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有關幼兒園教案範文合集5篇

有關幼兒園教案範文合集5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75W 次

作為一名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教案5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幼兒園教案範文合集5篇

幼兒園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知常見的可泡發食品由小變大的有趣現象。

2、願意動手嘗試把正方形的紙變一變。

3、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4、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黃豆、水泡過的黃豆;綠豆、有芽的綠豆;泡過的木耳;

2、木耳、胖大海、茶葉、鈣奶餅乾等容易泡發的食品;温水,透明玻璃杯若干。玉米,爆米花,大米、大米花,米飯。

3、正方形的紙若干,氣球若干,一把雨傘。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小朋友,現在是春天了,你感覺到天氣有什麼變化嗎?你身上的衣服有什麼變化呢?幼兒討論,教師小結:春天的天氣變得越來月暖和了,小朋友身上穿的衣服越來越少。

2、現在幼兒園裏的小草、柳樹上的葉子

3、有什麼變化呢?幼兒答後,教師小結:幼兒園的小草變綠了,柳葉開始發芽,並一天天長大。

二、基本部分:

1、小朋友請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出示幹木耳與泡過的木耳,請幼兒用手摸摸有什麼感覺,然後説出木耳泡發後發生的變化。

2、出示黃豆與泡過的黃豆,綠豆與綠豆呀,觀察它們有什麼不一樣,知道黃豆、綠豆用水泡過發生變化。

3、出示玉米與爆米花觀察,大米與大米花,讓幼兒知道玉米、大米加熱能變成爆米花、大米花。大米加水加熱變成米飯。

4、引導幼兒觀察茶葉、胖大海放在温水的變化,然後品嚐茶水。

5、出示雨傘(教師操作變大變小),鼓勵幼兒説説自己的發現,聯想生活中的哪些物品象雨傘一樣用時打開,不用時摺疊起來。(扇子、摺疊椅、牀等)

6、幼兒創新,把手中正方形紙變一變(三角形、花、魚、長方形、小正方形等),看誰的點子多。

7、展示幼兒作品,教師小結。

三、結束部分:

老師和幼兒帶上氣球到場地上,觀察氣球怎樣能變大和變小,然後一起尋找氣球的玩法。

幼兒園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認識並理解符號“≠”、“=”表示的意義。學習用“≠”、“=”符號表示兩個集合間的數量關係。

2、在教師的引導下初步建立等量關係。

3、培養幼兒清楚講述操作結果的習慣。

4、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教具:點卡(一組數量一樣多,一組數量不一樣多),符號“≠”“=”各一個,數羣卡。

學具:

活動過程:

一、集體活動。

1、看數羣説出其數量。

2、看點卡感知數量。

(出示圖一)問:卡片上有什麼?它們一樣多嗎?你怎麼知道它們一樣多呢?

3、認識等號。

問:怎麼讓別人知道紅點和綠點一樣多呢?(出示等號,引導幼兒觀察)。這個符號是什麼樣子的?(引導幼兒發現“兩條線一樣=長,兩條線間距離一樣寬”)誰知道它叫什麼名字?(等號)它表示什麼意思?(等號就表示一樣多、相等的意思)。

4、感知等號的用法。

現在老師把等號放在紅點和綠點的中間表示什麼意思?(引導幼兒説出10個紅點和10個綠點一樣多)。這個式子怎麼讀呢?(教師帶領幼兒讀)

5、認識不等號。

(操作點子)問:去掉1個綠點,還能用等號嗎?為什麼不能?不一樣多可以用什麼來表示呢?(出示“≠”,引導幼兒觀察)不等號和等號有什麼區別?不等號放在這裏表示什麼意思?怎樣讀?

二、幼兒操作。

1、個別幼兒在黑板上看圖擺放“等號”或“不等號”。

2、幼兒集體檢查。

3、教師擺放數羣卡,幼兒説出應該放等號還是不等號。

三、教師小結“等號”、“不等號”的用法後結束本次活動。

幼兒園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 培養幼兒欣賞文學作品的興趣。

2、 引導幼兒理解散文內容,感受散文的語言美、意境美。

3、 發展幼兒的文學感受能力。

活動準備:

1、 小花蝴蝶、蝴蝶媽媽、小雨點等紙偶;畫面:森林、小熊的鐵皮屋、粉色荷花、有窗玻璃的房子。

2、 選擇一個下雨天進行此次

活動。

活動過程:

1、 教師出示小花蝴蝶紙偶,導入主題。

指導語:下雨了,小花蝴蝶不能出去玩,她舞着美麗的.翅膀在

屋子裏飛來飛去,嘴裏嘟噥着:"沒辦法出去玩了,真沒意思。"

2、 教師邊操作蝴蝶紙偶,邊有感情地朗誦散文。引導幼兒討論:

小花蝴蝶喜歡下雨嗎?為什們?小雨是怎樣唱歌的?

3、 教師出示畫面,再次朗誦散文,引導幼兒理解散文內容。

指導語:小雨發出"沙沙沙""丁丁丁""吱吱吱""嗒嗒嗒"的

聲音時,它在幹什麼?

4、 教師手持紙偶,與幼兒共同講述散文。重點指導幼兒模仿雨聲,並根據散文內容分別説出小雨在幹什麼?

