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集錦15篇)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集錦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61W 次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集錦15篇)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1

活動目標:

1.感知樂曲帶來的快樂情緒,發揮幼兒的想象力。

2.創編不同的交通工具,並能做出相應變化的表演。

3.喜愛音樂遊戲,感受與老師、同伴合作表演的快樂。

活動準備:

PPT、音樂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活動,偵探社的故事。

師:小朋友們好,歡迎來到我的偵探社,偵探社的任務是解決困難,你們願意和我一起幫助別人嗎?

師:現在我們去給農場主找羊。在找羊之前,作為探長的我,你們要看我是怎麼探路的。

2.初步欣賞樂曲,感知樂曲的內容和情緒特點。

走走走走看一看,走走走走看一看

3.幼兒進行大膽想象與模仿。

師:考驗你們觀察力的時候了,剛剛我走了幾步?我們一起數一數。

4.教師與幼兒隨音樂一起表演。音樂起,再一次動作。

(1)準備出發,走走走走看

(2)騎上馬,走走走走看

5.在隨音樂舞蹈表演,邊進行動作模仿。

6.結合PPT課件進行偵探遊戲。

(1)教師講解遊戲規則。

(2)除了騎馬,我們還會用那些交通工具呢?

7.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繼續運用自己的交通工具找羊。

小結:送小羊回家。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2

歌唱活動:小鳥小鳥——示範課活動設計

活動目標:

1.在繪畫過程中傾聽歌曲,熟悉旋律,感受歌曲的優美,並初步學唱歌曲。

2.通過圖譜、繪畫等形式,理解並創編部分歌詞。

活動準備:

紙 筆 音樂 圖譜

活動過程:

一、導入,初步熟悉歌曲旋律。

1. 複習歌曲:1)柳樹姑娘;2)顛倒歌。

2. 引導幼兒簡單討論以上兩首歌曲的不同。

3. 彈奏《小鳥小鳥》旋律,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經驗發現歌曲的節拍特點。

4. 傾聽旋律,用不同的方式為歌曲伴奏。

節奏型:× × ×∣ ; × ×× ×∣

二、進一步熟悉歌曲,並通過繪畫創編歌詞完善圖譜,初步學唱歌曲。

1. T:“這首好聽的歌曲唱的什麼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 老師範唱歌曲。(歌詞:在哪裏有陽光?在哪裏有花香……)

3. T:“原來老師唱的歌曲裏有問題呢,問了什麼?你聽清了嗎?”(出示歌曲圖譜)

4. 老師繼續唱,並讓幼兒自由畫出自己的答案。

5. 先畫好的幼兒可以互相交流自己的畫和想法。

6. 請個別幼兒嘗試用歌曲裏的話介紹自己的畫,如“草地上有花香”“花園裏有花香”。

7. 老師結合幼兒的繪畫完善歌曲的圖譜。(替換圖譜中的問號部分)

8. 老師引導看圖譜幼兒學唱歌曲。

9. 繼續替換問號部分,並演唱。

10. 多形式演唱。

三、繼續學唱歌曲,提升演唱技巧。

1.引導觀察圖片,瞭解歌曲的結構。

2.討論“哪一句學唱有困難?”

3.討論第二段跳躍部分的唱法:“第二段這裏為什麼要畫兩個小水滴?”

4.老師重點範唱第二段,引導幼兒發現不同“小水滴表示什麼?”並學唱。

5.完整演唱歌曲。

6.老師介紹歌曲,並欣賞歌曲錄音。

7.結束活動。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熟悉歌曲旋律,掌握歌曲節奏。2、在理解歌曲內容的基礎上學習用伴唱的方法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鋼琴等。

活動過程:

一、律動:《手腕轉動》、《好朋友》、《母鴨帶小鴨》。

二、練聲:《小鳥醒來了》、《泥娃娃》。

三、學唱歌曲《螢火蟲》。

1、用猜謎語的方式引出螢火蟲。

師:小姑娘,夜納涼。帶燈籠,閃閃亮。小朋友告訴老師謎語的謎底是什麼?(螢火蟲)今天我們要學唱一首歌曲,名稱就叫《螢火蟲》

2、教師清唱歌曲,幼兒傾聽。

好聽嗎?小朋友歌曲的名字叫什麼?(請個別幼兒回答)你們從歌曲裏聽到了什麼?(幼兒回答:飛到東、飛到西)

你們還有誰聽到了不一樣的嗎?那你們再認真的聽老師唱一遍吧!

