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新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綜合教案設計(精選12篇)

新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綜合教案設計(精選12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28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新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綜合教案設計(精選12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新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綜合教案設計(精選12篇)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綜合教案設計 篇1

【單元導讀】

本單元的四篇課文,分別寫了母親、養母、老師和著名的科學家。他們都有一顆愛心:愛子女、愛學生、愛祖國。他們或竭盡全力撫育兒女,或把殘疾兒童引入智慧之門,或為祖國和人民的事業立下不朽功勛。這幾篇寫人的文章,都着眼於表現人物的特點,但寫法各有不同。有的致力於表現人物感情世界的變化;有的注意運用外貌描寫和語言描寫揭示人物的內心活動;有的側重選取典型事例來反映人物的崇高品質;有的則試圖通過環境描寫來烘托人物。

學習這些課文,要注意引導學生懂得愛人和怎樣愛人;瞭解寫人記敍文的基本要求,懂得寫人要把人放到事件中寫,通過人物的外貌、動作、心理、語言等刻畫人物特點;初步瞭解寫人的基本方法,如通過外貌、語言描寫揭示人物內心;選取典型事例寫出人物及性格特點;通過環境描寫烘托人物形象等。

【口語交際】

小記者採訪——身邊熟悉的師長

一、學習重點

1.通過採訪,懂得怎樣和師長交談。

2.學會記錄對方説話的要點。

二、口語交際指導

1.向師長提問要有禮貌。

2.注意圍繞中心相機提出問題,力求把採訪引向深入。

3.聽師長介紹,注意記錄談話要點。

4.用普通話,口齒要清楚。

三、口語交際範例

例如:採訪商場經理。

1.明確採訪目的——商場經營宗旨、狀況,瞭解人們的消費水平。

2.制訂採訪計劃——分組進行,選擇能説會道、有組織能力和一定寫作能力同學擔任。

3.設計好所提問題。做好記錄。

如:

①你們商場都經營什麼商品?效益怎麼樣?

②你們商場經營的宗旨是什麼?有什麼特色服務?

③你是如何管理這麼大的一個商場的?有些什麼賞罰措施?

④人們喜歡購買什麼樣的商品?如果遇到刁蠻顧客要求退貨怎麼辦?

4.注意禮貌用語,採訪開始結束時對經理表示感謝等。

【口語交際練習】

親愛的同學們,你在人生旅途中,已經走過了五千多個日日夜夜,迎送了十幾個春夏秋冬,在這些幸福難忘的歲月裏,是父母,像日月一樣緊緊伴隨在你身邊,用一片真情呵護着你,培育着你,是父母帶給你無盡的温暖,奮鬥的信心和成功的動力,而他們留給自己的,卻是歲月滄桑的印記,但他們無怨無悔,只用自己的愛心蘸着濃濃的真情默默地為你寫着一個大字——值!

請結合以上材料,並根據下面假設的各種情境,向父母訴説一些真話一片真情。(注意意思要明白,語言要得體。表達時可同時針對父母兩人,也可只針對父或母)。

1.當父母在學習上給你施加過重的壓力時你想説:

2.當父母在工作或生活上遇到不順心的事而唉聲歎氣時,你勸道:

3.當父母為你操勞過度病倒時,你安慰道:

4.當你困難中及時得到父母的理解、關愛和幫助時,你動情地説:

5.當你在老師、同學面前評價自己的父母時,你深有感觸地説:

參考答案與提示

1.爸爸媽媽!求求你們,讓我喘口氣吧!我知道你們是為我好,可我已經很努力了。我一定不會讓你們失望的。你們別再給我施壓了,好嗎?

2.爸爸,別再煩惱了,生活哪有一帆風順的。碰上點困難,挫折是難免的,我知道,爸爸是個堅強的人,這點困難還能嚇住你嗎?一切向前看,咬咬牙就過去了。

3.媽媽,你不要着急,安心養病吧,我會照顧好自己,還有爸爸的。家裏的一切你就放心吧。

4.爸爸,媽媽,謝謝你們,衷心地謝謝你們,沒有你們的支持鼓勵,我不會這麼堅強的。今後,我會面對一切困難、挫折勇往直前的,決不會退縮半步。

5.我的爸爸媽媽是天下最好的父母,為了我,他們操碎了心,可憐天下父母心呀!

【寫作】

一、學習重點

1.總體上把握寫人的方法——抓住人物特點寫。

2.掌握寫人的多種方式——正面記敍、側面記敍;概括記敍,具體記敍;以事寫人,以情述人等。

3.學習幾種人物描寫的基本方法——外貌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

4.充分利用課文,注意材料的積累,設計情景,有層次的寫作。

二、創新作文指導

寫人為主的記敍文貴在把人物寫得生動形象。除了要注重肖像、心理、動作、語言描寫等,來活現人物外,更應努力做到“眼光獨具,個性凸現。”做到推陳出新。如何做到推陳出新呢?

首先,以事出新。寫人一定離不開敍事。事件具有時代感,那麼人物形象必然也獨具魅力。如某次考試要求以“服務”為寫作範圍,自擬題目作文。有一學生把眼光鎖定在考場,自擬題目《謝謝您,護花使者》敍述自己在語文考試過程中兩次出現意外(一次墨水用完,一次鼻子出血),兩次得到如慈母般的穿白裙女監考老師的關心和鼓勵的具體經過。文中的“護花使者”身份特殊,所處的時空特殊和行為對象特殊,這些都閃耀着作者的創新思維的火花。女監考老師的形象也更加顯得光彩照人。

其次,以能出新。這裏的“能”指某種特長或技能。如果你選擇這種“人無我有”之“能”作為題材,並在文中不斷亮出有關此“能”的種種術語,那麼你的人物就會顯得與眾不同。如有位學生從小就會下象棋,那麼在一次要求以“我發現”為題的作文中,在題目橫線上填了“棋如人生”四字。文題將特長與哲理思考融於一體,已見出手不凡;行文時以對比手法分析不同類型的棋手性格和心理特點及其結局,由棋藝世界的輸贏得失聯想到生活之帆的順逆進退。“……工於心計的高手第一局故意輸給對手,以增其傲氣,滅其防備之心。而暗探對手套路,且言‘君子讓頭局’,真可謂名利雙收了,爾後避人之長,攻其之短,處處陷阱,請君人甕,直殺得對手連局皆輸,到俯首稱臣為止。”這些體現技能性的用語不時亮山,人物性格也活靈活現,更使文章增添了創新的色彩。

其三,以情出新。選取個性化的情人文,能以新動人。如荊州一學生敍寫山區竹林裏與小夥伴“搖雪,”“覓果”“蓋小屋”等生活片斷。着重抒寫了我們從家裏偷出繩子,牢牢地拴在竹子上,做成鞦韆,搖啊,蕩啊,搖出我心中的歌,蕩圓我心中的夢!這份獨特的情,因為這產生於山區竹林間的鞦韆下和小屋中的情味。個性色彩鮮明、人物形象躍然紙上,因而是全新的、動人的。

總之,要寫好以寫人為主的記敍文,一定要練就獨到的目光。去發現生活中獨特的“美”,充分展示個性的魅力,那麼,就一定能寫出鮮活的人物,優美的佳作來。

三、片段寫作練習

提起“家”,很多人都會感到温馨、幸福。也有人會感到煩惱、痛苦,請以“家庭苦樂協奏曲”為內容(或標題)來反映家庭生活一角。

寫作思路:抓住家庭生活的一個場景來反映家庭生活的主旋律。

要求:

①必須是家庭生活的場景。

②字數200字左右。如:

還沒進門,一股香味撲鼻而來,廚房裏傳來叮叮噹噹的響聲,今天一定包餃子。果不其然,媽媽正在廚房裏忙着做準備工作。我剛一進門,爸爸也回來了,我們全家人全都圍到了桌前,開始包餃子。

我們分工協作,爸爸媽媽包,我擀皮。一家人説説笑笑,興高采烈。爸爸講單位經濟效益如何好,我説班級裏同學鬧的笑話,媽媽也不甘示弱,説起了街頭見聞,屋裏笑聲不斷,輕鬆愉快的氣氛瀰漫在家中的每個角落。

餃子包好了,一排排餃子挺着肚子,精神抖擻,真是可愛極了,恨不得立刻就吃一口,連忙催促媽媽煮餃子,媽媽笑着嗔怪道:“真是個饞貓,我連口氣還沒喘呢!”我朝媽媽擠擠眼,扮着鬼臉,媽媽大笑起來,我也笑了起來。

不一會兒,熱氣騰騰的餃子端上來了。我們全都大口大口吃起來。呵!真香!

