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植物教案十篇

關於幼兒園植物教案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5W 次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植物教案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幼兒園植物教案十篇

幼兒園植物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關心瞭解植物生長的過程。

2、關注新技術在常見蔬菜培植中的運用。

二、活動準備。

幼兒種植實物、照片、記錄表、錄像。

三、活動過程。

(一)交流種植植物的方法:

1、前一段時間我們在自然角里種了大蒜和洋葱,小朋友們都非常關心這些植物,為植物做了許多的事情,誰願意來説説你是怎麼種這些植物的?

2、幼兒自由交流介紹。

(1)容器的情況:大蒜和洋葱需要適宜的容器(實物和照片結合)

①(幼)可以用可樂瓶種洋葱,把洋葱架起來再放入水,這樣洋葱的根就能往下生長了。(可能追問:問什麼要架起來,有什麼作用)它的根就能很好的吸收養料了(動腦筋)

追問:洋葱除了可以種在水裏,還可能種在哪裏呢?

②種在土裏的容器,下面要打個洞,這樣澆水太多可以從洞裏流出來,大蒜不會爛掉。

③小結:原來植物可以種在水裏,也可以種在泥土裏。你們是用什麼工具來種的呢?

(2)使用工具情況,各種工具的名稱和不同用途(照片)

①(幼)我是用釘耙把土耙鬆種下大蒜的,我天天都去澆水現在大蒜都長高了。釘耙是用來刨土的,可以把泥土弄鬆,方便我們種植植物。

②(幼)我是用鏟子扒土種下大蒜的。(合作)追問:你是用大鏟子還是小鏟子,它們用起來有什麼不一樣?(根據幼兒回答情況)

③(幼)大鏟子可以挖很多的土,小鏟子只能挖一點點的土。

④追問:你們覺得用大鏟子方便還是用小鏟子方便?(大的地方需要大鏟子,自然角的盆子小,用小鏟子方便。)

⑤小結: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作用,適合用在不同的地方,有了工具的幫助讓我們種植更方便。

(二)交流分享植物生長的情況:

1、小朋友們這麼關心我們的自然角中植物的生長,還做了記錄呢。誰來説説你的發現。

2、幼兒介紹自己的發現:(用多種形式:幼兒介紹、問小朋友等)(照片、觀察記錄、實物)

a、(幼)我發現洋葱先長根然後再長葉子。(觀察的真仔細)(圖畫式記錄)(也可請別的幼兒解讀)追問:還有什麼植物也是這樣呢?

b、(幼)我發現洋葱的根比大蒜的根長。(照片式記錄、幼兒的比較)洋葱的根有長、大蒜的根有長。(多種記錄方法)(小棒、尺)

師:是嗎?我來比比看,真的,5釐米比2釐米長,有3釐米呢。(根據具體情況)

c、(幼)我發現種在土裏的大蒜,澆水的長的很好,不澆水的就死掉了。(幼兒繪畫做品)

師:原來植物的生長需要水。

d、放在水裏的洋葱生長比較快,但是沒有營養很快就會長得不好了。

師:那有什麼辦法呢?(加營養液、怎麼加的)(會用量杯,學會看刻度了)

師:原來植物的生長需要營養。

e、沒有陽光照射,洋葱發芽後葉子是黃黃的。

提升:光合作用。(找資料)

小結:小朋友本領真大,觀察得真仔細,發現了植物生長需要陽光、空氣、水和營養,這樣這些植物才能生長的好。那麼除了這些,你們發現植物的生長還有什麼祕密?

f、(幼)我發現放在暖棚裏的洋葱和大蒜比放在陽台上的長得快。

師:這是為什麼呢?

(師):暖棚的温度比外面高,我們天天都測量温度,水裏都結冰了很冷—1度,暖棚裏温度也能保持5度,這樣就能保持植物生長的温度了,那你們在哪裏還看到過暖棚?

(照片和觀察記錄)(堅持性)(合作搭暖棚?)

