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必備】幼兒園教案範文合集5篇

【必備】幼兒園教案範文合集5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74W 次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案5篇,歡迎大家分享。

【必備】幼兒園教案範文合集5篇

幼兒園教案 篇1

  活動準備:

1.自制多媒體課件《不説話的朋友》

2.準備《未來小區》的畫板、各種公用設施的小圖片。

  活動過程:

  (一)激發參與活動的興趣。

1.利用多媒體課件,引起

幼兒興趣。(課件1)

2.參觀文化廣場的公用設施,交流生活中常見的公用設施。(課件2)

提問:你看到有哪些東西是為我們服務的?

  (二)認識路燈和健身器材的作用,萌發愛護公用設施的意識

1.認識路燈的作用。(課件3)

2.討論:路燈是我們的朋友,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我們的朋友呢?

3.瞭解健身器材及其作用。(課件4)

小結:所有這些東西對我們都很有用,給予我們很大幫助。可真像我們的朋友。這些朋友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公用設施”。

  (三)引導幼兒回顧自己熟悉或曾經使用過的公用設施,進一步累積知識經驗。

1.幼兒討論,説説自己認識的公用設施。

2.欣賞各種公用設施。(課件5)

  (四)我為小區請“朋友”。

1.展示“未來小區”畫板,激發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2.請幼兒為小區請朋友。幼兒操作,自由交流。

  活動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繼續探索更多的公用設施,並和同伴一起分享。

2、在美工區設計未來的公用設施。

  設計意圖:

在我們的身邊有許多朋友,而作為不説話的朋友——公用設施,它不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更是安定社會、文明社會的標誌,是不可缺少的社會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們也看過、用過一些公用設施,但是對公用設施的無私美好、默默無聞和傾心服務於人的精神以及該如何愛護瞭解不多。為了讓幼兒認識更多的公用設施,體驗公用設施給人們帶來的方便,激發幼兒喜愛和保護公用設施的情感,形成愛護公用設施人人有責的公德意識,我們設計了《不説話的朋友》這個活動。首先,從幼兒日常生活入手,讓幼兒看看、説説自己所認識的“朋友”,回顧自己熟悉或曾經用過的公用設施,激發幼兒探索公用設施之情。接着利用信息技術展示鐵路、汽車等,名為欣賞,實為對公用設施作用再度展示,拓展幼兒的知識,使他們感受到不説話朋友的巨大作用,從而把情感投射到沒有生命的物品上,激發對公用設施的熱愛之情。最後通過富有生活情趣“我為小區請朋友”這一環節,讓幼兒充分利用已有的經驗,通過貼貼、説説、體驗到公用設施給人們帶來的方便,懂得了人人要愛護公用設施。整個活動使幼兒認識到公用設施就是我們不説話的“朋友”,我們的生活離不開他們,有了它們我們的城市會越來越美麗,我們的生活會越來越文明、安定,從而使幼兒對公用設施的喜愛和愛護之情得到了昇華。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一些常見的公用設施,知道它們給大家帶來的好處,是我們不説話的“朋友”。

2.激發對公用設施的喜愛和愛護之情。

3.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幼兒園教案 篇2

活動時間:20xx年3月8日

活動地點:本班教室

活動對象:媽媽或奶奶、外婆、幼兒、教師

活動目標:1、知道三月八日是婦女節,是媽媽、奶奶等婦女的節日。

2、通過親子活動,萌發關心長輩的情感,增進與長輩之間的感情。活動準備:大鼓、球、佈置節日氣氛的教室、旺仔饅頭、橘子、桂圓、勺、氣球、面具等

活動過程:

一.遊戲:寶寶找媽媽――媽媽們戴上面具,孩子們分別去找自己的媽媽。

師:寶寶們,媽媽都戴上面具了,我們一起去找找自己的好媽媽,

找到了就請媽媽坐上你的小椅子。

二. 談話:“媽媽(奶奶)真辛苦”

師:每年的3月8日是婦女節,就是媽媽、奶奶、外婆、阿姨等等女性的節日。今天,我們小朋友都把自己的媽媽請到我們幼兒園裏過媽媽的節日了,開心嗎?

