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五代史》 卷一百九(漢書)列傳六大綱 杜重威,其先朔州人,近世徙家於太原。祖興,振武牙將。父堆金,事唐武皇為先鋒使。重威少事明宗,自護聖軍校領防州刺史。其妻即晉高祖妹也,累封宋國大長公主。天福初,命重威典禁軍,遙授舒州刺史。二年,張從賓構亂,據汜水,晉高祖遣重......

  • 漢書文言文閲讀 項籍字羽,下相人也。家世楚將,封於項,故姓項氏。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去。樑怒之。籍曰:“書足記姓名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耳。”於是樑奇其意,乃教以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樑嘗有櫟陽逮,請蘄獄椽曹......

  • 《大地漢書》讀後感 《大地漢書》,一本好書。緩緩地讀,沉浸在思緒的流。同樣生活在河北,熟悉的方言土語,熟悉的運河,熟悉的農村生活氣息,貫穿始終,無處不在。我愛讀這些大白話。以前很少讀到這樣別緻這樣親切的文字,散發着泥土新鮮的氣息,採擷自民......

  • 漢書車千秋傳閲讀題目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車千秋,本姓田氏,其先齊諸田徙長陵。千秋為高寢郎。會衞太子為江充所譖敗,久之,千秋上急變訟太子冤,曰:子弄父兵,罪當笞;天子之子過誤殺人,當何罪哉!臣嘗夢見一白頭翁教臣言。是時,上頗知太子惶恐無......

  • 《漢書》卷六十·杜周傳第三十 杜周,南陽杜衍人也。義縱為南陽太守,以周為爪牙,薦之張湯,為廷尉史。使案邊失亡,所論殺甚多。奏事中意,任用,與減宣更為中丞者十餘歲。周少言重遲,而內深次骨。宣為左內史,周為廷尉,其治大抵放張湯,而善候司。上所欲擠者,因而陷之......

  • 《漢書》卷一上·高帝紀第一上 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也,姓劉氏。母媪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父太公往視,則見交龍於上。已而有娠,遂產高祖。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美鬚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寬仁愛人,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及壯,試......

  • 《漢書》卷五十三·景十三王傳第二十三 孝景皇帝十四男。王皇后生孝武皇帝。慄姬生臨江閔王榮、河間獻王德、臨江哀王閼。程姬生魯共王餘、江都易王非、膠西於王端。賈夫人生趙敬肅王彭祖、中山靖王勝。唐姬生長沙定王發。王夫人生廣川惠王越、膠東康王寄、......

  • 《漢書》卷六·武帝紀第六 孝武皇帝,景帝中子也,母曰王美人。年四歲立為膠東王。七歲為皇太子,母為皇后。十六歲,後三年正月,景帝崩。甲子,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太后竇氏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三月,封皇太后同母弟田蚡、勝皆為列侯。建元元年冬十月,詔丞......

  • 《舊五代史》 卷一百六(漢書)列傳三大綱 王周,魏州人。少勇健,從軍事唐莊宗、明宗,稍遷裨校,以戰功累歷郡守。晉天福初,範延光叛於魏州,周從楊光遠攻降之,安重榮以鎮州叛,從杜重威討平之,以功授貝州節度使。歲餘,移鎮涇州。先是,前帥張彥澤在任苛虐,部民逃者五千餘户,及下......

  • 《舊五代史》 卷一百六(漢書)列傳三 王周,魏州人。少勇健,從軍事唐莊宗、明宗,稍遷裨校,以戰功累歷郡守。晉天福初,範延光叛於魏州,周從楊光遠攻降之,安重榮以鎮州叛,從杜重威討平之,以功授貝州節度使。歲餘,移鎮涇州。先是,前帥張彥澤在任苛虐,部民逃者五千餘户,及下......

  • 《漢書·揚雄傳》中考文言文閲讀訓練附答案 上學期間,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其實,文言文是相對現今新文化運動之後白話文而講的,古代並無文言文這一説法。是不是有很多人在為文言文的理解而發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漢書·揚雄傳》中考文言文閲讀訓練附......

  • 《讀漢書》古詩 作者白居易 古詩讀漢書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禾黍與稂莠,雨來同日滋。桃李與荊棘,霜降同夜萎。草木既區別,榮枯那等夷。茫茫天地意,無乃太無私。小人與君子,用置各有宜。奈何西漢末,忠邪並信之。不然盡信忠,早絕邪臣窺。不然盡信邪,早使忠臣知。優遊兩不斷,盛業日已衰。痛......

  • 《漢書》卷三十九·蕭何曹參傳第九 蕭何,沛人也。以文毋害為沛主吏掾。高祖為布衣時,數以吏事護高祖。高祖為亭長,常佑之。高祖以吏繇咸陽,吏皆送奉錢三,何獨以五。秦御史監郡者,與從事辯之。何乃給泗水卒史事,第一。秦御史欲入言徵何,何固請,得毋行。及高祖起為......