(三)觀看錄像:

(1)花匠伯伯是怎樣搭建暖棚的?(無聲、背景音樂錄像)師和幼兒邊看邊交流怎麼搭的。

師:為什麼要搭雙層暖棚?

師:是這樣嗎?讓我們聽聽花匠伯伯是怎麼説的?

(2)花匠介紹。

(3)師:我有個問題,到了晚上太陽下山了,天氣很冷,暖棚裏的温度就下降了。你想設計怎樣的暖棚可以一直保持暖棚裏的温度?

小朋友相互討論,簡單交流(搭雙層、放小電珠、加熱等)

(4)師:你們想了這麼多的好辦法,老師在材料箱中投放了很多材料,我們可以去試一試,讓我們自然角的植物在冬天也能生長得很好。

活動結束:小朋友一起探討。

幼兒園植物教案 篇2

情況分析

隨着社會的發展,保護環境已成為全人類日益關注的問題。而對幼兒進行環境啟蒙教育,使幼兒知道環境污染的危害,瞭解一些簡單的環保知識並建立初步的環保意識,為他們長大以後成為具有牢固的環保觀念的人創造一個良好的開端,奠定一個紮實的基礎,是很有必要的。隨着幼兒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我們進一步結合勞動教育,組織幼兒自己動手美化環境,保護環境,使他們把初步的環保意識轉化為自己的行動,並在活動中鞏固這種意識。於是我們在植樹節這天,為美化、淨化環境,組織幼兒給種路旁的植物澆水,宣傳綠色植物的好處,教育小朋友要愛護樹木。

活動目標

1、知道“3月12日”是植樹節。

2、通過活動的開展,讓幼兒懂得保護植物就是保護環境的意識。

3、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耐心、愛心,體驗同伴間相互勞動的喜悦。

活動準備

1、介紹植樹節的相關活動。

2、已學會用水壺給植物澆水的技能。

3、提醒幼兒注意安全,知道要保護好植物,不能隨便折斷樹枝。

活動過程

1、交代具體要求,告訴幼兒今天是植樹節,我們將為路邊的植物澆水,為環保己的一份力。

2、幼兒提着水壺出發到路邊。

3、師提出要求,要按順序給路邊的植物澆水並注意不碰斷小樹苗不踩壞小花蕊。

4、幼兒開始給植物澆水,教師巡迴觀摩並給予指導,引導幼兒用正確的方法。

5、教師對幼兒的勞動給予肯定並進行。

6、幼兒收好小水壺回園。

7、互相交流體會,師活動。

效果評析

從活動的結果來看,我們對幼兒進行的愛護植物保護環境的教育是有成效的。我們不是通過説理、説教的方法對幼兒灌輸環保知識,而是重視讓幼兒獲得豐富的直接經驗,讓他們從有趣的活動中去體驗、去認識。幼兒的這些情感及知識是來自於他們的自身經驗的,其中的因果關係也基於思維可及的範圍,幼兒可以通過自己的經驗做出判斷,獲得正確的認識,作出正確的反應,從而調節自己的行為和習慣。

雖然很累,但是他們很開心,一張張小臉乾的紅彤彤的,在太陽光的照射下顯得特別好看。因為他們知道植樹能美化環境,使我們的城市更加美麗。生活中的教育無處不在,生活中的美麗點點滴滴,讓我們的心更温暖,真正生活在“藍天、綠地、紅積木;健康、快樂、我最棒”的教育藍圖下!

幼兒園植物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觀察爬行植物,認識幾種常見的攀爬植物,知道它們的名稱和特徵。

2、藉助提問的線索,學會有序的觀察觀賞植物和果蔬類爬藤植物,瞭解爬行植物的攀爬特性。

3、能認真的觀察植物,快樂的表演小手爬。

二、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2、收集各種爬行植物的圖片。

三、活動過程。

(一)複習兒歌《螃蟹歌》。

(二)教師模仿螃蟹爬。

1、師:小朋友,你來猜一猜,這是誰在爬阿?你還知道哪些動物會爬?

