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小班教案

【精選】幼兒園小班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49W 次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7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幼兒園小班教案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現在絕大多數幼兒都是獨生子女,缺乏一定的愛心,不懂得去關心別人,向幼兒進行關心別人、幫助別人的情感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了。《蘿蔔回來了》這個童話故事向幼兒展示了一個快樂、有趣的童話世界。它採用擬人的手法,把小動物們互相關心的經過描寫的形象逼真,情節不復雜,但充滿了童趣。故事是以小白兔在下雪天找到兩個蘿蔔,而後把蘿蔔送給朋友分享為線索展開的。讓孩子們透過童話本身體驗了在幫助別人的同時就能找到自己的快樂。因此《蘿蔔回來了》是一篇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的好教材。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説説、唱唱、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

二、活動目標

1、喜歡聽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感知故事發展的線索。

2、懂得:一個好東西,一個人享受,只能得到一份快樂;把好東西與大家一起分享,才能得到更大的快樂。

3、樂意嘗試用熟悉的旋律編唱歌曲,體驗同伴間互相關心,願意與他人分享的美好情感,並樂意進行情感遷移。

三、活動準備

經過處理的動畫課件一份、小動物圖片(掛件人手一份),音樂"愛"。

四、活動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感知故事發展的線索。

本次活動的難點是:能通過動畫欣賞故事、通過交流、遊戲故事中的道理。

五、活動過程

1、談話互動,導入活動。

小朋友,你們知道我是什麼老師?我呀,是一束花的束老師,我是什麼老師呀?你們好聰明,我只説了一遍你們就記住了,老師好愛你們,我要把我的愛送給你們。(教師用運用表演:愛心、擁抱、親吻動作)

互動:束老師很愛很愛你們,那你們呢?小朋友都真有愛心,森林裏的`動物也很有愛心,你們看,他們發生了什麼事?

2、出示課件,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1)畫面1:幼兒觀看,然後教師提問:天氣這麼冷,雪這麼大,小兔的蘿蔔是從那裏來的?猜一猜,他會怎麼辦?(幼兒猜想,講述)

過渡:小兔是不是這樣做的呢?

(2)畫面2:幼兒觀看,然後回答:小兔子吃掉了小蘿蔔,它把大蘿蔔送給了誰?(鼓勵幼兒用動作模仿)

教師重複動畫中的句子:天氣這麼冷,小鹿一定很餓,我把蘿蔔送給小鹿吃。

過渡:小鹿去了哪裏呢?小鹿回來看見了蘿蔔,會怎麼想?

(3)畫面3: 幼兒繼續觀看,然後回答:小鹿想,天氣這麼冷,小熊一定很餓,我把蘿蔔送給小熊吃。

(4)小熊吃飽了回來看見蘿蔔,又把蘿蔔送給了誰?(幼兒觀看畫面4)

(5)小熊把蘿蔔送給了誰?小猴肯不肯要?他們倆個人是怎麼説的?

觀看動畫,然後請兩個小朋友表演這個禮讓的情節。

啟發:天氣這麼冷,雪這麼大,小動物們都沒有吃飽,但是,為什麼都不要大蘿蔔呢?(請小朋友討論一下)

小結:噢, 它們都 很關心自己的朋友,最後決定把蘿蔔送給小兔。

(6)觀看動畫6:小兔醒來一看,説了什麼?

你能告訴小兔,蘿蔔為什麼會回來嗎?(幼兒自由講述)

總結:原來小動物們處處都為自己的朋友着想,送來送去,結果,小兔送出去的蘿蔔又被送回來了。現在它們好高興啊>你們聽,他們要唱歌了。

3、欣賞歌曲旋律,嘗試編唱歌曲。

(1)幼兒欣賞老師歌曲,熟悉旋律。(改編《找呀找》)

(2)幼兒學習編唱歌曲《蘿蔔回來了》。

"小朋友我們也來唱一唱蘿蔔回來了的故事!"

啟發:森林還有好多小動物,它們也想和小朋友做遊戲,你們能不能把它們也唱進蘿蔔回來了的故事裏!