3、教師隨琴聲再次演唱歌曲,幼兒欣賞。

4、你們這次聽到了不一樣的嗎?螢火蟲有什麼本領?

5、教師帶領幼兒隨琴聲節奏學念歌詞。

6、幼兒跟隨琴聲學習演唱歌曲若干遍。

引導幼兒用語言和動作模仿螢火蟲,交流、表達自己的愛。

7、幼兒完整演唱歌曲。

8、分組進行歌曲演唱。

9、分男女孩子演唱歌曲。

四、複習歌曲《理髮店》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4

一、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喜歡單獨表演和與同伴合作表演的興趣,體驗在歌表演中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2、 引導幼兒探索在歌表演中如何運用臉部表情和動作與他人交往。

3、引導幼兒唱出歌曲中2/4拍和3/4拍的不同節拍感覺。

二、活動準備:

課件、已學會兒歌《小熊過橋》、圖譜、音樂

三、活動過程:

1、 出示課件,引起幼兒興趣。

2、以兒歌導入,完整欣賞歌曲。

3、 隨節奏説兒歌。

(1)教師示範隨節奏説兒歌的方法。

(2) 幼兒隨音樂節奏説兒歌。

(3)幼兒隨音樂學唱整首歌曲。

4、 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歌曲,體驗2/4拍和3/4拍的不同節拍感覺。

(1)出示圖譜,拍打節奏,引導幼兒找出三拍子和二拍子的強弱規律。

(2)引導幼兒用動作和表情來表現每一句歌詞。

5、 幼兒學唱歌曲。

(1)請幼兒完整地唱一遍。

(2)播放課件,引導幼兒觀察小熊過橋的表情,培養幼兒樂於助人的優良品德。

(3)隨音樂表演。

四、佈置“小橋”的場景,幼兒分角色進行歌表演。

五、活動結束:集體舞蹈《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體會、感知歌曲中優美,富有幻想的意境,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激發幼兒主動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

2、啟發幼兒根據歌曲的旋律、節拍,唱出優美、舒緩的韻味,培養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

3、通過學習演唱3/4拍歌曲,使幼兒初步瞭解朝鮮族歌曲的特點。

4、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內容,學唱歌曲。

5、通過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氛圍。

活動準備:歌曲課件、音樂教學磁帶、錄音機、自制長鼓、朝鮮族服裝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請幼兒聽兩段不同的音樂(曲一:活潑歡快的二拍子歌曲;曲二:《小白船》伴奏音樂),自由表演動作。

二、展開:

(一)幫助幼兒掌握歌曲節奏特點、熟悉歌曲旋律。

l、提問幼兒:剛才的兩段音樂有什麼不同?哪段音樂是三拍子的?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出三拍的強弱規律。

2、組織幼兒跟隨歌曲音樂練習三拍子節奏。

(二)引導幼兒理解歌曲內容並學習歌詞。

l、教師介紹歌曲名稱並示範演唱歌曲。

2、通過提問及課件演示幫助幼兒理解歌詞。提問:這首歌曲叫什麼名字?歌曲裏唱到的小白船和我們平時見到的小船有什麼不一樣?歌裏還唱了什麼?

3、幼兒看課件完整欣賞歌曲。要求幼兒記住歌曲中最喜歡或是最優美的歌詞。

4、根據幼兒分別説出的歌詞,結合課件,引導幼兒學習歌詞。

(三)通過不同的演唱形式,引導幼兒學習演唱歌曲。

1、請幼兒用自然的聲音小聲完整跟唱歌曲。

2、幼兒集體完整演唱歌曲。

3、通過提問,引導幼兒進行反思,並有重點地練習演唱:我們還有那句唱得不夠好,還需要再練練?