2、教師帶領幼兒念兒歌,啟發幼兒仿編兒歌。

(三)觀察《幼兒用書》,感知各種爬行的植物。

師:除了動物會爬,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會爬的植物呢!你知道哪些植物會爬嗎?

(四)幼兒自主閲讀《幼兒用書》,感知各種爬行的植物。

(1)幼兒自己看圖閲讀畫面,在在集體面前交流自己看到的爬行植物。

(2)引導幼兒閲讀【幼兒用書】探索爬行植物攀巖爬牆的特徵。

師:看圖説説,圖上有什麼?你知道它叫什麼名字嗎?它長在什麼地方?

師:這種植物是什麼樣子的?它是怎樣生長的?

師:你覺得它爬的高嗎?如果沒有牆,沒有支架它能爬上去嗎?

(3)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攀爬植物,説説:這些攀爬植物是依靠什麼爬上去的?

這些植物的末端有什麼?猜一猜,看一看這個卷鬚是什麼?它有什麼用?

師:小動物是用腳右路或爬行的,爬行植物末端的卷鬚就是植物的小吸盤,它們不停生長並緊緊地吸住牆體和支架向上攀爬。

(五)啟發幼兒想一想。

西瓜,南瓜是爬行植物嗎為什麼?如果給它一個支架它能爬上去嗎?為什麼不讓它爬上去呢?鼓勵幼兒大膽的想一想:這些爬行植物有什麼用?

教師小結:爬行植物的品種很多,它們都有長長的可以攀巖的藤。在爬行植物中有綠色葉片,紅色葉片的爬山虎和能開花的紫藤這些觀賞植物;有葡萄的藤,習慣的藤這些水果植物;還有葫蘆藤,絲瓜藤這些蔬菜植物。觀賞植物一般種植在牆邊和廊檐下,供人麼觀賞乘涼;水果和蔬菜植物一般是搭支架讓植物向上攀爬伸展,在長長的藤上結出更多的果實,或者種植在農田裏,讓長長的瓜藤滿地爬行,結出更多更大的瓜果,供人麼品嚐。

(六)討論活動:你還知道哪些爬行植物,這些植物有什麼用?

(七)音樂活動《小手爬》。

師:小動物會爬,植物會爬,我們小朋友的小手會爬是嗎?讓我們隨着音樂表演小手爬的動作好嗎?

教師帶領幼兒隨着音樂表演《小手爬》,改變音樂的節奏,帶領幼兒進行小手慢慢爬和快快爬。

幼兒園植物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瞭解植物的根部吸水後傳遞給莖幹和枝葉,促進植物生長。

2、觀察把芹菜放入裝有食用色素的水裏,莖和葉子的變化。

活動概要

- 把芹菜放入裝有食用色素的水裏,觀察芹菜莖和葉子的變化。

準備活動

- 【自由選擇活動-科學領域】Big eye small eye活動紙- 植物吃的東西(植物吃些什麼呢?)

活動內容

【導入】

1、觀看動畫片【植物吃的東西】,説一説植物是怎樣喝水的。

- 我們吃什麼長大呢?

- 我們吃下的食物會進入到身體的消化器官裏,然後就會產生營養,營養供給到身體需要的地方就會使我們長高也可以保護我們身體健康。

- 那麼植物吃什麼長大呢?

- 植物是怎樣喝水的?

- 植物的根部吸水後就會傳遞給莖幹和枝葉,促進植物生長。

【展開】

2、觀看視頻【植物吃的東西】,瞭解實驗目標,備品以及順序。

- 今天我們要做的實驗叫什麼?

- 做實驗的時候都需要哪些東西呢?

- 放入食用色素水裏的芹菜會有什麼變化呢?

- 看一看實驗順序。

1)在水杯裏放入食用色素。

2)把芹菜斜着切開。

3)把切好的芹菜放入色素水裏。

4)過一天之後觀察芹菜的變化。

【活動:觀察芹菜的變化】

3、把芹菜放入色素水中,推測芹菜的變化。

- 把芹菜放入色素水中會有什麼變化呢?

