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精華】高考作文錦集八篇

【精華】高考作文錦集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2W 次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敍方式。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考作文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華】高考作文錦集八篇

高考作文 篇1

我是一名高中生,從我進入高中開始,老師就告訴我們好好學習,高考取得好成績,上好大學。

我一直覺得上大學很遙遠,畢竟那時我高一,高一併沒有努力學習,上課玩手機,晚上躺着玩手機,有的時候甚至玩到半夜一點。在渾渾噩噩中度過了一年。

我高二了,高二上學期正好趕上高考,高三的成績下來後,我也去湊熱鬧,看到學長們的成績時,我才意識到,明年上面就會有我的成績,我開始緊張起來,我想擁有一份令我無愧於心的答卷。

我開始努力,上課不在看手機,晚上做大量的卷子,我數學不是很好,有不會的題我就去問我們班的數學學霸,每次質檢我都會總結丟分原因,可能是因為我的付出,我的成績現在雖然不是佼佼者但也是名列前茅,付出不一定會有收穫,但不付出,一定沒有收穫。

高考還有七十天,我有些期待也有些不安,但我每天都過得很充實,充實吞噬了我的不安。

我做了準備,高考,我來了!

高考作文 篇2

“透過現象深入本質”就是要求我們撥開假象的迷霧,穿透表象的藩籬,用思想之手挖掘潛藏在紛亂現象背後的事物的本質屬性和特點。“揭示事物內在的因果關係”則要求我們研究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特別是梳理和揭示事物之間的最本質的聯繫——因果關係。而“觀點具有啟發作用”更是從方法論的高度要求我們在正確認識事物的本質、揭示事物因果關係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事物的發展趨向,提出有前瞻性、預見性的應對之策。。

一、撥雲見日,剝繭抽絲

自然奧妙無窮,世事紛繁複雜,人生雲詭波譎,答案豐富多彩。對於莘莘學子來説,人世間的一切本已幻若走馬燈,叫人眼花繚亂,更有那居心叵測之人、奸猾無恥之徒刻意混淆視聽,顛倒黑白,以圖渾水摸魚偷天換日,倘若我們一味本着善良的願望偏聽偏信,僅僅滿足於耳之所聞、目之所視,凡事不願多質疑反詰,不肯多用心推敲探究,必將喪失自己的洞察力和判斷力,迷惑於表象甚至假象,“深刻”之説自然更無從談起。要想使自己的認識最大限度地接近事物的真相和本質,我們必須高揚理性之劍撥開假象的迷霧,祭起千里眼穿透表象的藩籬,用思想之手挖掘潛藏在紛亂現象背後的事物的本質屬性和特點。為此,我們就得在平時的語文學習和寫作訓練中不斷擦亮自己的雙眼,磨礪自己的思想,不輕信,不盲從,通過反覆的質疑問難、比對辨析、演繹推理逐漸形成自己的經得起邏輯檢驗的獨立見解。

就具體的應試策略來説,無論命題人命制的是標題作文、話題作文還是材料作文,我們都可從“是什麼”的角度對其作一番深入的思考探究。“是什麼”的問題直接指向認識對象本身,對這個問題的正確而深刻的認知是建構整篇作文思想情感大廈的基石。在這個審題構思的過程中,我們要運用撥雲見日、剝繭抽絲式等層層深入的思維方法,循着“是什麼”的線路一步一步追問下去,直至真相浮出水面,本質原形畢露。動筆破題之後,進入申説、論證、演繹的階段,我們還要還原自己的拷問過程,再現自己的心路歷程,藉助類比、對比等技法,進一步充實、豐富自己的認知,以期最大限度地説服讀者(判卷人)。以20xx年高考江蘇卷優秀高考作文為例,我們來探究一下考生在“是什麼”的問題上是如何撥雲見日,剝繭抽絲的。

例文1好奇心(有刪節)

好奇心,無疑是一顆希望知道自己所不知事物的心。如果只將眼光聚於此,那在我看來,似乎古今中外男女老少大多都有這樣一顆“心”。

有一種“好奇心”在魯迅的文章中最為常見:那驅使國民爭先恐後看“砍頭節目”的是好奇心;那驅使鄉鄰聽祥林嫂哭訴的是好奇心;那驅使阿Q“革命”的亦是好奇心。但,也許這些都只能稱為“好奇”罷了,“心”卻是失去了的。這樣的“好奇”,建立在對他人痛苦的窺探上,建立在“鐵屋子”一般黑暗的愚昧上,如果這也是真正意義上的“好奇心”,那麼,沒有也罷。

……

試問:真正的好奇心又為何物呢?

