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五年級北師大語文教案大綱

五年級北師大語文教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26W 次

  篇一: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我們的錯誤》教案

五年級北師大語文教案

教材分析

《我們的錯誤》是一首外國兒童詩,它用富含哲理的語言,以一種內心剖白的形式與學生進行對話,説明了在人生道路上面對錯誤,認識錯誤,改正錯誤的重要意義,從而引導學生面對錯誤時,要正確認識它,並採用積極的態度改正它。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一貫重視抓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對於犯了錯誤的學生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平時班中有犯了錯誤的學生,全班同學都敢於批評指出,以理奉勸,並能熱情幫助其改正錯誤,班中批評和自我批評的風氣較濃。所以學習這首詩歌先讓學生反覆吟誦,在讀中感悟,再充分調動學生的已有知識與情感的參與,讓學生聯繫自己的實際,用發生在自己身上或身邊的事例來豐富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從而更好地感悟詩歌的內涵。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1個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在反覆吟誦中感知、體味、感悟這首詩歌的內涵。

3.抓住關鍵詞句,啟發學生聯繫自己的實際來加深對詩歌內容的理解。

4.培養學生正確面對錯誤,積極改正錯誤的品格。

5.瞭解詩歌的語言風格,學習詩歌的表達方式。

教學準備

課前學生分組採訪身邊最敬佩的人是怎樣看待錯誤的。要求定好採訪對象,擬好採訪提綱,再做好採訪記錄,最後全組討論寫好採訪後感。

教學過程

一、營造氛圍,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課前老師佈置大家採訪你身邊最敬佩的人怎樣看待錯誤的,讓大家當了一回記者,現在我們召開一個小小的採訪發佈會,請各組的首席記者簡要地説説採訪的情況。(各組代表彙報)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外國兒童詩《我們的錯誤》,相信能讓大家對“錯誤”有更進一步的瞭解。(板書課題,生齊讀。)

[結合本單元“語文天地”中“初顯身手”環節,課前指導學生調查採訪自己身邊最敬佩的人如何看待錯誤,讓學生合作完成採訪任務,既培養了學生的交際能力和蒐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又為上課伊始營造氛圍打下感情基礎,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快速閲讀課文,找出生字詞。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會,同桌互檢識字情況。

[學生的識字水平各有不同,把識字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利用了學生本身具有的資源,又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2.學生自己練讀課文2~3次,把課文讀通讀順,邊讀邊做批註。

3.四人小組練讀課文,讀後交流討論不理解的問題。

三、品讀詩歌,感悟內涵

1.開展“讀詩擂台賽”:各組比賽讀;男女生賽讀;師生接力讀;個人挑戰讀。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以讀代講,把讀書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有足夠多的時間走進文本,碰撞心靈,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及相互間的評價,使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

2.各學習組選一小節詩品讀,討論説説對該小節詩的理解。小組彙報學習情況。

(1)生:讀了第一小節我們知道了每個人,特別是每個年輕人都免不了會犯錯誤,就連成吉思汗這樣的大英雄也不例外。……

(2)生:從第二小節中我們知道了錯誤會給人帶來很大的危害,但也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就如平常説的“吃一塹,長一智。”

生:我們小組是這樣理解“錯誤可能是下一次錯誤的開始,失敗也可能是成功之母”。如果一個人犯了錯誤,不及時反省,改正錯誤,那以後還會犯更多的錯誤。相反,如果認真反省,在前一次的失敗中吸取教訓,積累經驗,並用曾經犯下的錯誤不斷提醒自己,激勵自己,就能獲得更大的成功。所以不要因為害怕犯錯誤而停止做事情。

師相機向學生推薦“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要重複錯誤。——周恩來”、“我的最重要發現是由失敗給我的啟發——戴維”等警句名言,加深學生對該小節的理解。

(3)生:從第三小節我們知道了錯誤並不可怕,天才和偉人也犯錯誤,但他們用積極的態度去改正錯誤從而獲得成功。……

師先相機引導學生説説天才和偉人怎樣用積極的態度正確地對待錯誤的.。再讓學生想像如果他們錯誤地對待錯誤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可結合愛迪生髮明電燈的實驗過程等事例進行分析。

最後組織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討論説説對“可怕的不是錯誤,可怕的是錯誤地對待錯誤”這句話的體會。