- 過了一天之後就可以發現芹菜葉和莖的變化,明天再來觀察吧。

4、觀察放置一天的芹菜葉和莖。

- 用放大鏡觀察芹菜的葉,有什麼變化?

- 分別橫着切開芹菜和豎着切開芹菜,用放大鏡觀察截面的不同。

- 有什麼變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呢?

【結束】

5. 實驗結束後,Big eye small eye活動紙-植物吃的東西(芹菜的顏色發生變化)寫出實驗結果。

幼兒園植物教案 篇5

活動目的`:

1、能單手持物向前跑。

2、感受用樹葉做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有繩子的葉片

活動過程:

一、教師示範。

1、出示繫有繩子的樹葉,唸完“小小樹葉,和我比比,一二三四,誰拿第一”後,教師牽着葉片在場地上跑動。

2、教師再次演示,請幼兒觀察教師跑動時葉片飄起來的樣子。

二、嘗試活動。

1、請幼兒嘗試:誰能讓葉片飄起來追你?

2、教師觀察幼兒的探索情況,請幼兒想一想為什麼自己的葉片飄不起來。

3、針對個別幼兒的問題,引導幼兒探索怎樣才能讓葉片飄的高,提醒他們不要踩住葉子。

4、請幾名幼兒探索成功的幼兒來演示,其他幼兒觀看。

三、集體活動。

1、幼兒齊念兒歌,唸到“誰拿第一”時往前跑。

2、提醒幼兒遊戲時勿碰撞他人。

學習活動:青青的小草

1、知道小草的顏色、質地、氣息等特徵。

2、加深幼兒對草的感情,培養幼兒愛護草和保護環境的意識及良好習慣。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學習觀察的技能。

學習過程:

1、感覺草地。

請小朋友在草地上踩踩、跳跳、説説有什麼感覺?(注意豐富幼兒詞彙,幫助幼兒恰當地表達,説出自己的感覺。如:我感到草地是毛茸茸的,草地很柔軟,像地毯一樣。)

2、認識草地。

鼓勵幼兒在草地上自由玩耍,引導他們從草的顏色、氣味、形狀、大小等方面進行觀察。(小草葉子比較容易受傷,小朋友要注意保護它。)

人們為什麼要種草呢?(引導幼兒從多方面説説小草的用途――在草地上玩感覺很舒服,草地可以美化環境,草可以釋放氧氣供人和動物呼吸,有的草是動物的食物,草可以擋風沙,防止水沖毀河岸。)

3、討論如何保護草。

草對我們人類真重要,你願意保護它嗎?你想怎樣保護?你看到過別人破壞它嗎?看到了該怎麼辦?

4、延伸活動“集體組畫:百草園”。

鼓勵孩子利用自由活動時間把自己發現的小草制面標本,或畫出來佈置百草園,想像人們自覺保護環境及大自然的美麗景象。

幼兒園植物教案 篇6

主題實施背景:

在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是植物,但是,這也從未引起過孩子們的注意,雖然孩子們天天接觸這些東西,卻很少思考些什麼問題,於是,想通過這樣的一個主題活動,讓孩子們共同來關心身邊的一些東西,共同探索奇妙的植物世界,同時讓孩子們養成一種喜歡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培養孩子良好的觀察習慣,學會發現一些自然現象,並想通過多種形式、多種途徑的學習方法,讓幼兒瞭解更多的植物知識,去結識更多的植物朋友,讓孩子真正喜歡植物,喜歡大自然,知道我們的生活和植物有着密切的關係,離開了植物,人類將無法生存。

環境創設:

1、利用季節的特徵,將教室的一面黑板用各種田野裏的東西裝飾成一幅美麗的圖畫,讓幼兒似乎置身於美麗的大自然中,從而感受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是植物,植物給我們帶來很多的好處,萌發去探索植物的願望;

2、在教室內懸掛幼兒自己製作的樹,將教室佈置成一片小樹林;

3、開闢小小種植園,讓幼兒每天去觀察一下植物的生長情況,並作些記錄;