(幼兒自選動物角色,嘗試創編)

4、遷移經驗,向同伴大膽表述自己的愛。

提問:從蘿蔔回來的故事中我們知道,這些小動物都能夠互相關心,大家共享快樂,才能得到更大的快樂。你有好東西的時候會怎麼辦?找到你的朋友,把你們的想法告訴他。

幼兒講述自己的生活經驗。

老師小結:今天,我們知道了那麼多傳遞友誼的方式,希望大家能把自己心中的愛説出來,唱出來,用我們的行動表現出來,把你們的愛傳遞給身邊的每一個人,讓我們的世界充滿愛。

5、活動延伸:完整欣賞動畫片,向更多的好朋友傳遞我們的愛。

愛是我們人類最美好的語言。我們平時也要關心他人,這個世界才會充滿愛,我們才會從中得到更大的快樂,生活也會更加美好!現在老師把這個動畫片做在了這個碟片裏,老師把它送給小朋友,小朋友回去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分享這個"蘿蔔回來了"的故事,讓大家都知道來分享我們的愛,讓我們有世界變成愛的世界。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用拖拉玩具進行繞障礙走。

2、提高空間方位知覺的準確性。

活動準備:

1、各種拖拉玩具、大積木、小椅子、獨木橋等。

2、在場地上設置各種障礙,距離為3米 。

3、幼兒用書《幾個朋友在遊戲》

活動過程:

1、幼兒自主練習:

“每人拿一件自己喜歡的玩具到外面走走。”

幼兒手持一個拖拉玩具四散走,教師提醒幼兒相互間不碰撞。

幼兒自由走過任何一個障礙物,也可以自由在障礙物間繞着來回走。

幼兒手持玩具一個跟着一個在直線上走,後面的`幼兒不要踩着前面的玩具。

幼兒拉着玩具倒着走,走過一段距離後,把玩具拉到身邊,然後向前走。

2、聽信號走:

聽教師口令,變化不同的方式走(倒走、走圓圈、走獨木橋、繞障礙走等)

分組聽口令,變換不同方式走。

交流走的方法。

3、遊戲鞏固:

幼兒分成六隊,每對幼兒拖拉玩具依次輪流繞障礙、走過獨木橋。

幼兒隨着音樂,拉着玩具回教室。

4、操作活動:幾個朋友在遊戲

教師示範看着畫面手口一致地數數。

幼兒跟着教師手口一致地數5以內的數。

比較畫面上男孩、女孩的多與少。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紙”的主題活動開展了一段時間。有一天,小朋友們學習摺紙,婷婷折了個“紙盒”,引發了組內同伴有關“紙盒”用處的討論。當小桐説要用這個紙盒裝水喝時,大家開始爭論起來。有的説:“不行,紙盒不能裝水。”有的説:“可以,飲料就是用紙盒裝着的。”觀察到幼兒的這一興趣點,我從“紙”的主題出發,利用園內資源,設計了本次户外科學活動“奇妙的紙”。

活動目標

1.通過“紙和水”的小實驗,進一步瞭解紙的特性、種類及其作用。

2.在對幾種類型的紙進行觀察、對比的過程中,初步感知科學就在身邊,樹立自信心,培養大膽操作、積極探索的意識和行為。

3.體驗科學活動中合作和探索的樂趣,懂得愛惜紙,增強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1)在實施“紙”的主題活動過程中,幼兒對紙的特性已有一定的認識。

(2)提醒幼兒活動過程中需進入戲水池,宜穿涼鞋參與。

2.材料準備:小紙盒(幼兒的美術活動作品、用普通紙製作)若干,特製紙盒(教師用廢舊軟包裝紙盒如牛奶盒製作)若干,小籃子2個,小盆或魚缸2~3個,小毛巾人手l條。

3.場地準備:園內的戲水池中投放若干小金魚;沿池邊的草坪上,以半圓形擺放幼兒的座椅。

活動過程

1.户外情境觀察導入,調動幼兒參與探索活動的`興趣。

導入語:“今天,幼兒園的戲水池中來了一些小客人,是誰呢?一起去看看吧。”

(1)師幼來到戲水池前,圍圈坐在水池邊,師提示幼兒觀察水池裏的小金魚,鼓勵幼兒邊觀察邊與同伴交流感受,調動相關的生活經驗。

(2)師出示“小紙盒”,提出疑問,激發孩子探索“紙”的興趣。

師:“猜猜看,這些紙盒能幫我們把小魚從水裏邀請上來玩嗎?”

(3)幼兒圍繞問題展開初步的猜想和討論,師提議以實驗驗證。

2.情境探索活動之一:感知普通的紙遇水後的情形,瞭解紙的“吸水”特性。

(1)問題:“撈完金魚後這些紙盒有什麼變化?”