真正的好奇心需要觀察。“一花一世界,一葉一乾坤”,世界上並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用心觀察,即使最尋常的事物也會化為“神奇”。在遠古時代,先人們仰望星空,探斗轉星移的奧祕,品雲淡雲聚的風采;到現在,我們通過望遠鏡與另一個星球招手,通過顯微鏡感知微觀宇宙。可以説,沒有觀察與幫助我們更好觀察的工具,好奇心也會閉上心房上的窗,落滿灰塵。

真正的好奇心需要思考。如果“我們頭上的燦爛星空”是供我們觀察的無限舞台,那麼,“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則是激發與約束我們將觀察成果深化的不二法門。如帕斯卡爾所言,“思維成就人的偉大,我們的一切尊嚴都在於思考——即使你只不過是強大自然下的葦草。”如果沒有這種“靈魂在場”之下的思考,那麼無論多少個蘋果掉下來,恐怕也砸不出“萬有引力”的發現;無論人類怎樣費盡心思地觀察與學習,也難有一絲一毫的創造與進步。

真正的好奇心不是“獵奇”,它的存在不是為了以平庸或愚昧的心態去“發掘”別人的痛苦,去踐踏真理。它的存在,需要觀察的雙眼來定位,需要思者的頭腦來彰顯其價值。

有了這樣的好奇心,困難得以排解,社會得以進步,人類得以更好地生存並維護自己的尊嚴……

《哈姆雷特》中有言:“身處果殼之中,也自以為無限宇宙之王。”也許,正因為有了真的“好奇心”在,我們才能以更有力的聲音爆發出這樣的吶喊。

更何況,因為有了好奇的心,我們的世界遠比果殼廣闊得多。

面對着“好奇心”這樣一個話題,聰明的考生沒有滿足於庸常的認知和解釋,而是在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的基礎上層層深入地探究和追問“好奇心”到底“是什麼”,提出了“真正的好奇心需要觀察和思考”的深刻論斷,從而征服了判卷人。

二、順藤摸瓜,追根溯源

世界不是各種事物的簡單湊合,歷史也不是無數事件的簡單排列。一事物和它事物之間存在着動態的千絲萬縷的聯繫,而其中最本質的聯繫就是因果關係。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揭示的就是這種關係。寫作者作為思想者的意義不僅在於認識事物的本質,也在於揭示事物之間內在的因果關係。因此,廣大考生在深入探究“是什麼”的問題之後,緊接着要解決的是“為什麼”的問題。而要解決好這個問題,就必須學會“順藤摸瓜,追根溯源”。

我們在探究和揭示事物之間的內在因果關係的時候,不能停留在一因一果的層次上,而要善於多角度多層面地分析原因和結果,比如分析一果多因(注意抓內因、抓主要原因)、一因多果、同因異果、異因同果、互為因果等,對於多重原因的事物要一層一層地追究下去直到揭示出最終極的原因為止。在具體的寫作方法上要多運用因果論證、假設反推等方法,善於運用因果句、條件句、假設句、反問設問句、頂真逆序句等句式。請看20xx年高考湖北卷優秀作文:

例文2民族之魂——漢語

血脈中流淌的是中華民族賜予的光榮,長江、黃河交織成幾千年歷史的經緯。

我們的文明,以漢語為載體的中華文明便是這樣地衝出了宇宙與變遷,綿延了中華九百六十萬平方千米的土地,橫跨千年的時空,為我們世代所傳承,所發揚。

漢語是我們的民族之魂,它可以很豪邁很大氣,亦可以很精緻很婉約;它可以寫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蘇式感慨,亦能傳達“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的李式風情。這是無論多優秀的外文譯製品所無法企及的高度與深度。

因為,漢語承載了中華兒女的魂呢!它不僅是“母語”兩個字那麼簡單,我們的母輩、祖輩經歷泛黃的歷史所賜予我們的,是“母語”背後沉沉的文化使命。

樓蘭古國消亡了,瑪雅文化消亡了,古巴比倫文明亦消亡了,文明的缺失是因為語言的覆滅,喪失了語言載體的古老文明便漸漸葬於荒漠中乾涸的河牀與幽幽的歎息。

漢語言文明是博大而沉重的民族責任,在西方文化無止境地湧入街頭巷尾時,在“三國”與《論語》相繼被戲説時,在全球化的呼聲下學英語的浪潮正天翻地覆時,小學課堂內的“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反而顯得彌足珍貴。英語培訓機構滿街遍是,可怎尋不到一個國學教授機構?

這是前進中的市場化快餐,還是一個大國的浮躁,抑或是百年後文化斷層出現的民族悲哀?

母語——漢語教給我們的,怎又僅僅是與人溝通、交流。母語不是工具,而是任何一個時代都不能失卻的民族的骨氣與精髓!

讓我們重拾古文的經典吧!讓我們運用漢語所真正給予我們的扁擔,去挑起歷史的竹簡一捆捆,真正進入原味的古籍,去尋找一個民族的偉大復興之道,一個大國的崛起之途。

漢語的傳承是每一箇中華兒女生來就應向祖輩們許下的承諾,不要讓昔日繁盛的古國衰落的故事重演。這莊重的承諾將是我們一生所肩負的重擔,它讓我們在歷史中找到珍貴的內核,讓中華民族重新屹立於世界之巔!