——請幼兒媽媽向幼兒介紹自己從早上起牀到晚上睡覺這一天中自己所做的事情。重點説説在家忙許多家務,關心寶寶;在單位還有繁重的工作。

——幼兒互相説説自己媽媽或奶奶、外婆在家怎麼關心自己的。

三.幼兒表演環節

師:媽媽每天都這麼辛苦,我們愛不愛媽媽?媽媽好不好?那現在我們

就一起唱首《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歌送給媽媽,祝媽媽節日快樂!好不好?

四.互動環節

(1)擊鼓傳花

遊戲規則:老師背對擊鼓,當鼓聲停止時,花球落在哪個小朋友手裏,哪個小朋友就和媽媽表演一個節目。遊戲反覆進行。

(2)小腳踩大腳

遊戲規則:小朋友的腳穿上鞋套踩在媽媽的腳上,一步一步往前走,看哪一隊先走到終點,先到終點的那一隊為勝。遊戲可反覆進行。

(3)踩氣球

遊戲規則:幼兒在腳上系兩個氣球,媽媽去踩其他幼兒的氣球(一分鐘),最後看誰剩下的氣球多為勝利。

(4)“揪尾巴”

遊戲規則:媽媽遊戲規則遊戲將自己的孩子背起來在保證自己孩子不從自己的背上掉下來的同時去揪別的家長的尾巴,揪掉尾巴的家長取消遊戲資格。一次8組家庭參加逐漸淘汰。

(5)媽媽找寶寶

師:一開始我們寶寶玩了找媽媽的遊戲,寶寶們都很幫,一下子就找到了媽媽,那我們現在也考考媽媽,好不好?矇住媽媽的眼睛,讓媽媽來找我們好不好?但你們一定不可以有聲音哦。

(6)剝橘子、桂圓,用勺喂媽媽吃旺仔饅頭

師:媽媽平時很辛苦,以前在家裏,都是媽媽剝橘子給我們吃,現在我們長大了,會做很多事情了,今天讓媽媽好好兒休息一下,我們自己來剝橘子給媽媽吃,好嗎?看一看,哪個寶寶最會剝橘子,剝的最快。

(7)贈送禮物媽媽

將自己畫的,粘貼的,剪的等作品送給自己的媽媽,讓她們看到自己的本領,認識到我們在長大。

五.活動結束

師:今天我們寶寶和媽媽歡聚一堂共度媽媽的節日,開心嗎?我們寶寶以後要做讓媽媽天天開心的.寶寶,最後我們在一起送媽媽一首《媽媽節》的兒歌,祝所有媽媽們青春永駐、幸福永存!

幼兒園教案 篇3

活動目的:

1、給予幼兒大膽表現和展示自我的舞台,發現不一樣的自己。

2、做個文明小觀眾,能為同伴的精彩演出鼓掌。

活動時間:5月25日——5月28日下午3:45——4:15(為期四天)

負責人:馬金娜、何雅麗、姜雪(可以向顧瓊潔諮詢)

活動準備:小舞台宣傳海報

活動流程:

各個班級上報兩個節目,制定出節目單,按秩序進行表演。

宣傳海報、舞台、橫幅佈置:丁志強負責

教學反思

六一之前我們是忙碌的,六一之後我們是收穫的、幸福的,這種幸福是和孩子們一起參與的各種活動,看着孩子們在各種活動中得到不斷地成長欣慰的幸福,這種幸福是“把節日還給孩子,讓每一個孩子都感受到節日帶來的快樂與收穫”這種理念。活動讓每一個孩子充分展示了他們活潑的個性,給了他們一個平等的機會去參與,去體驗,去感受,使“六一”慶祝活動真正成為孩子們展示自己的大舞台!

幼兒園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能運用觀察討論並嘗試猜測的方法,理解繪本畫面內容,用連貫的語言大膽表述。

知道不同動物的咬痕特徵,並能根據咬痕判斷是哪種動物。

領會故事藴含的寓意和哲理。

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教學重點、難點

能運用觀察討論並嘗試猜測的方法,理解繪本畫面內容,用連貫的語言大膽表述。(重點)

知道不同動物的咬痕特徵,並能根據咬痕判斷是哪種動物。(難點)

活動準備

課件PPT 輕音樂 小豬頭飾1個、小鳥、小兔、狐狸、鱷魚、河馬等頭飾。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出小豬。

1,出示小豬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今天老師看到小朋友太可愛了,所以老師我太喜歡你們了。今天來還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我的好朋友你們想認識他嗎? 芝麻關門我看誰在偷看啊?芝麻開門,

提問:這是什麼啊(小豬)可愛吧?喜歡他嗎?今天我們講的就是關於小豬的故事。想聽嗎?

