怎麼製作的?

a.出示自制飲料的材料,並進行介紹。

b.示範製作飲料的過程:盛1勺飲料粉放入杯中,加入半杯水,邊用攪拌勺攪拌邊引導幼兒仔細觀察飲料粉在水中的變化。教師:飲料粉去哪了?水發生了什麼變化?(瞭解溶解及水變色的原因)然後根據自己的口味添加糖。

(2)幼兒第一次調飲料:嘗試用一種材料製作飲料。

請幼兒自主選擇1種材料製作飲料。鼓勵幼兒互相欣賞配製好的飲料,並互相比較它們的顏色、氣味,然後各自品嚐自己的飲料。説一説喝了自己製作的飲料有什麼感覺。

(3)幼兒第二次調飲料:嘗試用兩種材料製作飲料。

a.和幼兒討論:這些飲料粉可不可以混在一起製作飲料呢?哪兩種混在一起能更好喝呢?

b.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嘗試用兩種飲料粉配製飲料,探索發現兩種飲料粉溶化的奇妙變化。

3.幼兒品嚐飲料,知道應該安全飲用飲料。

(1)引導幼兒看一看、聞一聞、嘗一嘗、説一説自制的飲料,將配製好的飲料與小夥伴共同品嚐,分享快樂。

(2)喝了這麼多飲料,你有什麼感覺?

幼兒共同討論喝飲料時應該注意的問題,引導幼兒懂得劇烈運動後不能喝飲料,喝飲料適應適量,少喝冷飲及碳酸飲料等。

4.課件學習。

出示課件,瞭解常見的、健康的飲品的製作方法,請感興趣的幼兒回家製作。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餘地和延伸的空間。

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鬆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並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在幼兒原有基礎上幫助幼兒分辨各種聲音。

2、體驗尋找、猜測的樂趣。

3、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4、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各種聲音錄音帶(日常生活中聲音、説話聲、水聲、聲音來源圖片。

活動過程:

1、聲音導入法。

利用各種聲音引起幼兒興趣,請幼兒猜猜看是什麼聲音?為什麼認為是這種聲音?

2、圖片對照法。

放各種聲音請幼兒辨認,請幼兒先閉上雙眼,仔細聆聽聲音,鼓勵幼兒用肢體語言表現出來。若幼兒無法分辨聲音來源,教師給予簡單的提示,最後展示圖片讓幼兒對照,加深印象。

3、語言描述法。

請幼兒描述各種聲音的特色或聽起來的感覺

活動延伸:帶幼兒到户外感受各種各樣的聲音。

帶回家的活動:

家長可與幼兒進行聲音辨別的遊戲。繼續尋找、收集各種聲音。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餘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鬆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並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知道冰是涼的、硬的、光滑的,初步瞭解冰是由水變成的,冰遇熱會化成水。

2.學習製作“冰花”

3.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4.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

【活動準備】

1.讓家長提前在家為幼兒動制一盤冰和一個八寶粥小碗。每組一盆温水。

2.教師做好的冰花、彩紙、大的果凍盒、水、毛線等物品。

【活動過程】

1、幼兒自由玩家長做的冰塊。

教師問孩子這些冰是誰給做的?是怎麼做出來的?

2.教師引導孩子感知冰的特點。

(1)師:小朋友仔細看一看冰是什麼顏色的'?幼兒:沒有顏色、很亮……

(2)師:剛才你們摸冰的時候,有什麼感覺?幼兒:涼涼的、很炸手。

(3)孩子們,捏冰的時候怎樣?幼兒:很硬很硬、捏不動…..

(4)老師請小朋友將冰放在手心裏,看看冰有哪些變化?手上的水又是怎樣來的。

(5)並在手裏會慢慢化成水,説一説還有什麼方法化成水?

(6)請幼兒將自己的冰放在温水盆裏,觀察冰慢慢融化的過程。

3.教師演示製作冰花的方法,幼兒學習製作冰花。

(1)小朋友你們看老師做的冰花漂亮嗎?引起幼兒學習興趣。

(2)教師問幼兒現在的冰和剛才你們玩的冰有什麼不一樣?請幼兒説説不一樣在哪兒?

(3)小朋友仔細觀察老師的冰花是用什麼材料做出來的。你們想想做?

(4)教師和幼兒共同製作冰花。

(5)教師和幼兒把做好的冰花放在室外,(因為幼兒園沒有冰箱)待第二天欣賞冰花。

4、欣賞冰花。

第二天把冰花取出,掛在外面的一根繩子上,共同欣賞誰做的冰花最漂亮。

【活動延伸】

請家長配合,在家在製作一個冰花。讓幼兒觀察冰花融化的現象;早晨的時候,觀察窗户上的冰花。

【設計意圖】

現在正是冬季最寒冷的時候,我利用冬天的特徵,讓孩子們通過親身體驗得知水遇冷會上凍結成冰,那冰遇到熱就會化成水這一科學道理。於是我精心設計了這節科學課。

小百科:冰是無色透明的固體,分子之間主要靠氫鍵作用,晶格結構一般為六方體,但因應不同壓力可以有其他晶格結構。密度比水小。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理解9以內的數量,學習用數字、符號作記錄。

2、通過剝豆感知兩組數量合在一起會形成一個新的數,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蠶豆莢若干(每個幼兒至少兩結),每個幼兒一張記錄單,黑色水彩筆每人一支,按組分別放置在操作區。大記錄單一張。