總評:本文生動細膩地描寫了一家人包餃子時歡快熱鬧的氣氛,表現了我家和睦幸福的生活。全文語言流暢,主題鮮明,全文洋溢活潑、向上的氛圍,是篇不錯的文章。

【例文評點】

那天,我一夜無眠

夜深了,我強忍着睏意,睜着的睬嚨的雙眼,似乎已成一條線了。呵欠一個接着一個,燈下的我卻還在加着“夜班”。“笨烏先飛嘛!”母親常説,我也這樣“認為”。大腦像被封閉似的,一片空白,只是在不停地跳動着“XYZ”。

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把廚房的幽香吸進了五臟六腑,略感輕鬆。哦,母親端着一杯“特濃號”溶液,輕輕放在了桌邊,説:“我給你泡了杯咖啡,讓你提提神,喝完了趕快寫作業。”“媽,我想早點睡覺……”媽媽深情地説:“孩子,現在苦一點兒,將來就不苦了。堅持一下好嗎?”望着母親期待的目光,我壓下滿心的怨恨與煩躁,緩慢地伸出因寫字時間大長而有點顫抖的手,端起了這杯苦咖啡,繼續我未完的習題。

夜已經很深了,我的手像機器一樣毫無知覺地寫着,手裏的筆怎麼變成了支棍,我實在堅持不住了,正準備上牀,門“吱”的一聲又開了,我轉過頭,迷茫地盯着媽媽手中的杯子,恨不得立刻把它打碎。這個杯子讓我覺得大刺眼。只因為那裏滿載着媽媽的希望,才讓我無法提睡覺的想法。“這種狀況不能再繼續下去了。”我決定和媽媽好好談談。

“媽媽,我知道你是為我好,可你不要再用愛來給我施加壓力了,讓我鬆口氣好嗎?”

母親愕然了:“怎麼了,孩子,我到底做錯了什麼?”

“媽媽,從本意上你沒有錯。可我已經很努力了,雖然成績不夠理想,但我也需要理解,需要放鬆,不能老像一根弦緊崩着,時間長了會斷的。”

“可學習成績不理想,不用功怎麼行呢?”母親仍是一臉迷茫。

我的心裏一陣失落,覺得難以讓母親理解自己:“算了,我會努力的。”

“這才是好孩子。”母親又一次露出了笑容。

夜色更加深重了,周圍死一般的沉寂。只有秒針在鍾殼裏沉悶地跳動,發出“滴答滴答”的哀怨聲。我屋裏的燈一直亮着亮着……

〖點評〗

這是一篇抒寫作者內心情感的散文。通過描述一個女孩兒與母親之間難以溝通,發生隔閡的心理活動。突出了母女之間互相體貼卻難以心靈碰撞,反映了有時母愛也很沉重的主題。作者以時間推進為序逐層展示了作者心理的變化,周圍環境與作者內心活動互相映襯。情景交融,描寫細膩生動,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綜合教案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學習散文詩的特徵,品味文中婉麗秀美的語言,新穎別緻的修辭,體會童年的美好,認識生活的絢麗多彩。

教學重點:

體會文章婉麗秀美的語言,新穎別緻的修辭。

教學難點:

品味文章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教學過程:

1.導入

(播放歌曲《童年》)天真無邪的童年,如詩如畫,如夢似幻,它那麼美好,卻又那麼短暫。不經意間,我們已走過童年,今天就讓我們穿過歲月的風塵,在羅大佑的歌聲中深情的回望那段幸福時光!

2.初步感知

(1)在接觸課文之前,先來認識作者唐弢。(出示有關作者的材料)

(2)讓我們一起走進唐弢的童年世界,自由朗讀課文,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出示要求)

3.尋找童年

(3)讀過此文,留給你的最初印象是什麼?

(4)如此美好的童年在哪裏呢?讓我們隨着作者的思緒一起來尋找童年吧!

跳讀課文2—4部分,四人小組結伴同行,合作完成。

在海濱(充滿陽光,富有活力)

童年在原野(充滿童真,童趣)

在夜空(恬靜,歡快)

4.感悟童年

(5)作者給我們展示瞭如此美麗動人的畫面,讓我們身臨其境,一起來感悟童年吧!

(女生齊讀第二部分,男生齊讀第三部分,全班合讀第四部分)

5.品味童年

(6)如此絢麗多彩,如夢如幻的童年,源於作者飄逸的文字,別緻的修辭和奇特的想象,讓我們再次品味童年。

(精讀2—4部分,勾畫出你最喜歡的語句,並簡述理由。)

(7)組內交流

(8)班上交流

6.眷戀童年

(9)面對如此美妙的童年,你們的心裏在想些什麼呢?

(自由發言)

(10)由於時間的流逝,青春的遠走,一種時光不再的悔恨與懊惱瀰漫在作者心頭。讓我們齊讀文章的最後一部分,和作者一起表達我們心中的眷戀之情吧!

7.留住童年

(11)唐弢用他那婉麗秀美的文字記錄了他童年的華彩樂章,我們自己的童年生活與作者相比一定更加的五彩斑斕。下面讓我們拿起手中五彩的筆,打開你記憶的閘門,留住你的童年生活吧!

(12)班內交流。

8.作業

(1)完成本課同步訓練習題。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綜合教案設計 篇3

【教法學法】

採用讀──議──析相結合的方法來引導學生理清結構,找出文章的論點、論據,把握作者是怎樣用事實和事理論述觀點的。鼓勵學生展開討論,暢所欲言,教師適當點撥、分析。文中關鍵性的字詞或語句,可利用上下文和課文註釋加以揣摩、掌握。指導學生反覆朗讀,按文章結構來記憶、背誦課文,培養一定的文言語感。

【教學過程】

一課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文言議論文,關於議論文的三要素還記得吧(提問學生),現在我們就來學習《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板書課題)

孟子,戰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的重要人物,後世認為他是孔子學説的繼承人,因此把他和孔子並稱“孔孟”,並尊其為“亞聖”。他在政治上主張法先王,行仁政,在學術上推崇孔子,攻擊楊朱、墨翟。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在當時具有進步意義,對後世的政治思想也有積極影響。《孟子》相傳是孟子及其弟子所作,記錄了孟子的言論、活動,是儒家經典之一。它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具風格,文章氣勢磅礡,語句流暢,持論説理,善於雄辯,用詞精闢,比喻精當,富有説服力,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對後世散文的發展有着很大的影響。

二、整體感知

1、範讀或聽朗讀錄音。要求聽準字音、語氣和語調。

2、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文句,注意朗讀節奏。

3、疏通文意。學生藉助文本註解、工具書揣摩有關字詞的意思,進而疏通文意。教師巡視,師生交流。

4、指名學生朗讀課文。糾正讀音,指導朗讀節奏和語氣語調。

例: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5、小組討論交流(四人),明確本文的論點、論據。

可預設問題供學生討論,教師適當指導點撥。

⑴ 找出文中闡述作者觀點的語句。

⑵ 第一段在文中起何作用?

⑶ 第二、第三段主要論述了什麼道理?