2 展示PPT第1—2頁,引語:小豬今天遇到了一個難題,想請小朋友來幫忙,我們一起來看看小豬遇到了什麼困難?小豬做了一個好大的餅,累得睡着了。等他醒來一看,咦,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問題:小豬的大餅被誰咬了一口?請幼兒觀察,想一想。你想會是誰那?幫助小豬想一想!會是那些小動物那?

二、瞭解故事的發展情節。

引語:小朋友幫小豬想了這麼多哪,讓我們和小豬一起在這裏找答案吧!

1.展示PPT第3—4頁:問題:小豬找到了誰啊?(小鳥)怎麼問哪?幼兒自由回答老師總結。“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豬問小鳥。“不是我 你看——”小鳥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嗯,果然不一樣”

2.師幼扮演角色表演小豬和小鳥的對話,加深對這兩句話的記憶,為下邊的故事情節做鋪墊。

老師當小豬你們當小鳥我們來演一遍他們的對話“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豬問小鳥。“不是我 你看——”小鳥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嗯,果然不是你。”小鳥咬的像什麼呀?(三角形)

3.展示PPT第5—10頁:對各種動物肢體語言的模仿和對話及對各種動物咬痕特徵和誰咬的進行了解。

小豬又找到了誰呀?(兔子)説什麼啊?師幼:“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豬問兔子。“不是我 你看——”兔子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嗯,果然不一樣”小豬又找找到了?(狡猾的狐狸)怎麼問啊?“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豬問狐狸。“不是我 你看——”狐狸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嗯,果然不是你。”狐狸咬的像什麼呀?(三角形,比小鳥咬得大)小豬還是沒找到傷心地走着!找到了鱷魚怎麼問啊?“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豬問鱷魚。“不是我 你看——”鱷魚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嗯,果然不是你。”鱷魚咬的像什麼呀(鋸,尖尖的)。

4.展示PPT第11—13頁:傷心的小豬還是沒有找到兇手所以就還找,找到了河馬怎麼問哪?“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豬問河馬。“河馬張大了嘴”輕輕的咬了一小口,小豬看到河馬咬掉了那麼多小豬尖叫了一聲“啊——”的大餅呀!問題:變得更小了.小豬找到兇手了嗎?小豬還是沒有找到。

5.展示PPT第14頁:小豬肚子餓得“咕咕叫”“啊嗚”它也在大餅上咬了一口 “吧唧吧唧”,他一邊嚼着大餅,一邊想:究竟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我們來看有什麼變化(看課件)請幼兒想一想:小豬找到兇手了嗎?幼兒與同伴互交流説一説。誰是兇手啊?小朋友自己説!

三、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課件PPT 輕音樂 )請幼兒給故事起名字,鼓勵幼兒大膽去想,告訴幼兒故事的名字:誰咬了我的大餅。

1.我們的故事講完了我們給這個故事起個好聽的名字吧?(互相交流)讓幼兒自己大膽説。這本書的作者給他起了一個誰咬了我的大餅的名字。好聽嗎?你們説一變。

師幼表演故事,讓幼兒自選較色:小豬、小鳥、小兔、狐狸、鱷魚、河馬等,聽故事帶頭飾表演。幼兒自己找到自己的咬痕!

四、在表演活動中自然結束本次活動。

小豬説“今天太謝謝你們了,幫我找到了咬餅得人原來呀是我,嘿嘿”真的謝謝你們!我們一起去吃餅吧?

