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元史》卷二十三·本紀第二十三 ○惠宗一惠宗皇帝,諱妥歡帖木耳,明宗長子也。母曰貞裕徽聖皇后罕祿魯氏。延祐七年夏四月丙寅生帝於北邊。至順元年夏四月,文宗將立其子阿剌忒納答刺為皇太子,乃以八不沙皇后言明宗平日謂太子非其子,使翰林學士阿憐帖木耳等......

  • 《遼史》卷九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大綱 蕭惠(慈氏奴)蕭迂魯(鐸盧斡)蕭圖玉耶律鐸軫蕭惠,字伯仁,小字脱古思,淳欽皇后弟阿古只五世孫。初以中宮親,為國舅詳穩。從伯父排押徵高麗,至奴古達北嶺,高麗阻險以拒,惠力戰,破之。及攻開京,以軍律整肅聞,授契丹行宮都部署。開泰......

  • 《陳書》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宗元饒 司馬申大綱 宗元饒,南郡江陵人也。少好學,以孝敬聞。仕樑世,解褐本州主簿,遷徵南府行參軍,仍轉外兵參軍。及司徒王僧辯幕府初建,元饒與沛國劉師知同為主簿。高祖受禪,除晉陵令。入為尚書功論郎。使齊還,為廷尉正。遷太僕卿,領本邑大中正,中......

  • 《南史》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大綱 範泰荀伯子徐廣鄭鮮之裴松之何承天泰初為太學博士,外弟荊州刺史王忱請為天門太守。忱嗜酒,醉輒累旬,及醒則儼然端肅。泰陳酒既傷生,所宜深誡,其言甚切。忱嗟歎久之,曰:「見規者眾,未有若此者也。」或問忱,範泰何如謝邈,忱曰:「茂......

  • 《唐律疏議》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三鬥訟 《唐律疏議》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三鬥訟333諸毆傷妻前夫之子者,減凡人一等;同居者,又減一等。死者,絞。【疏】議曰:「毆傷妻前夫之子者」,謂改醮之婦,攜子適人,後夫毆傷者,減凡人一等。「同居者」,謂與繼父同居,立廟服期。「又減......

  • 《史記》卷八十三 魯仲連鄒陽列傳第二十三大綱 魯仲連者,齊人也。好奇偉俶儻之畫策,而不肯仕宦任職,好持高節。遊於趙。趙孝成王時,而秦王使白起破趙長平之軍前後四十餘萬,秦兵遂東圍邯鄲。趙王恐,諸侯之救兵莫敢擊秦軍。魏安釐王使將軍晉鄙救趙,畏秦,止於蕩陰不進。魏王使......

  • 《商君書》君臣第二十三大綱 古者未有君臣上下之時,民亂而不治。是以聖人別貴賤,制爵位,立名號,以別君臣上下之義。地廣,民眾,萬物多,故分五官而守之。民眾而姦邪生,故立法制為度量以禁之。是故有君臣之義,五官之分,法制之禁,不可不慎也。處君位而令不行,則危......

  • 《新五代史》 卷三十五 唐六臣傳第二十三大綱 甚哉,白馬之禍,悲夫,可為流涕者矣!然士之生死,豈其一身之事哉?初,唐天祐三年,樑王欲以嬖吏張廷範為太常卿,唐宰相裴樞以謂太常卿唐常以清流為之,廷範乃樑客將,不可。樑王由此大怒,曰:吾常語裴樞純厚不陷浮薄,今亦為此邪!是歲四月,......

  • 《宋書》卷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王華 王曇首大綱 王華,字子陵,琅邪臨沂人,太保弘從祖弟也。祖薈,衞將軍,會稽內史。父,廞,太子中庶子,司徒左長史。居在吳,晉隆安初,王恭起兵討王國寶,時廞丁母憂在家,恭檄令起兵,廞即聚眾應之,以女為貞烈將軍,以女人為官屬。國寶既死,恭檄廞罷兵。廞起......

  • 《北史》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三大綱 王慧龍玄孫鬆年五世孫劭鄭羲孫述祖從曾孫道邕道邕子譯譯叔祖儼儼族孫偉王慧龍,太原晉陽人,晉尚書僕射愉之孫,散騎常侍郎緝之子也。幼聰慧,愉以為諸孫之龍,故名焉。初,宋武微時,愉不為之禮,及得志,愉閤家見誅。慧龍年十四,為沙門......

  • 《金史》卷四十二 志第二十三大綱 ◎儀衞下○大駕鹵簿世宗大定三年,袷享,用黃麾仗三千人。分四節:第一節,無縣令、府牧,即用黃麾前三部,次前部鼓吹,次金吾牙門旗,次駕頭,次引駕龍墀隊,次天王、十二辰等旗。第二節,黃麾第四、第五部,次君王萬歲日月旗,次御馬,內增控馬......

  • 《舊唐書》卷七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大綱 ○薛收(兄子元敬收子元超從子稷)姚思廉顏師古(弟相時)令狐德棻(鄧世隆顧胤李延壽李仁實等附)孔穎達(司馬才章王恭馬嘉運等附)薛收,字伯褒,蒲州汾陰人,隋內史侍郎道衡子也。事繼從父孺以孝聞。年十二,解屬文。以父在隋非命......