提示:

第一段用排比句式列舉六位歷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説明擔負重任並作出了成績的人物並不是天生如此,而是經過一番艱苦磨練的,為下文得出結論提供了充足的事實論據。

第二段論述了人要擔負重任、有所作為、成就大事,必須先在思想上、生活上、行為上等方面都要受一番艱苦磨練的道理。

第三段論述了人處於困境中才能奮發,無憂懼則往往遭到滅亡的道理。

第四段點明中心論點: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6、互讀課文,加深理解。

三、佈置作業

1、解釋下列加粗的字:

⑴ 舜發於畎畝之中( )

發於聲( )

⑵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

斯是陋室( )

⑶ 行拂亂其所為( )

入則無法家拂士( )

2、翻譯下列句子。

⑴ 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⑵ 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⑶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3、熟讀全文。

第二課時

一、回顧上節課內容,全班齊讀課文

二、精讀課文,師生繼續討論、探究

問題一:作者是如何擺事實、講道理、層層深入地論證論點的。

問題二:孟子為什麼提出擔當“大任”的人必須經過艱苦生活的磨練,你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

引導學生小組討論、暢所欲言,師生交流後小結:

1、開篇先列舉六位經過貧困、挫折的磨礪,終於有所作為、成就大事的人的事例,説明憂患可以激勵人奮發有為。接着從一個人的發展,一個國家的興亡,兩個不同角度,一正一反地進一步論證憂患則生,安樂則死的道理。最後水到渠成,得出“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結論。

2、“大任”指的是治理天下的任務。孟子認為能擔當“大任”的人必須有真正的才幹,而造就人才所必不可缺的前提條件是經歷思想、生活、行為等方面的艱苦磨練,而艱苦磨練的益處是:

⑴ 培養堅強的意志和毅力;

⑵ 能發展個人的才能,即治理天下的能力。

這段話,對我們今天的學習、生活、工作很有借鑑意義。尤其青年學生應該認真體味其中的道理。

3、拓展延伸:

⑴ 鼓勵學生聯繫自身經歷或周圍其他人的事例,談談對艱苦奮鬥,憂患意識等問題的認識。

⑵ 蒐集鼓勵人艱苦奮鬥,積極向上的名言警句,全班交流,並積累在摘抄本上。

4、指導背誦:

按文章結構來記憶、背誦課文:列舉古代聖君賢臣事例(6個事例6句話),歸納概括上述事例並得出結論,再從個人和國家的角度對上述結論進一步加以闡發,最後提出中心論點。

5、總結全文: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是一篇文字雖短,但論證有力的文言議論文。全文采用舉歷史事例和講道理相結合的方法,逐層推論,將中心論點置於文章結尾,先論證“生於憂患”,後論證“死於安樂”,以論證“生於憂患”為重點。結構緊湊而完整。文中多處使用排比句式,使文章具有不可遏止的氣勢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三、佈置作業

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論點: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出身低微層

論據:歷史事例(六人)艱苦磨練層

終有所成深

正面論證:造就人才入

道理分析

反面推論:國家興亡

【教學探討】

本文有個別語句較晦澀,詞語活用現象較多,使學生理解課文有一定難度,教師可適當作一些講析。初二學生對孟子的思想不可能深入理解,只要他們能瞭解課文所講的道理即可,切忌旁徵博引。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綜合教案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品析文中關鍵性語句,體會文章的節奏美,詩意美。

教學重難點:

品析文中關鍵性語句,體會文章的節奏美,詩意美。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直接導入:這節課我們繼續走進《安塞腰鼓》,感受文章的節奏美、詩意美。

二、目標展示

1.品析文中關鍵性語句,體會文章的節奏美,詩意美。

2.品味語言,感知美點。

三、出示自學指導

請同學們細讀課文,就課文的詞、句式、修辭、寫法、結構等方面,用“______好,好在______”的句式簡要評述文章美點。(在文中畫出相關的語句,將你的理解批註到書上。(8分鐘後看誰完成的好)

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四、課堂小結

學生小結本文的美點等

交流研討

學生髮言,教師歸結:

(1)詞語方面如“茂騰騰”好,好在簡潔傳神地表現了年輕生命的熱情奔放。“忘情了,沒命了”好,好在有力地表現了生命沸騰、力量噴湧不可遏止的情景。

(2)句式方面:鏗鏘短句的運用好,好在營造了激越的氣氛。如“愈捶愈烈”“落日照大旗”“只聽見隆隆,隆隆,隆隆”等。

(3)寫法修辭方面:綜合運用排比和反覆的手法好,好在增強氣勢,充分表現了生命和力量噴薄而出的神韻。

對比的手法好,好在以水鄉比照高原的力量之美。

(4)結構方面:以“好一個安塞腰鼓”為線索復疊詠歎好,好在使通篇散文具有形式的迴環美和音樂的節奏美。

五、綜合訓練

1.積累文章中的精彩語句。

2.仿寫:

後生們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擊着,疾速地搏擊着,大起大落地搏擊着。他震撼着你,燒灼着你,威逼着你。

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綜合教案設計 篇5

知識目標:

體會領悟父親的情感與性格。

能力目標:

讓學生從文章中聯繫實際感悟去中的真情。

教育目標:

教育學生去關心父母,仔細聆聽他們內心的聲音。

重點難點:

領悟父親的情感與性格。

策略和方法:

朗讀法、導引法。

教學媒體:

投影儀、錄音機。

一、導入。

不知道大家發覺沒有,這一單元其實都是寫小人物、低微身份的人的經歷、感受和事情。我這裏恰巧有一篇關於卑微事物或人的論述,大家聽一下。(朗讀文章。見附錄。)

任何一種卑微的事物,其韌性都是最強的。無論人、事物。如同小草、如同螞蟻,也如果卑微的你我他,還有“我”那平凡的父親……

二、整體感知。

1、每個人的家鄉都有些獨特的風俗,那麼,本文中一個獨特的`風俗或講究是什麼?

多數同學都能侃侃而談。有的説上浮山祭祖,有的説糖球會等等。

台階高,就意味着,屋主人的地位高。

2、換句話講,父親為什麼要造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

造新屋,當然是為了改善居住條件,每個建築物都有它的人文性,所以説,父親對台階的要求,也就是對地位的要求。

(其實,這和第一問是一道題。只是,大多數同學都不能很好的運用聯想思維。)

這裏補充一下關於馬斯羅的理論:人的需要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

聯繫本文,其實父親也是對尊重的要求。這是其畢生的奮鬥目標。

3、那麼父親是怎樣造起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的?

(或他都作了哪些準備工作?)

每天撿磚、瓦、鵝卵石等。往瓦罐裏塞角票等。

4、但奇怪的是,造新屋的過程寫的簡略,可造台階反而很詳細,這是為什麼?

詳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題目是“台階”,所以主體工程可以略寫,造台階要詳寫。(這個問題,好學生可以回答出來。)

5、在父親心理,新台階的動工,就意味着“地位的提高”,我們平時遇到父母升職等事時,都是舉家歡慶的。那麼父親是怎樣慶賀的?

放了四顆大鞭炮。

6、但是,父親在放鞭炮時,他的神情是很有意思的。找出來,看看他有什麼特色?

71頁。奮鬥了大半輩子。高高的台階就要砌起來,新屋就要完工,他心裏的高興是無法形容的。一輩子低眉順眼、老實厚道,高興起來也與眾不同。一雙手放在哪裏都不是。

(這裏要找出不難。但是,我明白去中的道理,孩子可能閲歷淺,還不能很完善的回答出來。

7、在父親的努力下,新台階終於砌好了,可父親卻感到怎樣?為什麼?

不對勁。 台階底,意味着經濟地位地下,父親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這種自卑心理長期存在,難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階高了,反而處處感到不習慣,不對勁。

8、其實,我認為這篇課文是可以刪除一部分的,大家認為是哪一部分?

(這個題很有迷惑性。本來哪一部分都不該刪除掉。但是,目的是為了讓他們找出其中必須存在的東西。也就是,這其中寫的精彩的部分。但是,還真有不少同學都找出了應該刪除的部分。但也有的聰明的孩子,説不應該刪除,並且説明了自己的理由。雖然不很全面,但都能談到一點或兩點關鍵的地方。)

老屋的三級青石板的描寫。

9、你看都羅嗦了些什麼?

1)、來歷——體壯如牛,(與後面,閃了腰作對比。)

2)、粗糙——經濟條件差。

3)、我跳上跳下——我年幼,新屋蓋好,我“長成大人”,所用時間之長。

4)、腳板——終年辛勞;説明家庭的窮困。

10、你説這樣寫有必要嗎?為什麼?

