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品】幼兒園優秀教案集合8篇

【精品】幼兒園優秀教案集合8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61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優秀教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品】幼兒園優秀教案集合8篇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1

[活動目的]

1、在遊戲中感知水的主要特性和用處,知道節約用水,體驗玩水的快樂。

2、鼓勵幼兒大膽提出問題,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3、培養幼兒對科學探索活動的興趣及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活動準備]

1、盛滿水的盆

2、塑料袋、鐵絲

3、透明的瓶子、顏料、圖畫紙等。

4、各種會沉和浮的玩具如:紙船、塑料杯、石頭、鐵罐等

[活動過程]

一、水真有用

1、出示裝滿水的盆,讓幼兒説一説水有什麼用?

2、請幼兒討論該怎樣節約用水

3、教師總結:水真有用,沒有水我們人類和動物、植物就無法生存,所以我們要節約用水。

二、水真好玩

1、幼兒分組遊戲探索

第一組:玩水袋:引導幼兒感知水的流動性。

第二組:會變顏色的水:引導幼兒觀察水的顏色變化

第三組:沉浮:引導幼兒討論什麼東西會沉下去?什麼東西會浮在水面?

2、師小結:剛才每個小朋友都用水玩了各種好玩的遊戲,請小朋友回去想一想還可以用水玩什

麼好玩的遊戲。

三、活動延伸

讓幼兒回家和爸爸媽媽説説今天在幼兒園玩水的感受。

[評析]

利用孩子的天性,在遊戲活動中,為幼兒營造輕鬆、愉快、自主的遊戲氛圍,使幼兒能夠積極參與到遊戲當中來,敍述自己對水的體驗和享受玩水的樂趣。

從身邊小事啟發幼兒,讓幼兒認識到水對人類及各種動植物的重要性,讓幼兒從小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並懂得珍惜每一滴水。以分組活動的形式,讓每個幼兒按意願選擇組別活動,教師在適當的時候給以引導啟發,使幼兒在有趣的遊戲中,主動探索科學現象,從而獲得粗淺的科學知識和科學體驗,並體驗遊戲的快樂。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針對小班幼兒平時在行為習慣上存在較強依賴性的特點,選擇了此故事作為“隱性示範”的方式和手段,將小動物跌倒後自己爬起來的情節遷移到平時生活,使幼小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樂意嘗試“自己來”。活動堅持直觀和操作的原則,讓幼兒在直接的觀察、比較中理解故事所表達的內容,充分體驗“一二三,自己爬起來”的成功感和樂趣,從而達到情感上的認同和理解。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故事中有趣的情節,並在情緒體驗中知道:跌倒了要自己爬起來。

2.有興趣地學講故事《一二三,自己爬起來》。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套故事背景圖和小熊、小羊、小兔、小老鼠和小猴貼紙。

2.自制兩本小圖書《一二三,自己爬起來》。

3.毛絨玩具三套(小熊、小羊、小兔、小老鼠和小猴各一個)。

4。教師在區域中創設具有明顯大小不同的幾組動物,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看一看、比一比、講一講誰大誰小、誰胖誰瘦、誰力氣大誰力氣小等。

5.Flash動畫片,投影機。

【活動過程】

1.教師提問引起幼兒回憶並講述自己的生活經驗。

師:小朋友,你們有沒有跌倒過,跌倒了你會怎麼辦?

引導幼兒各自表達自己的經歷和解決方式。

2。邊播放Flash動畫邊講述故事。

師:剛才有些小動物也在這裏跌倒了,我們來看看是誰?它們是怎麼做的?

教師有感情地講述,幼兒完整地看完動畫。

3.分段傾聽,感受故事情節。

結合故事內容採用誇張的動作和語氣引導幼兒感受四隻動物互相拉對方,可是最後都跌倒在地的有趣情節。

4.幼兒分小組操作演示,體驗情感。

幼兒自主選擇毛絨玩具,教師引導幼兒相應演示小熊、小羊、小兔、小老鼠先後爬起來的情境,充分感受“一二三,自己爬起來’’這句話的含義。隱性地引導幼兒跌倒了可以自己爬起來,不用別人拉,併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