(2)操作要求:把鞋子脱後放好,帶着問題,自由取紙盒下水池裏撈金魚,隨時和身邊同伴交流觀察與操作的感受。

(3)師指導重點:

①提醒幼兒如果紙盒爛了不要灰心,可以拿新的紙盒繼續進行實驗。鼓勵個別膽小幼兒大膽嘗試。

②重視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操作時注意安全且不要弄濕褲子。

③滲透愛心、環保教育:要愛護小動物,不要用腳踢水或踩小金魚。懂得愛護環境、爛了的紙盒要及時放到指定的小籃子裏。

(4)結束探索,離開水池,擦乾手後坐在椅子上。

3.集中交流,引發進一步觀察與討論,激發再次探索的願望。

(1)引發幼兒回憶初次實驗過程,鼓勵幼兒交流感受並回答活動前提出的問題。

(2)鞏固實驗結果:出示裝爛紙盒的小籃子,讓幼兒嘗試表述並瞭解:因為紙能夠吸水,吸了水後的紙盒容易爛,所以撈不到魚。

(3)啟發提問:“説一説你平時看到的紙吸水的現象。”(如,報紙會吸水等。)

(4)出示特製紙盒,持續幼兒觀察和探索的興趣:“你們猜這些紙盒能夠幫助我們把小金魚從水裏帶上來嗎?一起再下水去試試看。”

4.情景探索活動之二:用特製紙盒撈魚,瞭解特殊紙的“防水”特性,同時體驗成功的樂趣。

(1)問題:“先用軟包裝紙盒撈魚,然後和上次撈魚的紙盒比比看,有什麼不同?”

(2)操作要求:

①自由選擇特製紙盒再次到水池裏撈魚,觀察撈魚後特製紙盒的變化。

②把撈到的金魚輕輕放到小盆或魚缸裏並點數,與同伴比多少,並用一個完整句式對同伴説:“我撈到了×條金魚。”也可以説:“我撈到了一條××顏色的金魚。”

③撈魚過程中要禮讓、不爭搶並愛護小動物。

(3)教師指導重點:和幼兒一起撈魚,引導幼兒注意撈魚的技巧,適時幫助那些能力弱的幼兒,共同體驗撈魚成功的快樂。

(4)結束探索,將紙盒放入指定小籃子中,離開水池,擦乾手後坐在椅子上。

5.集體討論,瞭解特製紙盒能夠防水的原因,進一步認識不同的紙有不同的特性。

(1)引發幼兒回憶再次實驗過程,鼓勵其交流感受並回答活動前提出的問題。

(2)分別出示裝紙盒的籃子和裝了小魚的魚缸、小盆,啟發提問:“同樣是紙盒,為什麼這次用的紙盒濕了後不爛呢?”

①師提議把特製紙盒撕開,幼兒觀察與探究紙盒能防水的“祕密”(見圖3)。

②出示裝了兩次實驗用紙盒的小籃子,引導幼兒對兩種紙進行比較並説説感受。

③經驗提煉,幫助幼兒認識有些紙能防水是因為紙上加了一層防水材料如錫紙或塑料膜(適時出示幾種不同的防水紙盒讓幼兒觀察),而有了這些材料後,紙就不容易爛了並能防水、盛水。

6.經驗遷移:如何利用不同的紙的不同特性,使自己的生活更為方便和美好呢?

師:“有了這些特別的紙,我們的生活就更方便了。你想用不同的紙做什麼呢?”

(1)啟發幼兒調動生活經驗和想象力,大膽講述。對於一些有創意的想法給予肯定。

(2)根據幼兒的講述進行歸納,進一步説明紙與我們的生活和環境的關係,提倡愛惜紙,保護環境。

活動延伸

1.投放更多類型的紙盒進入區角,引導幼兒在調色、玩水等遊戲中探索更多紙的玩法,繼續感受不同種類的紙的特性。

2.在接下來的科學活動中,通過PPT等多種資源幫助幼兒進一步認識紙的種類和特性,拓展知識面和思維。

活動反思

1.選材契合幼兒的興趣點和年齡特徵。活動從本班幼兒的興趣點“紙盒的祕密”和“户外有小動物的水池”人手引導幼兒進行探索,有效調動了幼兒的生活經驗、好奇心和求知慾。

2.創設支持幼兒進行探索學習的遊戲情境,寓教於樂。活動巧妙利用了幼兒身邊熟悉的環境和事物,創設了“紙盒撈魚”兩次遊戲情境,使科學小實驗輕鬆有趣,並結合層層深入的提問幫助幼兒在動手實踐、主動探索中對比發現不同紙的特性,初步感知生活中的科學。