2、透明袋每人一個,上面貼好6~9的數字。

3、佈置蔬菜批發市場(一個數學區),擺好標有6~9數字的四塊牌子。

活動重點:感知9以內的數量,學習用數字、符號作記錄。

活動難點:感知兩組數量組合在一起會形成一個新的數。

活動過程:

一、猜猜豆媽媽肚裏的豆寶寶,理解9以內的數量。

1、第一次剝豆,出示一結豆莢,幼兒觀察猜測,裏面躺了幾粒豆寶寶。

2、剝豆驗證,並用相應的符號和數字表示,教師在大記錄單上作記錄。

3、第二次剝豆,請個別幼兒剝豆數數,並作記錄。

4、兩次一共剝了幾粒豆,將兩次剝的豆放在一起是多少粒?用數字幾來表示。教師在記錄單上寫上數字。

二、幼兒剝豆數數,並用符號和數字記錄。

1、介紹記錄單,請幼兒説説記錄單的每一個格子裏寫什麼?

2、講解操作要求:每個幼兒兩結豆莢,把第一結豆莢裏的豆子數用圓

圈畫在記錄單的上面一格,並在右邊的格子裏用數字表示。第二結豆莢裏的豆子數用圓圈畫在記錄單的下面一格,並在右邊的'格子裏用數字表示。

將兩結豆莢的豆子總數用數字表示寫在左邊的格子裏。

3、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4、將記錄單貼在指定位置,交流評價,糾錯。

三、裝豆子,鞏固對數的感知。

1、蔬菜批發市場需要一些豆子,我們把豆子裝到袋裏去送到批發市場吧,請四名家長扮演批發市場的老闆。

2、幼兒根據袋子上的數字裝豆送豆,“老闆”作產品檢驗。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0

設計思路:

《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 在指導幼兒觀察自然角時,我發現了一個現象:許多小朋友把那些裝有各種豆子的瓶子拿着搖晃,發出各種響聲,有的小朋友拿的瓶子裏面的豆子較少,因此瓶子發出的聲音較大,而有的卻因為瓶子裏裝滿了花生髮不出聲音。有個小朋友急着跑過來問我:“老師,為什麼他的瓶子會響,我的卻不會?”新《綱要》指出:要以問題引領幼兒進行探索,作為教師的我們要為幼兒探索和經驗的建構提供適宜的支持性引導。我沒有直接回答幼兒的問題,而把問題拋給孩子,讓幼兒回家通過各種方式尋找答案,引導幼兒自己解決問題。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探究物體與聲音之間的關係。

活動重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主要引導幼兒探究瓶中豆子的多、少、軟、硬、大、小與所發出聲音大小的關係。運用比較的方法,讓幼兒比較豆子的大小、軟硬、多和少在瓶中產生的聲音大小的關係,使幼兒明白物體與聲音之間的關係。

活動目標:

1、在學習操作中,探究豆子在瓶中越少,它的聲音越大;豆子越多,它的聲音越大;根據豆子的軟硬、大小的特點,在瓶中發出的聲音也有所不同。

2、學習運用比較的方法在操作中發現問題、獲取經驗。

3、積極參與交流,樂於把探究各種各樣的結果與同伴分享。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各種瓶子,花生、綠豆、黃豆、紅棗、米、湯匙、紙張、盤子等。

知識準備:

1、幼兒對所提供的農作物已認識,能説出名稱。

2、請家長與幼兒查閲資料或與幼兒一起做實驗。

活動過程:

1、以問題“豆子裝在瓶子裏,為什麼有的.會響,有的不會呢?有的聲音較大,有的聲音較小呢?”引入,請幼兒談談自己回家尋找的答案。

(由於是幼兒自己提出的問題,所以許多幼兒回家後都很積極的尋找答案,有的問父母,有的是和父母一起做起了實驗。當然,老師在其中是起着穿針引線的作用,把今天的發現讓父母做一個瞭解,以便父母針對性的進行指導。)

重點指導幼兒大膽完整地表達自己的發現。

2、向幼兒介紹各種操作材料,請幼兒進行操作,驗證幼兒的答案。

① 介紹操作材料,引導幼兒感知豆子的軟硬、大小。

② 根據幼兒提出的方法,請幼兒選擇一種豆子進行操作。

師:小朋友説出了自己的想法,那這些方法到底行不行了,我們一起來試試吧!

③ 重點在幼兒進行操作的過程中,指導幼兒學習運用比較的方法,探索豆子的軟硬、大小、多少在瓶中產生聲音的大小的關係。

(在操作的過程中,有的幼兒又有了新的問題的提出:怎樣才能更好地豆子裝到瓶子裏,而不讓豆子掉下來呢?)

3、請幼兒與同伴交流自己的實驗結果。

請幼兒把自己裝好的瓶子與同伴進行交流,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換瓶子,試試對方的瓶子,並能把自己實驗的結果與同伴分享。

4、①得出結論:豆子在瓶中越少,它的聲音越大;豆子越多,它的聲音越大;根據豆子的軟硬、大小的特點,在瓶中發出的聲音也有所不同。

②針對操作過程中幼兒發現的問題—怎樣把豆子裝到瓶子裏,豆子才容易掉下來呢?引導幼兒提出自己的想法,解決問題。

5、請幼兒利用手中的瓶子與教師一起隨音樂起舞。

6、活動延伸:怎樣把豆子裝到瓶子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