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説課稿 > 藝術説課稿

藝術説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75W 次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説課稿來輔助教學,説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藝術説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藝術説課稿

藝術説課稿1

活動目標

1、初步嘗試變化圖形組合的方法表現動物新圖象的外部特徵。

2、在想象創造各種圖象中體驗有體貌地招呼同伴的快樂。

活動準備

教具:背景圖、可操作的長頸鹿

幼兒作畫工具、五角星

活動過程

設計思路

一、猜一猜導入活動:

(邊在紙的中央

畫一個大的橢圓,在紙的一角畫一個小的橢圓,邊介紹)在草地中央住着一個大蛋,在草地角落住着一個小蛋,大蛋非常想念小蛋,就從前門接一根電話線打電話給小蛋説:“小蛋,你好!”小蛋也非常想念大蛋,就從後門接一根電話線給大蛋説:“大蛋,你你好!”原來大蛋和小蛋都不是蛋,猜猜它是什麼動物?

(幼兒猜猜它是什麼動物。)

一、 討論演示:

1、長頸鹿的頭上還缺什麼?(教師按幼兒的提示逐一添畫眼睛、耳朵、鼻子等)啟發幼兒討論長頸鹿的脖子上有什麼,有幾條怎麼樣的腿及怎麼樣的尾巴(脖子後面有棕毛、有四條細細長長的腿、細細的尾巴)

2、(逐一演示長頸鹿動態,引導想象)

一天,長頸鹿在草地上散步,它一轉身,抬頭看見了小鳥,就看着小鳥輕輕地説:“小鳥,你早!”小鳥開心的怎麼了呢?(幼:小鳥就快樂地唱起了歌。。。。。)

它又遇見了大樹,就對大樹輕輕地説:“大樹,你早!”大樹怎麼了?長頸鹿一低頭碰見了小花,就對小花説什麼?小花會怎麼表示?

3、森林裏的朋友們都知道來了一個會打招呼的長頸鹿,都想和它做朋友。想想還有哪些朋友想和有禮貌的長頸鹿做朋友?

今天請小朋友們來當會打招呼的長頸鹿好嗎?快把大蛋和小蛋變出來,一起去找更多的好朋友。

二、 幼兒創作:

森林裏有個大蛋它旁邊有個小蛋,它們在打電話,變、變、變出一個長頸鹿。(教師採取模仿幼兒創編圖象的方法進行續編,進一步引導想象)

四、粘貼星星:

“這裏有這麼多有禮貌的長頸鹿,我要好好地獎勵你們。我把星星送給你們打扮長頸鹿的皮毛。”

教師將事先準備好的小星星放在活動室周圍,幼兒去取星星進行粘貼。(走路輕、不爭搶。)

環節一:

設計大蛋與小蛋打招呼的情景介紹長頸鹿的基本結構,使枯燥的演示變的有趣,使技能成為情景的一個部分,讓幼兒充滿想象的情景。從中也滲透了禮貌教育。

第二環節:

1、給幼兒運用自己的能力進行補充完善的機會。

,中班藝術活動——長頸鹿打招呼(教案及説課稿)

2、從演示中幼兒感受長頸鹿的動態表現及禮貌教育。

3、問題的層層推進,給了幼兒更多的想象空間。

第三環節:

採取模仿幼兒創編圖象的方法進行續編,進一步引導想象,給幼兒

哦中班藝術活動——長頸鹿打招呼(教案及説課稿)更大的自己創造圖象的空間。

第四環節:

進一步引導幼兒體驗學習禮貌行為的快樂。

幼兒美術教育最富有意義的就是發掘幼兒的創造潛能。在幼兒美術活動中應把發揮幼兒的創造性放在首位,不偏重知識技能的傳授,應儘量為幼兒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大膽地表現自己獨特的思想感情。但是,離開了知識技能作中介,幼兒的思想感情就不可能有大膽的表現,獨特的創造,就象任何人不可能運用他所不熟悉的語言去生動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一樣,所以,我們一直就在研究探討怎樣處理技能與創造的關係。其實這兩者是不矛盾也不對立的,今天我的這個活動就是一堂技能與創造想結合的美術活動。

示範體現創造性。

在活動的第一環節中,我設計了大蛋和小蛋打招呼的情景來介紹長頸鹿的基本結構,使原來枯燥的演示變成有趣的畫謎,那

幼兒帶進了充滿想象的情景,使技能成為情景的一個部分。我在畫完大蛋和小蛋後説:“仔細看一看,是什麼動物。”幼兒就從有長脖子的動物中去找,一下子就發現了長頸鹿,產生了參與畫長頸鹿的願望。在補充長頸鹿的特徵時也是如此,問幼兒長頸鹿還漏了什麼,把幼兒推到台前,給了幼兒充分表現的機會,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幼兒只要可能知道的都讓幼兒自己來表達表現)在第二環節中以故事情景的形式。讓幼兒通過觀察,老師的提問,“大蛋和小蛋的位置有什麼變化呀?”讓幼兒自己發現長頸鹿的動態,通過簡單的演示與提問,讓幼兒自己發現長頸鹿的不同動態,而不是教師生硬地教幼兒畫什麼動態的.長頸鹿。在這一環節中,也是根據幼兒個體差異定的,幼兒能力強的可畫不同動態的長頸鹿。

在啟發幼兒想象有禮貌的長頸鹿還會和誰打招呼?以此創造出豐富的畫面。這一創造性環節是建立在幼兒原有的知識技能水平上的,是對原有知識技能的再現。

當然,我們的幼兒美術教育並不是單純的教給幼兒繪畫的技能,而是努力體現美術的中介作用。通過美術活動使幼兒的心靈和畫面一樣美麗和豐富。所以本次 活動還滲透了語言的創造性及社會領域中的禮貌教育。讓幼兒在想象創造各種圖象中體驗有禮貌地招呼同伴的快樂,使無價的感情力量融合到各種教育領域中來。我們認為這樣的教育才是有價值的。

藝術説課稿2

一、説教材

今天我執教的內容是部編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第七單元語文園地的看圖寫話,本單元是繼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后又一個以“想象”為主題的單元。本次看圖寫話是通過觀察以電腦屏幕中的一隻貓和旁邊的一隻老鼠為主體的插圖,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創編故事。貓和老鼠是學生們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小動物,它們之間的關係也能從動畫片、圖畫書中得到多角度的解讀,孩子們對這樣的內容感興趣、樂於表達,這樣的內容很利於落實《課程標準》對低段寫話“感興趣、寫自己的話。”的要求。經過前面一年多的學習,孩子們已經具備了最基本的觀察和表達能力,能基本看懂大致的圖意。雖然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但由於參賽時間原因,目前學生還沒有接觸到這一單元的訓練,加之這只是孩子們入學以來第三次的寫話練習,所以在觀察時,如何展開豐富的想象,使孩子們的創作生動有趣、富有個性,從而激發孩子們寫話的興趣,還需要教師多多加以引導。

基於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個人對教材的理解,考慮到學生的學情,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仔細觀察圖畫中貓和老鼠的樣子,用幾句話把故事寫完整,做到格式正確,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歎號。

2、在創編故事時大膽想象,無拘無束,把想説的話都表達出來。

其中,第一條即是本節課的重點,第二條本節課的.難點。

二、説教法

新課程標準強調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中我採用觀察法、引導法,創設情境法等方法引導學生在觀察圖畫的基礎上,結合生活實際展開想象,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通過讓學生進行角色體驗的方式,獲得情感體驗,激起情感共鳴。

三、説學法

課程標準致力於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生髮展打下基礎。我個人認為終生髮展是離不開的學習的,那麼交給學生學習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所以在本節課的學習中,我將通過創設情境、引導觀察等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説流程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本節課我共安排了四個教學環節:

一、動畫激趣、導入新課

動畫片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節目,且充滿了趣味,為了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氣氛,打開學生的思路,在開課伊始,便以動畫片《貓和老鼠》節選視頻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快速拉近學生和課堂的距離,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觀察圖畫、激發想象

愛因斯坦曾説:“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同時,課程標準也強調:“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開發創造潛能。”所以本環節首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畫面內容,再通過想象小老鼠怎麼來的?看它表情大膽猜測發生了什麼事?接着想象小老鼠後來怎麼樣了?用這種“思前想後”的方法引導學生把靜止的畫面變得動起來,從而開創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不僅突破了教學難點,也為孩子們後面個性化表達奠定了基礎。

三、學生動筆、嘗試寫話

學生把觀察到的、想象到的和口頭表達的東西轉化為書面文字,這是看圖寫話的最後一個過程,也是看圖寫話的最終目標。通過以上的層層訓練,再來寫話就成了水到渠成之事了。在寫話中出示寫話小提示,有助於幫助孩子瞭解寫話格式;出示詞語錦囊既降低了表達的難度,又為不同程度的學生提供了充分表達的機會,同時也讓學生積累了大量有用的詞語,為寫話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交流展示、總結評價

