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潼關譚嗣同古詩翻譯

潼關譚嗣同古詩翻譯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04W 次

譚嗣同,中國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維新派人士。yuwenmi小編整理了潼關譚嗣同古詩翻譯,歡迎欣賞與借鑑。

潼關譚嗣同古詩翻譯

  潼關

【清】譚嗣同

終古高雲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

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

  翻譯

英氣勃發的少年,騎馬登上半山間的潼關古道,傍山監河,乘興前進,任清脆的.馬蹄聲被獵獵西風吹散、吹遠,飛入滾滾的雲濤裏。

啊,雲濤,雲濤,四面八方盡是滾滾雲濤,大概從古到今,這巍峨的雄關就被白雲;團團簇擁着,一直不曾解圍吧?

  【詩人簡介】

譚嗣同(1865—1898),清湖南瀏陽人,字復生,號壯飛。少時隨父繼洵居北通州,常至京師。三十歲前後遍遊南北。博覽羣書,今文經學、佛學、西洋自然科學,無不涉獵,於王夫之、魏源、龔自珍尤為激賞。且喜技擊。

甲午戰後,倡新學,著《仁學》,主張沖決網羅,批判綱常名教。光緒二十三年,在湖南協助巡撫陳寶箴興辦新政,創辦時務學堂、南學會、《時務報》、《湘學報》等。二十四年,被召入京,任軍機章京,授四品卿銜,與林旭、楊鋭、劉光第同參新政,號“軍機四卿”。變法維新危急之際,夜訪袁世凱,以求支持。

變法失敗,不肯走避,願為因變法而流血之第一人,遂被捕昂然就義,為“戊戌六君子”之一。有《莽蒼蒼齋詩集》等。

  簡析:

這首詩通過敍寫作者冬日入潼關時的所見所聞和所感,抒發了詩人的毫邁氣概。

詩歌先從潼關的地理形勢和地位寫起,接着寫所見和所聞,最後又聯想到諸多古代名士入關和出關時的所作所為,讚賞他們的奇才和豪志,從而抒發了詩人想幹一番大事業的英雄氣概。

在寫法上,這首詩寫現實和詠古相結合,借詠古而舒情,尤顯得質樸渾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