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七年級上冊《 短文兩篇》教案設計

七年級上冊《 短文兩篇》教案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28W 次

【教學目標】

七年級上冊《 短文兩篇》教案設計

1、理解行道樹——無私奉獻者的形象

2感悟並珍視人生“第一次”的經驗。

3揣摩形象化的語言。

4瞭解以小見大和夾敍夾議的寫法。

【教學重點】

1、理解兩篇課文的深刻內涵。

2理解形象而又含蓄的語言。

【教學難點】聯繫生活實際,辯證理解關鍵詞語的含義。

【教法】朗讀法;研讀點撥法。

【教時】二課時

 第一課

【教學內容】《行道樹》

【學習重點】①理解行道樹的無私奉獻精神; ②反覆朗讀課文,體會形象化的語言。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激發情趣。

街上兩旁的行道樹,可以説,我們司空見慣,熟視無睹,那麼台灣女作家張曉風為我們所描繪的行道樹想為我們説些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七課《短文兩篇》的第一篇散文《行道樹》。(用多媒體課件打出課文、作者。)

 二、放課文朗讀,整體感知課文。

要求: 標出段落序號,勾畫出生子難詞及你喜歡的語句;點兩名學生檢測預習,他們上台演板。

1、注音。

墮( )牙齦 ( )貪婪( )冉( )熬( )

2、釋義。

①墮落---

②貪婪---

③豐碩---

④玲瓏剔透----

⑤深沉---

⑥繁弦急管---

⑦冉冉---

⑧苦熬---

⑨紅燈綠酒---

 三、走近作家作品

張曉風----

 四、1、朗讀訓練:學生集體誦讀,要求讀音準確,語速適中,語調抑揚,讀出感情。指明學生説説課文寫的是什麼。

師小結:文章用擬人手法寫了行道樹的自述,表達無私奉獻的信念。

2、學生默讀課文,圈點勾畫出自己最喜歡的語段,並簡要陳説理由。

3、學生再次齊聲朗讀課文,在作業本上發揮想象用畫筆創造性地勾畫出行道樹的形象,並解説自己的構思。

五、研讀課文,合作探究

a.行道樹的形象體現了什麼精神? 【無私奉獻者的精神】

b.找出本文最富哲理性的句子,並理解:神聖的事業是什麼事業?為什麼説神聖的事業總是痛苦的?行道樹的“深沉”主要表現在什麼方面? 它的關鍵詞是什麼?

【1、神聖的事業必須以自我犧牲為代價的事業。2、從個人利益角度講,這便是“痛苦”。痛苦的磨練使奉獻者具備了以苦為樂的品質,這便是“深沉”。3、關鍵詞:“神聖”、“痛苦”、“深沉”】

c.怎樣理解“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又快樂的樹”?

 六、深度解讀課文:

①作者從哪些方面刻畫了行道樹的形象?

【自我犧牲、奉獻人類、心繫社會…… 】

②怎樣理解“站在這雙線道的馬路邊,這無疑是一種墮落”?

③“我們的存在只是一種悲涼的點綴。”表現了行道樹怎樣的思想感情?同時揭示了怎樣的社會現狀?

【保護環境還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

④為什麼行道樹認定自己的事業是神聖的?

⑤從事“神聖事業”的行道樹承受了哪些痛苦?既然痛苦,為什麼“自己選擇”這種命運?⑥怎樣理解“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為什麼説是“深沉”?

⑦為突出行道樹的形象,作者都採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採用了對比手法:a.與同類的優越處境對比;b.與人類的盲目和無知行為對比。】

⑧你認為哪些語言描寫最生動,最能突出行道樹的形象?試分析説明?

【讓學生體會形象化的語言。學生的解答可能是多樣的,蕪雜的,教師要幫助學生突出重點,明確中心。】

⑨本文首尾兩段前後照應,但在語序和用詞上又稍有不同,為什麼?

⑩第二段中“墮落”一詞在文中的含義是什麼?

⑾為什麼説行道樹的存在“只是一種悲涼的點綴”?