文章的作者經過自己的思考與探究,深刻揭示了樓蘭古國、瑪雅文化、古巴比倫文明消亡的原因在於語言的覆滅,而中華文明的綿延不絕、民族精魂的生生不息,實有賴漢語言這一有效載體。

三、燭幽洞微,見機知兆

對事物本質的深刻把握,對因果關係的有力揭示,雖然也可以帶給讀者以啟示,但是從價值論和方法論的'角度看,更有啟發作用和現實意義的是對事物發展走向和趨勢的科學判斷和準確預見,是具有明顯前瞻性和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尤其是當事物本身的發展態勢還處在醖釀、萌芽階段,人們對將要發生的事情還懵懂無知、渾然不覺的時候,“一語驚醒夢中人”的警言妙句該是何等令人驚喜和感激啊!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地磨礪從“小”中見出“大”、於“無”裏看出“有”、翻“舊”而出“新”的慧眼。

如例文2中,小作者面對“西方文化無止境地湧入街頭巷尾”“‘三國’與《論語》相繼被戲説”“全球化的呼聲下學英語的浪潮正天翻地覆”“英語培訓機構滿街遍是”卻“尋不到一個國學教授機構”等國人熟視無睹的現象,敏鋭地意識到對母語的漠視、對傳統文化的冷落極有可能導致“百年後文化斷層出現的民族悲哀”,真是振聾發聵、警醒世人啊!為此,小作者還進一步從“讓中華民族重新屹立於世界之巔”的民族使命感出發,提出了自己的應對之策,那就是“重拾古文的經典吧!讓我們運用漢語所真正給予我們的扁擔,去挑起歷史的竹簡一捆捆,真正進入原味的古籍,去尋找一個民族的偉大復興之道,一個大國的崛起之途”,見解是何等的深刻與獨到!

概而言之,“深刻”既是得分的利器,更是寫作和思考的價值所在。我們要多讀書,多看報,勤思考,勇辯難,掌握思想分析的武器,操練文章寫作的技法,許自己一雙富有穿透力的慧眼,借“深刻”的翅膀飛向更為高遠而自由的思想天空。

高考作文 篇3

現場:與英雄的一天受冷落

昨天上午11點半,隨着考試結束鈴聲的敲響,北方交通大學附屬中學的考點門口,考生蜂擁而出。北京晨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考生普遍認為此次作文比較好下手,但選擇《深入靈魂的熱愛》一題的考生為多數,《假如我與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則受到冷落。

這道題太飄了,不知道該寫什麼。一名北京科技大學附屬中學的考生這樣説道。與她有同樣感受的並不在少數。

分析1:對人物不熟悉

對此,北方交通大學附屬中學高三語文教師、北京市特級教師邢國英認為,這與學生對人物的不熟悉、語文積澱的不紮實有關。

邢國英表示,這一題中的人物都是對民族、國家做出傑出貢獻的英雄人物,有近代,也有當代的。出題人的意圖是希望考生在瞭解人物事蹟、精神的基礎上通過自身感悟傳遞正能量,同時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扣。但對於今天的學生而言,不習慣對他們作了解成為共性。

此外,這題有學科融合的趨勢。以上人物除在語文學習中遇到,在歷史、政治學習中也有體現。因此,對於文科考生而言可能相對難度降低。

分析2:記敍文體的限制

北京二中語文高級教師牛佳音分析,《假如我與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這個題有兩個特點:第一,要求學生寫記敍文,而且展開想象。第二,這個記敍文要求很具體,明確寫一天,而不是春夏秋冬。因此考生必須寫一天中的生活片段。今年的命題是一種迴歸,小學、初中練記敍文比較多,高中練得就比較少了,今年出了一道記敍文題,其實也是知識運用的一種迴歸。但這種複雜的記敍文在寫作時難度要高於議論文。

得分要點:準確把握人物特質

北京第八十中學高三語文教師晁凌雲表示,《假如我與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既可以展示我感受民族英雄的光輝,也可以追尋民族英雄背後的痛苦、無奈、憤慨

精華學校校長趙宏凱認為,這一作文題目有對網絡文學穿越題材的借鑑,亦有核心價值觀、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在考查學生文學功底的同時加強了對學生語用性的要求。

邢國英則認為,這題難度較高,考生若想得高分必須要做到想象合理、情節和人物刻畫準確。他特別提到全國卷曾出現《假如記憶可以移植》這一作文題,同樣是需要考生髮揮想象。

針對記者提到以穿越的形式作文,邢國英認為:不是上等作文的思路。但也並不是不允許考生寫穿越題材,但要將人物的特質延續到今天,並將這種優秀品格與當今社會現象或發展掛鈎。