當然。因為都與後面有着緊密的聯繫。並且都對後面的情節起對比或反襯的作用。

11、具體來理解兩個句子:

1)、“父親坐在綠蔭裏,……一片片旱煙霧在父親頭上飄來飄去。”表現父親怎樣的思想感情?為何不用心理描寫?

一方面,專注的望着別人家高高的台階,他羨慕、嚮往,他在謀劃怎樣加快準備,爭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階的新屋,像人家一樣氣派,也叫人羨慕。

另一方面,第一人稱,不允許寫別人的心理活動,只能以形寫神。

2)、父親回來時,為什麼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樣?這種心態怎麼理解?

父親幹了一輩子,勞動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勞動是創造,勞動有收穫,勞動體現了自己的價值,一旦不能幹活,就失去一切,所以感覺若有所失。

1、簡述一下了父親造屋的前因後果 。故事梗概述一下,父親造屋的前因後果。(故事梗概)他為此付出的代價是什麼?

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體也垮了。

2、那麼這樣做值嗎?

學生談自己的價值觀。

3、怎樣理解父親這個人物形象。

父親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農民,他有志氣,不甘人後,他要自立於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長遠的生活目標,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父親是一個老實厚道的農民,他用誠實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同時,父親身上有着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當新台階造好後,他反而處處感到不對勁。不自在,並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15、談談你心目中的父親。兩相比較,你有怎樣的感受。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綜合教案設計 篇6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文言文必須讀通的道理。

2.瞭解孔子關於學習態度和方法的論述。

3.初步熟悉幾個文言虛詞。

教學重點:

1.理解每一則語錄的意思。

2.弄清實詞的含義。

教學方法:

本篇課文是初中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開始,怎樣學習是關鍵,着力抓把誦讀,使學生當堂成誦,疏通文義後,讓學生在課上背誦。(全班齊背,再個別同學分行背誦)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學習文言文一定要讀、背誦,所以大家要多讀,讀熟才能背。

正音:

愠(yùn),罔(wǎng),殆(dài),謂(wèi),哉(zāi),

誨(huì),焉(yān),亦(yì),識(zhì)

自讀課文,注意生字的發音。

大家讀過課文後一定會發現,每一則都有一個“子曰”,誰知道“子曰”是什麼意思?(孔子説)為什麼有這麼多的“子曰”呢?(因為《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言行的書)為什麼叫“子”呢?(因為是孔子的弟子再傳弟子所記,用“子”表示對老師的尊敬。

《論語》和孔子簡介:

《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內容有孔子的談話,答弟子問及弟子間相與談論。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南宋·朱熹把《論語》、《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

孔子,(BC511—BC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創始者。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東南)。先世宋國貴族,少年時家境衰落。曾擔任過委吏、司寇等小官,後罷官,周遊列國,終不在仕,晚年致力於教育,整理《詩》、《書》等古代文獻,並把魯國史官所記《春秋》加以刪修,成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孔子曾大力宣傳“仁”的學説,提出“敬鬼神而遠之”的見解,在認識論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學”與“思”的結合,首創私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相傳孔子有弟子三千,著者七十二人,但他看不起勞動人民,政治上維護貴族統治,提倡德治和教化。

學生再讀課文,老師領讀全文。

誦讀前四章,教學步驟如下:

①齊讀1~2遍②頌讀並劃分停頓③疏通文義④自由練習誦讀(抽查個別學生),以下不再一一註明。

1.“學而時習之”

“學”指禮、樂、射、御四門課(這些都需要實習才能掌握)

“時習”按一定的時間實習(或温習)[③]

〈譯〉學習了知識按時去實習它,這是很愉快的事。

“朋”指志同道合的人。

〈譯〉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在一起探討問題,是一種樂趣。

“知”瞭解。

“愠”怨恨。“君子”指道德上有修養的人。

〈譯〉人家不瞭解,我卻不怨恨,是君子的風格。

這三句話中都用了“不亦……乎”的句式,叫“反問”,我們現代漢語中也有。

2.“温故而知新”

“故”指舊的知識,“新”指新的體會或發現。

〈譯〉複習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現。這樣,可以做老師了。

3.“學而不思則罔”章

“罔”指迷惑而無所得。“殆”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譯〉只讀書而不動腦筋就會感到迷惑;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讀書,就會弄得精神疲憊。

孔子在這裏闡述了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係,也是講學習方法的。

4.“子貢”章

這章形式與其它各章不同,是學生提問,老師作答。

“子貢”,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賜,字子貢。

“孔文子”衞國大夫孔圉(yǔ)。“諡號”:在封建時代,帝王和大臣死後要根據他生平的功業給他一個名字叫“……”,孔圉的諡號是“文”。

“謂”叫做,稱為。“敏”聰敏。“恥”以……為恥(意動)。

“是以”因此。

〈譯〉子貢問道:“孔文子的諡號為什麼叫‘文’呢?”孔子説:“他聰敏而又愛好學習,並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因此用‘文’做他的諡號。”

借回答子貢的問話,借題發揮,教育弟子要勤學好問。

[作業]背誦全文六章,前四章會默會譯。

第二課時

複習檢查前四章的內容。

5.“默而識之”章

“識”記。“之”學習所得。“厭”滿足、厭倦。

“誨”教導。(“厭”同“饜”滿足)“何有於我哉”

〈譯〉口裏不説而心裏記住它,努力學習而不滿足,教導學生而又知厭倦,哪一樣我能有呢?

6.“三人行”章

“擇”選擇。“善”好的地方。“改”改正

〈譯〉孔子説:“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應當選擇他們的好地方學習,對他們的不好地方(自己也有這方面問題),就應該注意改正。説的是隻要虛心求教,到處有老師。

背誦課文

[練習]一~四

(要求):把課文間行抄在本上(空3行),一行寫字義,兩行翻譯。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綜合教案設計 篇7

一、課題:

散步

二、教材分析:

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主題是“人生體驗”,課文莫懷戚的《散步》是第五本單元中的一篇文字淺顯、內容亦不龐雜,但是意藴豐富,耐人尋味的文章在600餘字的短小篇幅內,情節簡單而不乏起伏,人物着墨不多而風貌畢現自有其搖曳的韻致看似一泓清淺可人的涓涓細流卻有那悠悠不盡的人生哲理靜靜地閃着粼光

文章通過描寫一家三代四口人一次平常的散步經歷,展現了一家人互敬互愛、融洽和睦的關係,禮讚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滲透肩負重任的中年人對生活的高度使命感可以説,這是一曲用文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頌歌全文語言平易樸實,內涵豐富,耐人尋味,既有意在言外的大詞小用也有散發着清新淡雅芬芳的精美對稱句

讀這篇文章的歷程,是人的心靈隨着作者優美的文字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美的旅行

三、設計思路:

【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文章尊老愛幼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語言美

3. 誦讀品味課文,領悟文章生機蓬勃的意境美

4. 培養尊老愛幼、珍惜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本環節設計意圖:在純自然狀態的閲讀中,學生喜歡《散步》是很自然的,想要真正理解就不容易,欲求將其中藴涵的愛、責任感和對家庭對社會的使命感真正吸納進自己的靈魂深處,並在以後的歲月裏逐漸內化為自己的個性氣質,影響自己的人生取捨,則殊為難得而我的教學目標設想是希望通過教學中創設情境引領學生全面感受文本,感悟作品的語言美、人性美,並勾連生活,促進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提升,最終將這篇文質兼美的《散步》真正鐫刻在學生的心裏

導語設計:有一種最為簡易而又永遠時尚、永遠流行的健身運動大家知道是什麼嗎?

是散步散步是件挺不錯的事兒——消化食物、鍛鍊身體、延年益壽,還能減肥如果是一家人在一起散步,那意義就不僅是上面所説的這些了——散步,還能增進家人之間的瞭解與和睦

不過,如果散步中有了分歧,又沒有得到合理解決,不但不能增進和睦,還會傷感情呢!今天我們學習《散步》這篇文章,看看作者遇到了什麼情況,是怎麼解決的

本環節設計意圖:自然親切,又非常淺顯的問題式的導入,能夠激發同學帶着問題進入閲讀狀態

預習檢查:詞語積累

給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嫩芽(nèn) 霎時(shà)水波lín lín(粼粼)分qí(歧)

【自主學習】

1.聽課文配樂朗誦,思考:①散步的人有哪些?②散步的季節呢?③在哪散步?④散步途中發生了什麼事?⑤事情的結果如何? ⑥從字裏行間,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家庭?