4、通過歌曲接龍的形式,幫助幼兒進一步掌握歌曲。

5、為幼兒提供場景和“小船、小兔”等道具,分組演唱,激發幼兒的演唱興趣。

6、請幼兒集體完整地把歌曲演唱給客人老師聽。

(四)通過觀察朝鮮族服裝和欣賞朝鮮族舞蹈,引導幼兒瞭解《小白船》是一首朝鮮族民歌。

1、啟發幼兒通過教師身上的朝鮮族服飾,初步認識和了解朝鮮族,知道《小白船》是一首朝鮮族民歌。

2、請幼兒欣賞教師表演的朝鮮族舞蹈。

三、結束:請幼兒背上“長鼓”,伴隨小白船的音樂,與教師一起載歌載舞。

附:教材分析:

《小白船》是一首3/4拍子的朝鮮族民歌。它的旋律優美、舒緩,整首歌曲由四個樂句組成。歌詞把彎彎的月亮形象地比喻成小白船,在銀河裏飄呀飄。把神話傳説中月亮上的桂花樹、小白兔情景化、動態化,彷彿把人們帶到一種夢幻、優美的意境中,歌曲的內容生動形象、富有幻想,易於理解,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這首歌曲的重點是引導幼兒學會正確演唱3/4拍子歌曲。難點是啟發幼兒感受並演唱出歌曲優美、舒緩的韻味。

[課後反思]:

此次活動比較成功的地方有兩點,第一,我這節課為幼兒創設了一種意境,讓幼兒在優美、寧靜的旋律中去體驗和表現歌曲的詩情畫意。課堂展示美麗的夜空圖,配上聲情並茂的語言,讓幼兒把教室變成美麗的夜空,培養了幼兒創新意識和獨特的創造行為。第二,知識的拓展,激發幼兒插上想像的翅膀,吸引幼兒積極參與,樂於想像,跳了簡單唱好一首歌的框框教學。

存在的問題也不少,第一,在三拍子韻律體會環節初淺不到位,點到卻沒深入沒能達到體會的目的;第二,幼兒與老師之間的交流不足,老師和幼兒之間的互動還應該再加強;第三,幼兒“動”得不夠,老師在啟發幼兒投入的樂曲中讓自己隨音樂放鬆,表演方面還應該想更多的辦法。

體驗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它是一個反覆實踐感覺、不斷深化的過程,而“比較”則是這個過程的重要方法和原則。音樂藝術的特點決定了它的材料、要素、結構及形象都有非具象性和,需要在反覆比較中形成印象和理解,發現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獲得新的認識。比較的方法也會豐富幼兒體驗的活動和形式。教學還需要更深刻的分析與反覆實踐探索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目的`。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6

活動準備:

各種樂器若干,大雨小雨的錄音、大鼓、小鼓。

活動與指導:

1.幼兒聽音樂《進行曲》,按節奏合拍的拍手走步進入教室。

2.感知音的強弱,老師敲大鼓和小鼓,幼兒用動作表現出大鼓的聲音和小鼓的聲音。

3.放錄音,大雨和小雨的聲音。

引導幼兒發現鼓聲的強弱變化,請幼兒討論,生活中哪些聲音有強弱變化,如:馬跑遠的聲音,近了強,跑遠了弱。火車到站聲音強,開走了聲音弱。在幼兒説的過程中,出示節奏帶領幼兒用動作用聲音表現出來。

xxxx∣xxxx∣xxxx∣馬跑

xxxx∣xx∣x─∣火車進站

4.歌曲:《大雨小雨》

(1)放錄音啟發幼兒回憶下雨時的情景,並讓幼兒學一學大雨小雨的聲音。

(2)老師範唱全曲,幼兒欣賞,感受樂曲的強弱變化。

(3)利用整體都唱的方法,重點輔導幼兒唱不準的句子,吐字要清楚,要唱出強弱的變化。

(4)老師和幼兒分角色唱。

(5)老師再次範唱,幼兒欣賞,用聲音大小的變化來表現大雨小雨,把歌曲唱的生動,即富於藝術表現,幼兒可隨着音量的大小變化做出相應的動作。如:強音時拍手,跺腳,弱音時可拍腿,拍肩。

5.節奏樂《小號手之歌》

(1)聽音樂讓幼兒練習慣拍的節奏、強弱。

(2)教給幼兒正確使用各種樂器。

(3)幼兒自選各種樂器為樂曲伴奏。

注:拍手一鈴鼓、響板、小鈴、沙球;