個別彙報。(在此之前老師可看情況,列舉“小時偷枚針,大了偷塊金”這個淺顯的俗語説明“漠視錯誤的存在,任其發展下去,這樣錯誤地對待錯誤的後果是很可怕的”來拋磚引玉,啟發學生打開思路。)

(4)引導學生通過學習第四小節詩歌,瞭解在人生道路上正確對待錯誤的重要意義。讓學生找出這節詩中詞語反覆朗讀,再與刪去重複詞語後的詩句作比較,體會詩歌上句尾與下句尾重複的效果。

3.學生默讀課文,找畫出詩歌中自己覺得最形象的話與同學互相交流説一説,再多讀幾次,感受詩歌生動、形象的描寫。個別彙報。

4.學生齊讀詩歌,用心傾聽自己與心靈的對話。

四、讀寫結合,拓展延伸

1.寫心得筆記。(任選一題寫)

(1)選詩歌中自己感受最深的語句,結合自己的親自經歷和體驗,寫寫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2)檢查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學習上存在的錯誤,並寫寫自己學了詩歌后是如何看待自己的錯誤,要怎樣採取積極的行動去改正錯誤。

2.作品交流。把作品貼在教室四周的牆壁上,學生相互看一看,評一評,改一改。

五、小結,佈置後續作業

1.再次修改作品,整理成文。

2.回訪本組課前採訪的人,與他談談你學了課文後的新想法。

3.積集與“錯誤”有關的名言警句。

教學反思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力求體現課改的新理念:

1.以讀為本,讀中感悟。本課設計了快速閲讀、自己練讀、小組練讀、各組比賽讀、男女生賽讀、師生接力讀、個人挑戰讀,品讀,默讀,齊讀等多種讀書的方式。

2.尊重學生個性化的閲讀,把閲讀學習的主動機交給學生。

3.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篇二: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語文《包公審驢》教案

教材分析

本單元以“智謀”為題,選編了兩篇傳統智謀故事作為主體課文。通過學習課文,不僅要使學生了解賀龍和包拯兩位歷史人物,而且要引導學生從他們處理事情的方法和態度上懂得智慧的重要作用,從小養成在學習、生活中認真觀察、勤於動腦的習慣。《包公審驢》是單元主體課文之一,它講述了一個充滿智慧的斷案故事,整個故事以毛驢為線索,主要講了王五的好毛驢在市鎮被人偷換成了一頭瘦驢後,氣憤地到官府報了案。包公運用智慧,從毛驢身上找到突破口,巧妙地破了案。全文可以概括為“狀告毛驢——細審毛驢——找到毛驢”三個部分,讚揚了包公辦案足智多謀、出神入化。

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受電視劇的影響,對包公的神奇斷案故事都有不同程度的知曉。課文故事性很強,學生閲讀興趣很容易調動起來,且易讀懂。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放手讓學生自主閲讀,指導學生合作編演課本劇,進行與文本的對話和對故事的再創造。

教學目標

1.自學課文的生字新詞,重點理解“驚慌失措”、“懊惱”、“聞所未聞”、“冒名頂替”的意思。

2.引導學生閲讀課文,概括故事內容和列小標題,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3.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描寫包公語言、動作、表情的詞句體會包公辦案的深思熟慮和足智多謀。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指導學生編排課本劇,培養學生語言表達和合作能力。

教學準備

1.學生蒐集有關包公的資料。

2.教師準備小黑板或課件,檢測學生自學生字詞的情況。

教學過程

一課

一、導入新課

1.“猜一猜”遊戲(教師説,學生猜。)“火盡爐冷平添心猿意馬。”猜一個字。(“驢”字)(教師板書:驢)我國宋代有一個著名的清官。廬州人,執法嚴明,善於斷案。(教師板書:包公)

2.説説你對包公還有哪些瞭解?(生説)教師肯定學生所説的有關包公的事,補充解説:“公”是古人對人的一種尊稱,他原名包拯,有多個官銜當過開封府府尹。因為北宋建都在開封,開封府尹也就是北宋首都的“市長”了。是個大官。

3.今天我們要讀的故事就發生在包公身上,還與驢有關。(教師板書:審)學生齊讀課題。

4.讀了這個題目,你有什麼問題?(包公為什麼要審驢?驢子不會説話,他怎樣審驢的?)那好,我們就帶着問題一起來讀讀這個故事。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學生帶着問題自由讀課文,用自己的方法學習生字詞。