2.下面就讓我們把自己也融入這樣一個“和美”的家庭,去感悟他們美麗的心靈

快速閲讀課文,思考:

①在整個散步過程中,你最欣賞誰的表現?理由是?

②在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的問題上,到底誰説了算?

3.從課文中你讀到了課文表現的是什麼主題?

( (1)一家人的互敬互愛 (2)中年人對生活的使命感(3)尊老愛幼的頌歌 )

本環節設計意圖:通過聽讀、自讀,簡單的問題設計,讓學生初步瞭解了文章內容,理清了文章脈絡,感知人物形象,對文章的主題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合作交流】

學生再讀課文,品評課文美點

1.品內容將文中最能體現親情的詞語或句子找出來,讀一讀你能讀出其中濃濃的親情嗎?

(先讀句子,然後談談自己對這句話的體會同組同學進行評價評價內容為該同學的體會是否合理,有沒有讀出感情

每個小組用自己喜歡的形式(或派代表或全員參與)把找到的句子或詞語與全班同學共享先讀後談體會其餘學生準備評價教師根據學生的理解,可讓學生多讀學生可能找到的句子與詞語:

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

小傢伙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2.品語言 文中有不少語句是大致對稱的,請你為它們劃分節奏讀讀看.説説這樣寫的好處

(1)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2)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

(3)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4)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

提示:以優美整齊的形式強化了和諧美滿的親情,且富於趣味

除了以上找的句子外,文中還有讓你感動或你特別喜歡的語句嗎?為什麼?

3.品寫法

本文敍述的是初春一家三代在田野上散步的事,景物描寫着墨不多,卻充滿了詩情畫意,作者寫了哪些景物?有何作用?

(學生找出景物描寫的句子,討論交流)

明確:第一處是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顯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機這是對生命的高歌,是對生命力的禮讚第二處描寫的是母親所望見的小路遠處景物,字裏行間流露出對生活的

熱愛,對生命的珍惜

本環節設計意圖:由學生個體學習探究到小組全員參與,既讓每個人都活動起來,又可以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及競爭意識尊重學生的個性,肯定學生的新的見解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體驗,進一步感受親情,領悟本文語言的美

【點撥拓展】

1.本文敍述的是初春一家三代在田野上散步的事,卻表現了重大的主題這種寫法叫”以小見大”

學習本文後要引導學生學會從家庭生活中提取有價值的寫作素材,提高作文時的選材能力

2.聯繫生活,真情告白,珍愛親情、珍愛生命

讀了本文之後,你想對你的父母説些什麼呢?

口語表達訓練,訓練內容:

爸爸,媽媽,那次是我錯了……

老爸,您辛苦了……

媽媽,我想對你説……

爸、媽,你們懷裏撒嬌的孩子長大了……

請學生任意選擇其一進行口頭訓練

教師小結:

親情不單單是寒冷時父親為你披上的一件外套它也不單單是深夜裏母親親手為你衝的一杯牛奶;親情應該是孩子稚嫩的小手為父親擦去額上的汗珠,它應該是母親疲憊時孩子倒杯水的體貼親情不單單是父母無條件的付出它也是媽媽的嘮叨、爸爸的責備親情不單靠今天課堂上的片刻時間的領會,它更需要我們用一生的光陰來感悟和踐行親情不能只是父母的殷切期望,它更應是兒女深情的回報

同學們回家以後,請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腳、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播放《讓愛天天住我家》

本環節設計意圖:感受了祖孫三代的親情後,讓學生試着運用與自己的父母展開一段真情告白,以此拉近學生與父母之間的距離,再次感悟本文所表達的感情,揭示其深意聯繫生活實際,獲取體驗讀了課文,對照本文的做法,學生會有一種趨向性,有助於培養學生在現實生活中自覺落實到行動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素養

欣賞歌曲,昇華情感【音樂欣賞】再次感受美滿家庭生活的温馨,增強親情體驗,昇華靈魂

【達標檢測】

1.給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áo夜 áo遊 分qí 分外 水波lín lín lín 次櫛比

2.文章寫祖孫三代散步時發生了什麼事?

3.説説下面兩個句子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1)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領袖在嚴重關頭時那樣

(2)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4. 仿寫句子,抒寫親情

以“親情是……”的形式,用比喻的修辭寫一組排比句

示例:親情是杯清冽的酒,因歲月的歷練而醇香;親情又像一杯氤氲的茶,因心香的呵護而沁人心脾;親情也像一棵高大而茂盛的樹,因雨露的滋潤而枝繁葉茂;親情更像寬廣無邊的大海,因廣闊的胸懷而橫無際涯……

本環節設計意圖:鞏固雙基,以練促理解,把握主要內容

【課外延伸】

1.課外閲讀並收集“古今孝道”故事

2.兩週後召開“我最孝”班會

3.閲讀課外書:讀意大利作家德·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冰心的《繁星》《春水》

本環節設計意圖:希望學生通過閲讀,為促進學生自己的領悟開路發自內心地有所領悟,沒有任何教師強加的概念;在45分鐘之後的無邊的時空裏,我希望以“作業”的形式讓這一點領悟開始向行動延伸願這一課在學生心中餘韻悠長

板書設計:

散 步 莫懷戚

愛 疼

尊 老 愛 幼

孝 護

互敬互愛 中年人使命感

以小見大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綜合教案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① 知識和技能:整體感悟課文內容,通過比較閲讀提高審美情趣。

② 過程和方法: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揣摩語句。

課前準備

學生:強調課文預習,自讀課文,圈點生字詞。勾畫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難問題。

教師:

①準備課前説話訓練的資料(尊老愛幼的故事),安排學生作準備。

②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內容

① 整體感悟課文內容。

② 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設計

導入

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體現着人世間美好的情感親情。其實,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一直都沐浴着親情。哪位同學能聯繫生活實際,説説你都感受到啦哪些親情?(學生舉例回答,教師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飯、看電視、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平常的小事,也能體現出濃濃的親情。《散步》這篇課文就為我們講述啦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

出示學習目標並板書課題

感知課文內容

① 檢查生字詞。

② 教師可配樂範讀課文,學生體驗作品的語感和情感。

③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或仿讀)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

④ 帶問題朗讀課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a.課文寫啦哪幾個人物?主人公是誰?

b.在散步過程中發生啦什麼事?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用文中的語言也可以)

「教師導學」

讀是學生接觸課文的開始,也是學生自主與文章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這一部分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於形式。

[教師小結]

文中描繪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為紐帶組建起來的。散步過程中所發生的事,只要意思對即可,給予肯定。用文中一個詞來概括分歧。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師引導]精讀課文,想一想在散步過程中分歧是怎樣解決的?

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膽提出來,共同探討學習。

[提示質疑]

a.母親為什麼偏偏要走大路?

b.我為什麼感到責任的重大?

[教師小結]

大路平順,便於老人行走,況且母親身體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啦母親的身體情況,為下文進行埋下伏筆。我為什麼感到責任重大?學生根據課文可能回答,因為一切都取決於我。本段中告訴啦我們:我的母親老啦,她早巳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總是聽我的。引導學生認識到在這個家庭中,我正好處在中間,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擇錯誤就會傷害家中成員的感情,破壞家庭的和睦,破壞家中這份濃濃的親情。(這個祖孫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孫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於這四種親情糾纏在一起,而他們又取決於我,所以我感到啦作為中年人責任的重大。

[教師引導]展開想像,體驗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猶豫地依從啦兒子走小路,那麼,母親會怎樣想?

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在班裏談感受。

(過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處理不得當,就會產生家庭矛盾。通過這件事情,你悟出啦什麼道理?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教師小結]

不管做什麼事情應先考慮老人的感受,先照顧他們。他們辛苦啦一輩子,不容易。之中的我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孩子,原則是一個孝字。當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這正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過渡)設想一下:晚飯後,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該怎麼辦?