4、佈置一個“植物的問題”角落,把幼兒發現的植物問題在牆壁上展示出來,與其他幼兒共同分享、討論;

主題一:幼兒園的小花園

活動(一):我的植物朋友

目標:

1、喜歡和老師、小夥伴一起參觀、發現幼兒園的各種植物;

2、嘗試運用各種形式表達自己看到的植物;

準備:一些花草樹木的圖片

過程:

1、和幼兒一起參觀幼兒園的小花園,並佈置一項任務:要求每一位幼兒找一棵樹做你的好朋友;

2、回到活動室,和幼兒一起討論自己找到了什麼樹做你的好朋友,並説説你的好朋友是什麼樣子的;

3、教師根據幼兒述説,出示相應的圖片,一起認識各種各樣的樹,包括其外形特徵等,如樹的粗細、高矮等;

生成與反思:在帶領一大羣的孩子到室外觀察時,總有一部分的孩子游離於集體之外,但是我也分身乏術,只能顧及到我身邊的一些孩子,有一半的孩子圍在我身邊,我們一起找樹,觀察各種植物,還有將近一半的孩子自己在尋找他們的朋友,所以在回到活動室,組織大家討論時,大部分的孩子能講出他所找到的植物朋友,在討論時,有一個小朋友説:“我發現有一棵樹上的葉子都掉光了,而有些樹上的葉子還是綠綠的,這是為什麼呢?”由此引出了下一個活動:“常綠樹和落葉樹”。

活動(二):常綠樹和落葉樹

目標:

1、能通過進一步的觀察,瞭解常綠樹和落葉樹的不同之處;

2、樂於表達自己的發現;

準備:一些常綠樹和落葉樹的葉子

過程:

1、再次觀察幼兒園的樹,引導幼兒發現兩種樹的不同之處,如:葉子;

2、教師小結:人們基本可以從樹的葉子上來區分常綠和落葉樹;

3、請幼兒説説自己還曾經看到過什麼樹,它是常綠樹還是落葉樹,為什麼?

4、延伸活動:請幼兒回家找找周圍的常綠樹和落葉樹,並把它畫下來,最好能説出它的名字。

生成與反思:

或許是我太低估孩子們的發現能力,孩子們在尋找兩種樹的特徵時,輕而易舉的就發現:常綠樹的葉子小小的,而且比較硬,徐順成小朋友説:“因為它的葉子長的牢,所以不容易掉下來;”由於告訴孩子們:常綠樹的葉子一年四季都是綠的,就有一個小朋友説:“不對,這棵常綠樹上也有黃的葉子,為什麼不叫它落葉樹呢?”於是我請孩子們圍到我身邊,請大家一起來説説這棵樹究竟是常綠還是落葉,結果有一個小朋友説出了答案:“這棵是常綠樹,它黃的葉子掉了,新的葉子又長出來了,這樣它一年四季都是綠的,”我及時給予了肯定。其實,有好多的問題,完全可以有孩子自己來回答,讓他們共同來分享各自的經驗,而且,通過這種途徑獲得的經驗,孩子們的記憶特別深刻,作為教師,何樂而不為呢!

幼兒園植物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奇特的植物葉片,初步認識貴州原生或引種的幾種神奇植物。

2、培養幼兒對大自然的興趣和探索自然奧祕的好

奇心。

教學準備]

銀杏、跳舞草、鵝掌楸、豬籠草的葉片實物及植株圖片若干。

[教學形式]

採取猜謎語、講故事,展示實物、師問幼答的教學方式。

[教學過程]

一、銀杏

1、猜謎語:我知道許多小朋友都喜歡猜謎語、聽故事,今天我先出個謎語,如果猜中了,我就講個好聽的故事給你們聽,好不好?

