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語言陽光教案

幼兒園語言陽光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66W 次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語言陽光教案,歡迎閲讀與收藏。

幼兒園語言陽光教案

幼兒園語言陽光教案1

【活動目標】

1、在聽聽、説説、猜猜中瞭解藍狐狸長長名字的由來,感受故事的有趣。

2、藉助作品知道名字都有含義,並對名字的由來有進一步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PPT課件、動物的名字符號卡片。

經驗準備:幼兒已初步瞭解自己名字的由來。

【活動過程】

一、由藍狐狸引出故事

1)師:瞧!這是誰?這隻狐狸長得很特別哦!

2)小結:長着一身藍藍的毛就是這隻狐狸特別的地方,所以狐狸媽媽給他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藍狐狸”。

二、分段欣賞理解故事

1、教師講故事——藍狐狸遇見波波蛙和紅葉鼠。

1)教師邊講故事邊在操作板上出現符號“波波+藍狐狸”、“紅葉+波波+藍狐狸”。

2)師:現在藍狐狸的名字叫什麼?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

2、教師繼續講故事——藍狐狸遇見綠草蛇。

1)師:瞧,這次藍狐狸來到了什麼地方遇到了誰?猜一猜,小蛇會有什麼好聽的名字呢?(幼兒回答,並聽小蛇説話的錄音)

2)現在藍狐狸的名字長了嗎?

3、幼兒為藍狐狸添名字。

1)師:藍狐狸後來還碰到了許多動物,瞧!它先遇到了誰,再遇到誰,最後遇到誰?

2)師:這些動物也都有好聽的名字,我們來猜一猜。

3)幼兒商量,幫藍狐狸添名字。

4、教師繼續講故事——結尾。幼兒幫藍狐狸還名字。

三、介紹自己名字的含義

評價:

1、教師注重教學環節中的情景性——始終在有趣而連貫的情景中穿行,使得活動一氣呵成,前後呼應。讓孩子們和聽課老師在自然的情景中學有所得。

2、教師注重教學內容的生活性——來自於生活的活動是幼兒所喜歡的。“我的名字”基本生活元素運用到活動中去。

評價

1、活動能從幼兒喜歡的`圖書着手,選擇的內容是每個幼兒都有經驗的,能充分引起幼兒的共鳴。

2、能利用各種途徑引導幼兒瞭解名字的由來,尤其是圖文夾字,更是符合大班幼兒的學習特點。

3、教學中有效的提問與良好的師生互動使得每個幼兒能大膽想象,敢於表現,也充分體現了教師對每個幼兒的關注。

思考

在“幼兒幫藍狐狸還名字”這一教學環節,教師提要求時“還”的順序沒有強調,因此幼兒的回答各有不同。因此,思考一是在活動前教師能否明確要求,二是在很長很長名字形成過程中將“+”改成箭頭的圖示,由下至上形成疊加,在“還”的時候再一步一步退回,以此幫助幼兒理解正向與逆向的名字還法。

有效性體現——

1、充滿了情趣性,讓孩子在濃濃的趣味中,感受到了藍狐狸名字不斷變長的過程與趣味性。

2、通過教具的有效使用讓孩子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在語言活動中同樣都得到了展現。

3、在孩子學習、理解和思維的過程,讓教學的公平性也得到了體現。

再思考——

教學目標中知道名字的含義,對自己名字由來進一步探索只在教學活動最後

一個環節提及,整個教學的中心體現在加名字和還名字的過程,是否可以進行目標的修改,使其更為適切。

目標中讓幼兒“知道自己名字的含義,對自己名字由來有探索興趣”,但在活動中名字環節的導入有一些牽強。由於時間的限制,“名字”一環節的文章沒有做透,有意有未盡的遺憾。

2、教師注重活動環節的精緻性。

3、教師注重幼兒學習的層次性——兩節活動教師注重教學的層層推進,緊緊圍繞目標展開教學,達到活動預期目標。

幼兒園語言陽光教案2

活動目標:

1、感受詩歌明朗、歡快的節奏。

2、理解詩歌的畫面,學習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3、理解並掌握詩歌中的動詞:爬、笑、跳、亮。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背景圖一幅(畫有太陽、小溪、窗户、花朵、媽媽)、錄音磁帶《陽光》

知識準備:知道陽光是什麼。

重點:理解詩歌的畫面,學習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難點:理解並掌握詩歌中的'動詞:爬、笑、跳、亮。

活動過程:

(一)、觀察背景圖引入,激發幼兒學習詩歌的興趣1、出示背景圖,引出詩歌名稱師:老師今天帶來了一幅好看的圖畫,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好嗎?圖上面有什麼啊?

小結:"在藍藍的天空上有一輪金色的太陽,在金色的陽光照耀下有小溪流、有房子、有花兒,還有一個媽媽。其實這幅畫裏藏着一首好聽的詩歌,詩歌的名字就叫《陽光》"

(二)教師用富有激情的聲音朗誦,讓幼兒感受詩歌明朗、歡快的節奏,並理解詩歌的畫面1、聽錄音磁帶,讓幼兒感受詩歌的節奏。

提問:"聽完這首詩歌,你們的感覺是什麼樣?

2、藉助教具,教師有感情朗誦詩歌第二遍,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畫面。

提問:"陽光先照在什麼地方呢?""接着陽光又照在什麼地方?""陽光再照到什麼地方呢?""最後陽光照在什麼地方?"小結:"陽光先照在了窗上,接着照在了花上,又照在了溪上,最後啊,照在了媽媽的眼裏。"3、教師第三遍朗誦詩歌,引導幼兒理解詩歌內容並掌握詩歌中的幾個動詞。

提問:"陽光,在什麼上爬着?""陽光,在什麼上笑着?""陽光,在小溪上怎麼樣?""陽光在媽媽的眼裏又是怎麼樣?"(教師逐一提問個別幼兒,要求幼兒用詩歌的原句來回答老師的問題,幼兒回答後,請全班幼兒一起念一遍原詩句。)提問:"為什麼説陽光在窗上爬着?在花上笑着?在溪上跳着?在媽媽的眼裏閃着?"

(三)幼兒學習朗誦詩歌

1、藉助掛圖,幼兒嘗試完整地朗讀詩歌。

2、幼兒第二遍完整地朗誦詩歌。

3、有感情地跟老師朗誦

4、請個別幼兒朗誦詩歌。

(四)帶領幼兒到户外感受陽光,找找陽光都照在了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