[學生討論歸納]

教師對於學生的回答要給予肯定和完善,並希望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繼續遵循這個道德準則。

(過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親走大路,母親同時也為兒子解決啦這個難題,改變主意,走小路。你從中感受到什麼?

a.我們可以感受到母親對小孫子的什麼感情?

b.作者為我們展示啦什麼樣的家庭?

c.分別用兩個字概括出母親、妻子、我是什麼樣的人?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言之成理即可)。

重點研讀

(過渡):我和妻子是如何揹着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為什麼説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後一段,體會這段話的深刻含義。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探討一下説説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這部分討論旨在讓學生自主探究,通過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對於學生的討論和作答,教師應鼓勵、肯定,積極引導,適時點拔。)

[教師小結]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撫養孩子,肩負着承前啟後的責任,體現啦我對生活的一種責任感、使命感。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説背起的是整個世界。這樣大詞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説的意思,超出啦事情本身。我背母親,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我害怕他們摔着,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隻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

(這部分是對課文的咀嚼和消化階段,也是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最佳時機,所以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勵學生,適時啟發。儘可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重點研讀後,全班學生齊聲朗讀最後一段。

比較閲讀

請同學們速讀課後短文《三代》,思考問題:

①這篇短文寫啦什麼事?

②《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較,哪個故事更感動你,説説你的理由?

[教師引導]

學生讀後,小組交流,教師鼓勵,並因勢引導:編者為何把《散步》作為本文的範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可以把兩篇文章通過比較,體會《散步》寫的精彩之處,可以從語言、寫作方法等進行比較。(學生答案會多種多樣,所以要求學生舉例説明緣由,只要説得有道理即可。)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歸納:

①《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寫。文中有兩處對初春的描寫,這段描寫在全文中起到襯托的作用。第一處是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大塊小塊的新綠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啦田裏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這新綠、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氣息的透露,它顯示啦不可遏制的生機,這是對生命的高歌,對生命的禮讚。第三處描寫母親所望到的小路遠處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水波粼粼的魚塘。這些都寫出春的氣息,春天在召喚,生命在呼喚。字裏行間留露的正是一種對生活的酷愛,對生命的珍愛。

②在散步中兩兩對稱的句子很多。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子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運用對稱的句子,互相映襯,使我們讀起來很有情趣。語言樸實,但藴含着豐富的思想內涵。

③以小見大的寫法:通過描寫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愛幼這個社會大主題。

[教師小結]

同學們通過比較閲讀,能夠初步對文章進行鑑賞,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寫作中,嘗試運用這幾種寫作方法,一定會給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都學到啦什麼?在思想上感悟到什麼?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師總結]

我們學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同學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你的家庭穩定、幸福!同時也讓我們珍愛親情,珍愛生命!最後我們一起唱首歌,來感受這人間最美好的感情親情。教師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學生齊唱。

小結

《散步》是一篇秀美雋永、藴藉豐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頌歌。它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這節課上學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得到潛移默化地薰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給學生理解課文豐富的內涵提供啦學習的廣泛空間。引導學生品味揣摩語言,也增強啦語感,加深啦對課文的理解。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綜合教案設計 篇9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本詩嚴謹的結構,精巧的構思。

(二)掌握通過分析意象感知詩歌內涵的方法。

二、課時安排

2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鄉愁是我國詩歌中歷久常新的主題,古代詩歌中就有許多描寫鄉愁的詩篇,同學們能背誦一些寫鄉愁的古詩嗎?

(如李白的《靜夜思》)

(二)整體感知

1學生們聽了以後,有什麼感受?請説出來大家討論。

(學生談自己初步的感受,教師適當點評。)

2注意讀準字音,爭取讀出感情。

(齊讀詩歌,教師適當點評,由此導入詩歌藉助意象表達感情的手法討論。)

3讀了余光中的這首詩,你覺得他是不是把鄉愁形象地展現出來,使你們對鄉愁有了一些具體的感覺?作者是怎麼做的呢?

(學生討論闡述,教師歸納概括:作者把鄉愁化作一個個具體可感的形象——郵票、船票、墳墓、海峽,讓我們真切感受到這就是鄉愁。這就叫創設意象,是詩歌創作中常用的方法。通過分析詩歌中的意象來感悟詩人要表達的情感,是理解和賞析詩歌的重要途徑。)

4(意象是一種客觀形象與主觀心靈融合成的帶有某種意藴與情調的東西。教師解釋:創設意象就是藉助某一事物,把自己的感情寄託其上加以表達的寫作手法。在這首詩裏,作者把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寄託在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些事物上,使抽象的感情可知可感,具體形象。)

5具體感知意象的創設效果。讀讀想想,郵票如何能表現鄉愁?

(學生討論,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點評概述:郵票讓人聯想到通信。在外求學,思念母親,點點滴滴的眷戀之情,凝聚在這方不盈寸的小小郵票上。郵票雖小,可藴涵着多少情感啊!)

6同學們,你們理解了其中的情感,這還只在心裏,怎樣朗讀才能把這種情感表達出來呢?

(學生朗讀體會,交流自己的感覺。)

要通過朗讀讀出你對詩歌的理解,表達豐富的感情,就必須注意停頓,把握節奏,突出重音。如“小小”二字就必須重讀才能凸現其中豐富的內涵。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小小”重讀)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這”“那”重讀)

(學生反覆朗讀、背誦。)

7學樣道理,其他幾個小節該怎麼讀?哪些詞要重讀?為什麼?

(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教師適當引導:一張船票,雖然窄窄,卻凝結着對新婚妻子的不盡相思;一方墳墓,雖是矮矮,卻將慈母與“我”天人相隔,其間無限酸楚,誰能體會?一灣海峽,雖是淺淺,卻將兩地分隔多年,可這淺淺的海峽又怎能割斷炎黃子孫對故土的綿綿思念?)

根據第一節的學習方法,自己嘗試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請同學們把握節奏,突出重音,自己朗讀體驗,感覺一下是否讀出了詩歌要表達的感情。

(學生將重音停頓標出,朗讀體會。)

(三)課堂小結

(集體朗讀全詩。教師評點。)

同學們理解了詩人在詩中藴涵的感情,朗讀時抑揚頓挫,感情投入,這首情文並茂的詩就顯得更美了。通過朗讀訓練,我們對這首詩中表達的情感有了一個整體感受:作者把自己的思鄉之情寄託在一個個特殊的具體的物體上,從廣遠的時空中提煉出四個意象——郵票、船票、墳墓、海峽,感情明朗、集中、強烈,讓人具體可感,同時又能激發我們豐富的聯想,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可播放音樂配樂集體朗誦。)

(四)課堂練習

如果你們要表達思鄉或思念親人的感情,會創設怎樣的意象呢?選擇一個具體的可以寄託你的情感的事物,模仿這首詩的結構,寫一節大家交流。

(學生思考、創作,朗讀交流;教師鼓勵性評價。)

(五)佈置作業

1備據“思考與練習二”,感知本文的構思特點。

板書設計

鄉愁

余光中創設意象一枚——(小小的)——郵票

一張——(窄窄的)——船票

一方——(矮矮的)——墳墓

一灣——(淺淺的)——海峽思鄉之情

第二課時

(一)背誦複習

(點名背誦、集體背誦。教師側重對感情表達效果進行評價,自然導入本課。)

(二)具體感知

(體會這首詩的構思巧,形式美。)

同學們的背誦準確流暢,抑揚頓挫,感情真摯。這首詩之所以這樣琅琅上口,便於記憶,除了詩中意象的內涵具體形象、真切感人的因素外,這首詩本身的構思精巧、形式優美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1感知本詩的結構特點,請同學們來談談自己的理解。

(學生交流自己的認識,教師概括歸納:詩歌用“小時候”“長大後”“後來啊”“而現在”這幾個表時間的詞語,形成時間順序來結構全篇,構思完整,結構嚴謹。)

2內容上是有一個明顯的時間先後順序,寫的是詩人的生活經歷,余光中説,這首詩是“蠻寫實的”:小時候上寄宿學校,要與媽媽通信;婚後赴美讀書,坐輪船返台;後來母親去世,永失母愛。這三節順序有先後,內容都表達了對親人的思念之情,而最後一節與前幾節相比,順序相連而內容似乎有所變化,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繫?