幼兒園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説説、看看、學學中,初步感知車子也是我們的好朋友。

2、願意參加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區域創設:車城——引導孩子把家裏的玩具車帶來讓大家一起玩。

2、實物自行車、摩托車、汽車。

3、玩具滑板車熊。

活動過程:

1、導入: 看,是——小熊來了(讓寶寶打招呼)。

今天,小熊是乘滑板車來幼兒園的。

2、談話:車子是我們生活中的好朋友。

提問:今天,寶寶是乘什麼車來的?

3、説説、看看、學學幾種車

** 自行車是我的好朋友

過渡:寶寶看什麼車來了呀?(出示自行車)

提問——這是自行車的凳子在哪裏?

(要腳分開注意安全)

我們騎自行車還可以到哪裏去?

小結:自行車帶寶寶去了好多地方,寶寶一起來謝謝它好嗎?

——兒歌

自行車,你真好!

你是我的好朋友。

謝謝!再見!

** 摩托車是我的好朋友

過渡:寶寶看這是什麼車?

提問——摩托車的輪子在哪兒呀?

是圓圓的還是方方的?

數一數有幾個輪子?

寶寶乘爸媽的摩托車來幼兒園,還可以去幹什麼?

小結:我們乘着摩托車幹了很多事,我們謝謝它。

,車子是我們的好朋友

(兒歌同上改編)

** 小汽車是我的好朋友

過渡:寶寶乘過小汽車。

提問:下雨了,寶寶乘在小汽車裏會不會淋濕呀?

為什麼?

小結:小汽車不讓寶寶淋濕衣服的也是我的好朋友。

乘乘小汽車。

4、延伸活動

我們開汽車去找一找還有什麼東西也是我們的好朋友?

幼兒園教案 篇5

教學思路:

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要從孩子小時候開始抓起,要把講衞生好處大的理念通過家庭和幼兒園的教育,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幼兒一日生活當中,規範幼兒的行為。

這節課是本着讓幼兒知道每天上幼兒園都要穿着整潔,在生活中時刻做到講衞生,並注意保持自己乾淨整潔的目標進行記設計的。為實現這一目標,我以講故事的形式引入,以小星星的活動貫穿課堂始終。教學中,利用兩組對比鮮明的圖片引導幼兒初步瞭解講衞生的好處,在幼兒仔細觀察後提示幼兒説説自己對這些小朋友的看法。接着進一步引發幼兒思考:第二組圖片中的小朋友為什麼做的不好?你想要對他們説些什麼呢?那麼我們以後要怎麼做呢?讓幼兒在相互交流中認識到穿着乾淨整潔的幼兒比較受人歡迎,產生一種也想成為一名穿着乾淨整潔的小孩子。

活動目標:

1、知道每天上幼兒園都要穿着整潔。

2、知道乾淨整潔的孩子較受人歡迎。能表達自己也想成為穿着乾淨的小孩。

3、感受整潔穿着可以讓自己的心情愉快。

活動準備:

課件

活動過程:

一、穩定幼兒情緒:

做手操:

大門兒開了進不來,小門兒開了進不來,

前門兒開了進不來,後門兒開了進不來,

中門兒來了進來了,教室門開了,老師進來了,

全體起立!做早操!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五六七八。

解散—— 集合!

二、教師講故事: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一個新夥伴,他一個人在家可沒意思了,想來咱們幼兒園,和小朋友們一起玩呢,你們瞧,這是誰呀?{出示小星星圖片}

師:咱們和小星星打個招呼吧!

生:小星星你好,歡迎你來玩兒!

師:小星星剛走進幼兒園就看到一個踢皮球的小朋友,這個小朋友抱着皮球玩的可高興了,他身上乾乾淨淨的,連手也沒有弄髒,小星星就想:他真是個乾淨的小孩,我想和他玩兒。(引導幼兒説:“乾淨的小孩”,依次展示幾個穿着乾淨整潔的小孩子圖片,讓幼兒練習説句子“真是個乾淨的小孩”。)小星星接着往裏面走,來到教室裏,看見一個小班的小孩正在吃米飯,他渾身都是大米,可髒了,説:“這個小男孩真是個髒小孩”(引導幼兒説“髒小孩”。 然後依次展示幾個穿着髒亂的小孩子圖片,讓幼兒練習説句子“真是髒小孩”。)

三、再聽故事,觀看故事圖片,回答問題。

教師提問:

1、小朋友們再看一看這些圖片,小星星喜歡跟誰玩?

那你們想跟誰一起玩呢?

為什麼?

我們應該對他們説些什麼呢?

2、我們一起幫它們想一想,應該怎麼做,大家才會主動和它一起玩呢?

3、你們要當那一種小朋友?

那你在平時要怎麼做呢?

三、教師提醒幼兒保持穿着整潔的重要性與方法.

教師提問:

1、我們一起來想想看,怎麼樣才能讓自己保持整潔呢?

如:吃飯 慢慢吃,不要因為着急而弄髒衣服,

畫畫或吃飯時,都要記得繫上圍兜。

2、除了穿着整潔之外,還有那些做法可以讓自己成為受歡迎的小朋友呢?

強調:我們都要做個講衞生的好孩子。

課後延伸:

找一找我們幼兒園裏有哪些講衞生的小朋友,幫助那些不講衞生的小朋友。

活動評價:

1、能夠知道乾淨整潔的小孩子較受人歡迎。

2、能夠回答教師的提問,不跑題。

3、能表達自己也想成為穿着乾淨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