教學反思

在本活動中,幼兒能掌握故事內容,並能大膽想象與猜測,在角色表演中掌握句型“**,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幼兒能通過對比猜測動物的牙印。在第一次試上的時侯,使用PPT,效果不理想,由於是第一次給他們上課見到陌生的男老師幼兒剛開始有點不適應有點害怕,所以活動中幼兒不是很主動,而且興趣也不濃。發現不足之後進行修改,然後再次試上,這次幼兒已經對我有點了解先播放PPT大餅圖片進行講述,幼兒對動物的牙印很感興趣,很樂意去觀察並説一説自己的發現。然後在播放PPT完整欣賞故事。在故事的開始時,有個別幼兒已經猜到是誰咬了大餅,但不確定。還有個別幼兒説是小猴咬的,當時我很着急,因為小猴不是故事中的小動物,在通過多次的對比、驗證、猜測之後,最終找到的答案,而且還從中瞭解了動物的牙印與牙齒的關係。但是在最後欣賞PPT時,我們在前面已經揭曉了故事的結局,解開了懸念,所以幼兒講述的積極性不高。在第三次試上時我們將懸念留到了欣賞PPT的時候,幼兒講述的積極性就提高了,最後在驗證自己的猜測,這樣來之不易的結果讓幼兒很開心,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在欣賞PPT時插入了音樂,這樣聲圖並茂,提高了幼兒講述的積極性和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

小百科:餅是人們最喜愛的食物之一,種類很多。如:枕頭餅、油鍋盔、煎餅果子、葱花餅等,中國人把“餅”吃出了花樣,而在國外,人們對“餅”也是鍾愛有加,有許多獨特又美味的烹飪方法。

幼兒園教案 篇5

在小班結束時我們開展過“我喜歡的”主題活動,其中觸及到孩子們喜歡吃的食品,於是孩子們紛紛將各種食品、飲料的包裝帶到了幼兒園,在活動之餘,我發現有個別幼兒將各種盒子在堆高,於是我便將這些材料保留了下來,並引導幼兒繼續收集類似的材料,在本學期投放到建構角中,在孩子的操作中發現:

1、幼兒具有簡單的堆高技能,如將各種盒子擺放整齊的堆高,但容易失敗,不能進一步的利用輔助材料。

2、幼兒缺乏耐心和毅力,多次失敗後便會放棄。於是我便想通過一次活動去引導幼兒建立新的堆高技能,持久耐力與毅力。

此次建構遊戲不僅僅是意願結構遊戲,更多的是益智與科常類遊戲,通過提供充分的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不同水平所需要的結構材料,包括盒子、瓶、罐以及教師為幼兒所創設的活動環境,在激發幼兒堆高的同時讓幼兒自由地選擇和使用,通過和長頸鹿、高樓、東方明珠塔等物體比高低,激發幼兒的堆高願望,克服困難,積累經驗。

在活動中教師最重要的是觀察,瞭解幼兒的構建意圖,尊重幼兒的構思,鼓勵幼兒運用自身及他人的經驗完成自己的建構目的,並能學習、積累利用輔助材料幫助物體堆高等經驗。活動中,充分讓遊戲內容隨幼兒的知識積累、經驗的豐富、建構技能的提高而日漸擴充,日漸精確而逼真。

  遊戲準備:各類盒子、瓶、罐,墊板、紙板、泡沫板等、木積若干

  環境創設:

活動室四周佈置各種動物、植物及建築物等形象,房頂下吊有飛機、

小鳥等形象

  遊戲要求:

1、幼兒通過嘗試、發現,運用各類不同的物體進行堆高,積累堆高的建構經驗與技能。

2、幼兒大膽操作,體驗成功的快樂。

  遊戲過程:

一、引起興趣:

1、幼兒參觀活動室環境,知道房子、大樹、長頸鹿等都是高高的,小鳥、飛機也都能飛得高高的。

2、激發幼兒嘗試利用堆高技能與其比高低的興趣。

二、幼兒操作,教師巡迴觀察:

1、與成功的幼兒分享成功的經驗與喜悦,鼓勵幼兒作更新的嘗試。

2、幫助失敗的幼兒樹立信心,總結失敗的經驗,不斷地嘗試。

三、分享:

1、請成功的幼兒介紹,分享成功的喜悦與經驗。

2、共同討論失敗的原因,激發幼兒再嘗試的願望。

(重點:學習使用輔助物)

四.幼兒再操作(重新選擇材料)

1、鼓勵願意嘗試不同物品的幼兒。

2、引導有經驗的幼兒與有困難的幼兒合作完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