像蝴蝶,像紙扇,秋天黃,真漂亮。(將銀杏葉分發給每個幼兒,近距離觀察它的獨特形狀)對!叫銀杏。真厲害!想不到這麼難的謎語,小朋友一下子就猜着了!好,現在該我講故事了。

2、講故事:離都勻不遠處,有個地方叫福泉。很久以前,福泉有個好官白秀才,他辦事公道,懲惡揚善,深受百姓擁戴。白秀才家門前有棵銀杏樹,是他小時候同爺爺一道種下的,老百姓為了表示感謝,就把這棵樹叫做“白秀才”。千百年來,在一代代老百姓的呵護

下,“白秀才”終於長成世界上最大的銀杏樹。(向幼兒展示福泉古銀杏照片)

3、擴展知識(師問幼答,引導看圖):“白秀才”的腰有多粗?(胸徑6米。用幼兒教室的大小作比方,要13個叔叔阿姨手牽手才能圍一圈)它的個兒有多高?(50米高。比4座二幼教學樓疊起來還高)它有幾歲?(6000歲。比二幼幾百個小朋友的歲數加起來還大)銀杏樹不僅長得高大帥氣,而且葉子能做藥,木材能打傢俱,可以説,銀杏全身都是寶。在公園裏、街道旁、高山上,到處都能見到銀杏樹,春天綠油油,秋天金燦燦,我們的家園真漂亮!

4、鞏固認識:再看看我們手裏的小樹葉,它的模樣像什麼?(引導幼兒觀察、思考,通過葉片的外形特徵認識銀杏)

二、跳舞草

1、小小草,生三都,你唱歌,它跳舞。

2、古時候,三都有個美麗善良、喜愛唱歌跳舞的水族女孩,一天,狗腿子將姑娘強行搶去,威逼她為壞蛋土司表演。姑娘誓死不從,投江而亡。不久,江邊長出一株漂亮的小草,每當有人唱歌時,小草便跟隨歌聲,翩翩起舞。當地老百姓説,這株小草就是姑娘變的,還給它取了個非常好聽的名字:跳舞草。

3、跳舞草生長在三都縣瑤人山,是一種珍稀植物。它的葉柄上,長着一大兩小共3枚葉片,每當聽到美妙的歌聲時,它的小葉便會雙雙起立,翩翩起舞,非常神奇。跳舞草不僅會跳舞,還可以做藥治病。(展示跳舞草圖片)

4、師問幼答,讓幼兒通過葉片的功能特徵認識跳舞草。

三、鵝掌楸

1、小馬褂,樹上長,沒袖子,真涼爽。

2、當年,孫悟空大鬧天宮,把王母娘娘的蟠桃宴攪得稀里嘩啦,一隻天鵝掌,被孫悟空聞了聞順手拋下,不料落到花果山,變成了鵝掌楸。

3、200萬年前,地球經歷冰期浩劫、氣候變冷後僅存2種鵝掌楸,中國有1種,都勻螺絲殼大山裏有一片原生種,青雲湖公園也有種植。

(展示圖片)花朵像鬱金香,大而美麗,外國人稱 “中國鬱金香樹”。樹有20多層樓高(60米)、三個大人合抱(胸徑3、4米),木材可做傢俱。環保樹種,抗二氧化硫(如火山爆發時噴出的氣體,煤炭燃燒時冒出的黑煙)等有毒氣體。它的根和皮都是治病的藥。

4、鵝掌楸的葉子像天鵝、又像鴨子的腳掌,到了秋天,更像一件件金黃色的馬褂。(觀察實物,師問幼答,通過葉片的外形特徵認識鵝掌楸)

幼兒園植物教案 篇8

一、設計意圖。

在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是植物,但是,這也從未引起過孩子們的注意,雖然孩子們天天接觸這些東西,卻很少思考些什麼問題,於是,想通過這樣的一個主題活動,讓孩子們共同來關心身邊的一些東西,共同探索奇妙的植物世界,同時讓孩子們養成一種喜歡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培養孩子良好的觀察習慣,學會發現一些自然現象,並想通過多種形式、多種途徑的學習方法,讓幼兒瞭解更多的植物知識,去結識更多的植物朋友,讓孩子真正喜歡植物,喜歡大自然,知道我們的生活和植物有着密切的關係,離開了植物,人類將無法生存。