低年級寫話教學應該把“感興趣”作為兒童起步階段寫話的第一要求,而興趣的產生,往往源於成功。本環節通過學生上台分享自己編寫的故事,讓“聽眾”用點讚的方式激勵評價可以增強小朋友寫話自信,提高孩子寫話的熱情,也可以激發其他小朋友創作靈感,學他人之長。在交流過程中設計最佳傾聽獎,有助於培養學生傾聽能力。

總之,在教學中,我始終是一個引導者、點撥者、鼓勵者和協調者,傾心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創作氛圍。以學生的自主表達為主,充分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注重學生主動參與和樂於探索,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從而使寫話變成一件充滿樂趣的事兒。

以上只是個人不太成熟的認識,如有不妥之處,懇請各位評委批評指正。

藝術説課稿3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藝術字。

本次説課,我將分三個單項對大家進行介紹,它們分別是:教材分析,教法學法分析以及教學過程。

首先,我將對教材從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以及重點難點,3個角度來進行分析。

這節課是整個計算機實訓教學word部分的第4節內容,在前幾節課學習瞭如何使用WORD輸入短文、如何對文字、段落進行美化以及如何插入圖片的基礎上,我們本節課的任務是如何用藝術字使word文檔變得更加生動漂亮。所以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為學生全面學習WORD和培養計算機操作能力打下了基礎。

根據計算機實訓課的要求、結合課本教材,我確定本節教學目標如下。他們分別是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

使學生掌握插入藝術字的方法,學會調整藝術字並熟悉藝術字工具欄中按鈕的功能及用法,這將是本節課所要達到的知識目標。

在能力目標方面,將着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慣,為他們以後的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情感目標是培養學生審美觀念以及創新意識。

這樣的目標設計,立足教學目標多元化,不僅要使學生掌握知識目標,還要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展各方面的能力目標,體會情感目標。

在瞭解了教學目標以後,讓我們再來看看本課的重點、難點部分。

學會插入藝術字的方法,是用藝術字美化word文檔的基礎,所以我將其確立為本節課的重點。

由於藝術字工具欄上的按鈕多,學生不容易記憶掌握,所以使學生正確使用“藝術字”工具欄上的工具按鈕來編輯藝術字,將是本節課的難點部分。

以上就是我從3個角度來對教材進行的分析。下面,我們再來看一下本次説課的第二個部分,即教學法分析部分。

整個教學過程當中,我將使用到的教學環境和教具分別包括有:計算機網絡教室、投影儀,word軟件,以及我製作的一份多媒體教學課件。

現在教育理論提倡,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根據這一理念,我採用了激,導,探,放,的方法,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三個由易到難的任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實踐操作,鼓勵學生自主探索,並放手讓學生應用知識去大膽創新。

學生作為主體,在學習活動中的`參與狀態和參與度是決定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課堂上我注重實踐操作,給學生提供活動的空間,引導他們自己在活動中發現,在實踐中感知,體現出了做中學,學中做,探索實踐中學,學後嘗試創新的思想。

整節課,為了體現學習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程序和時間安排:

複習舊課,創設情境,引入新課4分鐘;講授新課、任務驅動,指導實踐35分鐘;展示作品,歸納總結3分鐘;佈置作業,課外延伸3分鐘。而在這其中,新知識講授與課堂實踐將是交叉進行,這樣安排教學時間主要是為了到職業學校實訓課所要求的老師精講課學生多動手的目的。下面我就以教學過程當中這4個環節為主線,配合本堂課的教學課件,來講解本節課的具體實現。

1、複習舊課,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用課件展示上堂課學生完成的一份較好的圖文混排的作業,一方面對其表揚,曾加其自信心和成就感並鼓勵大家通過本堂課的學習作出更好的作品。另方面,藉此複習上堂課圖片的插入、移動及大小調整等操作方法,為接下來的新課講授和第一個任務的提出做鋪墊。

然後再展示一份在剛剛學生作業的基礎上,用藝術字將其標題做部分改動的Word作品。前後兩個作品同時呈現在同學面前,從視覺上給學生衝擊,讓學生直觀感受到藝術字的美,利用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嚮往,激發了學生學習藝術字的興趣,學習變被動為主動。教師此時點明本節課的課題。

在成功引入課題過後,進入

2、講述新課

知識點一:藝術字的插入。

我用課件打開第一個任務,這個任務是在上堂課作業的基礎上插入藝術字並調整好它的大小位置。

老師首先用課件演示藝術字插入的操作步驟、、、、、、再大家清楚操作步驟後,老師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將上堂課學習的圖片插入方法與藝術字的進行類比,發現他們的相通點,然後請一位同學上台照圖片的操作方法嘗試地移動並改變藝術字的大小。這時台上台下同學容易引起共鳴,大家一起探討,解決問題。通過老師和同學的演示,大家早躍躍欲試。這時,老師要求學生用剛剛所學的藝術字的插入、移動及調整大小的知識完成課件裏的“任務一”。在學生操作計算機的時候,老師在每個機位進行巡視,對學生做個別輔導。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進行知識遷移、動手實踐,自已獲得並鞏固知識,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並突出了教學重點)

知識點二:藝術字編輯

當學生們差不多做完了的時候,老師用課件打開任務二,將任務二和任務一的作品同時展現在學生面前。一下子把大家的注意力拉了回來。讓學生説説他們的看法:他們通過觀察任務二的作品在任務一的基礎上做了些修改,變得更豐富、生動了。

老師這時用課件總結出三處變化,並向學生分別演示達到這三種效果的操作方法,如何用工具欄編輯藝術字形狀、字體和顏色。(這三種效果的操作比較有代表性,目的是通過對此操作的講解,使學生對“藝術字工具欄”的打開及按鈕應用有初步認識,先弱化教學難點)

接着就讓學生在機器上動手完成任務二。學生將剛接受到的知識及時的進行實踐,有一個接受-實踐-感知的過程,從抽象到具體,對藝術字工具欄的應用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和掌握。

能力拓展

利用一個“對號入座”的遊戲調動學生對“藝術字工具欄”其他按紐的瞭解興趣。

用課件展示出一個基本的藝術字樣和把它“變臉“過後的幾個不同形態的藝術字樣。向學生介紹(指這後幾個字)這幾個樣式的藝術字,都是用這個工具欄裏的按紐“變”來的,讓大家把通過完成“任務二”所具備的知識,對“藝術字工具欄”的其它按鈕進行嘗試,試試找出誰“變”誰,將他們對號如座。

並鼓勵他們用今天所學到知識在自己剛剛的作品基礎上進行創新,完成任務三。

(這樣的設計使學生通過互相討論和自己的積極探索,主動發現新識,突破了教學難點)

3、評價,小結

學生大部分完成任務後,進入第三個環節-評價小結。我選三個作品在投影上展示,並讓同學欣賞評價。

然後利用課件梳理知識點,揭示遊戲答案,歸納“藝術字工具欄”哪個按鈕是哪些功能,再次強調正確應用藝術字工具欄編輯藝術字是本堂課的難點部分。

(本環節設計意圖是通過作品展示評價讓學生接受更多新的、不同的思維,在動眼觀察、欣賞、評析中提高鑑賞與評價能力,同時體驗成功的喜悦。通過歸納總結更進一步鞏固本節課所學的內容。)

整堂課我通過第一個任務強調教學重點,通過第二個任務弱化教學難點和通過第三個任務突破難點,最後通過總結再次強調難點部分。學生在完成這由易到難的三個任務過程中循序漸進地達到了教學目標。

4、課堂布置作業,課後拓展

最後,進入佈置作業,課後拓展環節。伴隨着輕柔的音樂我把課件做成翻書的效果吸引學生欣賞幾份有漂亮藝術字的word排版作品,讓他們在聽覺和視覺上放鬆的同時接受啟發,拓展思維,這時老師請學生展開想象,利用本課所學到的技能,在下堂實訓課設計出這樣一些更有創意的藝術字來,交給老師。

這樣的設計是為了使學生能學以致用,在鞏固加深本節課知識和技能同時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和創新的意識。

以上就是我從教材,教學法,教學過程三個部分進行本次説課的全部內容,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將情境和任務驅動相融合,引導學生自主地探究學習,給他們多一些求知慾望,多一些學習的興趣,多一些表現的機會,讓學生多動手、重操作重應用,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及職業學校學生的學習特點。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不足之處,敬請指正。感謝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藝術説課稿4

  一、説設計意圖

一切活動的開展和進行都應以幼兒為主體。當幼兒發展到5~6歲時,態度、情緒、興趣等都開始逐漸穩定,個性也初具雛形。大班幼兒由於身體活動能力和語言的發展,活動範圍不斷擴大,他們喜歡嘗試探索,有較強的求知慾。年齡的增長也讓幼兒在理解分析問題上有了一定的經驗。同時自控力的增強,使幼兒的合作能力也發展到了一個較高的水平。因此大班幼兒渴望探索,喜歡接觸新鮮事物。