3.注意在科學活動中整合其他領域的教育內容,尤其重視良好行為習慣和品質的培養。讓幼兒在獲取成功喜悦的同時,既增強了對科學活動的興趣,也發展了多種能力。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繪本《誰咬了我的大餅》是一個幽默、有趣的故事:小豬一次次地讓一些動物在自己辛苦做的大餅上咬上一口,就是想看看動物們的牙印,以此找到那個趁自己睡覺而偷咬自己大餅的動物。該繪本語言重複簡短,畫面誇張形象,而且閲讀的過程中孩子們自然地感受到了不同動物都有自己的不同牙印。在活動的設計上,我緊緊抓住齒印這個線索,引導孩子們在閲讀的過程中觀察、比較不同動物在這塊大餅上留下的不同齒印,從而幫助小豬找出這個咬大餅的真正“小偷”,同時我鼓勵孩子們學習講述小動物之間的對話。對於故事的理解我也是讓孩子們在“設懸-釋懸-設懸-釋懸”這樣 的結構下逐步深入,這樣的方式也使得重複的故事情節和對話變得生動有趣。最後聯繫生活實際,讓孩子們參加分享活動,一起品嚐餅乾,觀察比較自己和別人的齒印。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嘗試用完整的語句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2.通過對比,知道不同動物的牙印是不一樣的,並能大膽用語言進行描述。

3.積極參與活動,體驗閲讀和想象所帶來的快樂。

重點難點

重點:初步理解故事內容,嘗試用完整的語句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難點:通過對比,知道不同動物的牙印是不一樣的,並能大膽用語言進行描述。

活動準備

1.大餅教具;

2.餅乾若干,小毛巾若干;

3.《誰咬了我的大餅》PPT;

4.小豬、小鳥、兔子、狐狸、鱷魚、河馬圖片。

活動過程

一、觀察大餅,激發幼兒的興趣。

1.神祕出示大餅教具:“小朋友們,大家看看,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什麼——

大餅。猜一猜,這個大餅是誰做的呢?”

2.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小豬圖片,原來呀小豬做完大餅太累了,他躺在大餅

上面睡着了。可是一覺醒來發現——大餅怎麼樣了?到底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呢?(幼兒 猜測)

3.教師邊操作手偶邊走到幼兒座位問個別幼兒“xx,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讓幼 兒初步感知句型。通過出示被咬的大餅,設置懸念,引導幼兒猜想,讓幼兒初步感知句型:“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為下面幼兒學説句型做鋪墊。

二、出示圖片,以“牙印”為線索,理解故事內容,並出示直觀教具大餅,通過 對比動物牙印描述不同動物的牙印特徵。

1.這時,小豬碰到了誰?你們猜,小豬是怎麼問小鳥的`?你們覺得是小鳥咬的嗎?

2.小鳥咬了一口大餅,“咔嚓”!它的牙印是怎樣的?什麼形狀?有什麼特別的地

方?

3.它的牙印和大餅上之前的牙印一樣嗎?

4.那麼是小鳥趁着小豬睡覺,偷偷咬了它的大餅嗎?

小結:小鳥的嘴巴咬出的一口是小小的三角,而之前那一口是半圓形的,所以不 是小鳥咬的;

5.以此類推同樣的問題,引導幼兒觀察和描述小兔(小兔的牙印是三瓣嘴,而之前那一口是半圓形的,所以也不是小兔咬的)狐狸(狐狸咬掉了一個大三角)鱷魚(鱷 魚咬掉了個大鋸齒)河馬(河馬咬掉了半個大餅)都不是這些小動物咬的,那究竟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呢?

三、完整欣賞 PPT,進一步瞭解故事內容。

1.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故事。

2.播放 PPT,教師有感情講述。

3.教師:現在,你們知道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了嗎? 四、品嚐餅乾,感受自己的齒印。

小動物們都吃到了餅乾,你們想吃嗎?小豬也給你們送來了餅乾。大家比比看:你

和你旁邊小夥伴留在餅乾上的牙齒印一樣嗎?

活動總結

《誰咬了我的大餅》比較適合孩子,富有童趣,重點圍繞“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展 開活動,過程中幼兒充滿好奇心,有了好奇心才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故事中為了弄清楚“是誰咬了大餅”,相繼出現了五個小動物,通過 PPT 的展示,小豬帶着大家去驗證,五位小動物都通過咬大餅去證明那一口和自己沒關係,這個懸念一直留到故事最後,才明白這一口是小豬自己咬的,同時我鼓勵孩子們學習講述小動物之間的對話。這富有戲劇性的 故事讓孩子們意猶未盡。