腳一釵,由老師打或能力強的幼兒。

幼兒學習時先分部,後集體,鼓勵幼兒按音樂的節拍大膽的敲打樂器。

6.音樂遊戲:(搶椅子)

遊戲玩法:全體幼兒每人一把椅子在圈上坐好,圈裏也有一名幼兒坐在椅子上。

遊戲開始,幼兒都在椅子上面坐好,曲一:中間幼兒蹲,外圈站,反覆幾次後到裏圈幼兒到外圈的任一位置上全體幼兒側轉身。曲二:聽音樂雙手叉腰腳做小碎步順圈走,當音樂突然停止時,所有的幼兒馬上搶外圈的椅子,只有一名幼兒沒有搶到(受罰),也可讓他表演節目或當中間人,遊戲重新開始。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7

活動目標:願意模仿小動物的叫聲和動作,體驗音樂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電腦動畫、胸飾、音樂

活動過程:

一、歌表演:看朋友引入

二、看看哪些動物朋友來了?幼兒猜猜

三、1、紅紅的雞冠,早上早早起,是誰?

2、動畫演示:和公雞打招呼!

3、你們好,我是怎麼唱歌的?(幼兒自由模仿)

4、公雞,公雞,喔——喔

5、依此推出:小羊、小狗、小貓

四、我們聽見小動物的叫聲,全靠什麼呢?

五、那我們兩隻小耳朵來聽聽小動物唱的歌吧!欣賞歌曲

六、你聽到小動物怎麼唱的?(幼兒隨意唱唱)

七、老師的兩隻耳朵聽見了,我也來唱唱

八、小朋友也來和小動物一起唱歌。

九、小動物,一邊唱,一邊還做動作呢!師生邊唱邊表演

十、找一個自己喜歡的小動物一起來唱歌(戴胸飾表演)

十一、延伸——還有許多小動物唱歌聲音很好聽的,啟發小鴨子怎麼唱的?……

十二、那我們去找更多的小動物唱歌,看,它們都走來了……(表演:走路,自然結束)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8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熟悉歌曲旋律,初步學唱歌曲。

2、能隨音樂簡單地打出節拍。

活動準備:

鋼琴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發聲練習《我愛我的幼兒園》、《小動物叫》。

2、律動《生活模仿動作》、《我愛我的小動物》。

二、基本部分。

1、剛才小朋友有好習慣,唱歌時不會大喊大叫,我們大家做的好!老師現在就唱支《我們大家做得好》的歌曲個你們聽,好嗎?教師彈奏曲子,幼兒欣賞。

2、歌曲子好聽嗎?這首歌曲的名字叫《我們大家做得好》。我們一起來完整地説説。我們再仔細聽聽歌曲裏唱了什麼?

3、提問:歌曲的名字叫什麼?歌曲裏唱了什麼?我們大家是怎樣做的?

4、帶領幼兒學念歌詞。

5、幼兒隨節奏拍手學唱歌曲。

6、幼兒初步學習歌曲動作。

7、幼兒跟隨音樂 邊拍手邊演唱歌曲。

三、結束部分。

《我愛我的幼兒園》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9

猴子是幼兒最為熟悉的一種動物,對猴子幽默風趣的表情和動作比較喜歡,教師設計了以猴子下山找食物為線索貫穿整個活動,故事中角色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層層遞進,讓幼兒結合故事感受音樂,瞭解故事發展的情節,學習猴子撓癢、打望等基本角色動作,進行故事情節與音樂的匹配,模仿猴子走路,掌握跳點步、交叉步的基本技巧。通過分組表演,鼓勵幼兒根據不同形象的猴子特點,分組表演猴先生、猴小姐和猴寶寶找食物的基本動作特點,提升幼兒的表演經驗,體驗表演的樂趣。在故事的後部分加入了農夫角色,使活動推進高潮部分,讓幼兒感受遊戲的樂趣,激發幼兒表現的慾望和創造的激情,體驗表演的快樂,在注重情感體驗鼓勵大膽表現音樂作品的過程中,幼兒的音樂審美素養和審美能力得到陶冶。