報紙魚這個活動,正是基於大班幼兒身心發展特點,通過故事情節的導入,在活動開始前先引出本次活動的手工製作主題,並圍繞着幫助魚媽媽這個主線,進行手工活動的展開。報紙魚形象可愛,所需材料豐富多彩,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現有經驗,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向預定主題、有意的想象發展。這樣設計既突出了幼兒的主體地位,幫助幼兒獲得知識和情感上的體驗,同時又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通過對報紙魚的觀察和製作,促進了幼兒動手能力的提高,加強了手工製作的興趣。

  二、説活動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階段特點和注意力的特點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於:

1、情感態度目標:喜歡創作,並且體驗與同伴分享創作的快樂。

2、認知目標:認識魚,並能形成魚的各種身體形態,能用彩紙大膽設計裝飾報紙魚的身體。

3、動作技能目標:嘗試用報紙棍隨意造型

三、説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根據目標的總體指導方向,我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能用報紙棍隨意造型,並且用彩紙大膽設計裝飾報紙魚的身體。

2、活動難點:考慮到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將活動的難點定位於,喜歡創作,並且體驗與同伴分享創作的快樂。

四、活動方法

美國著名學者布魯納曾經説過:“要給幼兒適合的教育”。在教育過程中,教學方法尤為重要。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選擇了以下教學方法:

幼兒注重自由地學――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我們採用了多通道觀察法、體驗法、參與法。引導幼兒看一看、説一説、想一想、學一學、做一做。

這些方法一方面使活動變得豐富,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另一方面為繪畫打下鋪墊,為幼兒提供無限想象的空間。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本次活動中我除了要以飽滿,熱情的情緒吸引幼兒外,還採用了以下幾種方法:

(一)説教法

1、情景創設法:以富有感情的語調與情緒講述故事,營造一個温馨和諧的氛圍,激發幼兒幫助魚媽媽的慾望。

2、作品展示法:本活動為了幫助幼兒更好地瞭解報紙魚的製作要求,在授課時,給幼兒出示了一張報紙魚的'圖片,讓幼兒有個直觀的感受。

3、啟發嘗試法:在幼兒欣賞了完整的報紙魚作品後,通過教師示範幼兒嘗試的方法學會小紙棍的製作方法,為接下來完成整幅作品奠定基礎。

(二)説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幼兒注重自由地學。要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我們採用了:

1、嘗試法:幼兒通過嘗試製作小紙棍,發展動手操作能力。

2、討論談話法:幼兒在教師的鼓勵引導下,感知理解文章,並在討論中無拘無束地説出自己對“微笑”的理解與看法。

3、作品展示法:讓幼兒在完成自己的作品後,將作品貼在藍色背板上,這些方法一方面使活動變得豐富,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另一方面為繪畫打下鋪墊,為幼兒提供無限想象的空間。

五、説活動準備

為了能讓幼兒在一個輕鬆愉悦的環境中完成教學目的,活動前做了如下準備:

1、物質準備:報紙魚範例2個、報紙棒若干、彩條若干、剪好花紋的彩紙若干;雙面膠、透明膠、剪刀、垃圾盒;背景圖一張,海浪音樂。

2、經驗準備:欣賞各類“美麗的魚”,對魚的外形特徵、花紋色彩有所瞭解。

  六、説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是為了實現活動目標而設計的,為了能讓幼兒在快樂中學,在本次活動中採用的是一下環環相扣、循序漸進的五個環節:

激發興趣———幼兒交流———師幼互動———學習童謠———角色扮演

七、活動延伸

豐富自己的海洋世界紙板,用小紙棍製作其它種類的海底生物。

藝術説課稿5

一、説教材

《綱要》中指出:“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製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在美術設計活動中,我選擇了生活中最常見的報紙作為素材,報紙是幼兒在生活中非常熟悉的,是隨處可見的,我們在幼兒園中也用報紙開展過許多的遊戲活動,如用報紙做過紙球、紙棒等,都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在設計此活動時我想到了報紙能搓成條並能捲曲成型這一特性,就設想讓幼兒嘗試用報紙來製作小魚。通過此活動培養幼兒能自主的利用身邊的材料進行美術活動,從而培養幼兒的創造意識。

二、説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以上設計思路我制定了以下目標:

1、嘗試用“卷”、“擰”等動作把報紙做成魚的外形,並用彩色紙裝飾魚的眼睛、魚鱗和尾巴。

2、激發幼兒對廢物再利用產生興趣,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重難點:能用彩色紙設計、裝飾魚身和魚尾。

三、説準備

根據選材的特點和設計內容,應教學的`需要,這節課的活動準備主要分為兩個方面:

1、經驗準備:在活動前,孩子們對魚的外形特徵有所瞭解,並練習“卷”、“擰”。

2、材料準備:報紙魚範例一個、背景圖一幅,報紙、彩紙若干;圖示材料;雙面膠。

四、説教學法

我在活動中運用了以下4個突破策略,分別是

1、示範講解法:活動中,我一邊出示報紙操作,一邊引導幼兒徒手學習動作“卷”“擰”等方法來製作小魚的外形。

2、圖示法:活動中我出示了製作圖示。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幼兒記住製作小魚的方法,並學習如何看步驟圖製作,為接下來的環節作鋪墊。

3、操作法:集體操作,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學習,掌握本領。

4、因材施教法:在投放材料時,我根據幼兒發展水平不同,有半成品、有原始材料,讓不同層次的幼兒都有發展。

五、説過程

本次活動,我設計了以下5個環節:

1、談話導入,欣賞美魚。

(1)猜謎

(2)看視頻“各種各樣的魚”,指導重點觀察魚的花紋和尾巴。

(3)説説自己喜歡的魚的樣子。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猜謎活動正是為了激發幼兒參與的興趣。有了興趣,看起視頻來才更專注,交流起來才更有話説。好的開頭為下面的環節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

2、觀察範例,學習做“魚”

(1)教師示範製作的過程,引導幼兒徒手學習動作。

(2)把製作的小魚的圖示做出來,為下一個環節做前期工作。

(3)指導幼兒設計尾巴和魚身上的花紋。

(設計意圖:教師的示範和指導,為突破本節活動的重點做貯備。)

3、操作體驗,送“魚”回家。

(設計意圖:幼兒操作體驗做魚的快樂,展示幼兒作品到背景圖上,帶領幼兒欣賞,給幼兒一種整體的視覺衝擊力和美感。)

4、欣賞點評,拓展延伸

出示報紙做成的其他物品。

(設計意圖:由報紙魚引到報紙可以做成其他物品,激發幼兒產生對廢品再利用的興趣,從而達到對幼兒情感教育的目的:保護環境。)

藝術説課稿6

一、設計思路:

大班幼兒的知識、生活經驗逐漸積累,他們對具體形象性作品產生了良好的興趣。因為兒童天賦的直覺和敏鋭的感受力,使他們容易與作品達到相通,又因為兒童(知識經驗少,思維框框也少,當他們面對具象性作品時,可以展開豐富的想象和創造,容易與作品達到交流和溝通。

我為兒童選擇了欣賞《奔馬》。一方面,幼兒可通過觀察馬的神態和身體動作來感知作品所表達的主題;另一方面,也可以從整個畫面的色調,構圖等方面來感受作品的意韻。因此,在整個主題活動設計中,我努力做到,擴充幼兒的知識面,開闊眼界,增加幼兒對美的事物的感受,培養幼兒對藝術欣賞的敏感度。

二、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引導幼兒通過多種途徑收集有關馬的資料,培養幼兒細心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

2、激發幼兒對美的整體感受,學習用體態、動作表現奔馬的激昂情緒;

3、欣賞用灰、濃、焦墨色和線條畫出的奔馬,感受奔馬的氣勢和力度。

三、重難點

依據教材和活動目標,我把重點定位於幼兒對沒得整體感受。難點定位於用灰、濃、焦墨色和線條畫出奔跑的馬。

四、活動準備:

1、師生共同收集有關馬的圖片、圖書及其他;

2、視頻《羣馬奔騰》;

3、圖片《奔馬》、《羣馬》;

4、油畫棒、水彩筆、紙等。

五、教法、學法

依據幼兒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徵,我準備採用直觀演示法、活動實踐法、談話法組織活動,讓他們親身體驗,主動參與,從而引起幼兒對繪畫的興趣。幼兒可採取自主探究法、討論法進行學習,鼓勵幼兒多開口,説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增強幼兒對美的感悟能力。

六、活動過程:

準備部分:認識馬,豐富知識。

1、視頻《羣馬奔騰》,激發興趣

提問:①你們看到了什麼?他們在幹什麼?這些馬是什麼樣的?(引導幼兒仔細觀察馬的外形特徵,幫助幼兒初步瞭解馬的具體結構)

2、設置懸念,引起幼兒思考

①你們知道馬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千里識途的馬嗎?人們為什麼這樣叫馬呢?

②你們知道嗎,為什麼馬是善奔快跑的呢?

③你還在哪裏看見過馬?它是什麼樣的?

3、鼓勵幼兒在成人的幫助下,從圖書、圖片、電視、廣播、電腦網絡中查找,收集馬的各種資料,瞭解有關的知識與信息。

進行部分:欣賞《奔馬》,培養審美情趣。

1、組織幼兒將收集到的馬的信息、知識進行交流(圖片、圖書等)

2、提問:你喜歡馬嗎?為什麼?