現場:考生大多選擇熱愛

在記者調查瞭解中,《深入靈魂的熱愛》一題多為考生選擇題目。對此,晁凌雲認為,這一題目要求學生面對廣闊的生活,用筆表達出自己深入靈魂的愛,這給了學生無限的空間。

牛佳音則表示,這個題要求孩子得從我的角度寫,寫一種自己特別熱愛的植物、動物或者器物。這個題新就新在寫自我,之前高考很多題都是關注大我情懷,比如關注社會熱點,通常是論證一個道理。而這樣的題在寫作中可以用別人的事例來論證。但今年這個題則必須從自己的角度寫,這不同於往年。也給了我們平時教學一個啟示,讓教學回歸到孩子自我的成長,關注孩子內心的發展,迴歸真我。

得分要點:寫出熱愛能拿高分

面對今年作文考題,牛佳音表示,如果想得到高分,這個題目必須寫出你熱愛的這個東西給予了自己什麼。比如寫荷花,考生可以寫荷花外物特徵,但最重要的要寫出它的內涵。題目裏其實給出了提示性的問題:你為什麼會對他產生深入靈魂的熱愛?這就是讓學生對整個作文高度的昇華。

從命題角度來看,邢國英則認為,出題者希望考生關注身邊事物,從熟悉的東西入手,給予自己最真實的情感,這也是這一題目的得分點。更有文采的考生可以選擇這題。由於首次不限制問題,但規定字數不少於700字,邢國英則表示,若考生選擇詩歌的形式,字數不足,在判卷時或許會再商討。

此外,趙宏凱分析稱,今年的作文題目與閲讀題緊密相關;對學生邏輯論述能力有比較高的要求,這兩點需要考生在今後的學習中特別注意,或將成為今後的命題趨勢。

高考作文 篇4

日程 高考閲卷22日正式結束

今年,本市近6萬名考生參加高考,全市共設17個考區、92個考點、1791個考場。6月9日,高考結束次日,考卷被運往全市6個評卷點。據北京教育考試院副院長、新聞發言人臧鐵軍介紹,目前,全市共閲卷20餘萬份,22日高考閲卷工作將正式結束。

今年,本市繼續實施高考全科網上評卷的方式。在評卷教師遴選方面,臧鐵軍介紹,北京教育考試院進一步完善了評卷教師的資源庫並進行動態管理,嚴格控制評卷教師組成、結構比例及選聘方式。在今年的高考評卷中,各區教研員和中學教師人數保持穩定,這部分人數超過高校教師人數。同時,將各區評卷骨幹教師、往年曾被評為優秀評卷員的教師優先進行了遴選。在20xx年高考評卷工作中,共1137名教師參與高考評卷,其中統考閲卷教師1107人,高校教師547人,約佔總數的49.41%,基礎教育區教研員及教師560人,約佔總數的50.59%;單考閲卷教師30人,均為高校教師。

6月23日中午12點,發佈高考成績及一分一段分佈情況。25日8時至26日20時,考生可進行志願填報。

數學 滿分試卷必須100%複核

昨天,記者走進清華大學高考數學試卷閲卷現場。在現場,共280餘名評卷教師,據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劉震介紹,其中約170名教師來自清華大學,各區教研員和中學教師佔比與去年持平,約佔40%。針對考生和家長比較關注的問題“過程對了但結果有誤是否得分”,劉震表示:“過程很好,但最後計算錯了,丟分不多。”

在進入閲卷現場前,所有人員都必須佩戴有效證件入場,並在入場前將揹包、紙筆等物品放置在安檢門外,手機則必須在關機後放置在門口的統一收納箱內。進入閲卷現場前,記者經過了安全門,並接受了嚴格的人工安檢。

和往年相同,除了40分由機器判卷之外,其餘110分都在清華大學的數學閲卷點進行評閲。數學閲卷點分為7個閲卷大組,每組負責評閲一道試題,總成績由電腦自動加和。今年,閲卷依舊採取“雙評”和“背對背”評卷方式。劉震介紹,在閲卷過程中,由資深專家組成的質量檢查組、閲卷大組長、小組長和普通閲卷人員分級把關,有嚴密的抽查和複核機制,適時、動態地監督閲卷質量,確保閲卷人員閲卷進程中前後一致,避免“前緊後鬆”。每道題目首先都要隨機“背對背”至少經過2名閲卷教師“雙評”,評分符合要求後才算完成評卷。他還透露,如果兩名閲卷教師的評分在誤差範圍之外,就必須進入“三評”,所有進入“三評”的試卷、每道題目得分0分或者得滿分的試卷,都必須由專家組成員100%複核。

語文 六成考生選“説紐帶”

今年,共49327份語文考卷在北京大學評閲。記者瞭解到,在“説紐帶”和“共和國,我為你拍照”兩個作文題目中,六成考生選擇“説紐帶”。目前,滿分及零分作文均已出現,據北京大學高考語文閲卷組專家成員張彬福透露,允許高分考生的作文有錯別字和病句。