  • 《宋書》卷三十三 志第二十三◎五行四大綱 《五行傳》曰:"簡宗廟,不禱祠,廢祭祀,逆天時,則水不潤下。"謂水失其性而為災也。又曰:"聽之不聰,是謂不謀。厥咎急,厥罰恆寒,厥極貧。時則有鼓妖,時則有魚孽,時則有豕禍,時則有耳痾,時則有黑眚、黑祥。惟火沴水。"魚孽,劉歆傳以為介......

  • 《後漢書》卷三十三·朱馮虞鄭周列傳第二十三 朱浮字叔元,沛國蕭人也。初從光武為大司馬主簿,遷偏將軍,從破邯鄲。光武遣吳漢誅更始幽州牧苗曾,乃拜浮為大將軍幽州牧,守薊城,遂討定北邊。建武二年,封舞陽侯,食三縣。浮年少有才能,頗欲厲風跡,收士心,辟召州中名宿涿郡王岑之屬......

  • 《周書》卷三十一 列傳第二十三大綱 ◎韋孝寬韋敻樑士彥韋叔裕,字孝寬,京兆杜陵人也,少以字行。世為三輔著姓。祖直善,魏馮翊、扶風二郡守。父旭,武威郡守。建義初,為大行台右丞,加輔國將軍、雍州大中正。永安二年,拜右將軍、南豳州刺史。時氐賊數為抄竊,旭隨機招......

  • 《元史》卷七十二 志第二十三 ◎祭祀一禮之有祭祀,其來遠矣。天子者,天地宗廟社稷之主,於郊社禘嘗有事守焉,以其義存乎報本,非有所為而為之。故其禮貴誠而尚質,務在反本循古,不忘其初而已。漢承秦弊,郊廟之制,置《周禮》不用,謀議巡守封禪,而方士祠官之説興,兄......

  • 《隋書》卷二十八 志第二十三大綱 百官下高祖既受命,改周之六官,其所制名,多依前代之法。置三師、三公及尚書、門下、內史、祕書、內侍等省,御史、都水等台,太常、光祿、衞尉、宗正、太僕、大理、鴻臚、司農、太府、國子、將作等寺,左右衞、左右武衞、左右武......

  • 《後漢書》志第二十三·郡國五 益州漢中巴郡廣漢蜀郡犍為牂牁越巂益州永昌廣漢屬國蜀郡屬國犍為屬國涼州隴西漢陽武都金城安定北地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張掖屬國張掖居延屬國幷州上黨太原上郡西河五原雲中定襄雁門朔方幽州涿郡廣陽代郡上谷漁陽右北平遼......

  • 《隋書》卷二十九 志第二十三大綱 地理上自古聖王之受命也,莫不體國經野,以為人極。上應躔次,下裂山河,分疆畫界,建都錫社。是以放勛御歷,修職貢者九州;文命會同,執玉帛者萬國。洎乎殷遷夏鼎,周黜殷命,雖質文之用不同,損益之途或革,而封建之制,率由舊章。於是分土......

  • 《韓非子》説林下第二十三大綱 伯樂教二人相踶馬,相與之簡子廄觀馬。一人舉踶馬,其一人從後而循之,三撫其尻而馬不踶,此自以為失相。其一人曰:『子非失相也。此其為馬也,踒肩而腫膝。夫踶馬也者,舉後而任前,腫膝不可任也,故後不舉。子巧於相踶馬而拙於任腫膝......

  • 第二十三個中國記者節活動方案範文(精選8篇) 為有力保證事情或工作開展的水平質量,常常要根據具體情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計劃中內容最為複雜的一種。那麼什麼樣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第二十三個中國記者節活動方案範文(精選8篇),歡迎大家分享。第......

  • 《舊唐書》卷四十三 志第二十三大綱 ◎職官一高祖發跡太原,官名稱位,皆依隋舊。及登極之初,未遑改作,隨時署置,務從省便。武德七年定令: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尚書、門下、中書、祕書、殿中、內侍為六省。次御史台;次太常、光祿、衞尉、宗正、太僕、大理......

  • 《新元史》卷一百二十六·列傳第二十三 忽都虎曲出闊闊出察罕木華黎塔出亦力撒合立智理威韓嘉訥忽都虎失吉,垮垮兒氏。太祖徵塔塔兒,虜其部眾。得一帶金鼻圈之小兒,歸於訶額倫太后。太后曰:是必貴種。遂養以為子,賜名忽都虎。十餘歲即善射。一日,大雪,忽都虎見鹿羣......

  • 《晉書》卷一百二十三 載記第二十三大綱 ◎慕容垂慕容垂,字道明,皝之第五子也。少岐嶷有器度,身長七尺七寸,手垂過膝。皝甚寵之,常目而謂諸弟曰:"此兒闊達好奇,終能破人家,或能成人家。"故名霸,字道業,恩遇逾於世子俊,故俊不能平之。以滅宇文之功,封都鄉侯。石季龍來伐,既......

  • 《隋書》卷五十八 列傳第二十三大綱 ○明克讓明克讓,字弘道,平原鬲人也。父山賓,樑侍中。克讓少好儒雅,善談論,博涉書史,所覽將萬卷。《三禮》禮論,尤所研精,龜策曆象,鹹得其妙。年十四,釋褐湘東王法曹參軍。時舍人硃異在儀賢堂講《老子》,克讓預焉。堂邊有修竹,異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