3、講述有關馬的故事:

4、出示作品:《奔馬》

(1)提問:

①畫面上的馬在幹什麼?

②從什麼地方看出馬在奔跑呢(注意觀察馬的身體動作)

③你覺得這匹馬的.體魄怎樣?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④這匹狂奔的馬心情會是怎樣呢?(引出激昂、奔放等心情)

⑤如果你是這匹狂奔的馬,在大草原上奔馳,你的心情會是怎樣呢?

(2)配上《羣馬奔騰》音樂,整體感受作品的氣勢和力度。

(3)教師小結:今天,我們看到畫家徐悲鴻的《奔馬》,這是一隻非常歡快,自由奔放的馬兒,他有一股強大的力量,一股勇往直前、不怕困難的勇敢精神,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把馬兒始終作為人才的象徵。小朋友們,你們想不想學學馬兒在草原上歡快、自由的奔跑呢?

5、繪畫《奔馬》,感受體驗美

(1)欣賞《羣馬》《奔馬》。

提問:

①馬好看嗎?你喜歡嗎?你覺得馬的什麼地方你最喜歡?為什麼?(注意觀察用灰墨畫的身體,濃墨點的五官,焦墨掃的馬尾)

②你們知道用什麼樣的筆墨來畫馬的嗎?為什麼能使我們感到馬的氣勢和力度呢?

(2)教師邊講解、邊示範。用大塊灰墨擺出馬的體態,剛柔並濟的幾筆寫出四肢的主要肌骨,濃墨點五官,焦墨掃馬尾。

(3)幼兒自由作畫

(4)作品展覽

兒童自由分析繪畫產生的不同效果,讓幼兒自己發現存在的問題

結束部分:

1、用收集來的圖片,圖書,放置到櫥窗向全園幼兒展示,普及有關馬的知識,學會對美的欣賞。

2、鼓勵幼兒嘗試多種畫馬的方法,進行創作,將繪畫作品向全園幼兒展示。

七、小結

這是一個整合性的美術欣賞活動,圍繞着欣賞《奔馬》進行,幫助幼兒掌握相關知識技能。

活動中,我採用多種形象、生動的教法幫助幼兒掌握知識。在準備部分,我採用視頻教學激發幼兒學習興趣,提出懸念問題,鼓勵引導幼兒運用多種途徑、方法,通過自身主動探索獲取知識。在進行部分,為幼兒提供充分的時間,創設多通道感受、體驗作品的條件,使之與作品進行交流,運用多種方式表達自己審美感受,運用展覽形式,幼兒將學到的淡、濃、焦墨的畫法,運用到作畫中去,不僅提高幼兒創作興趣,也鼓勵了幼兒的創造性表現。在結束部分我組織全園參觀展覽,進一步激發幼兒對美的理解。

通過我和幼兒的緊密配合,我相信這一節課一定能實現我所確定的活動目標,並突破活動重難點。

藝術説課稿7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來自(萊西),很榮幸能有機會在此就插花藝術一課向大家做一下彙報。我説課內容是八年級勞動與技術教材第四單元“讓鮮花與你相伴”中的第二節,課題是《插花藝術》。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與學法、教學程序設計、板書設計、課後反思5個方面來説課。

一、教材分析:

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學習內容主要包括四大領域,而勞動與技術教育是其中很重要的內容,根據綜合實踐活動綱要的教學要求,在勞動與技術教學中,要通過某一具體項目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探究的方法和習慣,提高學生技術學習的態度與興趣,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根據八年級學生的特點和能夠達到的審美能力,我選擇了《插花藝術》這一內容進行教學,學生既可以通過插花,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又可運用實踐操作掌握此項技能,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動手能力、審美能力和創新精神,使學生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該內容共分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介紹插花的必備知識。今天所説的是第二課時的內容——花材的實際插作。

二、教學目標:依據新的教育理念和本節課的特點,制定以下目標:

教學目標

1、瞭解插花的相關知識,掌握插花的基本技能,感受插花藝術的魅力。

2、通過作品的製作、評價與欣賞,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審美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

3、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意識,創新實踐意識和參與意識。

4、通過感恩母親的主題設計,使學生由母愛上升到對祖國母親的熱愛。根據教學目標我設計的重難點是:

重點:

1、設計主題

2、掌握插花的基本技能

難點:在主題設計的基礎上,通過運用插花的基本技能,使作品有所創新和突破,使情感有所昇華。

三、説教法和學法:

插花是按照一定的意圖和情趣進行的一種插作活動,要求有優美的造型,並藉此表達一種主題思想,傳遞出一種精神和情感。八年級學生想象力還沒有那麼豐富,因此我選用啟發式和探究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藉助實物作品、電教媒體,創設情境和氣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直觀教具、視頻觀察,相互討論、自主探究,從而製作出具有創意的新作品,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學會了創造性思維的方法,全體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參與創作,提高了綜合實踐能力。

四、教學過程

1、欣賞範作,激趣揭題:

師:日常生活中什麼時候會用到鮮花?然後以搶答的方式熟悉幾種主要花材的含義(康乃馨,送給母親,玫瑰象徵愛情,百合寓意美好和諧,天堂鳥有吉祥、如意的意思等)。請大家欣賞一組插花作品(課件),目的是既可以讓展示的學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又可以激發其他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插花的慾望。

像剛才我們欣賞的這些能美化我們的`居住環境,提高我們的藝術修養,讓我們感受美,展示美的插花作品稱為“插花藝術”(板書)引出活動主題。

2、媒體示範,突破難點

①複習交流:插花的基本知識,插花的造型,插花的原則,以及色彩的搭配等。

②師問:插花製作步驟?(生看書回答,師板書。)

插花步驟分為6步:確定製作主題→設計製作樣式→準備材料用具→製作→欣賞與評價→改進。其中“確定製作主題”是本節課的重點,教師引導學生為媽媽設計一款插花作品,名字定為“感恩”。製作是本節課的另一個重點,我採用放視頻錄像的方法。意圖是讓學生通過聽、看、欣賞來突破難點。培養學生利用各種感覺器官進行學習的能力。

3、合作實踐,分享成果。

實踐活動前,教師出示活動要求和注意事項。(以小組為單位自行創作,要求作品有寓意、有美感。)這樣做的目的是可以訓練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讓我們以感恩母親為主題設計一款插花作品,同學們,把你對母親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開始動手製作吧,看誰的作品最有創新和突破。”因為創新、突破是本節課的難點。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坐在一起,在組長帶領下開始動手插制。教師一邊巡視,一邊指導學生正確操作,並進行學法指導,引導學生歸納出插作要領:先裏後外、先主後次。這樣做的目的是分化難點,切實讓學生掌握此項技能。

學生製作完畢,上台展示作品,先由小組中心發言人説製作過程、經驗和遇到的困難,以及作品的名字。接着大家舉手,評出造型獎,創意獎,色彩獎,寓意獎。最後生生互評,師生共同點評,改進,使作品更趨於完美。此環節是本節課的一個高潮部分。

4、總結歸納,拓展延伸

成果展示讓學生體驗了成功的喜悦,享受了勞動的快樂。師隨機表揚同學們在短短時間內就掌握了此項技能。此時,師生產生共鳴,教師完成了知識傳遞的目標,學生創造了美,也提高了審美的能力。在情感上,對母親的認識上得到昇華,提高了學生的感恩意識。然後,讓大家想一想,怎樣才能豐富插花的內容?這樣做的意圖是把插花的知識進一步拓展昇華,培養創新精神。

最後,學生暢談收穫或體會,分享成功的喜悦。大家共同感受到,如果我們把花瓶比喻成母親,比喻成祖國,那麼我們便是插在上面的花和葉子,讓我們懷着一顆感恩的心一起唱 “感恩的心”歌曲或做手語表演,來感謝母親的養育,感謝祖國給我們提供的和平環境。教學反思:

本課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一切為了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思想,體現在:引導學生產生問題意識,小組合作找製作方法、規律,讓學生互相找出不足並自我完善,創新讓學生講,鼓勵學生多個側面評價。把整個過程都作為學生學習的過程,使學生在形成勞動與技術素養的基礎上,學生的綜合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附:板書設計

插花藝術

一、插花知識:

插花的造型,插花的原則,以及色彩的搭配。

二、插花步驟:

確定製作主題→設計製作樣式→準備材料用具→製作→欣賞與評價→改進

插作要領:先裏後外,先主後次

三、課堂實踐:

要求作品要有美感,並能表達一種思想感情。

四、作品評價:

造型獎,創意獎,色彩獎,寓意獎

藝術説課稿8

王老先生有塊地

一、説設計意圖

為了使幼兒獲得快樂的源泉,掌握表達感情的工具,使幼兒能在快樂的唱歌活動中得到身心全面健康的發展。我們大班教研組經過研討圍繞我園目前上音樂活動中能讓小朋友熟記歌詞,並有感情的演唱,設計了這節課。

二、説活動目標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確定目標為:

1.通過演唱歌曲,能夠感受歌曲給孩子帶來的快樂。

2.理解歌詞內容,熟記歌詞,並能有感情的演唱。

3.用樂器來感知音樂中的節奏。

三、説重點難點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理解歌詞內容,熟記歌詞,並能有感情的演唱。活動難點:用樂器來感知音樂中的節奏。

四、説活動準備

圖片、歌曲磁帶、打擊樂樂器。

五、説教法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玩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節活動教師除了以親切、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外,還採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在當中使用的'教學方法有:導入法情境、演示法、交流討論法、啟發聯想法、情緒體驗法。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做到寓教於樂。

六、説學法

我創設了一個學習的氛圍,引導幼兒自主地參與到音樂活動中,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引導幼兒去感受、體驗樂曲,並根據樂曲作出他相應的反應,在“玩中學,學中玩”,儘量營造寬鬆的環境,讓幼兒樂學。

七、説教學程序

根據欣賞的一個過程以及每節活動的一個循序漸進的原則,我設計了以下的幾個環節:

1、以故事導入,目的想吸引幼兒的興趣。

2、欣賞樂曲

在此環節中,我沒讓盲目的去聽歌詞,而是我讓孩子帶着問題去欣賞。

3、在情境中記憶歌詞。把歌詞變成一幅圖畫,讓孩子更好地去理解和記憶歌詞。

4、聽音樂試着打節奏為用樂器做準備。

5.最後進行樂器表演,從中感知節奏並體驗快樂。

八、説反思

藝術説課稿9

富有創造力的造型藝術

一、説教材:本課是人教版七年級美術上冊第一課,屬於“設計與應用”領域。文字作為信息交流的重要載體,與人類社會息息相關,創意字體的構思及類型,闡明瞭生活中設計無處不在,並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設計創意字活動,從而達成學會獨立繪寫的能力。培養學生創造美的意識,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二、説學情:隨着社會發展的繁榮與進步,美術字在路牌、燈箱、書籍、電視。等方面的運用越來越普遍,學生在生活中耳濡目染,有一定的認識。本課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探索創意字的創意所在及設計意圖,歸納它們的創意特點,打開思路,自己進行創意設計。

三、説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讓學生在欣賞中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

2、方法與過程目標:讓學生了解美術作品的產生與現實生活的聯繫。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四、説教學重難點:

1、重點:美術作品的產生離不開生活和創造性構思與技巧。

2、難點:如何理解美術是種“富於創造力的造型藝術”。

五、説教學方法:

1、教法:情感導入法、啟發式和鼓勵教學法。

2、學法:交流合作法和自主學習法。

六、説教學工具準備:

1、教具準備:ppt課件,相關圖片、視頻。

2、學具準備:課本、蒐集的相關圖片,筆和作業本。

七、説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檢查課前準備工作,穩定學生情緒。

(二)導入新課

1、播放毛澤東的詩詞《沁園春雪》的朗誦視頻,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在鬧頭腦中想象詩詞中出現了哪些場景?(學生聽完後可畫在草稿紙上與同桌間交流分享)

2、展示《江山如此多嬌》作品,比較一下和你想象中的景象有何不同?(學生各抒己見)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美術作品的創作過程。

板書:《富於創造力的造型藝術》,同時要求學生寫在作業本上。

(三)新課學習

1、分析《江山如此此多嬌》美術作品的內容,讓學生分組討論研究作品裏面有哪些祖國美景?

學生:仔細觀察並討論記錄作品中的山水景色和你搜集圖片中的山水景色。

老師:現在老師遇到個難題“這些山水景色都來自於哪呢?”請哪位同學願意幫助我解答下?

學生:來自於現實生活。

老師總結:所以我們的美術作品來源於現實生活。

2、瞭解《江山如此多嬌》美術作品的創作背景及創作經歷。

學生:一分鐘時間大致看課本上對作品的分析。教師:(補充分析)

《江山如此多嬌》:中國畫,傅抱石、關山月合作。1959年為北京新建的人民大會堂所繪的`巨幅山水畫。毛澤東親為題句:“江山如此多嬌”。畫面上旭日東昇,江山壯麗,表現出新中國的勃勃生機。

整個畫面要表現我們偉大祖國的風貌:近景是江南青綠山川,蒼松翠石;遠景是白雪皚皚的北國風光;中景是接南北的原野,而長江和黃河則貫穿整個畫面。

教師:大家知道作品的題名怎麼來的嗎?下面就豎起耳朵仔細聽聽吧!

周總理看了畫稿以後,指示説,畫面還要畫上紅太陽,體現“東方紅,太陽升”之意,他説:“畫上紅太陽也是象徵毛主席、共產黨的領導”。特敬請毛主席您老人家來揮毫落款,毛主席高興地笑着説:“好好!”這時周總理在旁插話説:“主席呀,這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啦!”主席站起來了,傅老忙把蘸滿濃墨的筆,送到主席手中,主席稍一沉思,便揮毫題上“江山如此之江”六個具有毛主席自己風格的行草大字。

3、課件展示中國的雪山,雲海、日出、長城、山嶽等圖片,學生欣賞討論:藝術家是如何讓這些景色融入一體的?

學生:思考,討論,代表回答。

教師總結補充:美術作品不是照相寫實,是需要作者的創造性構思和獨特的表現技巧。

八、課堂小結:

美術作品的產生,一是源於現實生活的感受,二是需要創造性的構思和獨特的表現技巧。美術史富於創造力的造型藝術。

九、佈置作業:

談談自己是怎樣理解“富於創造力的造型藝術”的,並書面形式表達出來,100字左右。

十、板書設計:ppt展示十、教學反思:這節課中你有什麼收穫?這節課你滿意嗎?

藝術説課稿10

各位評委:

上午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小班藝術領域的《秋天的果樹》,是明天出版社的山東省幼兒園教育活動教材上冊主題四“秋天來了”中的一個活動。

一、説教材。

正值秋天,一個美麗的收穫季節,各種色澤鮮豔、好吃的水果和農作物的成熟令孩子們欣喜不已。有時孩子會問老師或小夥伴,“你知道桃是哪兒來的嗎?你見過葡萄樹嗎?漸漸的,我發現孩子們對結果子的樹感到好奇,於是我請家長利用休息時間,帶孩子到縣城周圍的果園去看一看,還可以參加摘果子的活動,去體驗豐收的喜悦。我也有意識的多帶孩子們到户外觀察,去發現季節的變化,這樣,我們便進入了主題四《秋天來了》。我們知道,小班的幼兒對形象的、具體的事物感興趣,於是,我事先安排幼兒去果園看一看、聞一聞、嘗一嘗,這樣提高了幼兒認識興趣,豐富了感性認識。同時,小班的幼兒在繪畫方面比較差,我引導幼兒用手撕紙、粘貼的方法,這樣加強了幼兒動手及同伴合作協調的能力。在這個活動中,我們遵循幼兒的探究過程,設置開放性問題,充分引導幼兒的自主學習,讓幼兒在觀察、遊戲、操作中加深對秋天的果實及果樹的認識。

新綱要指出:科學教育的價值趨向不再是注重靜態的知識的傳遞,而是注重兒童情感態度和兒童探究問題的能力,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因此,根據新綱要精神和活動內容,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我制定了適合本班幼兒最近發展區的三個目標。

(一)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體驗秋天豐收的喜悦。

2、和同伴能協調配合,會在合作中互相學習。

3、學習撕紙和粘貼的方法。

理論依據:依據素質教育中“提高審美感,提高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的要求及幼兒園藝術教學的任務。

(二)活動準備。

1、活動前兩週,請家長利用休息日的時間,到附近的果園去看看,有機會還可以參加摘果子的活動。

2、《摘果子》的音樂磁帶,課件《美麗的水果屋》。

3、畫有大樹的大幅圖畫,各種顏色的紙、棉棒、膠水。

4、遊戲區佈置好結滿水果的水果藤(塑料製品)。

(三)活動重點。

幼兒能瞭解秋天的特徵,感受和表現秋天果園的美麗,體驗豐收的喜悦。

(四)活動難點。

幼兒年齡小,手的肌肉羣不是很協調,撕紙和粘貼有一定難度。

二、説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次活動教師除了和幼兒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外,還挖掘主題的活動價值,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樂於探索的科學習慣,具體採用的方法有:

1、視聽講結合法:

主要根據了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而採用的。視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在自由、寬鬆且安靜的'環境中,通過多媒體課件,刺激幼兒的視覺感官,引導幼兒進行細緻的觀察。聽就是教師的語言啟發、引導、暗示和示範。設計了提問:“你見過哪些果樹”在教學中讓幼兒充分體驗秋天果園的美麗。放《摘果子》的音樂,充分的刺激幼兒的聽覺感官。講就是指教師和幼兒的互動式的交流,教師和幼兒充分表達自己對事物的理解、想法和願望。在一種輕鬆的氛圍中幼兒對水果的形狀、顏色、名稱都有了充分的瞭解。視聽講結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中。

2、趣味遊戲法:

遊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形式,幼兒在遊戲中發展,在遊戲中學習。所以我選擇在活動後採用遊戲的形式對本活動進行鞏固。