北京大學中文系副主任宋亞雲介紹,今年,共49327份試卷在北京大學評閲,評卷教師分別來自高校、各區教研員和中學教師,共300人,其中,題組長8人、小組長20人。從今年的高考語文試卷題型特點看,北京試卷總體題量適中、區分度較好。全卷字數8300字,在文字量和題量方面居全國之首。他特別提到此次微寫作強調閲讀經典名作,因此,要求評卷教師必須讀過相關名著和原著。

今年,大作文從“説紐帶”“共和國,我為你拍照”二選一,兩個題目公佈後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從目前的閲卷情況來看,張彬福介紹,2個作文題目中,六成考生選“説紐帶”,這與往年的情況基本相同。之所以出現這種傾向,他解釋,這是由於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點是議論文,而寫記敍文的難度也相對大一些。

“冷門”作文如何出彩?

選擇“共和國,我為你拍照”這一稍顯“冷門”的作文題目如何寫得出彩?張彬福表示,這一作文題目需要考生在寫的時候定格幾個畫面並描述,可以從科技、環境和人文發展的角度進行臆想。“20xx年,今年參加高考的考生50歲,正處於社會的中流砥柱。”張彬福認為,需要這些考生為自己和共和國的成長進行思考並履行自己的責任。他還透露,目前,滿分和零分作文都已經出現。值得注意的是,高分作文允許錯別字和病句的出現。張彬福解釋,在150分鐘的限定時間內,屬於特殊情景下答題,因此,“我們多年來形成的認識是,允許高分的學生作文有瑕疵,比如錯別字和病句。”至於零分作文,他告訴記者,只有“考生一個字不寫或者亂寫”,否則只要圍繞題目説話都能得分。

微寫作 《紅樓夢》遇冷

微寫作題型仍舊延續“三選一”的模式,張彬福透露,從目前來看,選擇第三和第一個題目的考生居多,而“《紅樓夢》中的林黛玉、薛寶釵、史湘雲、香菱中選擇一人,用一種花來比喻她” 這一題目選寫的考生最少。“但選這道題的考生得分高。”他表示,這一題目需要考生對《紅樓夢》中的人物和花都有所瞭解,因此比較有挑戰,但是從近年試題來看,越有挑戰的題目越有利於考生得高分。

否認一分鐘看完一份試卷

此外,針對網上傳言“語文閲卷幾十秒或一分鐘看完一份試卷”的傳言,張彬福予以闢謠。他表示,今年北京高考語文試卷不到5萬份,但投入的閲卷教師共300人,“就是為了保證老師靜下心來認真看每一份卷子。”而且在評卷過程中,“雙評甚至會有三評和監測,閲卷的質量可以保證。”

高考作文 篇5

雖然高考作文評分標準中沒有半文章開頭、結尾的好壞明確定為評分點,但在實際評卷過程,開頭與結尾對評卷老師的巨大影響卻是公認的。專家們強調,開卷之初,當以奇句奪目,使之一見而驚,不敢棄去;結尾要有力,而且長留餘味。試想,開頭和結尾給予閲卷老師閲讀文章時的第一印象和打分前的最後印象都是良好的,還愁得不到高分嗎?

鳳頭篇: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好的開頭猶如春色初展,鮮花含露,令人鍾情。倘若人云亦云,看了開頭便知結尾,自然會影響作文得高分。精美的開篇有三點共性:一是“明”,要“首句標其目”,開宗明義;二是“美”,主要指技巧美,如設置懸念、用典故、引名言、反彈法等等;三是“簡”。下面的幾種技法,也許能讓文章下筆引人:

1、巧用題記展才情

題記放在正文之前,位置搶眼。好的題記一下子就能抓住閲讀者的心,那短短的語句,美美的語言,淡淡的情感,淺淺的哲理,往往能給閲卷者留下深刻印象。一個精美的題記,一般得具備三個特點:一是適合,題記內容必須與文章主題、情調乃至風格保持相對一致,能夠與文章融為一體。如果反差較大,甚至自相矛盾,就會使讀者覺得彆扭,或者覺得不可理解;二是簡潔,最好控制在50字以內,太長就會造成虎頭蛇尾或喧賓奪主之感;三是煽情,必須是有感而發,要着力透過文字表達自我的情感,展示人物形象。題記的寫作方法很多,如名言警句式、巧設懸念式、渲染鋪墊式、情感告白式、哲理明旨式等等。

2、設置疑問吊胃口

這種方法或行提出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或先安排一個意料之外的情節,開篇蕩起波瀾,激發讀者閲讀興趣。在高考作文中巧妙地設疑發問,製造懸念,能引起閲卷老師的注意,為贏得高分奠定基礎。高考佳作《對大漠的約定》開篇連用三問,讀者自然是欲罷不能:

是為了領略西北的風清嗎?不是,金光閃閃的戈壁和悠久底藴的敦煌,那都是再熟悉不過的了。是為了逃離所謂城市的“喧囂”嗎?不是,其實一個十七八歲的小女孩也深深喜愛着城市五彩的路燈和現代化的學校。是為了追尋父輩走過的路,顯得偉大嗎?不是。試想父母怎會讓唯一的女兒再去那份苦,受那份罪?他們深知女兒的肩膀還很弱小。那又是為了什麼?