2.誰來説説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學生概括,教師指導。)

3.看來“驢”在這個故事中是不可缺少的哦!那你能不能按照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給課文加三個小標題。(驢被偷換,狀告毛驢;細審毛驢;找到毛驢。)

三、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教師展示小黑板或課件)

1.認讀詞語:掙(zhèng)錢轡頭聽差(chāi) 耷拉 圈(juàn)欄審衙役懊惱一聲不吭聞所未聞驚慌失措冒名頂替

2.指名學生讀,師生共同正音。

3.特別指導學生注意多音字:掙、差、圈

4.對比記憶字形。

審()案()吭()衙()役()

神()按()炕()銜()投()

5.選擇你理解的詞語練習説話,提出你不懂的詞語。

6.教師特別引導學生理解詞語:聞所未聞、驚慌失措、冒名頂替、懊惱。

四、朗讀課文

自由選擇合作學習夥伴朗讀課文,注意把課文讀順。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板書課題,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個斷案故事。

2.用簡單的話説説故事的主要內容。

二、品讀課文

1.引讀故事的起因。

(1)包公為什麼要審驢?課文哪幾段寫了?

(2)學生自由讀課文一、二自然段,劃記出描寫毛驢的句子,仔細讀一讀,找出它們的不同之處。

(3)學生交流回答。教師出示句子,對比朗讀:

王五像愛護珍寶一樣愛護它。他不但把這頭驢喂得毛色發亮,還親手給毛驢做了一個漂亮轡頭。驢還拴在樹上,驢背上鞍子還是那個鞍子,套在驢嘴上的轡頭也是自己親手做的那個漂亮的轡頭,可是驢卻是一頭毛色難看的瘦驢了!

(4)順勢引導、朗讀:想想王五面對兩頭毛驢時是什麼心情?指名練習有感情的朗讀句子。

(5)過渡:就這樣,王五帶着滿腔憤怒和希望來到了包大人面前。面對着這樣一位特殊的被告,包公如何審案的呢?

2.細讀故事經過。

(1)帶着問題小組合作朗讀課文3~9自然段。説説你讀懂的句子或提出你的問題,小組交流。

(2)小組合作學習課文。

(3)小組彙報共同學習讀懂的課文。教師引導學生抓住重要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讀,體會包公的足智多謀。

“包公了解了案情,皺着眉頭想了想,把驚堂木一拍,大聲喊道……”(包公能快速找到辦案的方法,很聰明。)

“不要給它吃,不要給他喝,把它嚴嚴實實關上三天!到時我再來審它!”“把這頭冒名頂替的蠢驢打四十大板,要用勁打!”(包公十分熟悉驢的本性,他的足智多謀來源於他淵博的知識。)“現在把它放了,隨它愛上哪就上哪。”(説明包公知道毛驢會逃回自己的家,心裏很有把握抓到偷換毛驢的賊。)

(4)問題解答場:學生提出疑問,師生共同思考解答。

(5)讀了這部分課文,包公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教師板書:足智多謀)

(6)包公審驢的過程讓人疑團重重,也讓人不由自主的為包公喝彩。咱們把它排成課本劇,再現當時的情景,怎麼樣?

(7)提出要求:小組合作排演課本劇,注意角色的分配和合作;每個同學要投入角色,聯繫故事情節,體會角色説話時的神態、動作和心情;角色的語言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適當改動。

(8)生排練、表演,師生共同評議。

3.齊讀故事結果。

(1)過渡;瘦驢在包公的審訊下飛奔出了公堂。它跑到哪裏去了?偷換毛驢的賊被捉住了嗎?

(2)生齊讀課文第10、11自然段。

三、延伸拓展

1.想一想,這個故事裏都有誰使用了計謀?結果如何?

(包公使用了計謀,巧妙的抓住了小偷。小偷也使用了計謀,他將驢偷偷調換,這樣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讓自己逃脱罪責,但這樣的計謀是害人害己。王五也使用了計謀,他的計要是正當的。)

2.其實,古代人們利用智慧解決問題的小故事還有很多,比如《草船借箭》、《司馬光砸缸》等,讀一讀這些故事,體會他們的聰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