二、環境創設。

1、利用季節的特徵,將教室的一面黑板用各種田野裏的東西裝飾成一幅美麗的圖畫,讓幼兒似乎置身於美麗的大自然中,從而感受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是植物,植物給我們帶來很多的好處,萌發去探索植物的願望;

2、在教室內懸掛幼兒自己製作的樹,將教室佈置成一片小樹林;

3、開闢小小種植園,讓幼兒每天去觀察一下植物的生長情況,並作些記錄;

4、佈置一個"植物的問題"角落,把幼兒發現的植物問題在牆壁上展示出來,與其他幼兒共同分享、討論;

三、活動過程。

課程一:我的植物朋友。

(一)目標。

1、喜歡和老師、小夥伴一起參觀、發現幼兒園的各種植物。

2、嘗試運用各種形式表達自己看到的植物。

(二)準備。

一些花草樹木的圖片。

(三)過程。

1、和幼兒一起參觀幼兒園的小花園,並佈置一項任務:要求每一位幼兒找一棵樹做你的好朋友。

2、回到活動室,和幼兒一起討論自己找到了什麼樹做你的好朋友,並説説你的好朋友是什麼樣子的。

3、教師根據幼兒述説,出示相應的圖片,一起認識各種各樣的樹,包括其外形特徵等,如樹的粗細、高矮等。

課程二:常綠樹和落葉樹。

(一)目標。

1、能通過進一步的觀察,瞭解常綠樹和落葉樹的不同之處。

2、樂於表達自己的發現。

(二)準備。

一些常綠樹和落葉樹的葉子。

(三)過程。

1、再次觀察幼兒園的樹,引導幼兒發現兩種樹的不同之處,如:葉子;

2、教師小結:人們基本可以從樹的葉子上來區分常綠和落葉樹;

3、請幼兒説説自己還曾經看到過什麼樹,它是常綠樹還是落葉樹,為什麼?

4、延伸活動:請幼兒回家找找周圍的常綠樹和落葉樹,並把它畫下來,最好能説出它的名字。

幼兒園植物教案 篇9

活動目的:

1、植物分為種子植物和孢子植物,我們最常見的植物一般為種子植物。而大多數的種子植物都有相同的基本結構:根、莖、葉、花、種子。

2、讓幼兒識別種子植物所具有的結構及其相應的功能,並在最後完成一幅植物畫。

活動準備:

1、室外活動時讓幼兒多觀察植物的樣子,對植物的身體有相應的認識。

2、準備2—3盆不同的植物;植物的圖片及其生長過程的視頻(從種子發芽到開花結果);為每個孩子準備繪畫工具;一張向日葵的擬人畫。

活動過程:

1、激趣導入,引發思考

師:你們剛剛在外面看了那麼多的植物,有沒有發現它們和夏天還有春天的時候,有什麼不一樣呢?(讓幼兒起來發言回答)

師:對的,我們都看到秋天到了,樹上的葉子掉下來了。那我們小朋友有手、有腳丫、身體、還有嘴巴那麼多部位,才構成了我們一個完整的人,你們説,植物是不是也有很多部位呢?(邀請幼兒起來回答,描述自己看到的,並引導其説出正確的名字:根、莖、葉、花、種子。)

2、主動探究,自主建構

師:看來大家都還是十分了解植物的組成的,今天老師也請到了一位小朋友,它也是一種植物,它就是向日葵小朋友。(將事先準備好的向日葵畫拿出。)

師:我們小朋友吃了飯才能長大,那向日葵是不是也應該吃東西呢?有沒有人知道向日葵小朋友是用什麼吃飯的呢?都吃些什麼的呢?(請小朋友回答,用根來吃飯,水、各種營養)

師:除了根的功能,向日葵小朋友的其他部位又有什麼用呢?也請小朋友認真觀察老師接下來給你們看的圖片。(引導幼兒;葉子是植物的鼻子,有呼吸作用;莖是輸送養分,是植物的手和身體;花能夠形成果實,果實裏就有種子了)

