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作文教學讀後感評課稿

作文教學讀後感評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03W 次

讀是感的前提,感是讀的結果,下面小編整理了作文教學讀後感評課稿,歡迎大家參考借鑑!

作文教學讀後感評課稿

讀後感是讀書筆記的一種形式。不少同學害怕寫讀後感,那是因為他不是很明確什麼是讀後感,也不知道如何去感,如何下筆。其實,讀後感就是讀過一篇文章後得到的體會和感想,體會是你悟出什麼道理,感想就是你聯想到什麼。許多同學在寫讀後感時往往會引用原文的內容較多,感受寫得少,而且寫得也很淺顯,或者是所悟到的主人公品質與自己聯繫的實例不吻合。這些都是孩子們在寫讀後感時經常犯的錯誤。

那麼如何做到孩子們在寫讀後感時儘量不犯這些錯誤呢?我認為這跟老師的指導是密不可分的。今天王老師的這堂習作教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下面我從四方面來談今天這堂習作教學:

一、話題交流,感知讀後感

讀是感的前提,感是讀的結果,因此對原文的準確理解,把握住要點,是寫好讀後感的前提和基礎。對原文的閲讀是否認真細緻,是決定讀後感的質量關鍵。所以我們必須把原文讀通讀懂,才能寫好讀後感。

今天王老師從《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導入,問:讀了這篇課文後有什麼感受,同學們都能抓住文章的要點來談讀後的感受。王老師利用話題的交流導入,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又能借助回憶《圓明園的毀滅》一文來幫助學生找感點,為寫好本次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讀例文,學方法。

在這個環節中,老師讓學生自己讀懂例文,引導學生自主發現讀後感的寫法。同學們互相交流、討論,在學生自主發現的基礎上,老師就結合本班實際情況來共同歸納出讀後感的一般方法。1、簡介文章內容2、概括總體感受3、聯繫實際談感想4、迴歸原文總結。這一板書的設計就讓學生一目瞭然,對讀後感的結構有所認識。這個環節的設計,體現了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有人説,方法比知識更重要。學生通過自瀆自悟例文,在老師的巧妙點撥下掌握了讀後感的`寫法,這樣本次習作的重點也就突破了。

三、交流搭橋,快速行文

在着筆之前,老師先組織學生在班裏召開一個“小小的讀書交流會”,交流的內容就是同學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文章或一本書籍。這個環節讓學生進入無拘無束的愉悦環境中,產生説的願望。

作文無論如何指導,都應該落實到寫上,寫的過程也就是學生思考的過程。老師要求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文章寫讀後感,這樣很好,我認為這樣是從尊重學生的角度出發的,給學生自由選擇的空間,也不會導致習作的千篇一律。今天老師只要求學生寫“感”這部分,“感”是重點部分,也是這次習作的教學難點,大約在二十分鐘完成初稿。我認為快速行文也有好處,它體現了“以趣激學”,有效地調動學生寫作文的積極性,啟迪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快速行文的能力。

四、修改三步曲

1、自改

寫作對於學生來講,已經是比較難了,修改自己的作文就更難了,學生無從下手,因此老師就給學生一個基本的修改框架,這樣就容易多了。

學生自己小聲地讀自己的作文,把需要停頓而自己有沒有標點的地方打上標點符號,把句中的錯別字糾正過來,不會的可以查找工具書或請問同學。讀不通順的地方該通順,同時還要看看不能用上平時積累的一些好詞。

2、互相修改

俗話説:“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因為自己寫的作文,是自己心理想説的話。而別人並不知道你在想什麼,只能憑文字來理解。往往會出現自己寫的不清楚,可是自己明白,別人卻不明白。正因如此,同學互相修改就顯得十分必要了。同學之間互相對彼此的作文修改一番,有時不見得“小老師”比小作者的水平高多少,但能挑出毛病來加以改正,寫作水平就會在這一次次的修改中得到提高。

3、師生共同評議

經過前兩個環節,學生的作文最少能減少錯別字,語句通順,句中多少會有些好詞,已有一個較好的框架子,在這個基礎上,再來第三次讀,讀給全班同學聽,讀到精彩處,或者不當處,老師便會添添補補,依照修改要求及時進行點評,着一次朗讀的過程中,還會有學生主動再次修改,因為他們不光聽了別人的作文,還聽了老師的點評,由此受了啟發而再作修改。

“教是為了不教”,學生修改習作的習慣、能力一旦形成,便能在“落筆”之前勤于思考,“成文”之後反覆推敲。如果能持之以恆,那麼習作水平會有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