5.個別操作,聽聽講講。

放故事磁帶請幼兒按故事情節把小動物粘貼在故事背景圖中,讓幼兒再次體驗感受自己跌倒自己爬起來並學講“一二三,自己爬起來,,的故事。

【活動延伸】

1.提供圖書《一二三,自己爬起來》,幼兒可以自由地邊看邊講。

2.日常生活中鼓勵幼兒跌倒不哭鬧,自己爬起來。

【設計評析】

在“一二三,自己爬起來”的教學過程中,有全班性的集體討論――關於小動物跌的討論,有幼兒小組的合作與交流――結伴演繹故事情節,有幼兒的個別思考和操作――用圖片粘貼完整的故事。在集體教學中適當增加小組活動、個別活動的機會,將使每一個幼兒都有機會去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方法和速度,展示自己的所思所想,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和意見。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3

活動目的:

1、欣賞有趣的故事,瞭解字的來源。

2、形成“字”的概念,引發對文字符號的興趣。

3、學習詞語:結繩記事、山脈起伏、光芒四射。

活動準備:

1、常見易懂的結構簡單的象形文字卡片如:人、日、山等。

2、繩字一條。

3、與故事內容相符教育掛圖。

指導要點:

1、出示掛圖,教師講述第一遍故事。

問:故事的名字叫什麼?造字的人是誰?

2、教師講述第二遍故事,邊出示打結的繩子、象形字邊講述故事,讓幼兒明白結繩記事的意思和象形字的基本特點。

提問:

(1)結繩記事“是什麼?

(2)發明字的倉吉為什麼不贊成用繩子打結來記事的方法?

(3)倉吉遇見一隻大烏龜後有什麼想法?

3、出示故事中提到的象形文字符號:旦、日、山、人、鹿等,讓幼兒對字的來源有進一步的認識。

4、最早的象形文字是不是很像畫出來的形狀?你已經知道的象形字有哪些?

5、學習兒歌《造字歌》。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受故事中房子變化的趣味,喜歡並嘗試續編故事結尾。

2、初步懂得自己長大了,遇到事情能夠去試着面對。

活動準備

圖片、無色的畫有小房子的卡、字。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發聽故事的興趣。

1、談話活動:説説有趣的房子。

師拿出“小房子”三個字,問:這是什麼字?你們認識嗎?(幼兒基本都認識,會説:小房子。)

你平時見過什麼有趣的房子嗎?(見過別墅、電視裏的灰太狼的房子……)

2、觀察熊哥哥,猜測講述。

今天,我帶來了一位朋友,它是誰呢?(出示一個手裏提着桶的小熊)

這是一隻怎樣的熊呢?(可愛的熊、漂亮的熊、它的手裏拿着一隻桶。)(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它手裏的桶)

對,熊哥哥手裏提着一隻桶,裏面裝了它最愛吃的東西,會是什麼呢?(蜂蜜。)我們跟熊哥哥打個招呼吧。(熊哥哥好!)

熊哥哥經過小樹林的時候,也發現了一棟有趣的房子,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二、聽聽、猜猜理解故事情節。

1、出示圖片背景,邊插問邊講述故事前半部分。

講述故事,從熊哥哥熊哥哥提着一桶蜂蜜路過樹林的時候到好聞的香味。

(1)小房子裏的香味可能是什麼?(麪包、水果)

講故事,從熊哥哥用鼻子一聞到感到不安起來。(講到把果醬舔完的時候抽掉紅色的房子。)

(2)熊哥哥的手上是什麼東西粘糊糊的?(膠水、糖……))

(3)熊哥哥吃到了這麼好吃的果醬為什麼還要不安呢?它會怎麼辦?(如果幼兒説不出來可以引導幼兒:這是誰的房子呢?)

2、提問,理解故事前半部分內容。

主人不在,熊哥哥把別人塗在牆上的果醬給吃了,心裏很不安。它會怎麼辦呢?(可能會逃跑。)那它要是逃跑了心裏就會安心了嗎?

小朋友想的這麼多辦法,哪個辦法是又方便又好的呢?(把蜂蜜刷在牆上。)

講故事,(熊哥哥想)從我把人家辛辛苦苦塗上的果醬吃了到準備把自己手裏的蜂蜜往牆上刷。

熊哥哥自己很喜歡吃蜂蜜,它捨得把蜂蜜塗在牆上嗎?那它為什麼還要把蜂蜜塗在牆上呢?