三、説學法。

1、情感體驗法幼兒通過視、聽、講,對秋天的果園有了充分的瞭解,能在活動中用自己的小手去展現秋天的美麗。

2、操作法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幼兒學習的引導者,幼兒在用彩紙撕果子的過程中,瞭解了果實的形狀、顏色,練習了手的靈活性,用自己的小手裝扮了碩果累累的大果樹,很有成就感。

四、説活動程序。

1、放《摘果子》的音樂,幼兒做簡單的摘果子動作進入活動室。這樣既穩定了幼兒的情緒,又能讓幼兒再次體驗摘果子的樂趣。“小朋友,你們在哪裏摘過果子,摘過什麼果子”,我見過蘋果樹、梨樹、葡萄樹山楂樹,我見的蘋果樹結的蘋果可多了,我看見葡萄樹上結滿了紅的葡萄還有綠的葡萄……通過提問,引起幼兒的回憶,孩子們踴躍發言。

2、小朋友,你知道水果能建成房子嗎?(孩子們都瞪大了眼睛),下面我們來看《美麗的水果屋》,熊媽媽和熊寶寶搭建了漂亮的水果屋,他們高興嗎?(高興)出示大樹圖畫,那你們看,大樹媽媽高興嗎?(不高興),為什麼?(孩子們想),因為樹上的水果沒有了。對,小朋友真聰明,因為水果寶寶都離開了媽媽,那我們想個辦法幫助她好嗎?

3、拿出彩色的紙,引導孩子們想辦法,我們可以用彩紙做成水果,粘到上面。小朋友想的辦法真好,你們會用剪刀嗎?孩子們搖搖頭,用什麼辦法做呢?(孩子們很為難),今天,我們用撕紙的方法來幫助樹媽媽。教師示範撕水果,然後粘到大樹上。

4、引導孩子們用彩紙撕出漂亮的果子,粘到大樹上,兩棵大樹被孩子們貼的滿滿的。老師讓孩子説一説,自己做的是什麼水果寶寶。(老師悄悄給樹媽媽換上笑臉)小朋友,樹媽媽有話説,我聽一聽她想説什麼,(老師把耳朵靠在大樹上,然後點點頭),樹媽媽説小朋友做的水果寶寶都很好,她很高興,還讓我謝謝小朋友呢。

五、活動延伸。

孩子們到遊戲區做《摘果子》的遊戲。

藝術説課稿11

我説課的內容是人美版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鑑賞第6課《漂亮是美術鑑賞的標準嗎——藝術美和形式美》。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法運用、學法指導和教學過程四個步驟加以闡述。

一、教材分析:

1、 教學目標:①什麼是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②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的基本原則及其在作品中的主要表現。

2、教學重點:説明,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並不完全是現實的直接反映,也不等同於人們一般所説的“漂亮”或“好看”,而是由藝術家藉助美術的特定語言、手段和法則創造出美術自身的美,而這種美又是多樣的,即不同類型的美術作品由於藝術家所採用的語言、材料、手段等不同而產生的藝術美和形式美就大異其趣。為了説明這一點,在這裏就必須緊緊圍繞美術的語言元素和語言規則兩個方面來講解,因為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主要就是通過它們來實現的。

3、教學難點:主要在於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既是具體的又是抽象的。應特別注意對概念的講解,並在概念與作品之間建立聯繫,即注重通過作品來講解概念,以使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的認識有形象的'依據。

這裏的難點還包括對美術作品的藝術美與形式美之間異同的講解,課文中並沒有特別給予説明,只是在課文的第三部分簡要地指出了這個問題,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之間既有重合的地方也彼此獨立。藝術美包括內容與形式兩個方面。也就是説,藝術美是由內容與形式的統一來實現的。而形式美更強調實現內容的手段,即手段本身的美,其中包括語言的構成關係和所使用的材料的特質。

二、 教學方法:

1、我利用很多圖片展示介紹知識,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在興趣中學習。

2、 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具和圖片,不斷採用欣賞·啟發·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三、學法指導:

1、 引導學生採用觀賞觀察、實踐、討論、歸納的方法學習,用多媒體展示相關音樂和建築圖片,並巧妙導出本課。

2、 討論法,小組合作法。通過學生的小組合作,解決學生的個別差異,要求全組同學共同討論。

四、教學過程:

(一) 導入:用多媒體展示雕塑圖片《歐米艾爾》導入。

小結:美術作品的藝術美是藝術所特有的美。美術作品是由藝術家創造出的不同於現實生活的第二自然。它的美不同於一般人的“漂亮”或“好看”的審美觀念。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不僅影響了人們對美術的認識,也有礙於對美術作品的鑑賞。

(二)新知探究:

環節一、什麼是藝術美,它有哪些表現?

美術作品中的藝術美不等同現實在的“漂亮”和“好看”,而是通過特定的美術形象表現出來的藝術自身的美。藝術美又稱第二自然。是相對自然美來説的。

美術形象:指一件美術作品中個別的、具體的、完整的藝術形象,也是指一件美術作品中由這種個別的、具體的、完整的藝術形象所形成的綜合的整體的藝術形象。

教師活動:投放多媒體圖片《艾普色姆的賽馬》和《記錄馬奔跑過程的連續攝影》。結合第三課“藝術形象”這一概念進行講解。

學生活動:欣賞圖片,小組討論,分析美術作品的藝術美。

環節二、什麼是形式美:如何理解和把握形式美

美術作品的形式美的構成:

A、語言元素(點、線、面、色)及其構成的形態變化。

B、語言手段(明暗、空間,透視、構圖、肌理)及其所構成的審美意象。

C、語言規則(變化與統一,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比例與尺度、節奏與韻律等)及其所構成的審美關係。

教師活動:投放潘天壽的作品《雄視》,講解什麼是形式美,指出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既相互包含、滲透又彼此具有獨立性。

學生活動:欣賞圖片,理解美術作品的形式美。

五、拓展:提高實踐能力

(a) 以一件作品為例深入分析作品的形式及其形式美。

(b) 通過具體作品瞭解藝術美和形式美在形態上的差異。

藝術説課稿12

教學目標:

1、欣賞用各種繪畫工具畫出的肖像作品,感受它們的不同。

2、在欣賞的過程中注意把“形”和“神”結合起來。

3、結合人物的外表和神態向同學描述自身喜歡的肖像作品。

教學重點、難點:

在欣賞的過程中注重“形”“神”互相結合。

教學準備:

圖片、繪畫工具等。

教學過程:

一、欣賞

1、出示肖像作品(國畫、雕塑、油畫、版畫、線描),讓同學在欣賞的過程中體會不同的工具和畫法所帶來的不同感受。

2、出示圖片《〈蒙娜麗莎的微笑〉》,這是一幅世界上最偉大,最著名的肖像畫。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達·芬奇的作品。畫家對於人像面容中眼角脣邊等流露感情的關鍵部位特別注重刻畫,也特別着重掌握精確與含蓄的辯證關係,達到神韻之境,從而使蒙娜麗莎的微笑含義無窮,具有一種神祕莫測的千古奇韻。很多人都説這是一種神祕的微笑。

3、小結:肖像藝術重在傳神,“以形寫神”是我國古代畫家總結出來的一個重要經驗。“形”我們都知道是指的人的外表;“神”指的是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在優秀的肖像作品中,形神是皆備的,兩者缺一不可。

二、同學討論

如何才幹把人物的形象和神態很好的結合起來呢?

這就要求我們在認識人物外貌的基礎上再去想象人物的思想感情。去剖析人物的內心世界。

三、猜一猜

拿出自身的`照片,讓你的同桌根據你的神態猜一猜你當時的心情。並想一想如何進行發明性的表達。

四、畫一畫

選擇自身喜歡的肖像圖片,用自身喜歡的繪畫方式改畫。並可依照自身的理解加上背景。

五、課後拓展

從課外書上,網上,雜誌上去觀察更多的人物肖像,並向同學描述人物的外表和神態。

課後記:經過一個暑假的調整,加上同學們也懂事了許多,課堂的配合還有相互的合作都比較好。

藝術説課稿13

各位評委老師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我愛我的幼兒園》,這是一個小班的音樂活動,我將從説設計意圖,活動目標,活動重難點,活動準備,教法學法,活動過程這幾個方面進行我的説課。

  一、説設計意圖

《我愛我的幼兒園》是一首簡單的4/2拍兒童歌曲,節奏活潑明快,歌曲旋律簡單優美,歌詞短小易懂,富有生活氣息,便於幼兒理解。這些都符合幼兒的認知發展特點,符合《指南》中所説的“小班幼兒能模仿學唱短小歌曲。”小班幼兒剛剛進入幼兒園,對幼兒園的環境不熟悉,環境的變化使幼兒感到不安,排斥去上幼兒園,有些幼兒哭着鬧着要回家。而這首簡單的兒歌通過簡單的歌詞和旋律告訴幼兒上幼兒園的好處,使幼兒從心底認可幼兒園,喜歡上幼兒園,同時《綱要》指出“藝術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應充分發揮藝術的情感教育功能,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行成。”因此我選擇了《我愛我的幼兒園》作為本次活動的教材。

