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高二下《短文三篇》導學案

高二下《短文三篇》導學案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93W 次

  《短文三篇》導學案

高二下《短文三篇》導學案

  【學習目標】

1、把握文章主旨,分析文章闡述的哲理。

2、摘抄、品味文章樸實而又富有哲理的語言。

3、領會文章豐富的精神內涵,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價值觀和人生觀。

  【思維預熱——資料補充】

隨筆:是散文中特殊的一種,寫隨筆就像與鄰家談心般輕鬆,沒有任何的負擔,沒有華麗的辭藻,嚴密的結構。隨筆的形式可以不受體裁的限制靈活多樣,不拘一格;隨筆也不受字數的限制,篇幅長短皆由內容而定。寫隨筆最重要的是要表達出寫作的意圖,或是一種快樂的心情,或者是一點小感悟,或是一個新觀點……

散文與隨筆的區別:隨筆主“理”,是説理的.,重“講談”色彩,較為冷靜;而散文主“情”,是抒情的,重“自白”色彩,較為熱烈。隨筆面向人生,咀嚼人生況味,重哲理感悟;而散文面向內心,剖露人性奧祕,重生命體驗。隨筆講求“文化”品位,讀之能增人智慧,令人玩味不盡;而散文崇尚“人性”深度,讀之能開啟性靈,使人淨化靈魂。

隨筆與雜文都重説理、講個性、富理趣,但是也有區別:首先表現在取材上,雜文取材多為抨擊時政、鍼砭時弊,往往“小中見大”;隨筆在取材上比雜文要“軟”“淡”一些(多為二、三流題材),往往是“小中見趣”。其次表現在筆調上的區別,雜文“犀利”,往往寸鐵殺人,“當頭一擊”即制強敵於死地,誠所謂“嬉笑怒罵,皆成文章”;隨筆較為“閒適”,常常從容道來,温文爾雅,總不失“紳士”風度。另外還表現在語言色彩上,雜文多用“諷刺”,比較辛辣;隨筆推崇“幽默”,較為愜意。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獨學檢測

1、基礎積累(詳見《新學案》P56)

2、瞭解作者的國籍、稱謂和貢獻(詳見《新學案》P55-56)

(二)、合作探究——問題生成與解決

《熱愛生命》

1、文章從幾個層面論證熱愛生命的?請具體分析。

【思維導航】從生和死兩個方面分析論證。(詳見《新學案》P57結構圖示)

2、作者用了什麼論證方法闡釋對生命的認識的?如何運用的?

明確:運用對比論證的方法進行闡釋的。第一段拿“度”壞日子和“賞玩”“領略”美好時光進行對比;拿“哲人”度日、“糊塗人一生枯燥無味和“我”的態度進行了對比,從而表明對生命的認識。

①對於度日:1)壞日子:度;2)好日子:品

②對於生命:1)哲人:打發、消磨、無視,苦事、賤物;2)我:“值得稱頌”“富有樂趣”“自然的厚賜”“是優越無比的”;3)糊塗人:枯燥無味,躁動不安、寄託來世

3、閲讀第3段,思考作者認為應怎樣熱愛生命?

明確:增加生命的分量,留住稍縱即逝的日子,彌補流逝的光陰,過得豐盈。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

1、為什麼説“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而不説人是一棵能思想的樹木?有何寓意?

明確:“葦草”説明人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表現出了人的肉體脆弱、渺小。(一口氣、一口水,被囊括、被吞沒)

“思想的葦草”説明人擁有思想就能變得強大,表現出了人的精神的高貴、強大。(高貴優勢,囊括了宇宙)

2、思想的重要性體現在哪些語句?

明確:1)我們全部的尊嚴就在於思想。2)我們要努力好好地思想。這就是道德的原則。3)由於思想,我卻囊括了宇宙。

《信條》

1、概括文中十六條信條的內涵。請根據信條內容歸納分類:

怎樣生活

講衞生(8、9)、營養(10)、快樂(11)、休息(12)

怎樣做事

做好事情(5)、認識世界(14、15)、觀察生活(16)

怎樣為人

分享(1)、公平(2)、友愛(3)、誠實(4)、守本分(6)、禮貌(7)、團結(13)

2、這16條信條是不是缺少順序,很零亂?請具體説明。

【思維導航】1)按照上小學的自然順序寫的;2)沒有刻意以意義分類、以性質分類,這樣讀來自然真實,樸素健康。(詳見《新學案》P57)

(三)、拓展延伸——延伸鞏固

結合自己的人生和學習經歷,為自己確定幾條對自己有指導作用的人生信條。

【思維導航】1)得意淡然,失意坦然;喜而不狂,憂而不傷。2)豈能盡隨人願,但求無愧我心。3)人們可以為一個陌路人的點滴幫助而感激不盡,卻無視朝夕相處身邊人的種種恩惠,將其視之為理所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