講故事,熊哥哥就把自己手裏的蜂蜜往牆上刷。小房子塗成漂亮的黃色,散發出蜂蜜的香味。(抽掉無色的房子)

3、。

這個有趣的房子與我們平時的房子有什麼不同?

這座房子還有一個地方也很有趣,原來這座房子是什麼顏色的,現在呢?它怎麼會變的?(平時的房子是刷的油漆。這個房子是刷的果醬;會變顏色。)

熊哥哥因為主人不在家,它把主人房子上的果醬全吃光了,心裏感到很不安,為了彌補它把自己最愛吃的蜂蜜塗在了牆上,於是,這座房子就變顏色了。

4、完整傾聽故事前半部分,教師講述、演示圖片。

三、幼兒嘗試遷移續編故事。

1、教師講述故事後半部分。

熊弟弟聽見哥哥説房子變成了黃色會怎麼做呢?

熊弟弟一聽房子的顏色變成黃色了,它覺得很奇怪,於是就走進了小樹林,遠遠地就看見了一座黃黃的小房子。聞一聞,哇,是蜂蜜,這可是熊弟弟最愛吃的。於是它舔啊舔啊,不一會兒,它就把牆上的蜂蜜全吃光了。熊弟弟想:讓我也給房子變一變吧。

房子又會變成什麼顏色呢?會把誰引來,它又會把房子變成什麼顏色呢?問題有點長,能記住嗎?我剛才説了什麼?”(有意讓孩子回憶問題)

2、講解續編故事的要求:

好,我在後面的桌子上給你們準備了小房子的圖片,請小朋友想一想,畫一畫,再説一説,當聽到老師開始搖鈴鼓的時候,不管你畫沒畫好都要回來,聽明白沒?(在幼兒畫完以後,提醒幼兒回到座位上跟同伴交流自己續編的故事,老師也可以適當介入,帶着幼兒講講。)

3、幼兒嘗試續編故事,教師巡迴指導。

4、集體交流。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5

活動設計

線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我們在班級的“材料超市”也投放了一些線,幼兒用線捆紮、繫結、玩花繩等,發現線可以用來做各種遊戲,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做出不同的造型。另外,前段時間孩子們接觸了繪本《跟着線走》,從中感受到了用線想象、創造的樂趣。根據幼兒的已有經驗和興趣需要,我設計組織了該活動,引導幼兒感受用一根線創造不同造型的過程,感知新奇獨特的藝術表現方式,體驗創意表現的樂趣。

在設計“跟着線走”這一活動時,我通過PPT課件引導幼兒跟着一根線進入奇妙的旅程,欣賞一根線創造的有趣畫面,獲得審美體驗,併為大膽表現打下基礎。在整個活動中,我把培養幼兒的審美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放在核心位置,尊重幼兒自發的、個性化的表現與創造,使幼兒在充滿“驚奇”的情境中盡情享受探索、發現和創造的樂趣。

本活動分為以下三個環節:

第一環節:欣賞繪本《跟着線走》的PPT課件,感知用線進行藝術表現的獨特方式。教師通過PPT引導幼兒跟着一根線進入奇妙的旅程,欣賞用一根線所創造的有趣畫面,感知用線進行藝術表現的獨特方式,感受用線造型的美感,豐富其想象力,為下一環節積極、大膽地表現打下基礎。

第二環節:創意製作,體驗用線創作的樂趣。教師鼓勵幼兒運用一根線在有粘性的操作畫板上大膽想象、表現跟着線去旅行的不同場景,體驗用一根線創作所帶來的奇思妙想和樂趣。

第三環節:欣賞交流作品,感受成功的快樂。教師引導幼兒通過欣賞作品,不僅體驗到線條變化的豐富,增強審美能力,而且感受到成功的快樂,併產生了進一步創作的願望。

活動目標

1、欣賞用一根線所創造的有趣畫面,感知新奇獨特的藝術表現方式。

2、嘗試用線表現不同的造型,體驗大膽想象、創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前期經驗準備:

在“材料超市”中投放各種各樣的線,供幼兒自由活動時玩;活動室門外有一塊穿線板,供幼兒玩穿線遊戲。

2、教學具準備:

(1)教師用的PPT課件(繪本《跟着線走》的畫面),粘性畫板一塊,毛線一根,音樂《菊次郎的.夏天》,繪本《跟着線走》。

(2)幼兒用的有粘性的操作畫板、不同色彩的毛線若干。

 活動過程

一、欣賞PPT課件,感知用線進行藝術表現的獨特方式

1、教師出示PPT課件,引出話題。

師:看,這是什麼?最近我們一直在玩穿線的遊戲,今天我想請你們一起跟着這根線去走一走、看一看,環遊大世界。

2、幼兒感受用線造型的魅力。

(1)畫面一:大海

師:猜一猜,線帶我們來到了什麼地方?(教師逐步演示PPT課件中大海及帆船的分解圖,幼兒跟隨分解圖自由猜想。)

師:這片大海和這些小帆船是什麼變的?

師():神奇的線帶我們來到了大海邊。真有趣!

師:這根線還會帶我們去哪裏旅行呢?(幼兒自由猜想。)我們跟着線出發吧。

(2)畫面二:天空

師(放音效):聽,什麼聲音?(飛機聲。)看,我們來到了什麼地方?(天空。)

師:怎麼沒有飛機呢?(教師逐步演示PPT課件中的分解圖,幼兒用手指在空中畫飛機、熱氣球等造型。)

師():這根線帶領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風景。真神奇!

(3)畫面三:動物園

師:現在線又帶我們來到了哪裏?動物園裏有哪些用線變出來的動物?

(教師針對幼兒的回答及時迴應,如:有彎彎曲曲的小蛇,有長着長耳朵的小兔子……使幼兒感受到動物園裏有許多動物可以用線來表現。)

(4)畫面四:小農莊

師:線變出了農莊裏哪些有趣又好玩的東西?(如美麗的小樹林、漂亮的小房子等。)

(析:在該環節中,幼兒共欣賞了四個畫面。在欣賞畫面一和畫面二時,教師通過動態演示線的變化過程,引導幼兒理解用線變出不同物體的方法,解決了造型表現的難點問題;在欣賞畫面三和畫面四時,教師通過不同維度的畫面,拓展幼兒的視野,拓寬他們的想象空間。)

3、師幼互動,演示用線造型的過程。

師:這根神奇的線帶領我們環遊了好多地方。如果你也有一根神奇的線,會帶我們去哪裏旅行呢?我們可以看到什麼呢?

師:這裏有一塊神奇的魔術板,誰來試試看?

(析:教師通過提問,一方面幫助幼兒拓展視野,從不同維度去想象,另一方面也藉此瞭解幼兒的想法。另外,教師有意識地和個別想象力較豐富的幼兒一起在操作畫板上互動,起到了示範的作用。)

幼兒可能出現的情況:能想象出一根線去旅行的地方,但不會表現自己的想法。

  預見性教育策略:

●瞭解幼兒的想法,引導幼兒在操作畫板上共同擺造型。

●引導幼兒擺好造型後用“小手輕輕壓一壓”的方法固定造型。

師():這根線真有趣,帶我們來到了××(地方)。

二、創意製作,體驗用線創作的樂趣

1、幼兒明確創作要求。

師:現在請你們和一根線一起出去走走,看看它會帶你們去什麼地方旅行,你們看到了什麼東西。

2、幼兒創作,教師指導。

教師重點關注以下三個方面:

(1)幼兒在創作中能否用一根線表現事物的大致輪廓。

幼兒可能出現的情況:有的幼兒表現物體時用一根線可能有餘,有的幼兒表現物體時用一根線可能不夠。

預見性教育策略:

●對於用一根線有餘的幼兒,教師可鼓勵其注意畫面佈局,要求幼兒撐滿畫面,或可引導幼兒用多餘的線表現物體內部的細節,如花紋等。

●對於覺得一根線不夠用、無法表現完整物體的幼兒,教師可鼓勵幼兒再連接一根線進行表現。

(2)幼兒能否表現出不同的、多樣的物體。

幼兒可能出現的情況:表現的物體比較單一,有可能只會模仿教師的範例。

預見性教育策略:

●瞭解幼兒的想法,進一步拓展幼兒的思維,引導幼兒從不同維度去想象。

(3)幼兒使用毛線創作時是否遇至Ⅱ困難。

幼兒可能出現的情況:毛線在操作畫板上有脱落或翹起的現象。

預見性教育策略:

●引導幼兒用“小手輕輕壓一壓”的方法固定造型。

三、欣賞交流作品,感受成功的快樂。

展示所有幼兒的作品,引導幼兒大膽交流自己表現的作品內容。

延伸活動:幼兒自主閲讀繪本。

師:今天我們跟着線去旅行,去了許多神奇的地方。線還會帶我們到哪裏去呢?(出示繪本《跟着線走》,鼓勵幼兒進一步閲讀,跟線一起去旅行。)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自主題活動“房子大觀園”開展以來,孩子們從身邊的房子、小動物的房子、有地方特色的民居、外國的房子等不斷地瞭解頗具特色的各種房子。在追溯到房子的發展史時,他們提出了“最早人們居住的房子是怎樣的呢?”在欣賞了最原始人居住的洞穴、草棚以後,我們就引入了至今還保留着原始文化氣息的印第安人的房子,讓孩子們初步瞭解印第安人原始的生活方式,瞭解原始棚屋的建造材料和造型特點。在多通道的活動中,得到多元文化的薰陶,並滿足孩子們探索的慾望。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印第安人原始的生活氣息,感知印第安人棚屋的造型和裝飾特點。

2、能大膽想象,嘗試在棚屋和臉上進行裝飾,體驗造型活動的快樂。

活動過程:

一、啟發幼兒回憶典型的民居建築

教師用猜謎的形式引起幼兒的興趣,並鼓勵幼兒用語言簡單描述自己所熟悉的民居建築。

提問:你知道現在人們居住的房子有哪些?它是什麼樣子的?

教師小結:原來在不同的地區人們居住的房子也各不相同,但大家都生活得非常舒適快樂。

二、引導幼兒欣賞、感受印第安人和他們居住的小屋。感受原始的美。

1、看一段印第安人的影像資料,提問:你瞭解印第安人嗎?他們長得什麼樣子?他們是怎樣打扮自己的?

2、欣賞印第安人居住的棚屋:欣賞印第安人房屋的外形特點(木柱框架,圓錐形的);觀察印第安人棚屋所用的材料(樹枝、灌木、樹皮、獸皮和草,)感受棚屋自然原始的特點;欣賞棚屋上具有一定印加文化特點的裝飾圖案,(下層圖案以弓箭標槍等武器為主,中間畫上動物圖案,上層用鮮豔的圖案裝飾,起到裝飾和保護的作用)感受圖案簡單自然的美。

教師小結:印第安人把美好的願望畫在棚屋上。他們喜歡自然,熱愛生活。到現在印第安人還在這些自然原始的棚屋裏,過着快樂無比的生活。

三、鼓勵幼兒在棚屋上用彩筆大膽的進行裝飾。

教師:讓我們來做印第安人,一起打扮我們的小屋吧!

四、 幼兒戴上酋長帽進行簡單的臉部化裝後,圍着棚屋跳土著舞。充分體驗活動的快樂。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對色彩感興趣,能大膽運用多種顏色繪畫,表現不同時間段樹林的景色。

2、大膽表現,體驗交流的樂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觀察過三個時間段(白天、傍晚、夜晚)樹林景色變化的圖片。

物質準備:PPT,畫紙、水彩筆、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結合PPT,引導幼兒回憶、講述不同時間段小樹林的景色。

提問:你看過白天、傍晚、夜晚的小樹林嗎?它們的景色有什麼不一樣?

為什麼這些樹林的顏色會不一樣?(顏色的變化是由於光線的變化造成的)

二、啟發幼兒構圖。

1、師:如果請你來繪畫你想畫什麼時候的小樹林?你會使用什麼顏色?

2、教師出示範圖,引導幼兒觀察圖中樹葉的顏色。

師:老師也繪畫了不同時間段的小樹林,看白天的小樹林用了什麼顏色?傍晚、晚上的呢?

三、引導幼兒繪畫小樹林。

1、構圖:先繪畫小樹林。

2、根據時間段的不同,在樹木輪廓塗上相應的顏色。

四、展示與分享:師幼共同佈置"美麗的樹林"展,共同欣賞,作品。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8

主題名稱:我上大班啦!