  •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漢書)隱帝紀中大綱 乾祐二年春正月乙巳朔,制曰:朕以渺躬,獲纘洪緒,念守器承祧之重,懷臨深履薄之憂。屬以天道猶艱,王室多故,天降重戾,國有大喪,奸臣樂禍以圖危,羣寇幸災而伺隙,力役未息,兵革方殷。朕所以嘗膽履冰,廢飧輟寐,雖居億兆之上,不以九五為尊,漸......

  • 漢書卷二十四下食貨志第四下 《漢書》記載的時代與《史記》有交叉,漢武帝中期以前的西漢歷史,兩書都有記述。這一部分,《漢書》常常移用《史記》。但由於作者思想境界的差異和材料取捨標準不盡相同,移用時也有增刪改易。下面是漢書卷二十四下食貨志第......

  • 《漢書》卷二十七下之下·五行志第七下之下 隱公三年二月己巳,日有食之。《穀梁傳》曰,言日不言朔,食晦。《公羊傳》曰,食二日。董仲舒、劉向以為,其後戎執天子之使,鄭獲魯隱,滅戴,衞、魯、宋鹹殺君。《左氏》劉歆以為正月二日,燕、越之分野也。凡日所躔而有變,則分野之國......

  • 《漢書》卷九十四上·匈奴傳第六十四上 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曰淳維。唐、虞以上有山戎、獫允、薰粥,居於北邊,隨草畜牧而轉移。其畜之所多則馬、牛、羊,其奇畜則橐佗、驢、騾、駃騠、騊駼驒奚。逐水草遷徙,無城郭常居耕田之業,然亦各有分地。無文書,以言語為約束......

  • 石勒讀漢書大綱 晉元帝即位的第二年,匈奴族的漢國國主劉聰病死。漢國內部也發生分裂。劉聰的侄兒劉曜接替了國主的地位。他覺得用漢朝的名義並不能欺騙人民,在公元319年,改國號為趙。漢國大將石勒在反晉戰爭中擴大了兵力,不願再受劉曜的......

  • 《漢書》卷二十八下·地理志第八下 武都郡,武帝元鼎六年置。莽曰樂平。户五萬一千三百七十六,口二十三萬五千五百六十。縣九:武都,東漢水受氐道水,一名沔,過江夏,謂之夏水,入江。天池大澤在縣西。莽曰循虜。上祿,故道,莽曰善治。河池。泉街水南至沮入漢,行五百二十......

  • 《漢書》卷九十六下·西域傳第六十六下大綱 烏壘,户百一十,口千二百,勝兵三百人。城都尉、譯長各一人。與都護同治。其南三百三十里至渠犁。渠梨,城都尉一人,户百三十,口千四百八十,勝兵百五十人。東北與尉犁、東南與且末、南與精絕接。西有河,至龜茲五百八十里。自武帝......

  • 陸雲公九歲對答《漢書》名人故事 陸雲公,字子龍,出生於公元511年,吳郡吳(今江蘇蘇州市)人。他初為湘東王行參軍,後以文才升為尚書儀曹郎、著作郎,官至黃門郎。他還精於圍棋,為此深受梁武帝恩寵,曾奉詔校勘《棋品》。他有文集十卷流傳後世。陸雲公出身官宦之家......

  • 《漢書》卷三十一·陳勝項籍傳第一 陳勝字涉,陽城人。吳廣,字叔,陽夏人也。勝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然甚久,曰苟富貴,無相忘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勝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秦二世元年秋七月,發閭左戍漁陽九百人,勝、廣皆為屯長。行至蘄大......

  • 《漢書》卷四十二·張周趙任申屠傳第十二 張蒼,陽武人也,好書律歷。秦時為御史,主柱下方書。有罪,亡歸。及沛公略地過陽武,蒼以客從攻南陽。蒼當斬,解衣伏質,身長大,肥白如瓠,時王陵見而怪其美士,乃言沛公,赦勿斬。遂西入武關,至咸陽。沛公立為漢王,入漢中,還定三秦。陳餘擊......

  • 《漢書》卷七十二·王貢兩龔鮑傳第四十二 昔武王伐紂,遷九鼎於雒邑,伯夷、叔齊薄之,餓死於首陽,不食其祿,周猶稱盛德焉。然孔子賢此二人,以為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也。而《孟子》亦云聞伯夷之風者,貪夫廉,懦夫有立志。奮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莫不興起,非賢人而能若是乎漢興有......

  • 《漢書》卷十九下·百官公卿表第七下 〔表略〕......

 201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