3、運用修辭添氣勢

綜合運用比喻、引用、排比等修辭手法,採用駢句、整句的形式開頭,或議論點題,或抒發展開,能收到文采飛揚的效果。這種方法最為常見,也是最受閲卷老師歡迎。20xx年湖南高考作文佳作《談意氣》便起筆不凡:

意氣,是李白“仰天長嘯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氣,是杜甫“致君堯舜上,當使民風淳”的肺腑之言;;意氣,是“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壯懷……

這段文字將意氣與三位歷史偉人相連,繼而選擇到與之相關的詩句,再用排比的形式連綴成句,文采飛揚,亮人耳目。

4、引用名言顯深刻

用名言警句、諺語俗語、流行歌曲、精妙詩文導入,往往能增強開端的氣勢,使人有突兀、崢嶸、高遠之感,此類開篇觀點鮮明,哲理深刻,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不過,引用時要力求準確,避免出現知識性錯誤,否則會得不償失。湖南省的另一篇高考滿分是這樣寫的:

易中天在《書生意氣》中説:“對那些不為利害所動,不為世故所淫,也不為世俗的議論所左右,依然故我地保持着書生意氣的人,我們還應該發自內心地敬重,哪怕他學問並不多,説得並不對。”竊以為這是很中肯的話。

5、落筆含情撥心絃

開頭不先接觸文章主要內容,而是描繪事件發生的自然環境或社會環境,以此定下感情基調,並把讀者帶入特定的情景之中。比如《心靈的鐘聲》是這麼開頭的:“深夜,如水的月光透過窗户射進屋裏。周圍很靜,彷彿一切都沉睡在夢中,就連空氣也像凝結了似的,只有牀頭的小鬧鐘不知疲倦 嘀答嘀答 地響着,令人感到煩躁。”

豹尾篇: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開頭仿若“爆竹”,結尾當如撞鐘。作文的結尾是一道重要的“工序”,它除了要服務於文章的內容和中心之外,還得受“開頭”的制約。寫得不好,會使文章結構鬆弛,黯然失色;寫得好,文章會渾然天成,大添異彩,真可謂“回眸一笑百媚生”。這一笑,可使人駐足,令人心動。下面五種結尾方法在高考作文中最為常見:

一是亮出高見盡展思想美

有了文章前面的鋪墊、蓄勢,結尾處再亮出作者經過提煉的精警語句,以其意味厚重引人敬策,發人深省。這種結尾方式,對於作者而言,明示了他對人生對社會的深邃思考,對於讀者而言,獲得了發掘生活深層內核與思考人生的審美價值,可謂兩全其美。20xx年湖南高考滿分作文《談意氣》一文是這樣結尾的:

作為個人,在有生之年,應不停地奮鬥高燃理想的赤子之心,來印證我們生命真正的存在。然而,沉思吧,讓沉思豐盈你的生命,也豐盈更新你的疲憊或已充滿創傷的心靈,這樣,你就能揚起你生命的風帆,不再意氣用事。

這個結尾,要言不煩,作者解讀了人生情感的深藴內涵,在上文基礎上開拓出新的意境,表達了自己對生活的真知灼見,值得我們借鑑。

二是敞開心扉盡展情感美

文章當是有情物,佳作須得動人心。正因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優秀作者總是善於以濃濃的真情去撥動讀者的心絃,引發讀者的萬千思緒,激發讀者豐贍的情感體驗。特別是結尾處,由於有了前面的情感積蓄,應該抓住最後的時機,外現豐富的情感,讓讀者在濃郁的情感氛圍中感受藝術的張力。20xx年高考滿分作文《愛的色彩》,寫出了自己三個不同年齡階段對同一問題的三種不同看法,情感由怨恨、指責而變為迎合,不斷彙集的感情火山到結尾時是這樣爆發的:

這話猛地擊中我的心,塵封已久的記憶大門猛地打開。我想起了那黃的草,黃的太陽,媽媽是書童,爸爸是車伕,想起那個未經世俗打磨的不規則的多邊形,我的淚水悄然滑落,為不再擁有的那個不規則的多邊形……

三是欲言又止盡展餘韻美

文章結尾處有意設置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或情景,留下一片空白,給予讀者廣闊的想象空間,刺激他們的閲讀情緒,讓他們在無窮無盡的想象中去思索、去品味作品。這是一種美妙的結尾方式。滿分作文《公雞做官記》,編述了公雞做官的經歷;對屬下專心生蛋的雞看不慣,喜歡陪自己玩樂的雞。年終考評,竟然顛倒黑白地上報。沒想到主人做出了這樣的決定:

過了幾天,我和小白都被請到主人的面前,心裏美滋滋的。怎麼,主人的手裏捏着一把刀?為什麼呀?我才當了一年官呀,我不想死!你,聰明的,能告訴我為什麼嗎?