活動目標

初步掌握猴子角色動作的特點以及“跳點步”和“交叉步”的基本舞步。

2、大膽想象和創編猴子角色的動作,進行動作與音樂的匹配。

3、體驗不同的表演風格,感受音樂遊戲及表演的樂趣。

重點難點

1、重點:掌握猴子角色的特點,進行創編表演。

2、難點:感受不同的音樂旋律結構,掌握猴子角色的基本動作。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前期有觀看與猴子相關的視頻,對猴子的特點有一定的瞭解。

物質準備:音樂、猴子相關動作圖片。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激發幼兒興趣;初步感受音樂,模仿不同類型猴子撓癢、打望的角色動作。

1、兒歌手指遊戲《五隻猴子吃香蕉》,引出猴子角色,激發幼兒興趣。

2、故事導入,教師配樂做猴先生動作,引導幼兒觀察猜測,瞭解猴先生的動作特點。

3、教師配樂模仿猴小姐的動作,引導幼兒再次觀察猜測並嘗試配樂模仿猴小姐的動作。

4、引出猴寶寶,幼兒配樂扮演猴寶寶跟着猴先生和猴小姐撓癢、打望等動作,激發遊戲的興趣。

二、聆聽故事和音樂,瞭解故事情節,學習不同猴子下山“跳點步”、“交叉步”“吃東西”等基本動作並用肢體動作表現。

1、教師完整講述故事,用手部的動作來表現故事情節。

2、教師配合音樂邊講故事邊站在位置前做猴先生下山動作(撓走—望找—發現),學習猴先生撓走“跳點步”、望、吃東西等動作。

3、根據幼兒的猜測依次出示圖片進行驗證,引導幼兒根據圖片站在位置前完整配樂模仿猴先生下山情節,在“鐺”的鑼聲部分提問幼兒發現了。

4、引出猴小姐下山,引導幼兒觀察猴小姐的動作,學習猴小姐撓走“交叉步”、望、吃東西等動作,區分角色特點。

5、根據幼兒的討論依次出示猴小姐下山圖片,引導幼兒配樂完整模仿猴小姐下山情節,在“鐺”的鑼聲部分挖掘猴小姐吃東西的動作。

6、引出猴寶寶下山情節,讓幼兒創編猴寶寶的撓走、吃等動作。

(1)故事延續,引導幼兒討論創編猴寶寶走、撓等動作,並進行配樂練習。

(2)幼兒配樂完整表現猴寶寶下山情節,在“鐺”的鑼聲時挖掘猴寶寶吃東西的動作。

三、鼓勵幼兒根據猴子特點的不同,分組表演猴先生、猴小姐和猴寶寶找食物的基本動作特點,體驗表演的樂趣。

1、幼兒扮演猴先生找食物,完整表現音樂。

2、幼兒扮演猴小姐找食物,完整表現音樂。

3、幼兒扮演猴寶寶找食物,完整表現音樂。

四、遊戲互動:農夫與猴子的遊戲,重點引導幼兒在“鐺”的鑼聲時變成石頭猴,考驗幼兒的聽辨能力。

1、故事延續,引發幼兒討論怎樣才不被農夫發現的動作。

2、引出遊戲“變成石頭猴”,加入農夫角色,重點引導幼兒聆聽農夫出現音樂的變化。

3、播放音樂進行表演猴子到農場裏找食物,在“鐺”時T1扮演的農夫出現,幼兒進行變石頭猴的遊戲。

4、遊戲繼續,換個方位繼續找吃的,強調農夫出現時的反應。

5、最後一遍遊戲中在“鐺”的鑼聲部分體現農夫發現了猴子,請猴子們吃東西,自然結束活動。

活動總結活動亮點:

本次活動採用的是幽默之門,整個活動以猴子下山找食物為線索,故事情節與音樂匹配,教師通過猜猜想想策略創設故事情景,調動幼兒對“猴子角色”的已有經驗,激發幼兒對猴子的興趣,提煉動作過程的設計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幼兒在模仿、創編表演中參與意願強,在角色模仿方面能夠較好的區分角色特點,掌握了猴子先生幽風趣的風格及跳點步的學習和猴子小姐美美的神態也就是交叉步的學習,在猴寶寶動作方面,教師給幼兒提供了創編的平台,孩子表現能力強,能夠創編出與前面角色不同的動作,突出猴寶寶活潑可愛的一面。在分組表演猴先生、猴小姐和猴寶寶找食物環節,幼兒能夠大膽表現。在最後拓展遊戲與農夫互動環節,幼兒能夠較快聽辨聲音做出相應的反應,還是很不錯的。