師:所以,一般的植物都是由根、莖、葉、花、種子組成,有些植物還能結果。那向日葵小朋友和其他的植物是怎麼樣變成現在的樣子,讓我們先看看視頻,記得要好好觀察,小小種子是怎麼變出大大的植物的。(播放視頻,請幼兒回答)

3、操作實踐,加深認識

師:看來大家非常瞭解植物的身體了,那就請大家根據自己對植物的瞭解,來畫一種自己喜歡的植物吧。然後再上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介紹自己的植物。(畫完後,請幼兒介紹指出畫上植物根莖葉等部分。)

4、拓展延伸

師:剛剛那棵生病的小樹,因為被壞人破壞了,還在掛點滴,你們掛鹽水的時候,是不是也很疼啊?植物是我們的好朋友,它們不單單能在烈日下給我們送來陰涼,還能給我們帶來新鮮的氧氣,所以我們一定要保護好植物,不要故意去摘它的葉子、花兒,用石頭扔他。我也帶來了自己的好朋友,給你們認識。(拿出自己帶的植物給幼兒看,並輕輕觸摸)植物是老師的好朋友,老師也希望你們能和它們成為好朋友,希望你們像老師一樣,要像對待我們自己的好朋友一樣對待它們,好嗎?

師:老師剛剛給你們家介紹的植物,只是植物界的一類,叫種子植物,其實還有蕨類植物、苔蘚植物,很多很多,如果你們還想了解更多的,那就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尋找吧!

幼兒園認識植物教案,這個世界就是由動物和植物一起組成的,尤其是植物的重要性對於所有的動物來説都是重要的,植物的種類有很多,我們要教會幼兒認識一些常見的植物。

幼兒園植物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瞭解植物怎樣過冬,感知冬季植物與氣候變化的關係。

2、通過觀察、繪畫、交流等方式,進一步感知各種植物在冬季的不同狀態。

3、有探索植物奧祕的興趣及愛護植物的情感。

4、體驗明顯的季節特徵。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1、課件—植物的過冬準備。

2、圖片—冬天的樹,稻草。

3、記錄紙,彩色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話題。

1、教師:小朋友,你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冬季)

你感到氣候有什麼變化嗎?

2、教師:這麼冷的天氣,花草樹木會凍死嗎?植物們準備好怎樣過冬天了嗎?

(二)引導幼兒觀察植物,並記錄植物現象。

1、教師:冬天到了,小樹上的葉子有什麼變化?大樹上有什麼變化?小草是什麼樣子的?

2、教師:請小朋友自主觀察,並講述自己的發現和自己的疑問。

3、教師引導幼兒有重點地觀察個別植物,幫助幼兒進一步感知植物的變化。

(1)觀察大樹。

請小朋友仔細觀察冬天的樹是什麼樣子?想一想,它們凍死了嗎?找一找樹上還留下了什麼?(引導幼兒發現芽苞、果實、種子等。)

(2)教師:請小朋友剝開芽苞看一看,它裏面有什麼?猜一猜,明年春天會變成什麼?

(3)觀察小草

請小朋友在草地上觀察,看看冬天的小草怎麼樣了?想一想,小草凍死了嗎?挖出小草的根看看是什麼顏色的?根上長着什麼?

4、教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植物,並用自己的彩筆記錄植物過冬的種種表現。

(三)組織交流。

教師:請小朋友跟同伴講講你的記錄和發現,看看植物過冬有幾種方式?

(四)幫助幼兒瞭解植物過冬的各種方式。

1、教師:冬天到了,落葉樹的葉子紛紛掉下來,常青樹的葉子仍然還是綠色的;落葉對樹木過冬有幫助嗎?(減少水分蒸發、落葉能化為肥料、營養樹根)

2、教師:小草是什麼顏色?它冬死了嗎?(有的小草根已經死了,但是它留下了種子,有的小草根還活着,明年春天還會發芽。)

3、教師:人們怎樣幫助植物過冬呢?(在樹上塗石灰、扎乾草,為油菜、麥苗撒上草灰、幹糞,把怕冷的觀賞植物搬到室內或温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