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做一個聰明的教師》有感

讀《做一個聰明的教師》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32W 次

《做一個聰明的教師》這本書,讀後真有一種相見恨晚之感。這本書從教師的思維方式入手,通過90個案例討論教師思維方式對教育教學的影響,幫助教師“認識自我”。這本書傳達着王曉春老師的思想,傳播着他的理念,那裏面許多發人深省的語句深深吸引着我,從許多的教學案例中我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要做一個聰明的老師。”——這是我讀後感觸最深的一點!王曉春老師的“做一個聰明的老師”如一縷春風讓教師們呼吸到春的氣息,如絲絲細雨滋潤着教師的心田,給迷茫中前行的我們指明瞭方向。這句話看似簡單,其實要做到不容易。

讀《做一個聰明的教師》有感

書中有這樣一篇案例:集體批評——對任何事情都要採取分析的態度。一個叫平的同學因為老和同學處理不好關係,被老師“請”上講台接受同學們的集體談話,最後同學們原諒了他,事態也就平息了。在我們身邊,也會有這樣調動集體輿論批評、教育問題學生的情況。我們有時會指着一個孩子對全班學生説:“以後我們都不要理他!”但是我們的教師顯然對事情的原因不感興趣,教師不想走進孩子的心,老師只想管住他。於是調動集體輿論告訴他:“你這樣做是不對的!再這樣做,我們不理你了!”問題學生迫於集體輿論的壓力,暫且“改邪歸正”,一旦離開集體他又會露出他的“真面目”,這就是所謂的“兩面派現象”,學校、家庭判若兩人。王老師説:這就是我們的教育,不是解決問題,而是掩蓋問題的教育。所以我主張,對任何事情,都採取分析的態度。這個案例告訴我們:教育,千萬不要浮在“管理”的表層,不要只抓現行問題。教育必需深入孩子的靈魂。

“教育科學是一門指導和啟發的科學,是引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科學,是研究如何幫助學生的科學,是研究師生如何交流的科學。”、“教育的本質不是管理,而是幫助和交流。”的確,在現在的學校制度下,沒有管理是不行的,問題在於,我們需要什麼類型的管理,管多少,管在什麼地方,哪裏應該嚴,哪裏應該寬,哪裏必須管,哪裏不必多管。書中談到,一個名副其實的教育者,最關注的應該是學生本身的發展,而管理者則不然,管理者最關心的是完成上級佈置的任務。教育者以人為本,管理者以任務為本,管理者只把人看成完成任務的工具。但是,我們要知道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管住學生,而是幫助學生學會自己管住自己,而是幫助他學會自己管住自己(培養主體性、自覺性),最可靠的辦法不是使學生立刻讓我滿意,而是讓學生自己確實有所成長。教育必須深入孩子的靈魂。

最後,我引用書中的一句話來激勵自己——“我是一個行者,步履輕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臉上帶着笑容,我的心中充滿陽光,我的行囊中為教育準備了一切:澎湃的熱情、寬容的胸襟、迷人的書香、思考的大腦。”在今後的教學生涯中,我更應嚴格要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