作者沒有置評,而是有意向讀者提出了現實而迫切的問題,啟人深思,令人警醒。

四是陡轉立止盡展新奇美

不按故事情節的通常邏輯來安排事情的結局,結尾處推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結局,此時驟然駐足,立馬回韁。這種陡然轉折、戛然而止的寫法,能給讀者以新奇感,從而獲得審美享受。小小説《後起之秀》寫道,評論家老王因兒子屢次投稿不中,未圓“少年作家”之,因而對時下的少年作家另眼相看。一日看到一位號稱少年作家的作品《記卡爾維諾與王小波的想象》,又習慣性地開始猛批惡評。電話鈴響,兒子來電話説明此文是他用筆名發表的作品。且看老王的表現:

“什麼?”老王手中的聽筒差點滑落,“你説那篇論卡爾維諾是你寫的?好小子!”老王回到書桌邊,把剛剛寫好的評論文章揉成一團,扔進了垃圾箱。他攤開一張稿紙,寫下這樣的題目:“後生可畏啊!現在的少年作家怎麼得了!”

五是呼應開篇盡顯結構美

如果考慮到文章的完整嚴密,可以有意識地照應開頭。這種照應可以表現為內容上的小結,也可以表現為情感上的迴應,讜可以表現為手法上的配合。雖是三言兩語,不過要能表述出含意深刻、耐人尋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內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讀者的心中,起到“言已盡,意無窮”的效果。

同學們,上面的這些方法雖是近年高考滿分作文的一個縮影,但切忌生搬硬套。作文要一氣呵成,結尾與前面正文一線相生,不可缺痕。要學會在這些“死方法”中求“新內容”,要從實際出發,真正進入文章“無法”的自由境地。

高考作文 篇6

勃蘭特下跪和日本的無賴。

德國、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給許多國家的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波蘭犧牲了600萬人,中國則是3500萬人。

1970年IZ月12日,德國勃蘭特訪問波蘭,他在給無名烈士墓和猶太人殉難者紀念碑獻花圈時,竟當着成千上萬人的面,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舉世為之感動。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日本的某些政治家不願正視歷史。1995年6月,日本眾議院通過的《不戰決議》中,連最起碼的道歉與侵略都不提,僅僅表示對所謂"可能採取了的""類似侵略的行動"進行所謂的反省。就這樣一個不合格的"決議",在日本眾議院511名議員中只有230人投贊成票;有的人甚至胡説什麼所有亞洲國家都"託了這場戰爭的福"。這種無恥的行徑值得世人警惕。

分析:面對同一段歷史,德國勇於認錯而贏得了國際上的尊重。反觀日本,不但沒有認識自己的罪行,而且還企圖篡改歷史教科書,以此來掩蓋自己所犯下的罪行。其結果只能是孤立於國際社會,受到國際社會的唾罵!

話題:"正視歷史""勇氣""歷史與現實"

高考作文 篇7

消除噪音

封閉道路

警察出動

如臨大敵的駕勢僅僅因為

今天高考

要捍衞高考

保持高考的權威性

保護高考的公正性

保證高考周邊環境的安靜

因為今天是決定十年寒窗學子命運的轉折點

要保衞高考

盡最大努力讓社會為它讓路

花最大氣力讓公眾為它側目

用最大篇幅讓媒體為它謳歌

請專家

為您提供考前如何安神氣定

請學者

為您提供考前如何解答難題

請家長

為您提供考前如何小心翼翼

不該説的話別説

不該問的話別問

不該做的事別做

你只要供着——高考學子

你只要哄着——高考學子

你只要慣着——高考學子

從什麼時候開始高考學子成了我們的天

我們有理由要問:

高考是在選拔驕子還是在收集嬌子

當高考從獨木橋變成康莊大道的時候

我們不知道是喜還是憂

當畢業生從供不應求到氾濫如潮

我們不知道是喜還是憂

今天

高考已經是一座金山

挖不盡的財富令人垂涎

為了高考我們拼掉明亮的眼睛

為了高考我們耗盡家中的存款

為了高考我們累彎父母挺拔的腰桿

為了高考我們選擇了偏科學會了猜題壓寶

我們有理由要問:

高考是在培養人才還是謀取最大利益

當學費成為百姓心頭的噩夢

教育該怎樣選擇未來

當今天的高考

越來越小心翼翼、亦步亦趨的時候

當高考成為指揮棒

當高考成為了風向標

當高考引領教育的大方向

我們又該如何面對未來對教育的拷問

高考作文 篇8

  以心靈之泉養生命之洲

每個人都會有處在困難甚至處於絕境的時候,生命是不可能一帆風順地走過的。當我們遇到那些所謂的“絕境”之時,該怎麼辦呢?是等待他人的救助聽憑“絕境”將我們擠壓得頭破血流直至死地,還是扼住“絕境”的咽喉以進取之姿拼搏之勢走出危境?我想,我們應該清除心靈泉眼旁的污垢,打開緊閉泉眼的閥門,讓心靈之泉,灌絕境荒地,養生命綠洲。