(學生討論交流,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概括歸納:這些表時間的詞語像一條紅線貫串全詩。前三節概括了詩人漫長的生活歷程,如同洶湧而進的情感波濤,層層推進,到了最後一節,感情推向高潮,集中表現出詩人身居孤島思念大陸的強烈感情。前三節是最後一節情感的鋪墊,最後一節是前三節情感的昇華。)

3再朗讀一遍,仔細品味詩中情感層層迭進的特點。

4本巧的構思,把鄉愁化作一個個具體的意象,層層鋪墊,節節蓄勢,最後轟然匯成情感的巨浪,詩人個人的悲歡與巨大的愛國之情、民族之戀交融在一起。正如詩人所説:“縱的歷史感,橫的地域感,縱橫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現實感。”這是我國民族傳統的鄉愁詩在新的時代的特殊地理條件下的變奏,具有以往的鄉愁詩不可比擬的廣度和深度。而詩歌本身的形式美更賦予這首詩感人的力量。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綜合教案設計 篇10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熟悉生字、詞。

2、瞭解長江的常識,通過長江的形象,接受深厚的民族精神、愛國情感的薰陶。

3、分析作者在文中採用一系列修辭和重複的手法的作用。

教學重點:熟讀課文,體會字裏行間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通過重點語句、詞語分析藴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熟悉課文,自己解決下列生字詞

浦口曙天吹拂舢板駁船堆棧穿梭粼粼

瑰紅縷縷千年萬載哺育湖泊

容光煥發:臉上放出光彩,形容身體健康,精神飽滿。

粼粼:形容水的明淨。

三、瞭解作者和本文的寫作背景。

郭風:1917,當代作家。1938年散文處女作《地瓜》。著有散文集《山溪河海島》、《曙》、《唱吧,山溪》、《鮮花的早晨》、《燈火集》等。善於以詩人的眼光來觀察、理解社會和自然,注意吸取意象派、象徵派的一些藝術手法,從草木蟲魚、風土人情中見時代風貌,有較濃郁的詩情畫意和牧歌風味。

這篇散文作者創作於1961年,目的是要歌頌那個時代他心目中的祖國,新中國誕生後,年輕的共和國意氣風發,欣欣向榮,到處洋溢着為未來的燦爛理想而奮鬥的勃勃生機,到處是文中寫到的生產建設的繁忙景象和建設的成果。這是時代的開始。所以文中,寫長江的黎明,象徵着祖國的欣欣向榮,朝氣蓬勃。

四、熟讀課文,體會文中字裏行間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簡單回顧上節課內容。

三、分析課文

1、文中寫了長江的那個時段的景象?

黎明

2、請從文中找出能夠表達作者看到黎明的長江景象的心情的句子?

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暢,青春一般的歡愉。

四、討論:黎明和青春的特點是什麼?

清新、明淨、明麗、容光煥發、生機勃勃、朝氣、活力、希望

文中那些語句突出了這樣的特點?

並且採用了那些表現手法來寫這些景象的?

擬人、反覆、比喻、象徵(作用都是為了表達作者內心的舒暢、愉悦的思想感情)

五、聯繫作者的寫作時間,思考:

文中的黎明是否僅僅是一種自然現象,為什麼只寫長江的黎明,在這裏有什麼深刻的內涵?

不是。象徵了祖國的欣欣向榮,勃勃生機。

六、小節課文

七、完成課後練習。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綜合教案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習作者借景抒情、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1.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七年級語文教案。

2、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養學生仔細觀察事物,欣賞事物內在美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正音正字,品味重點字詞在文中的含義,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詞語積累,

培養學生遣詞造句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熱愛生活的態度。

2、激發學生珍惜時光的情感,鞭策努力學習,創造美化生活的熱情。

學習方法:朗讀;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重點

1、紫藤蘿花的象徵意義及其主旨的顯現。

2、生動而細緻的景物描寫。

教學難點:

學習寫景狀物的方法,提高觀察力和想像力。

教學用具:幻燈片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9世紀,有一位英國將軍在戰場上打了敗仗,落荒而逃,躲進農舍的草堆裏避風雨,又痛苦,又懊喪。茫然中,他忽然發現牆角處有一隻蜘蛛在風中拼力結網。蛛絲一次一次被風吹斷,蜘蛛一次一次地拉絲重結,毫不氣餒,終於把網結成。將軍深受激勵,後來重整旗鼓,終於在滑鐵盧戰役中打敗了拿破崙。這位將軍就是赫赫有名的威靈頓。

威靈頓將軍受到蜘蛛的啟發,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著名女作家宗璞寫的散文《紫藤蘿瀑布》,面對紫藤蘿花,作者有些什麼感悟?而我們又會從中得到怎樣的人生啟迪?

二、作者、背景簡介

師:先來看看作者曾有過怎樣的際遇?

作者宗璞,女,原名馮鍾璞,著名哲學家馮友蘭之女,主要作品有《弦上的夢》、《三生石》。本文寫於1982年,當時作者的弟弟剛剛去世,而我們的國家重整旗鼓。在這樣的境況下,作者積個人悲痛和歷史陰霾於心中,偶然間在庭院中看見一樹盛開的紫藤蘿花,睹物釋懷。

三、預習反饋:

朗讀下列詞語,並給加點詞語注音。

迸濺(bèng jiàn)伶仃(líng dīng)盤虯卧龍(qiú)仙露瓊漿(qióng)酒釀(niàng)

四、整體感知:

1、請兩位同學為大家朗讀,大家做聽眾。其他同學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2、默讀思考:

a、本文主要從賞花、憶花和思花三個方面來描繪紫藤蘿瀑布的,試給課文劃分層次;

b、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中發生了哪些變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C、這篇文章單純地是描繪紫藤蘿瀑布嗎?試找出文中最能表現課文中心的句子。

明確:

a.文章圍繞紫藤蘿花來抒發感情。由看花(1-6)、憶花(7一9)和思花(10、11)三部分組成。

b.因為家庭遭遇迫害、小弟身患絕症等原因,多年來焦慮和悲痛一直壓在作者的心頭。面對生機勃勃

紫藤蘿花,作者深受啟發和鼓舞,產生了精神上寧靜和生的喜悦,進而感悟出人生的哲理。

c.作者見到一樹盛開的紫藤蘿花,睹物釋懷,由花兒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恆。(大意正確即可)"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

(注重分析理解過程,淡化結論(結論可以是多樣的)。

師:本文以"紫藤蘿瀑布"為題,但文章的主要內容顯然不僅僅是描寫紫藤蘿。作者面對盛開的紫藤蘿花,深受啟示,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這種寫法稱之為"託物言志"或曰"借景抒情"。

【託物言志】所謂託物言志,就是假託一種事物,賦以某種象徵意義,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教案《七年級語文教案》。其中寫景狀物是託物言志的基礎,首先要把景物寫好,在寫景狀物中要飽含感情。等到水到渠成,再加以精要的抒情和議論。

下面我們深入細緻地研討一下課文,看看紫藤蘿在哪些方面對作者的思想感情產生了影響?為什麼面對紫藤蘿瀑布,作者的感情會產生那樣的變化,對生命有那樣的感悟?大家可圍繞這個話題,再深入提出問題,進行討論,力求對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五、研讀與賞析

1、自主探討

師:請大家默讀課文,根據對課文的理解和個人的感受,提出最有價值、最深刻、最喜歡的問題。小組討論、交流,對個人提出的問題進行篩選、整理,確定思考題。

教師引導學生課堂交流,將思考題逐漸集中到以下方面:

a.紫藤蘿有過怎樣的變遷?作者為什麼會對紫藤蘿產生這樣濃厚的感情?

b.聯繫背景材料,試説説紫藤蘿的命運有什麼象徵意義。

c.作者是怎樣由紫藤蘿的形象感悟出人生的意義的?找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議一議。

d.怎樣理解"花和人都有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

e."它是萬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組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包含了怎樣的哲理?