活動不足及調整建議:

在猴子神態模仿方面,教師要發揮以幼兒為主體的作用,及時關注到個別幼兒的表現進行提煉。在分組表演環節,教師退位的語言提示還需加強,適當給幼兒進行“留白”,在猴寶寶動作挖掘方面還可以更加深入。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10

活動目標

1.結合圖示,複習走步、跳步、踮步、小跑步4種基本步伐。

2.知道螺旋形的運行軌跡,嘗試合拍地邊聽音樂邊呈螺旋形走。

3.體驗合作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會唱歌曲《卷炮仗》,玩過“卷炮仗”遊戲,4種基本步伐、螺旋形圖示,歌曲步伐説明。歌曲步伐圖示,教師自制的火柴道具。

活動過程

1.感知圖示,回憶4種基本步伐的動作要領。

(1)出示圖示,提問:4個小娃娃在做什麼動作?

結合幼兒回答,教師依次重申各動作要領,並帶領幼兒隨口令練習。

走步:雙腳自然交替向前走,手臂隨着步伐前後自然擺動。跳步:雙腳同時向前跳,腳尖先着地,注意控制與前面小朋友的距離,步伐輕盈,不發出響聲。踮步:雙腳腳尖交替向前走,注意保持身體的平衡。小跑步:雙腳腳尖着地交替跑動,注意步伐輕盈,不發出響聲。

(2)總結圖示與步伐的對應關係。

2.複習歌曲,學習用步伐表現歌曲。

(1)師生共同演唱歌曲《卷炮仗》。

(2)教師演唱,並出示歌曲步伐圖示。

提問:什麼地方看不懂?(發現最後一張圖片中除有踮步的圖示外還多了一個黑點,教師重點解答:黑點表示做蹲下的動作)

教師總結:每一張圖示代表一個樂句,告訴我們在歌曲的什麼地方會用到什麼步伐。

(3)再次感知圖示,學習用步伐表現歌曲。

A.教師邊範唱邊手指圖示,引導幼兒進一步感知歌曲與步伐的對應關係。B.幼兒根據圖示練習。C.撤除部分圖示練習。D.完全撤除圖示表演。

3.感知螺旋形,學習合拍地呈螺旋形走。

(1)出示螺旋形圖示,介紹螺旋形運動的軌跡。

(2)幼兒練習。(注意提醒幼兒合拍地走)

4.結合歌曲,邊表演邊變化隊形。

(1)教師範唱歌曲,引導幼兒發現歌曲中的隊形變化。

提問:在歌曲的什麼地方開始走螺旋形?“一條線”時用到了哪兩種步伐?“螺旋形”時又用到了哪兩種步伐?

(2)集體練習。師生一同邊演唱歌曲(速度可由慢至快)邊練習,反覆2次~3次。每次結束時教師點評,特別指出存在的問題,幫助幼兒進行調整。

(3)分組練習。分成男生、女生組或2組~3組練習。

(4)教師出示自制的火柴道具,現場點燃“炮仗”(幼兒扮)。一個個“小炮仗”自創各種動作,表現燃燒、爆炸。

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創編配合相應步伐的手部動作。

2.提供頭飾、火柴道具,供幼兒遊戲。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11

活動目標

1、瞭解音階,學唱音階,並用跳音、附點、快與慢等節奏表現角色的不同情緒變化。

2、猜猜想想不同節奏所表現的不同的藝術形象,能積極參與動作表現和節奏表現。

3、在藝術活動中學會共同合作和分享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森林背景圖:有房子有樓梯、小老鼠手偶、烏龜、小猴、熊圖片各一張。

活動過程

一、故事引起幼兒興趣。

1、師(出示小老鼠)並講述故事:有一天,小老鼠到森林去玩,發現有一間小房子,小房子裏有一個樓梯,小老鼠跳上去,樓梯就發出了聲音。(師演示小老鼠跳上樓梯,並用鋼琴彈出上行音階)