  二、説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活動設計的重要環節,它即是教育活動的設計起點,又是教育活動設計的終點。同時《綱要》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是教師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教育過程。”所以我制訂了以下幾個目標:

1、學唱歌曲《我愛我的幼兒園》,知道所唱歌曲的歌詞是什麼。

2、在教師的示範和引導下,能隨着音樂用自己的肢體動作進行表演。

3、感受音樂的美,逐漸產生對幼兒園的喜愛之情。

  三、説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通過本次活動學會唱歌曲《我愛我的幼兒園》。

活動難點:在活動中,能夠隨着音樂,大膽的用自己的肢體動作進行歌曲的表演活動。

四、説活動準備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突出重點,解決難點,我做了以下準備:

物質準備:

1、音樂《我愛我的幼兒園》、《找朋友》。

2、幼兒日常生活照片製成的教學ppt

經驗準備:幼兒入園已有一段時間,會唱兒歌《找朋友》,且有交好的小夥伴。

五、説教法學法

在本次活動中,我運用了遊戲法,表達法,觀察法等教育教學方法。

遊戲法是指通過在教師指導下進行有規則的遊戲活動來進行教學的一種方法。在活動中,我將組織幼兒進行找朋友的遊戲。

表達法即發表,表現,是指幼兒經過思考,領悟,用行動來表現自己的思想,感受,反映對事物認識的一種方法。在活動中,我將請小朋友們説一説自己的好朋友是誰,他是什麼樣的。

  六、説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我將分為三個大的環節:

環節一,導入部分(唱一唱)

在本環節中,我將通過和幼兒的相互問好“小朋友們好,老師您好”進行發聲的練習,既複習了音階,又和幼兒進行了交流。作為活動的導入部分,也可以激發幼兒的歌唱興趣。

環節二:主體部分(學唱歌曲)

1、遊戲找朋友

在該環節中,教師播放音樂《找朋友》,幼兒通過找朋友的遊戲,找到自己的`好朋友,體會幼兒園生活的快樂和團體生活的温暖。

2、聽一聽

教師播放音樂《我愛我的幼兒園》,讓幼兒整體感知音樂,體會歌曲節奏的活潑歡快,大體知道歌曲在唱什麼。在該環節中,教師引導幼兒和小夥伴一起聽音樂,與歌曲產生聯繫,讓幼兒體會到幼兒園裏朋友多,感受歌曲的歡快和美好。

3、學一學

通過上一環節聽一聽,聯繫生活,激發幼兒歌唱的興趣,讓幼兒想知道歌曲在唱什麼,應該怎麼唱。在該環節中,教師通過逐句教幼兒唱兒歌,可以幫助幼兒理解歌詞,並快速學會唱歌曲。

4、比一比

在幼兒學會唱這首歌的基礎上,組織幼兒進行歌唱比賽,可以更好的激發幼兒的歌詞興趣,也可以使部分幼兒得到一定的休息。

5、説一説

在該環節中,教師通過播放幼兒的生活照製成的ppt,請幼兒認一認他是誰,講一講自己的好朋友是什麼樣的。這既可以使幼兒的嗓子得到休息,又可以加深對本班幼兒的認識,這也是本次活動動靜交替的表現。

6、演一演

在幼兒説一説自己的好朋友時,讓幼兒感受幼兒園生活的快樂。在本環節中,教師引導幼兒用快樂的動作來表演這首歌,教師也應進行適當的提示如拍手等。通過幼兒大膽的表演,既滿足了幼兒的表演慾望,又複習和鞏固了所學的歌曲。

環節三,結束部分(遊戲大家一起唱一唱)

在本環節中,教師將再次組織幼兒進行找朋友的遊戲,讓幼兒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唱一唱,演一演,讓幼兒在快樂的氛圍中結束本次活動。

為了更好地完善本次活動,我將活動延伸至美術活動,讓幼兒畫一畫我的幼兒園,畫出幼兒自己心中的幼兒園,表達自己對幼兒園的喜愛之情。

以上是我説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藝術説課稿14

《重新創造的藝術天地》是高中語文第五冊第8課,是一篇自讀課文,也是著名文學批評家謝冕先生《漫步在詩的郊野——關於詩歌欣賞的通信》的第二部分。選文結合詩歌特點,通過援引實例,生動形象地闡述了“詩歌的欣賞活動是一種確切意義上以想象為主要方式的再創造”這一主張,可作為指導學生鑑賞詩歌的一篇佳作來學習。依照教材編寫體例,這一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創造性閲讀”訓練。研究表明,創造性閲讀能力的培養有助於學生獨立人格的形成和完善,這恰好趨向語文教育的終極目標。但一般青年喜歡聽故事而不喜歡讀詩,對於文化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更是這樣。這正是需要我們的語文教學引導學生養成純正的讀詩趣味的原因。大家都知道,閲讀、理解、欣賞優美的詩歌,會豐富我們的生活,使我們的趣味變得更加高雅,心靈變得更加美好。可見,培養學生閲讀、欣賞詩歌的興趣、習慣和能力會使他們受益終身。同時,提高詩歌鑑賞能力可以極大地促進學生其它的閲讀能力。所以,雖然作為自選閲讀課文,本文也值得花大力氣去品味。結合教材及學生情況,教學定位為詩歌鑑賞興趣與能力的培養、提升課,閲讀綜合能力——創造性閲讀訓練、拓展課。為了使老師想要教的內容與學生想要學的內容相匹配,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動機需求、內在心理需求,教學整個過程以激發學生閲讀興趣為主線,並確定了下述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認知目標

通過複習,讓學生初步掌握詩歌的凝練、含蓄、抒情、跳躍等特點;讓學生通過閲讀熟悉文章援引的詩歌及所涉及到的作家;瞭解謝冕的有關成就及主張;掌握新字詞的讀音、意義、用法。

智能目標

通過學習、實踐,學生應該能夠把握文章結構,理清文章思路,進而逐步形成整體感知文章的能力;學生應該能夠逐步學會提取並理解文章的關鍵字、句;學生應該逐步學會利用工具(包括工具書和網絡等)檢索、整合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標

讓學生產生欣賞詩歌帶來的愉悦感,從而激發閲讀詩歌的興趣,進而養成閲讀詩歌的習慣。

(“新課標”下,教學目標設計需在注重學法指導的基礎上,將抽象目標與具體目標相結合,即時目標與延時目標相結合,預設目標與生成目標相結合,共性目標與個性目標相結合。)

教學重點

培養自發閲讀詩歌的興趣,養成自主閲讀詩歌的習慣,提升閲讀詩歌的能力,創造性地閲讀詩歌。

教學難點

如何讓學生對詩歌產生閲讀的興趣,養成閲讀的.習慣,進而提高鑑賞的能力。

教學方法

自主研讀,討論與講授相結合

(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一理念隨着“新課標”的推行已經深入人心。但要真正實現它,對高中語文教學而言還存在以下障礙:1.師生傳統理念與習慣制約——大家已經習慣於“滿堂灌”的教學方式;2.學生惰性思想制約。因此在教學中宜在激發閲讀興趣,引發學生內在閲讀需求與動機,使老師要教的內容與學生要學的內容相匹配的基礎上以學生自讀研討為主,教師講授為輔。)

教學過程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等手段展開。教學過程分為課前準備、課堂教學、課後延伸(拓展)三個階段。

一、課前準備

閲讀朱光潛《談讀詩與趣味的培養》;藉助工具書掌握新字詞的讀音、意義、用法;利用工具,熟悉文章援引的詩歌及所涉及到的作家等,瞭解謝冕的有關成就及主張;複習掌握詩歌的凝練、含蓄、抒情、跳躍等特點(不安排課文文本閲讀以製造課堂教學“陌生化”效果)

二、課堂教學

(一)新課導入(在多媒體呈現《濤聲依舊》的音樂中拉開課堂教學序幕)

“月落烏啼總是千年的風霜,濤聲依舊不見當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樣重複昨天的故事,這一張舊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毛寧一曲《濤聲依舊》以優美的旋律深情地傾訴着漂泊遊子的感傷與沉思,自問世以來,久唱不衰,成為大陸流行歌曲的經典作品。不知大家可否知道,其詞曲作者就是我國著名音樂製作人陳小奇,歌詞藍本就是流傳千古的唐代張繼所寫的《楓橋夜泊》。大家還記得這首詩嗎?“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不可否認,在深刻理解詩歌原作的基礎上結合人生體驗,大膽想象、創新是陳小奇版《濤聲依舊》成功的關鍵。那麼,對於詩歌,我們該如何閲讀、賞析、創新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著名文學評論家、北京大學著名學者謝冕先生的《漫步在詩的郊野——關於詩歌欣賞的通信》的第二部分《重新創造的藝術天地》,聆聽大師的回答吧。

(導語設計既從學生喜愛流行歌曲這一現實情況入手,激發他們的閲讀興趣和期待,同時,自然過渡到課文的學習、激趣、導學)

(二)整體感知,梳理思路(出示課件)