2、全班討論、明確:

教師引導學生深入討論,使問題逐漸明朗,最終明確:

a."十多年前"家門外的一株大紫藤蘿,後來被拆掉毀壞了。過了這麼多年,紫藤蘿花又盛開了。作者通過紫藤蘿的變遷,聯想到類似的家庭境狀和人生際遇,觸景生情,思想感情自然隨之起伏湧動。

b.紫藤蘿的命運,從花兒稀落到毀掉,再到如今繁花似錦,正是十幾年來整個國家命運的寫照和象徵。

c.引導學生品味第7段和第10段的內容,並理解:

面對眼前盛開的紫藤蘿瀑布,作者觸景生情:儘管家庭、人生以至國家、民族等都像紫藤蘿一樣,有着不幸的過去,但畢竟事過境遷。重要的是現在,一切都像紫藤蘿一樣,好起來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因之得以昇華,對人生的意義有了全新的深刻的理性認識。

d.遭遇不幸的時候,不能被厄運壓倒,要對生命的美好和長久保持堅定的信念。厄運過後,要面對新的生活,振奮精神,投身到偉大的事業中去。

e.積小流以成江河。每個人都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分子,只有每個人都奮發有為,我們的祖國才能更加燦爛輝煌。

六、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①瞭解本文寫景狀物的方法。

②領會修辭的作用。

③自我反思,以積極的態度面對人生

○教學設計

研讀與賞析(下)

①教師導學

上節課,我們主要就課文思想內容方面進行了研討。這節課我們就寫作方面再進行分析。本文在寫法上主要採用了託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表現方法。借景抒情大家是知道的。所謂託物言志,就是假託一種事物,賦以某種象徵意義,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寫景狀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礎,首先要把景物寫好,在寫景狀物中要飽含感情。待水到渠成,再加以精要的抒情和議論。情從景出,議從景來,才是好文章。同學們可就下面的問題,展開討論,看看本文在寫作方面會給我們怎樣的啟發。

②合作探究

[小組討論]

a.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按什麼順序對盛開的紫藤蘿進行描寫的?

b.舉例説明本文采用了哪些修辭方法,作用是什麼?

c."我撫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花艙,那裏滿裝生命的酒釀,它張滿了帆,在這閃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激發了你怎樣的聯想?

課後練習二中探討

[課堂討論]

對上述問題,採用同學之間、師生之間互動的形式進行討論,最終明確結論。(有關提示)

a.先寫花瀑,次寫花穗,再寫花朵。是按由整體到局部的順序描寫的。

b.請學生按照

"寫,運用了修辭方法,既表現了,也隱含着_"格式説話。教師擇要引導:

--寫花瀑"不見其發端","不見其終極","不停地生長",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既表現了花繁葉盛,也隱含着生命的長河是無休止的意藴。

--寫花朵兒"彼此推着擠着,好不活潑熱鬧",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既表現了花的勃勃生機,爛漫情趣,也隱含着生命的喜悦、生活的美好

c.人亦如花,時代的河流至今沖走種種令人不快的過往,只要你也加快腳步,張起生命的風帆,在這閃光的時代中航行,你也會綻放人生之花,描繪人生的絢麗和燦爛。

來源於作者敏鋭的觀察力、豐富的想像力、卓越的文字表現力和對生活的真實體驗。啟發我們平時要關注人生,關注社會,熱愛生活;要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經常練筆,不斷積累:同時要大膽想象,探索創新。

體驗與反思

①質疑交流

教師啟發學生提出疑難問題,大家共同討論解決。

歸納問題,討論明確:

a.怎樣理解"那時的説法,花和生活腐化有什麼必然關係。"?

現在聽起來的確不可思議,但是在極左思潮氾濫的年代裏。事實就是這樣。人們狹隘地理解勞動人民的感情,認為賞花不應該是勞動者的本分,賞花是小資情調,甚至認為賞花就會腐化墮落。瞭解這些有助於我們認識過去,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b.文章開頭説"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結尾説"我不覺加快了腳步",各有什麼含義?其作用是什麼?

"停住了腳步"是被紫藤蘿的繁茂旺盛所吸引。"加快了腳步"是被紫藤蘿的生命活力所感染,所催促。前者的作用是引起懸念,後者的作用是照應開頭,使文章結構完整,並深化了主題,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從紫藤蘿花的身上汲取了力量要儘快地投入到生活中去。

揣摩語句

研討與聯繫二

②經驗反饋

a.課文中哪些句子能引起你的共鳴?談談體會。

b.你認為哪些景物描寫得最好,試着仿寫幾句。

c.讀了這篇課文,你認為應當怎樣對待人生的挫折與不幸?

作業

①完成"研討與練習"一、三。

②仿照本文的寫法,完成300字的隨筆。內容、文體不限。

《濟南的冬天》教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

中學語文教學資源網→語文教案→《濟南的冬天》教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2011-04-22

學習目標:

1、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徵展開描寫,情景交融的寫法。

3、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品味優美的語言。

4、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綜合教案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反覆朗讀,感知內容,體會美感。

2.理清思路,揣摩詞語,品味語言。

3.聯繫實際,廣泛閲讀,開闊視野。

教學重點

反覆朗讀,感知內容,揣摩詞語,品味語言。

課前準備

古今中外寫春的作品很多,課前佈置學生去收集關於春的詩文,以開闊視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識積累。

教學內容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學設計

一. 整體感知

1. 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春》,瞭解感知作者是怎樣用心靈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將自己的情感傾注其中的。

出示目標,板書課題

2. 感知內容

① 認知性朗讀,讀準字音,疏通字詞,朗讀中教師正音,學生圈點。

② 感知性朗讀,朗讀時記住課文內容,並將大屏幕上的畫面按課文內容的順序重新排列,從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輪廓

春草圖 草報春

春花圖 花爭春

盼春 繪春 春風圖 風唱春 頌春

春雨圖 雨潤春

迎春圖 人迎春

二.研讀與賞析

朱自清先生將自己的感情融於景物中,在他的筆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無不充盈着躍動的活力和生命的靈氣,以至於也撩撥起我們的喜愛之情。

3. 潛心精讀

問題組

① 你喜歡朱自清先生描繪的哪一幅圖畫?

② 説説你為什麼喜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賞析好詞好句)

③ 讀一讀,讀出情。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學生自由朗讀、思考、體味後,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每組推舉一人全班討論發言。全班討論回答,明確上述問題。

“説説你為什麼喜歡”一題,是讓學生自己去讀書,去感悟,可以是一個詞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話寫得形象、生動。

教師小結

在理清了文章思路之後,同學們針對自己喜愛的圖畫,抓住重點字詞句,仔細品味、賞析,真正體味到了〈春〉一文準確生動、樸實鮮活、異常精美的語言。文章開頭寫盼春,起於擬人,終於擬人,體現了結構的美妙和嚴謹。讓我們追隨着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感情脈搏,調集起我們對春天的讚美之情去朗讀全文。

4. 聲情並茂地朗讀,體會作品的意境、風格,讀出對春天的由衷的讚美,可以小組展開朗讀競賽,學生可以互評。

三. 體驗與反思

a) 質疑交流

閲讀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麼?

你還有哪些問題沒解決?

學生討論後,可以向老師質疑,可以向同學提問,以形成對文章的進一步學習與探討。

[明確]作者筆下的春草、春花、春風、春雨,如同一幅幅細緻的工筆畫,側重描繪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圖則是集中筆墨描繪了人勤春早之春。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過細緻觀察,用心靈,通過含情的畫筆,描繪了春天的各種景物,賦予各種景物以鮮明的感情色彩。結尾以三個形象的比喻,進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創造力和無限美好的希望。

b) 拓展延伸

有人説:“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偉大的畫家”“春天是個美麗活潑的仙子”……古今中外寫春的作品很多,同學們可將自己收集的關於春天的詩文互相交流。

[作業]

《我看秋天》,仿照〈春〉寫一篇文章,字數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