主題來源

開學了,孩子們一定會高高興興地來到幼兒園,他們已經是大班的小朋友了。在度過了一個快樂的暑假之後,孩子們又回到幼兒園,他們暫時一定還不能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為了幫助孩子們實現以家庭生活為主到以幼兒園生活為主的轉變,老師們經過商量,確定了這一主題。

主要教育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實現以家庭生活為主到以幼兒園生活為主的轉變,讓插班生漸漸熟悉小朋友和老師,為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做好鋪墊。

2、鞏固幼兒已有的一日生活常規,鞏固幼兒的各種生活習慣。培養幼兒上課集中注意力的習慣。培養幼兒具有做值日生的責任感和光榮感。

3、學習用語言、繪畫、泥塑等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用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見聞,用繪畫、泥塑等方式表現人物的動態。繪畫時,坐姿和握筆姿勢正確。

4、學會關心和幫助中小班的弟弟妹妹,學會和同伴團結友愛,學習用關心愛護的語言和小朋友交往。

5、鍛鍊幼兒的身體,增強幼兒的體質,動員幼兒堅持上幼兒園。

6、和插班生幼兒的家長做好溝通,瞭解幼兒的情況,並及時把幼兒在園表現反映給家長。

7、讓幼兒瞭解中秋節、教師節。

主題知識網絡

快樂的暑假

慶祝教師節、中秋節

怎樣當好大班的哥哥姐姐

爭做值日生

八大智慧網絡

1、語言智慧

1談話:我們的新教室、快樂的暑假

2詩歌:我是大班的小朋友

3故事:小貓釣魚

4複述:小貓釣魚

5幼兒英語

2、自我認識智慧

1慶祝教師節

2中秋家家樂

3、人際關係智慧

1討論:怎樣當哥哥姐姐

2給弟弟妹妹送禮物

4、數理邏輯智慧

1複習、2填數字;3實物的二級分類、4拼成幾個圖形;

5圖形的三級分類、6有什麼不同;7分類記錄、8立體圖形歸類

5、音樂智慧

奧爾夫音樂教育

6、空間智慧

手工:送給弟弟妹妹的禮物

7、身體運動智慧

學新操複習體能遊戲

主要活動內容和過程

活動一:我是大班的小朋友

活動中,孩子們學習了詩歌“我是大班的小朋友”,並且學習做值日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看看他們做事情認真的樣子,真像大班的哥哥姐姐呢!自己套枕頭套!自己做清潔,做環保衞士,擦乾淨自己的凳子!

活動二:給弟弟妹妹送禮物

孩子們摺好了小紙球,準備送給小班的弟弟妹妹!

小弟弟,別哭,和我一起玩小紙球吧!

活動中,孩子們先進行了手工活動“折小紙球”,摺好小紙球以後,他們都興高采烈地拿着小紙球想要送給小班的弟弟妹妹,希望他們不要哭。通過這次活動,孩子們自己體驗到了自己是幼兒園最大的哥哥姐姐,學會了關心小班的弟弟妹妹。送小紙球以後,他們還和小班的弟弟妹妹一起玩,哄他們,叫他們不要哭,看着他們負責認真的樣子,真覺得他們長大了!

活動三:慶祝教師節

活動中孩子們先表演了自己新學習的大班早操,然後進行了遊園活動。孩子們都紛紛講了祝老師“教師節”快樂的話。

活動小結

通過三週的活動,孩子們基本上實現了以家庭生活為主到以幼兒園生活為主的轉變。老師進行了每個小朋友的自我介紹活動,新的插班生也漸漸熟悉了班上的小朋友和老師。三週的活動中,班上老師堅持一致地要求幼兒,並且督促幼兒基本上鞏固了良好的生活常規和學習常規。值日生的工作也在開展,孩子們都很樂意做值日生,責任心也很強。通過手工活動和給小班孩子們送禮物的活動,不僅鍛鍊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還培養了孩子們關心他人的情感,增強了他們做大班哥哥姐姐的責任心。在學習新的早操的過程中,孩子們都不怕累,認真學習,很快就學會了,掌握得也比較好!活動中,孩子們堅持做環保衞士,在手工活動中能做到節約用紙,在慶祝表演活動中也能做到不大聲講話,不製造噪音。

小百科:大班,拼音dà bān,是指清代稱新科進士引見時按一、二、三甲編排的班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