討論、點撥、明確。

 七、師生總結本文寫作特色:

1、本文采用擬人手法借行道樹的自白,描繪了以製造清新,獻出濃陰和迎接光明而自豪的行道樹形象。表達無私奉獻的人生理念。

2、本文還通過行道樹與同類的優越處境對比,人類的無知行為對比, 表現了“神聖的事業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的人生哲理。

3、本文篇幅短小,語言清新,凝鍊。精闢的議論更是點睛之筆。學習時應抓住議論性的文眼。

 八、拓展延伸 : 鼓勵學生結合現實和自己的經歷,談學習感受。

①現實生活中有像行道樹一樣具有奉獻精神的人嗎?怎樣看待他們的價值?

②本文的現實意義是什麼?

③本文的中心是通過行道樹的自白表現出來的。但有人説像在發牢騷,你怎麼看?

【決非發牢騷,而是強烈的呼喚。呼喚更多的奉獻者為社會造福,為人類造福呼喚人們尊重奉獻者的辛勞,保護自己的生存環境。】

④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受到哪些啟發?

  九、活動探究:

1、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行道樹默默奉獻的犧牲精神,正確看待奉獻與索取的關係。請學生結合課文內容,以第一人稱説説行道樹是什麼樣的一棵樹。

小組合作,看看哪個小組説得多,角度不同。

示例:我是一棵憂愁而快樂的行道樹。我為人們不珍惜我的勞動、不珍愛環境而憂愁,我為能替人類作貢獻而快樂。

我是一棵無怨無悔的樹。……

我是一棵不被人理解的樹。……

我是一棵能承受痛苦的樹。……

2、訴説我們的心裏話,反思我們的言行。

a以山中樹的身份,對行道樹説點心裏話。

b以人類一員的身份,對行道樹説點心裏話。

示例:句式:行道樹,我要對你説……

 十、教師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了很好的討論和研究,對無私奉獻者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我們都是社會的一員,應該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從任何意義上講,我們都應關注社會,關注人生,關注自然。讓我們像行道樹一樣,儘自己的微薄之力,點綴美好的社會,也使自己的人生在無私的奉獻中大放光彩。

 十一、佈置作業

① 拓展聯想:本文其實借行道樹讚揚一種人,讚頌一種精神,想想現實生活中有哪些人像行道樹,説説你對他們的印象。

②收集背誦奧斯特洛夫斯基關於生命意義的名言。

③預習《第一次真好》。

十二、附板書設計

關鍵詞:神聖、痛苦、深沉

行道樹: 原始森林的'同伴

(奉獻者形象) 沉浸在夜生活歡樂中的市民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第一次真好》

 【教學要點】

①認識人生第一次經歷的重大意義,珍視第一次經驗。

②學習以小見大和詳略得當的寫法。

③瞭解選材的典型性。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激發情趣。

“第一次”是多麼令人難忘的經歷啊!第一次遠行、第一次脱險、第一次施捨、第一次求助……自從我們有意識以來,數不清的第一次,給我們帶來莫大的新奇和刺激。但又有誰真正懂得“第一次”的奧妙呢?周素姍的《第一次真好》可以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用多媒體課件打出課文、作者。)

