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老街印象心情日誌

老街印象心情日誌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78W 次

公社郵電局正對面,是一棟有近幾百年歷史的,老式空鬥磚木架房屋建築

老街印象心情日誌

四合院,中間還有一個偌大的天井,一到下雨時,房屋四面的瓦溝的雨水嘩嘩地流進了這個天井,有時雨大時,水疏通不急,天井裏積滿水,形成了四四方方的水池。看那瓦溝裏不斷線流下的珠簾般的雨水,似晶瑩剔透的珍珠,似嘩嘩瀉下的白銀,圍合成四面絹繡似的`屏風。看着看着,使人陷進一片遐想之中,這是哪位仙女巧手製作的絹繡,慷慨的灑落凡間,把凡間點綴得如此壯觀、如此絢麗、如此婀娜多姿!

這是一棟過去大莊園地主老財的房屋,面積大約五畝見方,在喧鬧的老街中,它以其清雅為這丹水添增了無窮的魅力。

把囂雜的街市隔在身後,迎面而來的是滿目清幽,滿眼素雅。這份在街市上永遠無法感受到的恬靜之美,這種在對比和反差中產生的意境,正是這座老建築的韻味所在。

房屋我曾經進去過好多回,看裏面雕龍畫鳳,在我看來它是“無聲的詩,立體的畫”。

曾經聽老輩子講過,以前這棟房子氣派的很。這裏原有小山、怪石、蓮花、綠水、翠鳥,還有高亭斜廊、白牆畫角……一派平靜中,偏見“犨牆繞曲岸,勢似行無極,十步一危樑,乍疑當絕壁”,這,是詩是畫,但它的情趣卻非詩畫所能了得。

春風夏雨,秋雲冬雪,四季嘉物,應時而至;濃縮的山水,變化萬千。此詩所難形容,畫所難描,故這裏又勝於詩與畫。

使人“不出城廓而獲山林之怡,身居街市而有林泉之趣”;這更是珍貴的人文景觀,建築家、哲學家、詩人畫家、平民百姓各自從中體味到了他們所尋覓的線條、哲理、詩情和韻律。把房屋平面地展開是一幅最逼真的山水畫;身居其中品茗撫琴吟詩插花最富靈感;在對於我們這些很少出遠門,瞭解甚少的人的眼裏,房屋雖小,但昭示出古代勞動人民的各種藝術手法,獨具匠心地創造出豐富多樣的景緻,在園中行遊,或見“庭院深深深幾許”,或見“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見小橋流水、粉牆黛瓦,或見曲徑通幽、峯迴路轉,或是步移景易、變幻無窮。至於那些形式各異、圖案精緻的花窗,那些如錦緞般的在腳下延伸不盡的鋪路,那些似不經意散落在各個牆角的小品更使人觀之不盡,回味無窮。

房屋不但位置、形體與疏密不相雷同,而且種類頗多,佈置方式亦因地制宜,靈活變化。建築類型常見的有:廳、堂,軒、館、樓、閣,榭、舫、亭、廊等等。房屋之間常用走廊串通,處處是景,處處是畫。除滿足功能要求外,還與周圍景物和諧統一,造型參差錯落,虛實相間,富有變化。

房屋開敞流通。尤其是院落的靈活處理,以及空廊、洞門、空窗、漏窗、透空屏風、桶扇等手法的應用,使這一建築與景物之間,既有分割,又達到有機聯繫,內外空間穿插,景深不盡。

它不僅是歷史文化的產物,同時也是我國傳統思想文化的載體。表現在廳內巨柱的命名、匾額、楹聯、書條石、雕刻、裝飾,以及花木寓意、疊石寄情等,不僅是點綴房屋的精美藝術品,同時儲存了大量的歷史、文化、思想和科學信息,其物質內容和精神內容都極其深廣。其中有反映和傳播儒、釋、道等各家哲學觀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揚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還有藉助古典詩詞文學,對窗格進行點綴、生髮、渲染,使人於居住之中,化景物為情思,產生意境美,獲得精神滿足。

後來,這棟房屋在土地改革運動中,強行驅趕走了原來住家主人,分給了苦大仇深的貧僱農。臨街石雕大門上的門檻上面是“雙龍戲珠”,屋內是一個黃氏理髮店,店主人滿頭白髮,白淨的臉上有些許暗斑。

我兒時常去那兒理髮、修面。一是覺得黃爺爺理髮手藝精湛,更重要的是,黃爺爺一有時間,還跟我們講述這棟房屋相關的淵源由來。

在黃爺爺那裏,我獲得了不可多得的傳統歷史文化信息,至今還深深地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