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鮑君文言文及翻譯

鮑君文言文及翻譯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5W 次

文言文要多多練習多做積累,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鮑君文言文及翻譯,歡迎大家閲讀!

鮑君文言文及翻譯

原文:

昔有人設罝以捕獐,得而未覺。有行人竊取之,猶念不仁,乃以鮑魚置罝中而去。本主來,於罝中得鮑魚,怪之以為神,不敢持歸。於是置屋立廟,號為鮑君。後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謂有神。積七八年,鮑魚主過廟下,問其故,人具為説。乃曰:“此是我鮑魚,何神之有?”於是乃息。

譯文:

從前有個人設下了繩網用來捕捉獐子,抓住了一頭獐,主人沒發現.一個過路的人偷走了獐。(過路人)想想覺得太不好意思,就把帶着的鹹魚放一條在網裏後離開。原來的主人回來後,(看見)放在那裏的繩網中放着醃魚,覺得很奇怪認為這是神,不敢拿回去。村裏人就在此建了個祠廟,稱為"鮑君",後來很多人都信奉這個廟的鮑君,有病的人求鮑神後偶然好了,就更説這神特別靈。七八年後,那個當初往網裏放醃魚的人經過祠廟,問是怎麼回事,村人就如實告訴了他。這人説,"這是我的鹹魚呀!哪裏有什麼神靈啊!"於是這件事就平息了。

字詞解釋:

1.罝(音:jū):捉兔子的網,泛指捕野獸的網;

2.竊取:偷取。

3:故:原因;別人祭拜鮑君的原因。

4.鮑魚:這裏指用鹽醃漬的魚。

5.去:離開。

6.或:有時。

7.具:詳細。

8.息:平息。

9.怪:以…為怪。

10.何神之有:即“何神有之”。之:賓語前置的標誌,無實際意義,道理。

11.此是我鮑魚,何神之有?:這是我放的鹹魚,哪有什麼神啊?

12.持:拿着;握着;抓着。

13.愈:(病)好。

文章出處

《太平廣記》是宋代人編的一部大書。全書500餘卷,目錄10卷,取材於漢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説及釋藏、道經等和以小説家為主的雜著,屬於類書。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鉉、趙鄰幾、王克貞、宋白、呂文仲等12人奉宋太宗之命編纂。開始於太平興國二年(977),次年完成。因成書於宋太平興國年間,和《太平御覽》同時編纂,所以叫做《太平廣記》。

《太平廣記》引書大約四百多種,一般在每篇之末都註明了來源,但偶爾有些錯誤,造成同書異名或異書同名,因而不能根據它作出精確的統計了。書前有一個引用書目,共三百四十三種,可是與書中實際引出數目並不符合,大概是宋代之後的人補加的。《太平廣記》是分類編的,按主題分九十二大類,下面又分一百五十多小類,例如畜獸部下又分牛、馬、駱駝、驢、犬、羊、豕等細目,查起來比較方便。從內容上看,收得最多的是小説,實際上可以説是一部宋代之前的小説的總集。其中有不少書已經失傳了,只能在本書裏看到它的遺文。許多唐代和唐代以前的小説,就靠《太平廣記》而保存了下來。

全書按題材分為92類,又分150餘細目。神怪故事所佔比重最大,如神仙55卷,女仙15卷,報應33卷,神25卷,鬼40卷,可見其取材重點所在。此書基本上是一部按類編纂的古代小説總集。許多已失傳的書,僅在本書內存有佚文,有些六朝志怪、唐代傳奇作品,全賴此書而得以流傳。書中最值得重視的是雜傳記 9卷,《李娃傳》、《柳氏傳》、《無雙傳》、《霍小玉傳》、《鶯鶯傳》等傳奇名篇,多數僅見於本書。還有收入器玩類的《古鏡記》,收入鬼類的《李章武傳》、收入神魂類的《離魂記》,收入龍類的《柳毅傳》,收入狐類的《任氏傳》,收入昆蟲類的《南柯太守傳》等,也都是現存最早的本子。

《太平廣記》的分類,的確便於檢查,也很有研究的價值。書中神怪故事佔的比重最大,如神仙五十五卷,女仙十五卷,神二十五卷,鬼四十卷,再加上道術、方士、異人、異僧、釋證和草木鳥獸的精怪等等,基本上都屬於志怪性質的.故事,代表了中國文言小説的主流。直到清代《聊齋志異》系列的擬古派小説,都跳不出這個範圍。書中神仙加上女仙的故事,共計七十卷,又排在全書的開頭,可以看出唐五代小説題材的重點所在,也可以看出宋初文化學術的一種傾向。唐代道教和佛教競爭很激烈,道教雖然不佔上風,然而由道士和信奉道教的文人編造出來的神仙故事卻影響很大,產生了不少優美動人的小説。例如寫方士上天入地尋找楊貴妃的《長恨歌傳》就是一篇代表作。唐代小説中的名篇如《柳毅傳》、《無雙傳》、《虯髯客傳》以及《杜子春》、《張老》、《裴航》等,也都和道教有關。晚唐五代神仙家的思想更是瀰漫一時,杜光庭就是一個神仙傳記的大作家,《太平廣記》裏收了不少他的著作。宋初的小説還保留着這種風氣。但是《太平廣記》的分類標準並不統一,如講精怪的《東陽夜怪錄》、講龍女的《靈應傳》,都收在雜傳記類,按類別就一時不容易找到。從這裏可以瞭解到宋初人把一部分唐代傳奇稱作“雜傳記”,還沒有用“傳奇”這一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