⒈略讀文章,找出作者援引詩歌。(訓練略讀能力、篩選信息能力)

⒉速讀文章,思索文章援引以上詩歌目的——為了體現什麼鑑賞方法。(訓練速讀、提煉關鍵詞能力)

《我愛這土地》《長干曲》《沙揚娜拉》——詩歌欣賞需要“想象”《老馬》——“泡”

《祖國啊,親愛的祖國》《楓橋夜泊》——“找”情思、韻味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進”

《口供》——“猜”

《啟明星》《夜雨寄北》——“補”

(師生一起完成板書)

⒊再次速讀文章,關注文章標題和首尾,概括文章主旨,理清寫作思路。(結合學法指導,訓練概括、提煉主旨、理清思路能力)

主旨——詩歌的欣賞活動是一種確切意義上的再創造,再創造的主要方式是想象。

寫作思路:提出詩歌的欣賞活動是一種確切意義上以想象為主要方式的再創造→援引具體詩歌分別闡述具體鑑賞方法。

(三)重點研讀(出示課件)

1.細讀文章相關段落,説説“泡”“找”“進”“猜”“補”等欣賞方法分別是針對詩歌的什麼特點而言的,它們具體的含義是什麼。(引導學生把握作者依據詩歌特徵鑑賞詩歌的精神實質並理解關鍵詞含義)

《老馬》——泡:將詩歌形象還原到繁複的生活中——濃縮

《祖國啊,親愛的祖國》《楓橋夜泊》——找:尋找並判斷形象背後所藴含的情思和韻味——含蓄、精練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進:把自己的內心世界融進詩歌中去——抒情

《口供》——猜——以自己的經驗和思考去猜,去闡發——精約、概括

《啟明星》《夜雨寄北》——補:填補連綴詩歌斷續跳躍的語言——不連貫、跳躍性大

(師生在前基礎上一起完善板書)

2.閲讀文章,説説你覺得作者援引的哪首詩歌的賞析方法比較適合你,談談原因或感受。(引導學生沉入文本,揣摩語言,表達自己獨特體驗和感悟)

(四)遷移運用(出示課件)

(學以致用——在把握文章鑑賞的精神實質的基礎上鼓勵合理、獨立、個性化解讀,培養興趣,提升鑑賞能力,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1.據你所知,除了《濤聲依舊》,還有哪些歌曲的歌詞創造是以“詩歌”為藍本甚至直接譜曲的?你能背出“原詩”我們來一起賞析嗎?

(課堂教學生活化,以學生興趣愛好為基點,激發欣賞情趣,釋放閲讀激情)

2.學生推薦喜愛的詩歌,結合詩歌特點和文章鑑賞方法在課堂上鑑賞並交流心得。

(以學生實際情況為出發點,滿足他們心理愛好需求,同時,滿足他們釋放內心感受、渴望交流的心理需求進而激發興趣。)

(五)小結、反思、提升

1.思考文章所提供的賞析方法哪些是你欣賞的,哪些需要補充、改進甚至批駁的?

(引導學生在接受閲讀的基礎上養成質疑問難習慣,逐步形成評價閲讀能力並依據自己實際情況對知識進行重新建構)

例如:對詩歌“煉字”分析不足,對朗誦對詩歌鑑賞的重要作用強調不足等(但要引導學生明確作者之所以沒有面面俱到,是因為他在以自己的“眼光”鑑賞詩歌,同時,文章是節選,有些內容在這一部分還沒有展現。從而引導學生去閲讀全文併合理運用自己“眼光”去鑑賞)

2.對於作者援引的某首詩歌,你還可以從別的角度或用別的方法解讀嗎?

(引導學生多元解讀、多角度解讀,鼓勵學生個性化閲讀、獨立解讀)

3.思考作者結合詩歌特點進行鑑賞給我們的啟示。

這是作者欣賞詩歌的精神實質,我們可以結合其它文體的特點進行欣賞,如結合“形散神聚”的特點欣賞散文。

三、拓展(多媒體呈現)

1.詩歌鑑賞作品閲讀

課後閲讀謝冕《漫步在詩的郊野——關於詩歌欣賞的通信》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袁行霈《感受?聯想?修養──中國古典詩歌的藝術鑑賞》;

林庚《説“木葉”》;

周汝昌《淺説絕句一首》等。

2.其它文體鑑賞作品閲讀

朱光潛《散文的聲音節奏》;

宗白華《中國藝術表現裏的虛與實》;茅盾《談〈水滸〉的人物和結構》;

(博採眾長、由點及面)

3.習作

(1)課後閲讀課文,結合自己欣賞詩歌的體會寫讀後感或評論一則。

(2)寫詩歌鑑賞作品一篇。

四、板書設計:

泡——濃縮

再創造

找——含蓄

進——抒情

想象

猜——簡約

補——跳躍

五、設計説明:

針對教材和學生特點,儘管設計呈現出比較強的預設性,但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要儘量體現非預設性——具體教學內容、方法及流程要遵循學生實際情況,必要時要作適當的調整和增刪——也就是説要在以學生為本的前提下,教師對教什麼和怎麼教,不僅要爛熟於心,而且要靈活調整。

藝術説課稿15

一. 設計意圖

《彩色的汽車》選自《中國幼兒百科畫冊》下學期,我之所以選擇此次活動,是由於按物體輪廓塗色是小班繪畫學習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幼兒在以後的活動中所必需要掌握的技能,是一種表現技法。對發展小班幼兒的小肌肉羣、各種動作的和諧發展,起着促進作用。在這次活動中,教師要求幼兒在汽車的輪廓內能順着一個方向塗色,正確使用油畫棒,並在此過程中能分辨幾種基本的顏色。由此我制定了以下兩個活動目標:

1. 認識紅、橙、黃、綠四種顏色,學習使用油畫棒在一定空間內塗色。

2. 探索學習順着一個方向細心地使用不同顏色的油畫棒塗色。

本次活動的重點:認識四種顏色,學習使用油畫棒在一定空間內塗色。難點:順着一個方向細心地使用不同顏色的油畫棒塗色。

二. 活動準備

為了讓幼兒愉快的進行活動,積極投入活動中,我準備了多媒體課件,磁帶、錄音機等,還有印有汽車輪廓的紙。

三. 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我分三部進行:第一,採用情境激勵法,即教師努力為幼兒創設一個美妙的汽車展的情境,引起

幼兒興趣,使之在身臨其境中產生追求美與表現美的慾望和熱情,積極主動的去觀察、去創造。第二,採用講解演示法,通過教師、個別幼兒的講解演示,讓幼兒學會塗色。第三,首尾響應,以汽車展的形式進行作品講解。

一. 情境導入

“今天,我們小二班要開一個汽車展覽會,你們想開嗎?”這樣的問話一定能讓幼兒感到親切、有趣,興致勃勃地參與塗色活動。師幼一起聽音樂,做開汽車動作。開到目的地,“啊!這裏的汽車真多呀”然後,讓幼兒看看説説你都看到了什麼顏色的汽車呀,在這裏教師可適當提醒幼兒不知道可以問老師,或者問知道的小朋友。小班幼兒對色彩的感受力很強,他們能夠正確地辨別多的顏色,但都不能正確説出它們的名稱。在作畫時,往往任意取用一種顏色,不加選擇地進行塗色活動,也不知道換顏色,有的.一種顏色一直用到結束。於是在活動中,通過提問:“在小樹下的汽本是什麼顏色的?小狗開的汽車又是什麼顏色的呢?……”觀察了這麼多汽車以後,教師可以以提問方式讓幼兒參與塗色活動“你們想不想也把你們的汽車拿到汽車展上去展覽呢?”這時幼兒一般都想親身體驗活動的樂趣。

二. 講解法深入掌握

運用講解法讓幼兒掌握塗色方法。在這一環節中,我着重體現以幼兒為中心教師為輔的教育思想。首先我請個別幼兒在其他幼兒面前嘗試塗色活動,在他塗色的過程中進行鼓勵、幫助,並作簡單的點評,讓

幼兒更理解塗色的每一個細節。如果讓這個幼兒塗完整輛汽車,顯示時間不允許,會影響整個活動的順利進行,其他孩子也會耐不住性子,所以待他塗完一小塊面積後,就可以由教師來完成了。教師邊示範邊講解,要求從上到下,或從左到右來回反覆地塗,儘量不要留空隙,不要塗到輪廓線外,能使用不同顏色塗色。在幼兒塗色過程中,教師邊看邊指導幼兒正確的坐姿等。完成塗色活動後,教師可請幼兒相互欣賞作品。

三.作品分析

教師可選擇塗的較好的作品開始講解,引導幼兒從色彩上、均勻度上自由評説,當然,除了對幼兒作品進行幼兒與幼兒之間的橫向比較外,教師還要對幼兒進行個別幼兒的縱向比較,讓他們知道色彩豐富、塗色均勻的作品才好,讓每個幼兒都得到肯定和鼓勵,這樣,才能從活動中獲得成功、快樂的體驗。

四. 活動廷伸

小朋友們畫了這麼多漂亮的汽車,是不是也畫一些送給別的班的小朋友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