當我們看到那三閭大夫在汨羅江邊披髮行呤哀歎楚國君王楚國社稷楚國人民卻久久不能釋懷石沉江時;當我們看到老舍在未名湖畔靜靜愁思不堪忍受屈辱為保文人之骨而緩緩沉入湖底時;當我們看到海明威舉起對準自己那汩汩流出的鮮血時……我們扼腕歎息,他們的心靈之泉無法滋潤他們曾經輝煌的生命,讓生命在絕境開墾出綠洲。他們枯萎乃至最後消亡的生命留下了無盡的惆悵。

假使屈原打開了心靈的泉眼,也許他會奮發圖強,盡力扶起已傾頹的楚國,亦可能使楚國重新復興;假使老舍拿開了堵住泉水溢出的那塊巨石,也許就有更長的老北京的畫卷展現在人們的面前;假使海明威放下,旋開了心靈之泉的閥門,也許會有更多像《老人與海》的精品出現在讀者的眼前。

可是他們最終沒有拿起鑰匙打開緊固心靈的枷鎖,放飛生存的希望,“在徘徊孤單中堅強,就算很受傷也不閃淚光”,戰勝令人窒息的絕境,綻放生命之花。

只要心靈有希望閃光,再荒涼的土地,也會變成生機勃勃的綠洲。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人告訴我們從來沒有真正的絕境,只要讓自己心靈的泉水澆灌自己的的生命之洲使其不幹涸,就不會有絕境存在,他就是蘇軾。

他處在利用、榨取、引誘、排拒、糟踐、誹謗、毀壞的世俗絕境中,出汴梁、過河南、渡淮河、進湖北、抵黃州、赴海南……一步一步突出重圍。災難舛途沒有愚鈍他對生命的靈慧的感悟,艱難困苦不曾消磨他對生活的敏鋭的洞察。相反,歷經種種之後,使蘇東坡經歷了一次整體意義上的脱胎換骨,也使他的藝術才情獲得了一次蒸餾和昇華。《念奴嬌?赤壁懷古》、前後《赤壁賦》等大量膾炙人口的詩篇和散文,就是他在絕境中打開心靈之泉滋養生命後流出來的華章。

面臨絕境,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反應;面臨絕境,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選擇;面臨絕境,我們必須像蘇軾那樣堅定信心,不輕言放棄,以心靈之泉養生命之洲,定可收穫無盡的財富。

  面朝陽光,春暖花開

台灣著名漫畫家蔡志忠説過,如果拿橘子來比喻人生,一種橘子大而酸,一種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橘子會抱怨酸,拿到甜的又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的會慶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會慶幸它是大的。

是啊!上帝常常在不經意間開了你一個玩笑,也許,他累了,所以世界上多了那麼多不完美和缺陷,他給了你大橘子,那卻是酸的,他給了你甜橘子,那卻是小的。於是,世界上有了各種各樣的人:有人成功,有人失敗;有人快樂,有人悲傷......

但我始終認為,上帝是公平的。藏在陽光下,背靠陽光,你看到的將是一片陰影,面向陽光,你看到的將是一片光明。不變的是陽光,但是你的改變,卻收穫了不同人生。

李白,曾有“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篙人”的躊躇滿志,也曾苦心抑志寫《清平調》以取悦貴妃聖主,曾在堂堂王宮之上讓高力士拖靴磨墨,也曾在玄幻夢境之中,任思緒飛揚天姥。可是,“總為浮雲能蔽日”黑暗的官場不容傲骨天成的他,然而他在酸楚中卻仍活得很“甜”,寄情千山萬水之間,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激勵了多少仁人志士,縱使才華無處伸展,卻仍書寫了半個盛唐。

司馬遷,他的人生是酸的,一句好心的勸告卻反而受到宮刑。但是他並沒有讓自己一直酸下去,僅憑着一股“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信念,寫着別人的事蹟,卻讓自己的事蹟彪炳史冊,名字流傳千年。

我想,他們生活在酸楚的社會中,他們改變不了,但是,他們應該是甜的,因為他們改變了自己,為了自己的活着而活着。李白也好,司馬遷也好,他們都靠着陽光,帶來了歷史的光明。

是的,上帝是公平的,他在給人關上一扇門的時候,會為你打開一扇窗。所以天空一直是光明的,人生就是有酸也有甜。但是隻要你從酸中體會出甜的味道來,那麼成功永遠是屬於你!也許你感傷花在最美麗的時候凋謝,也許你曾遺憾自己空有美麗的軀殼而無才學,但是隻要從今天開始,面朝陽光,你就會收穫甜甜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