2、師繼續講故事:小老鼠轉身往回走,想聽聽是什麼聲音。(師演示小老鼠跳上樓梯,並用鋼琴彈出下行音階)

3、師:我們一起來學學小老鼠往上走,再一起學學小老鼠往下走。(師帶幼兒一起邊唱邊玩遊戲兩遍)

二、在遊戲中瞭解音樂的不同性質。

1、師:小老鼠覺得這個樓梯太好玩了,他非常快地跳上去,跳下來,聽聽發出什麼樣的聲音了。(師彈跳音)

2、師:突然發生了一件事情,小老鼠摔下來了。(很快的下行音階)

3、師:小老鼠還想玩,可它的腳扭傷了。這時候小老鼠上樓梯,發出的聲音是什麼樣的呢?(附點)

我們一起來學學小老鼠走路一拐一拐,並唱一唱。

4、師:過了幾天,小老鼠又帶了幾個朋友一起來玩這個音樂樓梯,看看是誰?(出示烏龜、小猴、熊圖片),它們是怎麼走樓梯的?樓梯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呢?(快和慢,輕和重)

三、學歌曲:小老鼠上樓梯。

1、教師示範。

2、幼兒一起跟唱。

3、邊唱邊學學小老鼠上樓梯的樣子。

創編歌曲,把歌曲中的小老鼠換成別的小動物,想一想它們是怎麼走樓梯的,用不同的聲音速度來唱。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12

活動名稱:

音樂—— 這是小兵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覺進行曲的力度和均勻的節奏。

2、幫助幼兒熟悉歌曲的旋律。

 活動準備:

鋼琴

活動過程:

一、律動:《我們大家做得好》、《小雞叫、小貓叫、小鴨叫》。

二、練聲:《我愛我的小動物》、《下雨了》。

三、熟悉樂曲《這是小兵》

1、播放敲鑼、打鼓、吹喇叭的視頻

師:剛才你們看到了什麼?他們在幹什麼呢?你們想學解放軍嗎?那你們就是小兵,今天老師要教小朋友學習新的律動,律動的名稱就叫《就是小兵》

2、放錄音引導幼兒完整欣賞音樂《這是小兵》。

提問:樂曲的名字叫什麼呀?(請幼兒完整回答樂曲的名字)

3、教師彈奏音樂,幼兒再次欣賞。

4、教師帶領幼兒隨音樂合拍地拍手、熟悉旋律,使幼兒聽到樂曲的旋律就精神振奮,初步懂得樂曲的內涵,知道樂曲是有勁、雄壯的。

5、引導幼兒隨音樂創編動作。

解放軍是怎麼走路的呀?解放軍叔叔是怎樣打敵人的?並請幼兒用動作表現出來。

6、引導幼兒隨音樂練習動作。

放音樂老師帶領幼兒隨音樂合拍地做動作。

7、教師彈琴幼兒集體表演。

四、複習遊戲《找小貓》。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1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用雄壯有力的聲音演唱進行曲。

2、指導用不同的延長來表現不同的意境。

3、在使用椅子表演時,注意不用力踩踏椅子、不碰倒椅子,力爭能整齊一直地唱歌和做動作。

活動準備:

明確海軍的特徵與海軍所承擔的任務,對海軍有熱愛與崇拜的感情。

活動過程:

1、學唱新歌。

教師範唱,幼兒隨音樂有節奏地念歌詞。

2、有表情的演唱。

(1)啟發幼兒唱出進行曲的感覺。

教師:"我們用什麼樣的聲音能唱出小海軍勇敢、神氣的樣子。

(2)教師創設情境。提示語:小海軍的炮艇悄悄地穿過敵人的封鎖線,這時我們怎麼唱呢?(斷頓,中弱音量)

(3)教師創設一系列情境。啟發幼兒用三種不同的方法演唱。

提示語:小海軍勇敢地起航出發,悄悄的穿過封鎖線,作後打了大勝戰,啟發小朋友想象是三副什麼樣的畫面。你能用三種不同的歌聲唱嗎?用斷頓,中弱的音量演唱,以表現小海軍的勇敢。

3、歌表演。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14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引導幼兒享受音樂活動的快樂體驗。