 二、放課文錄音,整體感知課文。

學生標段落序號,勾畫生字難詞及自己喜歡的語句。

  三、學生簡介作家作品。

周素珊-----畢璞,是周素珊女士使用了四十年的筆名。畢璞的筆齡將

屆五十年,在漫長的寫作生涯中,畢璞的筆路甚廣,她寫散文、

小説、兒童故事、雜文、評論、傳記,也翻譯過英美的文學作

品。不過近年她已減少產量,只寫散文和短篇小説。已出版的

著作有 《故國夢重歸》、《風雨故人》等。

畢璞作品產量雖多,但是她一向只為興趣以及有所感而寫,

“以我筆寫我心”是她的寫作信條。她的文章清新雅麗,在平淡中

藴含着哲理,言之有物。

畢璞生性樂觀,常樂在工作(寫作)中,她説:“小説是我

的最愛,因為無論在閲讀小説或寫作小説時,我都會暫離現實,

化身為小説中人,進入書中人物的內心,而渾忘自己正處在紛

擾的塵世中。我把看小説和寫小説都當作是一種卧遊或漫遊,而

自得其樂”。

 四、師簡介課文內容

教材通過兩個事例抒寫了人生的一種體驗:第一次真好!告訴人們第一次的感覺是生命中難得的寶貴經驗,並提醒人們思考怎樣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第一次真好》雖是略讀課文,但文章卻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第一次”不僅帶給我們新鮮刺激,更帶給我們生活的新領域和人生閲歷。珍重“第一次”就是珍重自己的生命。本文敍議結合的寫法也很典型,可以作為寫作的典範。

五、集體朗讀:感悟課文內容。要求學生注意朗讀時的情感和速度。

 六、默讀課文,獨立思考。

1、作者通過兩個事例抒寫人生的一種體驗,那麼文中詳細寫了哪兩次“第一次”的人生經歷?請加以概括。

2、文題命作“第一次真好”,那麼第一次好在哪裏?抓住關鍵詞分析“好”的含義。

【“第一次真好”指感覺真好:新鮮而刺激,使人回味無窮。】

3、為什麼説“第一次的經驗不一定都愉快”但“使人回味無窮”?

4、短文末句説:“願你珍重第一次”的含義是什麼?

5、文章的結構怎麼劃分,並概括大意。

 七、深度解讀課文:

1、課文的中心意思是什麼?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2、作者為什麼選取這兩個“第一次”詳寫?

【作者從不同角度寫了兩件事:前者寫的是植物;後者寫的是動物。前者寫的是靜態;後者寫的是動態。前者的感覺沒有變化:只是喜悦和新奇;後者的感覺隨着事物的變化而變化:先是驚喜,再是噁心,而後喜愛。這樣寫使人感到厚重,既表現作者的個性體驗,也能與讀者產生共鳴,有典型意義。】

3、課文在安排材料上有什麼特點?好處是什麼?

【詳略得當:詳寫的是看柚子樹和看孵小鳥兩件事。略寫的有六件事,均一筆帶過。詳寫是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略寫部分是對詳寫部分的補充,旨在以小見大地表現“第一次真好”的普遍意義,同時,使文章內容更加充實。】

4、有的“第一次”是有益的,有的是無益的。本文所説的“第一次”屬於哪一種?為什麼?

【本文寫的是有益的“第一次”。因為所舉的每一個事例,都有益於人生的健康發展,而且“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八、研讀賞析

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教師結合“研討與練習”,引導學生重點研讀與賞析作品的語言,以求達到對課文內容更深刻的理解。可讓學生提出最感興趣或有疑難的問題,供全體同學討論。

1、為什麼説是“一幅秋日的風情畫”,而不説是“風景畫”、“風光畫”?

2、“雛形”與“具體而微”有什麼區別?

3、“我喜愛他們又甚於那些老鳥”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現作者對生命的珍惜和對生命力的讚歎。】

4、找出課文中帶有議論性的句子,試分析它的作用。

【 旨在讓學生逐漸瞭解記敍文中議論的作用。】

 九、體驗反思,質疑問難: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經驗,解釋課文有關內容。

①為什麼第一次的經驗不一定都愉快?感覺不愉快的第一次就不能嘗試嗎?

【感覺不愉快的第一次可能是更有益的,也應當積極嘗試。如捨己為人等。】

②為什麼説“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③回憶你難忘的第一次經歷,談談它對你後來的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④什麼樣的第一次不能嘗試?為什麼?

 十、教師小結:同學們,我們要多多地嘗試有益的第一次,讓萬紫千紅的第一次,織成我們五彩斑斕的人生,給社會帶來進步。

  十一、佈置作業:

①完成“研討與練習”剩餘部分。

②習作:以“第一次,我忘不了你”為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有真情實感,要寫自己的親身經歷,記敍文。寫在乙本上。

 十二、附板書設計

十姊妹孵出小鳥

梅子樹結實累累 驚

新奇、喜悦 喜 新鮮刺激、回味無窮

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