剛開始我設置懸念用猜測想象,激發興趣,導入故事,出示第一張圖片時幼兒一下子看出了是一塊大餅;接下來,我繼續引導幼兒邊看圖片邊説一説,跟着老師欣賞故事。我覺得在這個部分要讓孩子感受繪本有趣的情節還是比較難的,簡單的故事,重複的內容要想 上的生動,老師的語言是非常重要的,不足的是我的語言有些偏向成人化,沒有好好琢磨 出童趣的語言,沒有以小班實際年齡特點出發,給這節課打了折扣。另外,在觀察動物齒 印的時候,我會鼓勵幼兒學會比較,從而進行判斷,得出結果。藉助餅乾圖片,我帶領幼 兒開展“找一找”的遊戲,根據自己手裏餅乾上的牙印去判斷是哪位小動物的咬的,儘管有部分幼兒一時間還判斷不出,貼錯了,但是經過對比以後,都有了進步。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 理解詩歌,初步感知春風吹過,大地的色彩和生氣。

2、 藉助圖夾文的兒歌的提示,能有序的朗誦兒歌,並用繪畫的形式嘗試仿編兒歌。

3、 初步產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1、 幼兒用書人手一冊,彩色筆若干。

2、 實物展示儀一台。

活動過程:

1、 通過提問的方式,初步感知春天的氣息。

① 教師:春天到了,春風吹過來,春天是一片怎樣的景象呢?

② 鼓勵幼兒大膽的講述對春天的認識。

2、 教師將幼兒用書放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出來。幼兒一邊看畫面,一邊聽教師朗誦兒歌《春風》,提問:

① 春風吹過,樹會怎樣?

② 春風還會吹來什麼?吹醒什麼呢?

啟發幼兒用兒歌中的句子講述兒歌的'內容。

3、 教師引導幼兒看圖夾文兒歌,師生共同念兒歌。

4、 師生輪流念兒歌,教師念兒歌的前半句,幼兒手指圖念兒歌的後半句。

5、 啟發幼兒想一想:春風還吹來了什麼?鼓勵幼兒結合自己對春天的認識,大膽的仿編兒歌。

6、 組織幼兒在幼兒用書上大膽地畫一畫“春風”,然後,讓幼兒自主地與同伴交流,並念念仿編的兒歌畫面。

7、 師生共同閲讀畫面《春風》,並完整的念兒歌。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設計思路:

早期閲讀可以激發幼兒的學習動機和閲讀興趣,養成閲讀的習慣,並獲得閲讀技巧的準備,進而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發展幼兒的智力,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促進完美人格的建構。3-4歲的孩子,正處於閲讀能力發展關鍵期的開始階段,是關鍵期的基礎。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往往追求視覺的刺激,閲讀過程沒有順序,針對這個特點,我選擇了《貪吃的變色龍》這一色彩鮮豔、新穎有趣、短小精湛,符合幼兒閲讀心理、發展需要和接受能力的這樣一個讀本。

小班幼兒自主閲讀能力的培養就要充分的'尊重孩子,讓孩子自主閲讀,在此次活動的過程中,我採用了PPT分頁閲讀、大書完整欣賞、嘗試想象表述、動作表現延伸等多種方式進行,為孩子們創設了一種多元的閲讀環境。讓孩子們在看看、聽聽、説説、玩玩、閲讀的過程中開闊幼兒的視野,啟迪幼兒的智慧,陶冶孩子的性情。

活動目標:

1.樂意傾聽故事,理解故事中變色龍變色的過程。

2.嘗試想象並表述變色龍繼續變色的故事。

活動準備:

繪本《貪吃的變色龍》、PPT課件、自制魔術花、多種顏色變色龍小卡片、收集的彩色瓶子、包裝袋等。

活動過程:

1.魔術導入,激發幼兒探究學習的興趣。

教師變花色的魔術,出示會變“魔術”的變色龍,引起幼兒的興趣。

2.PPT分頁閲讀,引導幼兒講述、理解變色龍變色的過程。

出示影音PPT:貪吃的變色龍,引導幼兒分頁觀察畫面,通過想象,猜測,嘗試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3.觀看繪本,完整欣賞故事。

出示大書,集體完整閲讀故事《貪吃的變色龍》。

4.嘗試想象,表述變色龍繼續變色的故事。

想一想,變色龍還可能吃些什麼呢?還會變成什麼顏色?請小朋友來説一説。

5.音樂對答,肢體動作表現故事。

遊戲過程中,讓孩子通過肢體動作表現故事,拓展物品顏色的對應關係,發展孩子的想象力。(“吃汽車,變紅色;吃大樹,變綠色;吃草莓,變紅色等。”)

6.拓展延伸:變色鏡遊戲(可多種物品,多種顏色)。

引導孩子用“色彩”的眼睛觀察欣賞周圍的環境。

師:“寶貝兒們,希望你們能動動腦,動動手,將我們住的地方變成五顏六色七彩的世界。好啦,讓我們一起去外面看看都有哪些顏色吧!”