2、培養幼兒的節奏感、記憶力及音樂的表現力。

3、引導幼兒用優美的聲音唱歌,鼓勵幼兒為第二段填編新詞。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律動:根據優美音樂,跟師做春夏秋冬四季的有關動作。

2、發聲練習:

(1)師生問好。

引起興趣:小朋友閉上眼睛,數3下睜開,教師吹白色碎紙屑,問:“是誰從天空飛下來?”“小雪花是怎樣飛下來的?”(沙沙沙,輕輕飄下來。)

二、展開

(一)看圖片學第一段:

1、看圖片第一段語言節奏朗誦:“每年的冬天,小雪花都要來到小朋友中間,讓我們一起看大屏幕”。

2、理解分析歌詞:

(1)咱們一起問問“是誰,敲着窗户沙沙沙?”“小雪花會怎樣回答?”

(2)“小雪花怎樣來的?”

(3)“小雪花要來告訴我們什麼?”(冬天來到了)

3、語言節奏朗誦:

(1)師問第一句,幼兒朗誦後三句。

(2)集體完整朗誦。

4、學唱歌曲:“今年小雪花還是唱着歌飄來的呢,你聽”!

(1)看圖片欣賞範唱。“你聽到什麼?”“第一句是我們學過的什麼音,一音比一聲音高?”(上行音)“第二句是我們學過的什麼音,一音比一聲音低?”(下行音)

(2)完整演唱兩遍。

(二)填編第二段:

1、填編歌詞:“冬天過去了,春天來到了,你聽,猜猜是誰‘滴滴滴滴答’?”“小雨滴會説些什麼?”“小雪花飄下來,那小雨滴呢?”(落下來)“小雨滴想告訴我們什麼?”(春天來到了)

2、朗誦歌詞:

(1)教師説前半句,幼兒填編不一樣的後半句。

(2)語言節奏朗誦。

3、唱第二段:小雨的也想唱着歌來玩行不行?

(1)學着第一段試着唱一唱。

(2)唱第二段。

(三)完整演唱兩段。

1、“雪花和雨滴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一起完整地唱一遍好麼?”

2、“這首歌好不好聽?我們給它起個名字?”(雪花和雨滴)

3、加動作表演唱,教師稍加工,時動作更有美的感染力。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15

《咿呀咿呀喲》

【活動目標】

1、在遊戲情境中,辨識音樂中反覆出現的樂句“咿呀咿呀喲”。

2、主動參與,積極表現,感受節奏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動物圖片(小貓、小狗、青蛙、小鴨子)、音響、音樂《咿呀咿呀喲》、黑板。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小一班的小朋友,準備好。跟着JoJo老師一起去農場玩遊戲吧,出發。

二、感知音樂

音樂一:

師:“聽一聽,農場有哪些小動物?”它們是用什麼好聽的聲音跟我們打招呼的呢?

音樂二:

師:“小動物在用什麼好聽的話和你打招呼?”

幼:我聽到了狗的叫聲、我聽到了貓的叫聲......

出示動物圖片:“我們一起聽着音樂用好聽的聲音和小動物打打招呼吧。”

師:我們可以用咿呀咿呀喲的聲音跟小動物們打招呼!

幼:咿呀咿呀喲.....

師:汪汪汪汪汪汪汪,咿呀咿呀喲。喵喵喵喵喵喵喵,咿呀咿呀喲。

跟着音樂跟小動物們打聲招呼。

幼:汪汪汪汪汪汪汪,咿呀咿呀喲。喵喵喵喵喵喵喵,咿呀咿呀喲。

音樂三:出示小貓、小狗、小青蛙、小鴨子,模仿動物的叫聲打招呼。

音樂四:動物聲音打招呼

音樂五:孩子聲音打招呼

三、幼兒跟隨音樂創編動作,表現音樂節奏。

《咿呀咿呀喲》可以用我們身體的“頭、肩膀、膝蓋、小屁股、腳來做遊戲。

幼:用我們的肩膀跟着咿呀咿呀喲打聲招呼吧!

音樂六:完整表現音樂。“讓我們一起跟小動物問個好吧。”

四、結束環節:

音樂七:互動遊戲,“我們和好朋友用《咿呀咿呀喲》打個招呼,問個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